《色彩心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时间:2019-05-15 05:0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色彩心理》教学案例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色彩心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第一篇:《色彩心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色彩心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篇: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数一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

课题: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

7+5+2+1=5+6+3=3+2+6+4=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动

(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

(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

(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

(板书:加数相同)

(2)齐读:5+5+5=15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5个3 连加等于15(板书)

3、活动

(三):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

(二)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点子?学生自由地数数,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 6+6+6+6=244+4+4+4+4+4=24

(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4个6 等于24;6个4 等于24)

(3)一起来数有 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10+10+10=303+3+3+3+3+3+3+3+3+3=304、活动

(四):数一数

(1)让学生观察苹果图,根据图意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四人小组讨论,列出加法算式),3+3+3+3+3=

(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四、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2、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办呢?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一、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四、关注知识储备差异,合理构建合作小组。

在本节课中,小组之内以及小组之间不平衡。由于小组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小组之间没有可比性,小组之间的交流产生障碍,成了某几个小组的表演,一部分小组则成了陪衬,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该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同时小组合作应该是长期合作,而不是临时合作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使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变得合理,平衡。

第三篇: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塘月色》 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学校:

习水五中 科目:

语 文 姓名:

叶 红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一、设计背景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图画,令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语文中的美无处不在。本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解放思想,引导学生全称思考,着力组织,刺激学生的发现欲,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并适时引导学生步入广阔的语文天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感知美,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用自己的大脑去欣赏美,用机子的巧笔去学习,去创造令人赏心悦目的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高中学习,从年龄特点上看,学生对自然景物更容易引起心灵的律动。小溪流水潺潺,草地绿茵如毯,花朵含羞绽放,小鸟掠过身边……从心理方面,结合学生实际,扣住学生厌学语言的症结,有意识地引发兴趣,瞄准“多思的年华”认识事物的自我意识,“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在反思中发现、分析、探究、切磋、交流。

针对学生不善于朗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设计听说读写的各种学习情景,对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全面的锻炼,师生共同探讨最感兴趣的内容,对接生活,积累经验。当学生在欣赏独具匠心的描写时,可能对文本流露的思想倾向,隐藏的情感,特别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障碍,教学时应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的“这一个”。

三、文本分析

《荷塘月色》一开头就说,夜深了,人静了,想起日日经过的荷塘,“总该有另外一副样子吧”。许多同仁把这句忽略过去。觉得这句很平淡,没有什么可讲的。但是,这句挺重要。因为这里就有矛盾可分析。平时的荷塘,是一个样子,是并不值得写的,而今天的“另外一副样子”,才值得写。抓住这一句,不仅仅有利于分析文章,而且便于从中分析出为文之道。要写一处风景,一般的情况,是不值得写的;只有与平常不同的样子才值得写。平时的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路边的树也不知名。“白天里很少人走,夜晚有点怕人”,一点诗意也没有。值得写一写的,是“今天倒好”,一个人来到这里,好像来到“另外一个世界”,作者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许多同行,读到这里,又滑过去了。但是,这里的矛盾的更为明显了,是双重的。从客观世界来说,本来,清华园,就是一个世界,哪来“另外一个世界”?这个矛盾(两个世界)不要放过。另外一个矛盾更不能放过去。那就是“平常的自己”和“超出平常的自己”。“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文章中说了,“既爱群居,也爱独处,既爱热闹,也爱冷静”。而现在却只是只爱“独处的妙处”。

四、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3.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语言运用的技巧

2.领悟文中作者想暂时忘记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记,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矛盾情绪。

难点:

1.为什么要联想到江南的采莲,为何要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

2.通感的运用

六、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注重积累,从以往的只是结构层次迁移到新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注重品读,从感性上寻找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第三课时,注重品读、思考。从理性上体悟、分析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PPT配乐播放一组有关荷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1分钟)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大家看完这些图片,有没有联想到有关描写荷花的诗文呢? PPT: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荷塘月色,领略他别有一番滋味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及时代背景(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师: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同学们应该都很熟悉吧,那么老师我想请一两位同学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我再作补充介绍。

PPT: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炫,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师:同学们知道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在哪里的吗?

明确:清华园

PPT:走近背景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三、整体感知

1.疏通字詞

师:现在大家对《荷塘月色》,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接下来我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准确地读出上面的字词。

PPT:

煤屑(xiè)蓊蓊郁郁(wěng)踱着(duó 点缀(zhuì)

袅娜(niǎo nuó)霎时(shà)脉脉(mò)酣眠(hān)

峭楞楞(qiào léng léng)梵(fàn ē líng)

媛女(yuán)纤腰(xiān)沾裳(cháng)敛裾(liǎn jū)

2.课文朗读 师:大家对本课的字词都把握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要注意其停顿、重音、语调、语速。

…… 3.行踪与心情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画出作者月夜观荷塘的行踪,并对应行踪,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2)请三至五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PPT:

作者行踪:

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回家门

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是:

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

作者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社会现实,思想是矛盾的、复杂的。反映在这篇课文中,既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

四、课文讲解

第1段:

师:刚刚我们已经找出了作者的行踪与心情变化,知道了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下面我们将逐段对课文进行分析,我们先来看第1段。

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PPT: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如何表现失眠的郁闷心情的?

月亮升高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见了,妻子拍着润儿也渐入睡,周围已经沉静下来了,本来可以好好想一些问题,但是,许多的是萦绕砸自己头脑中,无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的。

一是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现夜已深。二是借助对“孩子们”和“妻”的描写反衬出“我”的失眠。

第2段:

师:第1段主要表明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那么第2段主要写什么呢?

PPT:

(1)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去荷塘的小路,那这条小路有什么特点?

幽僻是主要特点,多树且是蓊蓊郁郁,这样就更显幽深僻静。

(2)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小路” 很美,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通过白天和夜晚,及没月光和今天月光的淡相比较的。

五、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在熟读的基础上领会其场面描写的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业抽查

请三至五位同学朗读自己找到的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

二、课文分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知,也对文中的第1、2段进行了分析,这节课我们将侧重对文中描写荷塘的段落(第4、5、6段)进行分析。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第3段。

第3段:

PPT:

这段主要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请你说说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

“像今晚上,……现在都可不理”,这是作者感受的具体内容,作者感到在这种幽僻的环境之中,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在这种环境里,可以不作违心的事,不说违心的话,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抛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进一步点明了夜游的原因。

师:第4、5、6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文章描写最精彩的部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对其进行探讨。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PPT:

(1)作者写月下的荷塘写了那些景物? 荷塘:曲曲折折,用叠词,突出广度

荷叶:田田,用叠词,突出广度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圆的风姿

荷花:袅娜,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羞涩,拟人,含苞欲放的娇媚情态

荷波:密密的,幽雅和宁静(动静结合 拟人)

(2)叠词:

叠词不仅增强了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富于音乐美。

(3)比喻,拟人的分析

(4)通感的分析

什么是通感?顾名思义就是使人的各个感觉器官相同。也就是说,通感就是运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上,凭借感受的相通,使原来不可名状的、难以言传的感受,具体生动的表现出来,收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此句将人的嗅觉转移为听觉,荷香如歌,若断若续,若有若无,不但形神兼备,而且新颖独特,收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生活中的例子:声音很粗、声音很甜、红杏枝头春意闹。

(5)归纳月下荷塘的总体特点?

宁静,寄予了淡淡的喜悦之情。

(6)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PPT:

(1)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约会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照)太直白,淡而无味。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静写静景,以“轻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升)升空而去,动静太大,不合情境。

洗:突出月光柔和。(泡)太生硬。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罩)显得过于密实,厚重。

落下:表沉重,突出了“黑影”的质感。(映出)太普通。

画:如同一位画师在作画。

奏:如同一位音乐家在演奏。

(2)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月影?会不会不协调?

荷塘四周有蓊蓊郁郁的树,月影当是景中一景,塘上月光,塘中月影交相辉映,能使月色表现的更为精妙,一个“画”字用的精妙,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月光与黑影同时存在,是和谐的。另一方面体现出了作者情感的复杂性。

(3)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与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的黑白块儿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写活了。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于名曲得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扩大了意境。

(4)这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给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朦胧,和谐,给予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5)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6段:荷塘四周PPT:

(1)为什么要写荷塘四周?

突出荷塘周围环境的“静”。

(2)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即由蝉声蛙声来衬托静谧的月夜,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作者的心情,其实蝉声与蛙声一直就有,只是作者现在才听到,说明作者短暂地沉浸在荷塘的美景中,现在又回到淡淡地哀愁中了,达到以动衬静的效果。

(3)齐声朗读4、5、6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背诵4、5、6自然段。

板书

小路:曲折、幽僻、树多(对比)

来路:

感受:自由——(苦闷)

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正面)月光 泻—轻柔

色:

青雾:浮、轻纱的梦 光与景的和谐

(反面)(侧面)黑影、倩影

树:重重、阴阴(沉郁)

四周: 远山:隐隐约约 灯光:没精打采(月色迷离)

(自远而近)蝉鸣、蛙叫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抽查3位同学分别背诵4、5、6自然段

集体背诵

二、课文讲解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7—10自然段,思考一下“为什么引《采莲赋》和《西洲曲》?”这个问题。

PPT:

为什么引《采莲赋》和《西洲曲》?

《采莲赋》是写采莲女的爱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说明作者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西洲曲》写采莲女则为的是思恋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这里,与前面的情景形成对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自然将思绪拉回到现实。

总之,末两节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的环境的不满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

三、艺术特色

师:总体来说,我们对《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而现在,我们要从文章的艺术特色这个角度,来鉴赏这篇课文。

PPT: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1)景物描写。

标题“荷塘月色”规定了作品的全境,既荷塘是月供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一规定体现了塘中风物的总体特征。

文章通过景物描写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也颇具特色。在荷塘上,月光是“淡淡的、静静的”,云也是淡淡的,荷香、叶子、花的总体特点都是朦胧的,这正与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这种心境合拍,表现出作者忧郁、哀伤的心情。

景物描写的艺术水平:

A、通过绘形绘影绘声绘色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荷塘景色的视听感受。

例如:描绘荷花“袅娜的开着”和“羞涩的打着朵儿”,写出了荷花盛开于待放的两种美妙形态。

B、所见与想象相结合,扩大了描写的范围,适应了抒情的需要。

例如:对荷波的描写。

C、动静结合的描写。

例如:“像亭亭舞女的裙”,“如刚出浴的美人”。

(2)情感的抒发

找一位同学回答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喜悦)──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不宁静)──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不宁静)

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来突出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3)情景交融

景语既情语,文章对景物的描写,不仅仅只是描写,还有作者的感情。

例如通过蝉声的热闹来衬托出自己的哀愁。

2.品味语言

(1)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词语,创造生动的意境。

A、动词的选用。具体表现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又如第三段“背着手踱着”中的“踱”,与“慢步”的意思接近,“慢步只能表现”动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现动作又能表现作者心情,这与作者的心情转为开朗相适应。

B、形容词的选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中把“幽僻”换成“幽静”好不好?

(2)善用叠词

A、“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小心,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B、“轻轻地推门进去”一句中的“轻轻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轻,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C、“路上阴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达作用?(用光亮的“暗”衬托出“我”郁闷的心情)

D、“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达作用?(用月光的“淡淡”来衬托喜悦的“淡淡”)

E、“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达作用?(突出叶子长得茂密)

F、“(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粒”的重复有什么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G、“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一句中“远近”“高低”的重复有什么表达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3)善用比喻、拟人、通感修辞手法,是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A、如“袅娜的开着的”、“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刚出浴的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荷花形神兼备。

B、通感手法的运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一到另一感官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四、学生自由阅读。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2.完成《赢在课堂》中的练习。

板书

情景交融

艺术特色 用词恰当

品味语言 善用叠词 善用修辞(比喻、拟人、通感)

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其清新的语言、灵巧的构思、写景状物的高超技艺让人叹服!经常听老师上《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没发现好的使人难忘的好课,自己上来也觉得无趣。一篇如此优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师手里怎么就变样、变味了呢?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许多老师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从何讲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众多散文中比较难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课喜欢找突破口。你从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但不好继续讲下去,想去开导学生,课堂死气沉沉。你从作者行程开始,显得单调肤浅。你从朗读开始,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真的难。大多老师上公开课喜欢分析描写荷香月色的那几段,因为比较好驾驭。现细细想来,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好好反思的。

1、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节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感悟是灵动的,具个性色彩的;配乐朗诵,动画欣赏随文入境,营造美的氛围。研究作者与创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陶冶融为一炉,发挥了语文的实用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多方面获得培养。但学生互动稍显不足,听课老师多,学生有些紧张。引导还需要大胆一些。

2、教师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这一节课教学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对语言的揣摩,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均能打开思想的闸门,知无不言,又言无不尽,再佐以教师的推敲,因而,精彩纷呈,常闪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学习课文的一员,积极参与讨论,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要言不烦,意在点睛,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有时明说“不过我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永远是个迷”,(绝非搪塞,而是列举种种研究成果),意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继续学习的空间;有时提出“现在,我能不能也提几个问题啊”,意在深入开掘,弥补学生探究的不足。教师、教材、学生三维空间碰撞、交融,奏出了美妙、和谐的语文交响乐。

3、教师不仅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探求真知,更在于教师能把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合于教学之中,提高课的质量与品味,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对课文作者的总体认识与评价,对课文意义的阐发,对通感收发的比拟,对重点词句推敲的延伸,对媒体相关报道的评论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平日勤于阅读、积累文化的必然展现。而这些挥洒自如的讲解,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感染力,最有启发性,也是课最能发光的亮点。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不学无以为师,教师学识丰厚,学生终生受益。

4、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语文教学的天地大大拓张了,影像、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更是让语文教学左右逢源,于是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我也寻觅了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有夏日荷叶荷花,有雨中月下荷花,有特写的荷花,有古诗意境的荷花,现代气息的荷花,还配上了许多古人咏荷之诗句,还有动态的荷叶荷花影像。有清华园朱自清夜游的荷塘,我精选采用了一些用于《荷塘月色》教学中,学生对那精美的图片,鲜活的影像确实很感兴趣,注意力大部分被画面所吸引,结果在《荷塘月色》文本的解读和鉴赏上反而图片化、浅表化,难以入情入境,体味不出其意境之美,对作者心理的微妙变化,语言的品味也难以披文入情。

第四篇: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政治课堂教学片段中寻找生命化教育

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高一政治组

孙建枚

一、教学背景:

“直面教育,直面人生,成全每个富有个性之人的全面发展”将越来越成为以教育为天职、以探索为使命的人们的共同追求。在由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转变的今天,要让生命化教育焕发出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应首先体现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该案例搜集了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若干片段,旨在探索生命化教育在政治课堂中的彰显,做到以人为本。

二、课堂教学实录:

(一)片段一:《银行和金融业》教学片段

在讲述了储蓄、保险等知识后,教师作了这么一个假设。

师:假如大家手头有10万元人民币,你们怎样才能使手中的钱不断增值? 生1:我会把这10 万存入银行;师:存款储蓄既安全又方便,但都存银行利息收入高不高?

生2:相比较股票来说,银行利息太低了。我把这10万元全部拿来买股票。师:股票既有股息又有分红,是比存款储蓄高得多,但高回报就要有高风险。生3:我拿一部分来储蓄,再拿一部分去买股票,这样既安全又能获得高收益。

生4:还要拿出一部分买一份保险,以防范未来。生5:我直接投资,开一间店铺,自己做个小老板。„„

教学反思:本案例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拥有选择权和发言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加以点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所启发,又给了学生一次思考人生道路的机会,课堂中不时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发现者、探究者,学生拥有最大的选择权,学习潜能也得到最大的开发。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鼓励、学会倾听、学会等待,这种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才能构成真正的生命化教育。在宽容、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激起自身的积极情感,拥有或寻找一切机会展示个性,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体现到一种做人的全部尊严,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感”、“释放感”。

(二)片段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片段 老师让学生来区别西方议会制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学生积极回答:“西方议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经济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的。”“西方议会制反映资产阶级的国家性质,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直接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西方议会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直接体现。”此时,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忧郁地举起了手,教师的目光捕捉到这一情况,立即微笑着叫起了他。这个学生说:“西方议会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教师立即称赞到:“说得很对,若是声音再大些会更好。”

教学反思:上面这个课例,老师没有考虑这个学困生其表述不完整,教学时间被占用,没有因为许多学生想发言而冷落他,而是用体态语言(微笑)鼓励他。当这位学困生终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又用激情的话加以肯定。这些看似与教学内容没有很大的关系,而实质上这正是这些弱势学生的个体生命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这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尊重、友善、宽容的关系。根据新课程标准,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否获得发展。为此,生命化教育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冷淡,多一些尊重;少一分压抑与控制,多一分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感受到爱和信任,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撞的欣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从而激发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力量。

(三)片段三:《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漫画“揠苗新说”。

师:父母含辛茹苦,望子成龙,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我是身有体会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使我们吃尽了大量的、枯燥的训练之苦,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

师:你有感而发,能够切中问题的要害。那大家觉得这些父母错在哪里? 生:心理老师说过“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有不同的心理态特点”,我觉得那些家长的做法违背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师:你真棒!能够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假如你们成了父母,会怎么做?

生:给他自由,他想干什么就赶什么。

师:他想杀人放火,你也不管吗?(学生大笑)

生:老师我明白了,对孩子我们要爱,也要严,关键是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就象老师对我们一样。

师:谢谢你对老师的鼓励,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爸爸。(此时全班同学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学反思: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引导每位学生思考,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不是空洞地表扬“好”、“很好”、“你真棒”,而是发自内心的肯定、鼓励和鞭策,而且对每一位的发言都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并迅速地一一作出应对。老师的应答,或致谢,或建议、或点拨,恰当好处。这种交往不只是学习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沟通,在这种师生的互动中,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和主导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在这种充分的课堂交往中,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师生达到心灵相约,精神交融的境界。

(四)片段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教学

师:请大家举例说明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即具体利益不同,因而对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评价则不同。

生甲:譬如下岗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竞争必然形成优胜劣汰,所以必然有人下岗,但也有人认为“下岗”不应该在社会主义国家存在。

生乙:反腐倡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但仍有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行贿受贿。

生丙:撤乡并镇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但仍有人不赞成,甚至进行各种形式的阻扰。

生丁: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而陈水扁却搞“一边一国论” 生戊:世界大多数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美国却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师:大家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非常关心社会问题。为什么对下岗、反腐败、改革等问题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

生甲: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利益出发点不同。

生乙:这说明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师:很好,大家的概括能力很强。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教学反思:本课案例充分体现了教师既给学生自由安全的氛围,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引导、鼓励,使学生自己开拓了一个思维空间。教师没有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老师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问题,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释社会现象。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舒展了学生的灵性,学生才有对问题创造性的见解。因此,“教育不是执定划一的笔墨,用划一的教材和方法把受教育者加工成划一的标准件,而是尊重受教育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趣味,以对于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合于他们天性而富有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

三、教学案例之外的感言:

我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应作为一个个具体的、无法被其他个体所代替的人而存在,教育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每一个人,无论“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最终都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亦即为了“立人”和对人生命的成全。教育始终不能遗忘和忽略人生命的存在,也因为人生命的独特、丰富、多样,才使得教育变得富有魅力,变得费心和困难。任何教育的探索都永无止境,因而所有的教育行为都需要反躬自问,需要进行价值审视。教育因为对人的肯定和成全才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学校也因为对人的肯定和成全才真正成为人的学校。也正因为指向一个个具体的人,生命化教育才变得既迫切又具有可能性,它本质上又是智慧性和反思性的,是不断生成不断超越自己的。“归还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意识。如何“归还”?还须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发展开始,从创造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开始,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开始,从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开始,从改善教学策略开始,从改善对人的敏感、对语言对问题的敏感开始,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第五篇:教学案例与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8》教学案例

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 涂雪梅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些识字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轻松愉快 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清、晴、睛、请、蜻、情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用转盘识字的方法给基本字“青”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氵、日、目、忄、虫、讠”转出了“清、晴、睛、请、蜻、情”等一串同类的形声字,列出了6个相应的词语“清洁、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

第二部分是相应的儿歌和情境图供学生阅读、观察。图的内容是: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清清的池塘映出了水面上荷叶、荷花、小莲蓬的影子,一只只大眼睛的蜻蜓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正忙着捉蚁虫呢。

第三部分是生字:两条绿线内3个字“蜻、蜓、蚊”只识不写,下面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要求掌握音、形、义,田字格中红色的生字是供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田字格上面要求认识1个偏旁“忄”(竖心旁)。教学过程:

一、童话中识字

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识字教学又是枯燥的,如果每节课仅仅让他们机械地读写识字,孩子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也不会好,识字教学会陷入一种高耗低效的状况。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这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师:(出示青蛙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这是一只青蛙。

生:这是一捉害虫的大青蛙。

师:怎样给它打招呼? 生:(情绪高昂地)大青蛙好!生:大青蛙,你好!欢迎到我们班做客!师:(出示词卡)大青蛙想考考我们二班的小朋友,谁能把它的名字叫出来?(正音:读准后鼻音“青”)

师:读得真好!谁能给青组词说话? 生:(争着举手)我来!青 青草青草在风中跳舞。

生:青菜 妈妈买了许多青菜。

师:听,大青蛙正在夸奖大家呢!生:大青蛙,我们做好朋友吧!师:今天,我们还请来了“青”的几个好朋友(出示有关偏旁)。谁来说说它们的名字?(指名回答;教学:竖心旁)师:“青”见到了这么多小伙伴非常高兴,亲热地和它们一一照了相。(出示不注音的生字:请晴清情蜻睛)师:你认识过它们吗?怎么认识的?如果不认识,你能猜出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跟同桌叫叫他们的名字。(学生自主学习)随想:要让孩子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要创设孩子喜欢的教学方法,低年级的孩子就是要引导他们感兴趣的识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孩子很喜欢,因为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表现自己,这样极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自主中识字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学习很多汉字,如果一味地读呀些呀,孩子就会厌倦,就不能牢固记住所学的汉字。为让孩子能扎实掌握所学汉字,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出示生字注音的词语:清洁 请坐 晴天 事情 眼睛 蜻蜓)自由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自由学习。

生:我发现它们的韵母都是后鼻音ing。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这样。(生齐读,体会。)生:它们都有一个“青”字。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生:它们都是由一个偏旁加一个“青”字组成的。

师:这六个字为什么要加上不同的偏旁呢?(讨论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师:这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像这样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很快记住这些字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我有办法!”“我来说!”„„)

师:别着急,先把你的好办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生:我是这样记的:有日是晴天的晴,有目是眼睛的睛,有水是清洁的清。

师:你的顺口溜编得真有趣!生:我编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水边长着一棵青草。

(语刚说完,就有不少的孩子边举手边抢着说:“是个清水的‘清’字!”)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眼睛的“睛”字,只要把晴天的“晴”字的“日字旁”换成“目字旁”。师:你们的方法真好!【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会认 1800个,会写800──1200个,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 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些识字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让汉字“生动形象”些。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对这样的事物,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汉字更加“生动形象”些,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具体方法有: 动作识记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示动作的字。如:“蹲”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若要学生做一个蹲下的动作,然后再出示这个字,通过认读加上学生前面做的动作,他们一定记得很牢。同样的方法还适用于趴、推、眨等许多表示动作的字词。图画记忆法

比如:教学“网”,我是这样做的:请学生回忆看到过的网,然后画一画。不一会儿,学生画出了鱼网、蜘蛛网,有的还画出了一个小男孩正坐在电脑前上网。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将这个“网”字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字形联想记忆法

我们的汉字虽说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识记字形。例如:“帘”字,让学生想象:上面的穴宝盖就像一扇窗子,下面的这个“巾”就像挂在窗户上的布帘,所以这个字是窗帘的帘。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让汉字“有趣”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有: 加一加

就是两个或几个熟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这类字时,相邻的同学就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加法熟记。如教学“好”字,让相邻的学生分别代表“女”和“子”,口中还一边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这种由旧知识引出的新知识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又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减一减

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减法熟记。如教学:“代”字,让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袋”和“衣”,边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减衣等于代表的代”。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学得快,记得牢。换一换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学生掌握了偏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帮助学生识字呢?可以让学生这样做: 让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形近字,采用边说边换位置的方法来帮 助记忆。如教学“线”字,把“线”的绞丝旁换成金字旁,就变 成了“钱”。编顺口溜记忆法

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很好,经常引导学生编一编识字顺口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别,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间、间,小日回家大门关。问、问,小口敲门别开门。牛羊吃草,草儿青;吃完喝水,河水清。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小牛要去告妈妈。

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汉字与孩子的生活“更近”些。

利用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广告、招牌以及商标等为媒体,引导儿童识字。如:学了“点”字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学生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好吃点”的“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洋”是“洋洋百货”的“洋”,“张开翅膀”的“张”是“开张大吉”的张。„„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简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识字教学充满乐趣,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出更多的好方法、好点子,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们也会随着学生的成长一起成长。

下载《色彩心理》教学案例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色彩心理》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一:教学案例与反思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案例及教学反思教学片段: 把20.256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

    心理教学案例

    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 一、教学内容: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等心理现象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分辨是非的能......

    色彩心理教案

    《色彩心理》教案 顾政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

    《色彩心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这一章包括形体、明......

    色彩对比教学反思

    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对比》教学反思 在新的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堂课以色彩搭配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各类不同艺术内涵的事物相结合,和实践中......

    《装饰色彩》教学反思

    《装饰色彩》教学反思 《装饰色彩》教学反思 色彩的基本属性,所谓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它是决定画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们平时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于这三要......

    《色彩的和谐》教学设计与反思

    《色彩的和谐》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五彩缤纷,这些绚烂多彩的颜色把我们的世界装扮的美丽迷人。把学生融入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当中,就会增加他们的色感,对色......

    色彩的明与暗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美术基础理论的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科学的观察力与绘画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些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讲起来往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