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彩心理教案
《色彩心理》教案
顾政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过程:
四、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篇:《色彩心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牐牨究蔚慕萄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牐犐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动
牐犑σ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牐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色彩心理教案
《色彩的心理感知》
一、课题:色彩的心理感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色彩专业知识。
2、通过了解色彩心理感知特性,为以后的创作、写生、艺术设计等奠定坚实基础。
3、培养学生色彩的敏感度及运用色彩语言表现情感的能力,提高色彩修养及色彩的审 美品味。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色彩心理感知特性。.五、教学难点:
1.如何具体运用这些特性原理来协调色彩达到预期目的。
2.进一步提高他们整体观察色彩的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参考书:
《色彩构成》
安徽美术出版社
雍自鸿编著
七、教具准备:
相关例图资料、范画、等。
八、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导入
师问:大家已经上了一段时间的色彩课,那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平时最常看到的有哪些色彩?
(学生答)
师问:请问××同学,那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答)
师问:×××同学,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配什么颜色的裤子?觉得这样的色彩搭配好看吗?为什么?
(学生答)
老师总结,引入新课。
二、组织教学:(1)回顾所学知识:(根据情况)①“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以色彩的名称体现;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纯度:又称彩度、饱和度等。指色彩的鲜艳、灰浊的程度。黑、白、灰可以看作是彩度为零的彩色;
色性—色彩的性质,冷暖倾向;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红加黄—橙,黄加蓝—绿,红加蓝—紫);
补色,在色环上呈180度角对应的一对色,典型补色有红-绿、蓝-橙、黄-紫三对; 复色:用间色调和的色;
色调:多种颜色相组合后,所产生的的整体的色彩效果。②色彩的对比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时,由于色彩各自的明暗、灰艳等程度的不同而显示出差异,这种差别的大小决定了色彩对比的强弱,可以说,差别是对比的关键。
色相对比(根据色相之间存在差异的大小,可以把色彩分为同类色、领近色、中差色、对比色、补色。)
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及以上因素的综合运用。③色彩调和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有秩序,协调的组织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和谐和心理上的平衡。调和的目的就是让色与色相互关联起来,求得画面色彩的多样统一。1)渐变推移法2)循环重复法3)主色调调和4)面积调和5)互混调和6)隔离调和(2)引入新课
师: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到位,这说明课后有复习消化,很好!这些色彩构成原理很关键,它是色彩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色彩的特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是——“色彩的心理感知” 板书“色彩的心理感知”
师说:当我们看到色彩时,会引起许多不同事物的联想和不同情感的反映。这种反映和人的生活阅历及知识的积累有关,不同文化,地域,年龄,性别的人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基本共性。比如,色彩的冷暖感。板书
一、色彩的共感觉
1.冷暖感
师问:大家觉得让自己感觉温暖的有哪些颜色?(学生答)
师问:那感觉寒冷或者凉爽的有哪些颜色?
(学生答)
师说:很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红色、橙色让人联想到太阳或别的燃烧的物体,有温暖感,所以称作暖色;而蓝色、蓝紫容易让人联想到冰川、河流、海水,给人清凉、冰冷,所以称为冷色。色彩的冷暖并不具有绝对性,它是相对的。同是冷色,湖蓝就要比群青感觉暖些,黄绿又比深绿暖些;同是暖色,橙红比中黄要暖,大红要比玫瑰红看起来暖些。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色性。除了冷暖感,不同的色彩还让人产生软硬轻重感。板书2.软硬轻重感
师说:(出示图)大家请看图,对两幅图有什么印象?(学生答)
师说:这与色彩的明度、纯度有关。纯度高、明度低的颜色让人感觉硬而且重,纯度较低而明度高的颜色有柔软感、轻飘感。板书3.空间距离感
师说: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出示图)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对比强烈的色彩也有前进的感觉,而对比弱的色彩则有后退的感觉。
师问:色彩还可以引起我们对其他事物的联想。白色让大家想到了什么?那么红色又让人想起什么?
(学生答)
板书
二、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师说:大家的联想的确很丰富,白色让人想到雪花、白兔、白云,想到干净、纯洁、朴素,有安静的感觉。红色可以联想到太阳、夏天、火把等,感觉到热情、兴奋、喜悦、热闹、紧张、吉祥等情绪、氛围;黄色——月亮、香蕉、光明、开心等;灰色——路面、水泥、抑郁、黯淡、沉着、柔和、哀伤、中庸等。如上所述,让我们想到具体事物的联想是具象联想,而产生希望、热情、紧张等情绪的联想叫做抽象联想,我们产生的听觉、味觉、触觉上的感受如酸甜感、粗糙感等联想叫做共感联想。我们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的积累,使得某一类色彩总是伴随着某些相关的感觉共同出现,常常会由所看到的色彩联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事物,而生活环境、生活经验较相似的人其联想具有一定共性。
而色彩的象征与传统习俗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色
彩象征。色彩的象征语义在同一文化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有一首歌的歌词里写到“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在京剧脸谱中白色代表奸诈,而红色代表忠义,白色在中国日常生活中是丧色,而红色代表喜庆;但在欧美白色象征纯洁、幸福;黄色在中国是帝王之家的尊贵色,但在基督教国家黄色却是背叛、奸诈的象征。板书
三、色彩喜好
人们对色彩的喜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别年龄职业个性修养社会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选择,但对色彩的喜好也存在相对稳定的规律。如少年儿童喜欢鲜明活泼的色彩,老年人喜欢偏灰偏暗给人感觉相对稳重一些的色彩,男性的色彩喜好相对集中,女性相对分散,北方人生活环境相对较灰,因此偏爱艳丽的颜色,显得比较有精神,而南方山清水秀,南方人较偏好清新雅丽的水色系。
九、课后练习
画三组图形,每组四个图,分别表示 1.酸、甜、苦、辣; 2.春、夏、秋、冬; 3.明快、淡雅、紧张、舒适。
十、出示范例,分析所运用的色彩知识及制作方法
作业要求: ①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也可参考书中图形。
② 主要使用平涂的手法,颜料使用水粉,规格:四开素描纸,每个图大小10×10cm。
十一、总结
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对色彩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控制色彩效果的方法。但是这样的练习程度对于熟练运用这个学习目的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在课下必须勤加练习。
有首诗把色彩写得好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人白居易用诗句描绘出了色彩的绚丽,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示出色彩的灿烂!
第四篇:色彩的心理效应教案
色彩的心理效应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从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间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法选择 :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 新课
展示课题: 《—色彩的心理效应》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a 红、橙、黄 b 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 .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举例:欣赏课本 12 页农民画《猴子吹号》。
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民画《猴子吹号》,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民间艺术的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并了解我国民间绘画的用色特点。
3.运用电脑,改变《猴子吹号》这幅画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图略)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 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展示课本 11 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展示课本 11 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欣赏
(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
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第一首: 《丰收锣鼓》 第二首: 《二泉映月》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2 分钟)(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
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的整合。《新课标》指出: “自然和社会有着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法则,通过跨学科的联想教学,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在课堂中的巧妙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体验并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篇:美术说课教案——《色彩心理》说课稿
美术说课教案——《色彩心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动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