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打造花卉专业市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全力打造花卉专业市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响“东方花都”和“青州花卉”品牌工作思路,加强扶持,因势利导,加快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花卉产业规模膨胀、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截止目前,全市花卉面积达到11.8万亩,花卉专业村163个,从业人员11万人,花木交易量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青州花卉产业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
一、强化扶持引导,实现规模膨胀。一是抓好科学规划。将全市划分五大花卉发展片区,分别是以花卉高新经济区为载体的高端花卉研发示范区,以黄楼街道为核心的高档花卉提升区,以云门山街道和弥河镇为中心的高档盆景发展区,以王府、王坟、庙子镇花卉盆景生产基地为依托的花卉旅游观光区,以益都街道、高柳、何官、东夏、谭坊等镇为轴线的新兴花卉发展区,确立“东方花都”新轮廓,拉开青州花卉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框架。二是抓好政策扶持。出台贴息贷款、以奖代补、用地补偿等优惠政策,推动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引导黄楼街道周边的弥河、谭坊、东夏等乡镇农民逐渐实现由种菜、种瓜到种花的转变,今年上半年新增花卉面积6000亩,其中谭坊镇已新建高档温室2万平方米。三是抓好重点项目。去年以来,引进投资35亿元的花卉高新科技园、北方花卉交易中心等4个花卉产业重点项目。建成5000亩的全省 1
首家省级花卉高科技示范园区,24家国内知名花卉企业入驻经营。在弥河两岸建设50000亩的花卉高新经济区,已有中华盆景园等8个项目落户。其中,北方花卉交易中心项目是国内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总投资26.5亿元、面积1600亩,近期将投入使用。四是抓好龙头企业。对于花卉产业龙头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根据各自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成功申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吸引资金1000万元,对3家花卉企业重点扶持,效果初步显现。目前全市投资过百万元的花卉企业达到260家。
二、突出科技支撑,推动发展转型。一是搞好科技研发。成立全国首家花卉创业者科技联盟,组建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良田花卉研究院等12处科研机构,先后引进培育国内外名、优、稀、特花卉品种480多个,推广现代化生产技术60余项。与清华大学、国家航天育种育苗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成立花卉苗木专家工作站,研发标准化种植新技术60项。积极推进科技自主研发,奥斯特公司今年将有2—3个新品种获得省级鉴定,金日禄禧生物科技公司年产150万株蝴蝶兰组培室建成投产,亚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烟台农科院蝴蝶兰研发项目已开始启动。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花卉从业者素质培训,筹建花卉职业学院,开办花卉专业讲坛,累计举办培训班120多期,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8000多人获得“绿色证书”。引进10名花卉专业硕士研究生,全市评出10名花卉专业人才纳入青州市人才库进行管理,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制定实施《蝴蝶兰栽培技术规范》等12项地方标准,组织20个示范基地与4000户花农签订标准化合作协议。抓好“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实质量检控制度、质量认证制度、产品质量信誉认可等10项制度,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质量监管。
三、发展节会经济,打造产业平台。连续11年举办花博会,青州花博会成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中国十大花卉类节庆”,今年入选商务部2012年重点支持展会。一是丰富“花博会”内涵。加大“花博会”的宣传力度,突出“展会搭台、经济唱戏”思路,扩大“花博会”影响力,把“花博会”办成集花卉展销、科技交流、技术贸易、商务洽谈、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盛会。二是创新办会模式。创新花博会运作体制,扩大市场参与份额和比例,今年花博会通过招标洽谈,与青岛维美展览展示公司共同组织筹办,并在全国会展业中首次尝试“全程财务跟踪评审”模式,预计减少政府投入500万元。三是带动产业发展。自花博会举办以来,国内外参展客商累计达到2万余家,现场交易额累计达到25.6亿元,为广大花农搭建了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提高了青州花卉的知名度,提升了花卉园区的规模和档次,促进了花卉交易和种植水平,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拓宽发展空间,拉长产业链条。一是发展关联产业。发展花卉园艺机械、花肥和花卉包装、保鲜、物流配送等二、三产业,现全市花卉器械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年产值超过46亿元;花肥、花药、包装资材生产经营企业200多家,年产值9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年收入86亿元。二是传播花卉文化。在青州电视台开设花卉旅游频道,加强花卉文化和花卉知识的宣传。组织有关专家,广泛搜集资料,编写了《青州花卉系列丛书》、《花卉诗词》等书籍,传播花卉的文化内涵。策划重大花卉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各类花与文化主题活动20项,弘扬花卉文化,打造东方花都品牌。三是发展花卉旅游。将花卉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形成“生产基地+花卉市场+花博会+观赏旅游”的特色旅游产业。依托花卉生产交易项目区建设,整合弥河滨水资源,融合青州民俗文化,打造融花卉生产、文化展示、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花卉产业旅游观光区,拉动旅游业门票收入、总收入实现年增长30%。
第二篇:全力打造
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崇东中学“主动·有效”课堂工作总结
根据《崇明县中小幼“主动·有效”课堂新一轮达标与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崇东中学 “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活动方案》,我校以“聚焦课堂、发展教师”为工作理念,以研究“课堂教学五环节”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关键是一线的教师,所以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师行为是学校当前工作的重点;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健全的评价体系是打造“主动·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精心规划,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
(一)组织理论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1、在8月21—27日,我校一方面印发了有关“主动·有效”课堂的文本资料,另一方面把相关的学习课件上传校园网,采用大会宣传发动、大组学习交流、教师自学撰写心得的形式,进行了第一轮的培训学习。在8月31日,我校自行命题并组织教师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有“主动•有效”课堂的理论与教学设计两个方面,通过学习、考核,教师们明确了“主动·有效”课堂的内涵及要求。
2、在9月10日前,组织教师撰写有关“主动·有效”课堂的学习体会,发到研修博客网上进行交流,开展校级层面好论文的评选活动,并选送优秀论文参与县级层面的评选,有一位教师获得了三等奖。
3、在10月20日,我校邀请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吕波副校长作了关于“主动·有效”课堂的讲座,教师们茅塞顿开,均感到获益匪浅。
由于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我校教师提高了对“主动有效”课堂的认识,并能主动地转化为实践动力,有效地推进我校“主动有效”课堂活动的开展。
(二)开设“教师论坛”,探索“主动有效”课堂。
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系列“教学论坛”。围绕“主动·有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以及提优补差等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教师结合所学的理论和自己的课堂实践,撰写相关文章,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达成共识,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参加校级层面的教学论坛。
(三)开展课堂研讨,践行“主动·有效”课堂。
1、落实“人人上一堂研讨课”。开学伊始,教务处要求每个教研组制定计划,每两周落实组内一位教师上好“主动·有效”课堂的研讨课,并以备课组为单位,确立研究的主题。例如初一语文组确立“让学生真实表达”主题;初三数学组“让学案教学更科学”主题;物理组“小组合作有效性”主题。教研组的课堂研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组织骨干教师“主动·有效”课堂研究课。10月份,在校级层面组织了骨干教师“主动·有效”课堂研究课活动,进行全校性的“主动·有效”课堂研讨。语文组朱慧老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数学组黄红柳《锐角三角比》;英语组由张雪英老师执教;物理组施洪周老师执教《光的折射》。上课教师必须写教后反思,听课老师写500字以上的点评,并上传博客,师训专管员进行资料汇总。骨干教师的引领,提高研讨的实效,有利于将“主动·有效”课堂向纵深发展推进。
3、组织初三复习研讨课。为打造“主动、有效”的复习课,探讨复习课策略,提高复习课效率,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我们学校在12月下旬借助初三年级,开展了复习周研讨活动,为全校期末复习工作拉开了序幕,指明了方向,重点研究复习计划及分层教学策略,提升学科的合格率。
(四)开展检查评比,展示有效教学
11月中旬,教务处组织了 “学生优秀作业展”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指派学生将各科平时常规作业参与展示,这些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正确率高,订正及时。一方面,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参观评比,发现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以此提高教师作业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规范学生的作业是打造“主动有效课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学生受用终身。
二、初见成效,归功于“主动·有效”课堂。
1、毕玲玲老师在“主动·有效”课堂论文评比中获县三等奖。
2、在县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上,我校的唐晓、朱海鸿两位教师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唐晓在12月7日召开的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会议上代表学校作交流发言。
3、本学期我校三(5)班王甜莲同学在读懂中国征文活动中,获上海市一等奖,一(2)的杨雯倩同学获本次上海市作文竞赛一等奖。在县作文竞赛中,我校共有5位同学获一等奖。
三、坚持不懈,追求“主动·有效”课堂。
(一)继续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建立教师课堂教学个人档案。下学期,各教研组长组织落实人人上研讨课,每节研讨课后,各教研组长要及时将上课的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及教研组长评价意见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措施,作为此工程达标验收的基础。
2、开设青年教师“主动·有效”课堂沙龙,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3、根据新授课、作业讲评、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要求,组织校内的县、校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县校骨干教师每学期亮相课不少于2次),提升日常课的效率。
4、根据期末考试的情况,组织部分经验欠缺、学生有反响的教师上研讨课,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教学诊断。
(二)各教研组认真学习、讨论学科“主动•有效”课堂评价标准。
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绩效,建立能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提高的评价体系。
2、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三)开展各类单项教学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说课、案例、论文、课件、上课等专项评比活动。
(四)开展“主动·有效”课堂背景下的班建工作研究
第三篇:市公安局全力打造“服务型机关”总结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行政执法、刑事执法和社会治安管理的繁重任务,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当前加快经济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淄博在鲁中率先崛起的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作风,更新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政行为。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和便民、利民、高效、及时、公开的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从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入手,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多措并举,在规范公安执法工作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去年在全市“民主评议行风,优化经济环境”活动中,市公安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先进集体”,被市委“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表彰为“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先进单位。多项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公安系统保持领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公安局坚持不懈的抓作风建设的结果。
一、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市公安局从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入手,围绕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这个主题,先后组织全市公安民警开展了“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和“淄博在山东中部率先崛起,淄博公安怎么办”等大讨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要求民警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三个有利于”指导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教育民警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做法中解脱出来,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观念、人人都是经济建设推动者、服务者的观念,自觉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工作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市局率先建立了局党委成员联系派出所和部分企业制度,先后确定了两批共18个基层派出所为联系指导单位,党委成员多次深入区县走访联系单位和部分重点企业,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和法制环境。各公安分县局和有关警种也普遍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共确定203个基层科所队作为联系点。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共联系各级人大代表228名、政协委员144名。
为增进警民感情,从2006年开始,开展了以“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忧,送民警情,保一方安”为主要内容文秘家园wenmi114.com的“情系民心”活动。去年,又组织开展了“大调查大走访”活动,进一步深入企业、厂矿、农村,体验生活,了解情况,发现解决问题。如淄川分局组织全体民警分批到企业与工人进行为期一周的共同劳动,使民警切身感受到了产业工人的辛苦,增进了相互理解;交警支队组织基层单位民警着便服,以普通群众的身份体会不同的交通参与者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使民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改革创新,提高效能,积极出台行政管理新举措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公安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着眼经济建设的大局,加大公安工作改革力度,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执法活动是公安机关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加强作风建设工作的重点。为此,市公安局在强化民警端正执法思想培训的同时,还在完善执法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上狠下功夫,推行了案件主办人、法制员把关、执法质量考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供了保障。公安部、省公安厅推广了市公安局建立法制员队伍的经验。2006年,在省公安厅组织的执法质量综合考评中,市公安局的临淄分局、桓台县局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四名,受到了省公安厅的表彰。去年,市局又被省公安厅确定为执法质量信得过单位,予以免检。2006年,为推进公安工作全面提速,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47项,制定了《公安管理全面提速的工作意见》,大幅度缩短了各项业务的工作时限,进一步下放了行政审批权限。去年,又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若干规定》、《关于依法保护干事创业者的十条规定》和《关于依法保护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合法权益的十条规定》等一系列新规定,交警、消防、治安、经侦、出入境、刑警等相关警种也都制定实施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公安机关行政效率的提高。如市公安局自2006年8月开始在全省率先开始实施公民按需申领护照,大大简化了公民出国出境手续,方便了居民和企业,促进了对外交流;交警部门改革了“122”处警模式和车管所工作流程,提高了出警和办证速度。为改进服务方式。推行了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急企业群众所急,想企业群众所想,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要求民警能办的事情马上办,推行了首问负责制,将接待、服务群众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名民警,有效杜绝了敷衍应
第四篇:山西省经贸学校全力打造电子商务专业
山西省经贸学校全力打造电子商务专业
为促进我省电子商务发展,201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对我省电子商务发展任务作了具体安排,2013年4月,副省长王一新带领省市商务部门负责人首次调研代表性电商企业。随后,商务部门对本土电商展开摸底,相关指导意见开始加紧制定,为解决电商人才短缺问题,系列培训频频进行。2014年3月,山西省商务厅、财政厅、经信委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山西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设定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的目标为1万亿元。文件中对我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支持等做了详细阐述。山西省商务部门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推动全省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山西本土电商企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山西省经贸学校隶属于省商务厅,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专业。是一所具有餐饮、电子商务、会计等商务特色的优质特色中专学校。学校教学条件精良、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注重技能教育,在全国全省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特别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展洽会上,我校技能展示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等领导的关注,山西省前副省长张平曾亲临学校,观看学生技能表演并题词。
近年来,在省商务厅的支持下,借助我省发展电子商务的东风,学校重点打造电子商务专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建成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和计算机省级实训基地。学校对网络中心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升级,校园网络出口带宽可达50M。目前拥有计算机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淘宝设计室、淘宝运营室、网络组装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手工无纸化实训室、语音室
等共12个校内实训场所,合计550余台教学电脑接入互联网,可同时承载计算机基础、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四个专业的学生学习。在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安排专业教师赴东北财经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或下企业学习。
2014年3月,淘宝大学贡天下山西培训中心落户山西省经贸学校,针对省内本土网商群体进行专业、科学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我省电商业内人士的实际运营操作能力。
4月中旬,受省教育厅委托,学校承办了山西省首届中职学生电子商务技能大赛。4月14日下午16:30,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电子商务商会、山西贡天下商贸有限公司、南京奥派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以及来自全省11所学校的指导教师和60名参赛选手来我校参加电子商务大赛开幕式。4月15日上午8:30—11:30在我校综合楼六层电子商务实训室进行比赛。电子商务大赛属于3人团体项目,由网络营销、在线交易、知识测试三部分构成。其中,网络营销部分包括商品拍摄、照片处理上传、商品描述、网络调研、Email营销等;在线交易部分是让学生利用模拟系统,完成比赛指定的在线交易任务,完整实现买家、卖家和服务商等角色的交易流程;知识测试是所有选手的必做项目,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等组成,着重考查参赛选手电子商务综合职业素养,比赛顺序和分工由参赛队自行商定。省电子商务大赛的举办,是对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肯定,必将推动我省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及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西省经贸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重在培养实际操作人才,通过人才培育净化用人环境,吸引更多电商企业的合作,为我省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五篇:市商贸局全力打造服务型机关总结报告
市商贸局全力打造服务型机关总结报告
为营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树立政府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决定将XX年年定为“行政效能提升年”。在认真贯彻全市作风建设大会和罗志军书记等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我局以“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引领,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积极破解影响商贸流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难题,努力为民办实事,全力打造服务型机关,商贸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转变观念,用新思路提升行政效能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少机关干部形成的工作方法,以及适应这种工作方法的思想观念,尽管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在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观念的转变还不完全到位。为此,我们通过加强教育,着力让干部从观念上实现转变,深化干部对“管制型”机关转变为“服务型”机关的认识,真正转变作风,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一是建立“重点商贸企业联系点”制度。培育和引导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其在我市流通业发展中处于中坚和示范地位。局领导和职能处室分别与十家商贸集团实行定点联系,深入基层,逐个进行现场办公,发挥我们作为政府部门的协调优势,积极帮助他们化解经营发展中的难题。二是建立政策助推机制。在服务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过程中,对一些于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我们注重借助综合部门的力量,创建一种政策机制予以解决。三是创新品牌,提升城市商贸流通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近年来,我们及时抓住市场消费日益向名牌企业集中的趋势,帮助企业实现名牌化、品牌化发展战略。我们对零售企业进行分等升级,成功申报了全市13家零售企业作为商务部达标企业,其中金鹰购物中心等4家企业被评为金鼎级百货店。我们还注重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帮助一些老企业扩大无形资产效应。经过我们积极努力,中央商场等11家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中华老字号”,提升了我市商贸企业在全国的知名度。我们站在构建和谐南京的高度,积极为改制企业服务,近几年,28家国有企业平稳完成改制。今年上半年,我们陆续对10家改制企业职工备用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审核检查,切实把职工备用金的管理、监督责任落实到位。我们还积极配合市改革办、发改委、劳动局、总工会等部门,针对改制企业部分托管人员生活费的共性问题,进行调研,拿出具有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妥善处理这部分人员的实际困难,既巩固了改革成果,也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关注民心,用新成效提升行政效能
我局这些年来开展的食品“放心工程”就是一项亲民惠民的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但是,如果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去衡量,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们在局机关内部大力宣传“民本观念”,群众利益无小事,号召机关干部从办公室走出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去年以来,我们致力于 “三绿工程”(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体系构建和完善。一是积极弘扬绿色消费理念。拓展名牌产品进驻农贸市场、连锁店,开设绿色销售专区,同时将“三绿工程”宣传日活动制度化。通过定期的大型广场宣传日活动、媒体、市菜篮子信息网和市农林网、工商网、质监网等广泛进行宣传,从人文关怀的高度倡导和普及绿色消费。二是从市民日常生活的整体宽度去规划实施。围绕“放心蔬菜、放心肉类、放心粮油、放心早餐”四大系列做好放心食品的延伸,对生产、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绿色”改造,从而使“三绿工程”在整个副食品消费中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点。三是推动“放心食品团购工程”。通过建立副食品放心平台、完善食品采购服务体系和放心食品配送体系,实现对机关、院校、部队等团体食品采购、招标、谈判、合同签订以及质量检验等绿色消费的全程监控。四是大规模开展绿色市场创建活动。目前已创建市级绿色市场87家,其中7家市场先后通过国家绿色市场认证注册,成为全国农产品绿色市场总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我市也跻身全国三个“三绿工程样板城市”之列,为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我局也承担着相应的任务。我们通过落实责任人、实行推进会制度和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一线抓指导,抓促进,推进帮扶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机关干部深入郊县工作和到农村开展帮扶活动多达180多人次,为历年来到郊县工作频率最高的年份。
三、加强学习,用新知识提升行政效能
我们一是抓学习,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切实以干部能力促进机关效能。一方面,通过党课、周三学习日及电子网络教育等形式,组织全体机关党员认真学习胡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及6·25重要讲话,通过参观监狱、请市纪委副书记龙翔为全局党员干部上廉政教育专题课等活动,深入进行反腐倡廉的专项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另一方面,为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我们对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商贸工作实际,通过“走出去”组织机关干部到高校、市人才中心听课,和“请进来”邀请大型商贸企业负责人和高校专家来局里,为机关党员干部做《商贸企业发展》、《科学把握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促进南京现代服务业和谐发展的思考》、《知识创造财富》等专题讲座,拓展机关干部的知识面。为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机关干部电子办公、无纸化办公的能力,XX年12月起我局建立了周二下午oa培训制度。为了提高机关干部综合分析问题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我们多次组织调研活动,调研文章分别被省经贸委《江苏商论》和市委《南京调研》、《金陵瞭望》、《机关建设》采用。形式多样、全面系统的学习培训,使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关干部队伍。二是抓制度,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标本兼治、注重长效。为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学习考勤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效能监察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细则》,健全了《一抓五负责制度》,坚持《周三领导接待日制度》、《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公布投诉电话,聘请机关作风建设监督员等,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今年,我们还开展了“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警示教育月”、“解放思想破难题,服务发展当先锋”等主题教育,以此增强机关干部的自律意识。由于各项制度推行较为有力,多年来我局机关干部中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有力地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