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园艺发展思路与技术途径论文
高效园艺发展思路与技术途径
-国经10级11班 赵倩 20101914
【摘要】园艺是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果树、蔬菜、花卉及观赏树木的栽培与繁育技术。园艺作物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群。园艺学科属于应用基础和应用型研究学科,是以农业生物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园艺作物起源与分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就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与技术途径做浅议。
【关键词】花卉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花卉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黄金产业”。我国是世界园艺大国。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贸易组织管理逐步国际化,花卉产业作为一个独具潜力的产业将面临极大的变更和调整。
1·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
花卉业是目前世界农业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全球年贸易总额高达1000亿美元,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出口创汇的重点产业,我国花卉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花卉产值每年增长30%,年生产总值早已突破60亿美元,年出口额达2.6亿美元。此外,我国还从国外引进许多花卉新品种。从荷兰引进郁金香,唐葛蒲,从日本引进百合等球根花卉,从英法引进一品红等。但在政策,技术,品种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与荷兰,以色列,哥伦比亚等花卉生产大国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起步较晚,设施管理和技术落后,中国的花卉生产尚处于初级阶段,与之相配套的花卉生产技术较发达国家落后许多。中国花卉业正由传统的花卉生产模式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转化,对新技术以及相配套的新品种、新的生产资料产品和高质量的技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科学技术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观赏园艺种质资源研究基本还处在调查、搜集和整理阶段;已经培育出一批实用的新品种,但在实际花卉生产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所占比例较低,从国外引进品种的占有率较高;已经研究推广了主要观赏园艺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但对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整合研究重视不够,导致花卉单产和质量与技术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解决我国花卉业的这些问题,技术的投入和合理的管理极为重要。
2·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规模小难以适应专业化生产
目前,由于我国农业土地散碎分割,花农多数采用“小而全的百花园”生产方式。据中国话协统计,2000年,我国花卉面积14.8万hm2,生产企业2.2万家,农户42万户,大中型企业仅占11%。到2002年,分别成为14.75万,2.5万家,86万,16%。从这两年的变化看,种植面积稍有下降,但生产企业和农户数反而增加,其中农户增加1倍多,说明企业和农户本来就有限的经营规模孩子啊见笑。从企业规模结构来看,大中型企业比例小,发展慢,这种散乱的“小生产”方式不可能形成规模化专业生产的“大品牌”生产基地。
2.2人才少难以推广高科技管理
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高,但我国目前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技术力量如此薄弱,难以推广知识密集型高新生产技术。所以,郁金香等高档花卉的生产,由于种球养殖技术落后仍从荷兰进口。
2.3技术老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
国外园艺生产已实行标准化技术管制,否则产品难获市场准入,但我国尚未制定标准化花卉生产法规,花农还没标准化生产概念,培土施肥,病虫防治,包装保险等仍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产品出口时常因不和国际贸易标准而遭遇“绿色堡垒”。
2.4品位低难以实现高产值目标
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和产量为世界第一,但多是生产低档花卉,出口量很少,产值极低。因为多数花农在进入花卉领域是很盲目,并未在品种上和技术上做好准备,只能进行低品位和低水平生产。所以,我国目前正处于“园艺大弱国”的尴尬地位。
2.5耗能多难以达到风利润效益
花卉生产效益决定于产值和耗能两方面因素。如果无效耗费过多必因增加成本投入必然缩小利润空间。我国花卉生产在施肥,灌溉,喷药,补光,供暖,冷藏,投工等很多管理环节都存在严重不合理耗能的浪费现
象。
2.6信息缺乏难以掌握大市场行情
信息是现代贸易的生命线,发达国家总是利用信息优势抢占市场。我国城市虽然建立了一些信息网带,但花卉信息很少,传输极慢。农村仍处于信息设施建设的盲区,花卉信息更加缺少,所以,花农生产盲目性很大,很少能面向市场需求做到定向定量按期按质生产,“花卉”变“草灰”的现象相当普遍。
2.7研发少难以实现自主化经营
我国花卉产业的科研滞后于生产,新的品种,技术和产品研发少,目前花卉生产上基本没有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专利,国外品牌完全控制着我国的种苗市场,名花种材依赖外国进口,深加工产品开发也不多,所以很难实现自主经营战略。
2.8体制弱难以监控劣质品上市
花卉产业涉及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多种领域工作。每个领域中都需要设立相应机构来监控各个环节产品形成的阶段质量,以便及时淘汰劣次产品使损失减到最小。我国这种体制建设跟不上生产和市场发展,缺乏生产监控和市场准入的管理体系。上市的产品中相当部分不达标,常常遭遇卡货和退单,造成损失很大。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状况,要想我国花卉产业长足发展,逐步实现花卉生产与经营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
3.1花卉业发展不仅受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和技术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到时间(季节)、空间(地区气候特征)等影响,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完全以大规模、标准化来操作,因此在产业组织上不能仅仅依靠大企业的形式,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产业集聚区,依靠众多中小型企业的集聚网络来完成,也就是实行区域产业集群战略,即不同的区域,针对某一特定产品领域,大量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集聚成群,并辅之以配套的金融、研究与开发、行业中介和地方政府,共同形成区域经济实体,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区域各行为主体的协同作用,提高花卉产业的效率。
提高认识,高屋建瓴。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于一体的一项重要产业。发展花卉产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渠道,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美化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各地应充分认识到发展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花卉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鼓励和扶持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花卉新品种引进、专业技术培训、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花卉生产和流通的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支持花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依法保护花卉生产者、经营者合法权益。
3.2 依靠科技,壮大花卉业。各级政府要增强环京津的区域意识,发挥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物种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花卉名牌产品,坚持适地适种,实行区域布局,提高比较效益。加强对花卉业的宏观调控和协调指导,制定花卉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积极开展花卉科研攻关,强化技术服务,依靠科技促进花卉生产和经营。科研部门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引进、选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加强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等技术研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科研单位挂钩或自己搞科研开发,全面提升花卉科研水平。
3.3转变观念,为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环境。各地要树立发展现代花卉产业的新思路,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来经营花卉业。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由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和追求数量的粗放型经营,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集约型经营,转变“小而全”、“低而散”的传统发展思路,树立突出区域特色,着重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走产业化发展思路。
3.4此外,各地还要加强市场建设,壮大龙头企业。首先要在全省现有花市、花店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形成以石家庄西三教花卉市场等区域性中心市场为龙头,各设区市和花卉生产重点县(市)花卉市场为龙身,大批零售花店为龙尾的三级花卉销售市场体系。其次要狠抓花卉拳头产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扩大基地面积,建立健全与农户利益联系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花卉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4.高效设施花卉生产关键技术集成要立足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现状,依靠科技投入和攻关,解决目前设施花卉生产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现有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研发,并集成示范。通过三个相结合,即:产学研相结合,设施装备技术与栽培技术相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推广相结合,进行设施花卉技术集成示范,向周边农户提供优质,高效节能的设施花卉生产管理模式,扩大设施花卉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
通过多我国花卉产业的改革与体制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活的花卉产业将实现一次新的跨越,能够在世界花卉国家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使我国花卉业驶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中国花卉园艺》 2001年 第24期
《园艺学报》
《花卉学》.
第二篇:高效农业及其与发展思路
《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中国农学通报》2010第7期
第一作者简介:王建法,男,1965年出生,农艺师,建湖县建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获“江苏省农林系统先进工作者”、“市政府双百工程先进个人”、“全市农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先进个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安徽农学通报》、《上海农业科技》、《大麦与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3篇。
通讯作者:李庆生,江苏扬州人。40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育、培训、示范、推广工作。1990年获农业部农业科技推广年“先进个人”称号,1992年建湖县委、县政府授予 “十佳科技顾问”称号,1995被盐城市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2006年,通过教授资格评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聘请为无公害农产品论证评审委员会委员。2004、2007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
收稿日期:2009-04-28,修回日期:2009-05-28。
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
王建法1,陈晓东2,吕本国1,张桂萍3,李庆生
2(1江苏建湖建阳镇农业推广中心,江苏建湖 224751;2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生物工程分院,江苏盐城 224051;
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局,南京 211100)
摘要:针对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高效农业误区,作者提出: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就是要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科学发展农村经济。
关键词: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特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S11+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2009-09
31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and Its Ideas for Development
Wang Jianfa1, Chen Xiaodong2, Lu benguo1,Zhang Guiping3, Li Qingsheng
2(1Jianyang Agriculatural Service Center in Jianhu County, Jianhu Jiangsu 224751;2 Yancheng Biology Engineering School, Yanchegn
Jiangsu 224051;3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211100)
Abstract: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is market-oriented one with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all productive factors and sicentific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agriculral technologies, which aims to achieve best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natural and social resourses and hence improve the land output, increas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productivity of labour, and to produce high-yield,high-quality and safe agriculturalproducts of.multi-series,and multi-variet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Agroecology, the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are 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ics scientifically aided by facilities farming and local-characterized agriculture, motivated by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guided by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and in terms of the local resourses and condition.Key words: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acilities farming, local-characterized agriculture
提高农业效益是关系人类生存的永恒的不断发展的主题,高效农业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高效农业是关系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不实现高效农业,农民不可能小康,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高效农业”最先出现于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在发展高效农业的示范工程
中,绝大多数是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面对社会现实,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作者从农业第一线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研究什么是高效农业?如何实现高效农业?
1高效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1.1概念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
1.2效益的内涵
高效农业绝不仅仅是赚钱多、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效益的内涵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效农业是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
经济效益是指人类在取得经济效果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种耗费与成果的对比,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不提高经济效益,就不能扩大再生产,也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经济效果反映投入、产出关系,要求生产同量的有用效果,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耗费;或者用同量的劳动耗费能生产尽可能多的有用效果。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经济效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生产经营者往往能自觉地注意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生产或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对社会方面的影响和效果;一般把社会效益集中在于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上,即一切经营活动满足于社会需要的程度越大,其社会效益也越大。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一般情况,没有社会效益就不可能有经济效益。就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而言,较多的农产品输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安定;不断提高质量、产量,才可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生产项目的增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生态效益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对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条件所产生的有益的或有利的结果。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目的是使现有环境变得更加有利于农业生物和人类本身的生存和生活。生态效益的目标和根本标志,就是调节和控制经济生态系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生态效益可以反映在现在,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于长远的未来;因而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必须运用经济生态理论,分析和处理经济活动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人类生存环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不断发展。高效农业与农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高效农业的综合表现就是,单位面积上农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更优、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2高效农业的两个误区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四个问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谈的提高农业效益问题。而且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七个方面加以阐述。对于目前部分地区推进“三农”工作,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些做法和实际效果,感到不少人对高效农业的认识有误区。
2.1设施农业与高效农业
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培养两大类。设施农业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设施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对生物能的转化率来提高生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生产条件现代化的表现。设施农业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先导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设施农业的科学运用和科学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益;但是利用不当,则会造成亏损,甚至设施的投资成本也收不回。设施农业不一定高效;设施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的一种方法,不能等同于高效农业。
现在,几乎绝大多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高效农业示范区都是设施农业;而且,几乎绝大多数都是由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投资建设。且不谈示范区的效益如何,示范推广设施农业的必要性也值得探讨。
部分农业生产项目或生产某个阶段发展设施农业可显著提高效益,但不是任何项目任何阶段都能提高经济效益,没有必要全面推广设施农业;
国家经济力量也不可能支持全国实施设施农业;
广大农村、广大农民至少在目前仍没有经济条件全面实施设施农业;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投资建设设施农业,能让少部分农民富裕起来,对广大农民和农村示范意义不大,而且也不公平,更不用说那些没有效益和示范意义的政绩工程;
全面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条件不成熟,而且没有必要;解决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决不能靠设施农业;解决绝大多数农民的致富方法,也不能完全靠设施农业。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应投向能带动最广大农民致富,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项目上。
2.2“一乡一品”与高效农业
特色农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实质是通过产业化使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的一种形式。“一乡一品”是广大农民在新的形式下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起点,能使农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这只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起步,农民致富的起步。这种形式也受资源和市场因素的制约,有些村通过发展某一产品,实现供、产、销“一体化”,打开了市场,一个村的农民富了;其他村的农民跟着学,后搞的农民就不一定能致富。因此,特色农业、“一乡一品”,从眼前看,也不一定是高效农业,一定不是最高效农业;如果从长远观点看,一定不是高效农业。
特色农业、“一乡一品”,一定要根据“食物链”、“加工链”原理,向前或向后发展其他配套产业;如果不与其他相关副产品生产或相关产业相配套,就会造成部分资源闲置、资源浪费、甚至资源和环境破坏。例如:养牛村的牛粪就污染了环境,成为难题;后来又发展了牛粪培养食用菌,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经济效益也翻了一番。
在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区中,必须把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作为辅助措施。为了提高示范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采用必要的农业设施,合理生产特色产品,提高资源产出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产量,提高龙头企业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
发展高效农业,就是要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科学发展农村经济。
3.1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适宜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条件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前提。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条件都有各地的特点,各种资源的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资源组合。发展高效农业必须从当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出发,对资源及其开发条件、利用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采取合理的科学措施,使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适度和最适点,充分、合理、永续利用,避免因利用不当而造成资源衰退和环境破坏。
3.2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
高效农业必须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农产品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卖不出去,就失去了生产的意义,就不可能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必须遵循国际化原则。实现高效农业,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产业门类、产品种类、产品的数量和产品质量标准,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只有做到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以市场为导向,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才能实现农业高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3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
生态农业是在经济生态学的原理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的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就是更好地利用土地,科学集成各种农业生产先进技术,提高植物产品产量,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效率。把植物主、副产品及其废弃物尽可能转化为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数量更丰富的人类
能直接利用的质量安全产品。改变对秸杆、树叶、杂草等直接燃烧,为作饲料,植菇,生产动物、微生物产品,最后作肥料还田;通过对生物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求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使自然资源能够长期地、永久地利用。例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就可推行种植和养殖结合,诱虫灯诱集害虫控制虫害和喂养动物结合的生产模式。在种植业大田内放养鱼、蟹、鳖、蛙、鸡、鸭等小型动物;以一盏灯诱虫的范围的农田为一个生产单元,中心部位设水产养殖塘或小型养殖场,塘(场)内设诱虫灯;灯光诱虫减轻作物虫害,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减少了种植业成本和用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昆虫诱集到养殖塘(场)内,又成为动物高蛋白饲料,变害为宝,一举两得,提高了效益。在此集成技术下生产的植物、动物系列产品,均可成为名符其实的质量安全农产品。在人均不足0.13 hm2耕地上,生态农业能为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开拓致富的新途径。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子孙万代受益;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了人类的健康和发展。
3.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目的,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以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建立第一产业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关键,生产和销售生物主、副产品、及其各层次加工产品;按照供产销、种养加、农工贸、经科教一体化的要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经济实体,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村商品生产,帮助农户进入市场,形成农业内部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农业产业化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为核心,延长农业产业链,着重发展养殖、培养和生物产品深加工部门,并延伸到储藏、运销、服务等领域,这样可增加农村就业岗位,促进剩余劳动力向乡、村加工业、城镇服务业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3.5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
在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在生物生产的某些环节上,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现代化设施,可以达到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或提高生物能转化率的目的,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农业效益。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一乡一品”起步,但决不可停留在一个特色品种上;然后,必需向前或向后延长食物链或加工链,开发系列农产品、食品,充分提高当地资源利用率、生物能利用率、废弃物利用率,走上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总之,十三亿中国人吃饭和最广大农民致富,只能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幅度增加资源产出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生产系列质量安全农产品;防止污染、保护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逐步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和产品优质化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实行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辅之“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生产系列更多、品种更多、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符合标准的质量安全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食品,创造名、特、优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才是真正的高效农业。
第三篇:花卉与园艺论文
芍药类花卉及其应用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芍药可分为草芍药、美丽芍药、多花芍药等多种品种。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其根制成中药具有镇痉、镇痛的药用价值,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另外,芍药在红楼梦中是一种重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情景之一。
至于芍药的生物学特性,这儿主要来介绍它的物候期 以及影晌开花物候的主要因素。
芍药在一年之中,各种器官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发生相应变化的时期,称为物候期。如北京地区3月底至4月初芍药萌芽出土,前一年6~7月在地下根颈部孕育的芽,经生长和花芽分化,在春天气温回升后萌芽出土,芽多呈美丽的紫红色,少数品种为娇嫩的黄绿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20多天的快速生长,新茎高可达成株高度的2/3左右,下层复叶平展,嫩叶亦呈紫红色或黄绿色;在下层叶平展后,又快速生长,于4月上旬茎顶端出现花蕾;现蕾后,随茎叶充实,花蕾发育,于5月上中旬花朵初开;于6月上旬花期结束,单朵花开放时间5~7天,单瓣品种开放时间短些,重瓣品种长些。群体花期约25天;花谢后,地下根颈部又分化并发育混合芽;种子8月成热,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分枯死,根颈上着生的混合芽在土内越冬,次年春天再萌芽生长。这以年为单位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主要有以下规律:一是顺序性,每一物候期,只有在前一个物候期完成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同时它又为下一个物候的进行奠定基础;二是所有物候期的变化,都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其中温度常是影响的主导因子;三是因为物候期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物候变化有其年周期性;四是物候期在一定条件下有其重演性等。对于芍药来说,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它的开花状况等:
(1)气温:在同一地区,芍药花期的早晚与春天气温变化密切相关。温度可影响整个开花的过程。春暖和春寒,花期可相差4~5天以至10~20天。
(2)水分与降雨:水分和降雨对花期的影响不大,在花前充分灌水或遇降雨,有助于芍药开花,花朵硕大,花色艳丽;但若遇到较大的降雨,花朵受损,会提前败落。若花前土壤含水量低,则会使花朵变小,花色不艳,花期缩短。
(3)海拔离度:海拔高度可影响气温、光照和湿度等的变化,从而影响花期。一般情况下,随着海拔增高,花期延迟。如洛阳的芍药于5月14日花期结束,在其附近的满县白云山上.芍药刚刚透色。四川彭州市芍药花期结衷,其附近的丹景山则花近初开。可利用栽培地的不同海援高度交化,廷长观赏期。
(4)光照:光照常与温度相伴而对植物生长发育和花期产生重大影响。花前光照不足,会影响花色,使之不够浓艳,花期光照强烈,再伴以温度升高,会使花期缩短或灼伤花朵。因此.在花期搭遮阳棚,会延长芍药的花期。
还有芍药的生长习性,也受很多外在原因影响。温度就是其中之一,芍药其实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喜温耐寒,有较宽的生态适应幅度。在中国北方地区可以露地栽培,耐寒性较强,在黑龙江省北部嫩江县一带,年生长期仅120天,极端最低温度为-46.5℃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开花,露地越冬。夏天适宜凉爽气候,但也颇耐热,如在安徽省亳州,及夏季极端最高温度达42.1℃,也能安全越夏。还有是光照也会有影响。芍药生长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长繁茂,花色艳丽;但在轻荫下也可正常生长发育,在花期又可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免受强烈日光的灼伤,从而延长观赏期,但若过度蔽荫,则会引起徒长,生长衰弱,不能开花或开花稀硫。芍药是长日照植物,在秋冬短日照季节分化花芽,春天长日照下开花。花蕾发育和开花,均需在长日照下进行。若日照时间过短,会导致花蕾发育迟缓,叶片生长加快,开花不良,甚至不能开花。当然土壤也是重要因素。芍药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层深厚,又是粗壮的肉质根,适宜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长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畅,容易引起烂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但应注意含氮量不可过高,以防枝叶徒长,生长期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茁壮,开花美丽。芍药忌连作,在传统的芍药集中产区,在同一地块上,多年连续种植芍药,是很普遍的现象,已造成严重的损失,不只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所以,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水
分也相当关键。芍药性喜地势高敞,较为干燥的环境,不需经常灌溉。芍药因为是肉质根,特别不耐水涝,积水6~10小时,常导致烂根,低湿地区不宜作为我国的芍药产区,每次水灾,对芍药几乎都是毁灭性的,只有在高敞处,未被水淹的芍药留了下来。
芍药属植物约35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根据其生长习性和花盘形状分为两组。一是牡丹组,系落叶灌木或亚灌木,花盘杯状或盘状,革质或肉质,全包住心皮或包住心皮的基部。我国产三种(不包括变种),即牡丹、黄牡丹和紫牡丹。二是芍药组,系多年生草本,花盘不发育,包住心皮基部,不很明显。芍药组植物约30种,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另有二种产美洲,有的把它们另列为一组,称美洲芍药组。国外产的芍药组植物,都是花卉的重要种,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种:蕨叶芍药,花血红色,原产保加利亚和高加索;淡黄芍药,花淡黄色,或带浅绿色至白色,原产黑海和里海之间地区;黄芍药,黄色,原产黑海和里海之间地区;红心芍药,花白至深红,原产欧洲南部。我国产的芍药组植物有八种和六个变种,其中通常直称为芍药的,是近代芍药品种群的主要原种。八种芍药分别是:草芍药、美丽芍药、芍药、多花芍药、白花芍药、川赤药、新疆芍药和窄叶芍药。芍药的花型分类特征
1、单花类:花朵由单朵花构成1.1千层亚类:花瓣向心式自然增加,排列整齐,形状相似,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只着生于子房周围,随花瓣增多而相应减少直至消失。花形扁平。1.2楼子亚类:外瓣宽大,2~3轮;雄蕊离心式瓣化,雌蕊正常、瓣化或退化。花形隆
起或高耸(金蕊型除外)。
2、台阁类:指植物开花时,花朵(或花序)中心或者花间之生长点经再次分化花芽开花的现象。在花朵(下方花)中心再形成1朵花(上方花),上方花与下方花相叠合,从而增加了重瓣程度,有些品种甚至由3花乃至4花叠合而成。2.1千层亚类:基部的单花(下方花)具单花类千层亚类的基本特征。千层台阁型(初生台阁型):下方花雌蕊正常或稍瓣化;上方花一般雌雄蕊正常。全花较扁平。2.2楼子亚类:下方花花瓣2~3轮,雄蕊瓣化,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高耸。
想要种植芍药的话,得先了解一下它的繁殖方式。传统的方法是用:分株、播种、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其中以分株法最为易行,被广泛采用。播种法仅用于培育断品种、生产嫁接牡丹的砧木和药材生产。观赏品种的快速繁殖,是一项急待解决的课题,一直寄希望于组织培养,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工作,至今虽有进展,但距实际应用尚有相当距离。现代组织培养方法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对于解决上面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即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芍药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根、茎、叶等),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与母体遗传性相同的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又被称为克隆技术,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芍药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花种。它有它独有的中药属性,即不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药用。根鲜脆多汁,入药,赤芍、白芍是加工方法不同。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
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是镇痉、镇痛、通经药。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一般都用芍药栽培种的根作白芍,因其根肥大而平直,加工后的成品质量好。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仅作赤芍出售。中药的赤芍为草芍药的根,有散淤、活血、止痛、泻肝火之效,主治月经不调、痰滞腹痛、关节肿痛、胸痛、肋痛等症。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的数以百计,如“桂枝汤”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黄芩汤”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炙甘草汤”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在妇产科临床上,芍药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当然还有应用价值观赏价值。芍药花大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药构成专类花园称芍药园。芍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篮。如在花蕾待放时切下,放置冷窖内,可储存数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为重瓣品种;单瓣的插瓶,几天就辨落花谢。古人评花:芍药第一,牡丹第二,谓牡丹自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殿春”。
至于其他价值的话,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所以,芍药类花卉既美丽,也有很大的价值。芍药,是花中的精品,也是植物界的顶级品。
第四篇:我国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发展思路
我国洁净煤技术现状与发展思路
成 玉 琪
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 要:煤炭是我国主要一次能源。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过大是造成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煤炭消费应转向以煤电为主。对煤炭开发利用中产生的污染应实现全过程控制。提高商品煤质量是从源头上减少燃煤污染的有效措施;提高燃烧效率是解决燃煤污染的核心;减排SO2是重点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增加煤炭就地转化的比例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和解决能源安全的途径。
一、对中国未来能源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结论)
1.中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相当时期内难以改变,未来能源环境问题突出,发展洁净煤技术是现实选择。
2.我国的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的比例过大,解决能源环境问题重点放在改善能源的终端消费结构,煤炭消费要实现向以煤电为主格局的转变
3.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煤炭为世界人均的1/2,石油仅为1/1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始终应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首选方案 4.对煤炭开发利用产生的污染应实现全过程控制
二、洁净煤技术若干领域的发展动态
(一)选煤技术
发展煤炭洗选,提高商品煤质量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我国1997年原煤入选率25.73%。煤炭洗选的重点已由炼焦煤转为动力煤,由过去单纯的注重降灰转为降灰与脱硫并举及回收洗矸中的黄铁矿。小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和设备,对细粒煤泥能同时实现降灰、脱硫,在分选0.5~0.04mm级煤泥时,无机硫脱硫率为67.90~70.30%。采用12m大型风力干法选煤机的150万吨/年选煤厂已投入生产。该厂吨煤投资4.25元,吨煤加工成本2.15元,分选效率>90%,外排尘(50mg/m)符合环境要求。解决煤炭深度降灰脱硫难题的一些新技术,如大直径三产品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各种形式的微泡浮选相继研究成功、投入生产。但我国选煤技术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原煤人选比例低(我国为25.7%,发达国家在90%以上);二是先进的选煤工艺占比例低(如重介选,我国仅为23%,发达国家在60%以上)精煤质量差;三是平均厂型小,自动化程度低,设备可靠性差,生产工效低。
(二)水煤浆技术
水煤浆代油在白杨河发电厂经过2000小时的试运行,在全烧水煤浆条件下,燃烧效率>98%,锅炉效率>89%,锅炉负荷在40-100%范围内均能稳定燃烧,与燃烧重油有相同的效果。矿区煤泥制浆燃烧取得进展。采用高灰(灰分41-43%)煤泥制浆,供10t/h链条炉燃用。累计运行2008小时,锅炉热效率由单纯层燃洗中块煤的53.99%提高到掺烧煤泥浆后的68%,燃烧效率由63.7%提高到79.01%。
(三)循环流化床(CFBC)
国外CFBC技术在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CFBC锅炉(250MW,蒸发量700吨/时)电站已在法国投入运行,锅炉效率90.5%,脱硫率93%,Nox排放低于250mg/Nm 我国现已具备设计制造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能力;自行开发的220t/hCFB锅炉示范工程和引进410t/h循环床锅炉工程在进行。CFB的设计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完成了循环床专用设计软件;125MW再热炉型的工程设计研究和新型75 t/h和13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究设计工作。
(四)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大力开发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煤发电技术,它不仅能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而且发电效率可达45%以上,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洁净煤发电方式之一。
美国IGCC示范工程取得重大进展,Wabash River电厂煤气化电厂改造项目,系统供电能力262MW,设计供电效率38%,脱硫效率>98%。项目于1998年11月完成商业化示范运行。Tampa电力公司IGCC电厂,系统供电能力250MW,设计供电效率40%,脱硫效率>96%,预计2001年10月完成商业化示范运行。Pinon Pine IGCC发电项目,系统供电能力99MW,设计供电效率40.7%,预计2000年7月完成商业化示范运行。
我国IGCC关键技术研究已启动,包括IGCC工艺、煤气化、煤气净化、燃气轮机和余热系统方面的关键技术。拟在烟台电厂建1GW示范电站。
(五)煤炭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重要的能源转化技术,广泛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民用燃气等方面,目前全国每年气化用煤量约6000万吨。
我国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大型煤气化技术都在运行中。我国的中小型气化以块煤固定床气化技术为主,技术水平落后、效率低、污染重,急需技术改造。引进的一些较先进的气化技术在稳定操作运行、技术设备国产化、经济投入及运行效益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要发展具有中国知识产权、适合国情、高效洁净的现代气化技术。地下气化技术应用于煤矿残煤气化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六)煤炭液化
煤炭液化是重要的煤转化技术。由中德、中日、中美合作的三个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进行中,中德合作采用云南先锋褐煤在德国DMT公司的工艺开发装备上进行了的工业条件试验和最佳工艺条件运转试验,液化油收率达到53%;对中国固定床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适用于德国IGOR工艺;示范厂可研报告已经完成。在日本1t/d装置进行了中国依兰煤、中国西林硫铁矿催化剂、日本合成硫化铁催化剂的直接液化条件试验,油收率为52%-57%。中美合作的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可行性研究项目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在美国HTI公司连续小试装置上对神华柠条塔煤进行了6个条件的试验,使用HTI的技术和GelCat催化剂,油收率达63%-68%;
(七)燃料电池 科技部在UNDP的支持下正在推动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示范计划。
(八)烟气净化技术
目前,世界上运行着500座以上的烟气脱硫装置。而其中90%以上(按机组容量计)为湿法脱硫工艺。半干法旋转喷雾法、炉内喷吸收剂――增湿活化脱硫工艺在欧洲应用较多。流化床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有效控制SO2、NOx的生成,日益受到重视。日本开展利用表面热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ACF)对烟道气进行脱硫、脱氮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好效果。利用ACF净化烟道气的技术属于半干式氧化型,其优点是:脱硫、脱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副产的硫酸、硫酸盐及硝酸、硝酸盐等可以获得连续回收。该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氮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脱硫、脱氮性能,且用水量少,所需设备简单,目前正在进行实用化研究。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烟气净化技术进一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日合作电子束烟气脱硫示范工程”,已累计运行2400小时,1998年5月28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鉴定。该示范工程处理成都电厂200MW机组锅炉的30万m/h烟气,是目前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处理烟气量最大的电子束脱硫装置。其脱硫率及脱硝率均超过80%及10%的设计值,各项运行消耗指标均低于设计值。此外,引进芬兰IVO公司炉内喷钙和增湿活化联合工艺和日本日立公司的高速平流式湿法工艺正在进行。国际上已有的脱硫效率高的成熟技术,引进后对我们积累设备设计、运行和管理经验是有用的,但国外技术和设备价格昂贵,应结合我国经济能力,开发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与工艺。
国内烟气净化技术基础研究和中小锅炉烟气净化技术也取得一定进展。为提高脱硫剂的脱硫效率,在Ca(OH)2中加入易潮解盐和碱或用燃烧飞灰和Ca(OH)2的水合物作吸着剂;或用活性焦或活性炭作吸附剂,在实验室研究中都取得一定成果。适合中小型锅炉的网膜塔除尘脱硫系统、双击式除尘脱硫工艺等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九)粉煤灰综合利用
我国粉煤灰研究和利用的重点是大用量方向,例如掺于混凝土中,建桥、建坝、高层建筑底板、核发电站的安全壳等,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预计用粉煤灰量达133.8万吨。更大量的利用在于修筑高等级公路,该技术已成熟,推广于沪宁、京深及京冀公路建设。粉煤灰还用于矿区回填、农业上改良土壤。预计到2000年我国粉煤灰的排放量将达到1.6亿吨,在粉煤灰利用上必须加大力度、扩大利用面、增加利用量、提高利用率。
(十)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明显进展,1998年在山西沁水盆地和东北鹤岗地区共钻煤层气井11口,在屯留-003井、屯留-006井和屯留-007井获得了日产7000m、10000m和16000m以上工业煤层气流,初步控制含气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勘探成果表明,该地区具备了形成大型煤层气田的地质条件。在晋南完成了3口井,晋试1井获得了单井日产7000m的产量。“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实施之中,已初步完成了六盘水、大华北、东北三江和辽中四个区块的研究工作,项目研究总报告预计1999年完成。与美国德士古(TEXCO)、菲利普斯(PHILLIPS)和阿科(ARCO)等三家石油公司共同进行淮北、临兴、三交、三交北和石楼等五个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合作项目在进行。五个合作区总面积为11216.8km,预测煤层气资源量6535亿m。现已完成9口煤层气井的钻探,取得了较好的煤层气资料。
333
三、洁净煤技术优先发展领域的建议
(一)当前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重点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提高燃烧效率是解决中国煤炭利用效率低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
目前我国每年动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以上。主要用户是: 电站锅炉(1995年末,我国有电站锅炉4609台,43万蒸t,全部为蒸汽锅炉;年用煤488Mt);工业锅炉(1995年末中国有49.9万台工业锅炉,119.8万蒸t,平均单机容量2.4t。工业锅炉以层燃为主,年用煤约350Mt,燃烧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0%);工业窑炉(1995年我国有工业窑炉16万台,年用煤23.8Mt,设备技术普遍比较陈旧,污染严重);民用(我国民用、商业及其他用煤165.2Mt,其中民用135.5Mt。烧散煤平均热效率仅15%,改烧型煤并采用新型高效炉具热效率可达60%以上)。
2.全过程脱硫,减排SO2是中国洁净煤技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每年排向大气的SO280%以上来自燃煤;酸雨分布区已占到国土面积的40%。减少SO2排放是实现高效低污染燃煤的主要目标。
中国煤炭中形态硫组成以黄铁矿硫为主,通过洗选可以清除煤中50%-70%的黄铁矿硫。初步测算,通过大力发展洗选,2000年SO2减排量2.7Mt,2010年5.4Mt,2050年8.6Mt。
燃烧中固硫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燃烧加固硫的型煤或配煤,一般可减少SO2排放40-60%;二是采用CFB锅炉实现炉内脱硫,脱硫率可达80-90%
烟气净化脱硫关键是降低费用,国内外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3.洁净煤技术要为解决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的终端消费结构做贡献
总的方针是增大煤炭就地转化的比例,包括采用先进的燃烧发电技术,大力发展坑口电厂。矿区电厂应考虑消费约占原煤产量10-20%的低热值燃料(1000-3000Kcal/Kg)问题。主要是发展75-220t/h中小规模的CFBC锅炉,从技术上要针对矸石、煤泥的特点,重点解决磨损、高温下气固分离和煤泥制浆及给料方式等问题;改进煤炭气化技术,如粉煤气化(加压、常压);水煤浆气化;CFB气化;型煤富氧气化等,逐步取代目前落后的气化技术。我国褐煤、长焰煤等年轻煤资源约占探明煤炭资源的52%,低温热解等年轻煤提质工艺在中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实现煤炭直接液化的商业规模示范,拟利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分两阶段实现商业化示范厂建设;中国煤与油的价格比有利于煤炭液化发展,但液化成本要大体与石油相当才有市场竞争力。水煤浆代油燃烧,我国现有170万t水煤浆生产能力,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生产能力,就地解决稳定燃烧问题;技术上要开发廉价添加剂,向水煤浆制浆-管道输送-发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要发展高灰煤泥制浆等。煤层气开发利用,据测算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在35万亿m,主要赋存矿区在额尔多斯、华北、东北、吐哈、两淮、川南黔北和六盘水等处。
(二)优先发展领域的建议
1.提高商品煤质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包括大力发展动力煤洗选,固硫型煤,添加固硫剂的配煤等;应制定商品煤上市的标准和相应的奖惩法规。2.发展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低污染的中小锅炉和燃煤系统,水煤浆制备与燃烧技术装备等;制定技术引导和淘汰落后工艺、设施的法规。
3.实用的消烟除尘技术和脱硫脱硝技术,包括消除空气中飘尘和黑烟的技术,脱除SO2和Nox的低成本的实用技术,适用于中小锅炉的烟气净化技术等。
同时对涉及能源安全和跟踪世界能源科技新发展的领域,如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IGCC,PFBC,燃料电池、煤层气,先进的煤炭洗选技术等应组织开发和示范。
第五篇:园艺作业——某某乡镇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调查论文
** ** ** **大 学
题目:某某乡特色
实习论文 **产品的生产与发展问题分析 指导教师: 网老师 专业名称:**********班级
姓名
2012年4月
某某乡特色园艺产品的生产与发展问题分析
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08—2班 李惠龙0806111052(驻某某乡实习工作站)实习期间,我们某某乡实习工作小组在实习期间通过走访等各种渠道,对该乡的园艺行业有了比较基本的了解。从总体上看,该地的园艺发展情况良好,园艺种类比较丰富,行业发展有一定的技术和生产基础,问题也存在一些,发展的路子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该乡的园艺发展情况如下:
近年来,某某乡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村镇园艺行业全乡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地园艺农业发展迅速,发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园艺发展模式。食用菌金针菇等大棚种植,观赏花卉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种植,观光林果示范园,等发展迅速。某某村大棚蔬菜,小光村特色花卉种植,工官屯村大黄村等金针菇食用菌专业化种植;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园艺发展,优创物业管理汇元生物科技分公司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开创新思路;李家湾食用菌百亩园,羑河食用菌百亩园建设风生水起。
其中以白色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是某某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主导产业。2009年全乡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6200万袋,年生产鲜菇27500吨,品种有金针菇、平菇、白灵菇、杏孢菇、灵芝等10多个,食用菌公司47家,其中食用菌龙头公司41家,食用菌塑料包装公司7家,冷藏运输公司2家,8个专业生产区,是全国三大金针菇生产基地之一。
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全乡以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种植规模达到8000万袋,产值达到2.87亿元;汤河观光农业区开发进展顺利,流转土地6000亩,种植高效林果4800亩。
目前正在从分散种植逐步向产业集聚型发展。汤河观光农业区任务4亿元,现已完成3.853亿元,目前已流转土地2万余亩,种植各类果树3500亩,其他树种1600亩。
全年新建成三个食用菌百亩园,改扩建娄湾、某某、北张贾食用菌百亩园,在建李家湾、羑河两个食用菌百亩园,康洼、部落两个蔬菜种植百亩园,小光村花卉种植百亩园,菌菜园建设涉及投资3549万元,土地1042亩。新建的三个高标准食用菌示范园情况是:其中,大黄村食用菌百亩园,种植面积120亩,以白色金针菇为主,年产量达到2800余吨,产值1000万元,带动农户72户,户均增收8300元;工官屯食用菌百亩园,种植面积102亩,以白色金针菇和香菇为主,年产量达到2700吨,产值900万元,带动农户60户,户均增收8000元;小付庄食用菌百亩园,种植面积107亩,以白色金针菇为主,年产量达到2700吨,年产值940万元,带动农户60户,户均增收7900元。
食用菌产业带动的农户正在迅速增加的同时,传统产业也呈现增长态势,全乡西瓜种植面积1100余亩,露地菜种植面积达10500余亩。
此外花卉种植也呈现一派生机景象。在小光村村支书带领村民开展花卉大棚种植。据村民讲,一个大棚的非洲菊,每月入账 5000元,3个大棚一年收入近20万元。主要品中有非洲菊,满天星,红白玫瑰,康乃馨等,具有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品种,种植规模规划为150亩。
总结以上发展特点主要有;园艺发展迅速,符合当地实际农业环境,生产过
程逐渐标准化,经济效益初具规模。形成企业+农户、农户合作互助社、农民个体户、企业工厂自主化生产等多种模式。改善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带动了环境和经济效益。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在园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和研究。
具体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一,规模效益有待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较低。受农民种植观念和资金周转的因素等,我地区的普遍情况是,种植规模上不去,散户种植占多数,同类竞争激烈,不利于整体种植。
二,市场化程度,标准化生产能力较低。不管是生产设施,生产环境,还是产品包装,初级加工,进入市场阶段产加销的环节中存在着工序粗放,标准低,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以至于后期的稳定推广。
三,产业链条集中于上游部分,初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化程度低,利润空间小,受市场因素影响大,增值空间有限,相关配套物流运输,原料供应等渠道单一。
四,营销渠道不畅,多数靠经验种植,盲目跟风严重,销路也是相对狭窄,基本靠传帮带,回头客,市场推广动力不足。
五技术水平不高,管理部分甚至不科学。在一些相关细节上需要专业人员给予技术指导。靠科学管理减低成本,而不是单纯的节料省环节。
其中最重要的实现成果转化环节------流通环节。尤其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蔬菜的流通成本已经占到最终菜价的2/3,蔬菜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往往要经过五、六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加价,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是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最近时期,正值秋冬季蔬菜上市的黄金旺季,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商家与产家实际对接链条牵涉环节过多,市场流通过程中出现了一边供大于求,另一边确供不应求,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实际供求,信息不对称,缺少完善市场竞争导向机制,政府调控政策不完善,工艺仍相对落后,产品单一,属于生产最上游,未创出特品牌,农民管理水平低,生产技术条件相对简陋,产品保鲜技术手段简单,出现了卖菜难买才贵,菜农赔卖,消费者贵买的尴尬局面。
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市场的基本资源配置作用,让看不见的手去正确的指挥生产,引导生产消费,如何更合的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做好市场宏观调控的能动作用,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基本思路。
具体来说,集中力量解决阻碍市场正常价格信息反馈作用的障碍,确保信息畅通。完善和规范市场流通渠道和运行机制,完善相关配套信息服务设施,严把质量关的同时降低市场准入壁垒和门槛,加强产加销环节引导,营造公平充分有序的竞争环境,政府应该做好服务工作,打通主要环节,必要时进行措施改革,加强监督和管理。
控制流通成本成降低终端价格主环节。比如近些天屡见报端的”流动菜篮子”,“流动售菜车”其所卖的蔬菜都产自城市超市自己的园艺场或直接购自农村合作社提供的菜园,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同时减少流通环节,这样商品的价格可以直达市民,比市场上更便宜。
实现农村合作社与农贸市场和超市对接。而减少流通成本则是当前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最易打通的环节。组织农村合作社,实现农村合作社与农贸市场和超市对接,是降低当前流通成本过高的趋势。农村合作社成立以后它可以与超市谈判,把涨价的好处给农民。我们现在是小生产,大市场。那么下一步的发展的方
向应该是订单农业,生产多少,生产什么,以什么价格来出售都有合同,另外是生产者与超市,有一个基本的衔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经过分析,相关一系列问题解决措施大概有一下几点;
(1)大力发展和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园艺产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营造宽松的农业投资环境,吸引外来2011年12月2013年4月投资,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经济价值的园艺作物。利用劳力资源、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各地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园艺企业进行投资,带动我乡园艺产业的发展。
(2)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将重心转移到更高的水平上去。比如花卉可转移到鲜切花和盆花发展上来,突出特色产品,创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鲜切花的同时,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巩固和扩大市场销路。
(3)对季节性生产的园艺产品,应加强信息管理,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合理安排生产,了解各地贸易的技术要求和惯例,把握时机,扩大产品的生产,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4)进一步探索具有当地产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产销分工协作专业化程度较高,目前推行的公司+企业+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5)加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结合当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进新品种,走产品特色化的道路。
(6)健全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市场流通量,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
(7)建立信息网络,对产品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农产品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
(8)制定园艺生产统一管理,规范生产过程,对食用菌类等生产方式、采后处理技术、包装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园艺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发展问题规模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科技生产含量,标准化生产加工过程,营造绿色无公害生产,提升产品市场种类多样化与品牌化步伐。加强物流与运输成本控制,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减小农民生产风险,确保信息畅通,降低流通损失,保障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这是解决当前一系列生产生活问题的总的方向。在实际工作当中,针对具体问题,也要做好调查分析,正确适合的方法要积极推广,不适合的积极改正,这样才能做到稳中有进,更好的促进园艺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