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的薪酬激励机制探讨
新形势下的薪酬激励机制探讨
摘要: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激励。本文从人员激励的动因和人力资源管理两方面出发,提出了现代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以期为新形势下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一个较为宽阔的视野。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制度;薪酬激励
今年以来,多个地方发生了员工的非理性事件,特别是富士康的“十连跳”把我国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制度推到了风口浪尖。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越明显,人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重要,仅靠外在强制来管理劳动显然不行,必须把员工纳入企业整体。通过激励使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目标,认同和追求企业目标,使企业目标成为员工的信念,从而转化动机,推动员工为此而努力;通过激励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通过激励协调企业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不一致性,达到与企业共荣辱的强烈意识。
一、企业管理中人员激励的动因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但是,在企业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可见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还取决于员工在工作中发挥的能力。其次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挖掘员工潜力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激励则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激励更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企业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相对于内在激励,管理者更容易控制,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使用效果,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企业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薪酬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薪酬就是员工对企业做出贡献后企业所付给的相应回报,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学识、技能、经验等,这实质上是一种公平的交换薪酬制度所涵盖的重要项目,包括薪金水平、薪金结构和加薪准则。薪酬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待遇。有形待遇包括金钱报酬,如基本薪金和奖金等,而无形待遇是指非金钱报酬,如个人的名誉、特权、以及福利和保障、带薪休息时间和休假等。
薪酬管理和薪酬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员工所得到的薪酬既是对其过去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补偿,也是他们以未来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激励其在未来也能努力工作。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所以,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还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客观、公正、合理地报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员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薪酬激励三大“基本原则”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定公平合理的岗位薪酬标准是整个人事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而重要性原则、稀缺性原则和复杂性原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新酬标准必须坚持的三大基本原则。
1、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新酬标准时,首先要根据该岗位对本单位的贡献程度大小来确定该岗位的新酬高低,即该岗位对本单位如果非常重要,则其新酬标准相应较高。反之,则不然。
2、稀缺性原则。稀缺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新酬标准时,除了首先要考虑该岗位的重要性程度外,其次还必须考虑该岗位任职资格的可替代性,即该岗位所要求的任职资格是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或稀缺性,亦即从事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是否需要具备一般人不可能具备的特殊能力。如果该岗位虽然很重要,但是一般人都能胜任,则不应该给予较高的薪酬标准。
3、复杂性原则。复杂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新酬标准时,最后还必须考虑该岗位工作的复杂程度,即从事该岗位工作的程序是否比较复杂、繁琐,或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较大。如果某项工作虽然重要性和稀缺性都不是很突出,但是显得特别复杂,则应该相应的给予较高的岗位薪酬。
以上三大薪酬激励原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其优先顺序,并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权重。但具体如何加以利用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
根据上述三原则,有效合理地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才能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薪酬结构设计的目标是要让员工所获得薪酬额与其贡献成正比,企业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或降级有了量化的考核数据,使员工的精力集中到努力工作、提高工作业绩上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局面,这样才能较好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1.公司内外调查,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公司内部实施调查,了解公司的薪酬体系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通过调查竞争对手的薪酬,了解同行的薪酬水平和本单位的薪酬体系的不足。内部调查要了解员工对薪酬福利水平、薪酬的结构、薪酬的决定因素、薪酬的调整以及发放方式的看法、意见,了解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的评价以及期望,以民主的方式为提高员工满意度找到途径。
公司外部调查是保持薪酬制度外部公平的有效手段。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市场薪酬平均水平及动态,尤其是通过对比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来检查分析本企业各岗位薪酬水平的合理性,确定工资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一般说来,企业薪酬水平要达到市场平均水平或处于市场平均水平线以上才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员工满意度,甚至在人才竞争方面胜过对手。
此外,还应向雇员了解以前的雇主向他们提供什么待遇,调查离职的雇员是什么吸引他们选择新的工作,了解他们的离职与其期望之间的关系。在提供基本工资、奖励工资和独特的非货币化福利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薪酬上,集思广益,使公司成为最佳操作法的领导者。
2.通过岗位评价,保证薪酬内部公平。研究发现,企业内员工关心薪酬差别的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然而员工个人能力及其工作职务、工作态度的区别必然带来个人薪酬的差别。如何使这种“差别”既能鼓励先进又能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而且又体现公平,这对薪酬管理来说越来越重要。在现实的薪酬管理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如果岗位间的薪酬不合理,不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内部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就会造成不公平感。企业薪酬设计应遵循“公平与公正”原则,特别是对内公平。不同部门之间或同一个部门不同人之间,薪酬水平必须反映岗位责任和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薪酬差别必须合理。企业内部薪酬的不合理,会造成不同部门之间以及相同部门个人之间权力与责任不对称,使部分员工在比较中,有失公平感,造成心理的失衡。要加强企业薪酬的对内公平,就必须合理地确定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就是要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Job evaluation),针对岗位本身,从岗位的复杂性、责任大小、控制范围、所需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来对岗位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不公平的关键所在。薪酬公平可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薪酬体系实现,即不同类别的员工采用不同的薪酬体系。其中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员工们进行绩效考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的就是为了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将考核业绩与收入挂钩,这样才能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员工对薪酬的公平感与满意感。
3.寻找可替代加薪的其他激励方式。当员工的需要层次发展到一定程度,员工就不会为了一点点的加薪而努力工作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时刻注意员工这一变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立刻寻找可替代加薪的其他有效激励方式。这部分需求层次较高的员工可能更加看重的是赋权、升职或者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薪酬对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帮助是有局限性的,因为物质的需求毕竟是低层次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则需要其他物质激励手段和精神激励方法。
4.薪酬制度要与时俱进。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走上激励机制“固化”的可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实施动态激励管理,对薪酬制度进行动态调整。薪酬制度的调整包括个别员工薪酬的调整、薪酬总体水平的调整、薪酬结构及构成要素的调整以及整个薪酬管理体系的变革等。要使薪酬制度长期发挥激励功能,必须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管理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调整和改革,以始终保持薪酬制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这样,才能使企业薪酬制度在动态的变化中持久地发挥激励功能。
随着员工的年龄结构、思想、文化素质、观念和心态等的变化,新技术、现代管理科学的运用,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等,薪酬制度必须进行动态调整,否则就难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对员工产生长久有效的激励,这就要求企业薪酬管理人员必须紧紧围绕激励功能的发挥与否,动态地了解掌握本企业岗位分布与设定、人员构成、员工素质、心理状态、人力资源开发、招聘、考核、等现状了解国内外薪酬管理科学发展动态,并不断吸收、消化,不断调整与完善薪酬制度,才能使薪酬制度始终富有激励的活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二篇:浅谈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浅谈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摘要]薪酬与激励机制密切相连,好的薪酬制度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文章探讨了现代企业在薪酬制度管理方面的弊端,同时给出了建立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企业 薪酬 激励机制
一、引言
人是企业对自身进行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唯一动力,因此,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入世以来,随着进入我国的外国企业的增多,人才争夺战在各行各业已全面展开,给我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成为现代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而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从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建立薪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信息不对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复杂度的提高,经理阶层逐步取代了所有者家族继承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股东和经理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委托经理行使经营管理权和财产控制权以实现股东财富增加的目标。然而,代理人的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支配,并不一定能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应设计一个最优的激励机制诱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以促进经理尽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2.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公司治理中不仅应该关注企业的利益,同时也应该更多考虑到经理和员工的利益。要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并且保证这类资源能长久为企业带来价值,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拥有大批经过长期培养和锻炼的人才的国内大型国企将成为外资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三、传统薪酬制度的弊端
1.静态高薪管理模式。许多管理人士都认为,要让员工安心工作,高薪是必须的,特别是对于骨干员工。首先要去了解一个行业的薪金水平,然后开出高于这一平均水平的条件,哪怕只有一点,也会让员工感到企业对自己的器重。处于信息时代的企业,人才至关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留住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简单的做法:给出足够高的工资,不管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成不变。诚然,高薪对员工极为重要,它不仅是员工的一种谋生手段,而且它还能满足员工的价值观。然而固化不变的高薪,会让员工觉得这些钱是应得的,干得好和差,都不会有太多的改变,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薪酬制度导向不清。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实行的薪酬激励制度是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这是在国企改革刚刚开始的背景下实施的。当时这种制度确实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单一的薪酬激励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在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专业化已成为企业分工的特征。如果针对不同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科技研发人员、营销人员采用单一的岗位技能工资形式的薪酬激励制度显然是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针对不同专业分工的薪酬激励制度势在必行。
3.对非货币化薪酬的认识不足。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薪酬是劳动成本,是一种生产费用,是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形式;同时,薪酬作为劳动者工作的报酬,是促使员工尽最大努力并保持干劲的最重要的动力,薪酬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员工生产积极性的高低。传统的薪酬理论只对直接经济报酬,特别是货币工资感兴趣,对薪酬的理解还停留在货币工资等物质激励的层次上,只能满足员工最基本的需求。大量的内在的薪酬激励,例如对工作的满意度、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具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相互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企
业对个人的表彰等非货币化的薪酬,认识不足。非货币化薪酬属于隐性薪酬,运用非货币化薪酬可以显著的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而且还可以对货币化薪酬激励起到有力的补充。在我国企业中,长期以来使用工资这种单一的激励形式,对员工的需求不加区分,无法起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四、建立合理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1.建立动态薪酬管理机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名员工处于较低的岗位工资时,他会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岗位绩效,另一方面争取更高的岗位级别。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体验到由于晋升和加薪所带来的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因而动态的薪酬在多数情况下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对于一个新兴的企业,如果发展前景看好,各类人才纷纷投奔。这个时候,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大公司发展的步伐,应选用具有较强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而如果这个新兴的企业,品牌弱小导致招聘困难,那么可以采用高且稳定的薪酬模式,增加薪酬中的固定成分,让员工有安全感。
对于想安于现状的成熟的企业,稳定住现有的员工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此时,薪酬制度的稳定性也可以高一些,但仍需要保留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员工为了希望得到的岗位级别而努力工作。而对于想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企业的发展,可能是简单意义上的规模的扩大,但更多时候意味着企业经营重心的改变,走多元化的道路。因而,企业这个时候面临着重大的人员重组,稳定员工在这个时候并不显得太重要。虽然对于公司的骨干员工还应该尽量去维持,以利于继续保持原来公司的竞争优势;但对于普通的公司职员而言,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再创业时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应选用有较强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
2.合理的岗位工资制度。有的企业对于不同部门同级别职位的薪酬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但实际上各个部门间在专业技能、员工贡献及员工处理问题能力的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给予营销经理和后勤经理相同的报酬显然会挫伤营销经理的积极性。因此,企业要做到不同工不同酬。在确定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时,可以利用岗位评价,从复杂性、责任大小、控制范围、所需知识和能力方面对一个岗位的价值进行量化。量化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沟通,并邀请有关人员参与评估,使评估结果具有说服力,然后参考评估结果对不同岗位、职位确定报酬。
3.建立完善的非货币化激励制度。在同等薪酬的条件下,好的工作环境,更能吸引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提供团结合作的工作团队、良好的晋升制度及对员工成绩及时嘉奖的奖励制度。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的反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树立正直、向上和具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员工会引以为荣,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合作的团队,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晋升制度和及时的奖励是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同样也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三篇:新形势下民警激励机制初探
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规范津补贴工作的全面落实,民警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实行新机制,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为打造平安监狱、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迫切的现实问题。
民警激励机制是指引导民警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民警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它是民警队伍教育管
理的重要手段。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激励机制显得日益苍白和乏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对民警的新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励、优化民警的品质,提高民警的能力,改善民警的行为,为监狱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此,就新形势下民警激励机制的建立,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强化法治观念,构建依法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其中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最具代表性,它是国家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法律,是公务员管理法制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监狱人民警察是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的,其管理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进行,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还必须符合《人民警察法》、《监狱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就法律层面来看,国家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较之其他群体更多、更严,要求更细、更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管理中,必须强化法治观念,依法依规办事,确保言有据,行有规,时时讲规范,处处依法律。
但在实际管理民警队伍中还存在着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粗放主义等现象,凭个人好恶识人,依自己兴趣管人,言出法随、朝令夕改等与法与规不容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了组织的形象,降低了领导的威信,丧失了民警的信任,涣散了单位的凝聚力,导致单位和民警之间各唱各的调,各跑各的道,形不成中心,聚不成力量,干不成事业,出不了人才,单位和民警俱损。
监狱作为执法机关,不仅要求我们对罪犯要依法管理,更要求我们对民警的管理也必须依法进行。首先,各级领导者必须树立法治观念,把依法管理放在民警教育管理的首要地位,自觉依照《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说违法话,不做违法事,切实做到“心中有法、行动有规,做事有矩,奖罚依律”。领导者法治观念的树立,是构建监狱依法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在当今法治观念还很落后的监狱管理中显得非常迫切、重要和突出。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牢抓实;其次,要健全依法管理机构,建立依法管理网络,要以监狱法制科为依托,真正建立监狱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重点审查文件的合法性合规性,确保监狱工作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上级机关要建立法制工作巡查督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监狱法制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监狱依法办事;再次,全面加强对民警守法遵规的教育,形成遵守良规好纪的习惯。依法制定的制度规定必须得到民警的一体遵行才能起到效果发挥作用。因此,要大力培养民警的守法意识,遵规习惯,使之逐步变成民警的自觉行为。
法律是平等的宣言,守法是实现平等的过程,是构建和谐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树立法治观念,事事处处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法规约束自己,教育民警,全面构建依法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法律规矩面前一律平等,就能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从而在变化了的新形势下建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二、注重文化建设,构建核心价值机制
正如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监狱文化也对打造平安监狱,提高执法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监狱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但不少单位,民警对组织缺乏一种认同感,工作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监狱文化的不足,使得单位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民警人心涣散,遵循“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办事方针,相互之间推委,扯皮,既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又损害了监狱的形象。
监狱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一个所有民警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监狱民警是一支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队伍,是溶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发展性、客观封闭性与主观开放性为一炉的复合体。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也或多或少地对监狱工作产生过影响。新形势新情况要求我们对监狱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新认识新动作,才能达到新发展新高度。首先,要提高对监狱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监狱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监狱文化建设当作发展监狱的软实力来抓,舍得精力、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把虚事实做,软事硬做;其次,要体现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监狱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统一思想,增强民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各个单位有各个单位的特点,在监狱文化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掘和提炼出具有鲜明个性特质的核心价值理念,其内容不在多而且在精,其方法不在死而在活;再次,要保持相对稳定,大力
宣传鼓动。一个单位正确核心理念是在科学总结历史、分析现实、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统领民警思想的重要工具,应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切不可一届班子一个理念,一任领导一个主张,使核心多样化,理念复杂化,民警无变化;同时,对确定的核心价值理念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灌输,使之尽快变成民警的自觉言行,达到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唤发斗
志,激发热情,乐于奉献的目的。
监狱文化建设,是构建民警精神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建设得法,运用得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监狱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然要有健全发达的监狱文化作支撑。
三、推行民主决策,构建上下和谐机制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广大民警以参与决策的机会,让民警感受信任,那么这个单位的凝聚力会不断加强,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会比较顺畅。民警作为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等多种政治权利,作为一名执法者,也需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充分享有建议权和批评权,需要责、权、利的统一。
由于监狱性质和特有文化传统的影响,“由少数人决策,在少数人中决策”的现象普遍存在,既影响决策的质量,又影响执行的效果,已经成为和谐机制建立、监狱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推行民主决策,问计于民,还权于警,是监狱工作与时俱进,构建上下和谐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树立“民为贵,官为轻”的思想,充分相信民警的聪明才智,遵循“从警中来,到警中去”的工作方法,真正把决策过程变成体现民情警意的过程,使决策结果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用制度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民主决策能否得到切实遵守的前提是要建立科学的制度,要从决策的立意、调研、酝酿、研究、执行等环节规定具体的程序,确保决策始终置于既定的框架内,始终运行在民主的轨道上;再次,突出重点抓关键。监狱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决定的事项成百上千,如果事无巨细,物无大小均要上下轮回,反复推敲,其实质是对民主的滥用,反而会影响和贻误工作。因而,推行民主决策必须突出重点抓关键:一要抓党委民主集中制建设,营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团结紧张又有生动活泼的党内良性生态环境;二要拓展狱务公开内容,加强财务、营销等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公开,使民警更好地行使监督权。三要下延民主决策范围,规范监区、科室决策工作,避免“民主决策不下基层”现象出现。
民主出和谐,和谐出激情,激情出活力,活力就是战斗力、执行力。因此,牵住民主这个牛鼻子,民警的活力就会迸发,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
四、优化物质激励,构建公平合理机制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所得与他人付出劳动所得相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的劳动和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当他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大于或等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时,或现在的收支比大于或等于过去的收支比时,便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反之,就产生不公平,就会有怨气。因此,助长满意,消除怨气,也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规范津补贴和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的物质激励手段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单一,但有限的物质分配也会成为民警关注的焦点、热点,因此也将成为难点。所以,必须以公平合理为原则,对有限的物质利益进行公正的分配,以助长满意,消除怨气。
在以往的物质利益分配中,一些单位或搞平均主义或搞悬殊主义,导致分配不合情理,显失公平,影响了物质激励功能的发挥,严重地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热情,造成新的不和谐。
以公平合理为原则的物质激励机制,根本要求是通过物质利益的分配构建和谐,促进发展,落脚点是优化、其一,要向基层一线倾斜;其二,向“脏、苦、累、险”岗位倾斜;其三,要向贡献大的人员倾斜;其四,要兼顾公平;其五,要公开透明。以达到以有限的物质利益分配来调动民警无限工作热情的目的。
在将来监企分开后企业物质利益自主分配时,在强调灵活性的同时,也应该始终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以维护民警和职工两支队伍的稳定。
五、坚持人本管理,构建真情关爱机制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由于体制、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原因,监狱的人事管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日常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事为中心,讲求组织和人员的调配,多注重于事的管理而忽略了人的积极因素,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而不重视民警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忽视了人是一种“资源”的战略意义;只重视物质的奖惩,忽视了对人的重视和尊重,忽视了人是管理之本。
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论认为,人是有多种需求的,而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最终基本需求,只重视满足物质的需要,而忽视满足民警自我价值的需求,必然会导致民警的不满意、不安心、不尽力。
坚持人本管理,首先要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束缚,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民警管理中,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将民警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其次,要针对民警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人性化的激励措施,努力做到适才适用,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再次,加强教育培训,强化自我激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而这种认可与尊重便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我们既要设法满足民警对各层次的需求,更需要促进其最终基本需求的实现,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是实现这种需求的主要途径,也是民警的主观要求。在教育内容上,要把握好品质、能力和行为三个层面。一要强化民警的理论教育,在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上下功夫,提高他们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二要强化业务知识教育,提高民警依法履职的水平和能力;三要强化法律和典型示范教育,规范和引导民警的行为。教育培训要实行目标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对必须完成的指标和任务,要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了解需求,尊重个体,发掘潜力,使民警获得自由全面发展,是对民警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和真心爱护,一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投入监狱工作的热情。
六、细化量化指标,构建实绩考核机制
考核在整个激励机制中占据着关键性的位置。《公务员法》第34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平时考核在不少单位有名无实,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案和量化评价指标;二是年终考核往往也是走过场,开个会通过一下个人总结而已。这些问题往往使考核结果有失真实,有失公正,从而使以此为标准的晋升、奖惩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影响了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构建实绩考核机制,首先应建立有具体量化评价指标的平时工作考核体系,用细化量化的指标对民警日常工作进行考核:一要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处理好目标涵盖性与代表性、稳定性与动态性之间的关系;二要完善考核办法,要始终强调“公正”原则,考核的条件、标准、方法和手段应当科学合理,考核和评价中务必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尽量减少不确定的主观评价条文;三要尽可能地用现代化技术对考核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处理,减少人为因素,增强被考核人的信任感。其次要提高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出版的《人文行政管理学》一书中指出:如所属员工对考核没有了解,没有参与或没有接受,则任何的考核方法均属无价值。因此,无论是日常的平时考核还是年终的定期考核,在实施过程中都应当让被考核民警了解考核的内容、目的和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觉接受。再次,提高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水平:一要将日常的平时考核与年终的定期考核有机地衔接起来,力争做到无缝对接;二要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相结合,与物质待遇相结合,做到“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岗位”、“一流的业绩享受一流的待遇”。
科学的实绩考核机制,使考核更加细致、规范、真实、客观,能对被考核民警作出正确公正的评价,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从而进一步增强考核制度的激励功能。
七、合理设置机构,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机构”和“任用”是民警队伍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伴随着监狱工作的成长,两者经历了从适应---不适应----适应的曲折发展历程,总体上适应了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但随着监狱事业的不断进步,两者也暴露出了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在岗不作为等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成为制约监狱工作良性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在“机构”和“任用”上采取果断措施,变革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以解放生产力。
首先,顺应改革潮流,适应发展需要,以“大科制”为抓手,对监狱内设机构进行全面整合,按块重组科室,因事设置岗位,建设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其次,按照“治警先治官,治官先治首”的理念,出台领导干部和“一把手”的管理、教育、惩治办法,其重点是“能下”的措施,以建设一支亲民、爱民、为民的领导干部队伍。
再次,转变观念,在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选拔任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在坚持共性条件的前提下,选拔任用领导职务,应重年龄、学历和能力,选拔非领导职务,应重苦劳、资历,让年轻有能力的担任领导职务,让年老能力弱的担任非领导职务,并充分运用选拔任用杠杆把警力吸引到一线,吸引到关键岗位。
第四、严格管理,严肃考核、严明奖惩,确保民警在岗履职,在位作为。首先,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切实负起管人的职责,遇事不推诿、遇难不退却;其次,要按日常考核办法对民警工作进行严肃认真及时的考核评价,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再次,根据考核结果严明奖惩,做到“奖得其所,罚得有据”。
机构设置合理,选拔任用机制科学,使“官谋事、民做事”,让“优者奖,劣者罚”,正激励的引导负激励的限制同时展现在民警面前,其教育激励机制已经在实施过程中于民警心中确立。
新形势下民警激励机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上下一心,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方能形成合力,发挥最佳效益。
第四篇:国有企业职工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员工福利激励
人才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贡献,企业根据其能力及业绩贡献来付给人才报酬,但是如何界定人才应得的报酬以及人才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并实现企业人力报酬的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既要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人才流动率,又要使企业不至于承担过多的人力成本;使企业的员工能合理分享其工作的成果一一企业的利润,同时又不至于使企业因为分享利润过多自身盈余过少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有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好的薪酬制度可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而不当的薪酬制度则会给企业带来危机,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要使人才的薪酬能真正与其能力、业绩贡献相挂钩,真正做到能者多得,使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方向一致,达到双赢。并不存在适合所有企业的完美的薪酬标准,每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薪酬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薪酬激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成熟,过去的那种单一的与业绩脱钩的薪酬制度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与个人绩效和能力密切相关的多元化、多层次、灵活的薪酬构成将是薪酬制度的必然发展趋势。经理人市场的完善,人才的市场价格将逐渐体现其实际价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中国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使用历来存在一个两难命题:能千的人不可靠,可靠的人不能干,而加强对企业家的工资、福利、奖金、股权以及期权等方面的奖励,就是要使“能干的人可靠,可靠的人能干。”合理的企业薪酬制度可以改善我国长久以来存在的人才“价不符实”的现象,真正的使“能干的人”对企业“可靠”。
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薪酬激励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总体薪酬水平偏低、薪酬结构不合理、注重短期效益、缺乏内在稳定性等,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成为外资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承认人力资本的产权价值,将人以及附加在人身上的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分配的问题制度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员工的报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类报酬,如工资、津贴、奖金等。另一类是非经济性报酬,即员工从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所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非经济类报酬与企业的整体环境有关,如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在业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机会等。本文所阐述的是经济类报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毕竟薪酬的高低仍是决定员工去留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否认非经济类报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可以忽视,相反,非经济类报酬与经济类报酬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激励员工行为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企业员工福利激励
6.1员工福利的含义及特点
员工福利又称劳动福利,它是企业为满足劳动者生活需要,在工资收入以外的企业为员工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的实物和服务等福利形式。员工福利具有以下特点:①补偿性。员
工福利是对劳动者所提供劳动的一种物质补偿,享受员工福利必须以履行劳动义务为前提;②均等性。员工福利在员工之间的分配和享受,具有一定程度的机会均等和利益均沾的特点。每个员工都有享受本企业员工福利的均等权利;③补充性。员工福利是对按劳分配的补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按劳分配带来的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④集体性。员工福利的主要形式是举办员工集体福利事业,员工主要通过集体消费或共同使用公共设施的方式分享员工福利;⑤差别性。员工福利在同一企业内部实行均等和共同分享的原则,但在不同企业间存在着差别。
6.2员工福利的作用
福利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和保留员工的工具,有吸引力的员工福利计划既能帮助企业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同时又能保证已经被招聘来的高素质员工能够继续留在企业中工作。这样就能以较少的费用,分散企业巨大风险,稳定企业经营,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企业通过福利的形式向员工提供各种照顾,会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契约关系,从而在雇佣关系中增加一种类似家庭关系的感情成分,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的不满情绪,增加向心力,体现企业文华中以认为本的原则。
6.3员工福利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原则
企业向员工提供什么形式的福利计划,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提高福利计划实施的效力,即内部激励效力、外部竞争效力和福利政策的连贯性。
此外,如何降低企业福利成本,增加效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企业福利不一定完全采取企业完全包下来的做法,有些福利项目更不要“人人有份儿,人人等份儿”。企业可以考虑和员工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办法,例如养老保险和员工保健项目,商定一个企业和员工各拿多少的比例,并体现多拿多收益的原则。
6.4自助式福利
自助式福利就是由员工自行选择福利项目的福利计划模式。福利支付形式的“个性化”是其重要特征。这种福利形式正如自助餐一样,可以让员工自由挑选所喜欢的物品。在自助式福利计划中,除了国家规定的“四险一金”外,企业自己制定的“软性”福利,如培训、保险之类的待遇,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发挥了积极的意义。自助式福利项目一般应包括: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职工失业保险、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大病统筹、职工个人财产保险、带薪休假、提供职工住房、住房公积金或住房补贴、免费午餐、职工食堂或伙食补助、提供交通接送或交通补贴、带薪培训或教育补助、本企业股份股票或期权优先权、娱乐或体育活动、整洁而园林化的厂区、家庭特困补助、家庭慰问金、抚恤金、重病补助、组织公司员工旅游或提供疗养机会、节日礼物或优惠实物分配。
对以上这些福利项目不是供所有职工享受的,其中体现了福利权利的差异性。一般说,对国家规定的“四险一金”是全员福利,或称为“核心福利”,它是每个员工享有的基本福
利;对不同人员的轿车、飞机、星级宾馆待遇是特种福利,这种福利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还有针对特殊家庭的特别补助等。企业对这些福利项目进行合理划分,能起到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自助式福利计划能否实行,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发展要求能提供的项目;二是员工的货币化收入较高,货币收入的边际收益小于非货币化福利计划的边际收益。
结论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对中国企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环境下同世界先进企业平等竞争,但是,我国企业同世界先进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薪酬体系方面也是如此。许多企业的薪酬体系由于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政府也意识到了传统的薪酬体系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目前也积极进行探讨研究。本文仅就当前较为盛行的经营者年薪制、股权激励制度、等激励约束体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但是每种体制也都有其不尽人意之处,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会不断有更适合新经济企业的激励体制相继出台并经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安志刚.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财会月刊,2004(10)柴文娟.E时代的网络财务管理.中国计算机报,2002-04-22董世敏.论网络时代财务创新.四川会计,2001(1)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世界经理人周刊,2003(12)李道明.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第五篇: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营销团队作为企业运营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的一个关键部门,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更是把营销成为公司各部门的龙头,在各个方面均给予相当的重视!
营销部门的薪酬设计一直是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望而却步的领域,主要原因:一是营销团队的薪酬大都是老总亲自制订;二是目前人力资源的从业者大都是缺少甚至不了解销售知识。近来,有一些公司向我询问关于营销人员的薪酬设计问题,在这里我先针对销售团队的薪酬设计问题作以下浅析,与各位交流、探讨。
我本人分管公司营销团队和人力资源团队已经十五个年头。从一线的业务人员、城市主任、办事处经理、大区总监、公司部门经理、部门总监,一步步发展到公司的营销副总;从培训师、行政主管、人力资源部经理、培训学院院长、人力资源总监、公司管理委员会主任、一步步发展到人力资源副总。这些年来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不合适的薪酬制度可以让一个充满朝气的团队变的死气沉沉,甚至可以把这个团队毁灭!
当公司确定好任务指标后,首先要考虑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来实现这些任务指标?是通过内部竟岗提升?还是通过外部招聘?这些属于岗位分析和胜任力分析建设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就要确定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让这些适合的人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程序来实现:一是薪酬,二是激励机制。
在弄清楚以上问题后,下面就销售团队的薪酬及激励机制的设计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A、薪酬模式一:低工资高激励
这是目前一些刚刚成立的公司在市场拓展前期经常采用的模式,通过低工资来降低公司前期投入资金过大的风险,通过高激励机制来提升个人以及团队的积极性,进而完成公司既定的区域市场和目标任务。这时,公司往往只承担基本工资,几乎再没有什么其他的福利等。此时,激励大于工资、成长大于稳定。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发现一些能力比较强的人。不足之处就是对公司销售团队的建设不利,尤其是销售人员缺少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对企业忠诚度不高。
B、薪酬模式二:高工资低激励
这是一些市场相对稳定,客户也相对稳定的公司常采取的模式,通过高工资和各种考核来完成市场的管理和流程的完成,这时,公司需要承担比较重的工资以及诱人的福利待遇等。此时,工资大于激励、稳定大于成长。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高薪来稳定团队。不足之处是容易在团队中养成官僚、人浮于事、老销售人员的混天度日以及有激情的员工会离开这个团队。对于创业期以及完成第一次创业的公司正在进行第二次变革是不适合的。
C、薪酬模式三:复合型
这是一些外资公司或者一些行业采取的一种模式,通过相对高的工资,加上一些按照销售比例来实现的激励机制。这种模式也是一种相对比较合理的管理,主要兼顾了个人与公司的利益,同时充分考虑了个人能动性的发挥。这种模式需要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关键主流程运行系统。
这种模式的操作关键步骤为:
1、结合岗位分析、个人胜任力、销售指标以及所属区域确定每个人的月度薪资,结束时,结合当年的综合表现以及销售指标完成等因素,重新确定当的月度薪资。
简单举例,张虎先生2010的销售指标为1000万元,经过初步确定,他月度工资为3000元/月;2010年底他实际完成为1500万元,经过参考其他因素,他的月度工资被确定为4000元/月,那么,在2010年底统计,张虎先生应该享受4000元/月的工资,公司应该在2011年1月底一次性补回1000元/月×12个月=12000元的工资。
王月先生2010的销售指标为1000万元,经过初步确定,他月度工资为3000元/月;2010年底他实际完成为800万元,经过参考其他因素,他的月度工资被确定为2500元/月,那么,在2010年底统计,张虎先生应该享受2500元/月的工资,公司应该在2011年1月底一次性需要其个人补回500元/月×12个月=6000元的工资。
这中薪资模式既可以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又兼顾了薪酬体系的相对公平!让每个销售人员每年都是新起点,每年都要努力奋斗。
2、结合行业特点,将相关福利待遇等通过销售任务完成比例点数来量化。比如合同额的0.5%为其通讯费用、合同额的1.5%为其差旅费用、合同额的0.5%为其客户维护费用等,通过对各项福利等的量化,既可以降低公司管理费用的增加,又可以培养销售人员如何使用与投入资金与费用,从而更好的降低公司的运营风险。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薪酬模式是好还是不好的,只要企业在合适的时候采取了合适的薪酬制度,通过一种机制来完成个人目标的成长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这种薪酬制度就是好制度,就是值得企业采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