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

时间:2019-05-14 21:4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

关于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工作设想

公司领导:

从码头公司成立至今,董事会及经营班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均非常重视,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制度已经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功能已经初步具备。在建立组织机构、实行了四定(定责、定岗、定员、定编)的基础上,公司一方面不断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以确保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则把“构建以薪酬分配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调整与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公司以董事会确定的“组织机构、岗位体系、薪酬体系”为基础,从梳理组织部门职能、优化岗位职责、调整人力资源设臵、实行内部竞争上岗、实施绩效考评并且考核结果与效益激励、薪酬分配挂钩等方面入手,初步建立了一套体现“岗变薪变”、“绩效挂钩”、“竞争上岗”“工作讲绩效”、“分配讲贡献”的员工激励机制。从生产经营起步至今五年多来看,公司建立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基本发挥了吸纳、维系、激励员工的作用,为公司实施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按照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公司今后仍需继续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内源式的发展,实行精益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双方股东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以“薪酬分配为核心”的员工激励机制,继续加强激励机制的吸纳、维系、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心协力实现董事会下达的经营发展目标,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继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前一阶段实施激励管理工作的总结与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影响公司激励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的因素主要存在于公司的“岗位(职务)体系和薪酬体系”设臵两个环节当中。现对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如下:

一、影响激励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现行的岗位(职位)体系设臵使员工价值取向趋于狭窄,职业生涯 发展的内部空间相对有限。

1、公司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岗位序列呈塔尖状,管理层级较少,相应地能提供的管理(行政)职位较少;加上公司章程有关条款的制约(高层外派、部门经理推荐),优秀员工希望通过岗位(职务)的调整向上发展的机会有限。

2、工作岗位(职位)层次设臵过于单

一、不够丰富。在岗位设臵上综合考虑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不足,工作岗位(职位)未按“管理类与技能类”进行分类、分层设臵,不能有效引导员工从职位晋升或薪酬等级晋升上面转移到个人专业技能发展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上来。

3、个别岗位的职级设臵不合理,岗位级别设臵的不合理直接导致薪酬等级设臵的不合理,即岗位的职、责、权、利不对称、不统一。主要原因有:一是公司成立初期更多考虑现有人员的使用,因人设岗的情况较多,产生了较多工作岗位职级高设的问题;二是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社会招聘人员增多,从工资成本考虑,造成个别工作岗位低设、职级重复设臵、薪级过多等问题。

(二)现行薪酬体系设臵的不完善,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性和激励性仍显不足。

1、薪酬构成方面

(1)目前采用的单一薪酬(计时工资)不利于激发生产操作一线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2)薪酬结构中固定部分比例过大,浮动部分(绩效工资)的比例过少,不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另外主要的固定部分(岗位工资)过高,完全参照国家法规,不利于公司控制加班工资的成本。

2、岗位薪级标准方面

(1)个别岗位的薪级设臵不合理的问题。薪级设臵不合理主要由岗位、职级设臵不合理引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7级以下薪级的工作岗位在一定范围内岗位工资重叠较多,特别是7-8级、9-11级的岗位工资重叠较多,薪级差别不大,重复设臵职级。二是个别工作岗位有的评价过高、而有的评价又过低,造成工作岗位贡献和价值与其本身所属的岗位薪级不相称。(2)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距仍然比较小,没有充分依据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贡献等因素区别内部劳动差别和工作价值,合理拉开关键岗位与简单劳动岗位之间工资差距。

(3)岗位薪级的档次数除第11级“操作工、维修工”设臵九档外,其余薪级均为三个档次,岗位薪级档次太少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4)岗位薪级档次的浮动幅度相同(从第6薪级到13级每晋一档均为增加200元),不能很好地反映较高薪级岗位与较低薪级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

(5)同一岗位薪级内的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没有根据前方后方、责任大小的差异,设臵不同的起薪档,以体现不同的薪酬差距。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系统地、综合地考虑人力资源的各个功能板块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然后才能找出适合公司实际的综合解决方案。现阶段建议公司结合实际,本着“吸纳、维系、激励”员工队伍的思想,从岗位(职位)体系、考核激励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员工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员工工资能增能减的机制。

2、使公司薪酬对外具有一定竞争力,支付相当于双方股东单位中等偏上水平的薪酬。

3、使公司薪酬具有公正性,支付相当于员工工作价值的薪酬。

4、使公司薪酬具有激励性,适当拉开关键岗位与简单劳动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

5、本次薪酬分配改革应遵守公司章程有关规定,以“小改小动、务求实效、平稳过度”为指导思想。

(二)主要措施

1、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岗位(职位)体系 要按建立“管理级与技能级”的思路,有效引导员工从职位晋升或薪酬等级晋升上面转移到个人专业技能发展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上来。当前主要是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丰富各工作岗位(职位)层次设臵。特别是丰富技能级职位层次的设臵。在关键岗位与核心岗位的同一职系中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经验、任职条件和对技能的要求,相应设臵不同等级的非行政职位,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发挥特长、提高技能,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例如设臵“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初级业务员、业务员、高级业务员”、“初级会计助理、会计助理、高级会计助理、会计师”、“初级行政助理、行政助理、高级行政助理(员级)”等多个可供员工提升的非行政职位。

2)要在丰富各岗位(职位)层次设臵的基础上,将个人取得的专业技术职称、劳动技能等级作为工作岗位(职位)的任职条件之一。既解决了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的问题,亦利于员工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上来,有利于公司留住关键岗位与核心岗位员工,构筑人才高地。

3)要完善公司管理级职位设臵。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的管理职级设臵,在中层以下设臵“部门经理、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助理(职能经理)、主管、班组长、副班组长的管理层级”,并确定其在各部门、班组中的编制,进一步拓宽各级管理骨干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4)要继续做好岗位评价工作,建立一个岗位级别与所需的教育程度、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因素相匹配的管理级及技术级岗位序列。

2、建立一套有公平合理、富于激励性的薪酬体系

(1)要不断细化公司薪酬分配方式的构成,从单一的薪酬构成向多元化、多层次、灵活的新的薪酬构成转变,针对不同性质岗位员工设计不同的薪酬构成(如研究生产人员计件工资制),适应公司生产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2)要结合董事会通过的绩效考核方案,完善公司员工绩效管理制度,加大个人效益工资(月度、季度、年度奖金)与部门、公司、个人绩效挂钩的力度。同时,积极争取董事会支持,参照股东单位及周边码头的有效做法,采用 工资总额包干与超额完成任务指标提成相结合等方法,适时调整公司薪酬发放的方式,以维持员工的收入稳定,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要增加薪酬中的激励成分,建立激励性的工资制度。要减少薪酬浮动固定部分的比例(主要是岗位工资),加大效益浮动工资(奖金)的比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目前,员工工资总额中固定收入部分约占75%左右,浮动收入部分约占25%左右(含季度绩效奖、年终绩效奖、安全奖、计生奖等)。建议将员工收入固定部分降低至60%左右(包括岗位工资、年功津贴、南沙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节日费),浮动部分调高至40%左右(包括月度效益奖金、季度绩效奖、年终绩效奖、安全奖、计生奖等)。

(4)要对公司目前执行的薪酬结构表的岗位薪级标准进行修改完善。1)要根据岗位劳动差别与工作价值等要素,继续细化现有的薪酬等级的划分。一是在薪酬结构表中取消高管薪级设臵(即1-3级);二是对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复杂程度、责任大小、工作经验、学识技能等方面要求大体相当的工作岗位进行薪级合并,主要是合并减少主管级以下的薪级设臵。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拉开关键工作岗位与一般工作岗位之间的薪级级差,更好地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

2)对各个薪级岗位工资的起薪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是通过降低岗位工资的起薪点,达到对薪酬结构中“固定部分”与“浮动部分”的比例的调整。建议,按“员工收入固定部分降低至60%左右,浮动部分调高至40%左右”的设想,各薪级岗位工资的起薪点按15%-20%的幅度进行下调。员工岗位工资下调15—20%的这部分工资额度可用于员工月度效益奖金的再分配。

3)要调整各薪级岗位工资的档次数及其浮动幅度(即最高档次的岗位工资标准与最低档次的岗位工资标准之间的档次增幅)。既要按不同岗位(职位)确定不同的档次数和档次增幅,又要在同一薪级中的考虑不同的岗位(职位)作用、责任的差别分别确定不同的起薪档。

4)允许各薪级岗位工资档次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重叠。其主要作用是要从岗位工资上引导员工立足本职发挥特长,通过绩效考评结果逐年横向调整及 提高个人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公司进行员工同级轮岗或向下一级交流,因为在低一薪级中仍然可以取得或者超过上一薪级的收入,消除了员工对收入、级别降低不愿接受轮岗、调岗的思想顾虑。

5)配合薪酬改革,对各工作岗位的“效益奖金系数”及“安全奖金系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00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从放权让利开始到利改税,从企业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27年风雨兼程。今年是改革攻坚年,需要强势推进,有关改革动力足与不足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审视国企改革,也许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改革动力的“三个方面”

如何理解改革的动力?我认为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有不同的理解。改革动力,如果不是指中央决策、中央靠下发文件来推动改革,而是指改革已经进入轨道以后,改革的好坏快慢、得失成败的内在的推动力问题,可以从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制度或体制。改革成效如何,制度本身很重要。不管是农村改革还是国企改革,改革必定要改变体制。传统体制缺乏创造性、缺乏活力,束缚了生产力。体制改革得越好,社会经济发展就越快,成效越大。发展生产力必然要求体制改革,制度变迁性的改革推动整个企业的改革。

二是企业的管理层。改得好的国有企业往往与它的管理层的素质高有关。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出于公心,真正想为国家作贡献,往往能把企业经营好。但现实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管理者、经营者都是高素质,都会出于公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成熟,制度的不规范给素质不高的经营者留下了钻空子、以权谋私的机会。推动改革,没有称职的领导层、管理层是搞不好的,特别是一把手。

三是归根到底,国有企业能不能改好、搞好,效益如何,与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度、认同度也是密切相关的。

国企改革的方向总的说是对的我认为,改革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推进的过程。浅层次的国企改革阶段还没有暴露出那么多的腐败问题,群体间的贫富悬殊也不大,但改革不能停留于放权让利、搞承包制,现在的产权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它触及了制度变革的根本。有人借产权改革搞腐败。企业腐败、管理层腐败就是随着改革的深化逐渐暴露出来的。

从历史和现实事实来看,不能认为国有企业的效益一定不如私营企业,因而国有企业改革只能搞私有化。国有企业应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搞一刀切,一股风。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中央有“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鼓励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毫不动摇。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对的,问题出在有些地方官员、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贯彻这种精神时,出现了很大的偏差。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央提出改革的思路、方针、政策的时候,开始很抽象、粗线条,没有把它具体化,可操作化。二是有些学者错误的理论宣传,和尚把经念歪了,客观上为地方官员、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各择所需、各自解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完善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对时下有些国企进行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尝试,我是赞成的。从我国当前现实出发,要真正建立起一套对经营者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机制,我认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一,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经理市场。这是要解决经营者的筛选和产生

机制的问题,使企业的领导人实现从行政官员到企业家的转变。改革就是制度变革,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是制度变革的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可通过市场优化配置经营者资源。这是个前提。

其二,建立经营者享受与其奉献相对应的薪酬制度。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对待薪酬具有双重心理:一方面,与外资、私营企业的老板比,有的厂长经理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薪酬过高,有的厂长经理害怕职工不满意,脱离群众,给多也不敢要。所以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或者搞腐败。对这一现象,要分析根源,采取办法。国家要区别对待,对真正有贡献的人给予高额的回报,但考虑到职工心态,可以采取变通方式:在企业可以拿工资是职工的多少倍,对企业的税收包括将来奖励厂长经理的那部分也收上来,不以企业的名义给他,而以政府的名义奖励他。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国际经验表明,股票期权制度是长期激励的有效形式。也可以采取年薪制,但应正确处理工薪内收入和工薪外收入的关系。要有合理的退休制度,保证他们享受不低于在位时的生活,而对那些贪污腐败的人员,要严惩不殆。这种奖优罚劣的分配制度,就能够减少腐败。

其三,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产权清晰或所有者到位,应解决怎样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问题。非股份制的国有企业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建立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就是要解决企业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隶属单位变成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实体的问题。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其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四方都必须到位,并形成一种既能互相协作前进,又能互相制衡监督的机制。我们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从放权让利开始到利改税,从企业承包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27年风雨兼程。今年是改革攻坚年,需要强势推进,有关改革动力足与不足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审视国企改革,也许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改革动力的“三个方面”

如何理解改革的动力?我认为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有不同的理解。改革动力,如果不是指中央决策、中央靠下发文件来推动改革,而是指改革已经进入轨道以后,改革的好坏快慢、得失成败的内在的推动力问题,可以从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制度或体制。改革成效如何,制度本身很重要。不管是农村改革还是国企改革,改革必定要改变体制。传统体制缺乏创造性、缺乏活力,束缚了生产力。体制改革得越好,社会经济发展就越快,成效越大。发展生产力必然要求体制改革,制度变迁性的改革推动整个企业的改革。

二是企业的管理层。改得好的国有企业往往与它的管理层的素质高有关。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出于公心,真正想为国家作贡献,往往能把企业经营好。但现实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管理者、经营者都是高素质,都会出于公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成熟,制度的不规范给素质不高的经营者留下了钻空子、以权谋私的机会。推动改革,没有称职的领导层、管理层是搞不好的,特别是一把手。

三是归根到底,国有企业能不能改好、搞好,效益如何,与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度、认同度也是密切相关的。

国企改革的方向总的说是对的我认为,改革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推进的过程。浅层次的国企改革阶段还没有暴露出那么多的腐败问题,群体间的贫富悬殊也不大,但改革不能停留于放权让利、搞承包制,现在的产权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它触及了制度变革的根本。有人借产权改革搞腐败。企业腐败、管理层腐败就是随着改革的深化逐渐暴露出来的。

从历史和现实事实来看,不能认为国有企业的效益一定不如私营企业,因而国有企业改革只能搞私有化。国有企业应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搞一刀切,一股风。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中央有“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鼓励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毫不动摇。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对的,问题出在有些地方官员、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贯彻这种精神时,出现了很大的偏差。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央提出改革的思路、方针、政策的时候,开始很抽象、粗线条,没有把它具体化,可操作化。二是有些学者错误的理论宣传,和尚把经念歪了,客观上为地方官员、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各择所需、各自解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完善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对时下有些国企进行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尝试,我是赞成的。从我国当前现实出发,要真正建立起一套对经营者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机制,我认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一,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经理市场。这是要解决经营者的筛选和产生机制的问题,使企业的领导人实现从行政官员到企业家的转变。改革就是制度变革,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是制度变革的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可通过市场优化配置经营者资源。这是个前提。

其二,建立经营者享受与其奉献相对应的薪酬制度。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对待薪酬具有双重心理:一方面,与外资、私营企业的老板比,有的厂长经理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薪酬过高,有的厂长经理害怕职工不满意,脱离群众,给多也不敢要。所以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或者搞腐败。对这一现象,要分析根源,采取办法。国家要区别对待,对真正有贡献的人给予高额的回报,但考虑到职工心态,可以采取变通方式:在企业可以拿工资是职工的多少倍,对企业的税收包括将来奖励厂长经理的那部分也收上来,不以企业的名义给他,而以政府的名义奖励他。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国际经验表明,股票期权制度是长期激励的有效形式。也可以采取年薪制,但应正确处理工薪内收入和工薪外收入的关系。要有合理的退休制度,保证他们享受不低于在位时的生活,而对那些贪污腐败的人员,要严惩不殆。这种奖优罚劣的分配制度,就能够减少腐败。

其三,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产权清晰或所有者到位,应解决怎样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问题。非股份制的国有企业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建立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就是要解决企业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隶属单位变成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实体的问题。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其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四方都必须到位,并形成一种既能互相协作前进,又能互相制衡监督的机制。我们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第三篇:完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思路探索

完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思路探索

于洋

2013-1-29 14:31:59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3期

摘要: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企业有效激励机制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是企业长久不衰、充满活力、走向强盛的重要因素。针对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激励效果差、考核标准单

一、分配不合格及重物质、轻精神激励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内外部结合的薪酬激励体系,实现公平性薪酬,并要以人为本。

关键词:薪酬激励机制,激励体系

一、薪酬激励机制的相关内容

薪酬激励机制主要由基本工资水平、工资结构、加薪标准和业绩性薪酬等内容组成。薪酬不仅包括基本薪金、奖金等货币报酬,还包括企业给予员工的名誉、特权和福利保障等非货币薪酬。员工薪酬的高低与其为企业所创造的贡献价值成正比,是企业对员工综合能力的评价。薪酬不仅是员工的劳动所得,也是员工自身价值。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和稀缺性原则。

二、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一)认识有误区,激励效果差

现阶段,一些企业管理者简单地理解激励就是奖励,现行企业员工的薪酬比

以前的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在企业快速发展中,并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薪酬体系。经常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补哪里,于是呈现出“打补丁”现象,大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因而多数企业现行的薪酬机制激励效率作用不明显,效果差,员工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人力资本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展现。

(二)考核标准单一,分配不合理

现行薪酬激励机制中,考核标准单一,业绩性薪酬占总薪酬比重较低,无论专业与层级如何,对员工考核均采用同一标准,造成工作岗位、工作强度、工作责任不同的员工收入相近,以致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无法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转。

(三)重视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

激励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而目前企业对员工精神激励重视不够。有些企业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缺乏与员工的情感交流,单纯地通过物质奖励激励员工,而忽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过程、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跳楼自杀事件就是对企业不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缺乏精神激励的警示。

三、完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内外结合的薪酬激励体系

1.企业外部因素分析,包括行业分析和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主要关注本行业的经济利润变化情况,为测算薪酬总量提供依据;市场分析关注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为企业决定薪酬支付标准提供依据。例如可对企业急需的高层人才,实行特岗特薪,按市场工资价位,推行协议工资制。

2.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包括企业战略、经济承受力和文化等方面其目的在于结合外部环境,选择和确定企业薪酬激励策略。薪酬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考虑企业发展变化和岗位要求的同时,企业薪酬机制也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二)实现公平性薪酬

1.企业首先要做好岗位评估工作,通过岗位评估可实现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与激励性,帮助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价值体系。例如,职责多、责任重大的岗位获得较多的报酬,而职责少、责任轻的岗位应得到较少的报酬。薪酬激励要体现责任、业绩的平等。

2.企业在设岗的基础上要进行岗位分析,确定每个岗位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体现不同岗位的性质及能力、技术、经验等要求,考虑到岗位内部价值分配对企业经营的贡献。企业应明确自身的价值评价标准,贯彻“以价值论薪酬”原则,即围绕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岗位员工具体效益程度分配薪酬。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为保证薪酬激励效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精神激励过程中切实

体现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关怀。精神激励是以员工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员工情感等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激励形式,这需要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作为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亮萍.构建现代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12).(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第四篇:浅谈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浅谈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摘要]薪酬与激励机制密切相连,好的薪酬制度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文章探讨了现代企业在薪酬制度管理方面的弊端,同时给出了建立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企业 薪酬 激励机制

一、引言

人是企业对自身进行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唯一动力,因此,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入世以来,随着进入我国的外国企业的增多,人才争夺战在各行各业已全面展开,给我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成为现代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而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从根本上保证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建立薪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信息不对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复杂度的提高,经理阶层逐步取代了所有者家族继承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股东和经理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委托经理行使经营管理权和财产控制权以实现股东财富增加的目标。然而,代理人的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支配,并不一定能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应设计一个最优的激励机制诱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以促进经理尽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2.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公司治理中不仅应该关注企业的利益,同时也应该更多考虑到经理和员工的利益。要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并且保证这类资源能长久为企业带来价值,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励。否则,拥有大批经过长期培养和锻炼的人才的国内大型国企将成为外资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三、传统薪酬制度的弊端

1.静态高薪管理模式。许多管理人士都认为,要让员工安心工作,高薪是必须的,特别是对于骨干员工。首先要去了解一个行业的薪金水平,然后开出高于这一平均水平的条件,哪怕只有一点,也会让员工感到企业对自己的器重。处于信息时代的企业,人才至关重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留住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简单的做法:给出足够高的工资,不管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成不变。诚然,高薪对员工极为重要,它不仅是员工的一种谋生手段,而且它还能满足员工的价值观。然而固化不变的高薪,会让员工觉得这些钱是应得的,干得好和差,都不会有太多的改变,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薪酬制度导向不清。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实行的薪酬激励制度是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这是在国企改革刚刚开始的背景下实施的。当时这种制度确实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单一的薪酬激励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在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专业化已成为企业分工的特征。如果针对不同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科技研发人员、营销人员采用单一的岗位技能工资形式的薪酬激励制度显然是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针对不同专业分工的薪酬激励制度势在必行。

3.对非货币化薪酬的认识不足。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薪酬是劳动成本,是一种生产费用,是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形式;同时,薪酬作为劳动者工作的报酬,是促使员工尽最大努力并保持干劲的最重要的动力,薪酬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员工生产积极性的高低。传统的薪酬理论只对直接经济报酬,特别是货币工资感兴趣,对薪酬的理解还停留在货币工资等物质激励的层次上,只能满足员工最基本的需求。大量的内在的薪酬激励,例如对工作的满意度、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具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相互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企

业对个人的表彰等非货币化的薪酬,认识不足。非货币化薪酬属于隐性薪酬,运用非货币化薪酬可以显著的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而且还可以对货币化薪酬激励起到有力的补充。在我国企业中,长期以来使用工资这种单一的激励形式,对员工的需求不加区分,无法起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四、建立合理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

1.建立动态薪酬管理机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名员工处于较低的岗位工资时,他会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岗位绩效,另一方面争取更高的岗位级别。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体验到由于晋升和加薪所带来的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因而动态的薪酬在多数情况下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对于一个新兴的企业,如果发展前景看好,各类人才纷纷投奔。这个时候,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大公司发展的步伐,应选用具有较强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而如果这个新兴的企业,品牌弱小导致招聘困难,那么可以采用高且稳定的薪酬模式,增加薪酬中的固定成分,让员工有安全感。

对于想安于现状的成熟的企业,稳定住现有的员工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此时,薪酬制度的稳定性也可以高一些,但仍需要保留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员工为了希望得到的岗位级别而努力工作。而对于想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企业的发展,可能是简单意义上的规模的扩大,但更多时候意味着企业经营重心的改变,走多元化的道路。因而,企业这个时候面临着重大的人员重组,稳定员工在这个时候并不显得太重要。虽然对于公司的骨干员工还应该尽量去维持,以利于继续保持原来公司的竞争优势;但对于普通的公司职员而言,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再创业时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应选用有较强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

2.合理的岗位工资制度。有的企业对于不同部门同级别职位的薪酬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但实际上各个部门间在专业技能、员工贡献及员工处理问题能力的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给予营销经理和后勤经理相同的报酬显然会挫伤营销经理的积极性。因此,企业要做到不同工不同酬。在确定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时,可以利用岗位评价,从复杂性、责任大小、控制范围、所需知识和能力方面对一个岗位的价值进行量化。量化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沟通,并邀请有关人员参与评估,使评估结果具有说服力,然后参考评估结果对不同岗位、职位确定报酬。

3.建立完善的非货币化激励制度。在同等薪酬的条件下,好的工作环境,更能吸引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提供团结合作的工作团队、良好的晋升制度及对员工成绩及时嘉奖的奖励制度。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的反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树立正直、向上和具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员工会引以为荣,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合作的团队,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晋升制度和及时的奖励是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同样也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起到激励的作用。

第五篇:激励机制建立与完善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对于推行横向岗责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税收各项工作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强化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激励,既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突出人性化管理,又要合理设计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评议考核指标体系,实行过程控制,实施全员全面考核,进一步提高考核激励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优化考核手段

目前我们现有考核激励制度或缺乏实质内容或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考核激励留于形式:有的单位考核激励制度过于繁琐,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部分单位调动干部能动性的有效办法和措施不多,考核激励的力度和深度不够,难以真正起到奖惩作用。推进横向岗责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开展到哪里,评议考核就到哪里;过错发生在哪里,问责追究就跟到哪里的工作格局。因此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激励奖惩评价体系,就必须形成“有岗、有责、有流程、有评议、有奖惩”的机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实现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责任的有机结合,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大锅饭”不好吃,“大锅饭”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能体现“按劳分配,按绩奖惩”分配原则,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干部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所以要实施对干部的全面有效考核,要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又便于考核的制度办法,明确岗责、指标到人,设立专门考核机构负责对日常考核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要确立考核方式和考核手段来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人工考核和采用计算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作实绩的考核要重点强调计算机考核,对公共内容的考核要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日常工作中要全面掌握干部的个人基础信息、岗位工作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采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有效的双量考核,应根据部门、岗位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评议考核方法,可以采取部门之间、干部之间日常评议与上级定期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纳税人评议相结合,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评价相结合,充分享用计算机信息资源使考核工作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增加考核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

一是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当前不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考核就是为了多扣钱,有的干部宁愿让扣点钱也不愿意多工作,少承担责任,一些干部习惯跟能力差干部的比工作好坏,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因此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大对品德的教育和考核力度,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干部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干部自我修养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地税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与精神风貌,以人为本,利用税务文化陶冶干部的情操,要突出宗旨理想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珍爱生命,承担责任,维护荣誉”地税核心价值理念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教育,培养干部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信心和勇气,形成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要深入进行典型引路、比学赶超教育,引导干部端正奉献与索取的态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突出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的本性,以人性的自我实现需要引导干部积极工作,规范干部行为,利用行为习惯加强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平台,突出人性化管理,综合考虑人员素质差异和岗位能力差别等现象,统筹兼顾,正视差异,包容共进、奖惩有度。使干部的索取与奉献达到很强的一致性,激励干部高效工作。

三、实施全面全员考核,合理设计考核指标

一是全面考核干部。全面考核干部工作绩效,横向岗责评议指标能量化的应尽可能量化,量化指标要有准确的指标定义和解释,不宜定量评议或者不能定量评议的要定性评议。综合考虑加分因素和扣分因素,破解难以量化的考核难题,对共性指标采取考核扣分的办法,对个性指标的考核应坚持扣分与加分相结合的原则,并将考核得分换算成百分比,作为全面考核的计分系数,对干部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二是加强对干部能力的考核。在推行横向岗责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内设机构进一步整合优化,并合理分配和使用人力资源,把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分散配备到各科室各岗位,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不断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把掌握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让人员使用尽其所能。三是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全面推行激励竞争机制,明确界定干部岗位职责,按照岗责体系明确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要求设置干部工作考核指标,并对工作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设定目标奖励系数,适度拉开差距,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考核奖惩兑现。

四、打破传统分配习惯,突出考核激励实效

国家公务员,习惯于相对平均的分配体制,长期形成的分配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但推行横向岗责体系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要敢于打破“大锅饭”,按照各科室、各个岗位工作数量和工作业绩分别做出适合大家口味的“绩效饭”,要以利益分配机制为动力,打破“大锅饭”,让考核起到奖勤罚懒、激情励志、调动工作积极性的良好作用。同时不能过分强调考核奖惩,要突出考核激励实效,尽量避免出现干得越多,责任越大,差错可能越多的问题,尽可能的使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受到影响,考核中注重不同岗位、不同科室管理责任的相对不平衡性,尽量避免可能出现考核结果相对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在考核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激励措施,必须贯彻“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原则,必须正确处理好激励与惩戒的关系,因此,结合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把工作事项按承担的工作量以及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分门别类,以事定岗,以岗明责,按岗定级,择优上岗,因才施用,动态考评是解决各岗位之间不平衡的有效途径。应根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结合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和执法风险大小,将奖金分配到岗,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与班子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绩效奖等级制,实行按岗计酬,违规追究,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步推进考核激励机制规范化、科学化,以考核促进工作,充分调动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干部积极工作。最终营造工作有序、考核有章、奖罚分明、监督有力、执法公正,和谐共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下载关于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的工作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有力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根据集团公司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指导意见,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集团公司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指导意见为指针,坚持以安全、效益为......

    改革分配办法 建立激励机制

    改革分配办法 建立激励机制 ——关于建筑企业内部分配改革问题的探讨 青岛建设集团公司是拥有特级建设总承包资质的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年产值已达24亿元,是建设部首批选......

    国有企业职工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员工福利激励 人才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贡献,企业根据其能力及业绩贡献来付给人才报酬,但是如何界定人才应得的报酬以及人才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并实现企业人力报酬的内......

    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营销团队作为企业运营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的一个关键部门,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更是把营销成为公司各部门的龙头,在各个方面均给......

    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及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细则

    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及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细则 根据《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及薪酬管理体系的意见》(苏专人【2012】17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用工分配制度......

    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和员工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心得体会(五篇材料)

    免费分享创新 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和员工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心得体会 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和员工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劳动关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

    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措施

    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措施来源:全球科技经济了望点击数:1188作者:王裕雄1完善企业激励机制的必要性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并由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奥多•W•舒......

    建立和完善廉政激励机制

    预防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治,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廉政激励机制是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廉政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那么发达,人的思想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