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问题分析

时间:2019-05-15 06:3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问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问题分析》。

第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问题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问题分析

董事会是介于股东与执行层之间的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环节。董事会运转良好,上市公司才可以顺利运转。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治理现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董事会独立性不强,被大股东控制。连城国际理财顾问有限公司运用大量的数据和翔实的材料,对我国截止2008年4月30日以前公布年报的1135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析。对股权结构及各代表董事席位构成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基本上是第一大股东控制,很难体现中小股东的参与意识。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公司的董事会理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一些公司的董事会并没有严格执行“公司法”相关规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的任命与解聘也不通过股东大会来决定,董事会的任免多是上级任命或选举前与主管部门协商,并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而产生。因此,在没有严格的法律及制度保障和约束下,董事会及董事的产生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丧失了独立性与积极性,于是董事会很难发生作用。

第二,独立董事形同虚设,未完全起到应发挥的作用。21世纪初,我国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而今,上市公司在独立董事的任命过程中,多数选择由董事长或上级主管部门聘任社会名流作为独立董事,而这些独立董事并不十分熟悉公司运作和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具备独立董事所必须具备的工作经验,致使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不强,在公司重大事项决策时服从于大股东和董事会的意志,对于平衡各股东之间的权利博弈没有任何助力。

第三,独立董事责权利不对等。独立董事最重要的特点是与公司不存在利益关系与冲突。在被调查的上市公司中,81%的为固定的津贴,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年津贴在2-4万左右,另有31%的上市公司在4-6万之间。但是,如何确保独立董事在与公司之间不存在重大经济利益关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动力为公司出谋划策、监督公司的管理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可以说是毫无压力的白拿这些津贴而对公司管理监督方面做出的贡献极少,责权利不对等,建议独立董事津贴与公司效益挂钩。

第四,董事会会议流于形式。首先表现在会议次数上,根据连城公司统计数据,1135家上市公司2001年度平均召开董事会会议6.09次,但其中竟有174家上市公司2001年内仅召开了1-3次董事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以上会议,美国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董事会应每月举行一次整日会议,并且每年都要举行一次2-3日的战略磋商会议。再次是会议内容,在这6.09次会议中,平均讨论通过经营战略决议3.85项、财务安排决议3.15项、人事变动决议2.64项、制度建设决议2.2项,显然,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关注和工作的重心在经营规划和财务安排上。与此同时,有91.37%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还没有建立明确分工的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出席率方面,1135家上市公司也仅仅只有91家公司的董事会是全体董事每次到会。

第三,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运作陷于走走停停之中: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公司内部人员比例并没有下降。然而,法规要求的独立董事和职工监事比例维持稳定的同时,企业可以自主决策的非执行董事和外部监事比例有明显下降。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与整体 上市企业数量增加有关,以前来自母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外部监事不再具有“非执行”和“外部”的身份。这样,将在未来有一个进一步增加非执行董事和外部监事的问题。但是另一发面,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出现“再内部化”的逆转,也表明如何让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所能享有的信息质量上做出更大的努力,而这与公司财务、审计以至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都紧密相关。

然而现状更另人堪忧。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下降;监事会的会议平率和监事会成员列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也在下降——董事和监事的尽职程度并没有得到改进。

第二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的治理情况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为。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治理结构的探索可以说标志着中国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分析其治理状况,并不仅仅有助于狭义范围上的发展,更是对广义范围的发展的很好的一个探索的契机,上市公司治理健全与否,是决定中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决定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部门。下面是有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情况的数据及分析: 第一,治理总体平均水平有所提高,即使后进者也逐渐呈乐观趋势。相比2009年(55.0)和2010年(61.6),2011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总体平均水平(63.1)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呈现了一个可喜的趋势,即领先者、居中者和后进者地公司治理评估分值都有所提升。本评估中,公司治理得分的中位数(63.6)仍然高于平均分(63.1),但是分差(0.5)比上(0.8)减少,反映出后进者拉低总体得分的程度减轻,这表明,在领先者企业进入了持续自我改进过程之后,一些后进企业也开始有所行动。

第二,中国上市公司的结构继续发生变化:金融企业处于领先的趋势,而国控行业仍旧落后。2009年到2010年,金融企业公司治理评估得分与总体平均分之间的差距是6.9,2011则扩大到10.4。2009年与2010,属于国家控股行业的企业数量分别是31家和23家,本进一步下降到了20家。而20家内,属于国家控股行业的公司治理得分仍落后于80家其他行业中的企业。国家控股行业企业在股东权利、利益相关者作用和信息披露与透明度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在平等对待股东、董事会的责任和监事会的责任等方面表现较差。另一方面,金融企业治理领先非金融企业的程度提高,可能与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金融领域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有关,国家控股行业企业落后于非国家控股行业企业的程度则仍旧是产品市场竞争在改进公司治理方面作用差异的反映。

第三,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运作陷于走走停停之中: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公司内部人员比例并没有下降。然而,法规要求的独立董事和职工监事比例维持稳定的同时,企业可以自主决策的非执行董事和外部监事比例有明显下降。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与整体 上市企业数量增加有关,以前来自母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外部监事不再具有“非执行”和“外部”的身份。这样,将在未来有一个进一步增加非执行董事和外部监事的问题。但是另一发面,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出现“再内部化”的逆转,也表明如何让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所能享有的信息质量上做出更大的努力,而这与公司财务、审计以至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都紧密相关。

然而现状更另人堪忧。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下降;监事会的会议平率和监事会成员列席董事会会议的比例也在下降——董事和监事的尽职程度并没有得到改进。第四,股东层面上讲,股权分散停滞,导致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改进缺乏动力与压力。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没有显示出继续增加的态势,股东人数超过20万的公司数量仍然为48家。与此同时,股权集中度也没有继续下降,前5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公司数量为75家,比上还多出了4家。而国家作为第一大股东保持控制权的趋势不仅没有减弱,而是在增强。不仅是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的公司数高达86家么热切在的人大股东中民营和外资的比例也明显缩小。

第五,高管薪酬稳定增长。2011的评估数据显示,继2009的超高增长(111.23%)和2010的大幅回落(-20.41%)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总额增长了8.57%。高管报酬基本走出了前两年的大起大落,趋于稳定增长。下一步的问题已经不是高管薪酬的增长多少的问题,而是这种增长是根据什么决定的,这种增长是否与他们为公司和股东所创造的价值同步。中国有股东决定高管薪酬的县城制度,问题在于中国公司高管和大股东之间存在人员和利益双重一枝花的问题,要使股东决定薪酬制度得到是小,也许需要对“派出”高管人员的控股股东在高管薪酬议案上的投票权进行限制,或者干脆实行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分开进行的股东大会分类投票制度。

最后一点,内部控制的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响应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规范和指引,加大了风控的力度,使得内部控制部分的平均得分由09年地39.6分上升到了11年地51.5分。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三个矛盾仍旧突出:企业文化、信息与沟通、人才缺失。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成为董事会以及管理层应当思索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对于公司抓住机遇,保持活力和创新动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意义。

陈晓丽0912010309

第三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公司治理是包含内部控制与外部机制共同作用的一个综合体系,在这诸多公司治理结构要素中,股权结构是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因素,它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受到上世纪90年代国企股权改制影响,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高、国有股“一股独大”这些问题现今仍然存在,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还存在独立董事机制空有其表、监事会名不符实、高管股权激励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治理结构;上市公司;完善;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逐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国企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且其重要性还将日趋增强。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的最基本的组织特征之一。因此,分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探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重要意义。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组织架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与制度,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使所有者既能有效而监督经营者,而又不于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时使公司的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同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能主动维护股东利益,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经过资产剥离,然后再由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上市发行公众股创立的,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

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对董事会的约束作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我国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前提是公有制占主体,在股权方面表现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高.股权分置的存在导致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的不一致,在这种利益格局下,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过程中,天平严重偏向于融资者,倾向于非流通股股东。资本市场的资源配制功能被严重削弱,资本市场作用发挥受到限制;非流通股股东一股独大并可以避开流通市场上的控制权争夺,导致公司并购行为受到限制,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发挥。[8]股权分置条件下,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对利益的衡量标准差距甚远。

(2)上市公司在人员、财务、资产上没有真正独立,通过关联方交易,控股集团公司往往挖上市公司的墙脚,损害非控股的中小股东的权益。控股股东(控股集团公司)轻而易举地控制着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大权,控股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作为两个法人组织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等方面严格分开甚少,不少上市公司严格来说还不是真正的独立核算单位;控股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特别多,这种关联方交易的背后,往往变成,不是将资产向集团公司转移,就是把债务向上市公司转移。

(3)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根据调查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完全由执行董事组成的占比例很小,董事会中执行董事在一半以上的占比例较大。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我国多数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占控股地位,自然代表国家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而代表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董事虽然人数众多却处于票数上的劣势,这就使得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出现了公

[9]司治理上的“无效区”。董事会通过聘任符合自己利益的公司经理阶层,达到

层层控制公司的目的。目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董事、经理还是由控股股东委派而来,其代表股东行使的权利过大,甚至出现了不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

[10]有调查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公司有很多家。总经理取代了董事会的部分职权,将董事会架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

[11]失效力。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大股东自身的利益。

(4)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监事会无法起到监督的作用,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主要执行监督职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职代会推举,二是股东提名。职工代表由于工作上受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的领导,基本上不可能对其进行监督。而股东方面的监事则又要向提名人员负责。另外,在当前体制下,在对于缺乏监督技能和履行职责的大环境下,监事会的运行往往流于形式。因为,监事会即使想独立开展工作,在现实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监事一般都是由原国有企业副职人员担任,大多由董事长提名,其福利和待遇主要掌握在董事长手中,所以监事会为什么没起到监督的作用了。

(5)经理层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经理层人员在被赋予一定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理应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在我国,总的来说,不管是从制度上还是从程序上,还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对经理层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价和激励。与此同时对公司经理层又缺乏有效约束,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经理层人员既缺少动力,也没有压力,因此不能促使其履行勤勉尽责、诚实信用的义务。

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一)股权结构的完善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将改变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取向不一致的公司治理状况,有助于巩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促进上市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减少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成本,同时,有利于高成长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强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信

[13]心。流通股股权与非流通股股权分置的股权制度不合理是所有问题的产生的根源。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股权分置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法制完善状况和资本市场发展特点,积极稳妥地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主要应采取的措施为,将非流通股股权通过一定的形式,逐步转化为流通股股权,从而在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建立起相对一致的利益格局。

(二)加强董事会改革,健全董事会制度。

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增强董事会的应有职能,是有效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任务。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现状,一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董事聘任、考核、奖惩制度,完善董事会自我评价体系,加强董事会运作的有效性,强化董事会的战略管理功能与责任。二是必须加强董事会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薪酬、提名等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强化对经营层的监控;提高公司运营的透明度,加强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强化信息披露,规范关联交易。三是建立董事问责机制,有效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保证董事以诚信、勤勉的态度履行职责,维护股东的整体利益,当董事发生重大或持续失职时,应根据问责机制予以严肃处理。

(三)监视会的完善

强化监事会的作用监事会如果能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对于保障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规范公司的日常运作,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国有企业都应按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健全企业监事会制度,完善监督机制。[14]首先,要在制度上保证监事要知事。股东大会应制定和完善有关的监督制度或条例,具体规定监事会的职责、职权,及其监督的程序和规范。其次,要优化监事会的成员结构。要控制监事会成员中内部成员的数量,适当增加外部监事,使监事会更具有独立性。

(四)经营者的报酬激励制度的完善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不仅水平低,而且结构单一,因而缺乏激励作用。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设想是:经营者的报酬结构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年薪,这主要是根据经营者在过去几年的经营业绩来加以确定;二是风险收入,包括奖金和远期收入两部分,其中,奖金主要根据企业当年的经营状况确定,而远期收入则主要根据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来确定,并可采取股票、认股权等形式。

建立与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动态及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权益与上市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保持一致。15]经验表明,在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必然有精心设计的激励机制,用以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四、结论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解决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比如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对经营者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等若干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要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政治、法律和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对于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措施,可以使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并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当然,完善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林忠著.现代公司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6月.245

[2]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4月.124~125

[3]史际春,温烨,邓峰.企业和公司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96

[4]阎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剖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2).37~39

[5]王远鸿.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状况分析 [J],财经快讯.2002年.(9)

[6]潘新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3.(2)

[7]吕传儒.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财务问题研究 [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曲迎波.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6)

[9]阎达五,谭劲松.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缺陷与改进---一个基于制度分析的研究框架[J],会计研究,2003年(11).4~9

[10] 曾新明.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完善措施[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3)

[11]王斌,汪丽霞.董事会业绩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5年(2).46~52

[12]穆林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年

(11).14~15

[13]都红雯.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基本原则的探讨[J], 华东经济管理, 2002年(04).56~57

[14]蔡建春,李汉铃.关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95).24~25

[15]王卫星,顾振江.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04年(2).45~47

第四篇: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之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董事会独立性是影响董事会运行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影响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各种因素,便于我们理解董事会的运作机制,掌握上市公司增减董事的动机和目的,并有利于监管部门据此做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相关规定。本文结合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一些因素。

1.公司业绩

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当公司业绩下降时,外部董事进入董事会的概率变大,董事会的独立性可能变强。糟糕的公司业绩可能会导致某些内部董事离职,这可能是股东或董事会的要求,也可能是CEO保护自己的表现。

业绩的衡量标准通常有三种:会计利润、托宾Q值和股票市场收益。实证研究中还要特别注意内生性问题:公司业绩和董事会独立性是相互影响的,公司业绩既是以前董事会决策的结果,又会潜在影响以后的董事变动和董事会结构。内生性问题在使用横截面数据时最为明显,为了避免此问题,可以考虑时间因素,利用综列数据进行动态研究。比如,考虑前两年的公司业绩对今年的独立董事比例的影响,或者考虑公司业绩变化对独立董事比例变化的影响。

2.公司规模和行业特点

一般来说,公司的规模越大,经营管理越复杂,对具有不同行业背景和经验的独立董事的需求就越大,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也就越强。Hermalin和Weisbach还发现,当一个公司退出一个产品市场时,掌管这个市场的内部董事可能离职,相应的空缺一般由外部董事填补。

公司的规模可以用股本市场价值、销售额或资产价值来表示。公司的经营复杂程度或多元化程度,通常用公司业务所涉及的不同行业的数量来表示。

国外的实证研究成果中,关于公司规模和产业特征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或者结论一致但在统计上不显著,这是样本选取的问题。但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把它们作为控制变量,否则会严重影响对其他

因素的解释效果。

3.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股权结构,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初,独立董事制度正是针对内部人控制问题而提出的。股东希望通过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外部化,引入外部董事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程度的监督和制约。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股权越分散,股东对增加外部董事以加强对经理层监督的需求就越强烈,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也就越强,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Hermalin和Weisbach,Denis和Sarin的研究表明,“紧密控制型”的公司,即创立者仍然掌权,并且CEO持有大量股份的公司,董事会更多为内部董事所控制;规模大且存续时间长的公司,股权结构相对分散,董事会则更多为外部董事所控制。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国外公司的股权结构有着本质区别,也即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基本上都存在控股股东。在这种股权模式下,控股股东或“关键人”利用自己拥有的控股地位或控制权,推荐自己的代表出任董事,在董事会里形成多数,结果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2001年,所有国内上市的A、B股公司中,董事会平均拥有的独立董事人数为2.05个,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平均仅为21.01%,基本处于劣势地位。

在实证研究中,可以用赫芬达尔系数表示股权的集中度,如前四名或前八名股东的持股总量占总股本的百分比。另外,还可以选用最大股东持股量、外部董事持股总量、内部董事持股总量等作为辅助的表示变量。

4.CEO的持股量、任期、权力和变更

CEO和董事会之间的冲突是公司治理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Hermalin和Weisbach认为,董事会的独立性取决于CEO和董事会之间的一种谈判博弈:CEO倾向于有一个独立性差的董事会,而董事会则倾向于保持自己的独立性。CEO的任期越长,持股量越大,其对董事会的控制能力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把自己的亲信或亲属安插到董事会,以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董事会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差。Shivdasani和Yermack的研究结果表明,CEO对董事选举过程的控制力越强,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差。他们利用

下述标准衡量CEO的这种控制能力,即董事会是否有专门的提名委员会,如果有的话,CEO是否是其中的一员。

此外,CEO的变更对董事会的独立性也有影响。Hermalin和Weisbach研究发现,当一个公司的CEO接近退休时,公司会试图增加内部董事,作为下一任CEO的候选人,其目的在于使他们在接触到公司各种事务的同时与其他董事熟悉,从而为其成为新的CEO提供宝贵的经验。但当新CEO选出以后,任期较短的部分内部董事又会试图离开董事会,因为他们失去了短期内再度当选CEO的机会。与此同时,新CEO一般不会增加内部董事以填补空缺,反而更可能增加能提供良好建议的外部董事,以辅助自己开展工作。从另一个角度讲,新CEO对董事选举过程的控制力尚小,只能用增加外部董事的方式来满足监督的需要。

5.监管要求和制度规定

独立董事的人数及其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是关系到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独立董事制度都对此做出了有关规定。其中,有些规定是强制性的,要求公司必须执行。例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规则》规定: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至少应有三名成员,全部为独立董事。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规则》规定:每名发行人必须确保其董事会在任何时候至少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而另一些规定则是非强制性的,是一种推荐,希望相关的公司能够按照要求建立或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增加上市的可能性。例如,泰国证券交易所有关准则规定:至少有两名董事为独立董事;如果独立董事数量不足两名,必须在三个月内任命。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最初几年中,独立董事制度一直没有被列入议事日程,因为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构成,主要由监事会执行监督职能。1997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但其中只是把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选择性条款。

随后几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各类公司治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由于上市公司监事会功能的弱化,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开始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监管层)的关注。

1999年3月,国家经贸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

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的文件,要求H股公司应有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2000年11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中建议上市公司应至少拥有两名独立董事,并且独立董事至少应占董事会总人数的20%。

2001年,证监会开始在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内部大力推行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了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

由于以上一系列法规条文的陆续颁发与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的建立有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监管要求和制度规定作为定性因素,在实证研究中很难量化,不过我们可以利用设定工具变量(二元变量)的方法,反映某一具体事件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个二元变量表示公司是否为H股公司,以反映有关H股公司独立董事的强制规定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

6.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讨论的五个方面,还有许多影响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因素,如公司面临的行业风险、公司的现金流量(融资需求)、CEO的年龄、是否有特殊的监管规定等。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得情况,灵活地选择这些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获得理想的实证研究结果和原因解释。

第五篇: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文章标题: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处于转型期资本市场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如下各种问题;

(1)大批非国有股东由于所占股权比例太小,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他们即使参加股东大会,对公司决策也难以产生任何影响力;即使产生了一定影响力,由此产生的收益又由每位股东分摊。这样,他们“搭便车

”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虽然从1998年开始超常规地发展机构投资者,但由于机构投资者参与股票交易地决策依据是股票差价,其投资收益属于不确定地信托受益人,而不是机构或机构的管理者,因而机构投资者也缺乏通过股东大会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真正参加股东大会的只有极个别的大股东,而这些股东本身又基本上都是董事会成员单位。这样股东大会就成为大股东的会议。由此,大股东就控制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任免,而国有股权的真正所有者又存在“虚位”问题,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股东约束,造成公司治理中的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这说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仍然没有实现不同股东间的股权制约关系,有限的非国有股权不可能对国有股权形成有效的制约。至于所谓独立董事制度等外部约束也因董事选择、薪酬制定等取决于大股东而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2)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异常复杂。一般而言,对股权结构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所有权结构,即股东各自所持公司的股份比例。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公司由绝对控股股东控制;二是股权高度分散,任何大股东都无法控制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三是公司拥有相对较大的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其次是股权种类结构,即所谓国有股权、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A股、B股和H股七种类型。其中,国有股权又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则包括发起人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国有股权、法人股、转配股不能在交易所自由流通,只能通过协议在场外转让,内部职工股则可以有条件流通。A股、B股和H股虽然可在交易所流通,但三种股票只能分别在彼此分割的市场上流通。可见,这种划分表面上清晰了,实际上却极易引起混淆,因为A股、B股和H股是从市场分割的角度划分,而国有股权、内部法人股和转配股及社会公众股却从同一市场中股权的不同归属加以划分。

除股权种类复杂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还包括: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偏小,非流通股则占总股本比例片大;国有股仍处于控股地位,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绝对控股状态;法人股比例正逐步上升,因而形成了国有控股下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截至2001年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195家,其中,只发行A股的有1023家,只发行B股的有24家,只发行H股的有38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又88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H股的有22家。总股本5218.01亿股,流通股股本1318.13亿股,未流通股股本3404.85亿股,流通股占总股本25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26%,未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未3366.35亿股,在总股本占64.5%,而内部职工股仅占总股本的4.55%,全部上市公司中仅6%左右的公司没有国有股。这说明国有股在上市公司分布范围广,而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上述这种股权结构存在多种缺陷,具体体现在:第一,股票的种类过多,通过区别不同的股东身份,加以区别对待,人为造成A股、B股和H股市场被分割,并使得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协议转让价格低于同一公司的A股价格,导致同一公司出现不同的交易价格,而且流通股股价被严重扭曲;不同类型的股东权利也不尽相同,破坏了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第二,国有股比例过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引起“所有者虚位”的现象国有股东约束软化,造成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三,股权集中度过高,既不利于形成小股东与大股东间的有效约束,也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对管理层形成多元主体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股权过于集中与股东权利分割,一方面导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来获得公司控制权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使得企业控制权市场难以形成,无法通过收购兼并和代理权争夺来约束管理层;另一方面,在上市融资额度管制下,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助长了非国有投资者通过”借壳上市“、买壳上市”等形式的财务性资产重组进入市场的现象,既引起法人股比例上升,又导致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编制虚假信息等现象。

(3)企业治理中的制衡机制失灵。由于股权被人分割且定价不一,国有股权缺乏真正明确的所有者行使股东权利,以及过度集

下载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问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现状问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作者:张 鑫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6期[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有效的公......

    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

    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 杨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 要]学界通过研究和调查证明几个大股东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比较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作用......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范文大全

    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研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证券市场欣欣向荣,而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姓名:杨秀芬班级:08级财管(2)班学号:200823070241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并购等资本运作形式组建企业集团的行......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作者:牟方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2期 [摘 要]国有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了公司......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和影响(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主要有:(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出现在......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对绿大地的案例分析

    *****大 学 《公 司 治 理 》论 文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对绿大地的案例分析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 年级:_____11级_____ 专业:____*......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协议收购是指以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为目的,收购人以协议受让方式购买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有表决权股份的行为,协议收购是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