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乡草原补奖工作汇报(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6:0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山乡草原补奖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山乡草原补奖工作汇报》。

第一篇:泰山乡草原补奖工作汇报

泰山乡草原补奖工作进展情况

县草原补奖办:

全县草原补奖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乡立即成立了乡领导小组和指导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于9月28日召开了动员会, 就这次草原补奖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并在10月9日召开草原补奖工作培训会,就草原补奖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流程和各项表册填写进行了培训,同时就草原补奖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了任务,明确了责任。

我乡现有草原总面积1.57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37万亩,涉及本次草原补奖工作的共有8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1164人,截止目前,我乡8个行政村均已成立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相应方案,已完成了草原划定,承包方案的制定、公示、讨论以及种草面积摸底调查工作。草原承包我乡以划包到户、联户经营的形式,8个村分别召开村民会议22个村民小组推荐23人联户承包经营草原。按照安排,下一步即将开展图斑勾绘、承包合同签订,落实草畜平衡,兑现平衡奖励和牧草良种补贴,并完善相关表册、台账和档案。

根据政策落实情况,我乡共需用草原承包经营合同书328本,草原经营权证23本,草原使用权证8本,请予以解决。

2011年11月25日

第二篇:草原奖补总结

71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自评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1.1牧区概括 1.1.1地理位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四师七十一团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境内的阿克齐。东、西、南与新源县别斯托别乡接壤,北至巩乃斯河,形如一把折扇,沿巩乃斯河南岸舒缓展开,海拔845~900m。地理坐标为北纬43°27′~43°32′,东经83°15′~83°20′。团部驻地霍斯乌特开勒镇,北与国道218线、则克台镇隔河相望,南距新源县城9km,316省道纵贯中穿,西去伊宁市183km。1.1.2自然条件

七十一团属温带非季风半干旱草原谷地气候,干燥度为1.01。春季多寒潮大风和春雨;夏季气温稳定,少酷热,多阵风阵雨;秋季秋高气爽,降温迅速,日较差大,日照长;冬季寒冷,昼短夜长,少大风。

温度:冬夏昼夜气温变幅较大,年平均气温7.7℃,最高平均气温15.3℃,最低平均气温1.9℃。

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2695.7小时,日照率为61%。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479.3mm,年积雪日数103天,最大积雪深度67cm。

无霜期:年平均无霜期为153天。

风速风向:年平均风速2.0m/ s,最大风力达7~8级;全年东风和西风最多占67%。夏季多东风,频率为21%;春秋多西风,频率为20%~24%;冬季多西南风,频率为17%。

历年平均冻土深度1.03m。

七十一团土地属恰甫河洪积、冲积扇,整个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南北高差40m,东西高差5~10m,坡降约2~5%,海拔845~900m。

七十一团境内水资源较丰富,境内有2条主要河流:巩乃斯河和恰甫河。巩乃斯河全长258km,平均流量45.6m3/s,年平均径流量14.91亿m3;恰甫河全长123km,平均流量17.3 m3/s,年平均径流量5.856亿m3。河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沉淀物较少,矿化度为0.2~0.4克/升。主要由冰川、积雪融水、雨水、地下水补给。

七十一团地下水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冲洪积扇的西部地区与冲积平原交接处及巩乃斯河沿岸滩地上,水位在0.5~12m之间。

1.1.3草场分布与草地类型

冬季牧场位于新源县则克台镇北山面积9174亩属于温性草甸草原类,科科诺娃夏牧场位于新源县那拉提镇北山独库公路玉希莫勒盖达坂南坡面积53710亩属高寒草甸类,恰合博夏牧场面积30790亩属山地草甸类。1.1.4理论载畜量

草畜平衡草场:根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的核算简明操作手册》和2010年7月出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然草地资源调查与利用与研究技术成果汇编资料》及2004年新源县草原站复查的数据,核定草畜平衡区天然草地适宜载畜量那拉提夏牧场30790亩、亩产干草量153.8㎏、利用率60%。以放牧天数120天、每标畜日采食量1.8㎏干草计算,每标畜需2.34亩,理论载畜量为13158标畜。科科那瓦夏牧场33710亩、亩产干草量153.8㎏,利用率60%,以放牧天数120天、每标畜日采食量1.8㎏干草计算,每标畜需2.34亩,理论载畜量为14406标畜。

1.1.5社会经济情况

七十一团2014年下辖单位25个,其中:农业单位9个,工业单位4个,商业单位2个,建筑单位1个,其他单位5个,文教卫生单位3个(团中学、医院、幼儿园)。

全团共有汉、哈、维、回等13个名族,其中汉族占94.26%,少数名族占5.74%。2014年末全团人口9881、户数4615(其中牧业户数258户)、就业人口5471人(其中牧业人口920人)、职工人数4237人、工农业总产值110997.5万元、牧业产值2021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8元、户均收入76900元、“十二五”职均收入48874元、1.2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 1.2.1 七十一团现有天然草场10万亩,夏场8.4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4.5%,人工草地1.9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19%。冬季牧场位于新源县则克台镇北山面积9174亩属于温性草甸草原类,科科诺娃夏牧场位于新源县那拉提镇北山独库公路玉希莫勒盖达坂南坡面积53710亩属高寒草甸类,恰合博夏牧场面积30790亩属山地草甸类。可利用面积为93028亩。实际载畜量为27332标畜。

七十一团1997年对草场实行了承包到户,草原承包到户面积10万亩,承包户216户,承包到户率达到100%并都签订了草原承包合同。牧民冬季全部定居实行暖圈舍饲。自然灾害多为春季放牧雨水过多引起的滑坡、泥石流造成的灾害和夏季狼害造成损失近几年上升较快。

1.2.2草原生态变化趋势分析

我团无草原开垦现象、草地类型无明显变化、气候较以前干旱少雨、无环境污染、单位面积产草量去年由于干旱减产严重、单位面积载畜量减少。

二、草原补奖政策目标完成情况总结

2.1草原补奖政策落实情况

1.禁牧草场面积2万亩,每亩6元,每年补助资金12万元,禁牧户数56户,每户平均2142.9元。每年全额发放到户。2.草畜平衡草场面积6.45万亩,每亩1.5元,每年奖励资金9.675万元,草畜平衡户数160户,平均每户604.7元。每年全额发放到户。

3.草场承包户216户,每年每户生产资料补助资金500元,计10.8万元。每年全额发放到户。

2.2草畜平衡减畜完成情况

草畜平衡:我团实施草畜平衡草场由草原监理所与承包牧民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计划在三年内按3:3:4比例完成12821只羊单位的减畜任务,具体减畜计划为:

2011年减畜3847只羊单位,2012年减畜3847只羊单位,2013年减畜5130只羊单位,达到草畜平衡的标准。今后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无超载发生。

按计划我团于2013年完成草畜平衡区减畜任务。2.3草原承包完成情况

我团1997年开始对草场实行了承包到户政策,2011年草原承包到户面积10万亩,承包户216户,承包到户率达到100%并都签订了草原承包合同。

2.4基本草原划定完成情况

我团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和草原上图工作于2013年完成,基本草原面积为93028亩。

2.5实施措施 每年根据团实际情况成立由团长任组长、团主管畜牧业领导为副组长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办公室设在团畜牧兽医工作站由团草原监理所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聘请连级草原管护员并签订责任书,进行常年的监督管护工作。同时每年转场前由草原监理人员对符合转场规定的牧民签发转场证方可转场。转场后组织草原管护员和牧民代表进行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草原无超载现象发生。每年利用团组织的连队“科技之冬”学习对牧民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并在团每年专项牲畜转场会时宣传草原奖补政策。

制定禁牧、草畜平衡减畜依据、减畜计划、减畜方案和措施

我团草原监理所与禁牧区内承包草场的牧民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禁牧责任书》。

禁牧、草畜平衡检查监督和管理 1.设立禁牧管护站

团场在禁牧区设立管护站,聘用5名草原管护员,组成草原管护队伍和各看护点的设置,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组织领导下,按照分片负责的办法,对禁牧区草原进行巡查,建立巡查工作日记,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确保禁牧质量和效果。

2.建立监督举报制度 团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禁牧和草畜平衡举报电话及举报信箱,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舆论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3.健全草原监督管理及技术推广体系,强化草原监理职能

团场采取充实人员队伍、保障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设施来健全工作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草原监理所的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禁牧和草畜平衡区进行巡查,对在禁牧区内放牧的责令其立即停止放牧行为,不听劝告暂停或停止发放禁牧补助资金,并可按照草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草畜平衡管理区团草原监理所在重要转场路口设立管护站,对转场的牲畜进行清点,对超出承包草场理论载畜量的牲畜坚决禁止上山。转场结束后,由团草原监理所组织人员不定期对草畜平衡区放牧的牲畜头数进行清点,超载放畜的,责令限期改正,不改正的暂停或停止发放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并可按照草原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团补奖资金管理使用、资金下拨程序

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由团财务科和畜牧科共同管理。

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实施按照“先实施、后补助”、“公平、公证、公开”和“牧民直接受益”的原则。

3.团财务科按照实施方案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预算,会同团畜牧科制定资金分配方案,拨付补贴资金,监督检查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4.团财务科设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专账,下设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畜牧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牧草良种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明细账户,分别核算,专款专用。

5.团畜牧科组织畜牧部门负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编制实施方案,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及面积,核定牧户的补助金额,并组织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和监督管理,评估实施效果工作。

6.以上各项所涉及的补助奖励资金,采取由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办公室核实户数、达到草畜平衡的面积及牲畜数量等后,依据奖励补助办法计算金额,报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审批后确定,据实发放。发放前实行公示,个人签字;专项资金实行审计制度。

7.拨付程序

团场统计核实牧户基础数据→师畜牧部门审核确认后→团场在在相关连队张榜公示→团场畜牧、财务部门核实后分别报师畜牧、财务部门→师财务局根据畜牧兽医局核定的结果,将资金拨付各团场→团场财务部门和畜牧技术推广站按照资金任务分配表直接发放给草场承包的牧户。

8.监督管理 团场畜牧和财务部门设立并公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监督电话,受理政策咨询,查证举报等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财务部门设立明细帐簿,登记核算资金使用情况。并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对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

2.6自评结论

我团项目按计划实施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存在问题;

1、没有工作经费,草原连级管护员工资、草原监测车辆、人员费用等一切费用都得团场开支。

2、草原监理人员不是草原本专业人员,在草原监测草原上图等专业工作中比较吃劲。缺少专业设备处有一部GPS外在无其它设备。

三、绩效评价 3.1制度建设:

每年年初根据团实际情况成立由团长任组长、团主管畜牧业领导为副组长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 ”,由团草原监理所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师有关部门经审核批复。我团根据项目的配套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很好的组织实施项目计划和落实制度管理。

3.2基础工作: 我团1997年开始对草场实行了承包到户政策,2011年草原承包到户面积10万亩,承包户216户,承包到户率达到100%并都签订了草原承包合同。

我团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和草原上图工作于2013年完成,基本草原面积为93028亩。

设立草原生态监测点5处,能够及时上报监测数据。执法监督工作 1.设立禁牧管护站

团场在禁牧区设立管护站,聘用5名草原管护员,组成草原管护队伍和各看护点的设置,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组织领导下,按照分片负责的办法,对禁牧区草原进行巡查,建立巡查工作日记,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确保禁牧质量和效果。

2.建立监督举报制度

团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禁牧和草畜平衡举报电话及举报信箱,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舆论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3.奖励机制资金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团场畜牧和财务部门设立并公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监督电话,受理政策咨询,查证举报等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财务部门设立明细帐簿,登记核算资金使用情况。并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对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防止虚报冒领、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

我团通过广播电视、召开会议、专题讲座、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向牧区的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宣传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政策,详细介绍和解读兵团兑现国家政策的具体做法。团党委每年召开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专题会议,重点部署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的动员、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利用“科技之冬”等活动对牧工进行培训,讲解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政策,传授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实用技术和模式,让牧工从思想上重视、认识上理解、态度上接受、行动上配合,把国家的倡导逐步化作自觉的行动。

每年能够按时完成牧户电子档案录入和项目进度双月上报工作。

3.3资金项目管理:

奖励机制资金组织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等)。

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由团财务科和畜牧科共同管理。

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实施按照“先实施、后补助”、“公平、公证、公开”和“牧民直接受益”的原则。

③团财务科按照实施方案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预算,会同团畜牧科制定资金分配方案,拨付补贴资金,监督检查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④团财务科设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专账,下设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畜牧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牧草良种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明细账户,分别核算,专款专用。

⑤团畜牧科组织畜牧部门负责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编制实施方案,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及面积,核定牧户的补助金额,并组织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和监督管理,评估实施效果工作。

⑥以上各项所涉及的补助奖励资金,采取由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办公室核实户数、达到草畜平衡的面积及牲畜数量等后,依据奖励补助办法计算金额,报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审批后确定,据实发放。发放前实行公示,个人签字;专项资金实行审计制度。

每年按文件要去及时上报总结材料。3.4实施成效:

1.我团草场总面积10万亩,其中:禁牧草场2万亩、草畜平衡草场6.45万亩,草场承包216户,户均草场463亩。年补助总额度32.475万元。

2.禁牧草场面积2万亩,每亩6元,每年补助资金12万元,禁牧户数56户,每户平均2142.9元。每年全额发放到户。

3.草畜平衡草场面积6.45万亩,每亩1.5元,每年奖励资金9.675万元,草畜平衡户数160户,平均每户604.7元。每年全额发放到户。

4.草场承包户216户,每年每户生产资料补助资金500元,计10.8万元。每年全额发放到户。

草原生态有所改善特别是禁牧草原植被恢复较好。3.5违规违纪行为:

在项目实施5年中,我团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一起因为资金发放而引起的上访事件。

四、效益评价 4.1生态效益

4.1.1项目实施前后草原植被变化情况 1、2万亩禁牧区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及优良牧草分别由2011得75%、10cm提高到2015年的90%、16cm.产草量由2011年的120公斤每亩鲜草量提高到2015年380公斤每亩鲜草量。

2、、草畜平衡区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及优良牧草分别由2011得90%、40cm提高到2015年的95%、50cm.产草量由2011年的530公斤每亩鲜草量提高到2015年640公斤每亩鲜草量。

3、人工草地1.9万亩2015产草量年达到亩产650公斤干草的优质人工草地。实施前后比例变化(附监测报告、图片)4.1.2项目实施前后载畜量变化

草畜平衡区的载畜量由2011年的40456减到2015年的27632标畜。

4.1.3项目实施前后草原生态功能变化情况(涵水量、泥沙流失和植物群落变化情况)

项目实施后,由于草原家庭承包的推进,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我团牧工的草原生态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草原植被恢复明显,产草量增加明显,理论载畜量不断提高。

4.2经济效益 4.2.1增收情况

受益户年新增经济效益2000元、户均增收10000元、人均增收2200元。

4.2.2牧工收入结构变化、牧工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由以前单一的牧业收入变为现在的打工、种植收入、政策性收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收入、畜牧业贷款利息补贴收入、良种补贴收入、新建圈舍补贴收入)的多种收入。草畜平衡区牧民由于养殖量的减少相应的饲草支出减少。禁牧区牧民也相应的减少饲草支出,增加了代牧支出

4.2.3牧工养殖成本变化

草畜平衡区牧民由于减畜养殖成本减少。禁牧区牧民也相应的减少饲草支出。

4.3 社会效益

4.3.1牧工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有较高的认知度、满意度较及期望度。自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以来,由于各项配套政策的实施以及草原管理从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到得到有效执行,草原退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效益明显,这方面得到了团场所有牧工肯定。

4.3.2转移劳动力及牧工从事产业变化情况

多余劳动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进入团工业园区工厂工作,来增加收入及进入 “万畜精养”小区进行设施养殖育肥出栏。

4.3.3对当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贡献 起到一定的贡献不是太明显。第五章 取得经验、总体评价结论 4.1 取得经验与收获

通过项目的实施了解了本团草原的载畜量和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牧民开展了家庭多元增收,降低牧工对草原的依赖性。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实施有效推动了草原家庭责任承包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推动了草原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和法制化建设,从而使《草原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得以深入贯彻执行。

4.2 总体评价结论

项目的实施对草原生态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对草原生态保护和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进一步实施的建议与想法

6.1禁牧标准应提高:我团禁牧草场面积为2万亩,每亩6元,每年补助资金12万元,禁牧户数56户,每户平均草场357亩平均补助2142.9元。禁牧后牧民的牲畜需代牧,代牧费每只羊每月15-20元不等按平均每只每月17元、每户150只、代牧5个月计算,代牧费需12750元。补助的金额远远不够。新源县那拉提夏牧场禁牧标准为每亩60元,按他们的标准我团禁牧牧民每户平均补助21429元,这样就完全够牧民的代牧支出了。

6.2草畜平衡补助标准计算应根据载畜量:按亩补贴差别太大,我团载畜量为2.4亩一个标畜,有的团场15—20亩一标畜同时按一户饲养200标畜计算,我团每户牧民所需草场480亩补贴金额为720元。载畜量15-20标畜的按平均17亩计算所需草场3400亩补贴金额为5100元差别太大。

第三篇:甘肃2018年中央财政新一轮草原补奖

甘肃省2018年中央财政新一轮草原补奖 政策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和加强草牧业

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为推动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全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草牧业发展,巩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充分发挥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和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在全省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中的积极作用,结合《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18年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和《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落实、草牧业发展、重点区域草原保护与修复、村级草管员管理和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草牧业发展

加强草牧业发展,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以来,我省启动开展了草牧业试验试点,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大优质饲草种植,增强饲草供给保障,坚持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循环发展,着力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以草带畜、草畜互促、农牧结合、优势互补的草牧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有效促进了农牧区草畜产业良性发展。

(一)主要目标

通过财政资金带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研究推广实用技术,围绕全省脱贫攻坚牛、羊产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草种和饲草生产基地,提高草产品生产、加工、收储能力,集中解决草牧业发展中优良草种和优质饲草供应不足的问题,夯实牛羊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能力,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扶持壮大饲草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多元化饲草产业联合体,推动贫困地区“三变”改革。加快现代饲草全产业链建设,发展精深加工,打造优质品牌,健全物流和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构建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草牧业产业体系,推动形成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产业发展优势突出、草牧业企业效益显著提升的现代草牧业生产经营新格局。

武都区、宕昌县、西和县、礼县、合作市、碌曲县、迭部县、卓尼县、舟曲县、民勤县、高台县、瓜州县、阿克塞县、肃北县。

(四)主要内容

1.草种基地建设。按照生态地带性要求,以河西走廊的甘州、永昌、玉门等县(区)为主,推动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燕麦草种生产基地,培育形成国内苜蓿、燕麦核心制种基地;以黄土高原区的安定、环县、会宁等县(区)为主,立足特色和乡土草种的开发利用,培育形成抗寒抗旱苜蓿,以及红豆草、猫尾草、红三叶及乡土草种制种基地;以青藏高原区的夏河、天祝、临潭等县为主,培育形成披碱草、老芒麦及高寒类乡土草种选育制种基地。加强全省草品种区域试验建设,建立草品种推广应用评价机制。

2.人工草地建植。选用优良牧草品种,大力种植优质牧草,开展传统苜蓿基地改造更新和草田轮作,积极发展草地农业。修建灌溉设施设备,配套生产机械,推广全膜覆土、精量穴播、根瘤菌接种、节水灌溉及旱作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措施,实现饲草生产、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协调发展格局,建设一批高产优质多年生人工饲草地(青藏高原地区可适当种植一年生牧草)。

3.天然草原治理。严格落实草原禁休牧、草畜平衡制度,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病虫害和毒杂草防治、黑土滩治理等综合措施,促进天然草原治理与修复,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实施免耕补播和飞播优良草种,合理施肥灌溉,改善草原土壤,增加可食优质牧草种类和比例,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利用效率。

4.草产品生产加工。建设青贮玉米、青贮苜蓿、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生产基地,加快草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提升草产品生产加工技术,配套生产、加工机械设备,推进牧草机械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容牧草仓贮能力,提高草产品生产加工水平。

5.秸秆饲料转化利用。加强青贮氨化窖池、秸秆饲料储备库建设,推广秸秆裹包青贮、全株青贮、微贮、汽喷破壁发酵等生产技术和措施,配套收获、粉碎、揉丝、裹包等机械设备,推进秸秆加工配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秸秆饲料转化应用,提高利用水平。

6.加强草牧业机械配套。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的饲草耕种收实际状况,加强饲草生产、收获、加工等各环节的机械配套,扶持引导建设主体加大饲草产业全程机械化使用力度,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创新发展机制,扶持建立一批饲草专业化机械服务组织,发挥和加 强集聚效应,提高区域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2.补助方式。资金切块下达到县级财政,由县市区统一管理,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组织专业人员防治、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给予建设主体补助。对于建设主体能够自行建设完成的任务,不应一律要求进行招投标。

3.补助标准。草种基地建设、人工草地建植、草产品生产加工、秸秆饲料转化利用、草牧业机械配套和舍饲养殖等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参照国家和省上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畜牧业相关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按确定后的建设任务和标准的70%进行补助,其余30%由企业、合作社自筹解决。建设主体是企业的,原则上中央资金补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则上中央资金补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天然草原治理建设内容补助标准执行现有国家和省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助标准,全部为中央投资。

(七)组织管理

各项目县(市、区)畜牧(农牧)要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在充分调查摸底、考察论证,广泛征求项目建设主体意见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实施区域和建设主体,委托具有相应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档案资料。同时,要统筹考虑草牧业发展目标,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项目实施方案、有关资料和绩效考核指标由市(州)级畜牧(农牧)、财政部门审核把关后于8月底前上报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备案。实施方案一经审核备案后,原则上不予调整变更。

有关市(州)、各项目县(市、区)要建立健全项目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整改,保障项目建设质量。要认真总结创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放大示范效应,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为实现草牧业从点到面的突破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省上将按照有关规定,加大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对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中出现严重问题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二、加强重点区域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整改与成果巩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加强烈的政治担当、更加坚决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折不扣完成整改任务,着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整改工作成果。

1.实施范围

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永昌县、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山丹马场

2.实施内容和单位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原保护与修复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治理原则,加强与《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2012-2020年)》实施内容的衔接对接,主要采用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病虫鼠害和毒杂草防治、黑土滩治理等措施加快天然草原治理与修复,通过开展舍饲养殖、畜种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秸秆饲料化利用、草产品生产加工贮备等措施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促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巩固提升整改成果。治理与修复工作由相关县(区)草原行政部门、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存在林草“一地两证”问题的县(区)要考虑工作实际,资金可适当用于重新确权颁证、信息数据录入及上图、边界确认等工作。民乐县、山丹县和中农发山丹马场要重点围绕祁连山保护区传统共牧区落实禁牧制度、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农牧民(职工)后续产业培育等方面,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构建共牧区落实禁牧制度的长效机制。

3.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切块下达到县(区、场)级财政,由县(区、场)统一管理,可采取组织专业人员防治、购买社会化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组织实施。治理和防治标准执行现有国家和省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助标准,全部为中央投资。对于建设主体能够自行建设完成的任务,不应一律要求进行招投标。天祝、永昌、甘州等3县(区)已安排草牧业发展资金,所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资金从草牧业资金中列支,资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

4.组织管理

各县(市、区)畜牧(农牧)部门要认真对照省农牧厅印发的《祁连山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行动方案》(甘农牧发〔2017〕179号)、《祁连山保护区草原过度放牧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甘农牧发〔2017〕194号)、《关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意见》(甘农牧发〔2017〕71号)和《2018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甘农牧发〔2018〕112号)等一系列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在充分调查摸底、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实施区域、实施内容和治理措施,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实施方案由市级畜牧(农牧)、财政部门审核把关后于8月底前上报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备案。

(二)典型沙化退化草原治理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加大玛曲县沙化退化草原治理和修复力度,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巩固治理成效,实现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

1.实施范围:玛曲县 2.实施内容和单位

沙化退化草原治理与修复坚持“尊重规律、分类施策、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强与《玛曲县沙化退化草原巩固治理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衔接对接,主要采用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病虫鼠害和毒杂草防治、黑土滩治理等措施加快沙化退化草原治理与修复,通过开展舍饲养殖、畜种改良、人工草地建植、草产品生产加工贮备等措施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促进玛曲县天然草原保护与修复,巩固提升治理成果。开展典型沙化退化草原治理措施和方法抓点示范,围绕流动沙丘、草原退化沙化、草原鼠害发生及演替规律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和模式探索,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扩大治理成效。治理与修复和抓点示范工作由玛曲县草原行政部门、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3.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切块下达到县级财政,由县上统一管理,可采取组织专业人员防治、购买社会化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组织实施。治理和防治标准执行现有国家和省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补助标准,全部为中央投资。对于建设主体能够自行建设完成的任务,不应一律要求进行招投标。

4.组织管理

玛曲县畜牧部门要在充分调查摸底、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实施区域、建设主体和实施内容,抓紧编制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实施方案由州级农牧、财政部门审核把关后于8月底前上报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备案。

三、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

根据全省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考虑各地草原面积、农牧户数和工作情况,省农牧厅会同省财政厅提出了2018年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绩效考核奖励资金的分配意见(见附表)。经与省财政厅协调沟通,绩效考核奖励资金主要用于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的基础工作,包括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化承包、草原监督管理、草原监测、基础数据审核录入、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面积清查上图、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宣传动员、技术培训、检查考核等业务能力建设和工作经费。各地要紧紧围绕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完成禁牧和减畜计划,着力遏制禁牧区违规放牧、草畜平衡区过度放牧等行为,加强草原执法监督,强化绩效考核,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补奖资金足额兑现到户。要进一步规范绩效资金使用范围,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绩效资金中已明确了草原监测、信息系统管理培训工作的补助资金额度,各地草原行政部门要将这部分资金以及其他业务工作经费及时下达给工作承担单位,确保专款专用,推动草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省草原监督管理局要加强对各地落实禁牧、草畜平衡和减畜计划的监督检查,强化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加快构建祁连山传统共牧区落实禁牧制度的长效机制。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要加强对草原监测、信息培训录入工作的指导检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村级草管员监督管理

为了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强化政策任务落实,全省已聘用专(兼)职村级草原管护员1.5万人,初步建立了村级草管员日常管护草原的工作机制。村级草管员始终处在保护建设草原的第一线,在法律法规宣传、政策任务落实、设施管护、草原防火、违法行为监测报告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充分调动村级草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018年,省上继续安排村级草管员工作补助资金,用于各地已聘用的专(兼)职村级草原管护员工作报酬补助,按2000元/人·年的标准发放到位。各地要按照《甘肃省草原管护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草管员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严格聘用条件,完善聘用手续,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工作考核,强化技术培训,实现村级草管员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要结合全省脱贫攻坚实际,将村级草管员聘用与精准扶贫工作密切衔接,优先聘用或续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对贫困农牧民的扶持力度。要明确草管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包括宣传草原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农牧民保护草原资源;加强日常巡查,监督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落实,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放牧、超载过牧等行为;核查放牧牲畜数量,督促超载牲畜出栏;监测报告草原灾害、非法占用破坏草原的行为,保护草原设施等。要依据本地实际,将草管员工作报酬补助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统筹解决。省草原监督管理局要指导督促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和村级草管员队伍建设,对各地草原监理机构、村级草管员履职尽责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及时跟踪督查村级草管员工作补助经费兑现发放情况,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发挥实际效益。

附表:1.2018年中央财政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分配表

2.2018年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草牧业项目拟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摸底表

第四篇:草原生态奖补机制讲课内容

草原生态奖补机制讲课内容

一、基本情况**县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实施禁牧补助52.67万亩,草畜平衡奖励353.78万亩,牧草良种补贴26.98万亩。

1、禁牧草原植被盖度60%以下、鲜草产量150公斤以下,以乡镇或村组为基本单元,将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划为禁牧区。模式:禁止放牧,并固定专人看守。关键技术:每年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可进入进行牧草刈割,以促进牧草生长,避免出现用进废退。补贴为每亩6元,合计316.02万元。

2、草畜平衡对我县除实行禁牧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实施草畜平衡。实际为全县草地面积88.3047万亩+所有公益林面积264.2371万亩+大海乡商品林1.2382万亩。模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划区轮牧和饲草料地建设,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推广牲畜良种、舍饲圈养,指导畜群周转,保证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关键技术:结合草原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所使用的天然草原、人工草地、人工饲料地、农作物秸秆等资源情况,核定草原载畜量,明确牲畜饲养量;根据草原生产力水平变化适时调整草原载畜量,合理确定牲畜放牧时间、放牧强度、牲畜饲养量等,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奖励为每亩1.5元,合计530.67万元。

3、牧草良种补贴开展牧草良种补贴26.98万亩。补贴每亩10元,合计269.8万元。中央补助奖励资金1116.49万元,连补5年。

二、三证两合同的填写草原所有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发证机关是县人民政府,经办人、负责人、权力人等签字或盖章后生效;全套表格制好后原件在县档案局存档,复印件在县畜牧局、乡镇人民政府分别存档一份,也可根据情况在村委会存档一份。草原承包合同

1、草原所有权证只发给集体所有的草原,由县政府发给村或村民小组,与使用权证、承包合同信息必须一致。第三页:**县;(2011);编号为市县名称头两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4位流水号组成:QJHZ0001第四页:(1)草原所有权力人:填写集体单位名称,如**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所用名称与地形图上、基本情况表、公示表、申请表、发证登记表等图表上相一致;(2)座落:申请宗地所在具体行政位置,**县**乡(镇)**村**小组。(3)小地名:地形图上标有地名的应以地形图上的为准,地形图上没有的用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地名。(4)草原类型:根据1981年**地区畜牧站和**县畜牧站草山资源联合普查队的《云南省**县草场资源调查报告》,**县有六个草原类型。①高山、亚高山草甸类草原: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大海、待补、驾车。土壤为高山、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沼泽土和部分泥炭沼泽土。优势牧草有禾本科的绒毛草、羊茅、鹅冠草、牛毛草,蔷薇科的西南委陵菜和豆科的云南米口袋,一以及其它杂草。(23万亩)②山地草丛类草原: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亚高山、中山和低中山地区,全县均有分布。土壤为棕红壤、棕壤和棕黄壤。优势牧草以禾本科的画眉草、茅叶荩草、鹅冠草、野青茅、红裂稃草、臭根子草、硬杆子草、扭黄茅、青香草、黄背草、白茅、四脉金茅等为主。(158万亩)③山地灌丛类草原:分布在海拔2000—3000米的地区,土壤为红壤、棕红壤。灌丛主要以山杨柳、土连翘、南烛、野胡椒、榛子、杨梅、鸡嗉子果、杜鹃等占优势,牧草以红裂稃草、绒毛草、茅叶荩草、臭根子草、鹅冠草、画眉草、野古草为主。(55万亩)④山地疏林灌丛类草原:分布在全县不同海拔地区,土壤为棕红壤、棕壤和棕黄壤。疏林有云南松、赤松、板栗、响叶杨、栎树等,灌丛有南烛、杜鹃、白绿叶、马桑、马缨花、土连翘、鸡嗉子果、杨梅等,牧草以绒毛草、画眉草、香茹草、白茅、红裂稃草、黑蒿、火绒草为主。(72万亩)⑤山地疏林类草原:全县面积最广的草地,土壤为红壤、棕红壤和棕紫壤。优势牧草以红裂稃草、画眉草、臭根子草、细柄草、硬杆子草、四脉金茅、白茅为主,乔木以云南松、赤松、板栗和栎树为主。部分是割草场(246万亩)⑥农隙地草丛类草场:主要分布在三坝(金钟、者海、娜姑)两槽(迤车、**)主粮区,牧草主要由狼尾草、狗尾草、马唐、狗牙根、荩草、雀稗、车前草、画眉草、早熟禾、苕子、五叶豆、三叶草等组成。(1.7万亩)(5)面积以“亩”为单位。汇总到乡镇、到县“万亩”。(6)主要植被:乔灌草分别表述,可填写2—4种。以“牧草”为主。(7)鲜草产量(公斤/亩)。指可食牧草产量,估算。(8)主要用途:放牧、刈割。(9)承包期限:草原承包期限50年,起止时间统一为2011年1月1日至2060年12月31日。(10)四至界限:填写宗地周围(东、南、西、北)明显固定地物标及界标号。对于不能用面积表示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描述。(11)备注:特殊情况的说明。

2、草原使用权证(单户或联户)第一页:编号暂不填写。市县名称头两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6位流水号组成:草原使用权证编号QJHZ000001。第三页:**县;(2011);户主:集体填法人代表,联户填户主代表,单户填户主姓名。第四页:发包方全称(结合草原权证,所有权属村民小组,则全称填写该村民小组;所有权属村委会,则全称填写该村委会)。承包方代表姓名:与第三页户主姓名一致。草原承包合同编号:市县名称头两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4位流水号组成QJHZ0001。承包起止日期:2011年1月1日至2060年12月31日。承包方式:单户、联户、集体。

3、草原承包合同(单户或联户)发包方(甲方):结合草原权证,所有权属村民小组,则全称填写该村民小组;所有权属村委会,则全称填写该村委会)。承包方(乙方):与“使用权证”第三页户主姓名一致。

三、相关技术标准的统一

1、所有权证、合同、调查表格是由的草原面积全部以“亩”为单位,汇总表到乡镇、到县可以“万亩”为单位。

2、所有草食畜均折算为“羊单位”:羊单位日食量是指1只体重50kg并哺半岁以内单羔、日消耗1.8kg草地标准干草的成年母绵羊,其它草食畜折算为牛、马、山羊和绵羊,折算标准为:1头本地黄牛=3.7个羊单位;1匹马属动物=2.96个羊单位;1只山羊=0.74个羊单位。

3、草原利用率及干鲜比折算方法牧草利用率取天然草原(围栏封育)70%、改良草地80%、人工草地90%;计算干鲜比折算时取天然草原(围栏封育)1﹕

3、改良草地1﹕

4、人工牧草为1﹕

5、苕子1﹕

5、蔓菁1﹕

8、萝卜1﹕

8、洋芋1﹕5。玉米秸秆产量800公斤/亩,燕麦、荞麦、水稻等秸秆产量200公斤/亩。

4、超载率计算方法超载率=(实际牲畜饲养量-最大牲畜饲养量)/最大牲畜饲养量×100式中:实际牲畜饲养量为本乡(镇)或村民小组实际牲畜存栏量,最大牲畜饲养量为估算草原的最大饲养量,均为标准羊单位。草原年亩均产草量公斤/亩·年(折合干草)。

5、草原退化率(%)填写原则由于草原类型不同,退化程度不同,跨区域太大。所以,根据类型设定不同的退化率界限,青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填写。(1)人工草地、改良草地:30—35%;(2)天然草原、山地草丛类草原(未经人工改良或处理,用于放牧的天然草原):36—40%;(3)山地灌丛类草原(草原内有一定灌木林分布,但该片草原以牧草生长为主):41—50%;(4)山地疏林灌丛类草原(有疏林、灌丛和牧草分布的草原):51—60%;(5)山地疏林类草原:61—80%。

第五篇:镇原县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8.15)

镇原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机制政策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切实加强我县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财政部《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甘肃省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1)84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情况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东邻西峰区、庆城县,西接宁夏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456米,属半湿润性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0.0℃,降雨量400-50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县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折合524.97万亩,其中耕地168.97万亩。共辖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2008个自然村,10.9万个农户,总人口5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4万人。2010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 元。

(一)草原资源情况。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草地197.84万亩,其中天然草场176.77万亩,人工草地76.45万亩。天然草

原占总土地面积的33.7%,主要分布在以茹河、蒲河、洪河、交口河四大区域,这些区域是我县传统畜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近年来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全县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二)人工种草及草产业发展情况。2010年底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76.45万亩,其中多年生苜蓿留存面积73万亩,一年生牧草3.45万亩。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为主,一年生牧草以禾草等为主。但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产业化发展不足。

(三)牛羊养殖情况。牛、羊是我县养殖的主要畜种。到2010年底,全县牛存栏10.0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5万头,羊存栏20.82万只,其中能繁绵羊3.2万只,能繁山羊6.17万只。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发展战略,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补奖政策,促进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稳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总体思路。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规定,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做到“三个到位”,坚持“四项原则”,做到“五个公开”。“一个中心”即:集体草原划分承包到户。“三个到位”即:依法明确草原所有权,将草原划分承包到户,落实草原经营管理权,保障承包经营者合

法收益权落实到位;草原补贴资金落实到户,严格补贴发放标准,理顺补贴程序,规范补助资金运行,保障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到位;明确经营责任主体,确保草原用途不变、数量不减、质量不降,保护草原生态,保障草畜平衡机制落实到位。“四项原则”即:坚持尊重民意、民主决策的原则;坚持依法承包、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五个公开”即:做到政策、办法、程序、内容、结果五公开。

2.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强化基础,健全制度;封顶保底,注重公平;明确责任,稳步推进。

3.主要目标。通过落实补奖政策,进一步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推动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落实草原禁牧,减轻草原放牧压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调整牧草种植结构,扩大优良牧草种植基地建设,改良畜牧品种,开展舍饲养殖和异地育肥,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抓紧完成落实补奖政策的基础工作

1.加快基本草原划定。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将辖区内的天然草原全部划定为基本草原,并对基本草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确保基本草原用途不改变、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基本草原划定后,县政府将设立标志,明

确界限,并发布公告,县农牧部门对划定的基本草原实行统一登记建档。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必须于2011年12月底前完成。

2.规范草原承包经营。国家要求草原禁牧补助按已承包到户的草原面积发放。要坚持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长期不变的原则承包到户,对承包草原要进行四至界限确认、勾绘图斑、面积核准、草原等级划分和适宜载畜量核定,县、乡、村要有草原承包登记汇总表,要进行界线、面积公示,签订草原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并核发由省农牧厅统一定制、县政府印制签章的草原承包经营权证。草原承包工作于2011年9月底完成。

3.加强草原基础数据核实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落实补奖政策的要求,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县、乡确定专人,扎实做好牧户基本情况,草原承包、禁牧、人工种草面积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实现中央、省、市三级联网,电子化管理,为落实补奖政策打好基础。

(二)实施禁牧补助

1.划定禁牧区域。按照国家“对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于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的要求,全县对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共落实禁牧面积176.77万亩。要按照县上核定的禁牧面积为基础,以乡镇或村组为基本单元,确定禁牧区域,核定禁牧面积,并将禁牧任务分解落实到乡、村、户,明确禁牧要求,层层签订禁牧管护责任书,严格落实禁牧制度,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植被恢复。

2.兑付禁牧补助资金。根据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规定,对全县176.77万亩的禁牧草原,用中央财政下达的禁牧补助资金对实施禁牧的农户给予补助。5年为一个禁牧补助周期,禁牧期满后,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管理。省上通过对各地草原载畜能力、生态贡献、收入构成、草原面积、人口数量、政策效应和社会和谐稳定等因素,通过科学测算,确定我县的禁牧补助标准为:黄土高原区2.95元/亩。对落实禁牧措施、实行禁牧管护的农户,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将禁牧补助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通”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三)实施牧草良种补贴 1.人工种草面积

2010年,我县人工种草面积76.45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面积73万亩,一年生牧草面积3.45万亩。

2.合理兑现和使用牧草良种补贴资金

按照《甘肃省落实牧草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全省牧草良种补贴资金以给农户直补和统筹项目管理两种方式实施。对约占65%的种植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并处在旺长期的种草面积,要将面积确认落实到乡、村、户,依据实际种草面积,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通”的方式,将牧草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户。对其余35%的当年生牧草、品种混杂落后及需要更新的苜蓿面积,采取项目管理形式,项目具体由省上管理,县上按照省上审批的方案组织实施。

(四)实施山羊良种补贴和畜牧良种补贴。按照国家对山羊良种补贴的规定和省上的要求,省上集中统筹使用补贴资金,采取项目管理,项目具体由省上统一组织实施。

四、2011年工作进度

2011年1月—2011年6月:宣传补奖政策,组建工作机构,开展前期调研,核定基本数据,编制实施方案,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2011年6月—2011年9月: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规范草原承包经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合同,划定草原禁牧区域,落实草原禁牧措施。

2011年9月—2011年11月:检查补奖政策落实工作,通过核查、登记、上册公示,向农户兑付补奖资金。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完成资料汇总建档与电子化管理,对补奖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申请省、市进行工作绩效考核和验收。

五、资金概算

(一)禁牧补助521.4715万元;

(二)人工种草补助496.925万元; 资金总额1018.3965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

任人的责任,亲自抓、负总责。要组建强有力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事机构,要准确把握政策内容实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工作任务、步骤和时限,进行专题部署安排。要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建立技术指导小组,分村到组抓工作落实,确保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有关部门、乡镇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入户宣讲、政策明白纸、举办重大宣传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草原法》、《甘肃省草原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精神,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政策的各项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借鉴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草原承包工作,主动承担草原承包经营责任,自觉履行承包义务,促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落实。

(三)健全配套制度。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全县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措施、工作程序以及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等情况,制定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管理办法;根据《草原法》,对草原生态极度恶化、草原生态极其脆弱的草地实行禁牧,确定禁牧适用区域、时间、技术要求等,制定详实具有操作性的草原植物管理办法,对违反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的,要依法查处追究;建立健全禁牧制度的落实、草畜平衡指标监测、补助资金管理、落实监督管理到位、后续产业培

育等多方面绩效考核制度,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顺利实施;制定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公示制度,对补助内容,补助标准、补助对象等进行公示,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图、表、卡、册、证,做到详实准确、群众满意。

(四)加强督促检查。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督查机制,严明工作纪律,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县上成立的19个工作组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对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对工作进度慢、质量差、措施不力、消极应付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违背政策原则,现失民主公平,造成乱承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进行追究问责;对补助资金发放不规范、违规使用操作的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办公室要强化工作指导,综合协调服务,做好政策咨询,及时沟通信息,不断总结完善,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下载泰山乡草原补奖工作汇报(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山乡草原补奖工作汇报(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以奖代补工作汇报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易肇事肇祸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管控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强化对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人排查管控工作,消除严重精神障碍人对社会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

    草原补奖机制政策宣传材料(含5篇)

    渭源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政策宣传材料 1、政策内容: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到户(联户)、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畜牧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西昌市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交流材料尊敬的祝钧局长、同志们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西昌市2011年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工作实施情况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余湾乡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工作总结

    余湾乡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2010年10月12日常务会议精神,切实把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逐步建立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现草原保护利......

    镇原县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8.15)(共五则)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发展战略,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充......

    奖补申请

    (奖补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起草的申请范文) 联办发〔2014〕 号 关于使用特殊疑难专项资金奖补XXX 信访事项的申请 赤峰市联席会议办公室: 根据赤峰市联......

    2013年察右中旗草原补奖机制工作总结

    2013年察右中旗草原补奖机制工作总结 一、任务完成情况 1、2013年我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禁牧205.65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0.09万户,涉及我旗六个苏木乡镇园区管委会13......

    6、加紧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1、15)

    6 中仓乡生态办编 2012年1月15日 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促进生态与牧民双赢 2011年,是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建立的开局之年。自2011年9月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