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党员返乡创业地生金先进事迹
**县**镇**村村青年党员胡进,长期以来在广东一家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经过多年打拼,胆子大了,观念新了,也赚得一些资金。因此,在外打工的他决定返乡创业。
2008年春,在村两委的建议和关怀下,结合当地实际,胡进最终选定了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创业之路。村两委及时帮助他有偿流转了30余亩土地,为期10年,每亩年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流转费500元。县农技推广中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提供全程免费服务。经过精心筹备和不懈努力,胡进于今年5月注册成立了“疏安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30余万元,修建了300米砂石道路,新建标准化厂房,搭设蔬菜大棚25亩,棚内一行行挂满果的辣椒、番茄、茄子长势喜人,硕果累累,产品主要销往安庆蔬菜市场。在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胡进更加坚定了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信心。下一步胡进还将在村两委的扶持下,积极探索并推广“猪—沼—菜”的生态农业模式。
胡进的返乡创业有效地激发了当地农村青年的创业热情。**镇也将此作为发展反季节无公害大棚蔬菜产业的科技示范项目,予以积极推广。同时作为该镇“双培双带”示范培训基地,引领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带领农民增收。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返乡创业之星先进事迹
开封市创业民星推荐材料
返乡投建技校
创业造福家乡
***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王**先进事迹
王**,男,汉族,*****乡人,生于1963年,现任***技工工学校校长、董事长。
自2007年返乡创业以来,他创办的***技工学校,先后被***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被**委、市政府表彰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王**先后被**委、县政府评为‚返乡创业之星‛、‚职教兴*先进工作者‛,被中原崛起论坛编委会评选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王**从一位农民工到成长为一名中等职业培训学校的董事长,他的这一切来之不易。
从农民工到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王**自幼家贫,因家贫早早辍学,迫于生计于上世纪80年代初外出打工,先后在**打过烧饼,卖过水煎包,开过小饭馆,当过出租车司机,由于他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最终在**站稳了脚跟,1995年受聘于省**局合顺酒店任经理。‚睡着地板,想当老板‛,在**打工15年的王**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1995年
12月,他辞去了酒店经理,来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注册开办了****集团保龄有限公司,从事皮具销售。在京创业10年间,他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使****集团保龄有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人在京城创业的佼佼者,为自己赚得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家境贫穷很早辍学的王**深刻认识到缺乏技能对于在外打工的艰难,还知道家乡每年有10万多人外出打工。在北京创业略有成就的王**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一种改变家乡面貌,回乡创业,使百姓脱贫致富的情愫在他心里像夏天的野草一样疯长。他认为,要靠劳务经济来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术创造财富,要让家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让家乡的孩子都能拥有一技之长。2007年春节,在京**同乡会上,王**了解到家乡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兴办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他向没有学员、缺乏培训设备的**县第一职业高中注入资金600万元,翻新了校舍,聘请了教职员工,购臵了计算机、车床、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子操作台等培训设备,接着又融资1000万元对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到半年学校开始有了起色,学员每月递增,教学秩序稳定,计算机操作、焊工、车工、钳工、服装设计和缝纫、电子电器组装和维修、电子商务、保安等8个专业相继开班培训,当年培训农民工学员
1000余人。2007年12月,经过改制的**县第一职业高中顺利通过了***省劳动保障厅的考察验收,升格为中等职业培训机构兰考县技工学校,这时,法人代表王**任**县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实现了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到一所中等职业培训机构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从县级到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的“三级跳” 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为了提高外出农民工的技能素质,200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两生三千工程‛的战略部署,要求对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每年培训3000人,并且实现100%安臵就业。王**审时度势、顺应形势,高度支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农民工培训工作。他经常带领学校招生人员,深入全县16个乡镇和各中学,广泛宣传技校办学宗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专业设臵等情况,以争取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初中、高中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更多地组织、动员辍学在家的和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来参加技能培训。为了建立稳固的生源渠道,他拿出资金10万多元在全县16个乡镇布设招生网点220多个,使之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招生局面,学校生源得到了保障,为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县技工学校共培训农民工学员1000余人,其中有中专班学员305人,有力支持了‚两生三千工程‛,当年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两生三千’工程重点培训单位‛。
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县技工学校面向市场,灵活办学,特别是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两生三千‛重点培训机构以后,王**在招生、学费减免、专业设臵、课程安排、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就业安臵等方面都制定具体措施,尽最大可能让失学学生到校学习。他深入开展了‚阳光助学‛活动,采取了‚先入学,后交费,父母下岗免学费‛等办法,解除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的后顾之忧。在王**的孜孜以求和不断努力下,技工学校培训学员逐年递增,自2007年**县技工学校开办以来,已培训农民工6000多人,年平均培训1500余人。2008年,**县技工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同年被**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实现了从县级到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的‚三级跳‛。
从返乡创业到回馈社会的慈善义举
企业发展了,壮大了,但王**从没有忘记学校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和厚爱。多年来他一直为回馈社会而努力:
1、2007年冬季与团县委结合为贫困生捐款4000元,解决冬季取暖问题;
2、2008年为**、**等多个学校捐赠旧电脑60多台,价值10000多元;
3、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为300名经济困难家庭学员免除培训费用共计15万元;
4、2008年为**乡敬老院捐款3000元;
5、积极参与扶困帮
扶家庭活动,多次捐款捐物;
6、2008年资助贫困家庭一户;
7、2009年与县妇联结合为贫困妇女送温暖,捐棉被200床,价值8000多元;
8、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在第一时间捐款3000元,动员全校师生捐款2万元;
9、2010年,又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
10、2010年,为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子女免除全部培训费用,并且免费安排上岗,受到了社会各界广为称赞和好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今后的打算,王**说:‚我的目标是将**县技工学校发展为年培训规模达上万人的职业教育集团,有了条件再办一所大的养老院,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返乡流动党员致富带动创业先进事迹
**,男,196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镇合村村人。1992年外出务工,XX年创办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从事运输批发业务。XX年被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就业。2011年金融危机后,他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返乡创业。在**县城投资70余万元创办云龙大酒店,带动家乡25人就业,以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当被问起回乡创业的感想时,汪元龙腼腆地笑了:“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跟周围的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不久的**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大都市的繁华给年轻气盛的**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怀揣梦想和激情,一心要给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而现实的无奈使他不得不当起了建筑小工,每天起早贪黑,10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可每月500多元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膀大腰圆的**,有些无从适应,渐渐有了退却的念头,住在低矮的工棚里,面对习习的江风和五彩斑斓的城市霓虹灯,**苦苦思索着,难道就这样回家?岂不让村里人笑话?由于常年与山为伍,形成了山里人特有的坚韧、朴实、勤劳等良好的禀性,正是因为这些优良品质使他能够直面人生坎坷。面对创业的挫折,他不屈不挠,又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此时已有了新的打算,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只为打工而打工,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此王元龙边打工边学习边思考,主动去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切身的打工经历带给他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见识,是他日后创业宝贵的财富,更被他视为“人生中第一桶金”。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995年,他发现处在大建设中的上海对建材的需求量大,建材的销路非常好,汪元龙抓住这一机遇,说干就干,于1995年开始尝试从家乡向上海贩运水泥,并尝到甜头,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精明的他在做稳水泥贩运业务的同时,将业务发展到批发水泥钢材。面对初步的成功,汪元龙并没有自足,更没有沾沾自喜,随着生意不断做大,他不断地寻求新的商机。1998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其兄弟汪元昌、汪根水合伙租赁了码头,从事运输、批发业务,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XX年汪元龙创办了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商海大潮的洗礼,**也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一名创业有成的企业主。
(二)致富不忘家乡人。自从XX年被家乡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以来,汪元龙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几年来,他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务工、就业,成功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交口赞誉。
同村村民曹益清,原本也有个幸福的家庭,可因家境贫寒,生活多年的妻子不愿再和他一起过苦日子,离他而去了。面对年幼的女儿,曹益清只有默默流泪。汪元龙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他,聘请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现在曹益清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居所。在汪元龙的资助下,曹益清的女儿大学毕业了,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说起汪元龙,曹益清总是说:“没有汪总,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同村村民俞友才,由于家里人口多,土地又少,经济条件非常差。兄弟三人,眼看着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却因家里穷而找不到对象。后经人介绍,俞友才来到上海找汪元龙,汪元龙了解他家情况后,二话没说便在自己公司给他安排了工作,后来俞友才的两个弟弟也先后来到汪元龙的公司务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兄弟三人不仅成当地的有房有车的富裕户,还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每当谈起这些,俞家三兄弟都满含深情地说:“要不是汪总的帮助,我们还在为娶媳妇发愁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到自己创业时得到社会和他人的相助,那么自己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他积极关注家乡公益事业,关心家乡发展。为帮助家乡改善交通条件,XX年他捐资一万余元,为合村村建楼村民组修通了道路,方便了该组村民出行和小孩上学;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他还先后多次出资请地方剧团演出;为支持家乡建设,**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向家乡提供招商信息和发展项目,多次带江浙客商来家乡考察投资环境;为帮助家乡学子改善学习环境,XX年**向合村小学捐赠了数千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合村小学也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2011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当他看到有许多在校的学生被埋压在废墟中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捐款4000元,并响应党组织号召积极交纳“特殊党费”。
(三)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2011年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2011年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如今**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四)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不退步,就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就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坚持用马列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但他始终坚持与党组织联系,积极投身到党组织活动中来。在每年的主题教育期间,他都主动联系家乡党组织,带动身边的流动党员学习,努力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他还积极协助镇村党组织做好家乡流动党员的管理,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
创业艰辛磨练意志,奉献爱心彰显品质。面对今后的人生,返乡流动党员**表示,**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经济腾飞注入活力,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返乡创业青年座谈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召开“返乡创业青年座谈会”是为了深入青年,真正做到“知青年情、暖青年心、解青年忧、帮青年富”。帮助青年创业者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困难的原因,针对现阶段创业环境的变化,结合创业项目自身的特点,为青年创业谋前景、谋出路。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思维,提高能力,促进创业青年相互交流与合作,增进创业经验,尽可能实现互惠多赢。使我镇青年真正得到实惠,让广大团员青年更好更快的创业。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本次座谈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参加今天座谈的还有马桥河镇各直属团支部负责人,他们分别是
下面由团市委王书记为各位嘉宾颁发穆棱市“创业讲师”证书
下面开始今天的座谈的,首先由各位讲师为大家讲述他们创业的过程和经验。
第五篇:做返乡青年创业的铺路石
做返乡青年创业的铺路石
近两年来,伊通返乡青年创业掀起了高潮,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这其中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扶持与帮助,更是凝聚了各级关工委的呵护与关心,他们用热心扶持和引领指导,全力为返乡青年农民创业铺路搭桥。
发挥协调作用,帮助返乡青年自主创业
伊通镇建国村26岁青年李文杰与媳妇于小明养鸡,历经坎坷养了七八年,在最低谷时,当地关工委的同志热情地鼓励他们要坚持下去,不要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待市场稍有好转时还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建标准化鸡舍,后来达到存拦2.5万只。今年,他们又帮李文杰盖了一栋鸡舍,达到养鸡5万只。马鞍镇前进村青年郭士义承包了5公顷水田,是个种植大户,资金不足,村关工委的工作人员从自己家里拿出1万元,又帮助他贷款3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去年郭士义纯收入5.7万元。
关工委的最大优势在于经验和资历优势,熟人多,协调能力强,能够发挥帮助扶持作用,为返乡青年农民创业铺路搭桥――这是伊通各级关工委的共识。返乡青年创业工作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农村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具体体现,伊通各级关工委组织始终将返乡青年的创业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他们与相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用地、用水、用电、贷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对返乡青年农民创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7岁的伊丹镇青年农民刘兆伟大学毕业自主创业,率先在伊丹镇养起了种鸽并获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村民共同致富,被四平市评为青年创业先锋领军人物,现在在当地已形成了一个新的致富门路。乡镇、村的关工委及时总结他们的创业经验,推广他们的做法,并随时上报县关工委。县关工委把这项工作作为调查研究的课题,经常深入基层,对有前景的创业典型进行总结推广。他们还请媒体记者,广泛宣传返乡青年的创业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发挥引领作用,帮助返乡农民工继续创业
为了更好地帮助返乡青年创业,小孤山镇关工委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搜集、查寻致富项目、购销渠道、市场行情等有关情况,打印成信息及时进行公布。
小孤山镇刘家沟屯返乡青年农民刘洪启,从镇政府门前的信息发布板上,看到了辽源市国能生物发电站利用秸秆发电的信息,产生了建秸秆压缩厂的念头。他把这个想法跟镇关工委工作人员汇报,得到了镇主要领导和关工委的肯定和支持,他们积极帮助刘洪启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建厂占地、用水、用电、贷款等问题,使秸秆压缩厂于2008年冬天提前建成并投入生产。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刘家沟屯关工小组几位老同志还主动担任该厂的义务安全员,重点协助做好防火工作。秸秆压缩厂自投产以来,效益一直不错。
马鞍村韩家屯青年张宏伟建起两栋猪舍,年出拦800头。村关工委工作人员经常到他那里进行指导,帮助他创业。在典型的带动下,现在全屯70%农户成为养猪户,每年出栏8000多头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孤山镇关工委及时总结他们的经验,宣传他们的创业精神,在全镇加以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现在全镇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15人,已经成为一支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能人。
发挥帮带作用,帮助青年组建专业合作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走专业合作社之路,统筹经营、互助合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发展已是农民创业的必然。
莫里青乡二社青年农民王永波从2001年开始在自家院内养猪,到2004年已有一定规模。在乡党委、政府、关工委和其它部门的帮助下,2008年12月,由他和孙建国、许晓东、李永先等五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学习的青年成立了当地第一个专业合作社--达康养殖合作社。为了更好地带动周边群众创业致富,便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乡党委批准,达康养殖合作社于2009年9月成立了党支部,他们人人都有帮带社员致富项目,每人至少帮带2户。伊丹镇青年吴振宇等7户成立了瓜菜专业种植合作社,以蕨菜和香瓜为主,镇关工委在信息、调整土地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协助。
如今,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关工委的扶持下,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38个,投资规模达到21240万元,会员发展到1890人,带动农户9000户,占全县农户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