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6: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第一篇: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蒙毅。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家旅途愉快。

第二篇: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五台山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下面是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仅供参考。

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蒙毅。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五台山菩萨顶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家旅途愉快。

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二:

在进入寺庙之前先给大家说几项注意事项...1进入之后大家都带好自己的东西2不能踩门槛,因为在佛教中门槛代表的是佛的肩膀,为了表示对佛的尊重3在寺庙里是点香火不点烟火的,不准抽烟,而且全是木结构建筑,为了安全起见4在寺庙会有人教你怎么烧香拜佛,她们完了会跟你要钱的,当然我也会教你们的,你们量力而行就可以了,包括有人给你塞红卡片都会跟你们要钱的。

在寺庙里照相的时候可以照大殿,但是不能照大殿里的佛像。菩萨顶不仅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座喇嘛寺庙,而且是一座皇家寺庙,康熙皇帝五次来五台山,四次住在菩萨顶乾隆皇帝六次来五台山两次住在菩萨顶,所以你可以看到它的屋顶全用黄色琉璃瓦铺就,等级很高。咱们是从菩萨顶的后门进来的,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福字的照壁,它在后门有福到了的意思,而且佛教中就告诉我们要广种福田,大家可以摸一下福字下面那个角,沾一下五台山的灵气,同时带走五台山的灵气,俗话说:登福地,摸福底。进来以后右手边是供居士住的,一般都是地位很高的人住的,像为寺庙捐了大功德,香港一些大居士才可以住的。咱们现在来到的是菩萨顶的后院,又叫做大锅院,咱们先进这个房间看一下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锅,这口锅铸造于明万厉年间,直径2、04米深1、15米,以前是每年腊月初八时煮腊八粥用的,一次可供五六百僧人食用。每次熬六锅,第一锅给佛祖释迦牟尼,第二锅给镇海寺的章嘉**,第三锅给本寺的大喇嘛,第四锅给五台山其它僧人,第五锅给对寺庙做过大贡献的人,第六锅连同第五锅剩下的给周围老百姓。

五台山旅游攻略提到它的边上有一个缺口,是文革之后破坏的,文革时吃的大锅饭,这儿打破大锅就是打破文革的意思,体现了一个政治意识,正中是一尊地藏王菩萨,他是掌管地狱中一切事务的,他曾经发过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称为大愿菩萨,这尊菩萨是后人捐赠的,咱们拜的时候在中轴线上的主殿上拜,到时候我会教大家怎么拜的,对面还有两口锅,一口铜锅用来蒸饭,一口铁锅用来炒菜,这两口锅铸造于清代。

出来之后右手边是五观堂,是僧人们的食堂,意思是僧人用餐之前进行五个方面的思考,1做尽世间一切善事2除去世间一切恶事3普渡众生、慈悲为怀4想想粮食的来之不易5看看你有没有资格吃这碗饭。看一下这个香炉,它是香港锦胜集团黄仲书代表众弟子进献的,是当年该集团即将破产的时候来五台山求五爷,没想到回去以后他的企业奇迹般的复活了,为了感谢五爷铸造了这个香炉,但是人们常说菩萨顶是龙头寺庙,五爷庙是龙尾而且该香炉的高度超过了五爷庙,所以把它放在了龙头寺庙菩萨顶;

咱们来看一下这个香炉的构造,最下面有三条腿,代表佛家中的三宝,佛法僧,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法指佛教所宣传的教义,僧指佛教所有的僧人,上面圆圆的大肚子代表心知肚明,也指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在大千世界中佛祖释迦牟尼佛是来拯救咱们的,两个像耳朵一样的构造代表阴阳两界,同时也代表日月,表示吸收日月之精华,看一下这个香炉有五层,因为在佛教中佛的最高修行果位是十三层,菩萨是十一层,罗汉是七层,咱们普通老百姓,香客居士只有五层,所以它只有五层,在每层有六个小门代表的是六道轮回,天道,地道,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畜牲道,三个好道三道恶道,因为在佛教中是最讲究因果轮回的,它就劝恶行善,我们这辈子所享的福所受的苦都是上辈子所积下来的,佛教就告诉我们要多做善事多积德,为自己的下辈子,子孙后代播种福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对它最好的解释。

五台山大多寺庙都建于北魏时期,这座寺庙修建于北魏太和五年,但在明清的时候又翻修过,所以咱们看到的是明清时代的风格。对面两做山峰所夹地方,眼睛所能看到最高的地方就是五台山五座台顶最高的一座北台叶斗峰,海拔为3061、1米,也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华北屋脊,上面有两座寺庙,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每座台顶上都有文殊菩萨的一种化身,北台顶灵应寺内供奉的是无垢文殊,另一座是五爷庙,原来供奉于北台,这里是观看北台顶最佳位置,可以在这儿照相。这个门叫大乘门,因为在佛教中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比较狭隘,最高果位只可以修行到罗汉,大乘佛教比较广泛,最高果位可以修行到佛,所以现在大部分人信得都是大乘佛教。这个法轮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法器,又叫做转经筒,里面放有经书,转的时候相当于在诵经,上面有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嗡嘛咪呗昧哄,因为在以前在藏族信佛教的人很多,有许多人不识字,就以口念一遍这几个字,代表诵一遍经的意思,我们说法轮常转时来运转的意思,可以按顺时针方向转三圈,代表佛法僧三宝都转到了,同时也是为朋友家人自己祈福的。咱们参观寺庙看中轴线上的主殿就可以了。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几乎每座寺庙都有文殊殿,这里之所以称为大呢,一是因为文殊菩萨在这里显现真容次数较多,二是因为这重大殿使用等级最高,使用的是须弥座,汉白玉栏杆,屋顶上的走兽是七兽,该殿又叫做菩萨顶。

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三:

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第三篇: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员,叫蒙毅。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

大家看,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此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呢?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氛,而殿顶的神兽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象征和谐祥瑞。

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笔题字。

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

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贵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了。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

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一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家旅途愉快。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导游词

作者--李烨

欢迎词:

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颠。

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圣幡蹁跹。

历史上许多名家大师帝王将相游历五台留下了一篇篇诗句绝唱一幅幅墨宝真集可是却没这幅对联对五台山的包容和概括。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风景核心区位于五台县北部台怀镇内面积379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最值得推荐景点首位,国家地质博物馆,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十大避暑胜地之首,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第三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处世界遗产。

天赐神地:五台山位于太行山中段与河北省毗邻,五台山早在太古代时为大海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等一系列造山运动形成大山,后在7000万年前的冰川活动中进退移动形成层峦叠嶂山岳交错山体以结晶岩构成,其中五座山峰高大且平缓形如土台故称为五台山,五座山山峰分别名为: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山峰号为华北屋脊,每年都以0.3公分增长。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形如大象这里可以观看到云海和日出。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形如孔雀松涛林密,月挂西峰。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形如雄狮,台顶上保留了大量的地质变化时留下的碎石杂生青苔故名。中台位于五台正中在明以前世人认为此峰为五台最高后徐霞客游历五峰留下遗篇《立于中颠难绝北顶》。南台锦绣峰海拔2458米远离四峰一枝独秀形如卧马满山花海故名。五峰环抱外有滹沱流过山环水抱东北中西毗连南台独峰,形成背有靠山后有挡山,五顶上建有五座寺庙,东台望海峰望海寺建于元代供奉聪明文殊,北台叶斗峰灵应寺建于宋代供奉无垢文殊,中台翠岩峰演教寺相传这里是文殊讲法之地故名,建于唐代供奉儒童文殊,此庙是五顶中唯一的汉传密宗寺院,西台挂月峰法雷寺建于唐代供奉狮子吼文殊寺院正中有文殊洗钹池四季圣水不绝。南台锦绣峰普济寺建于宋代供奉智慧文殊。五顶建五寺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平等性——法界体——妙观察——成所做,与文殊五字心陀罗尼《阿罗波者那》相对。

精妙创法:佛教起源于公元6至5世纪的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创教者乔达摩悉达多大家现在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他是释迦族的圣者能仁而利人群能寂而得智慧像英勇无畏的大勇士。佛主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在蓝毗尼园的菩提树下降生,七日丧母由其母摩耶夫人的妹妹抚养,太子天资聪慧十二岁就学会了《五明》是《四吠陀》十六岁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妻并得子罗睺罗《他是佛主十大弟子之一修行密宗最高的弟子》,二十九岁出城拜访遇老。死。病。修行人意识到所有人都不可逃避的痛苦决定奉行婆罗门教的修行方法以摆脱命运枷锁遂出家,出家后的太子过着乞食的生活拜访圣者可难以解除他心中的疑团决定自己寻找答案,经过六年的苦修他没有找到答案无奈他独自到了菩提迦耶修禅总结过去的经验调整了思维方式经过七日苦思在东方破晓时觉悟时年三十五岁,觉悟之后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初转法轮标志这佛教的成立,在其一生中在七处弘法九次最后在拘尸那罗入灭终年八十岁。以上是佛主简单的本生事迹大家可以详细了解;其实在这一时期印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它的基本教义是梵创世界、因果报应、轮回之说,最大的特点是种姓制: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出现了思想界的新思潮,有人否定因果、轮回之说也有人肯定,有人提出了新思想,佛教的产生和其理论与当时的社会整体环境有关,许多的基本理论就是在吸收改造婆罗门教义形成的。如《因果、轮回》说。广泛来讲佛教是当时的沙门思潮中的产物。

佛教之美:那么佛教的基本教义到底是什么,四圣谛《四真理》:苦、集、灭、道,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佛主认为人生有八苦,肉体遭受的四种苦:生、老、病、死,精神遭受的苦:怨憎、求不得、爱别离,对自己永恒追求而得不到产生的苦:五阴盛苦》,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渴爱,有了渴爱就会有种种欲望,可现实是这些欲望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因而就有了痛苦。当你知道痛后痛彻心扉之后大家就认识到要消除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消灭了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后,人就会摆脱轮回生死达到涅槃的状态,每个人和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自我调节不同但佛主总结了“八正道”:正见、正语、正命、正行、正业、正念、正思、正精进、正定,以方便众生找到解脱之道。而产生苦的来源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是人体及心理现象构成问题的认识,就如“有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而想要的不是真正需要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很好的诠释了在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为这为那去最求即使知道自己错也不愿意承认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具体到每件事都有其特性但每件事都会有其生成原因,在相当的一段时间或相当的一个空间无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过后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就像量到质的过程,最后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在,就会产生“无常”而“无我”就是在告诫众生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远存在,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是不有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然而世人的无知错把“无常”“无我”的东西当成有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样就会产生痛苦认为事事不如意不是安照自己想要的去发展!其实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真善美丑恶本性的东西。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万物都有缘起才会有《五蕴》要正确认识避免借助《四谛》摆脱《无常、无我》。就像佛主创法一样从现实到理想到幻想最后还是回到了现实。

文殊信仰:五台山能成为文殊信仰的中心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东汉年间明帝刘庄夜梦金人派人赴西域求法在大月氏遇到四果圣人摩腾和竺法兰,二人带来了佛经与佛像,并将处理国家外交事务的鸿胪卿改为寺院取名白马寺,二人翻译了汉地第一部经书《四十二章经》,云游全国来到五台见到五峰环抱中央有阿育王所置五金七宝佛舍利塔山形与佛主讲法之地相识建议明帝修建寺庙,明帝于永平十一年[AD68}下诏依山围塔建寺名为大孚灵鹫寺,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寺庙,即现在五台山显通寺。在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十九品菩萨住处记到东北方有国名为震旦,国内有山号为清凉,文殊师利法王子云游住处,常在此山为五百眷属讲经说法。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又名清凉。中国的佛教徒以五台山对应佛经中的五顶山——清凉山建起文殊道场。在《文殊师利涅槃经》中记载到文殊菩萨是古印度舍卫国梵得婆罗门教贵族的儿子,经神人指点出家求法,皈依于释迦文佛门下,在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年于大雪山为五百信徒演讲十二部经因其辩才第一故人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后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完安史之乱后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并将文殊菩萨钦定为首席上首菩萨。文殊在诸多佛经中站具主导地位。特别是他亦佛亦菩萨的身份,七佛之师万佛之母!特别是文殊发愿教导所有众生追求佛性,并教导他们修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文殊被看做是佛道中的父母,在《大成本心地观经》称其三世觉母妙吉祥。《十二圆觉经》记载文殊菩萨是十地菩萨。《详见殊像寺导游词》

五台山佛教开始兴盛的过程,也就是《华严经》传入和文殊信仰开始发端的过程。至迟在魏孝文帝时,五台山已经发展成了文殊道场和北朝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学习《华严经》的人们纷纷至五台山礼谒文殊,举行法会,著书释论,出现了灵辩及其弟子道昶、灵源、昙现等一大批华严学者。此外,五台山也出现了其他论师,如弘律的法聪、弘净土的昙鸾等。

北齐是五台山佛教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古清凉传》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税,以供(五台)山众衣药之资”,五台山寺院发展到200余所,现在五台山可考的北齐寺院还有近40所。北齐武成帝于河清三年(564)“诏慧藏法师讲六十《华严经》。次年,改五峰山为五台山,使六十《华严经》成为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使五台山的华严学派得到更大发展。其时,在五台山盛传的还有涅槃学、禅学、律学、净土学等。之后的“周武灭法”之难,五台山佛教遭到废毁。

中国的四大佛地大体是在唐代确立,唐代五台山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在相对宽泛的社会下佛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名家高僧借鉴了过去经验与教训和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中国人对佛教义理的独特理解的六家七宗,大量的经书问世特别是高僧出访西域寻法。枝末分裂的八宗《华严、天台、三论、净土、密、律、慈恩》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完成了中国本土化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都高僧比如华严四祖澄观国师在五台山显通寺驻锡十载翻译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八十华严的翻译系统的阐述了佛理也吸收中华的优良精华,特别是他写的《经疏》明确山西五台即为文殊道场,《在现在五台山的每座寺院中都供奉特别是显通寺七处九会殿内供有五百罗汉在明十三层多宝佛塔对面灵窗上就供奉华严澄观国师塑像》……在这一时期唐文成 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入藏,印度的原始宗教婆罗门再度兴起大批佛学大师翻过 喜马拉雅来到西藏地区与藏地崇信的苯教相互竞争融合,特别是莲花生大师带领着25弟子入藏改变了当时的佛苯不合使得许多藏民归信佛教,并确定了修行密宗不休禅的思想,莲花生大师也就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在今五台菩萨顶文殊殿左侧的大殿就供奉着莲花生大师》藏传佛可以分为前、后弘期。后弘时期藏传佛教在阿底峡、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进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格鲁派的**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带团中讲到菩萨顶大家都会介绍到“师徒三尊”会介绍姓氏在这里更正下一世**不是贾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朱巴**是克珠杰》,五派自成体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转世。这样以一个民族命名的藏传佛教的产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进一步发展。元朝建国,以五台山文殊道场为内地喇嘛教的总禅林。元朝皇帝将五台山的一些汉传寺庙改为黄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五台山弘法,这样五台山成为了汉藏并存显密双修的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学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为最基本的信仰之一,牢固地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五台山佛教圣地已经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文殊保佑庇护,成为人们希冀实现的宏愿。

经过元末的常年征战到了明代五台山佛教再兴高潮。出身于僧侣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刚一即位就实行了保护佛教,兴隆佛教,尤尊汉藏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政策。他先后诏见了五台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别颁赐紫衣、金钵、度牒、御制诗等,命随方演教。明成祖派人迎请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宝法王,令统领天下释教,遣使送五台山显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显通寺,还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到五台山巡礼弘法,入京后受到成祖盛情接待,封大国师,赐金印、宝诰、经像、金银器等物。释迦也失又去五台山之后,成祖又几次致书慰问。英宗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普恩寺、五台顶供养,又敕谕护持显通寺。宪宗遣人送一丈六尺镀金文殊像一尊、画幅百轴、香金五千两、布帛千匹、念珠万串于五台山文殊寺,并制书盛赞圣地,敕修文殊寺。

武宗敕建了铜瓦殿,赐额广宗寺,又敕梵僧于中台顶建寺,铸铁为瓦,赐额演教,敕旨护持。

万历年间,五台山佛教更加兴盛。明神宗重修大白塔,为母祈福;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2藏<现存于显通寺的水陆法会殿共3120本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大藏经>;遣使于五顶和狮子窝设弘福万寿报国佑民吉祥大斋;又先后几次送《大藏经》6藏,于狮子窝与五台顶安置,修建狮子窝万佛塔及五顶寺院,并在五台山设水陆法会,供养全山僧众。其母李太后出钱于五台山修建寺院。其时五台山寺院剧增,全山达104多座,僧侣众多,佛事兴盛。宗派以禅宗和藏传佛教为盛,而华严、律宗、净土诸宗皆有。

清朝建立以后,康雍乾嘉四帝,无论其本人信佛与否,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从顺治皇帝起,即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顺治皇帝曾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台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二年(1684)以后,先后五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一次。

清朝统治者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所,僧侣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五台山佛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36年统计,五台山有寺院130所,僧尼2200人,其中喇嘛800余人。民国年间,一些寺院僧人曾募捐扩建了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慈福寺、尊胜寺等。特别是由于民国政府对七世章嘉**大加重用,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和蒙旗宣化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又兴盛一时。

五台山悠久的历史和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构造加之古代建筑和文物的保存,特别是它的魂----文殊信仰对世人对全山的影响。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第五篇:五台山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00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该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夜色将至,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们游览了五台山青庙之首---显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砖,全铜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有人说五台山是“一部佛国寺,百座艺术宫”,我觉得很贴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下载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台山英语导游词

    Wade–Giles romanization Wu-t'ai Shan , pinyin Wutai Shan mountain and mountain chain in northeast Shansi province, China. The mountain chain is a massif with......

    五台山英文导游词

    Mount Wutai Nominated World Heritage Sites:Mount Wutai, is constituted by two parts:Taihuai core area Geographic coordinate is N39°E113°,and Foguang temple cor......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五......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

    五台山塔院寺导游词★

    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改用今名,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塔院寺座北朝南,由横列的殿......

    五台山全陪导游词范文

    南无文殊大士 首先先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旅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台......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

    金顶高出云表,站在山头,顿感万象排空,视野无垠,胸襟开阔,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磅礴之景:若是晴日,头上悠悠蓝天,身下霭霭白云,俯视是千里田园,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似带萦绕;远望则众山拱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