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3

时间:2019-05-15 06:4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3》。

第一篇:关于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3

关于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推广,呈现出快速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共有7个乡镇21个村,新建日光温室560余座,种植面积增加3000余亩,达到7000余亩,形成了八于乡天达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和贾光乡城子瓜菜种植示范园区两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在为我县设施蔬菜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也面临着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制约因素及问题

1、资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宣传发动,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但多数受资金制约。虽然今年县联社通过五户联保模式为种植户提供贷款2500多万元,但仍不能满足群众需求,致部分有种植意愿的农民不能获得资金而放弃棚室蔬菜种植计划。同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设施农业信贷规模与先进县相比有较大差距,定兴县每年安排信贷资金达到1亿元规模;金融部门对设施蔬菜产业放贷存在门槛高、手续繁琐、惜贷等问题。我县计划到2015年发展10万亩设施蔬菜规模,预计投入资金约10多亿元,因此,资金将成为大规模发展设施蔬菜最大的制约因素。

2、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设施蔬菜产业基地需要配套水、电、交通等完善的基础设施。我县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在今年服务设施蔬菜产业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倾斜力度偏弱、服务相对滞后等问题。

3、市场销售有待完善。近期,由于国家调控政策实施,全国市场蔬菜价格连续五周下滑,种植户说:“去年一车黄瓜卖4万,今年才卖1.5万”,导致新发展种植户的积极性受挫,老种植户担忧还不上贷款。目前,我县蔬菜销售模式一般是菜贩子到种植基地装车外运,销往周边及北京、沧州等地,专业销售市场还未形成,虽成立了合作社,大部分只是在建棚、选种时发挥了作用,未成为组织市场销售的主体,这种状况在发展初期还能基本适应,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蔬菜产量的上升,不完善的销售渠道将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阻碍。目前,作用发挥比较好只有八于乡南陈阳庄村天达合作社。农户从建棚、种植到销售均由天达合作社统一技术、品种、管理,并以合作社名义与北京蔬菜批发商达成长期供应协议,用“碧翠星”商标统一销售,天达合作社日产黄瓜一万多斤,销售价格远高于本地其他村批发价。

4、防灾减灾意识需要加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防范自然灾害的机制尚未建立,蔬菜种植户保险意识淡薄,普遍没有投保,种植基地没有相应的防灾设施,日光温室多为易燃材料建成,一旦遭遇暴雪、强风、火患等灾害,必将对种植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技术服务不到位。由于外聘的技术员个别服务不到位,及个别种植户自认为技术不成问题,导致出现毁苗和提早拉秧,沟西村、午方北庄均出现此现象。

6、财政奖补不及时。种植户提到外地对设施蔬菜产业均有不等的奖补政策,我县未出台具体的财政奖补政策。据了解,定兴县制定出台《定兴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扶持以冀优五号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档设施蔬菜生产,单棚面积在1.5亩以上,新建冀优五号日光温室达到20个以上的,农户贷款由政府贴息50%;新建优五号日光温室20—50个的,每棚政府奖励1500元;50个以上的,每棚政府奖励2000元。

二、几点建议

1、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出台全县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明晰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举措,形成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作合力。

2、鼓励多元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财政奖补机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鼓励工业资金反哺农业,对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进行投资。提倡“合作社承包经营管理,种植户进行租赁种植”的发展模式。二是协调农行、县联社等金

融部门降低信贷门槛,增加信贷额度,组织开展银农对接,为种植户提供必要及时的小额信贷支持。三是各涉农部门密切配合,根据产业规划和部门职能,对发展设施蔬菜的乡村,给予政策倾斜、打捆整合实施,解决好灌溉、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保障。

3、加强技术服务与生产管理,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走品牌发展之路。打造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普及无公害生产、设施蔬菜土壤改良、农药生产安全使用等无公害生产技术,打响无公害品牌和容城区域品牌,争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走品牌发展之路,促进产品上档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市场准入资格,逐渐提高我县设施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拓宽销售市场,解除后顾之忧。一是切实发挥和完善设施蔬菜产销合作社的功能,引导和鼓励种植户创建蔬菜产业化营销模式,建立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的直接对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地面向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合同种植,避免市场价格波动对收益的影响。二是加大商贸洽谈力度,加强与京津市场的对接,重点促进与超市、农贸批发市场的长期合作。三是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龙头加工企业,通过销售带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四是做好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规划,加快蔬菜市场建设,积极培养经纪人队伍,培植蔬菜运销专业队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五是借助媒体、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发布、沟通,积极开拓域外销售市

场。

5、做好防灾工作,降低种植风险。一是做好气象服务。设施蔬菜基地建立“点对点”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做好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早做好防灾工作,降低灾害损失。二是协调保险公司开办设施蔬菜保险业务,实行自愿投保原则,鼓励广大种植户踊跃投保,保险公司做好上门服务。三是探索设立设施蔬菜保险基金,学习外地科学管理经验,为受灾户分担灾害风险。

第二篇:克服制约因素 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克服制约因素 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淮安市农业局张进成(2009年4月23日)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近期在参加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本人就“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课题,深入县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讨论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县乡农业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种植大户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全市高效设施农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决策部署,以实施高效种植业“十项工程”为抓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明确目标,上下联动,扎实推进,全市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态。一是高效设施农业规模总量扩大。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2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0%,累计达185.7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1.5%;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6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8%,累计达55.68万亩,位居全省前列;二是高效设施农业亮点纷呈。清浦区设施红椒产业、淮阴区日光能温室菇-菜轮作产业、涟水县猪-沼-菜产业、楚州露地甘蓝产业、金湖藕鱼生态套养产业及深度加工业、盱眙中药材产业效益明显,成为我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典范;三是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提升。初步培育成蔬菜、花生、特粮特经、中药材等地方特色明显、布局规模种植的优势产业。全市10个乡镇、161个村已发展成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乡村。清浦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分别着手建设蔬菜、浅水藕、中药材、三水(水生蔬菜、水禽、水产)年产值10亿元高效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主导产业优势;四是高效设施农业带动

农民增收作用充分显现。淮阴区丁集镇日光能温室每亩年纯收入达到2万元,清浦区大棚辣椒平均每亩纯收入5000元左右。2008年全市高效设施农业中,亩纯收入在2000-4999元的有100.4万亩,5000-10000元的有30.32万亩,10000元以上的有2.12万亩。全市高效农业总纯收入44.83亿元,亩均3375元,比种植稻麦亩增纯收入2675元,全市农民从高效农业中人均增收935元。

二、因势利导,克服困难,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阻碍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

一是资金瓶颈制约。发展高效农业效益高、产出高,但在栽培设施和基地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上需要的投入也大,新建一亩钢架大棚、日光能温室分别需要投入8000元、2.5万元。尽管各级财政都增加了对高效农业的投入,但只能解决新增项目实施区中的一小部分资金。如去年全市7个县(区)争取省级高效农业项目和扩大内需设施园艺项目13个2020万元,淮阴、楚州、涟水三个县(区)打包资金中用于高效农业项目9个1150万元,市级用于设施园艺“以奖代补”资金310万元,全市去年累计用于发展新增设施园艺补助资金为3480万元。按照省定钢架大棚每亩补助2500元、日光能温室补助4500元、高架食用菌菌棚每每座补助5000元的标准,全市只够补助1.2万亩,而去年全市新增设施园艺面积达到12万亩。发展其他高效农业没有财政资金补助。加之我市多数农民自有资金有限,农户想贷款,但信贷门槛较高,贷款担保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且农民承包的土地和房屋不能抵押等,小额贷款难,往往造成在农户最需要投入的时候缺少资金。高效设施农业基地需要有水、电、路、净化池等基本设施配套,面广量大,所需资金总量大,缺少相应配套资金。

二是土地瓶颈制约。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首先需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由于受部分农民自身意识、家庭状况等原因的制

约,特别是缺少劳力户和病灾户仍想从事最简单的种收劳动,一些外出打工户担心土地流出后承包经营权改变,不愿把土地流转出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如淮阴区徐溜镇去年下半年招商引进一位姓潘的老板计划在该镇建设500亩日光能温室,土地流转过程中,只有3个农户不同意,最终造成该项目未能实施。这种情况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三是市场瓶颈制约。目前全市现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许多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发展高效农业的农民对市场信息等了解渠道不畅,希望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市场,提升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风险,实现增产增收。

四是技术因素制约。农业部门中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从事粮油生产技术指导,对新发展的以设施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技术掌握不够。尽管各级农业部门加强高效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并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帮助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但由于近年全市高效农业发展速度快、面积大、技术新,农技人员在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蔬菜栽培的技术指导上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五是传统种植因素制约。高效农业不同于常规的传统种植,需要基础性投入较大,尤其是起步投入较大,生产过程都是细活,技术要求高,客观上存在着市场风险。因此,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农民中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传统农业思想,担心投本大,难以及时收回,担心技术难以掌握,生产效益低,怕吃苦,不愿意创新,不愿意承担所谓的“风险”,仍在稻麦种植中徘徊,因而造成不平衡性加大。

针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拓展解决难题的思路,探索加快发展的举措,拓宽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

高效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增长水平,推动全市高效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种植规模。种植规模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重要基础。今年全市计划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总面积达到200万亩,进一步扩大以蔬菜产业为重点,食用菌、特粮特经、中药材、立体种养的面积和规模。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大中棚蔬菜和日光能温室蔬菜,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确保增幅在全省领先,总面积达到62万亩。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经营能手集中,整体推进、连片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努力建设一批千亩以上的高效设施园艺规模基地,打造一批高效设施农业专业村和特色乡镇,形成淮阴区、清浦区大部、楚州区渠北,涟水县古黄河沿线、西北部等一批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产业链和产业群,提高种植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是做大做强竞争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需要解决小生产与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内培外引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改造一批、嫁接一批,重点支持自身实力强、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现有龙头企业,引进蔬菜保鲜、加工、包装等先进技术,拓展经营范围,延伸产业链,促进其产品上档次、技术上水平、经营上规模。同时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寻找、瞄准国内外有扩张意向的重点龙头企业,针对性开展主攻,吸引它们来淮投资。通过内培外引,计划每个县(区)今年新增1户市级以上种植业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为重点,大力培植扶持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动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全市植保机防服务组织达75个,专业化防治服务机械在4300台以上。新组建土肥合作组织

20个,总数达到50个;三要促进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业发展。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明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定位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在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的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运用市场调节、行政推动等多种手段,在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型综合性和专业性批发市场,建设仓储、保鲜设施,发展农产品大型运输设施,促进农产品流通。

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措并举增加资金投入。紧紧抓住中央、省财政不断加大高效设施农业的的投入的机遇,积极组织编制申报质量好、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好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规范使用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加强与财政、畜牧水产、水利、开发、扶贫等部门的沟通,争取农田水利、农业开发、土地治理、扶贫、世行、亚行项目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优先用于发展高效设施业,解决基地的通路、通电、排灌等基础设施问题,共同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投入高效设施农业种子种苗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提升设施农业发展层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合理使用。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企业担保和联户信用担保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担保体系建设,增加设施农业投入。发展农业担保业务,帮助农民解决发展设施农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三新”工程,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与成果转化,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今年将针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薄弱环节,全市计划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国内外蔬菜新品种60个、新技术10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增收作用明显的新成果。积极推广、运用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强化先进装备与技术的配套集成应

用,普及连作障碍克服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以设施栽培、工厂化基质育秧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全年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3万人,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在设施农业中的贡献率。按照集群、集聚、集约的原则,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领、科技支撑、典型示范”的建设思路,重点抓好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各县(区)也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一批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实行“专家+基地”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应用模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努力打造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服务的载体和平台,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基地、产业带动载体,辐射带动周边设施农业加快发展。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订和推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完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今年全市计划新制定完善高效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5个,总数达到20个。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高效设施农业基地的产品首先必须是“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今年计划新增蔬菜类无公害农产品10个、总数达到185个。大力发展品牌农业,鼓励和引导申报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力争各县(区)培育1-2个在全国、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大力开展品牌宣传,挖掘品牌内涵,不断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篇:桐乡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调查

桐乡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调查

俞坚群(桐乡市畜牧兽医站)《浙江畜牧兽医》2005-1(16-17)

桐乡市地处杭嘉湖平原,畜牧业是传统的养殖业。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猪、湖羊、家禽等养殖业虽在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桐乡市的传统养殖业。尤以20世纪70年代发展较快。1979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76.4万头,湖羊49.8万只,此后则有所下降。到1998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推动下,畜牧业又凸现发展态势,生猪、湖羊、家禽等畜禽的饲养量逐年增加。据调查,200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79.6万头,湖羊76.2万只,家禽930万羽,分别比1997年增加163.0%、58.0%、47.0%。畜牧业产值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创历史最高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在畜禽饲养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在品种改良、生产方式、服务体系、流通加工、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生产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畜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因此,近年来,该市的畜牧业生产已得到快速发展,为农村合理调整种养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观念问题。长期来,由于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一直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此,人们往往重视种植业而忽视畜牧业,畜牧业成为一种家庭副业。尽管前几年开始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倡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但仍有不少人对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没有足够的认识,观念没有完全转变。在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动物防疫工作、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等方面,对照发展畜牧业大产业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社会对该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因此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畜牧业的流动相对较少。

2.2 规模化问题。生产实践证明,“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是发展畜牧业的必由之路。桐乡市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生产成本较高,发展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目前,全市规模养猪、养禽已占70%,养羊10%。但规模偏小,一般为养猪50-1000头,养羊20-100头,养禽500-1000羽,这样的规模,难于进行技术改造,品牌建设,规模化管理,也难以建立有效的市场销售体系和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不强,养殖效益不稳定。

2.3 畜牧用地问题。畜牧业用地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保证。随着中央对土地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要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土地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因此,如不尽快制订相应的政策、规划和落实畜牧专用地,发展现代畜牧业无疑是“空中楼阁”。

2.4 畜产品加工问题。加工业是畜牧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产生终端产品,连接市场和生产者,根据市场消费需求,调节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走向,体现产品的价值。从发展趋势看,今后所有畜产品都须经初、深加工后,才能进入市场消费。目前,桐乡市的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肉制品)很不发达,一般经屠宰后以胴体形式直接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品牌,竞争力不强。

2.5 养殖污染问题。养殖污染是发展畜牧业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否则,水仅会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危害。目前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一些养猪、养鸭密集地区,对河道和农民居住环境形成污染。虽然近几年已采取了某些措施,如采用粪便干湿分离,沼气池处理等方法,且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2.6 动物疫病问题。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频繁,而养殖方式相对粗放,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难度越来越大,动物疫病对畜牧生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在加剧。桐乡市每年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损失约在5000万元以上。由于人们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视不够,基层防疫力量不足,防疫经费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该市的动物防疫工作任重道远,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对策与措施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畜牧业是一个长链产业。它不仅能为直接从事养殖的农民增收发挥作用,同时能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在加工流通等环节中产生巨大利润。因此,有关部门应十分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央领导多次提出“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近期,农业部又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桐乡市发展畜牧业基础较好,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明显,要抓住机遇,制订发展发展规划,明确重点,落实措施,增加投入,做强产业,为发展农村经济雕塑加农民收入做出更大贡献。

3.2 畜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依靠产业基础,依托区域优势,瞄准上海、杭州等在中城市,重点发展工厂化养猪和种羊、种禽业,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把该市建成向上海、杭州等在中城市供应瘦肉型商品猪的基地;向西部、山东、安徽等地提供种羊和苗鸭的基地及发达的畜产品加工基地。逐步形成上述三大畜牧业支柱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畜牧业从量到质的转变。

3.3 主要措施。要想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增加投入。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投入,建议财政每年按不少于畜牧业产值1%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养殖污染处理设施等),对与畜牧业相关的加工业、饲料企业,治污企业、交易市场等相关产业应在资金、税收、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加以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支持其快速发展。

第二,规划确定畜牧业专用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市和有关乡镇、街道要合理布局、规划,确定畜牧业专用地,重点确保养殖小区的养殖用地,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殖。

第三,发展生态养殖小区。重点建设集约化养猪工厂和肉鸭、湖羊生态养殖小区。集约化养猪工厂,规模存栏1万头以上,实行全进全出,封闭管理,粪便、污水进行工厂化处理。肉鸭、湖羊养殖小区要求规模分别在1万羽、1000只以上,有相对隔离的饲养环境,一定的饲养空间,有专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实行“种养结合、养养结合”。最

好实行股份制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经营。

第四,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肉品加工。猪羊屠宰场实行产业延伸,将鲜肉进行分割,排酸,包装,生产冷却肉。要建设禽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禽肉、禽蛋加工增值。同时开发小包装和休闲旅游食品。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建设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创建品牌,提高质量,应对市场竞争,拓展国内外市场。

第五,强化动物防疫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动物防疫工作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各级动物防疫机械要履行职责,踏实工作。其二,动物防疫队伍要实行统一管理,人员、工作经费财政给予保障,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扩大人员编制,吸纳专业人员充实队伍,改善装备,提高工作能力和应急能力。其三,建立并实施长效管理机制,使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其四,要加强动物疫病的检测和检验,及时发现疫病,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疫病流行,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2021年县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1年XX县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按照《XX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XX省推进设施蔬菜发展实施方案》(X农规计字〔2021〕X号)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蔬菜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办发〔2020〕X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扩规模、调结构、优供给、增效益”发展思路,以发展规模蔬菜基地和设施蔬菜为主线,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2021年我县新建或改造900亩设施蔬菜基地,力争全县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播种总面积在2.44万亩以上,产量达3.3万吨以上,蔬菜自给率稳定在75%以上,实现平常时期充足供给,应急时期保障供给的目标。

二、重点工作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和土地流转等方面支持力度,积极营造招商环境,拓展招商渠道,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设施蔬菜建设。通过改造重组、联营联合等形式,扶持一批现有本土蔬菜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联结形式的经营共同体。

2.构建新型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户连片种植。创新分配模式,积极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实现共同发展。创新生产模式,探索尝试“统分结合”(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实行分户经营”),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3.优化结构均衡供应。在上市季节上,提高淡季供应能力,重点发展春提早、秋延后,越夏菜,越冬菜等高价茬口,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分期播种,分批采收上市,解决春秋“两淡”问题,大幅提升我县蔬菜自给能力。在品种结构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茄果类、瓜菜类、菜用豆类,力争茄果类、瓜菜类、菜用豆类比重占比提高5%以上,切实解决我县蔬菜品种性短缺问题。

4.不断强化科技支撑。针对设施蔬菜特点,重点创新并推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蔬菜专用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平衡施肥、连作障碍防治、机械化作业、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挖掘优质高产效益潜力,提升设施蔬菜产业竞争力。积极开展速冻保鲜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饮料等新型蔬菜加工制品以及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等鲜切蔬菜产品及加工工艺研发,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5.着力打造蔬菜品牌。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每个乡镇主推1-2个品种,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做优高档品牌。充分挖掘我县优势特色,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品牌蔬菜注册和绿色、有机蔬菜产品“一注册、双认证”工作,创建企业品牌。

6.发展量子蔬菜示范种植。为促进蔬菜种植高质、高效发展,根据《关于全力稳定2021粮食生产加快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X农字〔2021〕X号)要求,在2020年XX镇凤山村量子蔬菜示范种植的基础上,加大全县示范种植的力度,要求各乡镇新建10亩以上量子蔬菜连片示范种植,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我县量子蔬菜种植模式,保障“菜篮子”安全,促进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奖补政策

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整合我县2021年省级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26万元(设施蔬菜),县财政按照1:1予以配套,配套资金为26万元。各乡镇也应给予适当配套,按程序和验收标准对2021年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经营主体进行奖补。

1.新建钢架蔬菜大棚。支持新建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钢架塑料蔬菜大棚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和钢架连栋塑料大棚建设,按钢架大棚棚内面积折算(540平方米折为一亩),奖补标准为5元/平方米。

2.钢架蔬菜大棚喷滴灌设施建设。支持相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新建喷灌或滴灌设施,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安装喷灌、滴管设施,按钢架大棚棚内面积折算(540平方米折为一亩),奖补标准为滴管每亩50元、喷灌每亩200元。

3.老基地改造提升。对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且建成5周年(2016年以前)的钢架塑料大棚换膜进行奖补,按钢架塑料大棚棚内面积折算(540平方米折为一亩),奖补标准为每亩1000元。

上述1—3奖补政策对同一大棚当年只能享受一项补贴。

4.“二品一标”建设。对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的蔬菜产品获得国家认可的“有机农产品”(有机转换期除外)、“绿色农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的进行奖补,其奖补标准分别为2万元/个、1万元/个、5万元/个,且当年有效,超过奖补年限不予奖补。

5.量子蔬菜示范种植。对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连片10亩以上(含10亩),进行量子蔬菜示范种植进行奖补,奖补标准为每亩1000元。

四、项目安排及奖补程序

1.分解任务。项目建设地所在乡镇要对照具体任务(见附件),及时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实施主体,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2.乡级建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项目建设地所在乡镇组织人员对项目逐一建档,并进行自验,做到完成一块、建档一块、验收一块。并于12月10日前将项目建档和自验情况报送县农业农村局。

3.县级验收。县组织人员于12月25日前对乡镇建档自验的基地进行验收,并于12月30日前将项目建档验收报告报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实际完成的任务量进行奖补。

4.市级检查。市农业农村局将于2022年1月31日前对我县建档自验的基地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报告上报省农业农村厅。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设施蔬菜发展是我县农业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菜篮子”县长负责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指导、组织、协调、督查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各乡镇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以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专门人员,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2.强化政策支持。要积极吸引企业资本、社会资本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共同促进产业做大做强。要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及扶持力度,加大土地流转等方面支持力度,可积极发挥“财政惠农信贷通”和政策性农业信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对发展蔬菜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贷款支持。

3.加大技术服务。要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市场信息、种植技术、生产资料等公共服务。创新蔬菜农资供销方式,推进社会化专业植保服务。加快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构建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充实和配强技术力量,加大对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

4.建立调度考核机制。对设施蔬菜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各乡镇要明确每个基地建设地址、流转面积、承建主体、施工时间等具体事项并建立台帐。对菜农自主发展的面积,要做到入村入户。要继续攻克任务重、难度大等难题,按照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落实落细各项工作,向上级相关部门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将设施蔬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目标,未完成的取消评优资格。

第五篇: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二

——关于“十一五规划”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上升到另个一阶段。自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一年的历程。通过了解并比较“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分析总结出当前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从而为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制约因素

一、两次规划的比较

1.目标的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2.发展的重点不同。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建设面临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任务。专家认为,要做好电子政务工作,关键是要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业务优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监督评价机制、互动共享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产业联动机制,尽快形成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发展动力机制。二是要注重管理模式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国际成功经验,推广普及国内典型做法,重点在推广电子政务业务外包、加快试行代建制、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要有所突破。三是要注重信息技术创新,通过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加强投资引导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有力地带动民族IT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走低成本、高效益、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奠定基础,为做强信息产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可能在下面几个领域:第一,调整政府主导经济的管理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把政府职能的侧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过去,我们长期都是政府主导经济,未来中国要由政府主导经济转为市场主导经济,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第二,进一步调整政府组织结构,以深化大部制改革、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横向权力结构为重点,理顺关系,优化结构,规范政府行为,克服和抑制部门利益。第三,在城乡一体化大战略下,加快省直管县改革步伐,减少行政层级,强县扩权,管理重心下移,为未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体制保障。第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事业单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五,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在制度建设方面,强化政府自身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提供制度保证。

3.内容的不断丰富。“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整体上用10个字概括:整合、协同、互联、共享、重构。整合就是对已有的政务系统,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协同是重点实现业务的跨部门协同。互联就是克服条块分割、信息孤岛,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就是在整合、互联、协同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共享水平。重构就是按照政府组织体系的调整,重构一些重大综合应用项目。

二、电子政务的制约因素: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关键的行业特性、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变革的驱动因素、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和战略、取得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行业未来的利润前景。

第一,推动电子政府建设的原动力不足。美国的电子政府是在市场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后,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原有的行政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以企业为中心的各个经济主体纷纷要求变革政府的管理模式,因此,其根本动力在于“客观技术条件的变迁”。而我国的电子政府是在外国的影响下,由政府自己主动提出建立的,并非技术条件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国务院牵头建立电子政府,自上而下逐级推进,因而这种推动力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第二,原有的行政体制不适应电子政府的发展。一方面,原有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结构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信息在行政传播过程中呈现非对称性和层级性,往往造成信息的失真或失效。另一方面,原有的鱼网状行政职能体系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原有的行政机关部门林立、层次繁多、职能交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多层次、低效能的行政机构不利于信息的统一收集和整理。

第三,数字鸿沟问题。我国不仅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也较严峻。以www.xiexiebang.com域名分布(不含EDU)为例,东部沿海13个省市(包括香港)占域名总数83%,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却占了17%。由此可见,解决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非常紧迫。

第四,信息人才短缺。目前,我国拥有各类信息技术人才100多万人,其中大多数工作在企业,行政信息人才很少。我国信息人才的短缺和我国近十几年来教育政策在这方面的失误密不可分。十几年来,我国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大多就读于外经贸、金融、财会等热门专业,而那些重点大学的数学、物理等专业却成了少人问津的冷门。久而久之,造成了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落伍,在信息人才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必然利用高工资来挖掘信息人才,这样又使行政部门的信息人才纷纷飘进企业。

第五,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立法这一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关于电子政府该如何建设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一件。我国人大常委会尚未制定一部系统的关于电子网络方面的法律。

下载关于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第一,铁路疏运能力不足。目前,连云港以铁路作为疏运方式的货种主要是铁矿石、化肥和有色金属。这些货种是连云港港的支柱货种,其经济腹地主要是沿桥地区。......

    制约物流发展的因素

    本文章来源于: 目前,在中国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工业企业在国家"放小""扶小"政策指导下,进行改制和新机制规范运作的改变,国家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各位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制约监理行业发展的因素

    监理行业工作的这些年 我立足山西太原一家高校校办产业监理公司工作已经有十年有余,这十年工作当中,我体会了开展工作的艰难,一直以来,我特别想做一个合格的工程,此时我说的合格......

    制约师德发展的三个因素

    制约教师师德发展的三个因素 徘徊镇蟒当学校教师王红兵 “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兴则教育兴。”崇高的师德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当下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全面......

    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

    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资源的匮乏和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使课堂教育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满堂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