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意识五篇

时间:2019-05-15 06: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叛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叛意识》。

第一篇:反叛意识

《在路上》1951 年完成后首先以《垮掉的一

代》的书名在民间流传,因而最初被人认为是

新生的“垮掉的一代”真实生活的记录,是这一代人思想理念和价值主张的宣言。如果忽略

萨尔·帕拉迪斯与狄安·莫里亚蒂在小说中分

分合合并最后分道扬镳这一事实,那么,反叛

传统道德、逃避美国中产阶级习俗观念确实是

《在路上》最显而易见,也最为重要的主题。这

一主题在一开始就通过故事叙述者萨尔对过

去生活的“万念俱灰”②被确立起来。小说以

“我同妻子离婚后不久便第一次和狄安相遇”

和“当时我正好大病初愈”(3 页)开篇,却拒绝

对这些过去的事件作进一步的回顾和说明,从

而渲染了奥马尔·斯沃茨(Omar Swartz)所认为的“某种死亡的因素”③ ,以及从死亡中复活的渴求。对萨尔来说,他作为中产阶级一分子的历史随着狄安的到来已经变得毫无意义,而构

成美国主流文化基石的家庭、婚姻及教育等也

显得琐碎和多余。因此,就像麦尔维尔的以实

玛利和马克·土温的哈克贝利·芬一样,萨尔听

从来自远方的召唤踏上西去的旅途,纯粹是为

了摆脱旧有生活令人窒息的陈腐刻板和庸俗

虚伪。

在此后萨尔的全部四次旅行经历中“, 反

叛”这一主题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萨尔意欲

探寻的“一片新的地平线”(13),从表面上看, 是狄安身后广袤清新的西部,就本质而言,则

是狄安所代表的“垮掉的一代”的价值观和人

生态度。因而,在很多时候,萨尔的所作所为

和一般意义上的“垮掉的一代”别无二致。尤

其是在与狄安结伴同行时,他参与了几乎所有

为主流文化所不齿的行为,如盗窃、酗酒、裸

奔、乱交、吸食大麻、疯狂驾车等。更难能可贵的是,萨尔勇于突破富人和穷人、白人和有色

人种之间的界限,试图与他所遭遇的每个来自

下层阶级的人建立富有意义的关系。在一段

“凯鲁亚克的最为人所熟知的文字中”④ ,萨尔

与墨西哥姑娘特丽度过了整部小说中最浪漫

温馨的日子,心甘情愿地演绎黑人或墨西哥棉

农的角色。而当他第三次踟躇于丹佛街头时, 萨尔对自己历史的怀疑和否定达到了极至:

“我希望我是个住在丹佛的黑人,甚至是个贫

穷的干重活的日本人,或其他什么国家的人也

行,可我偏偏是个‘白人’,一个穷愁潦倒的绝

望的‘白人’。”(236 页)离经叛道的主题在狄安的身上得到了更 为充分的体现,因为他集中了反权威、反传统、平民性和神秘主义等“垮掉的一代”的主要特

征。对热衷于把《在路上》视为“垮掉派”文学

最彻底的代表的人而言,狄安无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在萨尔与狄安相识之前,狄安已有三

分之一的时间留在了少年管教所,并依然保持

着丹佛市盗窃汽车数量的记录。由于相信性

“是生活中惟一头等重要而且神圣的事”(4页),他先后三次结婚,周旋于已婚和未婚妻子

中间,同时还与其他的女人随意发生关系。狄

安藐视权威,总是服从于本能和个人意志的驱

使,我行我素,然而对下层社会的人们却充满

了敬意和羡慕。他痛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干

涉,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并引导萨尔通过各

种方式去感受这种自由。在他看来,由所谓权

威倡导的生活模式不足仿效,而“圣徒的路,疯子狂人的路,彩虹之路”(326 页)等种种人生道

路均可以成为人们的选择。

狄安所有看似荒诞不经的行为其实都建立在他自创的神秘主义哲学之上,而这一哲学的核心就是对“它”(IT)的体验。狄安从未对

“它”做出明确的解释,萨尔在经历了一度的困

惑之后才对“它”的实质有所领悟。“它”是一

种不可名状的、超越时空限制的生存状况,是

不受外部世界和过去及将来影响而实现顿悟的生命体验。换句话说“, 它”是人们在抛弃身

份、地位、种族等种种差异后达到的对人性统一性的认识,以及这一认识所带来的巨大愉

悦。事实上“, 它”是狄安所代表的“垮掉的一

代”的最高追求,因为“垮掉”这个词不仅仅是

指爵士音乐自然流动的节奏或人们在沉闷压

抑的现代社会中所感受到的厌倦、疲惫、困顿。作为一个“来源于《旧约》”的概念⑤“, 垮掉”更

主要的是指一种至福和极乐的状态,一种回归

原始和自然的直觉或意识。狄安自始至终都

在实践着他的哲学;而由于“它”或“垮掉”的获

得必须以否定历史为前提,因而狄安的行为构

成了对中产阶级价值传统最为彻底、也最具颠

覆性的反叛。

第二篇:反叛与颠覆:浅析余华《鲜血梅花》的主体意识

反叛与颠覆:浅析余华《鲜血梅花》的主体意识

【摘要】余华的《鲜血梅花》通常被看作是对武侠小说的戏拟,其以武侠为背景,但却是对传统的武侠小说的一种颠覆和反叛,属于先锋小说的范畴。余华改写”了传统武侠的“复仇”主题和“成长”模式,从内容题旨、情节模式等方面,对传统的叙述模式和规范进行了颠覆和消解。形式上的反叛为其“先锋式武侠小说”的主体意识的叙述做了最充分的铺垫。【关键词】传统武侠 “先锋式武侠” 复仇 反叛与颠覆 主体意识

《鲜血梅花》是余华短片小说中的优秀代表,属于先锋销售的范畴。其讲述了主人公阮海阔身负梅花剑为父报仇的故事。小说虽沿用陈陈相因的武侠程式,但彻底颠覆了武侠小说惯有的文类特征。作者通过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叙事结构的颠覆和复仇使命的淡化与消解,呈现出一个隐匿的故事背景下荒诞的寻找和错失的复仇人生。他途中因缘际遇帮助了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多年后得知这两人已将自己的仇人杀死,于是自己再无仇可报。全文叙述了主人公理想的必然破灭的过程,这也是《鲜血梅花》对传统武侠小说的绝对颠覆和反叛。是一种“先锋式的武侠小说”,表现了其特殊的主体意识。一.小说背景:隐匿的世界

《鲜血梅花》是一部武侠小说,但小说却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作者借用武侠题材却没有复原历史本身。在小说中一切都被简单化,既既没有太多的社会背景和黄静的构筑,也没有太多的人物心理描写,呈现出一个夸张性的近乎空白的背景。与传统的武侠小说宏大而细致的的历史背景相比,《鲜血梅花》几乎是一个隐匿的世界,历史时间和空间地点的模糊使得对江湖世界的描绘成为对历史的重新叙述和任意虚构。作者虚构了一个与现实有遥远距离的历史时空,借助虚幻的江湖世界,叙述了被剥夺了历史性的人物在宿命的复仇人生中漫无目的地漂移。

阮海阔母子似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十五年的隐匿生活在阮海阔二十岁的时候被他的母亲画上了句号。我们无从知道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没有办法了解阮海阔的内心世界。故事的背景设定甚至显得苍白无力。余华曾明确的表示,“我并不认为人物在作品中享有的地位比河流、阳光、树叶、街道和房屋来得重要。我认为人物河流、阳光一样,在作品只能够都只是道具而已。”这种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反叛也是余华对真实的质疑,以至在《鲜血梅花》的背景设定上构筑了一个隐匿的世界。二.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叙事结构的否定

1、情节设定:

传统的武侠小说中,精彩绝伦的往往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而相比之下《鲜血梅花》的情节却平淡地多。在最应当张扬刀光剑影、爱恨情仇的武侠小说中,余华却将江湖世界写得浪漫而宁静,主人公始终处在漫无目的的美好漂泊之中。阮海阔与胭脂女、黑针大侠、青云道长等武林高手的偶遇,也充满了浪漫的色彩,没有惊险紧张的对决,只有寥寥几语的对话。甚至于阮海阔走进的江湖,也只是“一轮红日在遥远的天空里漂浮而出,无比空虚的蓝色笼罩着他的视野。置身其下,使他感到自己像一只灰黑的麻雀独自前飞”。“他像是飘在大地上的风一样,随意地往前行走。他经过的无数村庄与集镇,尽管有着百般姿态,然而它们以同样的颜色的树木,同样形状的房屋组成,同样的街道上走着同样的人。因此阮海阔一旦走入某个村庄或集镇,就如同走入了一种回忆”。

作者用一种近乎荒诞的反方式来设定全文的故事情节。一般以复仇为主题的武侠小说会有这样的情节线索:父亲被杀——儿子成长(曲折)——儿子手刃仇人。但《鲜血梅花》的主人公却一直在寻找杀父仇人的过程中停滞不前,最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手完成了复仇的任务,而自己却直到最后才明白杀父仇人已死。简单说来,就是:父亲被杀——儿子寻找仇人(平淡)——仇人已死。

2、人物形象设定:主人公阮海阔不是一个侠客的形象,他既“没有半点武艺”,又“虚弱不堪”,“脸上丝毫没有阮进武的威武自信”,甚至连武侠背景中的复仇叙述——本该刻骨铭心、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也不能激起他对仇人的仇恨。这与一般武侠小说中那执意复仇的侠客形象是迥然有别的。

而余华选取的胭脂女和黑针大侠两个形象,本身就不在突出他们是侠客。一个使毒,一个用暗器,都为大侠所不齿。在塑造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形象时采取了轻描淡写的艺术策略,他赋予人物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江湖人士的身影,并将他们的复仇过程退入背景,通过白雨潇之口一笔带过,而将阮海阔的漂泊漫游推上了小说文本的前台。这种书写方式无疑使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失去了展示他们武功的机会,从而使人物的豪侠气质随着复仇情节的淡化而呈现出虚弱的态势。

《鲜血梅花》以解构主义叙事手法颠覆了传统的武侠小说。从表面看,这是对武侠世界的逃离,实际上更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相对传统武侠小说在还原历史背景和任务的叙事,单纯的描写侠者大者,《鲜血梅花》做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以阮海阔主体性的缺失来隐喻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缺乏精神主导的现代人只是一味遵循命运的安排,凭借本能去行动,传达了现代人的宿命意识及虚无主义观念。

三、复仇的淡化与消解

作为以复仇为全文线索的武侠小说,复仇意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鲜血梅花》中,复仇的命题被作者消解殆尽。阮海阔被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成人,但却没有预想的那样拜师学艺然后武功大成后为父报仇。阮海阔漫无目的的漫游,从最初的复仇成为了“寻人”,在遇到白雨潇时,他因为白雨潇的名字“开始在他的漫游里渐渐消散”而错失了好机会。在遇到青云道长时,又因为他的“好心”而在一次错失机会。阮海阔与胭脂女、黑针大侠、青云道长等武林高手的偶遇,也充满了浪漫的色彩,没有惊险紧张的对决,只有寥寥几语的对话。甚至于阮海阔走进的江湖,也只是“一轮红日在遥远的天空里漂浮而出,无比空虚的蓝色笼罩着他的视野。置身其下,使他感到自己像一只灰黑的麻雀独自前飞”。“他像是飘在大地上的风一样,随意地往前行走。他经过的无数村庄与集镇,尽管有着百般姿态,然而它们以同样的颜色的树木,同样形状的房屋组成,同样的街道上走着同样的人。因此阮海阔一旦走入某个村庄或集镇,就如同走入了一种回忆”。梅花剑与阮海阔互为镜像,梅花剑的锈蚀象征着复仇命题的消隐,也象征遮阮海阔精神和肉体的双重阉割和理想的失落。

“寻找”覆盖了复仇,成为叙述的主要指向,象征着对人生寄托与生命意义的追寻。他于偶然和无意间遭遇的胭脂女、黑针大侠、白雨潇、青云道长,每个人都问他类似的问题“你将去何处?”(或“你是谁?”、“你在找什么人?”“你为何离家?”)每个人都会带给阮海阔心中的“寻父母”企望,促其成长,每个人都与他擦肩而过,留给他下一个使命。这是永恒的人生疑惑和生命进程。

《鲜血梅花》中却基本看不到江湖的影子。相反,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以及他的寻找旅途。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写阮海阔背着梅花剑,按照母亲的话去寻找青云道长和白雨潇。在他找寻的路途中,没有高人来教导阮海阔武功,更没有什么奇遇等着阮海阔去经历。他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武功的少年,背着一把传说中的宝剑,漫无目的地寻找着两个除了名字之外什么都不清楚的人。他走在路上,只是为了漫游而漫游,遇到了十字路口便选一条路走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过程,其实正是现实中的人生。阮海阔漫无目的行走,也就是现代人在人生之路上迷茫与困惑的写照。人们整天地奔忙,却不知为何而忙;整天工作,却有着心灵的空虚。若是说没有目标,人们追逐的却又都是一样的功名利禄。就像阮海阔,他只知道他 要找人,便在路上一直走了下去,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不停的脚步。这种不停的漫游就像是一个奇怪的梦魇不断地困扰着你,所有的方向都是模糊的,你只能凭借自己的直觉在十字路口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这选择也许会让你在陷阱里做困兽之斗,也许会让你从美好的景致前移步走开,但你必须沿着一条路走下去。就像阮海阔在小说中“十字路口”这一情节中所经历的,他在心里选择的是前方的群山,但他的脚步却把他带向了右方的荒凉大道:“当他完成了对十字路口的选择以后很久,他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经远离了那落日照耀下的群山。”这样似是而非的结果’,折射出现实与心灵、与理想的矛盾。远方的群山可以说是心中完美的目标,但当你认为自己正向着目标前进的时候,往往你已经错过了正确的路途。“十字路口”所隐喻的正是无处不在的人生抉择,面对虚无的道路,人们只能依赖自己的直觉,但其实直觉才是最不可靠的东西。

人生就像一个迷宫,《鲜血梅花》中阮海阔在复仇中寻找,又在寻找中错失,主人公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原本是自己的使命的复仇却在寻找中消解,而错失了寻找的机会,最终得知杀父仇人已经被人所杀,结局似乎突兀的荒诞,而这确实真实生活的写照。近乎绝望的人生中寻找希望,这才是人生活着的过程,现实是不可逃避的,无论人生的选择是怎样的,最重要的是要真实的活下去。

第三篇:凤卓 反叛与超越:王小波散文的当代价值(修改稿)

反叛与超越: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

凤 卓1

(巢湖学院中文系 安徽 巢湖 238000)

[摘要]王小波,当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扬。王小波散文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彰显着他对自由、民主、科学的渴望。本文尝试对王小波散文的“异类性”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王小波反“权威”、反“崇高”、反愚昧的对抗方式,力图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

[关键词]王小波;散文;反“权威”;反“崇高”;反愚昧

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死了,还活着”的作家。1997年4月,王小波的猝死,成为上世纪末中国文坛一次轰动事件。王小波是特立独行的,他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历程是异乎寻常的,他属于卡夫卡式的“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作家。作为文坛的一名“异类”,王小波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一个有着抗争精神的“文坛外高手”,在他的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收录了他大部分关于对中国文学、艺术、科学、道德的理性认识,在诙谐幽默的话语中透析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渴望,对理性的追求。

王小波是荒谬时代里的一个异端,他的散文创作是对伪权威的蔑视,伪崇高的痛斥,无知的洞察,让读者看清无数美好的词汇如道德、伦理、国学等组成的迷阵,读懂“女权主义”、“思想工作”、“青春无悔”等华丽伪装的实质。鉴于此,笔者通过研究王小波散文,从反“权威”、反“崇高”、反愚昧三个方面入手,试图解读、评价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以期为客观、全面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一、反“权威”——以个体生命的尊严来反对哲人王的权威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力,人们拥有讨论所有问题的自由”。为此,他成为第一位因追求思想自由而殉道的哲人,至死捍卫尊严和真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恰恰生活在思考被剥夺的时代,“我”的个体常常被“我们”的集体所掩盖,“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哲人王的权威所“设置”。

哲人王曾是柏拉图理想化的君主,对此,王小波解释道:“罗素先生攻击柏拉图是始作俑者,给他这样一个罪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了《理想国》,胸中燃烧起万丈雄心,想当莱库格斯或一个哲人王,只可惜对权势的爱好总是使他们误入歧途。这话我想了又想,终于想到,说理想国的爱好者们爱好权势,恐怕不是不当的指责。莱库格斯就不说了,哲人王是[1](P293)什么?就是圣贤啊。”在散文中,王小波不屑于那些自以为是的哲人王,高高在上的圣人,“著迅鲁”的书也不许看的军代表,以及在他散文里的道德说教者等诸多人物,王小波统统将他们归纳为哲人王。

在散文中,王小波给我们勾勒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哲人王。当“我”转变为“我们”,也就是个体向集体的集中。最终,只有一个哲人王,以“我们”的姿态来代替所有的个体来发言、思考,甚至作决定。譬如:知青插队时,“我插队的地方有军代表管着我们,现在我 收稿时间:2011-12-10 基金项目:巢湖学院2011年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WY—201103)作者简介:凤卓(1982—),男,巢湖人,巢湖学院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传媒。

认为,他们是一批单纯的好人,但我还认为,在我这一生里,再没有谁比他们使我更痛苦过了。他们认为,所谓思想的乐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毛泽东思想来占领,早上早请示,[1](P19)晚上晚汇报。”读书时,“我哥哥有一位同学,他在‘文革’里读了几本哲学书,就穿上了一件蓝布大褂,手里掂着红蓝铅笔,在屋里踱来踱去,看着墙上一幅世界地图,考虑起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了。这位兄长大概是想要做世界的哲人王,很显然,他是误入歧途了,[1](P112)因为没听说有哪个中国人做了全世界的哲人王。”寥寥几句,一个个妄图设置别人生活,渴望政治权力的哲人王凸显出来。为了争夺“道德批判”的权力,哲人王显出一副全知全能、真理在握的嘴脸,这些声称“救民于水火”的家伙,实际上是极其蔑视个体生命尊严的,他们根本不承认平常人可以按照意愿安排自由生活的权利。

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拥有哲人王情结。不仅阴险狡诈的政客,甚至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对哲人王显赫的地位垂涎三尺。过去,士大夫们最讲究的是“诗言志”、“文载道”,作诗作文自然承载了过多的社会政治工具作用。“五四”以来,在启蒙者笔下批判最多的莫过于古来圣贤们尊拜的仁义道德。耐人寻味的是,捣毁“孔家店”后,现代知识分子恰恰完整保留着这些“道德力量”,为此,他们利用一切冠冕堂皇的言语加以修饰,但仍遵从着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评价范式。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近现代不少精英以民众的精神导师自居,不惜把自己装饰成一个个哲人王。

王小波对现代知识分子重构道德理想的美梦,不予认同。例如,对于“国学热”、“文化热”,他颇具理性地认为:“我对国学的看法是:这种东西实在厉害。最可怕之处就在那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还敢有不同意见?这种套子套上脖子,想把它再扯下来是枉然的;否则也不至于套了好几千年。它的诱人之处也在这个‘国’字,抢到这个制高点,就可以压制一

[1](P42)切不同意见;所以它对一切想在思想领域里巧取豪夺的不良分子都有莫大的诱惑力。”从“国学热”、“文化热”中,王小波发现了一些试图成为“内圣外王”的圣人,从这些文化热潮表象上洞察到其中暗藏着对权力的凯觑。

王小波积极强调思维的乐趣,对于如孟子、朱熹这些道德体系的制定者并没有好感,强烈反对被灌输某种终极的真理。他认为,“假如历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发现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发现了终极真理,根绝了一切发现的可能性,我就情愿到该智者以前的年代生活。这是因为,假如这种真理已经被发现,人类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了依据这种真理来做[1](P26)价值判断。”知识分子在道德领域内的权威极易成为某种权力的工具,很难成为有价值的思想活动。知识分子不能一味强调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只有潜心做学问,在专业知识领域和智慧上有所成就才算得上称职。

他更加相信,在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一个比哲人王更高雅、更聪明,也更成熟的“沉默

[1](P43-44)的大多数”,“不管怎么说,我不想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任何人,尤其是哲人王。”王小波鄙视伪权威,竭力摒弃道德说教,用异教徒的眼光审视这些人们曾经奉若神灵,不惜用宝贵生命去捍卫的清科戒律,挖掘出它的虚伪本质,以及幕后那些哲人王的嘴脸。

此段引言不妨作为王小波“反权威话语”的时代宣言: “我以为科学和艺术的正途不仅不是去关怀弱势群体,而是应当去冒犯强势群体。使最强的人都感到受了冒犯,那才叫做成就。以爱因斯坦为例,发表相对论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1](P447)物理学家,他做得很对。艺术家也当如此,我们才有望看到好文章。”

二、反“崇高”——以个人生命的权利来反对虚伪的崇高 康德说过:“崇高是无形式的,真正的崇高不能含在任何感性形式里,而只能涉及理性

[2]的观念。崇高不存在于自然的事物里,而只能在我们的观念里去寻找。”崇高是人们理性思索的对象,显示了理性的智慧。人性的光辉就在于理性以及运用理性不断完善自我和社会,其最终目的就是个体自由生命的权利。崇高作为一个特殊的审美范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有广大的人民来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他人利益乐于奉献、甘愿牺牲自我的伟大人格。王小波并不拒绝成就“超我”西方史诗般的崇高,只是对中国式的伪崇高大呼反对:“在西方人看来,假设某人做出一份牺牲,可以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很多幸福,这就是崇高。孟子不是这么说,他的崇高另有根基,远不像洛克的理论那么能服人。他说反对他意见的人(杨朱、墨子)都是禽兽。由此得出了崇高的定义:有种东西,我们说它是崇高,是因为反对它的人都[1](P135)不崇高。”

在崇高的掩饰下,隐藏着太多的荒诞与罪恶。关于这些欺世盗名的“伪崇高”,小波给我们讲述了一件往事:“河里发大水,冲走了一根国家的电线杆。有位知青下水去追,电线杆没捞上来,人却淹死了。这位知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这件事在知青中间引起了一点小小的困惑:我们的一条命,到底抵不抵得上一根木头?„„人家告诉我说:国家财产是大义之所在,见到它被水冲走,连想都不要想,就要下水去捞。不要说是木头,就是根稻草,[1](P176)也得跳下水。”这件事至今仍值得深思,一个风华正茂的知青生命与一根木头,关于价值大小的争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在那个狂躁的社会背景下,多少年轻人作出了“巨大、空无、壮丽”的自我牺牲,而那些“崇高”行为现今看来毫无意义,社会却极力宣传这种虚伪的崇高,鼓舞人们超越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生命。

几千年来,“崇高”绝对是一个饱含毒液的话语,许多中国人一辈子就是通过这种东西来思考人生、认识世界的。沧海桑田,随着文明的进程,一切都在悄悄地改变,“伪崇高”却未随时代而消亡。1920年,梁启超依旧大声疾呼:以中国的“精神文明”去拯救西方的“物质疲惫”。文革时,瞎浪漫的崇高话语十分狂热,到处喊着口号:“我们要解放全天下三分之二受苦的人,进而解放全人类。„„当时流传着一首红卫兵诗歌《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写两个红卫兵为了解放全世界,打到了美国,‘战友’为了掩护‘我’,牺牲在白[1](P117-118)宫华丽的台阶上。”王小波认为,这主要功能也就是满足阿Q的情绪,除了消愁解闷,别无他用。多年以后,“伪崇高”仍旧散见于我们的日用话语、街头话语、传媒话语之中,并时时可见。对于经典电影《庐山之恋》中的“崇高格调”,王小波极其反感,男女主角在热恋之中,不是亲昵地说“我爱你”,而是造作地呼唤“I love my motherland”!对于这些有悖正常人性的行为,小波作出辛辣的嘲讽,借用李敖的话说,这些人骨子里有“手淫中华文化,意淫全世界”的政治幻想。

现实生活有太多难以言说的事件和现象,福柯说过:“你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一个人不可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说明一切。”其中,“话在说你”就是“话在驯服你”或者“你被话驯服”的情形。从“红楼”闺阁中一段日常对话里,王小波发现了问题:“《红楼梦》里林史闺阁中的两个姑娘在大观园里联诗,深更半夜的,联着联着,冒出了颂圣的词句。这件事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躲在后花园里,半夜三更作几句诗,[1](P16)都忘不了颂圣,这叫什么事”。王小波认为这些根深蒂固“融化在血液里”的愚忠思想,正是含在感性形式里的“崇高”的根源,两个姑娘半夜低吟颂圣的诗句,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本身便是被驯服的“强迫症”。

任何东西都要贴上“崇高”二字,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二元对立”思维使人无法摆脱“话在说你”的阴影。王小波云南插队的地方,原是“化外蛮帮”的世外桃源,除了山清水秀之外,还民风纯朴。可是知青上山下乡,父老乡亲除了种地,还在干着另一件吃力的事情:表示自己是有些思想的人,说当时流行的“崇高”话,这对于阴险狡诈的政客易如反掌,对于普通的庄稼汉却极其困难。小波对此有一段精辟表述:“在那个年月里,在会上发言时,先说一句时髦的话语,就是有思想的表示。这件事我们干起来十分轻松,可是老乡们干起来就难了。比方说,我们的班长想对大田里的工作发表意见——这对他来说本没有什么困难,他是个老庄稼人嘛——他的发言要从一句时髦的话语开始,这句话可把他难死了。从他蠕动的嘴唇看来,似要说句‘斗私批修’这样的短语,不怎么难说嘛„„只见他老脸胀的得通红,不住地期期艾艾,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但最后还是没有把这句话憋出来,说出来的是:鸡巴哩,地可不是这么一种逑种法嘛!听了这样的妙语,我们赶紧站起来,给他热烈鼓掌。”[1](P163)权力对人的精神控制,剥夺了人自由言说的权力,最终“话在说你”导致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

现实生活本是一地鸡毛,我们大多也是凡人,都有一颗凡心。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必刻意地追求“崇高”的格调,下面这句话不妨作为王小波反崇高的独立宣言:

“作为作者,我知道怎么把作品写得格调极高,但是不肯写。对于一件愚蠢的事,你只[1](P348)能唱唱反调。”

三、反愚昧——以科学理性来克制蒙昧无知

古往今来,对于现实社会的矛盾,拥有权力的统治者通常对广大民众采取“愚民”思想专制,制造精神囚笼、思想真空。几千年来,导致的后果必然是:“中国人——尤其是社会的下层——有迷信的传统,在社会动荡、生活有压力时,简直就是渴望迷信。此时有人来装神弄鬼,就会一哄而起,造成大的灾难。这种流行性的迷信之所以可怕,在于它会使群众变

[1](P201)得不可理喻。这是中国文化传统里最深的隐患。”

愚昧社会实践把“愚民”政策发挥到了极致,人们一致认为:一个国家只需一个智者领

[3]袖,一个“英明”的思想者,“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取代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王小波就曾碰到过很多疯话、傻话:“土炕可以炼钢”,“亩产可以30万斤”,“打鸡血可以强体”,“甩手可以治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愚昧在中华大地便疯狂地蔓延着:“既鼓吹过亩产30万吨钢,也炸过精神原子弹,说得不好听,它就是一座声名狼籍的疯人院。”[1](P15)在那个无理可说的年代,各个派系为了“愚忠”而武斗,多少“开放了的美丽如诗的生命”(路翎语)在那些无足轻重的暴力“革命”中消陨。

理性是人类的一束启蒙之光,它在克服愚昧与无知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反之,战胜愚昧无知又会充实理性本身。崇尚理性,宣传科学,才可以消灭愚昧,推动社会进步。“五四”以来,理性一直困绕着人们的心灵,“刚刚从盲从时代走出不久的知识分子,只是大声吆喝着思想解放、理性启蒙,却全然不知理性还有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之分,以至于不知不觉地被唯理主义所摆布„„王小波相信理性,但他选择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程,即英美的经验理性。在经验理性的世界里,没有抽象的理念,没有目标的预设,也没有终极的价值,只有

[4] 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实实在在的现实功利。”王小波极力推崇经验理性大师罗素,在散文中反复地引证罗素的观点:“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他的理性所指不仅是科学知识本身,还有常识,且是生活的常识。这些常识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但最普遍、最具有哲学意义的是关于事物的存在和本质、自然的根本法则、逻辑规律方面的知识。王小波给理性通俗易懂的定义:“理性的关键是凡是不可信的东西就不信„„假如你失去了理性,就会遇到大量令人诧异的新鲜事物,从此迷失在万花筒[1](P53)里。”在他看来,理性意味着不可能“亩产30万斤”,不相信“科学也分血统与种族”,也不会“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科学是一项可以超越人类的崇高事业,“它是如此的清楚、明白、可信,绝不以权威压[1](P207)人,也绝不装神弄鬼”,“科学建立了一种理性的权威,这种权威和以往任何一种权威不同。科学的道理不同于‘夫子曰’,也不同于红头文件。科学家发表的结果,不需要凭借自己的身份要人相信。你可以拿一支笔,一张纸,或者备几件简单的实验器材,马上就可以[1](P207)验证别人的结论。”现实是残酷的,中国的农民仍处于“刀耕火种”时代,干着牲畜一般的重活;荷兰的农民却悠闲地利用风能灌溉、排水,享受着生活。王小波认为:“从任何意义上说,送粪这种工作决不比从低洼里提水更有价值。这种估计本该交给风能去干,犯不

[1](P184)着动用宝贵的人体生物能。”科学技术不仅仅能抵制愚昧,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比任何权力机构、政治集团鼓动的乌托邦都具有现实价值。王小波反对思想的愚昧,宣传科学知识的美好,这在他散文里是贯穿始终的。王小波从不轻易相信他人、传媒、教科书、意识形态所传达给他的既定命题,他有着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理性批判,正所谓:“你有种美好的信念,我很尊重,但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1](P43)大学老师许倬云的一句话,王小波始终牢记于心:“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

[1](P61)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是的,科学知识,并非一定有用。仅仅因为知识是好的,好的知识便是破除迷信和愚昧

[1](P102)最强有力的武器。他始终认为:“科学是人创造的事业 ,但它比人类本身更为美好。”科学知识是美好的,正在于它是建立在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基础之上,在信仰与价值的边缘游刃有余。理想化的科学是没有明显鸿沟界限的,知识分子只有自觉地在“大科学”的环

[1](P53)境下思索,才“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的更充实、更有趣。”这样,我们才能够象维特根斯坦一样,作为一个创造精神财富的文化人,在临终时无怨无悔地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

多年以后,当我们与那个狂躁的年代挥手告别且渐行渐远,才思考得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性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准则,是一切知识分子的生命线。希望终有一天,愚昧将与乌托邦建造的现世“此岸”世界一起被彻底埋葬。

下面这句话不妨作为王小波对“愚昧”的嘲笑:

[5]“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于受愚弄。”“我们曾经经历过乌托邦鼓舞的蓬勃

[1](P308)朝气,只可惜那是一种特殊的愚蠢而已。”

王小波的文字超越了他的生命,甚至超越了他的时代。他是中国当代作家的,对伪权威、伪崇高、愚昧无知进行着无情的嘲弄和解构。他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启蒙者,警惕、拒绝一切意识形态、道德理想的灌输,追求自由、民主和理性,成为独特的一道文学风景。

王小波曾谈到散文写作的动机:“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1](P2)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因为这个原故,我开始写杂文。”他勇于担负起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职责:独立地观察、思考,真正地“跳出手掌心”,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谋取也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因此,王小波的散文作品以独一无二的想象和特立独行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像一束穿越时空阻隔的上帝之光,照耀着无数读者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 康德.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84—89.

[3] 注:本句摘自歌词,歌曲《东方红》大肆歌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取代了《国际歌》中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思想冲破牢笼。” [4] 许纪霖.他思故他在——王小波的思想世界[A].王毅.不再沉默—— 人文学者论王小波[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39.

[5] 王小波.似水流年[A].王小波文集(一)[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181.

Rebellion and Beyo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 value of Wang Xiaobo ’s prose

Feng Zhuo

Zhang Daocai

(Department of Chinese,Chaohu College Chaohu Anhui 238000)[Abstract]Wang Xiaobo, a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unknown during his lifetime, but famously after his death.Wang Xiaobo prose’s profound thinking and unique style, revealing his desire for freedom, democracy and scientific.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alien natuere of Wang Xiaobo’s prose, by Wang Xiaobo’s confrontational approach of anti-authority, anti-noble, anti-ignorance, trying to evaluat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value of Wang Xiaobo’s prose objectively and justly.[Key words]Wang Xiaobo;prose;anti-authority;anti-noble;anti-ignorance

作者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安徽省巢湖学院

邮编:238000 联系电话:0565—2600176

手机:*** 电子邮箱:fengzhuo2005@163.com

第四篇:篮球意识

篮球意识;训练

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篮球意识,就能在比赛场上根据攻守态势,主动地寻找和掌握战机,采取恰当的对策和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人和本队的优势,克敌制胜。美国篮球专家认为: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现代篮球比赛的实践也证明,运动员水平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我们发现,有好多队员个人技术比较好,然而到场上就不能正确发挥其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动脑子打篮球其结果势必会队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全队的攻防质量。可见,篮球意识的培养应成为篮球训练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篮球意识的含义及分类

意识作为一个范畴,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篮球意识从广义上说,是运动员对篮球的比赛的理解和认识。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正真奥秘。”因此,可以把篮球意识定义为:运动员通过专项和反复实践,根据场上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篮球意识可按队员的临场表现。

1.传、接球意识。比赛中随时准备接同伴传来的球,接球后传给有机会的同伴。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寻找有利战机。

2.投篮意识。接同伴传球后,要根据防守者的情况,及时把握好投篮时机。

3.突破意识。当接到球后若对方防守站位较近,没有投篮机会,则突破上蓝或分球,给同伴创造机会。

4.跑动掩护意识。当你无球时,主动给同伴做掩护,创造进攻的机会。

5.防快攻意识。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由攻转守的节奏上积极合理地运用封、堵、抢、夹、断等技术,密切地相互协作配合,并针对场上情况随机应变。

6.协同配合防守意识。指运动员既有积极能动地运用迫、逼、堵、截、封、盖、抢、打、断等个人防守技术,又有与同伴协同组成关门、交、换、抢过、保护、夹击、围守、补防等战术配合意识。

7.抢篮板球意识。是一种而巧妙的顽强的拼搏意识。运动员一旦建立起牢固的抢篮板球意识,就能在比赛中以极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机智地争夺篮板球。

二、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人的意识是旁人不能直接看到的,却必然从自身的运动过程中体现出来。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也必须从比赛的战术行动中表现出来。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正确地动用技术、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必须头脑清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力求使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带有一定的战术目的性。

2.行动的预见性。比赛双方对抗激烈,球场情况瞬息万变。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取得最佳行动效果,就必须洞察情况变化,预见未来,准备好多种应付办法。

3.判断的准确性。比赛场上正确的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判断准确是正确发挥技、战术的前提。必须把一切行动建立在仔细观察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

4.行动的应变性。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往往要改变自己的行动,使进攻或防守有较大的突破性,出其不意,防其不备,打对手措手不及。同时,对场上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也需要迅速采取应变手段,随时改变进攻和防守战术。例如: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严时,应注意防守动作不易太大,以免犯规;如裁判的判罚尺度松时,则可大胆贴上防守,动作也可以大一些,限制对方的行动。

5.动作的隐蔽性。运动员为了有效地攻击对方,争取主动和优势,必须善于运用各种娴熟的动作技巧(假动作或隐蔽动作)去扰乱与迷惑对手的判断,以造成其错觉,而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战术意图,以赢得比赛的主动权。

篮球初学者千万不能做的八件事!!1.盲目模仿球星动作。

球星的动作并不都标准,而且他们的动作都是建立在他们的身体条件下的,他们能做,业余爱好者是做不来的。学习标准姿势并保持是最重要的。(非要模仿请模仿雷·阿伦)2.不重视基本功练习。

基本功是不断提高篮球水平的基础,一定要重视,而且最好在初学时有专业人士教,以标准的姿势和动作来开始你的篮球生涯。不注重基本功,老专门练什么所谓“绝招”,到一定程度你就没法再提高了。3.投篮后仰

球星们的后仰投篮看起来很帅,但如果能正常投篮的话,谁会去后仰投篮呢,后仰投篮肯定没有正常投篮准,初学者不要追求高难而一开始就频繁后仰,投不了就选择传球,在空当处投篮,仰多了就不会投篮啦!4.模仿街头篮球风格。

街头篮球动作中有很多是违例的(两次运球),很多动作都是不正规动作,初学者千万不要模仿。街头篮球注重的是花式运球、传球、扣篮,投篮则次之,所以时间长了,投篮水平会变得很差。街头篮球首先是一种文化,然后才是一个体育项目,所以不要盲目模仿。

5.注重花式动作

篮球运动中,得分方式应简单有效,以最直接的形式得分。在有些非必要的情况下,过于复杂的动作实属节外生枝,造成不必要的失误,用来躲避防守的高难动作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临场发挥,单纯的动作练习是很固定的,在实战中是没有应变能力的。6.忽视身体练习

很多初学者认为技术好或者弹跳好或者投篮准就是一切,但遇到有身体对抗的情况,这些特长便不能很好的发挥,没有很好的力量和速度基础,就不能突破对手或摆脱防守;如果力量不好,当激烈的身体对抗过后,投篮一定不准,因此要重视身体练习。7.不重视防守

一句名言说到:好的进攻可以赢得胜利,好的防守可以赢得冠军。防守是获得进攻机会的开始,很多时候得分是在攻守转换的过程中实现的,有进攻没防守等于浪费了一次进攻,耗费了时间而没有获得优势,因此,防守是比赛的关键。8.过分崇尚扣篮

扣篮的确是得分的最稳妥手段,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便你弹跳再好,也很难在有对抗的情况下扣篮,而盲目练习扣篮会导致忽略其他技术的提高,扣篮作为业余消遣即可,也或许只在快攻单刀球时才用的着,所以,应正视扣篮,全面发展篮球技术。

篮球意式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慢慢锻炼出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多看看别人的配合,跑位。相信你也能成为一名高手。

第五篇:服务意识

请问一下“服务意识”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小问题般都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而在服务行业中却应是另外一种态度和做法,即“小题大做”。尤其是在高级酒店(或高级服务场所)中,“小题大做”简直到了吹毛求癖的地步。服务员见到客人要问好打招呼,接听电话要使用敬语,而且振铃不能超过两声。客人交办的事情要想办法解决,不能说“不”。服务员要按规定路线,要按规范操作做。操作轻,走路轻,说话轻。餐厅不能有一只苍蝇,台布不能有一个洞,服务员不能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能戴手饰,头发不能过肩。

清规戒律的确太多了,在外行人看来所有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微不足道。我们正是通过致力于对每一件小事的解决,为宾客提供方便,为宾客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对小事情专注投入的程度足以反映一个服务场所的质量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小题大做正是这门道所在。也许有人会说:通宵班那么辛苦,偶尔睡上一觉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也有人会说:刚好没有客人,看一下书也无妨。

也许还有许多人的许多说法。

我们对“小题大做”的意识不足,实质上是服务意识不强。要是每位员工都认真对待“小题大做”我们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这是一件艰苦细致反复性的工作,不能光等,要努力去做,小题也能作大文章。什么叫职业意识,就是狭义的概念?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某人有“军人作风”、“ 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生味”、“商人习气”等、.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职业道德和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体的职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提升培训:

一、要真诚

真诚就是真实诚恳,没有一点虚假。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呼唤真诚,向往真诚,崇拜真诚。摘掉虚伪的面具,换上真正面孔即发现真诚就在身边,让我们携手去珍惜真诚,同时把真诚的阳光洒遍人间!

1、真诚的第一原则---真正地去关心别人

如果我们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想给别人留下印象,我们就不可能交到许多真实、诚恳的朋友。一位真正的朋友,不是用这种方法结交来的。因此,我们要关心别人,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受重视的,才能让人对你感兴趣,若只是一味地在别人面前提到自己和自己感兴趣的事,倘若是自己,也不愿意多听的。所以要真诚地去关心他人的感受、思考模式与在乎的事,让他觉得像大人物一样被重视,记得,“要让他人感到被重视”,这是一而再再而三提到的服务观念,唯有先让人感到被重视,才能慢慢将你自己的事分享予他人

2、真诚的具体表现---时刻为客人的利益着想

为客人的利益着想要求你在服务站噢乖尽力为客人省钱,为客人节省时间,为客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虑。真诚地对待你的客人,客人会回报你真诚的谢意。

3、真诚的对立面是---对客人的欺骗

任何一次对客人的小小欺骗都会伤害你及公司的形象,也就是对你以及公司的期盼。

所以,请不要欺骗你的客人,那是在自欺欺人,千万不要再干那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傻瓜都知道不能干。

二、要感恩:

感恩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1、感恩是快乐之源

“一个人要学会感恩,才能真正快乐”,有些人说:“我讨厌我的生活,我讨厌我生活中的一切,我必须做一点改变。”这些人必须改变的是他们不知感恩的态度,如果我们不懂得享受我们已有的,那么,我们很难获得更多,即使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到时也不会享受到真正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固执己见,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我们生命历程中必然的过程。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2、感恩是成功之道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美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

行为孕育行为。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如果你不友好,我也不可能友好地对待你---这就是心理学的互惠关系定律。

3、用感恩的心太为客人服务

所以,感恩的第一点就是感谢客人,客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客人的厚爱,我们将难以生存。在感谢客人的同时,我们还要感谢生活,有能力地为他人服务是我们生命中最幸运的事。“把每一个客人都当作你服务的最后一个对象,因为这一天肯定会到来。”

4、感恩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计得失”

如果我们用感恩的心态为客人服务,我们还会计较细微的得失吗?还会在意付出的多少吗?那么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呢?

表达感恩的最好方式是----努力地为客人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关注客户需求 提高保安服务意识

物业公司的保安为客户提供的是一项特殊性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安全值守、巡查、监控等方式实现对管理项目的安全防范。该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的实现最终将以服务的形式完成。作为物业公司的保安我们要用真诚、专业、高效的服务努力为客户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提高保安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客户排忧解难,打造保安岗位的精品服务,我们要以爱心、耐心、细心、热心、放心为工作的出发点,高效、优质的完成我们的工作。

一、爱心——爱岗敬业服务的保证

爱心就是爱公司、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爱自己服务的客户;尊敬客户单位的每一位领导及员工,爱护客户单位的一草一木。只有具备爱心,才会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时时、事事为客户着想,用我们真诚的爱心换取客户对我们服务的认可,同时我们的服务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二、耐心——不急不烦服务到位

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我们要做到不厌其烦,一直做到客户满意为止。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一样,无论客户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在我们工作服务范围之内,我们都必须做到耐心解答,全力做好。永远记住一句话“客户就是上帝,客户永远是对的。”这是服务的黄金法则。虽然服务工作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有些原则性的规定也许会给少数人的利益带来不便,但我们要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得理让人。

三、细心——注重细节服务无小事

在给客户提供服务时我们应做到无微不至,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安全管理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有人会认为平时工作中的小事太简单了,根本没有必要下大精力去做,所以常常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例如巡逻岗的队员每天就是在指定的服务区域内进行巡逻,停车场的队员每天的工作是指挥进出车辆的通行和停泊,保障场内车辆的安全等等。这些看上去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工作中无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无懈可击,就必须从小事做起。车场当值人员当看到有车辆进场时可以微笑着提醒客户:“先生(小姐),请您停好车后把车门、车窗关好,以免丢失物品。”当车辆驶离车场时向客人道一声“再见。”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提醒„„往往是这些细心的服务,为公司和个人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效益。

四、热心——热情周到服务主动

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做到热情主动。我们所说的热情主动是指在客户没有向我们提出要求之前,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也叫做潜意识服务。例如当我们在执勤时看到有客人向我们走来,这时我们的队员已经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先生(小姐),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当有车辆将驶入固定车位时,保安员主动及时向前将车位锁打开、放倒„„通过我们主动热情的服务就能赢得客户的满意,使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五、放心——尽职尽责客户放心

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安全防范服务达到了要求,真正为客户创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客户才能对我们的工作放心。保安服务的实施始终围绕安全防范进行,安全工作不能摆花架子,也来不得一点虚伪,只有实实在在地把防火、防盗、防治安案件等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客户才会放心地把他们的安全保障工作交给我们。让客户放心,是我们保安工作的终极目标。

以客户需求为关注焦点,不断提高保安员的服务意识。把“爱心、耐心、细心、热心、放心”作为保安工作的一种方式方法,将服务行为内化成一种习惯,持之以恒,我们才能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下载反叛意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叛意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不但是要求服务员有着向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和愿望,同时应该对自己的同事也具有同样的意识。”是啊,这才是“服务意识”的真正的含义,这才是一个服务员真正的素质......

    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是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思想保证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期召开会议提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

    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个必须”:即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

    核心意识

    增强“核心意识”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城区党支部 在单位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来,我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查找了自己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

    四个意识

    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种意识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老师提出四点要求,第一就是要有理想信念。这一重要论断指出了新时代好老师的基......

    跨文化意识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跨文化意识”。所谓跨文化意识即“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交往。”我们通俗的来说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

    宗旨意识

    宗旨意识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宝贵经验的总结,更是我......

    六种意识

    在经济金融改革日益深化、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的今天,银行间竞争更为激烈。为适应金融发展新形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团队战斗力,实现企业做优做强做大,作为银行员工应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