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心去感受
用心去感受
杭州建兰中学109班李雨陶
遇到什么人,交到什么朋友,都要看缘分,让心去感受---《青铜葵花》读后感。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三生有幸——读到了《青铜葵花》这本好书。这本书很美,很朴实。文中葵花那个以用青铜为原材料雕塑葵花出名的爸爸,还有大麦地的那片葵花田,名叫葵花的小女孩,叫青铜的男孩,都与题目相映成趣。
曹文轩写《青铜葵花》,写出了两种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曹文轩写的所有小说都有一个特点:有唯美的意境。“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盆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的那轮金色的天体。”寥寥几笔,将读者带进一片美丽的葵花田。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其中“阳光倾盆”、“滚动”等词语,和作者有意将太阳描写成“滚动的天体”,让这种美丽更加难以忘怀。除了葵花田之外的,还有芦苇荡:“葵花骑在牛背上,看到芦苇在风中起伏不定地摇动着,看到芦苇中间,这儿一处,那儿一处的水泊。水泊或大或小,在阳光下,反射着水银一般的亮光。看到了水泊上空飞行的鸟,有野鸭,有鹤,有叫不出名字的鸟。”一段话,将大麦地的芦苇荡之美毫无剩余地写了出来,让人陶醉其中。
青铜,主人公之一,标准的好哥哥,读后感《让心去感受---《青铜葵花》读后感》。每天上下学接送葵花;做葵花萤火虫灯让葵花看书做作业;做冰粒项链给葵花做主持人时戴,为此冻伤了手也不顾;看马戏时为了葵花抢位置,不惜和人打架,后又驮着葵花看马戏;蝗灾过后挖芦根,他总让葵花先吃......青铜为葵花做的太多了!他和葵花感情太深,以至于葵花要被接回城里时,他妈妈只好把他支开;以至于葵花走后,他天天坐在草坨上思念葵花。这种在心里的默默但绵绵的思念,冲破了喉咙的障碍,在多年哑巴以后,让他喊出了“葵——花!”的声音。
哑巴哥哥,才是哥哥咧!
葵花从被领养开始,就仿佛本来就是青铜家的人一般。完全不用磨合,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一起生活了。葵花也不简单,自己念书后,也叫青铜识字,让青铜把大麦地的人们吓了一跳;她为了治奶奶的病,只身去外地摘银杏,拿了钱回到家里知道奶奶已经不行了,痛哭不已。知道家里负担不起自己的学费,故意把成绩考坏,好让家里不在为她花钱。葵花是个美丽的女孩,无论是外表还是心灵。
青铜奶奶为了家庭当掉了她的金戒指;为了让青铜葵花穿上厚棉袄棉裤,去外地摘了两大包棉花,以致卧病在床,临终时还留下手镯给葵花出嫁时用......妈妈为了让葵花穿得好,把自己的衣服改了给葵花。这个家完全没有把葵花看待,而是把她当最亲的亲人,以至于葵花根本不想回城里去......至于爸爸妈妈,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乐观主义,维系这这个家庭基本但是快乐的生活。连一开始形象有点反面的嘎鱼,其实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在青铜家起火时,是他呼叫乡亲们来扑救;在青铜和葵花的奶奶生病时,是他送来了两只鸭子,希望帮上一点忙。
《青铜葵花》还描述了那个年代苦难的生活。通过人们和苦难作斗争的描写,介绍了一种精神:人坚强不屈的心灵之美,人性之美。青铜家,先是家被火烧了,再遇上大水冲垮了茅屋,还赶上了蝗灾。在这一次次的劫难里,青铜家的人也好,大麦地的人也好,都没有屈服。而是一次次地振作起来,携手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没错,青铜家的人是这么做的,大麦地的人是这么做的。他们从不依赖外界的帮助,靠自己,熬过了一个个苦难,正因为他们有坚贞不屈的心灵和精神。而芦花鞋、萤火虫南瓜灯和冰项链的描述,又是那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通过这样的描写,反衬出在美丽的自然和美丽的人性面前,苦难也显得那么渺小。
扉页上有一段题词:“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谊。”没错,这就是《青铜葵花》,这就是青铜葵花!
用心去感受书中的美吧,等待你的将是一场洗礼!
第二篇: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类别:德育案例
题目 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单位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
姓名 李 建 军
让“四心”去面对学生
我班有一位学生嬴某,自由散漫,对学习的兴趣低下。开学一周后,就有多路“人马”要殴打他,并有一路“人马”实现目的。经过这件事件后,该生虽然在行为上有一些收敛,但在课堂上仍然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而对他的交友圈进行评价时更是觉得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对友情的践踏。
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家校的沟通出现了漏洞,让学生在漏洞中生存过久,而产生了许多的侥幸心理和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识,当然也还包括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举止误导了学生。该生的父母工作在“三州”,该生则从小学开始就和外公外婆居住在成都,并在成都上学。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很少,主要由外公全权负责学习、心理等所有事项,在无意当中形成了“皇帝”心理。初二下期,外公不幸去世,让该生突然失去了压力,而在初三将陋习逐渐暴露出来。学校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没有和价值及时联系交流,使该生的恶习逐渐成形,抽烟喝酒、拉帮结队、逃学斗殴等,无所不极。等到事态严重到不易挽回的时候,才得知孩子的状况,只好在初三结束就转学到我们学校。但学坏容易学好难,陋习已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改观。对于学习的兴趣,由于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透露太多的家庭经济实力,并让学生的周花费基本在数百元以上,使学生出现了无压状况,认为反正都能温饱无忧。从初三的大手大脚、自由散漫到现在的经济紧缩、学业加压,让该生也一时无法接受,烦躁、厌学等情绪接踵而来。
方法
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和以往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利用被打事件,从起因、结果等多角度教育:事件的起因实际就是个人的言行举止过于张扬,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打架斗殴的结果往往是两方面都受伤,谁也没有好处可得。
3、因为该生的特别姓氏,我利用了一次班会课,开展了一个主题叫《姓氏知多少》的班会,让所有的学生在周末先了解自己的姓氏背后的故事,加强了学生爱姓氏、爱家族、爱民族、爱国家的高尚情操。当然,我特别的查阅了该生的姓氏“嬴”的由来:据说是少昊帝。远古时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徽示,氏是一个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标志。姓氏合二为一,是秦汉时才开始的《汉书地理志注》和《说文解字》记少皞氏为嬴姓。嬴即燕的异字,且又同音,故嬴即燕。少皞氏初以燕(玄鸟)为图腾,故成为嬴姓的始祖。这样的主题班会,大大的鼓舞了作为班级中唯一一个姓氏的他,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了所有同学谈论的主题都是有了解姓氏多少故事以及如何“为家族争光”。
4、开学第三周的某天,学生在总结当天的学习纪律情况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该生的加分情况,我无意间发现他在那里无比的自豪,一扫以往的霜打样,挺直了身板,那种“成熟”、低迷、目空一切的味道一扫而空,我敏锐的感觉到该生的童真并没有消失,对荣誉的向往依旧很强烈,只不过过去的陋习太多而被埋藏了。于是,我赶紧在那节课后向我所有的科任老师群发了短信,告诉他对该生的教育措施:找一切可找的理由表扬该生,即便是他有什么不对也坚决不在公众面前批评,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与他个别交谈时多以友情打比喻,每次交谈之后,务必让他感觉到他的犯错就是在对我们老师这个“大朋友”的背叛,就是不顾及友情的“小人”。
5、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无意中听到家长在这个暑假中,为了让他有吃苦的经历,于是利用自己的关系找到了一个矿场,让该生去帮忙搬运矿石,每车5元。结果该生到场后,估算出从矿场打车回城的的士价钱,然后计算着工作,让自己回城刚好有100元的剩余,好请朋友一起到肯德基去美餐一顿。听了这件事后,我感觉到该生对经济的感觉是比较好的,于是,我利用一次班会的机会,了解了同学的周花费情况后,做出成立一个“爱心银行”的想法。然后我单独的找到了该生,大方的表扬了他一顿,肯定了他在经济上的敏感(暗示他在矿场上准确的计算出收支,保证自己的收入)和管理(周花费数百元而条目清楚,该生在这个学期开始,周花费必须向家长汇报清楚后才能获得下周的零花钱),然后要求他担任我班爱心银行首席行长一职,并要求他在一个周末内查阅清楚简单的银行运行模式,向全班通报,并招聘必要的银行职员。周日返校的思品课上,该生果然准确有效的汇报了银行的运行模式,并选任好相关的人员。银行随即开始运作。目前一个月已过去,学生的反应良好,该生更是士气高涨,时刻以行长的身份到处炫耀,习惯和学习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注:爱心银行简介:要求每位同学每周在自己的零花钱中至少存5元,可以多存。存储的钱只能用于班级的各种爱心事务,如各个感恩时节对父母长辈的感恩,学校组织的各种爱心捐款等,毕业或离校方可取出剩余的金额。个别同学如果因为特别事件需要借钱,可以向银行提出借贷申请。这个爱心银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并且切身感觉到积小流以汇江河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家长节约了一笔不小的数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最后还能让学生提前感知社会的一个角度。)
效果
通过对该生一系列的措施辅导下来,该生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工作、学习的责任心增强了,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竞争意识强,为班级工作积极。与同学之间的矛盾逐渐消除,同学们一致反映他的进步很大,表现良好,是一名负责的“行长”。
反思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的地方,我们要学会用显微镜去寻找,用放大镜去看待他的进步,用哈哈镜去对待他的不足(起码在公众面前)。我充分的利用了他的家庭教育,姓氏教育,并从各个细节中寻找突破点,逐渐地将他的正义一面显露了出来,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让该生逐渐成为了班级的积极分子、公众形象,然后以“公众”来管理,在管理、露脸中逐渐的反思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这件事,我相信只要有静心、精心、正心、真心这“四心”,找出原因,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用心对待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所谓的“问题学生”,都不成问题。
第三篇:用“心”去感受“爱”的温暖
良师引路
用“心”去感受“爱”的温暖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 王存梅
【习作题目】
写一篇表达亲情的作文。【习作要求】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很普通的话题。相信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人的关爱,我们也应该常怀感恩之心。请选择一份最让你感动的爱写下来,注意写出真情实感。【金指点拨】
什么是爱?那是要用“心”才能感受出来的。一般来说,亲人的爱总是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出来,有时可能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有时可能是习惯的一个动作,有时也可能是一次批评责骂„„这种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让我们有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所以,这次习作要用“心”去捕捉“爱”的感动,用“心”去感受“爱”的温暖,用“心”去品味“爱”的真谛,用“心”去诉说“爱”的情感。
一、慧眼捕捉,选择“爱”的材料
我们也可以说亲人对自己的“爱”是无处不在的,而要从这么多的“爱”中去选择让你感动的“爱”,那就在于你有没有一双慧眼了。有时看似一件很平常的事,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了不一样的心灵反应。比如:妈妈每天早晨按时送我上学,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应该的,而有的人会从中感受到妈妈对自己无私而又执着的爱。也许,我们有些人选择“爱”的素材时,总是先想到让自己刻骨铭心的事写,比如,一次意外的事故,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一次生病,爸爸是怎样送我治病疗伤的„„这些固然是令人感动的“爱”,但殊不知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写出来,那就缺少了新意了。还不如另辟蹊径,从平常事入手,去挖掘“新”意来。
二、用心感悟,明确“爱”的宗旨
说到平常事,那就要用“心”去感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明确“爱”的宗旨所在。有时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眼里所看到的“爱”的主旨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各人用心感悟的侧重点不同罢了。所以,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去感悟。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时,我们就会发现身边最美好的情感,就会获得一份独特的感受。
三、扣住题眼,唱响“爱”的赞歌
这类文章的题眼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爱”。爱如诗歌,所以我们作文的题目要尽量避免直白,要营造一种意境,那样才能吸引读者,跟随你的心灵去旅游,同唱你的“爱”之歌。“爱”在心里,“爱”在细节。所以,我们要抓住重要的细节浓墨重彩去描画。比如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一个生活细节,一个真实的场景,一句朴实的话语,或者一种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读者在平淡生活中体味到人间的真情,彰显“爱”旨,唱响“爱”的赞歌。【例文】
“爱”字解读
(平凡的题目,不能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六(1)班 郭宇萌
偶尔在繁体字字典中看到了“爱”的繁体字——“愛”,我的心头不由得轻轻一颤。(小作者的感触与“爱”的简单、质朴之间衔接不紧。)是呀,爱就这么简单,这么质朴。
瞧,“愛”字的上面是“爫”,这不就是一只大手吗?我想起了奶奶那双历经沧桑却依旧执着的双手。记得一个冬日的清晨,西北风依旧猖狂,吹得人脸儿发疼。我为了赶时间,索性不系围巾便背上书包冲出门。奶奶发现了,就追上来了:“快回来!系围巾!”我只得不耐烦地往回走。奶奶帮我系围巾时,她那粗糙的手指触到了我的皮肤,我的目光不由得落在她的手上。(在写奶奶帮我系围巾这件事上,如能加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会增加可读性。)我知道,那是饱经风霜的印记,更是爱意流淌的痕迹。
再看“愛”字中间的“冖 ”,那不就像一个牢固的房子吗?这又让我想起了爷爷的小三轮儿。小时候,我上幼儿园时,爷爷为了让我在来回学校的路上少受风风雨雨,就精心搭了一个篷子,放在三轮车的车厢里。(小作者试图写出爷爷对自己浓浓的爱,但如果能细致地描绘做篷子的过程,一定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冬天,我躲在里面,再冷的寒风也奈何不了我;夏天,我盘坐在里面,大嚼着甘甜的冰棍,丝毫不理睬外面那似火的骄阳。我忘不了爷爷的小三轮儿,更忘不了爷爷对我的爱。
“冖 ”下面是个“心”。爱在“心”中,心如在,爱就在。爷爷有个大哥,快80了,我称他“大爷爷”。大爷爷没有儿女,住在敬老院里。但每当敬老院发苹果、桔子还有月饼什么的时侯,他都会挨家挨户地送给他的几个弟弟尝尝。奶奶让他留着自己吃,但他总是用沙哑的声音答道:“我吃不动啊!”其实,我们知道那不过是个美丽的借口。这不,苹果可以削成片儿吃,桔子可以掰成瓣儿吃果肉,而月饼就更简单了„„
“愛”最下面是“夂 ”。仔细琢磨,那不就是两个人互相牵着的四只胳膊吗?是呀,爱不就是一家人彼此手牵手吗?不管经历多大的风风雨雨,只要我们大家手挽着手,就会迈过一道又一道的坎儿。(这里略显空洞,议论缺少记叙的基础,有说教的味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我们愿意手相牵,这个世界一定会充满无限的爱。
简单的爱,浓浓的情。【教师评析】
1.现实生活中繁重的学习,是否使我们忽略了身边的亲情,漠视了身边的感动?小作者细致的观察、美好的真情无疑唤起了我们忽略的事物——对亲情的重新审视。
2.小作者另辟蹊径,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选取了“爱“这个字的繁体字,并对之进行解读,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几件平凡的小事来表现主题。故事虽平凡,但感情却真挚。文中着重注意了细节描写,但语言的表现力还略显苍白。
【修改升格】
爱,就这么简单
(题目为一个短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六(1)班 郭宇萌
偶尔在繁体字字典中看到了“爱”的繁体字——“愛”,我的心头不由得轻轻一颤。“爫、冖、心、夂”,简单,质朴,却含义隽永。瞧,“愛”字的上面是“爫”,这不就是一只大手吗?我想起了奶奶那双历经沧桑却依旧执着的双手。记得一个冬日的清晨,西北风依旧猖狂,吹得人脸儿发疼。我为了赶时间,索性不系围巾便背上书包冲出门。奶奶站在门口,发现了我的淘气,颠着小步,就追上来了:“快回来!系围巾!”(“颠着小步”这个词加得好,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追”“拉”、“围”、“不住地唠叨”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精心照顾;通过对奶奶手的细节描写,从深层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爱是悠远绵长的。)我只得不耐烦地往回走。奶奶一把拉住我,一边用软软的围巾紧紧围住我微微发红的脸,一边不住地唠叨:“脸上冻出个冻疮多难看呐!”不经意间,奶奶的手指触到了我的皮肤。我的目光不由得落在她的手上。啊,多粗糙的一双手啊!上面布满了裂缝与老茧,我知道,那是饱经风霜的印记,更是爱意流淌的痕迹。
再看“愛”字中间的“冖 ”,那不就像温馨的爱巢吗?(把“牢固的房子”换成了“温馨的爱巢”,想象奇特,更能反映爷爷的爱。)这又让我想起了爷爷的小三轮儿。小时候,我上幼儿园时,爷爷为了让我在来回学校的路上少受风风雨雨,就精心挑选了几根篾子,用他那像老树皮般的手将篾子反复削,直到它们变得光滑细腻,再扎成一个船篷的样子,最后在外面蒙上蛇皮袋。(形象的比喻,细致的描写使字里行间流露出阳光般的温暖,一个疼爱晚辈,淳朴能干的爷爷形象跃然纸上。)爷爷把它放在了三轮车的车厢里,在里面铺上厚厚的茅草,再摊上被子。这样,一个坚固温馨的爱巢就“筑”好了。冬天,我躲在里面,再冷的寒风也奈何不了我;夏天,我盘坐在里面,大嚼着甘甜的冰棍,丝毫不理睬外面那似火的骄阳。我忘不了爷爷的小三轮儿,更忘不了爷爷那深藏在其中的爱。
“冖 ”下面是个“心”。爱在“心”中,心若在,爱就在。爷爷有个大哥,快80了,我称他“大爷爷”。大爷爷没有子女,住在敬老院里。但每当敬老院发了苹果、桔子还有月饼什么的时侯,他都会挨家挨户地送给他的几个弟弟尝尝。奶奶让他留着自己吃,但他总是用沙哑的声音答道:“我吃不动啊!”其实,我们知道那不过是个美丽的借口。这不,苹果可以削成片儿吃,桔子可以掰成瓣儿吃果肉,而月饼就更简单了„„这简简单单的借口只缘于他那颗只有他人,没有自己的拳拳爱心。(这句简单的议论与上文“心若在,爱就在”形成照应,浑然一体。)“愛”最下面是“夂 ”。仔细琢磨,那不就是两个人互相牵着的四只胳膊吗?我忆起了外婆慈祥的笑容。幼时,我住在外婆家,当夕阳西下时,我便叽叽喳喳地吵着要去买些零食。外婆总是乐呵呵地应着,揣上十几元钱,拉着我的小手,向小店走去。一路上,我蹦蹦跳跳,不时停下来采几朵小花,扑几只粉蝶。外婆总是很有耐心地等着,偶尔与过往的村民们打声招呼。夕阳的余辉笼罩着安详的世界,好似打翻了浆汁盆,让浆汁般的阳光充溢着每一个角落。(将人物的动作和优美的自然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美好的景色与作者的心情交相辉映,渗透了作者心中的温暖。)暖暖香香的阳光照在外婆的脸上,外婆舒展开满面皱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粗糙的手心,包住了我稚嫩的小手,传递来阵阵温暖。沐浴着金色的阳光,一老一少,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老容,在落日余辉中,弥散着幸福与爱的气息。如今,外婆虽已驾鹤西去,却留下了浓如纯奶的爱意„„
爱,就这么简单,可那绵绵的情意却尽藏在“愛”字中。(结尾言已尽,而情未了。如饮浓茶,唇齿留香,让人久久回味。)【教师评析】
文中加入了奶奶为自己系围巾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和爷爷精心制作篷子过程的描写,还换上了外婆与小作者携手去超市的场景,使各位长辈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沛、感人,更具可读性。
第四篇:去敬老院的感受
去敬老院的感受
那的老人挺可爱的,请他们的子女多关心老人,他们不只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需求的,我以爱心社成员的身份向所有有爱心的网友发出邀请请你们多关爱老人多关爱敬老院的老人!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老人们需要子女从心底的真挚的关怀。不过话又说回来那的老人挺可爱的,请他们的子女多关心老人,他们不只需要物质更需要精神需求的,我以爱心社成员的身份向所有有爱心的网友发出邀请请你们多关爱老人多关爱敬老院的老人!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人们需要子女从心底的真挚的关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子女不赡养老人或者对老人的关心很少这样的事似乎经常发生哦,我从来没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想必很多人都没想过吧,今天政治老师的一席话不禁让我思考啊,是啊现在子女对老人的态度关心不够我们往往会说这子女真不孝啥的,我们从来没从老人的方面想想为什么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老师说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怀和爱护,以致于到他们老时得不到子女很好的赡养,其实人于人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不会对你冷漠的,对吧,人心都是肉长的啊,滴水还能穿石呢,更何况是人心啊。由此推之到人与大自然也是一样的啊,现在全球变暖也挺严重的啊,这也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合理的向自然索取而自然也以同样的方式来惩罚我们,只是聪明的人类要极早的清醒了.现在子女不赡养老人或者对老人的关心很少这样的事似乎经常发生哦,我从来没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想必很多人都没想过吧,今天政治老师的一席话不禁让我思考啊,是啊现在子女对老人的态度关心不够我们往往会说这子女真不孝啥的,我们从来没从老人的方面想想为什么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老师说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怀和爱护,以致于到他们老时得不到子女很好的赡养,其实人于人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不会对你冷漠的,对吧,人心都是肉长的啊,滴水还能穿石呢,更何况是人心啊。由此推之到人与大自然也是一样的啊,现在全球变暖也挺严重的啊,这也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合理的向自然索取而自然也以同样的方式来惩罚我们,只是聪明的人类要极早的清醒啊。
那的服务说实话不好,希望那里的工作人员能对老人的服务态度好些,尽管她们很麻烦又有疾病但他们毕竟是老人了,需要帮助和关爱的。听老人说她们平常也没啥娱乐活动,就平时只有坐在那也没啥干的,想想都无聊死了,不知老人们是怎么度过的日子啊。呼吁相关的部门给老人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和一些设施,给老人一个快乐的晚年!
第五篇:用心去感受春天
用心去感受春天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积累运用一》习作课堂实录与评析 教材简析:本次习作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语文《积累*运用一》的内容。这次习作是安排在第一单元写景状物的课文之后要求学生用心观察春天的景物。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并且展开想象写出一处景物特点,从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在观察中抒发自己的感受预计捕捉事物得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与创意表达,使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次习作训练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记录春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寄托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乐于表达。
课件准备:春游录像带,春天的录音带,以描写春天的佳句片断为内容的幻灯片。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多角度观察春天,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春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背景:在开学初,我精心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在活动前强调要注意观察春天的景色。聆听来自春天的声音,感受春天的美景,回来把对春天的感受写下来并将春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用摄像机拍摄下来。课堂实录:
一、走进自然,寻找春天。
1、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景物。
师:同学们,你们好!开学初我们组织了一次春游,你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也可以是你平时观察到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1:我看到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各色鲜艳的花。生2:我发现一排柳树上挂着鹅黄色的柳条,风一吹就悠悠的飘荡起来,像是披上了一层半透明的薄纱。
生3:我发现在公园一角有几株桃树,长出了红色的嫩叶,中心还有几颗火红的花蕾。爸爸告诉我:不久桃花就要开了!
2、播放春游录像,再现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观察得很仔细,让我们再一次的欣赏美丽的春天吧!
(教师播放春游录像,学生们仔细认真地观赏)
师:这就是春天美丽的季节,生机勃勃!谁愿意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我们的祖国就像这春天的花园,处处是那样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生2:春天不愧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朋友,春天来了,又一年开始了,我们应有新的打算。生3: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生机勃勃,春天的景色太美了,让我陶醉。
师:我们找春天,不光要用眼看,还要用鼻子闻、耳朵听、手摸、脑子想,你们选择其中一个来说一说。
生1:春天到处有青草的气味,还有花香,使我陶醉其中。生2:春天到处可以听到小鸟的叫声,特别是小燕子,它为春天增添了乐趣。
生3:春天泥土松软,大地复苏,万物充满了生机。„„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听一下春天的声音吧!播放录音(燕子的叫声,沙沙细雨声,播种机轰隆隆的工作声,人们播种时的欢笑声„„
学生边听边说出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评析:再现春游情景,结合学生平时观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师提醒学生写景作文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心灵去感受,使学生已有的语言得到盘活,克服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二、选定“舞台”欣赏春天
师:春天真美啊!可惜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亲自观察过。我们要像导游一样确定最美、感受最深的一处来向大家介绍春天。让那些没有亲自观察过的同学,通过你的介绍对景物能留下深刻印象。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小组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景物介绍给了本组同学,谁愿意把它介绍给全班同学呢?
生1:春天在花圃里,长着刺的玫瑰枝上出现了红色的花蕾,有些都快绽开了,还有太阳花开得更茂盛,有粉红的、有朱红的、有的金黄色花瓣周围镶着红的边,多美啊!
生2:在乡间的树林中,在冬青树暗绿色的叶子中间,长出了黄绿色的骄嫩的新叶;高大笔直的水杉树枝上也冒出了米粒大的新芽,更有趣的是法国梧桐的丫枝上,吐出了透明青里带红的芽,就跟小小的佛手一半。树木到了春天都要“脱旧换新”了。师:同学们他们说得好吗?为什么? 同学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生1:他们介绍得很好,都抓住了重点景物。
生2:他们介绍得很好,用词优美,而且突出了春天的特点。师:同学们说得对,描写春天不能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选定重点景物,这些景物要突出春天的特点。
学生们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忽然教室中安静了下来,有的同学低头不语若有所思,有的同学不时在纸上写着什么„„ 二、三分钟后教室中又恢复了正常,学生们看了看老师,老师看了看学生,大家一起笑了。
[评析:描写景物不能泛泛而谈,要让学生选定重点景物练说,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出来,为下一步指导学生想象、抒发情感打下基础。]
三、用新感受,感受春天。师:同学们你们已选择好了自己要写的景物,但如果把这些景物罗列出来就没有文采了,如果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丽的生机勃勃的春天,那该多有意思呀!
师:谁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的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前人写春天的名句?
生1:我知道的有冰雪消融、光彩夺目、柳暗花明、生机勃勃„„ 生2:北宋大诗人王安石写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师:同学们平时库存的语言真丰富。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些描写春天的佳句片断。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片断:
①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拟人)
②由红杏联想到一句古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③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才风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校园春色。(对比)
师: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这些语段美吗? 生:美!
师:他们的描写成功在什么地方呢? 生:他们在描写中使用了对比、拟人、联想等多种写法。
师:大家说得对,希望在我们的文章中也能采用这些方法,用优美的语言装扮春天。
[评析:看春天,听春天是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的,是学生眼见为实的东西。要使学生作文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思想,这是习作的难点也是重点。先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词句。盘活学生的库存语言,出示美文引导学生赏析。明确写作要结合想象,寄托思想,会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达到习作指导的目的。]
四、自主创作,珍藏春天
师:同学们,下面请你们以游客的身份把美丽的春天记录下来吧!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按顺序来写,可以边写景物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你打算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春天呢?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写作顺序。
师:大家心中一定确定好了自己的写作顺序,下面我们欣赏一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获得启发。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范文(范文略),学生边欣赏边议论。
师:我相信大家一定得到了收获,你一定能把美丽的春天记录下来。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辅导。
[评析: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来写,强调习作时注意观察顺序,还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