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中国的葡萄酒历史文化

时间:2019-05-15 06:3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浅谈中国的葡萄酒历史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浅谈中国的葡萄酒历史文化》。

第一篇:论文浅谈中国的葡萄酒历史文化

浅谈中国的葡萄酒历史

说起葡萄酒,总会让人生发一种浪漫的心情,因为自古以来葡萄酒就与美女、美食相伴,因而葡萄酒的诗文也特别发达。自从唐朝将酒与美人结合起来作为诗歌绘画主要题材以来,“贵妃醉酒”就成了文学的母题,被古今文人墨客百写不厌。

【关键字】葡萄酒、唐朝、酿酒技术、干红、诗文

【正文】

一、中国早期关于葡萄属植物的文字记载

根据考古的研究推测,人类酿制葡萄酒的历史已经有6000年。古希腊有酒神狄俄倪索斯,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中国有酿酒师仪狄、杜康。说明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平乐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曰猿猴酒。”有此可以判断,最早的酒应该是百花野果自然发酵的酒,而不是粮食酒,百花果酒当然包括葡萄酒。早在5000年前,中国即有原生葡萄酒(统称山葡萄、刺葡萄、野葡萄)。原始人采摘野果充饥解渴,多余的野果,包括葡萄,贮存于洞穴中。经过自然发酵(利用附着在果皮上的野生酵母),果汁变为果酒,被原始人类掬一捧用来解渴,味道酸甜,连猴子也爱喝。

周朝(公元前1066年)已有蒲桃(即葡萄)和蒲桃园(及家葡萄园),葡萄已经人工栽培,成为园林。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葡萄,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这一史料充分说明我国在西汉时期,已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西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普及的主要产地。

汉代虽然曾引入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但却未使之传播开来。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也极度困难,葡萄酒异常珍贵。《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张让是汉灵帝时权重一时、善刮民财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结交张让的家奴和身边的人,并直接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汉朝的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现在的20升。也就是说,孟佗拿26瓶葡萄酒换得凉州刺史之职!可见当时葡萄酒身价之高。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葡萄酒业的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

到了魏晋及稍后的南北朝时期,葡萄酒的消费和生产又有了恢复和发展。从当时的文献以及文人名士的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当时葡萄酒消费的情况。

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他不仅自己喜欢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

“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作为帝王,在给群医的诏书中,不仅谈吃饭穿衣,更大谈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并说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个名,就足以让人唾涎了,更不用说亲自喝上一口,这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三国志·魏书·魏文帝记》是这样评价魏文帝的:“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疆识,才艺兼该。”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日渐兴起。

三、唐代——灿烂的葡萄酒文化

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后,经过短暂的过渡,即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及一百多年的盛唐时期。这期间,由于疆土扩大,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特权,老百姓也普遍饮酒。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饮酒。女人丰满是当时公认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种美。唐明皇李隆基特别欣赏杨玉环醉韵残妆之美,常常戏称贵妃醉态为“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当时,女性化妆时,还喜欢在脸上涂上两块红红的姻脂,是那时非常流行的化妆法,叫做“酒晕妆”。近年港台和沿海城市流行的“晒伤妆”,即一千多年前唐朝妇女的“酒晕妆”。盛唐时期,人们不仅喜欢喝酒,而且喜欢喝葡萄酒。因为到唐朝为止,人们主要是喝低度的米酒,但当时普遍饮用的低度粮食酒,无论从色、香、味的任何方面,都无法与葡萄酒媲美,这就给葡萄酒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当时葡萄酒面临着的真正的发展机遇是:在国力强盛,国家不设酒禁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唐太宗还喜欢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据《太平御览》:“(唐)高祖(李渊)赐群医食于御前,果有蒲萄。侍中陈叔达执而不食,高祖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干,求之不能得。高祖曰,卿有母可遗乎。遂流涕呜咽,久之乃止,固赐物百段。”由此可见,在唐初,经过战乱,葡萄种植与酿酒基本已萎缩,连朝中大臣的母亲病了想吃葡萄而不可得,只有在皇帝宴请大臣的国宴上方有鲜葡萄。

《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贞观13年(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

唐代的许多诗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如王勃《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句脍炙人口,千古传颂。刘禹锡也曾作诗赞美葡萄酒,诗云“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这说明当时山西早已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李白诗曰:“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这首诗既说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间,又说明了葡萄酒的珍贵,它像金叵罗一样,可以作为少女出阁的陪嫁。当时的胡人在长安还开设酒店,销售西域的葡萄酒。诗人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长安酒家之盛。

宋代瓦楼酒肆兴旺,苏东坡醉书传为中外佳话,“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是他的感慨。到10世纪中叶,一些酿酒师已经应用近代化技术生产葡萄酒。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太原府的,其名也叫太原府,那里有很多的葡萄园,酿造很多的酒,销售到各地。”

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元史·卷七十四》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祭祀宗庙所用的祭酒为“乳、葡萄酒,以国礼割奠,皆列室用之”。元朝蒲栽培受到官方的重视,至元十年(1273年)刻颁《农桑辑要》对葡萄的性状栽培要点作了比较详尽的描述:

葡萄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叶密阴厚,可以避热。十月中,去根一步许,掘作坑收卷葡萄以悉埋之。近枝茎薄实黍穣弥佳,无穰,直安土亦得。不宜湿,湿则冰冻。二月中还出,舒而上架。性不耐寒,不埋则死。其岁久根茎粗大者,宜远根作坑,勿令茎折。其坑外处,亦掘土并穰培覆之。

四、元代——我国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

元朝立国虽然只有九十余年,却是我国古代社会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

元朝的统治者十分喜爱马奶酒和葡萄酒。据《元史·卷七十四》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祭宗庙时,所用的牲齐庶品中,酒采用“潼乳、葡萄酒,以国礼割奠,皆列室用之”。“潼乳”即马奶酒。这无疑提高了马奶酒和葡萄酒的地位。至元二十八年五月(1291年),元世祖在“宫城中建葡萄酒室”(《故宫遗迹》),更加促进了葡萄酒业的发展。在政府重视、各级官员身体力行、农业技术指导具备、官方示范种植的情况下,元朝的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有了很大的发展。

元朝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介绍葡萄插裁技术:

插葡萄,预先于去年冬间截取藤枝旺者,约三尺埋窑于熟粪内,候春间树木萌发时取出,看起芽生,以藤签萝卜内裁之。埋二尺在土中则生根,留三五尺在土外。候苗长,牵藤上架。根边常以煮肉肥汁放冷浇灌,三日后,以清水解之。天色干旱,轻除根边土,浇之。冬月用草包护,防霜冻损。二三月间皆可插裁。

在元代,葡萄酒常被元朝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王公大臣,还用于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同时,由于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酿造业的大发展,饮用葡萄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平民百姓也饮用葡萄酒。

五、明朝——我国葡萄酒业的低速发展时期

明朝是酿酒业大发展的新时期,酒的品种、产量都大大超过前世。明朝虽也有过酒禁,但大致上是放任私酿私卖的,政府直接向酿酒户、酒铺征税。由于酿酒的普遍,不再设专门管酒务的机构,酒税并入商税。据《明史·食货志》,酒就按“凡商税,三十而取一”的标准征收。这样,极大地促进了蒸馏酒和绍兴酒的发展。

而相比之下,葡萄酒则失去了优惠政策的扶持,不再有往日的风光。明朝人顾起元所撰写的《客座赘语》中则对明代的数种名酒进行了品评:“计生平所尝,若大内之满殿香,大官之内法酒,京师之黄米酒,„„绍兴之豆酒、苦蒿酒,高邮之五加皮酒,多色味冠绝者。”并说:“若山西之襄陵酒、河津酒,成都之郫筒酒,关中之蒲桃酒,中州之西瓜酒、柿酒、枣酒,博罗之桂酒,余皆未见。”《客座赘语》多载明故都南京故实,而于嘉靖、万历年间社会经济、民情风俗的变化尤为注意。顾起元所评价的数十种名酒都是经自己亲自尝过的,包括皇宫大内的酒都喝过了,可葡萄酒却没有尝过,可见当时葡萄酒并不怎么普及。

六、清末民国初期——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转折期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由于西部的稳定,葡萄种植的品种增加。据《清稗类钞》:“葡萄种类不一,自康熙时哈密等地咸录版章,因悉得其种,植渚苑御。其实之色,或白或紫,有长如马乳者。又有一种,大中间有小者,名公领孙。又有一种小者,名琐琐葡萄,味极甘美。又有一种曰奇石密食者,回语滋葡萄也,本布哈尔种,西域平后,遂移植于禁中”。

清朝后期,由于海禁的开放,葡萄酒的品种明显增多。除国产葡萄酒外,还有多种进口酒。据《清稗类钞》:“葡萄酒为葡萄汁所制,外国输入甚多,有数种。不去皮者色赤,为赤葡萄酒,能除肠中障害。去皮者色白微黄,为白葡萄酒,能助肠之运动。别有一种葡萄,产西班牙,糖分极多,其酒无色透明,谓之甜葡萄酒。最宜病人,能令精神速复”。《清稗类钞》还记载了当时北京城有三种酒肆,一种为南酒店,一种为京酒店,还“有一种药酒店”,则为烧酒以花蒸成,其名极繁,如玫瑰露、茵陈露、苹果露、山

楂露、葡萄露、五茄皮、莲花白之属。凡以花果所酿者,皆可名露。由此可知,当时的药酒店还出售白兰地酒。

纵观汉武帝时期至清末民国初的2000多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其中,有过繁荣和鼎盛,也有过低潮和没落,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的民族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真实地记载和再现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业——传统民族产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酒文化与养生药酒》王惟恒、强刚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2、《西方饮食在中国》陈芬森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第二篇:华夏葡萄酒历史文化WORD讲稿

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

导言

(PPT1):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格瑞特集团的培训讲师————,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品味格瑞特,品味葡萄酒中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总以为葡萄酒是西方的舶来品,其实不然,翻开漫长的历史书卷,我们发现,原来华夏葡萄酒与西方葡萄酒一直并行发展。那么花开两朵,各表一支,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华夏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总述(PPT2):大家看到的这幅图是华夏葡萄酒的发展曲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朝是华夏葡萄酒的源头;汉代是我们中华欧亚种葡萄酒业的开始;魏晋南北朝是中华葡萄酒业的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时期;而唐朝是中华葡萄酒的灿烂文化期;到了宋元时期,我们中华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之后的明清和近代时期,中华葡萄酒就进入了衰退期,中华葡萄酒业出现断点,正是因为如此,现代人误以为葡萄酒就是洋酒。接下来让我们遵循历史的脚印,来寻找华夏葡萄酒发展的脉络。

互动:请问各位,中国的酒祖是哪位? 解答:刚才有人回答是杜康。不错,通常人们都认为杜康是中国酒祖,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用杜康来指代美酒。但是杜康是粮食白酒的创始人,在杜康之前,其实就有了果酒的产生。夏朝(PPT3):西汉《战国策》中记载:“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酣之”。意思是仪狄酿出美酒,进献给大禹,大禹饮完便醉了。这则史料说明,早在大禹时期,酿酒就已经出现,是一名叫做仪狄的人开始酿酒。而杜康是大禹的第五世孙,这说明仪狄酿酒在时间上远远早于杜康。

互动:杜康酿造的是粮食发酵酒,仪狄酿造的是那种酒呢? 解答:《世本.作篇》记载:“仪狄始作酒醪,辩五味”。所谓“五味”,指的是酸涩苦辛甘五种味道,白酒明显不具备五味的特征,只有葡萄酒里才会有这五味。所以仪狄制作的酒醪指的是葡萄酒。古人还用琼浆玉液指代美酒,现代的人们也很少仔细追究究竟什么是琼浆。其实,“琼”原意指的赤红色的玉石,“浆”指的浓稠的液体或者是一种带酸味的饮品。这两个字从字面意思看,不论是颜色,质感还是味道都是指的葡萄酒,由此推断,琼浆在中国古代指的就是葡萄酒。根据上述两则史料,可以说,仪狄酿造葡萄酒要远远早于杜康酿造粮食白酒。互动:那么仪狄是何方人士呢?

解答:据民间传说,仪狄是禹的造酒师,居住在夏朝都城附近的鸣条岗,而夏朝都城,就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夏县的县名就是由此而得,在夏县鸣条岗附近有个小村庄叫做仪门村,据当地村民介绍仪门村就是为了纪念仪狄而命名的。所以说我们的夏县鸣条岗是华夏葡萄酒的发源地!1986年西北农林大学李华教授带领考察组对鸣条岗进行实地考察,他惊喜的发现鸣条岗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这也是我们的格瑞特选择了鸣条岗作为我们的葡萄栽培基地的原因!互动:仪狄是男是女呢?

解答:关于仪狄的性别,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无从考证。可以推测,当时采摘水果主要由女性完成,女性在采摘存贮过程时极有可能发明果酒,仪狄为女子的可能性会大些。

汉朝

(PPT4):汉朝是中华欧亚种葡萄酒业的交流推广期。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大宛,张骞发现当地人用葡萄做酒,富人更是藏酒万石,而且经历数十年不坏,当地人都喜欢饮酒,天马(汗血宝马)以苜蓿为食。张骞便把当地酿酒葡萄的种子、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带回汉朝。汉朝时期与西域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西域使节和商人喜欢喝葡萄酒,为了接待这些西域来客,汉武帝令人“离宫别院尽种葡萄”,这促使汉朝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得以推广并达到了一定规模。

魏晋南北朝时期

(PPT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们中华葡萄酒业的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期,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是喜欢葡萄酒,作为帝王,他甚至把他对葡萄酒的喜爱写进诏书里告之群臣,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葡萄酒成了王公贵亲和名流必备的美酒。西晋大文学家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意思就是说“葡萄酒一年四季飘着芳醇,用琉璃酒钟举杯迎送的都是老友旧交”反映当时的上流社会一年四季都喝着葡萄美酒,足见当时的葡萄酒业规模恢复的非常好。

互动:唐朝是中华葡萄酒的灿烂文化期,有不计其数的吟咏葡萄酒的诗歌。大家能不能列举出唐代和葡萄酒有关的诗歌呢?

解答:对,最有名的有关葡萄酒的唐代诗歌就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的葡萄酒是因为这首诗而得名,但是在唐代最有名的葡萄酒却是产自古称安邑、今称夏县的河东乾和葡萄酒。唐朝(PPT6):唐朝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列举了当朝的十六种名酒,此书记载:“酒则有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葡萄„„”产自河东的乾和葡萄酒,是当时列入名酒榜唯一的葡萄酒,也可谓汉民族历史上第一个葡萄酒名牌。而河东指的就是我们山西运城。刘禹锡作诗赞美葡萄酒说:“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这说明当时山西广植葡萄,并大量酿造葡萄酒。唐代河东籍诗人王绩作诗:“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可以想象,带着酒糟的竹叶青青翠怡人,含着酒曲的葡萄酒鲜红艳丽,而且将葡萄酒与竹叶青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葡萄酒发展之盛况。宋朝(PPT7):宋朝的葡萄酒是对唐朝葡萄酒的继承和发展,宋朝政府非常重视葡萄酒酿造,葡萄产地大幅增加。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宋人不仅为后人留下前所未有的大量的有关葡萄酒的诗词歌赋,更是记载了葡萄酒的各种酿制方法。宋人众多数量的歌咏葡萄酒的诗句,说明葡萄酒在众多酒品之中当是宋人非常喜爱也是经常饮用的美酒佳酿。北宋吴坰在《五总志》中写道:“葡萄酒自古称奇,本朝平河东,其酿法始入中都。”大意是说,北宋赵匡胤平定河东,河东葡萄酒的酿造方法才传入中都开封,进而在北宋进行推广。可见河东葡萄酒再一次起到了历代传承的重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宋朝,安邑(今夏县)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继续保持着一定的规模。宋朝修建的夏县司马光家祠中彩塑了大量的葡萄果实塑像,司马光在诗作中写到:“斋酿葡萄熟,飞觞不厌烦。”反映了当时夏县葡萄生产的规模和品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宋代流传下来的诗歌“玉槽夜压葡萄碧”、“葡萄酒酿色如丹”等等可以得知,当时的葡萄酒已经有了类似现在的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分。

元朝

(PPT8):元代葡萄酒的生产水平则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运城安邑一度成为当时葡萄酒的重要产区。期间著名文人元好问在其《蒲桃酒赋序》中写到:“吾安邑多蒲桃,„„见竹器所贮蒲桃在空盂上者,枝蒂已干,而汁留盂中,薰然有酒气。饮之,良酒也。盖久而腐败,自然成酒耳。不传之秘,一朝而发之。”说明河东安邑(今夏县)是华夏葡萄酒自然发酵法的重拾和推广之地。自此之后安邑的葡萄酒质量稳步提高,成为贡酒。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六月,朝廷有令:“敕平阳路安邑县蒲萄酒自今毋贡”。可见此前一直进贡。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的、江苏开辟葡萄园,还在宫中建造葡萄酒室。

明朝

(PPT9):明朝华夏葡萄酒进入衰退期。此时,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日渐式微,但仍可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华夏葡萄酒的身影。据明朝一位叫王翰的当地官员记录“洪武辛酉谒禹庙,有以葡萄酒见饷者,其甘寒清冽„„”,说明当时安邑葡萄酒拿来供奉给洪武皇帝朱元璋饮用。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其中提到的“琐琐葡萄”,出西番,实小如胡椒”,其描述具备酿酒葡萄的特点。明朝文献还记载:葡萄酒出哈剌火者最烈,西番次之,平阳(晋南)又次之。说明晋南一带的葡萄酒以品质温和著称。

清代

(PPT10):清代,欧洲的各种酒已大规模进入官方宴会,成为款客敬宾的上佳酒品。《清稗类钞•饮食类》这样记载:“嘉庆某岁之冬至前二日,仁和胡书农学士敬设席宴客,饮鬼子酒。„„鬼子酒为舶来品,当为白兰地、惠司格、口里酥之类。”清雍正本运城《旧志述》在描写当时运城的商业面貌时写道:向晚葡萄有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说明在民间,仍然饮用自酿的葡萄酒。

近现代

(PPT11):近代以来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华夏葡萄酒的发展陷于困顿。但在民国所修的安邑县志中,仍然记载:“种葡萄,有酿作坊。”说明河东夏县民间仍然保留着酿造葡萄酒的传统。直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古风神韵的山西省太极葡萄酿酒厂在夏县鸣条岗巍然伫立,夏都大地诞生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款葡萄酒。2007年,太极酒厂改制重组为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厚积薄发,储势腾飞,成为名誉华夏的葡萄酒庄。2013年,格瑞特酒庄5000亩基地已具规模,华夏葡萄酒首席酒庄诞生。

总结分享(PPT12):纵观汉武帝时期至清末民国初的2000多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华葡萄酒文化。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真实地记载和再现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业——传统民族产业的繁荣。在这个过程中,河东夏县葡萄酒的发展史可谓华夏葡萄酒发展史的缩影,让我们一起分享下面这首诗歌。

土壤很多

但拥有厚重历史的很少

阳光很多

但传承灿烂文化的很少

葡萄酒很多

但演绎华夏传奇的很少

岁月很长

源头只有一个

格瑞特

华夏葡萄酒首席酒庄

第三篇: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考察要求

中国历史文化期末考察论文

教师评语:

成绩:教师签名: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题目,居中(黑体四号)

姓名,居中(宋体五号)

(旅游师091 学号……),居中(宋体五号)

摘要(黑体五号):内容300字左右(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关键词:(黑体五号):内容3-6个词(宋体五号)

正文(一二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字体,内容宋体小四号字体,1.5倍行距)

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字体)

(内容宋体五号字体,单倍行距,不少于3篇,格式为:)

[1]作者姓名 +文章名+[文献标识码]+出版社或杂志名+出版年月或杂志期卷+起止页码.其它要求:

1.字数2000字以上

2.正文中有不少于二级的标题,格式为:1→1.1→1.1.1

3.每部分采用先说论点,再用论据论证的方式

4.要求紧扣题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中心突出

5.格式规范,语句通顺

6.从以下参考题目中任选一题:

6.1论×××(文化名称)的旅游开发

6.2论×××(文化名称)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6.3论论×××(文化名称)的变迁

7.上交论文以“其他要求”上面的模板为制作标准,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第四篇:葡萄酒论文

中西葡萄酒文化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古籍记载各不相同。大概是在一万年前诞生,已远至历史无法记载。葡萄酒是自然发酵的产物,在葡萄果粒成熟后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渗出的果汁与空气中的酵母菌接触后不久,最早的葡萄酒就产生了。我们的远祖尝到这自然的产物,从而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因此,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酒的起源是经历了一个从自然酒过渡到人工造酒的过程。

据史料记载,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区,即现在的安纳托利亚(Aratolia)(古称小亚细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都发现了积存的大量的葡萄种子,说明当时葡萄不仅仅用于吃,更主要的是用来榨汁酿酒。多数史学家认为,葡萄酒的酿造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对于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约是在7000年前始于前苏联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后来随着古代战争、移民传到其它地区。初至埃及,后到希腊。但是,有真正可寻的资料中还是从埃及古墓中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陪葬物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 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特别是浮雕中,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酿制步骤和饮用葡萄酒的情景,这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此外,埃及古王国时代所出品的酒壶上,也刻有伊尔普一词。西方学者认为,这才是人类葡萄与葡萄酒业的开始。以葡萄酒为主题的著名作家休·约翰逊(Hugh Johnson)曾描写到:“古埃及有十分出色的品酒专家,他们就像二十世纪的雪利酒产销商或波尔多酒经纪的酒样,可以自信并专业地鉴定酒的品质。”

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罗马帝国势力的慢慢扩张,葡萄和葡萄酒又迅速传遍法国东部、西班牙、英国南部、德国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东边等地区。在这段期间,有些国家曾实施禁止种植葡萄的禁令,不过,葡萄酒还是在欧陆上大大风行。其后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古罗马人喜欢葡萄酒,有历史学家将古罗马帝国的衰亡归咎于古罗马人饮酒过度而人种退化。

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当罗马帝国于公元五世纪灭亡以后,分裂出的西罗马帝国(法国、意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国地区)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详细记载了关于葡萄的收成和酿酒的过程。这些巨细靡遗的记录有助于培植出在特定农作区最适合栽种的葡萄品种。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 “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饮少些,但要好”(Drink less but letter)是葡萄酒的一句不朽的谚语。不过从那时起至今,上等的红勃艮第的确从来没有大规模发展过;它的历史不如说是科尔多省地优良土壤长出的黑品诺得以尽善尽美地表现出其品质。用小桶小批量地生产,是他们的游戏特色。尤其是1789年法国革命后,由于修道院的解散和旧制度的贵族庄园被清算,勃艮第地区的葡萄园也化整为零。

中餐与葡萄酒的搭配理念还是源于西餐的。如果中外酒菜配抛开西餐的影响,那葡萄酒与菜肴选配就是个新问题,新问题可以用老办法解决,就是延用中国的白酒配菜的理念来套用了。中餐是酒为君,菜为臣的理念较为普遍。如今朋友相聚,坐下来第一句是“今天喝什么?”甚至是早就预备好了自己带酒赴约赴宴,要不怎么出现酒楼开瓶费一项“小”事闹到中国消费者协会去仲裁,甚至消费者与酒楼闹到对簿公堂呢?坐下来,甚至未坐下来之前已经定下来了“今天喝什么”,酒在一餐饭中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通常情况下大家明确了“今天喝什么”之后,一般是主人客气地请大家“各人点各人爱吃的菜”——全没有请大家斟酌与酒的匹配的意念。然后主人最后平衡一下菜单的荤素搭配、席面贵浅档次之后写几个菜。细心观察番后,你会发现酒是酒,菜是菜,全然可以不搭不配。中餐的八大菜系也好,十大菜系也罢,全可与各种各款中国白酒同饮同食。把这套中国白酒与中餐互不影响平等出席宴会的习惯和理念用在葡萄酒与中餐的合作上,出现在宴会上的场面是百花齐放式的。富豪们只顾上各庄贵酒加山珍海味全在一个“钱”字上作文章,酒家自然兴高采烈地何候着老爷太太们,把最贵的搬上席面,博老爷太太们一笑,刷卡、走人、分小费。何酒配何菜是没人关心的,更不能给老爷太太们介绍,“小的们”岂能岂敢比老爷太太们懂得多?如今的有钱人全是精英呀!冯小刚的贺岁片中就这么说: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当然富豪阶层懂葡萄酒的想必不少,但都是按西餐配酒的原则处理了。

如今中国葡萄酒文化尚在推广普及阶段,对葡萄酒知识的了解还是初级阶段,所以在酒楼点酒点菜,一看酒楼服务员的介绍,是服务员与消费者双方态度的搭配,二看消费者裤袋里的钞票,是饭价与自有资金的搭配。酒一开瓶,菜全上桌,全然不顾酒菜搭配上桌的顺序,大家也就举杯“感情深一口闷”了,不向酒里渗七喜就算内行了,很难再找到葡萄酒的色、香、味与某款菜肴的色、味、香、形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如果再把中国传统酒场上的酒词酒令,特别是劝酒文化搬过来,罗曼尼 康帝也成可口可乐了。归根结底,我认为中餐酒与菜的君臣关系使酒成为唯一的桌面饮食文化的主角,是中国聚饮文化中以沟通感情为主以品菜品酒为辅的功利文化的反映。“聚饮”不在“饮”而在“聚”,饮只是聚的一种道具。现在的日常口语聚饮活动简称为“坐一坐”,连“道具”的名字“饮”或“吃”都不提了。目的就是“坐一坐”,聚一聚沟通沟通,喝与吃全在其次。“坐一坐”后面的戏就多了。难怪不少人“坐”下来就发愁,说:“想来想去不知道吃什么好!”顺序就是分别点几样自己认为合适的菜凑成一桌席。有些地方更加实惠实际一点,菜品齐上桌后大家先垫一垫肚子,然后进入“主旋律”——开喝了。

在酒场上有一条定律,就是“酒品如人品”一说。意思是在酒场上通过某人喝酒是否爽快看其为人是否仗义。这真是毫无根据的一种推理。据说越往北,越推崇这条酒场定律。现在大家也把这条“定律应用到葡萄酒为主要饮品的宴会上了。以至于选用葡萄酒配餐的宴饮就出现“斟满”、“干掉”的场面,全然提不上“观色、闻香、品味”的葡萄酒品尝程序了。如此饮法,什么产地、品种、旧世界酒,新世界酒,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我国的这种饮酒方式和习俗倒是很有传统的,从葡萄酒的葡萄两个字的源头就反映了饮而应醉,以饮为君的传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谈及葡萄这种植物的名字时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以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即“聚饮”的意思,“醄”即大醉的样了。当然葡萄酒的醉用魏文帝曹丕的话是“醉而易醒”,仍是有优势的,不影响大家第二天早晨按时上班,打卡。曹丕先生就应该是深有体会的,从做“太子”时要晚醉早醒赶去上他老爷子曹操的早朝,到自己做皇帝了要醉而早醒去上班监督下属臣子们上朝应仰,他是深知葡萄酒比谷物酿造酒有这点好处的。

几千年来我中国人这种不管什么酒,全做为追求一种人际关系的和谐的工具的习俗,实在是辜负了酒本身作为人类一种创造的本义。当代作家高晓声说过:“美是一种创造,而酒能帮助我们创造美”。高作家讲这句哲言时忽略了一个约束条件,那就是酒的喝法。在喝法的程式仪礼上,我们是应该学习洋人中的法国人的葡萄酒喝法。法国人从十八世纪才逐渐形成的宴会饮酒礼仪是有益健康又不失为增进友情的。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背后体现了主客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我中国人的这种酒宴文化,往往在盛情的背后藏有一种主客之间的尊重质疑:“客随主便就往往意味着一方不便”。

在中外酒习俗中都有独酌与聚饮的区分。独酌的时候是否就能避免醄然的结果呢?这在中外习俗中也许有些差别。我国人引为自豪的酒仙李白就“花间一壶酒”的独酌中“对影成三人”了,醉眼看世界悟出“大道通自然”。全不见对着壁炉或沟火的红光慢举杯轻呷酒深吸气的品味生活场景。我们只看到了诗仙“对影成三人”憨态的可爱,却体验不到诗仙自己内心感受——那是一杯寂寞的酒,一杯思乡的酒,诗人应该从一杯西域美酒中看到了儿时在西域天鹅湖畔生活的影子,对影成三个李白——一个西域的李白,一个蜀中的李白、一个长安的李白„。只有醉眼中才能勾画出这一动漫又浪漫的场景,这也是中外文化差异的一个侧影。

第五篇:葡萄酒论文

关于长株潭葡萄酒行业差异化策略研究

摘要:

有人说,葡萄酒是外来文化,因而它长期被列入“洋酒”之列,但实际上,我国是世界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应是“古而有之”了。但在中国市场上盛行,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则是近现代的事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逐渐了解了葡萄酒文化,爱上了葡萄酒,葡萄酒成为了众多人的必须消费品,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商机导向下,长株潭这样一个盛产葡萄而且经济区位优势独特的地区该如何利用自身差异化的优势,生产为更多中国人甚至是世界人们所接受的葡萄酒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先介绍了差异化的概念,分析了差异化战略在长株潭葡萄酒行业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差异化的方法,包括理念更新、技术策略、资金策略、和四个品牌组合,进而实现葡萄酒品牌的差异化,促成整个长株潭葡萄酒产业的差异化,推动整个长株潭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行业竞争的升级,往往要求企业为稳住现有顾客,并争取更多的新顾客,提供出更多的、独具特性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让自身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到与众不同。在国内经济发展和消费观念转变的市场环境下,长株潭葡萄酒行业也逐渐会迎来竞争过程中的必由之路。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来讨论长株潭葡萄酒行业采用差异化发展的必要性,并作了相应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葡萄酒差异化价格竞争酿酒师

一、差异化概念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应该采取的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其中差异化战略需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因此,差异化是长株潭的企业可以采用的一种发展战略,而所谓差异化战略,强调要依赖于长株潭地区现有的资源水平,向顾客提供在行业范围内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其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差异化策略具有独特性、难以复制性和顾客敏感性,可以使企业避免过度的价格竞争,并为品牌带来额外的收益,最终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对于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要求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应有适当的匹配。例如在内部要求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技术开发和供应链条都为差异化战略的采用和执行提供必要的准备。而在外部要求产品和服务表现形式、营销传播媒介、渠道分销和品牌独特属性传播等方面作出配合。因此,差异化是一个企业从内到外整个价值链条的差异化过程,只有具有特定条件或者发展一定阶段的企业才适用此战略。

二、长株潭葡萄酒行业差异化发展的必要性

在葡萄酒行业来说就是要生产异于其它地区甚至是其它国家的新的葡萄酒,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因为葡萄酒业在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已经相对而言很成熟,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没有自己的差异化,那是无法生存的,加之葡萄酒并不是生活日常用品,而是在当前阶段的享受的半奢侈品。这种产品本身的特性从生产到销售就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从长株潭的葡萄种植业发展开始,长株潭葡萄酒行业的兴起及紧随其后的发展,成就了一批可以“蒙着头”赚钱的葡酒企业。在我们所了解的个体户中或者企业当中,由于没有形成适当的规模或者没有科学的酿造原理的指导,很多的生产商变的不堪一击,举个例子,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有的生产者竟然往葡萄酒中加入超过50%的糖,在市场面前这必然是要被淘汰的。当我们抬起头来,直面竞争的时候,将要采取的策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而调整的方向取决于竞争环境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各个国产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葡萄酒品牌要想保持现有消费群体,并争取更多的新消费者,就必须为市场提供更强的说服力,而这一切都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营销资源来实现,由此也导致了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剧,尤其在葡萄酒重点消费区域市场,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可谓白热化甚至可以说比较惨烈。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历程和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潭葡萄酒市场实际上是一个逐渐被国际化的消费环境,来自新旧世界的葡萄酒生产国都将中国市场看成是 “最后的淘金地”,而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严格 的质量管理手段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觊觎已久,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例如近几年来国外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涌人。虽然是由于连续两年国内酿酒葡萄欠收导致原料供给不足,但实际上是给我们舍本求末式的脆弱产品供应链条敲响了警钟。可以说,中国葡萄酒行业的不断增长过程也是国外葡萄酒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持续突破,共赢的同时国内葡萄酒企业更应该看到缓慢膨胀的挑战。而长株潭这个处在湖南中心的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中心该如何去克服这种冲击,就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面对 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双重竞争,长株潭葡萄酒企业必须为自己长久稳健成长寻找出路。在国内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之 中,长株潭葡萄酒品牌要想在国内

赢得更多的市场,就必须让自己“与众不同”。而要同即将或者正在到来的国际品牌对抗竞争。也需要我们作出葡萄酒的“长株潭痕迹”。也能为我们的“走出去”战略赢得更多的比分。简单来讲,要告诉国内消费者你的品牌独特属性,还要传播给国外消费者你的“长株潭声音”。唯一的出路就是差异化战略。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倡导葡萄酒的差异化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这样说,差异化是长株潭葡萄酒寻找自我的一个积极举措,一贯的守旧将不会给我们任何帮助。差异化,也将是长株潭葡萄酒企业正视自身不足的艰难过程,它要求企业尽快把诸如葡萄酒文化培育与普及、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管理、酿酒师个性等等“短板”补齐。差异化,还会将葡萄酒 的“长株潭个性”宣讲得淋漓尽致,跟京剧、唐装等一样作为长株潭文化的一部分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三、长株潭葡萄酒行业差异化策略

既然差异化成为了长株潭葡萄酒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总应该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行,我认为长株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逐渐尝试去走自己的差异化道路

(一)、更新理念,将差异化的发展模式融入企业的文化内核。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长株潭的葡萄酒企业要想有所突破,不断扩大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就必须先从思想上充分的重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在今天,低价格的葡萄酒销售策略已经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走低价位的道路,只会让长株潭的企业在葡萄酒竞争激烈的时代措手不及。因此,各企业的领导者需接受差异化的策略并将这种思想理念带给自己的员工,让这种思想融入企业的文化之中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加强与高校、知名企业相互支持与合作,加强技术支持。

在当前,对于长株潭的葡萄酒制造企业来说仍然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技术的由来与创新又不可能是领导者在办公室里的产物,而是在长期的葡萄酒业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和不少的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努力获得的。所以当前长株潭的企业需要与其他地区甚至是世界各地的知名葡萄酒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如果因成本太高,业需要在省内甚至国内的高校进行合作,积极的寻求帮助,如湖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这些高校有葡萄酒专业,并且有自己的科研基地,可以为长株潭地区的葡萄酒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促进了葡萄酒专业和文化在这些高校的发展,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三)、努力创造四个品牌,实现长株潭葡萄酒业新发展

1、行业品牌

长株潭葡萄酒行业内的企业要同时在市场上取得进步和发展,首先需要的是整个行业在社会公众心 目中具有良好的行业品牌形象。以前国内葡萄酒行业出现过不少所谓“丑闻”。究其原因,正是国内葡萄酒企业集体模仿国外行业或者国内企业之间跟风成灾的突出表现。唯有吸取国内其它企业的教训,差异化长株潭葡萄酒的行业品牌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才能在行业领军品牌的带领下,突破本地区市场,进行长株潭葡萄酒的发展,才能谋求自身的发展。

2、产区品牌

葡萄酒行业品牌的差异化,离不开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本身的差异化。行业像大树,产区像枝干。我们经常说行业有十大产区,但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并没有形成旗帜鲜明的产区特色。与其他行业相比,可能是由于葡萄酒行业竞争强度不够或者程度不深,产区规划和管理还没有到“不得不变”的时候。但是,产区的差异化,必将是行业存在和壮大的必由之路。何时何地。就看产区管理机构和区内企业的长久发展观念的树立和执行了。

3、企业品牌

如果说。行业品牌和产区品牌多少带点“公益”色彩的话。那么企业品牌也就是我们普通意义上 的商业品牌了。其实,卓越的品牌正是由于其确立了独特的价值观念。进而将之与消费者进行“无缝”沟通。长株潭葡萄酒行业内很多都缺乏品牌精神。而往往退缩为知名度较广的名牌产品,而不能为品牌和消费者理想之间搭建良好的桥梁。品牌是产品品质的一种背书,其实是品牌最起码也是最初级的属性。如果真正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情绪、精神层面的升华。就需要品牌差异化的独特属性,长株潭葡萄酒企业在这方面,也可谓还有太多工作需要做。

4、酿酒师品牌

酿酒师也可以说是一款葡萄酒产品的灵魂了。因为,在原料和工艺既定条件下,如何成就一款好的葡萄酒产品,还是要靠酿酒师将品牌惯有风格和自身特色融合起来。酿酒部门虽然是为销售部门来服务的,但是并不等于技术成为市场的附庸。因此,要让酿酒师成为具有品牌感召力的另一把利器,来吸引市场上的消费者。酿酒师不光在业内具有市场价值,还要在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总之,长株潭葡萄酒行业的差异化,实现的是一系列品牌的差异化。只有这一品牌组合的差异化突围,达到共赢,才能为行业和企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化。但是在当前,我们这一地区的酿酒师还

是很缺乏的,如何培养更多的具有实力和品位的酿酒师是我们这一地区葡萄酒文化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此应该寻求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的酿酒师培训模式,从而更好适应长株潭葡萄酒业的发展。

(四)、积极寻求资金支持,形成长株潭葡萄酒发展规模

在当前起步阶段,要想实现差异化的发展优势,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就是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但对于长株潭的企业来说,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自然也就没有多少雄厚的资金,如何获得更多的资金则是葡萄酒业竞争力提升的又一难题,寻求政府的支持,获得政府的扶持资金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努力吸收社会资金,让社会资金参与到葡萄酒企业发展中来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长株潭的葡萄酒业也应该走一体化的道路,形成自己的产业规模,从而走向国内竞争甚至是国际竞争。

四、结束语

长株潭葡萄酒行业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要想成为自己、成就 自己,差异化是一条艰苦而有效的途径。多数葡萄酒企业的差异化,将带来酿酒品种、产区、品牌的差异化,而众多葡萄酒品牌的差异化,将会促成整个长株潭葡萄酒产业的差异化。只有这样,消费者和葡萄酒企业才能从中共同获益,也为行业的纵深增长奠定稳固的基石。

下载论文浅谈中国的葡萄酒历史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浅谈中国的葡萄酒历史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葡萄酒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植物保护学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课程名称: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葡萄酒论文

    高雅的葡萄酒酒杯 摘要: 酒杯的材质、形状和杯品直径都会影响葡萄酒的品尝效果。没有合适的葡萄酒杯,再昂贵的葡萄酒都会成为一潭死水。 关键词:葡萄酒杯 文化历史 工艺 形状......

    葡萄酒鉴赏论文

    内 容 摘 要葡萄酒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其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漫长,人类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饮用葡萄酒;葡萄酒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在中国,葡萄酒产业......

    葡萄酒网络营销论文

    一、前言葡萄酒是国际酒类市场中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流行饮料酒,但在我国葡萄酒的人均消费量仅是当前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5%。这样看来,我国的葡萄酒市场的大门尚未完全打开,甚至......

    葡萄酒酿造论文

    桃红色葡萄酒的发酵酿造工艺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学号:摘要:葡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曾有言:葡萄全身都是宝。那么与葡萄密切相关的葡萄酒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本文选取桃......

    葡萄酒主题公园论文

    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

    葡萄酒生产工艺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干红葡萄酒生产技术及关键点控制,干红葡萄酒的生产关键点主要有:优选原料、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防止金属污染和做好澄清处理,根据质量确定技术方案。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礼仪

    西夏建国前后,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懦学。它不能不在党项贵族中产生某些影响,阻碍着党项的前进。野利仁荣早就对元吴提出,“斤斤言礼言义”,决没有益处。元昊长子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