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延川县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5 孙权劝学学生自主学案
孙权劝学
知识链接: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政治家,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居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年间中进士,熙宁元年(1068)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死后追封为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命名为《资治通鉴》。其中“资”的意思是帮助,“治”的意思是治理,“通”的意思是从古到今,“鉴”的意思是警戒或教训。
2、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大都督领其军,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不久病死。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吕蒙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他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自主学习翻译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①读准字音:卿()涉()邪()孰()
②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
③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2)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3)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
2、学生听示范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把握停顿、节奏和语气语调。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蒙|乃|始|就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学生齐读,个别读,自由诵读,背诵课文。
4、学生结合注释、资料和工具书翻译课文,不懂的词句划出来。
▲翻译下列词语:谓:卿:辞:以:
为:邪:但:见:往事:孰:
乃:就:及:过:更:何:
▲一词多义
①卿今当.涂掌事当:但当.涉猎当:
②见.往事耳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以:自以.为大有所益以:
▲古今异义
①孤:古义:今义:②博士:古义:
③但:古义:今义:④往事:古义:
▲写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通假字:
▲指出文中的倒装句:
▲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译: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
岂: 以为:见: 今义: 今义:
2合作探究 理解文意
1、孙权,吴国国君。吕蒙,吴国名将,后代鲁肃任吴国大都督,为人粗鲁,没有文化。鲁肃,吴国谋士,曾替周瑜任大都督,一向轻视吕蒙。文中“劝”字统领全文,那么孙权为何要劝吕蒙读书?怎样劝的?结果如何?
2、吕蒙由“辞”到“乃始就学”,表现吕蒙什么特点?
3、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很有意味,试分角色朗读一下,揣摩双方对话的语气。
4、鲁肃由轻视吕蒙到最后“结友而别”,反映了什么?
拓展延伸
1、从文中可以看出,孙权苦口婆心劝吕蒙读书,如果让你引用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或故事来劝吕蒙读书,你会怎么说呢?
2、《资治通鉴》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经验教训。读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什么经验教训呢?
检测反馈
一、对比阅读《孙权劝学》和《炳烛夜读》,然后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说明的道
4③②①
理。
知识补充
1、《三国演义》的开篇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三国演义》片尾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第二篇: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练习题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
一.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的历史记载,揭示了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时一个人才能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该书是_______(朝代)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__主持编撰的_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五代共一千多年间的历史。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3.蒙辞以军中多务()4.卿今当涂掌事()....
5.即更刮目相待()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及鲁肃过寻阳()8.权谓吕蒙曰()..
五.下列加点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 但当涉猎B.蒙乃始就学 / 指物作诗立就 ....
C.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及鲁肃过寻阳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
①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 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
(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
(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
(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 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一词多义 :
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五、课文赏析。
(一)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写了哪三个情节?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④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3、品一品:鲁肃赞学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语言描写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这么迟呢?)→→语言描写
③“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动作描写
(二)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④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⑤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精读讨论: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四)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3、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可观、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2、背诵全文。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3)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学读、品读、演读、背读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研讨赏析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二、简介作者: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治通鉴》、司马光有关知识。(可用多媒体显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称。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文公集》。
三、学读课文,正音正字。
1、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诵全文,学生听清读音,明确停顿。
2、全班齐读。
3、抽学生朗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生字正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更(gèng)此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要对学生朗读重音、停顿等进行指导。
四、品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展开交流,小组仍不能解决的再做出标示。
以全班为单位对疑难问题提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2、教师点拨:结合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提问,教师提出本文重点、难点的字、词、句。A、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掌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辞以军务 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B、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翻译下列句子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f卿言多务,孰若孤?
五、演读课文,品析对话。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哪个词最关键?那么,孙权是如何“劝”的呢?请找出孙权“劝”的语句,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A、讨论、模仿: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责备、不悦)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请同学模仿语气朗读,看谁读得最好。B、人物形象点拨:
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就能反映出他内心的想法。从这番劝说中,可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孙权劝学的结果如何?试找出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并揣摩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请同学朗读鲁肃与吕蒙的对话。A、讨论、模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责备之中又有自豪、自得)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模仿语气朗读。B、人物形象点拨:
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敬才、爱才)
吕蒙能听从劝告“就学”,从昔日的“吴下阿蒙”到如今的“刮目相待”,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别人意见,好学。)
3、分角色表演故事。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的语气、语调和人物形象。
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
1、理清文章脉络,为背诵课文做准备。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本文记事简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变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哪些事情? 起因 ———— 经过 ————— 结果
孙权劝学(详)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详)(侧面)
2、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3)一个人即使基础 3
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6)劝人要讲究策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七、拓展延伸,积累成语。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却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3、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的名人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如匡衡凿壁借光、车胤(yìn)囊萤苦读、孙康映雪读书、孙敬、苏秦悬梁刺股、李白悟理勤学、范仲淹啖(dàn)粥攻读、宋濂抄书苦学等。
4、说话练习:(任选一题)
(1)、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很聪明,天赋远远超过一般人,不学习,别人也赶不上我。我为什么还要学习?”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2)、当你劝说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学习还来得及吗?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他?
(3)、当你劝一个人学习时,那个人说:“知识的海洋那么大,而我每天只能学习一点点,什么时候才能学到本领?不如算了吧。”此时你怎样说服?
八、教师总结,赠言共勉。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努力读书吧,相信你会成功!
九、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知识能够改变人,塑造人的名句和事例。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学 就学 赞学
教学反思:本文是劝学的名篇,叙事简洁。依据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朗读,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问题引导,师生合作研讨理解孙权劝学的目的及现实意义。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朗读贯穿始终,以读促思,以读促学,通过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意,而且学会了通过朗读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教学手段富有诗意,学生乐学。
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许多能解答的问题愈加明朗。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学氛围轻松而又热烈,学生乐学。
三、课外知识积累是语文资源充分利用的一个方面。本文教学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这是丰富语文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是遗憾,才给我展示了再探索的空间。长此努力,老师将乐教,学生将乐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吾当勉之。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十五、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教学课时:2 课时。
第 1 课时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翻译疏通,积累词语,初步了解大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家作品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下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2、读准字音 :卿 岂 邪 更 孰 遂
3、学生朗读课文。
四、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
1、积累词语:
谓:对……说 卿:君对臣的称呼,你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辞:推托 多务:事情多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学官 但:只不过 涉猎:粗略地阅读 吴下阿蒙 今义: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更:重新 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议论事情,十 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当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后就分别了。
五、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出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六、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资治通鉴》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情节: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第 2 课时目标: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养成勤学的观念和习惯,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教学过程:
一、复习情节导入新课。
二、研讨课文:
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叹学 ”,“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殷切希望。语重心长,谆谆(zhūn)告诫。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用自己的切身经历,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气、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跃然纸上。
(2)找出吕蒙前后态度的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吕蒙: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感叹句,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鲁肃敬才、爱才。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语言(人物对话)(5)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在其中。
3、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
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
1、“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不断进步,最终能够学有所成.。
2、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1、假设你也有个朋友象吕蒙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朋友学习,你会怎么说呢?写写看。
2、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一位元元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 《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 字以上)板书设计:
1、孙权:劝学
①、不可不学(必要性——严格要求,殷切希望。)②、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③、孤常读书(以身作则,现身说法)(孙权善劝: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辞学——就学
(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豪爽的武将风度。才略大有长进。论议 轻松调侃)
3、鲁肃:大惊——结友
(鲁肃敬才、爱才。侧面表现吕蒙才略进步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