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5篇

时间:2019-05-15 06: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

第一篇: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

中国教育名家思想之北大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在清同治丁卯年(1868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在留学期间,主张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提到蔡元培,人人都会肃然起敬。恐怕没有人不会不知道,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治学主张。那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开一代的新风的。蔡元培既是一名民主革命家,也是一名科学家,但是更加是一名教育家。可以说,蔡元培是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

早年的他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而德国的教育是主张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原则的,这已经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学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准则。蔡元培先生就深受这种学术自由思想的影响。这给他后来进行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蔡元培早年留学德国、法国,可以说是比较早的接受西方新思想的学者。而在德、法的大学却都是十分主张学校的自由自主的,所以蔡元培先生受到了德、法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就不难想到。

他提倡大学的实质是进行高深学问的研究的阵地。不错的,大学,非有高楼,且有大师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大学。大学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场所,是进行先进的文化传播的源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的发源地。

对于学术,蔡元培认为学与术应该分开,教授和学生应该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主体。并且主张文、理相容相通,反对把文、理分开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当蔡元培还没有出任北大校长时,北大的教学、治学、管理是很混乱的,原因当然和北大处于动荡的首都北平因而沿袭封建思想太重有很大关系。但是,经过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进而实行包括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教学自由的治学思想之后,北大便由一潭死水,转而展现出了一派生机,呈现出活跃和朝气,并且成为北方的民主思想的摇篮、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新青年的创刊,以及聘请想鲁迅、李大钊、胡适、陈独秀这样的有识之士为北大的教授,讲授各种新思想,最终使得五四运动的产生具有了很深的思想基础。所以才掀起了山鸣海啸般的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

我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深深的为蔡先生那高瞻远瞩的思想,诚挚的热心所感动。虽然是几近百年前的演说,但是至今读来仍然能够感受到这位教育的改革家的气魄。在这篇就任演讲中,针对有人抨击北大腐败,他说“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 这一句反问句,包含了一个教育改革家变革学校风气的勇气与自信。在演讲中,他对在校的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在抱定宗旨中,蔡先生讲大学的性质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也”,每位学生都要珍惜光阴,研究学问,切不可荒废学业,误己误人。在砥砺德行中,蔡先生讲要束身自爱,感己励人,不同流合污,败坏德行,还要遵守学校校训。在敬爱师友中,蔡先生讲,各位同学要相互学习,相互友爱,更要尊敬教员、教授,礼敬有加。所以从此一文中,就能够体现蔡元培先生对于学生的殷切的希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蔡先生的语重心长的演讲中饱含了多少的辛酸与期待。再看那些真真切切的词句,每一个字都烙上了发自肺腑的呐喊。

蔡元培先生给大学定的性质很好,也很精准。他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也。这个研究高深学问,是个总的要求,是在以学生、教授、教员为主体的研究,是学术的学问的研究,是以自由的氛围为环境的研究。他对于那些行政管理学校的模式认为有碍于学术的研究,主张教授管理学校,学生自治。并且认为学问的研究也不应该排斥异己,主张各取所长,兼容并

包。学术的讨论应该是很活跃的广泛的而不应该是片面的。例如,他一方面聘请了鲁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沈伊默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另一方面北大教师中又包括了一些学术上有造诣但政治上保守(甚至主张君主制)的学者,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等。他认为大学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所以应该广揽人才,容纳各种学术、思想,让其自由发展,以博取众长,取得长足的发展。他聘用辜、刘等是因为他们的学问可为人师,是尊重讲学自由和一切学术讨论的自由。筹安会发起人刘师培在北大讲《三礼》、《尚书》、训诂,从没宣讲一句帝制;辜鸿铭拖着长辫教英诗,也从未利用讲台讲复辟帝制。他曾对攻击刘、辜的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习惯专制、好同恶异的社会里,蔡先生这种容纳异己的民主作风,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开创了一代新风。他的北大是兼容并包的北大,各种思想、各种声音都可以并存,是一个多元、开放、宽容、民主的大学。真是因为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各种思想都可以在北大的校园里自由的讨论发展,从而可以取其长,补所短,所以才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学术局面。所以才能够引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前进,进而引起国民思想的全面提高。

有些人曾经对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目的有狭隘的理解,认为蔡先生是宣传革命思想的革命棋子。这就大大低估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境界,蔡先生比他们想得更远,走的更远,蔡先生的目光很宏大,他是想要变革中国的文化风气,革新中国的文化面貌,振兴中国的学术文化研究,引领一场新文化的大运动。

蔡元培是主张从高等学府的变革做起,从而自上而下的引起全面的变革,而另外的一名教育家则主张从小学做起,自下而上的引起变革。从下面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来,二者的思想的差异。在民国元年,蔡元培出任首届教育总长,邀请另一个教育家范濂源为次长,范濂源说“小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大学?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小学整顿。”蔡先生说“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大学整顿。”后来他自述“把两个人的意见合起来,就是自小学以至大学,没有一方面不整顿。不过他的兴趣偏于普通教育,就在普通教育上多参加一点意见。我之兴趣,偏于高等教育,就在高等教育上多参加一点意见罢了。”我认为,蔡元培先生的思想可能比较正确。你想,从小学整顿做起,只能影响小学的教师,而他们这些教师的虽然有了变化但是想进一步的扩大影响速度就比较慢了。相比而言,优先整顿大学,从而使大学的风气为之一改,那没大学培养出的大学生又可以很快的将这种变化带到全国的各地,不管他们以后从事教学还是研究,都可以对基础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我比较赞同蔡元培先生的思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蔡先生的教育思想的起点之高是在是当时几乎无人企及的。

至今想起蔡元培先生的改革创新精神都还在闪耀着他的光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吾当谨记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教诲!

第二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名言

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五育并举的思想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1.提出背景

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2.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主要原因:

(一)从国外环境看来,我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二)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见,蔡元培主张军国民教育,是为了对外实行自卫,对内反对军人的强权统治,这在当时是进步的。3.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被蔡元培认为是富国的手段,他认为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来。4.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还不够,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何谓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榜者,曰自由、平等、博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由此可见,蔡元培所提倡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主张用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

蔡元培在提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时,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义、恕、仁”。毋庸讳言,这种比附是牵强的,然而,他这样做,又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他又强调,吸收国外文化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5.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的教育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的,受到康德哲学的影响,它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然而,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6.美育教育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的中坚任务”。他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从他看来,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有人我,则于现象中有种种之界画,而与实体违。有营求则当其未遂,为无己之痛苦。及其既隧,为过量之要索,循于现象之中,而与实体隔。”因此,仕人我之见,泯营求之念便是从现象世界走向实体世界的关键,而美感教育的特性恰恰就在于此,他说在现象世界,人人都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不过这种情感随着人的离合、生死、祸福,利害等现象而改变,但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人进入这种境界则“已接触于实体世界观念矣”,后来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他把美感教育这种特性说得更加明确:“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正因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因此蔡元培认为:“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蔡元培的美感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受到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较深,他反复宣传美感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也显然是超阶级的、超现实的,过分夸大了美感教育的作用,主张在教育人对美感教育“应特别注重”,这些都是正确的。以上的五种教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同时他又指出,这五种教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者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的。但是,他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又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于超轶于政治两类,认为军国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于隶属于政治,而其他的超轶于政治,这种划分不科学。其次,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现世的幸福,而是为了达到那个“不可名言”,如果“不得不强为之名”则“或谓之道,或谓之太极,或谓之黑暗之意识,或谓之无识之意志”的实体世界。此外,他在阐述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问题时,也存在超阶级、超现实、牵强附会等弊病。

二、大学教育思想

在蔡元培整个教育体系中,大学教育思想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这同他重视高等教育密切相关,他认为要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办好高等教育是关键。因此,他说“自己的兴趣偏于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多参加点意见”,因此,他又较长

时间主持北京大学,有丰富的大学教育实践经验。因而形成了颇有创建的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1.关于大学性质的探讨

蔡元培认为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早在1912年5月16日,他以教育总长身份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在演说中就提出“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更是反复申述这一思想。1917年1月9日,他在就任校长的演说中,明确的向学生说明:“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蔡元培如此强调大学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在当时是为了扭转学生上大学为做官的陈腐观念。当时学生入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而对于学问则没有什么兴趣。蔡元培指出,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此,他认为要改革旧北大,“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由于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的学问,他还提出,大学不能只是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他要求大学教员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是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学生也不是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的研究学问。为了使大学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他在《论大学应设各科研究所之理由》的文章,详列了三点理由:

一是“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 二是设立研究所,为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

三是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以在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2. 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这一办学原则。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待学说和教员两方面,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实际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待教员方面。蔡元培聘请教员,最重要的有无专门学问。只要由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就聘为教员。反之,如若学术水平低,则不管什么人,坚持辞退。而对于教员的政治见解,学术派别,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

当然,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主张对新旧思想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恰恰相反,其本意在于打破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

3.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关于大学学科设置,蔡元培的思想,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最初,他从“大学为研究学理的机关”这一思想出发,主张“要偏重文理两科”。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又进一步主张“学术分校”理由有两条:第一、文理两科,专署学里,其他各科偏重于致用;第二、文理两科,设有研究所,实验室等设备,如若遍设其他各科,就要增设病院,工场等,困难更大。

主张学术分校,大学专设文理两科,显然是对民国元年“大学以文理两科为主”见解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突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学理,在蔡元培看来,“学”与“术”可分为两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文、理是“学”,法、商、医、工、农皆为应用,为“术”。学与术虽然关系密切,但学为基本,术为枝干。

更可贵的是,蔡元培在看到了文、理分科所造成的流弊之后,进一步主张“沟通文理”。他说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的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同样,理科各学科都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的归纳。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彼此交错,有些学科简直无法以文、理科来区分。因此,他主张沟通文理,和为一科。1919年,北大进行改革,撤销文、理、法三科界限。全校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4. 教学制度——选科制

与沟通文理思想相连系,在教学制度上,蔡元培主张采用选科制,他认为这种制度使学生于专精之余,能够旁设种种有关系的学科,有利于打破学生“专己守残之偏见”,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对于实行选科制,蔡元培认为必须加强指导,为防止学生纯粹从兴趣出发,忽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他强调学生所选的学科必须经教员审定,学生只有相对的选择,无绝对的选择,除必修课以外的学科,才有选择权。同时,他还指出,选科制只能行之于高等以上学校,普通教育只可采用选科精神,而不能行选科制。

5.行政管理——教授治校

实行教授治校,这是蔡元培关于大学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他主张教授治校,是为了建立民主的管理体制,防止校长主观专断,任意办事,这是他民主思想的反映。更主要的是为了依靠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管理学校。由此可见,民主精神和依靠专家,这是蔡元培教授治校主张的两根支柱,教授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力,他们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蔡元培依靠他们来管理学校,这不仅彻底扭转了旧北大一切校务有校长等少数几个人决定的状况,而且大大调动了教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民主办校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蔡元培教育文选》读后感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开一代风气的教育家之一,中外敬仰。近日略览了《蔡元培教育文选》,对这位可敬的先生又深了许多了解,他并不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很多教育言论却很是些实在的东西。对比我们的小学教育,现在的小学教育在“宏”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在的许多小孩兴趣很广泛,并不局限于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甚至

在某一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这就进而先生所说的“约”的地步。“深”是学生后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时间毕竟有限,在那些方面的研究并不会很深,在中学、大学、甚至在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如何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便是自己能否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而“美”,是总领这一切的灵魂。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而我们可以把他们往这方面引导,这也和我们的德育相联系的。

另外蔡元培先生力倡“尚自然、展个性”。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梏、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指出“守成法”与“尚自然”、“求划一”与“展个性”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为此,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摈弃注人式教学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的确证。

鉴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那么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所有个人的独特主体性的正常健康发展或自由发展,会给人类集体的发展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提供最丰富生动的动力和源泉,在每个人的这种发展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的人生将会获得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当自由的权力成为每个个体的实际权力(特别是思想的自由),自由才不会是空洞的概念。一个社会只有以个人为本位、为目的,为每个个体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尽可能地提供最佳条件,这个社会才能在整体上大踏步地前进。

先生的素质教育思想也在教育史上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蔡元培认为:人天生具有修养德性、吸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发展至善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经过教育。

第四篇:蔡元培的教育贡献

蔡元培的教育贡献

民国的教育开始于1912年,学贯中西的老同盟会员蔡元培先生担任第一任教育总长。

蔡元培在辛亥革命前就坚决反对清朝政府“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项民国教育宗旨,简称五育并举。具体表述为(1)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既是强兵富国的需要,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须的。(2)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有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包括树艺、烹好、裁缝、金工、木工、土工等实用技术)、手工等。他认为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完足人格之本。(4)世界观的教育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然而,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5)美育可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其后不久,蔡元培因追随国民党反对袁世凯而辞职。

从1912年中山先生辞去大总统,到1927年北伐成功前,属民国北洋政府时代,军阀混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城头变幻大王旗”。

1927年北伐成功,东北易帜,南京蒋系政权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军政时代变为训政时代,民国教育步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蔡元培先生再度执掌民国教育,他提出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极力推行法国教育行政体系中的划区管理体制——大学区制,通俗地说,就是不需要教育部厅的领导,以大学为主体划区,主导教育。并在北京,江浙试行。那时中国刚刚摆脱封建统治,蔡元培的这种方案显然是超前了。虽蔡元培亲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极力推行,但不久宣告失败。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至今对于我们办好大学,仍有一定现实意义。他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深沉的学者,如黄侃、刘师培、黄节、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毛主席在唁电中称颂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在赠送的挽联中写道:“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是全国人民对一代宗师蔡元培崇高、公正和客观的历史评价。

第五篇:对于广告的理解

对于广告的理解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向社会传达你所要传达的讯息,并让受众接受和认可这些讯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市场被形形色色的广告所充斥,因此怎样让你的广告作品在|“|浩瀚的广告海洋”中脱颖而出,体现自己的独特性是令每一个广告主和广告人头疼的事情。

这就需要创意了,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这也就决定了高品质的广告作品创意一定要出众。好的广告创意能够让人有一种心灵的触动,让消费者与企业之间通过广告在心灵上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这也就是为什么好的广告创意能够帮助一个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的原因了。今天我就从创意和品牌这两方面来谈谈我对广告的理解。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用学术点的话语来讲:广告创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对具体针对性的广告信息的一种整合处理,是以艺术创造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活动。因此可见创意的产生、发展、直至最有的应用是贯穿与整个广告发展的始终。也正因为此好的广告创意是一个广告犹如广告活动的血液一般重要,能很好的把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让消费者感到疲劳和厌倦,反而会让他们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观看广告,去接受你的讯息。举个简单的例子:法国依云矿泉水公司在做一例自己公司的品牌广告的时候所要传达的理念和核心概念是活力生活(live young),他们就选用“小水人”作为其广告的主要角色,通过“小水人”从出生到最终融入大海之中,以及“小水人”在整个广告历程中所走的历程及所发生的有活力事情来表达,而且“小水人”所经历的有活力事情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生的,极大的将广告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来表达“活力生活”的概念。而且这个广告更有利于使得消费者和厂家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使得消费者在广告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生活化,而且能够体验出“活力生活”的概念,因此这个广告取得了可喜的广告效果为企业创建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相似的广告有某杀虫剂广告:人的逃离与蟑螂的逃离,强烈对比,表现该杀虫剂的魅力。场景单一,视觉冲击力强。而正因为场景的单一,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家喻户晓的“百年润发”也体现了这一点,京剧音乐贯穿始终,构思了一个缠绵凄恻的悲欢离合故事,此中有三点创意:

一、百年好合与秀发结合,意味着结发百年;

二、“百年润发”的广告词以及邀请周润发饰演男主角,可谓用心良苦,也结合了名人效应;

三、京剧与洗发水结合,将该洗发水喻为国粹。

这就是广告创意的作用。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能够有效的在同质化的市场上,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老鼠比作大众消费品,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家里有老鼠的存在,但是却有一个例外——米老鼠。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很喜欢“米老鼠”这个卡通形象,也正因为此米老鼠和我们当中的很多家庭成为了好朋友,因为米老鼠能够逗乐我们的孩子,还能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归根到底,老鼠和米老师本质上都是老鼠。这就是名牌产品和一般产品之间的区别,也正是消费者所钟爱的名牌与一般产品之间的差别,所以大多数的消费者更愿意在米老鼠身上花更多的钱,而不愿意在一般老鼠身上花钱。这就是品牌在同一种类型产品之间的差别,这就是品牌的作用。

而广告活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品牌,广告活动通过能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独特功能,能够吸引注意力,传播信息,进行情感诉求,进行说服,并最终能够指导消费者消费,同时它还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能让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产生好感,并且将这种好感转化成购买行为,来构建企业的品牌,并最终为企业带来眼前和长期的经济收益。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广告创意的支撑,靠一个品牌来支撑。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这两点已经普遍被每一个广告人和企业主所接受。但是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的形形色色的广告,我们很难从大多数广告当中寻觅出广告的灵魂——创意。面对我们国家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产品,我们很难从中找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品牌。我们的广告人欠缺什么?我们的却也欠缺什么?我想我们的企业欠缺是敢于向“创意”挑战的勇气,缺少创建属于自己品牌的耐心。而在缺少创意和品牌方面,我们吃的亏还少吗?“Made In China”长期被认为是廉价,有时候是劣质的代名词,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太多,才能去改变这一切。而广告肯定是这些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此作为广告学子,我们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学好这门学科,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需要广告,需要广告创意,需要品牌。

下载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些理解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

    “五爱”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唐丽君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

    学习魏书生先生教育思想有感6

    学习魏书生先生教育思想有感 作者:徐洪时 文章来源:密山市第三中学更新时间:2011/12/12 17:02:54 听完魏书生先生的报告,有很多感想,感触最深的就是魏书生先生那民主科学的管理思......

    对于设计理解5篇范文

    关于“设计”的访谈分析 如果要在功能和形式之间做一个选择,我相信很多人首先考虑的还是功能,其次才会是形式,因为毕竟社会上人的层次还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层次所需要的东西也不......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最初听到质量管理并有所接触,我想应该是我在大一暑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践的xxx有限公司,它的简介中有提到,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CE认......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西方政治制度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接触了许多不同国家,以及他们不同时间段所采取的政治制度。不过要说对于哪部分最感兴趣,我想就是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1.传统教育思想: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传统教学设计,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我所理解的三种教育思想: 1、传统教育。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了过......

    学习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心得

    学习“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 心得体会 坝子中学 杨思明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