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苹果园中路小学和宋门关小学城乡手拉手结对活动总结
苹果园中路小学和宋门关小学城乡手拉手结对
活动总结
苹果园中路小学
苹果园中路小学和宋门关小学城乡手拉手结对活动总结 “手拉手”结对活动是区教育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方式。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对于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我校行政认识到这是一次机遇,给予了高度重视,2009年11月初,学校领导肖校长一行四人来到宋门关小学学校,与学校领导商谈小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及活动开展的事宜,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本学期初,两校领导再次碰头,按照计划,逐条落实,责任到人。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把“结对工作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把“结对”工作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把“结对”工作与教师发展结合起来,把“结对”工作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借助实验学校这个平台来培养教师,从而促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落实
我校重视结对子活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具体工作,并将此项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考评。在每年度的学校工作例会上,将此项工作专门安排部署,并落实责任,从学校管理、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方面进行,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予以落实,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从而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听课交流,相互促进。
从本学期开始,苹果园中小学语、数、英任课教师双周定期到实验学校参加教研活动,去感受实验学校严谨而有序的工作氛围,与实验学校老师一起听课、评课,进行研讨活动。两校老师在一起相互交换了本学科的教学方法,气氛热烈,坦诚交流,两校教师既相互学习,又加深了彼此的友谊。苹果园中路小学的老师通过该活动获得更多的资源与信息,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三、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主体,为了促进两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两校领导、教师密切往来,亲密沟通,经常来往交流,探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从2009年11月两校结对子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先后派方道清等17位同志多次赴宋门关小学学校进行学习交流活动。指导老师们学习新的教
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手段,深受我校老师的一致称赞。从而也带动我校老师教学上新的改革。同时两校教师经常共同探讨教学的新路子,研究新课题,总结新经验。
我校教师在校领导一班人的带领下,正以昂扬的斗志,高尚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党的教育事业,这也感染了宋门关小学学校交流的教师。
四、苹果园中路小学学校精心指导,带动帮助宋门关小学英语质量的提高 苹果园中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有专职领导具体负责,英语教师经过了专门培训,英语知识丰富,教学经验先进。他们经常探讨,研究英语教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结对子活动中宋门关小学英语教学带来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五、送教下乡,传经送宝。
2009年11月,苹果园中路小学学校选派2名教学效果好、教学业务水平突出的语文教师到宋门关小学开展“送教到校”活动,并与宋门关小学全体听课老师开展研讨和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苹果园中路小学送教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谆谆善诱,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及他们对教材深层次的把握和独到的处理,让宋门关小学的老师们拓宽视野,为宋门关小学老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提供了样本。
城乡“手拉手”合作交流,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我们坚信,在区局的正确领导下,苹果园中路小学和宋门关小学把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温滴楼小学城乡手拉手结对活动总结
温滴楼小学城乡手拉手结对活动总结
温滴楼镇小学 2015年1月5日
温滴楼小学城乡手拉手结对活动总结
根据《锦州市教育局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手拉手结对帮扶方案》的安排,我校应是金城街道办事处小学的帮扶对象,上学期我校部分领导与老师曾去金城街道办事处小学参观学习,但由于两校地理位置相距甚远,交通不便,故本学期没有进行活动。但应板石小学、大碾小学、班吉塔小学要求,我校分两次接待这三个学校来校开展校际间交流活动。
一、校长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结对子活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具体工作,并将此项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考评。在每的学校工作例会上,将此项工作专门安排部署,并落实责任,从学校管理、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方面进行,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予以落实,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从而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师听课交流,促进专业发展
10月24日,板石小学、大碾小学两校的领导及部分教师来校交流,我校精心准备了三节课,李亚男二年数学课、田玲四年的数学课、孟秋梅五年的语文课。12月5日班吉塔小学全体教师及领导来校交流,我校共展示了李亚男的二年语文课,全丹的六年数学课,何娜的五年英语课。这两次交流活动都安排了听课这个环节,我校共准备6节课,由我校5名教师精心准备。这6节课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展点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我校这两年来的高效课堂模式研究成果展示给兄弟校,课上我校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把“学展点练”的四个部分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完成什么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师生互动到什么程度,都充分的展示出来。课上学生的小组活动做到不做样子,有独学,有互学,有小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堂”。其他兄弟校老师与我校老师一起听课,领导间互动评课,并在一起相互交换了本学科的教学方法,气氛热烈,坦诚交流,学校间教师既相互学习,又加深了彼此的友谊。我校的老师通过该活动获得更多的资源与信息,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三、领导交流互动,共促管理提升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学校的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两次校际间的交流活动中,外校的领导与老师都参观了我校的各功能室及楼廊文化,对我校的各功能室建设及校园楼廊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参观过程中,各校领导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谈学校管理,谈班子建设,气氛和谐,取长补短。
通过功能室及楼廊文化的建设反映出了我校严格的管理,领导班子的团结与上进,教师的昂扬斗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也促动了其他兄弟校的老师与领导。
城乡“手拉手”合作交流,为我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对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及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力求做到“四个结合”,即把“结对工作与学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把“结对”工作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把“结对”工作与教师发展结合起来,把“结对”工作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借助帮扶学校这个平台来培养教师,从而促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篇:第一小学手拉手活动总结
第一小学“手拉手”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道德体验教育,突出对家庭贫困的未成年人心灵与精神的关爱,我校将关爱行动按“巩固、提高、拓展、深化”的原则继续开展。让“爱”的乐章在每个孩子心中奏响,用心搭建起爱的桥梁,通往每个伙伴的心中家园,“手拉手”互帮互助,让和谐之花遍地开放。
一、用爱之手拉起身边的小伙伴,同校伙伴“手拉手”,成长路上大步走。
在一小校园里,每个角落都可能闪烁着爱的和谐的光芒,因为几乎每个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手拉手”伙伴。你会看到他们或在游玩嬉戏、或在学习探讨、或在促膝长谈、或在塑心健体……
我校有24个班,每班根据实际情况,学生之间结成 “手拉手”小伙伴,并举行 “手拉手”结对仪式,开展“六个一”活动。
二、用爱之手,伸向家庭,小手拉大手,父母齐参与,家庭“手拉手”。
学校根据各班学生情况,了解困难家庭,搜集资料掌握真实情况,对于经济较宽裕的学生的班级可开展学习和心灵上的关爱活动。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建立联系,做好结对工作,强调互助互学,共同受益,“手拉手”活动不仅扶贫帮困,更是对心灵的互动,对他们进行动态的指导,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持续时间为每一年循环一次,无终止,使手拉手小伙伴建立长期联系,以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互助家庭必须是自愿参加;有志于公益事业;父母具备较高的文化层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认真按照活动的要求执行。
我相信,在团区委的正确指导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手拉手”活动将会带动学生、带动家庭、带动全社会一起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献上一份爱心,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共享阳光幸福的人生!
第一小学团支部 2009年12月16日
第四篇:小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阶段性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中小学校“城乡结对帮扶活动”》文件精神,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现就现阶段工作作如下总结。
领导重视 活动有序开展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和会议精神,我校成立了由xx校长任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xx县实验小学“城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两次到对口学校走访,了解对口学校现状;两校领导多次碰头,商讨、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开展。
走进xx 走进师生心灵
XX年9月,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我们与五里镇xx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为避免结对帮扶活动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我们注意结合帮扶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10月18日,学校领导一行8人来到xx实地考察,与xx领导商谈活动开展事宜。11月4日,我们派出师生代表共60余人到xx小学开展了帮扶系列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为xx小学带去了资金的帮扶;带去了实小师生的爱心捐资捐物;带去了实小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带去了实小学生的才艺表演;带去了实小师生的关心与问候。解决了xx的实际问题,给xx师生带来了教和学的经验以及爱心的春风,与xx师生进行了心灵的碰撞,与xx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量体裁衣 帮扶形式多样
通过多次走访和交流,我们确定了与之合作交流的工作思路:从需要入手,从问题入手,从自身优势入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合作共赢。
经济物资支助。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xx小学教室简陋,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学校里没有图书室,在校特困学生有31人。我们在自身经济条件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00元资金资助xx小学窗户玻璃安装和校舍维修;全校学生自发捐款3100元,资助给在校的贫困学生,作为他们生活上补贴;还为31名特困生购置了书包和学习用品。为xx小学送去了“及时雨”,解决了xx小学的燃眉之急。
教科研合作。帮扶活动开展后,两校领导感到,只有开展教科研,教师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校发展才能有动力。经过沟通,两校领导达成共识,利用实小的教科研优势联手行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1月4日学校共派出语文、音乐、体育3名骨干教师为xx小学师生上示范课。李佳红老师的语文课巧设情景,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张凤老师的体育课将游戏贯穿课堂,孩子们兴趣盎然;吴恒珍老师的音乐课,更是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几名老师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xx师生受益非浅。课后两校教师就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共同破解教学难题,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结对。在结对帮扶活动中,我们共派出40名学生代表到xx小学,为xx小学的师生表演了手风琴、唱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并向xx小学赠送了图书和学习用具。同学们参观了xx小学校园,举行了两校学生座谈会,开展了“手拉手、共进步、共成长”结对子活动。两校的孩子们交叉坐在一起,相互交流生活、学习上的心得与感受,互相了解,交流感情。xx小学面对艰苦环境乐观豁达的心态,“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拼搏精神,深深震撼了实小的同学们,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动力。中午,两校学生共进午餐,边吃饭边交流。在愉悦的气氛中,孩子们相互鼓励、共进步、共成长,一颗颗心挨得更近了。
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实际从发,注重实效,使两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县农村簿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xx县实验小学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滨江小学 “城乡少年手拉手、红领巾送温暖”活动方案
滨江小学 “城乡少年手拉手、红领巾送温暖”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认真贯彻全省第五次少代会精神,结合全省共青团组织“三进三联三助”活动的统一部署,进一步为困难少年儿童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少年儿童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度过一个健康、有益、快乐的假期,滨江小学大队委决定在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全校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红领巾送温暖”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2年1月至2月
三、活动主题
城乡少年手拉手 红领巾送温暖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动员广大少先队员深入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就近就便、力所能及地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小伙伴送温暖;重点突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两个群体。
五、活动形式
各班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红领巾送温暖”活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要本着就近就便、适宜共同开展活动的原则,积极帮助本班农民工子弟结交一个同班的城市“手拉手”小伙伴;积极帮助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在本校结交一个“手拉手”小伙伴,引导他们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在结对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互赠一张新年问候卡、互写一封新春问候信、互通一次电话、共读一本好书等活动,有条件的到手拉手小朋友家里做一次客,引导少年儿童欢度“两节”。
2、开展“手拉手迎新春”活动。
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或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举办一次迎新春庆祝活动,通过开联欢会、茶话会等形式,使他们感受少先队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并留下图片资料。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城乡少年手拉手、红领巾送温暖”是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的少年儿童能够做到、愿意参与的重要品牌活动,是团队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保证活动安全的情况下,做好组织协调、统筹规划的工作,做到受少年儿童喜欢、家长欢迎、社会满意。
2、贴近基层,注重实效。“城乡少年手拉手、红领巾送温暖”活要充分调动广大少先队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本着就近就便、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引导、组织少年儿童参与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城乡少年手拉手、红领巾送温暖”活动中的感人事迹、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和主要成效,使少先队员的好思想、好品行感召社会、影响成人。
七、活动资料上报时间
1、一、二年级各班在春季学期开学后上交5张和结对同学共同活动的照片,贴在A4的纸上并加文字说明;上交5张和结对同学互赠的新年贺卡。
2、三—六年级各班上交两份完整的 “城乡少年手拉手、红领巾送温暖”活动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互赠一张新年问候卡、互写一封新春问候信、共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与结对同学共同生活、学习、活动的照片(贴A4纸上并加文字说明)、参与本次活动感想。
以上各项资料请于2012年2月10日前上交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