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冤学画说课稿
《王冕学画》说课稿
天台九义学校曾先伦
一、教材简析
《王冕学画》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侯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毅力及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为什么要学画画,他是怎样学画画的;明白王冕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王冕观察荷花和刻苦学画的词句,认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难点:理解文中“满湖生辉、出了神、不灰心”等词语。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以讲读法为主,辅之于变序法、读书法、直观图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讨论、朗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理想的新课导入,就像磁石深深把学生吸引住。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同时谈话激趣:“看,多美的一幅画啊!这清清的水,绿绿的叶,粉红的花,怎能不使人看得出神?图上这位小朋友是谁?他在想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态势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指导审题,理清思路
通过审题,可以探测文章的内容。审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关键字,为了更好地指导审题,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主提问,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课题的关键字“学画”然后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概括全文的三个问题:1、王冕为什么学画画?2、他是怎样学画画的?3、他学画的结果怎样?通过这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分析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三)形式多样。剖析词句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从各个方面对词句进行剖析、揣摩和品味,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王冕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特地采用变序法,直奔中心句,也就是第三句,“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些书来读。”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王冕是个自觉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
2、第二自然段写的是雨后荷花的美丽景色,并讲了王冕想画荷花的愿望。这段中描写雨后荷花和王冕神态的词语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也为了引导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使雨后的荷塘、鲜艳的荷花,滚着露珠的荷叶及全神贯注的王冕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结合朗读,让学生感受雨后荷花的美丽。同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雨后荷花和湖面的句子,让学生领会到,因为雨后的荷花太美了,使王冕产生了想画荷花的愿望。
3、第三、四自然段联系紧密,主要讲王冕怎样学画及学画的结果。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重点词语“不灰心,天天画。”进而引出学画结果的句子,“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四)、总括全文,深化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讲读完之后,通过恰当的课堂结语,有助于理清整课思路,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我在讲解之后,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概括出王冕是怎样学画的,结果怎样?然后总结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同时结合班级实际。这样既使学生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从中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这一道理。
板书:
王冕学画
一边……一边……
节省
不灰心天天画
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第二篇:学画农民画说课稿
《学画农民画》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的第10课《学画农民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意图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这些农民画的创作既具有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形式风格,又毫不显得陈旧与俗气,它大胆、单纯=朴素、粗犷=情真,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味了作者的感情。
学情分析:
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画一幅农民画。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农民画在以前就已经有所接触,本课的学习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为了正确把握进度,我制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三、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讲授法、观察法、分析法、交流法、示范法、点评法。
(二)说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观察法、展示法。为了使教学能顺利进行,需要具有以下的准备:
农民画资料、油画棒、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品、图画纸、油画棒、水彩笔等。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机会引导欣赏农民画,介绍农民画的艺术价值和表现风格,引出课题。
(二)探究性学习
了解农民画的创作方法,从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理解农民画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农民画的装饰性。通过欣赏同学们了解了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再让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学习改画或添画农民画。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思路。
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轻松有趣。
(三)艺术实践。
辅导要点:装饰线和装饰色的运用。
(四)总结评价
俗话说:“编框编箩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培养能力。
四、说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本单元的美术学习变成学生美术实践的过程,文本图片成为美术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美术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从而能力得到提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其设计体现了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板书设计:
学画农民画
夸张、变形、民间特色 花纹
色彩
第三篇: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帮助学生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的含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
四、说教学课时:
本课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今天我具体谈一下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和谐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 “理解诵读” “理清文脉”突破文本的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抓重点词语,在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识。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谈一谈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出示一组徐悲鸿的奔马图,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话的特点,再让他们猜一猜这些优秀的作品出自谁之手?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说出来是徐悲鸿。接着,我已一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徐悲鸿,看一看他为什么能画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呢?”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黑板板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样的导入方式,导之以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下来我让学生说一说“励志”的意思。学生通过预习,能够说出“励志”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这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励志”的字面含义。接着,我告诉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的励志的含义。第二环节: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出示自读要求,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读书方向。
2、下面是学习生字词,课前让学生自己先预习,独立解决生字词。课堂中教师对难写易错重点字词强调一遍。
3、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徐悲鸿励志学画”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学生会更有目的的学习,增加学习的有效性。读完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板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
4、划分段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讨论完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起因1-
3、经过4-
6、结果7-8。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的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第三环节:精读感悟,重点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文章脉络带领学生感悟课文。首先解决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我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很不礼貌、冲着”“你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来体会外国学生语言的嚣张、蛮横。随后品读描写徐悲鸿的语句“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让学生换位思考,揣摩徐悲鸿的内心世界。再提问如果此时你是徐悲鸿,你打算如何来回应外国学生的嘲笑。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此时的徐悲鸿想用实际行动来回应外国学生的嘲讽,他已经下定决心刻苦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光。从而理清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下面是第二课时:
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我先让学生复习本课的生字词,加深印象,接着让他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以此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且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教师随机板书:原因、经过、结果。
再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回忆上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更好的把握,这样的复习起到了一个衔接的作用。
第二环节: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然后让学生围绕上节课提出的三个问题中华的另外两个,即:“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他努力的结果如何?”,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这一环节凸显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三环节:精读感悟,重点探究
课文的4、5、6三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教学这部分时,我主要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勾画圈注,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从勤奋临摹、生活清苦两个方面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同时我还通过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悲鸿这样刻苦学画呢?”再次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和顽强毅力。在这一部分中,课文先总写徐悲鸿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具体描述,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
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这部分,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 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至此教学难点得以突破。第四环节: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此时,学生一定有许多感受,于是为设计了“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这一话题,让学生在畅谈感受中,深化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随后,我总结全课:“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然后让学生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我的志向”,从而进行读写训练。
七、说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位同学认真学习的事情。实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新课标理念。
八、说板书设计:
巧妙合适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本课的板书只选择了几个关键词: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经过、结果,爱国情怀。如此设计,既简洁明了,又重点突出,既理出了文脉,又凸显了人物情怀。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文章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
二、说目标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意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块:
1、复习导入,改题设疑。
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励志”的意思。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估计学生会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深入理解,若是将正确的解释硬塞给学生,学生不容易一下子转过弯来。我准备将错就错,将课题改为《徐悲鸿立志学画》,在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作打算。
2、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我让学生围绕上节课提出的三个问题即“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他努力的结果如何?”,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融合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学习课文,重点探究
首先我提出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准备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国学生神态、语言的有关语句“很不礼貌、冲着”“你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来体会外国学生对徐悲鸿、对中国人的侮辱。随后品读描写徐悲鸿的语句“徐悲鸿被激怒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让学生换位思考,揣摩徐悲鸿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此时的徐悲鸿已经下定决心刻苦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光。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知人物形象。
课文的456三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教学这部分时,我主要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的教学策略,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勤奋临摹、生活清苦两个方面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同时我还通过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悲鸿这样刻苦学画呢?”再次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从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
4、推敲课题,培养语感
学完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而这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用立志并不恰当。而且“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5、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徐悲鸿一生所取得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并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随后,我总结全课:“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接着,我让学生诵读有关爱国、立志、勤奋的名言,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多地了解人物,通过更多地渠道学习语文,我还布置实践性、生活性强的语文作业:登陆有关徐悲鸿的网站,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在活动性强的作业中实现着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的新课标的理念。
板书:
徐悲鸿励志学画
勤奋 爱国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徐悲鸿年轻时留学法国,刻苦学画,得到绘画大师达仰的器重,却因此遭到了外国学生的嫉妒,在收到莫大的侮辱后,励志学画,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结业考试,油画轰动整个画界,用事实证实了中国人的才能,改变了外国人的无知和偏见,为祖国争光。
课文的题目《徐悲鸿励志学画》就是的中心,全文8个自然段,紧紧围绕“励志学画”逐层展开叙述,叙事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二、说目标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我们学校四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帮助学生积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其中第二个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我打算安排三个课时。下面我来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三、说流程
词语复习,读题导入
1、我先根据这篇课文字词教学目标准备了一些词语
通过朗读,说说意思等形式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2、由课题直奔主题
出示课题,学生朗读
徐悲鸿励志学画,这里的“志”是指什么内容呢?
这个问题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能立即产生兴趣,形成学习课文的欲望。我认为这是好的开始。
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融合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共同探究,激发情怀
故事起因——他为什么励志学画?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四年级学生能够找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
我建议学生以徐悲鸿的语气朗读一下这句话,来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句话表达出来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必须”、“重新认识”和“真正的中国人”这几个词语,语感都很强烈,容易把握。读出感情来不是难事,但读懂了却不容易。
这时我又抛出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立下这样奇怪的志愿呢?原来是他“被激怒”了,是一个外国学生的一句话激怒了他。
故事经过——他怎么励志学画的?
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的教学策略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首先结合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学习“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是一句比喻句。徐悲鸿最擅长画马,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成了其人格的象征,最能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马就是一匹励志的奔马,用在这里比喻当时的徐悲鸿是再恰当不过。
接着我通过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悲鸿这样刻苦学画呢?”再次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在学生已经能够很好的理解了徐悲鸿生活清苦,却勤奋刻苦的绘画的前提下,我引导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立志”只是讲立下什么样的志愿,强调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断鼓励自己去达成那一心愿,强调的是行动的付出。
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故事结果——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课文的第7自然段从直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而第8自然段间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
学生既是运用已有的知识肯定了徐悲鸿,又整理积累了语文知识。
接着我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人的成功,并通过描写外国学生的不同表现的前后文对比朗读,体会徐悲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3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板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文章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鞠、躬”等生字及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
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眼不识泰山”的意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我准备安排两教时来完成教学。第一教时,我先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旧中国国贫民弱、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接着板书课题,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记住“励志”的“励”,板书时我故意写成“厉害”的“厉”。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教时,我以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的三个问题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感受徐悲鸿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高尚品质。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教时的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改题设疑。
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励志”的意思。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估计学生会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深入理解,若是将正确的.解释硬塞给学生,学生不容易一下子转过弯来。我准备将错就错,将课题改为《徐悲鸿立志学画》,在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作打算。
2、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我让学生围绕上节课提出的三个问题即“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他努力的结果如何?”,自主阅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融合智慧,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学习课文,重点探究
首先我提出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准备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国学生神态、语言的有关语句“很不礼貌、冲着”“你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来体会外国学生对徐悲鸿、对中国人的侮辱。随后品读描写徐悲鸿的语句“徐悲鸿被激怒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让学生换位思考,揣摩徐悲鸿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此时的徐悲鸿已经下定决心刻苦学画,要为中国人争光。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知人物形象。
课文的456三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教学这部分时,我主要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的教学策略,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勤奋临摹、生活清苦两个方面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同时我还通过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悲鸿这样刻苦学画呢?”再次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从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我引导学生从“优异的成绩、轰动了巴黎整个画界”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人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非常震惊、鞠了一躬、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能、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体会徐悲鸿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的人的成功,并通过前后文前后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光了。
4、推敲课题,培养语感
学完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辨别课题“励志”改为“立志”是否合适,通过研读、交流,学生明白了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而这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用立志并不恰当。而且“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对于课题的揣摩,不仅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5、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徐悲鸿一生所取得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并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他的作品。“面对着取得如此突出成就的画家,面对着这位为中国人争光的画家,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在直观画面、畅谈感受中,学生完成了对人物丰满、立体的感知。
随后,我总结全课:“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接着,我让学生诵读有关爱国、立志、勤奋的名言,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多地了解人物,通过更多地渠道学习语文,我还布置实践性、生活性强的语文作业:登陆有关徐悲鸿的网站,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收集有关名人立志的故事,班队课开展“名人立志”的故事会。在活动性强的作业中实现着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的新课标的理念。
第五篇:王敏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黄岛区第三实验小学 王敏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课文叙述清楚、过渡自然、重点突出、前后照应、主题鲜明,是一篇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情感的好文章。
【设计理念】
实现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力图探求作者构造语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维结构,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层意蕴,实施有效教学。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领悟语言的精妙,对话得以深入进行。教学中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育人教育似春风化雨浸润在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难点】
1.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是如何勤奋刻苦,终于取得成就的。
2.学习给课文分段;训练复述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质疑:(课件出示奔马图片)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奔马图》,你们知道是谁画的?(生答:徐悲鸿!)(相机板书:徐悲鸿)
2.激趣:你们了解徐悲鸿吗,谁来交流?
(2—3人交流,如交流充分,师相机点评:你知道的真多呀!如学生所谈有限,师相机补充: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画家,尤其擅长画马,他还是我们无锡老乡呢!)
【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拉近了徐悲鸿与他们的距离。】
3.揭题:今天,我们来读一个关于徐悲鸿的故事,(相机板书:励志学画)题目是——(生齐读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4.指导读题:读题要注意停顿,应读作“徐悲鸿/励志/学画”,我们再来读一遍!5.解题:课题读懂了吗?谁来告诉老师:“励志”是什么意思?
(2—3人交流,如交流充分,师相机点评:你的预习真充分!如学生所谈有限,可相机补充,并作鼓励:没关系,学了课文大家就会清楚的!)
(“励”,不仅仅是激励,还有振奋自己志气的含义,“励志”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充分体现教学机智,给学生信心,增强其继续学习的欲望。】 6.转折: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比较丰富的导入揭题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徐悲鸿其人。激励性点评有效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把书打开,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要求明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2.检查初读。(课件出示)
认读生字词:大家读得真认真,这儿有些词语,谁来读?(个读—个读—领读)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可以用进几个出示的词语来说说。
(小组讨论后,指名2—3人交流。师相机引导,并相机点评:你真会概括呀,要是再简洁些就更好了。)
【检查生字词后,要求学生能尽量用这些词语来谈主要内容。充分领会课后练习精神,体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精读,感悟
1.自学思考:徐悲鸿励的是什么志?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找一找。【目标明确,训练默读。】
(1)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生找出:“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3)大家同意吗?(生答:同意!)师相机点评 :你们真会读书!【激励性评语会使你的课堂时时出彩。】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课件出示)
(5)操作课件:在“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下加红色下划线。
(6)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让学生找出徐悲鸿所励之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使其有初步感受。】
(7)操作课件:在“他们” 下面加着重号。
(8)谁来说说,这句话中的“他们”指谁?(生答:外国学生。)
2.徐悲鸿是在什么情况下励的志呢,跟外国学生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再细细的读1——3自然段,可以用笔圈圈画画,写写体会。
【有效转折,布置精读任务,深化感受,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得以深入。】(1)大堂交流。学生找到第二自然段相关内容,零碎地谈。师相机点评:你找的真准啊!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的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2)课件出示:
(3)你来把这段话完整的读一遍,好吗?
(4)外国学生是怎么说的?(生齐答:“很不礼貌”,“冲着”。)(相机板书:冲着)
(5)操作课件:在“很不礼貌”,“冲着”下面加着重号。(6)怎么读才能把这段话读好?自己在下面读读看。【自读自悟,反复咀嚼、品味、领悟文本语言的精妙。】(7)谁来读?(个读—师评—个读—生评—评者读—齐读)。点评时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反复加强学生的体会。
(8)课文读过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9)指名3—4人交流。师相机点评:你的感受真深啊!
【这是本环节之关键,读后谈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增强感悟,深刻体会徐悲鸿励志的背景。】
(10)看来你们用心读书了,我们再来把第二自然段齐读一遍,体会体会!【本环节让学生明确了徐悲鸿励志的背景,逐步深入文本。】
3.外国学生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徐悲鸿呢?请同学们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说说。
(1)指名2—3人交流。
(2)在学生的发言中相机“捕捉”到“嫉妒”,和学生一起理解这个词。(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与“嫉妒”意思相近的词:“忌妒”(齐读)。【在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结合起来。】
(3)不光光是这样,其实,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又没有地位。也难怪徐悲鸿在国外要遭人蔑视!(相机板书:蔑视)
【相机补充历史背景,使学生入情入境,领会到徐悲鸿遭蔑视的原因和明白“落后挨打”的道理。】
4.面对外国学生的嫉妒和蔑视,徐悲鸿被激怒了!(相机板书:激怒)(1)引读第三自然。
【巧妙引读,体现教学环节有效性。】(2)谁来说说:怎么把这段话读好?
(3)生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师扣住“必须”的理解来点评。必须:一定要。语气强烈肯定。)
(4)齐读第三自然段。
(5)教师追问:“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同桌先互相说说。”(6)交流。(师相机点评、引导、归纳:“真正的中国人”是指有骨气、勤奋刻苦、爱国的人!)【情感的升华,达到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真正的中国人”不是弱者而是强者!】
(7)小结:学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励志”的含义和徐悲鸿励志的原因了吧?!(相机板书:励志)
5.整体回归: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徐悲鸿的爱国心,把1—3自然段齐读一遍!【朗读是分层次的。通过各类朗读要使学生从停留在文本表面到进入文本、能与文本深入的展开对话,充分体现其有效性。】
6.总结、导入:徐悲鸿励了志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交流。
四、习字,描红
1.看到课后练习2这些字,先自己说说打算怎么记住它们? 2.交流:谁来说说如何记住“鞠”、“躬”二字? 3.当堂描红。
【及时巩固字词,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五、布置作业(自主选择2项)1.完成习字册上本课练习。
2.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争取背诵。3.搜集名人励志成才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体现新课程自主积累、自主探索的理念,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开放课堂,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星期一聆听了张处对司马老师的点评,很有感触,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了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感觉效果较好。
一、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对比。
课文前后两个地方写到了外国学生的态度,一开始他表现出“不礼貌”“冲着”(可以看到他的傲慢无理,轻视中国人。)后来表现出“震惊”、“鞠躬”、“有眼不识泰山”(可见他的心悦诚服、对徐悲鸿的尊敬和歉意。)我抓住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寻找到这种变化的内因是徐悲鸿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二、徐悲鸿清苦的生活和刻苦学习的对比。
徐悲鸿在生活中吃、住都非常清苦,而绘画方面,却付出了许多金钱和精力。我在教学时,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家庭的贫寒、学画的决心,从而加深对“励志”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他的决心大,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