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蠡县经济发展综合分析
蠡县简介蠡县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腹地,保定市东南部,辖8镇5乡,232个行政村,总面积650平方公里,耕地71万亩,人口52万。
蠡县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境内有省级公路3条,紧临京港澳、保沧、大广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朔黄铁路穿境而过。
蠡县经济发展条件自然环境地形地貌蠡县地处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部构造带平原中部,目前的地形地貌均系第四纪洪积、冲积物沉积而成的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度15.6米,坡度在为0.3--0.1‰,缓缓倾斜,无明显起伏变化。气候特点蠡县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多风干燥,夏多雨炎热,秋天高气爽,冬干燥寒冷,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全年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达到8级以上标准大风以北北西风或西北风居多,分别占总数的50%、30%以上。自然资源蠡县境内沃野广袤,土壤、植被和水利资源丰富,地下矿藏石油,地表平原,槽形洼地,河流相间。土地资源蠡县是平原县,拥有耕地6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3%,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粮、棉、油、林果等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这就为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矿产资源石油资源是蠡县唯一的矿产资源,在县境内存在普遍,华北石油物探局经勘测,在蠡县的大百尺镇、桑园镇、郭丹镇、万安镇等乡镇有石油资源。现在出油的油井40多眼,每年可开采石油5万吨。交通发展蠡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电力设施完备。西距京深高速公路38公里,东临京九铁路25公里,朔黄铁路横贯县镜。有温留、高蠡、定河、林曲四条公路干线和高标准的乡村公路相连,四通八达。
蠡县经济发展现状蠡县是民营经济大县,产业特色鲜明。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形成了纺织、皮毛皮革两大产业为主,新能源、橡胶、农产品加工等多业并举的经济格局。享有“南温州、北蠡县”之美誉。皮毛皮革业源远流长。依托国家级留史皮毛市场,形成了以留史为中心的制革、裘皮、羊绒加工、珍稀动物养殖等多元化发展格局。2005年,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皮都”。纺织业闻名遐迩,曾名列河北省十大特色产业。形成了毛纺、针织、毛毯、毛呢、羊绒、服装面料等竞相发展的局面。以国家级山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中心的麻山药种植面积1 0万亩,居全国第一,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2005年“蠡县麻山药”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蠡县县委、县政府立足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卧薪尝胆、艰苦创业、重塑形象、再铸辉煌”的总要求,确定了“一年两年打基础、三年四年迈大步、五年实现大变样”的奋斗目标。蠡县坚持把开发区建设做为产业调整转型、推进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在县城东部规划建设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新能源、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现代物流。2011年7月,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开发区已经打开了“三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供水采取自来水、自备井和地热温泉井三种方式;排水“雨污分流”,弱电管线全部入地,供电“双回路”。一期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已启动;成立了开发区管委会和派出所,建设了开发区消防站、燃气站等配套设施。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依托蠡县在环渤海经济圈和环北京经济圈中的独特位置,按照对接京津,主动融入保定“中国电谷”的发展思路,中国英利、天威集团、北京富泰等知名企业相继在蠡县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国际新能源巨头——中国英利集团在这里投资38.78亿元建设了英利太阳能电池产业链项目,一期已竣工投产,二期已开工建设,产品全部销往欧美市场。
国内最大的革基布制造商北京富泰公司投资30亿元的富利革基布项目一、二期已竣工投产,三期PU革项目正在建设中。受蠡县县委、县政府的真诚和热情打动,北京富泰公司又引来了8家企业,在开发区投资15亿元建设祥润纺织工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蠡县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革基布生产基地。
蠡县调整转型的样板企业、投资15亿元的凌爵单晶硅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正在建设中。蠡县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的代表企业、投资2亿元的翔宇羊绒制品项目正在建设中。按照依托大公司、对接大集团的思路,加强与英利集团、长城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合作,总投资5亿元的天威恒达变压器、总投资3亿元的鑫泽汽车零部件生产、总投资12亿元的盛世钢材城三大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投资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城市品位,建设距京津石“90分钟”开发区。投资2.8亿元建设了集公园、广场、文化馆、纪念馆于一体的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投资3亿元启动了城市综合体项目,为客商提供娱乐休闲服务。全面叫响“硬环境在全省不一定最好,但软环境一定最好”的口号,大力倡导“马上办”的工作作风,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级行政服务大厅,出台了以“三零一优”为核心内容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即:行政零收费、服务零距离、进场零干扰、土地政策优惠。
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极大的优化了产业布局,加速了产业升级,成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5家,吸纳就业人员6800人。预计到十二五末,整个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上缴税金7亿元。诚招皮毛皮革精深加工项目
蠡县皮毛皮革产业拥有各类企业800余家,年经营各类皮张6000多万张,占国内市场30%,占国际市场12%;制革业主导产品有服装革、鞋面革、手套革、箱包革、沙发革等。裘皮加工业主导产品有狐狸皮、貉皮、水貂皮、獭兔皮等。
招商对象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欢迎投资商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精深加工型项目。
入驻项目享受蠡县及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重大项目享受“一事一议”的特殊优惠政策。
主要举措
1、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三次产业新跨越 一是以做强做优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一方面,通过走科技兴业、集约兴业、名牌兴业、深加工兴业、出口兴业之路,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构筑结构合理、主导产品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运行质量高的产业集群,努力构建高中低产品齐头并进,产业、技术结构更加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使皮毛皮革、纺织、橡胶三大产业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在全省乃至全国更具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四零一补”、“五卡一护”等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推进“产业革命”,全力搞好新能源、高科技等“五型”项目建设,在调整结构中实现工业经济快发展、大发展。二是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一、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使县域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更加协调。
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有机结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整体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城镇协调发展。一方面,加快城镇现代化步伐,提升城镇功能,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按照“耕地向规模集中、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优化配置农村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引导更多的农民走出去,转移到商贸、流通、加工、服务等领域,通过“减农民”,实现“富农民”。二是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和“做强产业,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增加精品,扩大规模”的要求,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改造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承载能力,力促城市大起来、强起来、美起来;紧紧围绕经营城市理念,重点谋划好优势产业项目和新兴服务业项目,以产业提升促城镇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实现产业与城镇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3、强力推进项目园区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企业项目建设的主体作用,加强引导,搞好服务,调动企业上项目、求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另一方面,围绕中央、省市支持领域、现有产业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力促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增强项目建设后续能力。二是千方百计推进园区建设。在完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协作和扩大规模上下功夫。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县城集中”的发展思路和“四个一”标准(确定一个高水平的规划,建设一套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培育一两个有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抓好蠡县科技产业园区、橡胶工业园区等的建设,实现用地集约,产业聚集。
4、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通过运用产业政策、环境容量等措施,严控“两高一资”行业,逐步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制度,推进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有效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治、污染全过程控制的转变。(3800)
第二篇:无锡蠡园导游词
无锡蠡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9.5平方公里。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 龙凤亭。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桥的全长375米,宽 5.6米,高7.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南境春晓—千步长廊—暗红烟绿—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如今共有 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
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阁】
现在我们从千步长廊返回,可看到长廊一端,有一段独特的建筑,它与长廊相连,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这里也是观赏春秋阁的最佳地方。
游客们:前方这座三层楼的高阁就是春秋阁,它建于1978年。让我们走近阁旁,各位请看:这幢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矗立在整个园林的最高处,给台园建筑增添了层次错落的变化。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笔。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麦和西施的故事。游客们: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可供欣赏。
第三篇:乡镇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分析
乡镇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分析
今年以来,鲁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审时度势,切实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建设经济强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好于预期,为实现全年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总体上看,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与上年相比,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十二个字”,那就是“开局顺、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
“开局顺”就是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都有较快增长。“速度快”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前四年同期平均增幅个百分点。“质量好”表现为,结构调整中,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二、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效益高”体现在,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利税总额都有新的突破。
⒈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实施“”工程,继续实施全民招商,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第一季度,全镇共实施项目个,其中新建项目个,投资在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个。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北京仕龙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万元的电子工业项目、黑龙江省集贤县的徐凯投资万元的冷藏加工厂,以及投资额为万元的泗河港项目都已立项。总投资万元的延峰湖产品加工厂、以及投资万元的中大饲料加工厂都已到位万元、万元。上海大江饲料公司投资万元的饲料加工项目已达成协议,并签订合同。到目前,全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合同利用外资万元,实际到位资金万元,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达到余家,从业人员人,民营经济营业收入万元。
⒉地方财政收入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加大了依法治税力度,切实加强和改善税收征管,建立完善机制,挖掘税收潜力,规范税收秩序。加强了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税收的监控和征管,真正把应缴税款全部收上来。到目前,全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万元,同比增加,占年计划的。
今年以来,我镇的经济全面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民营经济中工业企业项目较少,在建的产业项目不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加强。二是在民营企业建设中,用地审批难,部分重大建设项目不能按期实施,形成合同引资数额大,而实际到位资金少的现象。三是项目建设资金供应与投入需求矛盾突出,影响投资总量的进一步扩张。
在下一步的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中,我们将通过制订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努力在全镇上下营造“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的浓厚社会氛围。紧紧依托我镇地处湖区、矿区的资源优势,历史文化底蕴深的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做强镇、树强村、建强企”活动,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运销业、商贸业、规模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等,让全镇更多的群众从事民营经济,最大限度的扩大经商范围,形成全民经商的“铺天盖地”发展之势。年内新增民营工商户户,总数达到户,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的企业家,注册资本金增长以上,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增长以上,占全部上缴税金总额的以上。
培植壮大民营工业。力争在年内培植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全市民营经济的支柱或龙头企业家。重点扶持铸钢厂、恒信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延峰湖产品加工厂、通达、广会航运公司等六大骨干企业。年内实现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完善园区建设。按照“优化资源、相对集中、配套完善”的方针,进一步完善“镇驻地工业园区”和“仲浅民营企业园区”的相关配套建设,使两大工企业园区真正成为我镇招商引资的平台,经济发展的隆起带。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一是继续实施招商引资责任制与考核奖惩制,把招商引资的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把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直接与工资、晋升,评先树优挂钩,奖优罚劣,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二是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寻求有效利用外资的载体,加快我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精密产品、旅游服务业等领域利用外资的步伐,增强引进外资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招商引资的项目签约率、开工率和竣工率。三是进一步更新招商观念,改善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大力实施亲情招商、代理招商、专业招商和企业招商等,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成功率。年内利用市外资金达到亿元,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亿元,营业收入达到亿元,增加值达到亿元,合同利用国外资金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成立自营进
出口公司,年内实现外贸自营出口额万美元。
继续抓好增收节支,实现财政税收翻两翻的目标。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税收的监控和征管,确保财政预算目标实现。一要培育财源。振兴工业经济,培育骨干财源;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培育新兴财源;规范市场管理,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基础财源。二要严格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三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出口公司,年内实现外贸自营出口额万美元。
继续抓好增收节支,实现财政税收翻两翻的目标。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税收的监控和征管,确保财政预算目标实现。一要培育财源。振兴工业经济,培育骨干财源;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培育新兴财源;规范市场管理,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基础财源。二要严格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三要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第四篇:宾川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宾川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宾川县概况
宾川地处云岭横断山脉边缘,金沙江南岸云贵高原西南部。程海大断裂带呈南北纵贯宾川坝区。境内主要山脉、坝子、河流多呈南北走向。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最高为西北部木香坪顶峰,海拔3320米;最低为鱼泡江汇入金沙江处,海拔1104米;中部县城金牛镇海拔1430米。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山与山之间的断陷盆地构成境内10个坝子。境内有纳溪河、平川河、清水河、朵背箐河4条水系。纳溪河最大,纵贯宾川中部坝区,其支流水量以炼洞河为最。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8479万元、同比增12.6%;财政总收入30069万元、同比增25.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992万元、同比增18.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5亿元、同比增35.08%;农业总产值达37.61亿元、同比增12.1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47亿元、同比增13.76%;农民人均纯收入3914元、同比增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5亿元、同比增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19亿元、同比增11.5%。全县小城镇建设面积达12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5.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3%。
主要经济来源
一、农业
(一)宾川县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区。国土面积,552_6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6.37万亩,人均2.1亩,可
升垦立农荒地12.35万亩,荒地荒坡67万亩,有”热区宝地“之美誉。全县属中亚热带冬干夏湿低纬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沛,立体气候明显,极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水利化程度达到72.63%。适宜的气候、良好的水利资源都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于分有利的条件。同时,宾川县县委.政府长期以来不断加大科技兴农措施的推广应用力度,宾川县全县农业科技投人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8.5%。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48.5%以上。这些都为发展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截至2009年底,个县冬甲蔬菜总播面积15万多亩。其中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5万多亩,以柑桔、葡萄石榴、黑腰枣,柑把、杨梅等为主的优质水果面积达16.67万亩,其中柑枯9.3万亩、葡萄4.23万亩、石榴0.61万亩,枣子0.4万亩、批把等其他水果2.14万亩:挂果总面积13.3万亩,实现总产值105941万元。现有8户企业对柑橘、鲜食葡萄、枣子、核桃、香葱等10种农副产品进行高标准注册,有6户企业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有3户企业取得菌类、香料油、脱水蔬菜等农产品自营出口权,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的生产基地已达到17.27万亩。目前已建立起专业合作组织,有力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双向通道。
(二)宾川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难以适应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2、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不协调。(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
3、农业质量标准意识较差,产品品牌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产业化进程较慢。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有待增强。
5、特色农业发展投入大,见效慢,推荐难。
二、旅游业
(一)宾川县旅游业发展优势及发展现状
宾川地处昆明至丽江、大理、攀枝花的交通运输和滇西旅游区重要位置,是川藏贯通滇西和南亚的枢纽,发展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有丰富的佛学、史迹、民俗和侨乡文化资源以及农业生态资源。境内鸡足山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著名佛教圣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区、云南省首批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及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宾川县始终把发挥鸡足山旅游资源优势、精心培植旅游支柱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全面实施鸡足山旅游开发带动战略,以鸡足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培植取得初步成效,鸡足山景区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省级文明风景区,并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1.98
万人次,同比增14%,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66亿元,同比增14.11%;鸡足山景区共接待游客42.04万人次、同比增8.65%,实现门票收入884万元、同比增6.51%。
(二)宾川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恶化。
2、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
3、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
4、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
三、工业
宾川县立足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契机,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基础建设、项目引进”三项重点工作,全县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高起点编制完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山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山地片区工业用地平整工作快速推进。总投资6095万元的建材产业区、生物资源产业区道路和山地片区一期道路建成投入使用、概算总投资1.48亿元的山地片区污水处理厂、电力线路架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实施。装机216万千瓦的鲁地拉电站1、2号机组和装机4.2万千瓦的渔泡江铁川桥电站投产发电,投资4.2亿元的年产2000辆非公路用车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2亿元的滇西煤炭物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概算投资5.2亿元装机4.95万千瓦的巨龙山风电项目稳步推进,大营老鹰岩、宾居干海子等5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核准。年产2000吨葡萄汁、年产1.8万吨
籽种储藏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300万元的宽恳公司二期技改全面完成,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27户,其中省、州农业龙头企业达9户。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累计达18户。宾川县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
(一)工业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从全国、全省、全州的工业发展水平来看,差距较大;
(二)全县发展工业步伐需加快,政策环境、行政环境还有待提高;
(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工业的快速发展;
(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政策性矛盾比较突出;
(五)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由于全县财政收支压力大,政府性债务包袱沉重,财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大,各项刚性支出增长迅猛,收支矛盾依然存在。
第五篇:滨州市经济发展区位分析
滨州市经济发展与区位分析
【摘要】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本文从滨州市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深入思考滨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滨州经济发展的建议,寻求一条适合滨州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 滨州
经济发展
区位分析
优势劣势 1.滨州市概况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滨州市处于华北新生代沉降区东南部的济阳拗陷中。全境地势大体是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渐次过度到大海,境内山地为泰沂山地余脉,走向近南北,仅邹平县境内有少量山丘地。境内除过境黄河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流域,北部为海河流域。各河大致流向东北,注入渤海。
2.滨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是主题,改善民生是根本,调整转型是主线,招商引资是重点,创新实干是关键,和谐稳定是基础,清正廉洁是保证”的“49字”工作方针,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2010年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3.滨州市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3.1区位优势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滨州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滨州交通便利。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京滨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顺利推进。港航建设全面加快
3.2资源优势
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的矿藏有29种,已开发利用的19种,尚未开发的10种。据地质资料显示,滨州市矿产潜在总值1400亿元,居全省第六位。滨州海岸线长239公里,约占山东省的8%;滩涂17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31%;负十五米浅海20万公顷,宜盐面积9.6万公顷,是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渔场之一。沿海滩涂、浅水海域发展水产养殖和制盐业潜力巨大。
3.3农业优势
滨州农业基础良好。农、林、牧、渔各业发达,现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枣、水产、牧草基地,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等各具风味,驰名中外。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和“冬枣原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渤海文蛤、梭子蟹等名优水产品名扬海内外。全市农业经济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62.95亿元,同比增长4.5%; 农业增加值135.93亿元,同比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640.8万亩,平均单产460.5公 斤,总产达到295.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2.4%和6.6%,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 史新高,实现连续7年增长。
3.4工业优势
滨州工业发展迅猛。纺织家纺服装、油盐化工、汽车和发动机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十大产业(链)集群初具规模。“汽车上路、轮船下海、飞机上天”目标基本实现,陆、海、空立体化高科技产业框架正在形成。魏桥创业、滨化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盟威制造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9年夺得国内同行业之冠。鲁北企业集团是国内第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第一家无“三废”绿色化工企业。全市已有上市公司6家,累计募集资金59.2亿元,其中境外上市2家,募集资金4.89亿美元,列山东省第1位。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09年,全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持保增长、促发展、务实效,工业经济呈现出逐月加快、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工业生产逐月加快。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63.48亿元,同比增长15.61%,增幅由年初的5.68%逐月加快至年底最好水平,且高于全省0.67个百分点,同比前移6个位次,居全省第七位。
3.5政策优势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锁定“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劳动者收入“三个翻番”的目标,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突破重点、整体推进,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滨州,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3.6旅游资源
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汉孝子董永都出生或成长在这里,有孙子故园、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碣石山、鹤伴山、麻大湖等历史名胜和自然景观。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乡土气息浓厚,艺术风格独特,滨州剪纸、惠民胡集书会、董永传说、博兴吕剧、沾化渔鼓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节会有孙子文化旅游节、体育节、邹平读书文化节、家纺文化节、中国沾化冬枣节、阳信梨花会、中国无棣金丝小枣节
3.7教育科技人才优势
1998年,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45项,其中1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或星火奖。专利申请量658项。有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987人,29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2.6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5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8.47万人,小学在校生32.11万人。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85%。有各类卫生院及卫生所124所,病床7536张,卫生技术人员10234人,其中医生4367人。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9枚。2000年,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85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2009年,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滨”和“人才强市”战略,在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强化知识产权和发展民营科技等方面均 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4.劣势分析
4.1经济结构不合理
滨州相比较与沿海其他城市经济还是比较落后,滨州市的产业结构层次也比较。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35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5.9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8.70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6.27亿元,增长1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92:60.94:29.14调整为10.06:58.38:31.56。在滨州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滨州经济的发展迟缓,说到底是农业比重大,工业欠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这是根本原因。4.2城市化水平不高
滨州所属各县都是人口大县。在滨州的人口构成中,农业人口占60%以上,城镇人口占38.95%,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全市的乡镇中,但大多数镇都还是农业镇,不少城镇居民从事的还是农业或是涉农的简单加工业和流通业。4.3教育投入不足、人力资本欠缺
教育投入不足。一是投入重心过低,经济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二是投入比例偏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特别是在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成为制约农村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再加上学校经费严重短缺,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接受集中培训。由于缺少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与机制,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返回滨州的不多。当然,吸引人才就更困难。
5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5.1优化结构,推动转型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节能降耗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全力推动产业优化、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2统筹协调,和谐发展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努力担负好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5.3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办实事,依法按规做决策,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全力保障民生,每年都确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十件左右的实事,挤出财力,腾出精力,一一落实,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4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全新的发展环境
改善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增强对投资者、经营者的吸引力,把滨州市打造成便于投资者创业和兴业的良好载体。
6总结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重大机遇,按照“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锁定“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劳动者收入“三个翻番”的目标,深入实施追赶超越战略,突破重点、整体推进,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滨州,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参考文献
[1] 孙海鸣、赵晓雷 主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 [2] 畅勇.孝感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5 [3] 冯世英.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10.6 [4] 苑涛.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菏泽市经济发展路径选择[D].北京科技大学,2006.1 [5] 畅勇.孝感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5 [6] 李晶晶.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06.11 [7] 山东省统计局网站 [8] 滨州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