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融资租赁业的三个创新方向
融资租赁业的三个创新方向
对融资租赁业而言,虽然具有机制灵活和贴近市场的优势,然而在客户资源、控制风险能力、规模经济和资金实力等方面毕竟远不如商业银行。因此,未来融资租赁业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必须规避在中小企业中的较高风险系数,通过寻找针对包装印刷企业的业务特点来拓展市场空间,其创新也应将朝这个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融资租赁业主要的创新方向包括三个。
1、继续与其他金融服务种类交叉融合,形成新有针对性的融资租赁产品。
2、在投资方向上,继续政府扶植租赁和其他回报较稳定类投资倾斜,以稳定的现金流作为租金来源。
3、发挥融资租赁的“融物”特点,充分利用设备制造商给予的商业信用,向客户“融物”。本文摘自
第二篇: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方向
商业模式创新的三种方向
近年来,商业模式创新似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之一,任何企业在追求进一步发展或者扭转局势甚至是力挽狂澜时都会用到商业模式创新。究竟什么是商业模式、如何进行创新,众说纷纭。本文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谈一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看法。
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企业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企业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资本关系等,用以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通过这个定义不难看出,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一种商业逻辑,并且是与客户需求相关的逻辑。藉此,笔者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客户的需求。
例如销售服装的企业,客户的需求被认定为保暖、外观和时尚等等,绝大部分企业就在围绕这些因素进行提升或者改善。这些都属于客户需求,但需求不止于此,无论是保暖还是时尚都只针对产品本身,也就是客户需求链中的一部分,而真正的客户需求链包含了从品牌到消费环境,再到产品以及服务等诸多内容。所以,追求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从这个链条本身开始下功夫。
笔者认为,围绕着客户需求链,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有三种方向:
1.客户需求链纵向延伸
纵向延伸分为需求链长度和深度两种:
1)所谓需求链长度延伸是指在原本客户的需求链前、中、后补充或者创造新的需求,延长该需求链长度,例如美国的施乐。
施乐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复印机供应商,他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只要办公就需要用到复印机,其需求链也相对较为简单:买前比较—购买—售后服务—再购买。按照普通企业的经营方向应当是在产品、服务和推广上有序发展,逐渐扩大市场份额等等。总体上这样的思路并不能说错,但在没有资源或其他优势的前提下,与竞争对手没有本质的区别。施乐公司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着重延长其客户的需求链,即在买前比较的环节之前,增加了“规划”——帮助客户有效使用文件、知识管理以及设备使用等,不仅提供设备本身,还提供如何提升机器的使用效率、如何降低机器的使用成本等方案。另外,在传统的售后服务也就是维修和保养的基础上增加了旧设备的处理等业务,使其客户的需求链得以延长。通过延长的环节增设了盈利点,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施乐的市场份额、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客户需求链的延长,施乐本企业的产业链先长再短,提升层次凝聚了核心竞争力,因不包含于本文讨论的范畴,故不在此详细阐述。)
相对当时其他竞争对手,施乐别树一帜,最终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行业翘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找到这样一条脱颖而出的创新之路,而若仅依靠模式创新的想法同样无法走向最后的胜利。施乐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其必要的条件:
施乐拥有传统复印机行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资源,因此它有能力也有资格对传统产业链进行延伸。当时大部分复印机厂商主要是生产和销售,缺乏高端的、系统性的研发能力;即使有,也基本上只注重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性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施乐正是在正确的时间有效地利用了正确的资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需求链深度延伸是指在客户需求链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进行纵深挖掘,满足或超过
预期甚至是引领客户的需求。
在这里不得不谈一下苹果。乔布斯或者苹果的成功基本上可以说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典范之一,而“苹果模式”实际上是由许多商业模式的创新点结合、综合乃至整合的结果,比如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能吸引和整合无限多的资源等等。此处着重研究一个角度:对客户需求的深挖或扩大。买手机、笔记本的需求链不同,但也有共性之处——在选择产品时追求外观和体验。苹果将这一点无限放大,无论从其精美的外观还是人性化的体验设计,可以说当今无人能出其右。而苹果将这两点和必备的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成为打动消费者的法宝,特别是IPHONE和IPAD系列甚至开始逐渐引领整个行业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发展,这就是苹果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之道。
与施乐一样,苹果模式在收到日益吹捧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这样对于商业逻辑中某一个或多个环节进行深挖也是有条件和背景的:
当各大手机厂商在机器的功能、外壳以及部分技术参数拼的你死我活之时,苹果利用其独特的系统平台、铺天盖地的应用软件以及手机整体外观(只有一个键)创新这三大优势异军突起,瞬间夺去了全世界的眼球,也使其市场占有率迅速飙升——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约16%、全球手机市场约4%。无论是专卖店还是官网都“一机难求”,甚至连联通定制机也销售一空,仅I4在联通就销售了约120万部,全球更是突破3000万部,这只是一个品牌一个系列的一款手机。更重要的是苹果并非依靠价格政策实现销售,其全球手机市场的利润份额约50%,意味着手机行业其他企业赚的是辛苦钱,苹果是大赚而特赚。
从为了基本实用和部分娱乐功能,到能拥有一部IPHONE手机成为时尚的标志——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进一步促成苹果模式的成功。这当中也有微软的功劳,若干年前PC市场
对苹果的打压,使其不得不在操作平台和主流实用功能以外寻求活路。长时间的逆境求生让苹果逐渐摸索出一条康庄大道,终于在2010年完成公司市值的超越——当初微软市值1700亿美元如日中天,苹果只有100多个亿,而如今后者的市值超过3200亿,前者却只有2100多亿。
2.客户需求链横向扩张
除了纵向可以延伸以外,依托原有客户需求链跨行业或者跨企业地进行横向扩张。以来自台湾的85℃为例,“85度C”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咖啡在摄氏85度的条件下最好喝,所以原本他是一家咖啡连锁店。但当时星巴克在台湾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后来者在没有什么特殊资源的情况下基本无法与之抗衡。故而85℃在经营模式上进行了差异化竞争——引入面包和西点。面包西点和咖啡可以说是相关行业,特别是调理类面包无疑是一杯清香的咖啡的最佳伴侣。咖啡消费者的需求链中不存在面包,但同样的消费者针对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需求链,从本行业本企业的需求链通过产品或服务属性的关联完成了挂接,最终形成组合拳战胜了一味追求咖啡本质的星巴克,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台湾开设200多家门店,将星巴克从台湾第一的宝座上拉下马。
现在世界正被无边界浪潮所席卷,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的边界,谁能抢先一步打破壁垒并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这样的资源就能把握机会,占据领先地位。
与施乐和苹果相比,85度C所整合的资源相对而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关键是借助了对手——星巴克专做咖啡的经营理念,在模式和价格方面有针对性地向其发起挑战,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85度C利用在台湾战胜星巴克的光环以及对价格的敏感,成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只不过这次的方向不再是咖啡,而是糕点。上海实质上的第一家店(威海路店)平均每天销售额约5万,最疯狂的时候24小时销售额破8万,对于面包店或者咖啡店而言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截至到目前85度C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为此在2010年还进行一次大裁员。故而从持续性盈利这个角度很难说85度C在大陆的模式是否正确,但至少给糕点、咖啡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看到了一种模式上突破和创新的方向。
3.客户需求链精简提炼
前面两点无论是深挖延长还是横向扩张,主要是通过增加客户需求环节找到更多的机会,而以如家为代表的新模式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
从2001年8月拟定商业模式、年底成功发展11家加盟店、2002年正式成立、2003年
进入中国饭店业集团20强、2008年500家连锁店、直到2010年纳斯达克挂牌,如家用了短短10年的时间完成初创、发展到上市的全过程。成功的首要关键要素无疑就是商业模式。如家并没有按照此前提到的两种创新方向,而是逆向地简单化需求链:酒店的客户最核心的需求就是睡觉和洗澡,那如家就是提供最简单的睡觉以及热水供应,抛开了其他酒店提供的娱乐、豪华的设施等盈利点,大大降低了如家开店和运营的成本,同时也就降低了费用,吸引了得更多的消费者。所以对于需求链的精简提炼同样能给企业带来模式上的创新,并迎合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更是创造了一种快捷酒店的商业模式。
如家模式的成功除了在需求链精简提炼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国内连锁行业发展迅速。如家借助精简提炼后酒店单店管理要求和运营成本的降低,搭上整个连锁行业发展的高铁从而迅速做大。最近几年,国内连锁行业发展带动了企业会员制、电子商务平台的大力发展,“连锁会员”、“全国通用”等字样让消费者更加青睐连锁酒店那种统一的、标准的服务和感受,这也帮助如家实现模式创新。也得益于低成本,如家模式的可复制性非常强,进一步巩固其模式创新的成功地位。
纵观上述三种商业模式的的创新,特别是前两个与第三个之间似乎存在矛盾,但事实上毫无冲突可言。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面对不同的客户,创新方向大有不同。每个行业的每条需求链都存在核心价值或者需求,在这样的需求未被充分满足之前,可以像如家模式那样抽丝剥茧、逐步还原核心本质并加以利用,形成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当这样的需求已经被满足,大可开始为客户增加需求、创造需求,从而成为新的商业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仅仅是想法和思路阶段,从构思到实现,需要满足其他不同层面的必要条件,包括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管理模式的跟进以及其他要素。
王炎君
2011年3月
第三篇:融资租赁业对内开放起步
业界呼吁多年的融资租赁业对内开放终于要迈出实质性一步了。从国家商务部传来的消息称,已有34家内资租赁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金融牌照的申请,其中的大约20家公司不日将得偿所愿。
我国的租赁机构,一直以来是三足鼎立: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共12家;外经贸部监管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大约40多家;由原国内贸易部管理的几千家从事设备租赁的内资租赁公司。数量如此众多的租赁企业中,能合法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只有12家金融租赁公司和40多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
厂商租赁:不得已的暗箱操作
由于过去对融资租赁业的功能作用认识不足和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内资融资租赁业被界定为金融业务,融资租赁公司被界定为金融机构。租赁业作为现代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取得合法开展融资租赁的经营地位,一直以来,未经人民银行批准,国内厂商成立的租赁公司只能从事设备的出租服务,不能从事以产品促销为目的的融资租赁业务。
为推动内资非金融机构租赁业的发展,原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曾准备制定一个管理规定,后因机构调整此项工作停顿。在国际上很普遍的厂商租赁在国内一直处于非法的地下状态。虽然没有融资租赁经营牌照,但由于社会需求旺盛,一些厂商类企业于是长期暗箱操作,开展以租代售融资租赁业务。因为没有明确的准入规定,一旦遇到法律诉讼,这些内资租赁公司的合法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往往被判为非法经营。
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介绍,我国重点工程机械厂、大的汽车销售商、专业的汽车租赁商一般都以“以租代售”的名义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徐工、厦工、柳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都有自己的租赁服务或租赁销售部门。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工程机械有10%是通过租赁方式销售出去的。2002年工程机械销售额近800亿,租赁业务额约有80亿左右。济南重汽租赁商社累计业务额高达近10亿,后因经营资质问题导致的税负争议而停业,业务并入财务公司。北京亚非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交易额达10亿人民币以及北京、上海的一些汽车租赁公司的营销模式实际上也就是融资租赁。由设备物资部门组建的租赁公司也都做过融资租赁业务。浙江省、山西省、上海市、广州市对一些内资的非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开展的租赁业务多给予了支持。浙江万向租赁、山西五星租赁、上海金海岸、广州中车机车租赁有限公司、中国计算机租赁公司每年业务额都在上亿人民币。全国的塔吊、钢模板等建筑机械租赁业务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史,数量众多的专业租赁公司已成为制造商的最大买家。
在此种背景下,2002年7月,融资租赁业有望对“内”开放的消息从国家经贸委传出,着实令众多没有得到批准而实际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倍感欣喜。消息说,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已开始对内资介入融资租赁业务规范管理展开调研;国家相关财税部门已达成共识,不管是谁投资经办融资租赁企业,只要从事的是融资租赁业务,都可以按照金融保险业下的融资租赁项目统一征收营业税。
入世后,我国融资租赁业及流通领域里的分销体系进一步对外开放,IBM、西门子等国外大跨国公司都已成立了自己控股的合资租赁公司,还有更多的国外大厂商准备进入我国租赁市场。在中美、中欧的WTO双边协议中,都包含了中国允许国外的厂商在中国运用金融手段促销产品的条款,融资租赁和经营性 融资租赁业对内开放起步
租赁都包括在内,中国租赁业面临外资的巨大冲击。没有厂商的介入,没有厂商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内资租赁业和国内厂商将难以面对国外同行的挑战。加快融资租赁业的对内开放,发展厂商融资租赁业,逐步提高我国产品制造商租赁销售的比重迫在眉睫。
注册资本1.7亿:
降低进入门槛至关重要
据了解,内资租赁公司介入融资租赁业务的准入标准为:注册资本金1.7亿元人民币;前三年无亏损的经营业绩;具备融资租赁专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其余条件与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开展人民币融资租赁业务的管理办法相同。在准入资本金额度问题上,一些金融租赁公司与内资租赁公司存在分歧。金融租赁公司认为1.7亿元人民币的标准定得太低,担心租赁市场价格会出现混乱,造成恶性竞争。
目前由央行批准的金融租赁公司注册资金起点为5亿元,如开展外汇业务还要5000万美元。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壮大融资租赁合法群体的角度来看,降低进入门槛至关重要。事实上内资租赁公司1.7亿元人民币的准入门槛与合资租赁公司大体相当。2001年9月1日实施的《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融资租赁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美元。
屈延凯认为,内资租赁公司1.7亿元人民币的准入门槛从规则公平上看是合理的。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租赁作为一种业务方式,没有必要对非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设置太高的准入门槛。在国外,用很少的钱设置特别项目租赁公司极为普通。考虑到从事设备租赁应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靠规模经营才有较好的效益和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为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对专业的租赁机构设置一定的准入标准是合适的。外商独资租赁公司尚未放开,如按外商控股,外商实际投入注册资金也就1000多万美元。门槛降低申请的企业会更多。在外国厂商为背景的专业租赁公司尚未大举进入之时,迅速发展内资租赁公司,健全内资厂商租赁机制,为更多的设备制造企业服务很有必要。
谁会出现在首批名单上
屈延凯对内资租赁市场很看好。他分析,由于金融租赁公司门槛过高,而其它金融业务的实施细则至今没有出台,金融机构的含金量大打折扣。人行又迟迟不批新的投资申请,一些投资人开始转向收购合资租赁公司,或申请成立内资非金融机构租赁公司。一些外资也准备申请成立合资租赁公司开展汽车租赁。各地方原物资机电部门成立的租赁公司也急于求得新的发展机遇,希望获得明确的融资租赁经营范围。制造厂商也希望成立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以促进销售。希望介入租赁业的还有一些民营机构及投资机构。
虽然首批可以正式从事融资租赁的内资租赁公司名单尚未确认,屈延凯以自己从事该行业的多年经验开出了一份可能提出申请的公司名单,计34家。首批幸运儿当从中产生。
租赁业原先的三足鼎立局面是由监管的角度而形成。随着今年政府机构改革的进行,原来审批内资租赁公司的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将纳入新的商务部,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和内资租赁公司将由商务部统一审批。金融租赁公司仍然由央行管理。此次融资租赁对内资公司开放,对中国租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良机。有人担心,放松融资租赁限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屈延凯认为,适当的准入限制利于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合资租赁公司的实践证明,非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营运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或是股东贷款,银行和股东就要对租赁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项目风险进行审查把关。租赁公司即使出现欠租问题,也不会对大的金融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融资租赁业务与贷款业务相比,债权人还有租赁的物权保障,风险比银行贷款还要
小一些。
附:可能提出申请的公司名单
中国计算机租赁公司、徐工集团销售公司、三一重工租赁服务公司、广州中车铁路机车车辆销售租赁有限公司、中联重科租赁有限公司、金海岸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租赁公司、上海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上海建成租赁有限公司、万向集团浙江物资租赁有限公司、重庆租赁公司、联想电脑、首汽集团租赁公司、北京铁工货车租赁公司、北京新概念投资管理公司、北京市城建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北京建发租赁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机械租赁公司、上海安吉汽车租赁公司、中航技国际租赁有限公司、长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上海集装箱制造公司、上海振华港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铁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陕西重汽集团、重庆重汽集团、山西省榆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沈阳通汇租赁有限公司、沈阳东宇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扬州联合租赁有限公司、浙江兴业租赁有限公司、山东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篇:2015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2015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一、行业整体情况
(一)、行业规模分析
1.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共2045家,比上年底增加959家,增幅为88.3%,比去年提升12.9个百分点。其中,内资试点企业152家,增加29家,增幅为23.6%;外资企业1893家,增加930家,增幅为96.6%。行业从业人数总计28247人,比上年底增加2455人,增幅为9.5%。
2.注册资本接近翻番
截至2014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5564.6亿元,比上年底增加2680.4亿元,增幅为92.9%,接近翻番,其中,内资试点企业注册资本金为8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外资企业注册资本金472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9%。
3.资产总额快速增长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110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其中,内资试点企业资产总额31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外资企业资产总额784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3%。
总体上,2014年,全国融资租赁行业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都大幅增加;行业资产总额快速增长,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
(二)、行业结构分析
1.东中部企业数量占比微降
分区域看,截至2014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国比重为90.5%、3.5%、4.4%和1.6%。东部和中部地区占比分别较上年下降0.7和1.0个百分点,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较上年均有所提高。
图1:2014年我国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区域分布图
分省市看,截至2014年底,上海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最多,为452家,其次为天津和深圳,分别为335家和273家,三地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占全国的51.8%。上海和深圳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分别较上年增加224家和200家。
图2:2014年我国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省市
2.京津沪资产总额占比近七成
分区域看,截至2014年底,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分别占全国比重为90.7%、3.8%、4.3%和1.2%。
图3:2014年我国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地区结构图
分省市看,截至2014年底,资产总额总量最多的三个地区为上海、天津和北京,分别为3535.8亿元、2048.2亿元和1908.3亿元,三地总量占全国比重为68.0%。
图4: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排名前十的省市
3.租赁资产行业分布集中
从融资租赁资产行业分布看,融资租赁资产总额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械设备、工业装备、建筑工程设备和基础设施及不动产,前五大行业融资租赁资产总额占总融资租赁资产总额50.0%。
图5:2014年融资租赁资产行业分布情况图
总体上,融资租赁企业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但与去年相比,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占比有所提高。融资租赁资产分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械设备、工业装备等方面,同时逐步进入节能环保、通信电子等新兴行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三)、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租赁主业更加突出
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实现总收入970.4亿元,税前总利润106.5亿元,租赁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75.9%。其中,内资试点企业总收入468.2亿元,租赁业务收入占内资试点企业总收入比重为61.9%;外资企业总收入502.2亿元,租赁业务收入占外资企业总收入比重为88.9%。
2.融资额增长较快
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新增融资额5374.1亿元,比上年增加1510.6亿元,增幅为39.1%。从业务模式看,直接租赁融资额占比22.4%,售后回租融资额占比61.7%,其他租赁方式占比15.9%。从企业类型看,内资试点企业新增融资额1178.0亿元,其中直接租赁融资额占比38.2%,售后回租融资额占比60.2%,其他租赁方式占比1.6%;外资企业新增融资额4196.1亿元,其中直接租赁融资额占比18.0%,售后回租融资额占比62.1%,其他租赁方式占比19.9%。
总体上,融资租赁是大部分融资租赁企业的主要业务,行业融资额增长较快,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
(四)、行业风险分析
1.整体资产负债率略升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为11010.0亿元和8178.4亿元,融资租赁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74.3%,比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其中,内资试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0.6%,比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5.8%,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
2.逾期租金比例较低
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逾期租金合计191.4亿元,比上年减少3.6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为1.7%。其中,内资55.9亿元,外资135.5亿元,分别占其资产总额比例为1.8%和1.7%。
总体上,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仍然保持适中水平,较上年略有上升,其中内资企业小幅下降;行业逾期租金总量有所下降。
第五篇: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6-2017)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6-2017)
一 总体情况
(一)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共计6158家,比上年底增加2543家,增幅为70.3%。其中,内资试点企业204家,增加15家,增幅为7.9%;外资租赁企业5954家,增加2528家,增幅为73.8%。2016年3月,商务部、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天津等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资租赁企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商流通函〔2016〕90 号),将注册在自贸试验区内的内资租赁企业融资租赁业务试点确认工作委托给各自贸试验区所在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税务局。至 2016 年底共确认4批15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其中天津12家,广东2家,上海1家。
(二)注册资本持续增加
截至2016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为19223.7亿元,同比增幅为31.3%,是2013年2884.3亿元的近7倍。其中,内资试点企业最高注册资本为221亿元,外资租赁企业最高注册资本为143亿元;注册资本超百亿元的融资租赁企业有3家,超50亿元的企业有21家。
(三)资产规模突破两万亿
截至2016年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2153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4%,突破两万亿。其中,内资试点企业资产总额514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2%;外资企业资产总额163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租赁资产总额13090.4亿元,增长33.8%;融资租赁资产总额12810亿元,增长32.9%。总负债14088.4亿元,资产负债率65.4%。从单个企业来看,总资产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达33家。
(四)业务范围不断扩展
从行业分布看,融资租赁资产总额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能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通用机械设备和工业装备,均分别超过千亿元。其中,能源设备类资产继上年再次大幅增加,显示融资租赁在能源结构调整及环境治理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五)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2016年全行业融资租赁投放金额达到8971.6亿元,较上年增加37.5%,实现营业收入1535.9亿元,利润总额267.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35%和25.4%,其中融资租赁业务收入973亿元,比上年增加13.6%。全年融资租赁企业共缴纳税收134.6亿元。融资租赁企业逾期租金合计291.5亿元,比上年增加74.3亿元,继续保持较低水平。
(六)东部地区继续领跑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在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注册资本金、资产总额等方面仍占据绝大部分,均达到全国总数九成以上。按企业数量增速排序,除陕西外,增速排名靠前的省市均属东部地区;从资产总额来看,中部地区占比有所上升。随着融资租赁聚集新区不断出现、“1+3+7”的自贸试验区试点新格局形成,我国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融资租赁行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二 发展特征
(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为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有关部门和地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多个融资租赁领域细分问题发布政策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降低融资租赁行业税收负担;商务部将融资租赁等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完善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天津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加快装备改造升级;广东自贸区允许融资租赁企业收取外币租金;陕西在公共服务领域,鼓励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等实施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运营模式。天津、广东、广州、东莞、厦门、晋江、漳州、内蒙古、贵州、西安、济南、武汉等多地通过出口退税、利息补贴、设立融资风险补偿金或融资租赁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租赁项目给予补助奖励。
(二)聚集效应更加凸显
随着政策环境优化,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尤其是自贸试验区制度设计灵活高效,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高,融资租赁行业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地区聚集效应更加凸显。
上海、天津、深圳作为融资租赁行业集聚地的优势不断增强。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深圳融资租赁企业达到1637家,比上年增加2.2倍,其次为上海1606家、天津1129家,三地企业数量均已超过千家,合计占全国总数达到71%,比重较上年再提高7个百分点。从注册资本金和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16 年底,上海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金5652亿元,总资产8091.7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1.6%和37.6%,均位于全国首位;天津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金3604.7亿元,总资产4151.3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0.1%和19.3%;深圳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金4031.2亿元,总资产1365.7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2.5%和6.3%。
另外,随着《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8 号,以下简称68号文)及各地具体实施意见的出台,新设辽宁等7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发布,出现了更多重视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聚集新区。如北京、广州、重庆、厦门、大连、西安、成都、济南等多地打造融资租赁区域产业聚集中心,发挥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三)业务创新不断加快
目前,我国飞机租赁、船舶海工租赁、大型设备租赁等融资租赁板块均已颇具规模,随着行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业务领域继续拓展,融资租赁业务加快创新发展。湖北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完成首例涉及境外船舶业务,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完成船舶融资租赁第一单; 合肥农委农机局在肥东县试点探索合肥农机融资租赁发展模式,仙桃建设20万亩蔬菜产业片区物流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园,首次在农业领域采取融资租赁形式融资,开启农业领域融资新渠道。随着认知程度不断加深,不论是出租人还是承租人,面对机遇与挑战,敢于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融资租赁业务模式,为企业搭建新的融资渠道。
(四)融资渠道更加多元
2016年融资租赁企业融资结构有所优化,融资渠道更加多元,资产支持证券、母公司融资、债券及海外融资等成为银行贷款以外融资租赁公司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有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更好地支撑业务发展及盈利增长。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化研究组发布的《2016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2016年全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8420.5亿元,同比增长37.3%,特别是企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企业 ABS”)发行规模较2015年翻番,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品种。wind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有65家融资租赁公司发行共118支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租赁企业 ABS 规模达1074.8亿元,同比增长110.8%,占2016年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比重已达12.8%。租赁企业 ABS已成为我国企业 ABS市场中最为主流的品种之一。
多家融资租赁企业获得母公司增资,以满足融资租赁公司扩大经营规模、优化资本结构以及融资租赁业务快速增长的资金需求。债券市场上,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规模也明显扩大。在海外融资市场,天津推动外债管理制度改革,支持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境外融资,共受理21家企业申请中长期国际商贷项目批复外债额度45.38亿美元,其中约95%用于支持自贸试验区内融资租赁企业。
(五)资本投资更加活跃
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支持融资租赁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等各方资本加大对融资租赁业的关注和参与,融资租赁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更加活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共有291家上市公司设立或参股347家融资租赁公司,数量较上年有大幅提升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看,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有132家,融资租赁在助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18家,有利于企业经营模式由单一的批发零售转向包含融资租赁服务的综合化运营。各上市公司对自身融资租赁业务均有明确定位,侧重特点鲜明,致力于融资租赁与现有业务产业融合,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夯实全产业链驱动商业模式形成新的盈利增长极。
(六)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强,形成了一批专业优势突出、管理理念先进及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2016年7月,远东宏信与渤海金控两家公司首度入选《财富》(中文版)2016年“中国 500强企业” 榜单,并成为首次入选的融资租赁公司。
远东宏信旗下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18.2亿美元,在医疗、印刷、航运、建设、工业装备、教育、信息网络等多个基础领域优势突出,截至2016年末,远东宏信总资产规模超过1660亿元人民币,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39亿元,同比增长约18%。
渤海金控作为唯一一家 A 股上市和拥有境内外平台的租赁公司,已在全球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销售渠道,形成国内外并行的全球化租赁产业布局。近年来通过跨境兼并,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飞机租赁公司和全球第二大集装箱租赁公司。截止2016年底,渤海金控资产总额2166.3亿元,同比增长64.2%,实现营业收入242.6亿元,同比增长146.9%;营业利润30亿元,同比增加57.9%。
三 趋势展望
(一)行业规模平稳增长
“十三五”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融资租赁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性,决定了行业在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以及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行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规模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产业结构升级、与实体经济细分领域深入结合的需求下,行业企业数量、业务实力、投放规模、业务范围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二)业务领域纵深拓展
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在全球飞机租赁、集装箱租赁及航运租赁等领域的市场地位与占据份额逐年增长,医疗卫生、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等板块迅速延伸,社会公共事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逐步开展。未来,融资租赁行业将进一步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小微企业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拓展业务领域,将有更多融资租赁企业进入国际租赁市场。同时,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活跃参与,使融资租赁企业能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和资本不足问题,布局全产业链和一体化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更好地发挥融资租赁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支持作用。
(三)聚集效应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国发〔2014〕65 号)的精神,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跨境人民币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资金、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等一批改革成果和创新举措推广落地,以及新一批自贸区挂牌后自贸区融资租赁创新制度的实施,将极大促进中西部、东北部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将涌现出一批新的融资租赁行业聚集区,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实现集群式发展。
(四)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及“走出去”战略,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学习和借鉴,优化全球产业布局,并购整合国际优质资产,实现外延式并购的规模效应,已形成一批具备开阔视野和综合实力的跨国租赁集团。未来,企业将优化资产管理与资源配置,降低资产持有风险,不断加强租赁资产管理,提升盈利能力;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及企业自身在所处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延伸业务链,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巨大投资需求商机,形成专业化竞争优势。
(五)风险防控不断强化
面对国内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与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市场风险不断暴露,融资租赁企业将借助大数据等手段,不断完善项目立项、尽职调查、项目审查评审、合同管理、租后管理等管理流程,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将不断强化融资租赁行业管理。商务部正加快推进法律法规建设,推动融资租赁行业统一立法,利用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技术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北京、上海、深圳、福建等地强化监管力度,要求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报送信息,探索建立企业报送信息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信息共享与监管协作沟通机制不断完善。
(六)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随着配套产业与管理服务不断完善,财税等相关配套政策落到实处,业务模式持续创新,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基础正逐步夯实。统一、规范、全面的融资租赁业统计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将逐步建立,融资租赁统计方法更为完善,方便加强统计信息交流。与融资租赁交易有关的第三方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融资租赁企业配套专业咨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组织自律作用有望进一步得到发挥。协会、相关院校及企业将更多地通过增设融资租赁专业、开展融资租赁培训会、建立融资租赁产业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强行业人才培养,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