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中国行政伦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行政伦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行政伦理理论与行政改革现实分离。行政管理应以实现伦理价值为目标,行政管理的过程应体现行政伦理理念并受行政伦理规范的约束。理论上说,行政改革,无论是政府机构的调整,还是政府职能的定位,都离不开行政价值观的指导,行政伦理理论应当为行政改革提供价值目标和理论引导。但现实的状况是,我们行政伦理理论研究落后于行政改革的发展,没有很好地反映行政改革现实发展的需求,不能对行政改革起到应有的理论引导作用;现行的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基本上沿用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框架,对行政与伦理发展的内在联系研究不够,对现实中行政人员的伦理困境和冲突研究不够,没有概括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对行政人员有现实引导性的道德规范。
行政伦理规范与政策和制度相分离。行政伦理规范与制度相分离表现为行政规范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公共行政活动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目标的合理调整和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的组织体系,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始终把实现和维护社会正义视为其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行政改革基本上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重塑政府体制的改革。因而行政改革主要是以效率为目标,没有把公平正义的伦理价值作为改革的目标。官民关系这一对基本的行政伦理关系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体现。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和以行政权为主导的绩效评估体制,以及以集权和对首长负责为特征的官员考核和任免规则都不足以支持政府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也不足以保证官民的主仆伦理秩序。一方面我们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以及与此相应的行政伦理规范,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公开倡导的行政伦理规范往往与官员现实中奉行的潜规则相互脱节,导致行政道德生活中规则的缺失和混乱。
行政伦理教育与行政道德现实分离。一方面,行政道德的现实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是行政伦理学在各级政府的培训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干部的培训,但是与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相比,行政伦理的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与现行的干部培训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相比,现行的行政伦理教育只能起到知识传授的作用,并不能促进官员行政伦理品德的生成。其结果就是伦理教育与道德现实相分离,官员的行政道德知识和行政道德行为相分离。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几个方面
从行政管理和行政改革的现实出发研究行政伦理问题。关注处于行政改革中的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发挥行政伦理学在行政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行政人员解决现实的伦理困境提供必要的指导。
把行政伦理价值的实现作为政府的施政目标,并贯穿于行政活动的一切过程,建立起促进行政伦理价值实现的机制。密尔早在19世纪中叶就对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和政府的标准作过许多精彩的论述。他认为,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不仅是增进人民的福利,而且还促进了人民的美德与智慧。政府的职能限制在这两个方面:“它比任何其他政体更有利于提供良好的管理,又能促进较好与较高形式的民族性格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任内最后几年力推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体现了政府实现行政伦理与政策制度结合的自觉。
建立分层次的行政道德规范体系。行政道德规范应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称为底线要求,其特点是义务性和强制性,表达的是公务员最基本的义务和要求,通常应以“禁止”的方式表达,以立法的形式实施。主张道德立法并不是要将有关行政道德的一切内容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强制执行,行政道德立法有其特定的内容,它特指那些关乎公共权力运行及对腐败的防范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规范。第二个层次,态度层次,基于职业责任层面的道德要求,其特点是责任性和主动性,表达的是公务员基于对职业精神领会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的责任和要求,以“应当”的方式表达,以道德规范的形式实施。第三个层次,价值层次(精神层次),体现的是公共行政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应当贯穿于行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公务员都应当以此为价值追求,政府的政策和社会制度都应当体现这种基本的理念与精神,如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
把行政伦理教育与行政伦理管理、行政伦理文化结合起来。行政伦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效取决于个人品德、组织文化、职责体系、社会环境等因素。目前,在加强行政伦理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的职责体系,要在干部的任用机制和绩效考评中贯穿伦理的导向和要求,把行政伦理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要注重加强行政伦理文化的超前享受,特别是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行政伦理环境,从而解决行政伦理规范和潜规则分离、知与行脱节的问题。(作者为北京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透视》主要内容包括:行政道德稀缺与行政道德供求均衡、行政道德行为与行政道德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行政伦理建设与行政道德教育等。
举报
作者简介 ······
杨文兵,1967年生,江苏南京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伦理和政府经济学。已编著或合著《伦理学新编》、《重大政策剖析与反思》著作6部,曾在《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光明日报》、《当代经济研究》、《现代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收录。曾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教育厅项目多项,并参与完成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摘 要: 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在于强调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礼法并用、修身正己、致公无私、内圣外王、举贤任能等。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问题与困境表现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解不开的人伦文化情结,等级身份行政伦理体系,忽视伦理制度的构建,忽视法律制度的建设,强调个人道德。忽视社会公德的建立,强调主观责任,忽视客观伦理要求,怀有大同理想,忽略社会发展要求,缺少民主自治观念,注重血缘关系,缺乏民众监督意识。我国传统行政伦理启示我们应重视对官员的道德教化。引导官员加强自我修养,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伦理教化一定强制力,建立有效的监督考察机制。注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转变权力本位思想,树立平等观念。
第二篇:中国铁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在我国,铁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居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但是,近些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业发展呈现出滞后状态,对国民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已一览无余。当前,铁路运输业虽然在不断地加大改革力度,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当前铁路运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我国铁路运输业的现状,提出对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发展、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60年间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输能力有较大提高,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运输经营实现扭亏为盈,服务质量有很大提升;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线路的提速技术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受现实国情和我国经济改革中制约性等各方面的影响,我国铁路运输业现状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当前我国
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我国铁路运输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60年间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在客运方面,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的运输能力上,旅客买票难、乘车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尤其是春运期间,万人排队、一票难求的状况依然如故。旅客列车大量晚点、普遍存在超员现象,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运输能力不足更加明显,客流量剧增,很多车站人满为患,列车几乎趟趟爆满,铁路内部尽管抽调了许多其他部门人员增援客运部门,但仍然是疲于奔命。在货运方面,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煤炭、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造成电力供应不足,致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等。现今因铁路总体规模发展的不 足致使的运输质量下降,已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这些年由于铁路改制的不彻底、不成功,铁路职工的工资、福利未能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铁路内部教育和培养职工激励机制不到位,人员选用上过于集中很难达到公平公正、缺少对职工素质提升的机制等。严重挫伤广大铁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致使现在大多数铁路职工看不到个人事业发展的前途,从而对铁路、对工作岗位的热爱荡然无存,转而产生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和对铁路现行体制的愤怒和指责。很多铁路职工甚至希望“铁路天天出事故,只要跟自己无关就行”的心态。
总之,铁路运输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已势在必行。国务院批准铁路从2008年起实行“大包干”,要改变铁路运输业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的状况,朝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自负盈亏、依靠自己来发展。这就要求铁路运输业要善于发现人才,选用人才,培育人才和聚集人才。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政治、法律和管理素质的要求,要求其在“依法治企”的前提下
学会对企业进行更科学的管理,来适应这次大改革的需要。
5、铁路基层技术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我国铁路基层站段的技术人员数量少且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每年退休的技术人才多于新进的技术人才,且结构不合理。人员配臵上存在着隐性缺员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铁路基层站段的工作人员中高学历者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还占大多数,学历结构偏低。一些基层站段比较优秀的技术人才已屈指可数,且大多年龄偏大。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明显存在,技术人才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铁路运输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障碍。
6、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弊端
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
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处罚本来只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手段之一,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本身工作的认知程度,但是如果把处罚当成唯一手段和目的,下达硬性指标而又非常之多就改变了性质。长此下去,早晚有一天铁路运输业的安全因不重视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而自食其果。
同时,沿线小站远离站段,站段安全管理人员下站“少”且在安全检查中存在着不是指导工作,而是查找问题的“形式主义”等现象,造成对沿线小站安全管理的“外紧内松”。这种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将会大大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
第三篇: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对未成年人的培养和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实施培养和教育的黄金阶段。未成年人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确立远大志向抱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于他们的一生都十分重要。鉴于此,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谈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主要表现在:
(一)轻“德”的观念严重。古人强调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现在的一些家长和学校却只抓智育,忽视德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习;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特长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全面发展;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二)教育网络存在缺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学校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课,顾不上管;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会管;社会上重视不够、未形成合力,缺人管,教育网络得不到健全。
(三)社会环境有待优化。随着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传播,各种文化思潮使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难以抉择。各种违法违纪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以及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色情口袋书等,成为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一些不健康的传媒宣扬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四)家庭教育封闭隔绝。许多家长爱用“两重面孔,双重人格”言传身教。让孩子努力上进,自己却得过且过、懒散无比;让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却不懂谦逊、恶语伤人;让孩子心平气和、尽职尽责,自己却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让孩子与人为善、淡泊处世,自己却蛮不讲理、大打出手。其次一些家长生怕不谙世事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就想方设法阻碍孩子接触社会。管教多、疏导少,说教多、实践少,“不许”太多,“允许”太少。孩子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少,相互沟通少,封闭式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与社会隔绝。
(五)学校教育脱离实际。一是道德教育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抽象的内容影响了未成年人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未成年人多样化的发展;二是道德教育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未成年人出发,而是把未成年人作为被塑造的客体;道德教育形式脱离社会及未成年人的现实,忽视德育过程中未成年人之间、未成年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存在着未成年人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
(六)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目前社会上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俱佳的书籍等精神食粮十分匮乏,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很多家长苦于没有好的书籍给孩子阅读。广播电视栏目的设置注重适应成年人的口味,忽视了未成年人的需要。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将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必须从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出发,冷静正视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才能全面把握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一)从国际环境上看,改革开放让国外的先进文化与腐朽思潮一齐涌入国门,“苍蝇”的涌入是不争的事实,加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图谋颠覆中国,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以吃、穿、住、行、说各种文化和物质的载体、信息,无孔不入地渗透着西方文化和刻意输送给中国的腐朽文化思潮,使得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国人眼花缭乱,甚至是盲目追求和争相效仿。庸俗低级的腐朽文化,对分辨能力极低的未成年人构成了严重的腐蚀。
(二)从传统观念来看,沿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读书做官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满朝文武贵,都是读书人”等观念一直根深蒂固的影响至今,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一直是未成年人为之奋斗的重要价值取向,引导着未成年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不管东西南北事,缺乏“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成才的意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普遍形成了重“智”轻“德”错误思想,从而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从 社会现实来看,各级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营造、管理不到位,对违法违规经营的网吧、图书、音像市场的打击治理不利,在管理上混同与对成年人的管理。一些公益化场所对未成年人开放不够,缺乏适合未成年人个性成长的人文关怀和特殊关爱;文化产品不够丰富,高质量的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匮乏,真正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文化精品很少。
(四)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能力好,培训提高的可塑性强,给予什么样的环境、施于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易于接受他们面前的一切感兴趣的东西,但是他们涉猎心态强,普遍追求新奇、好玩、时尚,不是与理性地看问题,而是跟着感觉走。未成年人心理稚嫩,缺乏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有时不分良莠,容易被引诱上当受骗甚至走上邪路。
三、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宏观上重视,在微观上引导,在实践中落实,才能逐步见成效。
一是要始终坚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
二是要建立健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加强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与分工,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制定部门责任和岗位责任。应当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建立起“市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要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认真清理和整顿,认真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声讯台等传播的有害信息以及所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营造适宜未成年人发展的社会和文化氛围。
例如如何 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
〈一〉、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
〈二〉、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三〉、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首先,是要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是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弥补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四〉、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了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这些规范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使其在数量上不断积聚和扩大。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四是要重点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重点抓住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环节,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养。在学校,将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开展主题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在社会,围绕开展“五小”实践活动,以体验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倡导和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勤工俭学、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让未成年人自主设计活动,开展“送温暖”、“志愿者服务”“手拉手帮扶”、“敬老助残”等公益性活动。在家庭,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家庭指导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实践,当好家庭的“小帮手”,重点开展了“我为父母分忧”、“给父母一个惊喜”系列活动,让未成年人主动承包一项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五是要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宣传栏、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认真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精神,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开设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专栏,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出未成年人教育的内容,以真正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提高社会公众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同时,还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不利于未成年人发展的、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予以监督和暴光,弘扬和营造社会正气,倡导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新风。
总之,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必须综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开展工作,树立人人都成为未成年人道德榜样的思想,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才能得到净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才能得到改善。
第四篇: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文系
语文教育
09—3班
许炜川
90号
作业一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扔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第一耕地、水资源减少和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 从耕地资源看,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从水资源状况看,2008年人均水资源2048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年均农业用水缺口达300多亿立方米。从农业产品需求看,统筹发展农业各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难度加大。
第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上涨与降低农业产品生产成本的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大幅下滑,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每亩净利润由2004年的196.5元下降到2008年的186.39元。十二五期间,农资价格上涨将对农民中粮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2005—2008年,农业外出务工数量年均增长约7.13%。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均发生巨大变化,离农意识强烈。由于农业高素质人才流失较快,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和中老年人比重上升,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压力进一步加大。
第四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矛盾更加突出 十一五时期虽然是建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呈逐年扩大趋势,2009年达到3.33:1.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要求,年均增幅必须保持在5.95%以上。即使达到这一要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难度依然较大。
此外,扶贫开发任务依然繁重艰巨。目前我国贫困人口规模任然很大,扶贫标准低,返贫压力大;防灾抗灾能力薄弱,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矛盾还相当突出;发展不平衡,相对贫困矛盾凸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贫速度明显放慢。要实现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仍面临严峻挑战。
第五篇: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1.期初在制量,财务部要求必须和金属平衡表报给财务部的在制量完全一致,作为初始化的数据。但现在的金属平衡表的在制量和成本核算的在制量存在偏差。建议九月份开始统一算法。但由于MES系统中存在太多垃圾数据,也就是不准确的数据或多余的数据,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在制量计算的准确性,九月初,进行人工筛选,去除一些垃圾数据,以此结果作为初始化数据,这样可以去除历史垃圾数据造成的影响。
2.本期领料量,对于计算本期材料成本至关重要,目前K3领料量和实际领料量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如下:
(1)前期可以先生产,再领料,造成产品已经入库,但还没有生成生产领料单
(2)没有及时汇报,包括半成品入库汇报、领料汇报及K3单据审核
(3)规格、合金、重量更改造成无法领料,自制半成品入库时汇报的规格、合金、重量和领料时的不一致,以后禁止汇报人员修改,由统一的人员修改,修改时必须保持一致
3.产品入库中存在原来已经报废或退货物料改制的卷,这些卷没有期初在制量,本期也没有领料,因此这些卷在计算成本时没有材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