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财政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
财政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生产建设和吃饭养人特征较为明显,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公共服务型财政,是一个生产建设和行政管制性的财政,表现为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中,生产建设和行政公务的支出比重较大,效率较低的一些本应由社会来办的事业所消耗的支出较多,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公共需要方面的支出不足。特别是预算内外公车、招待和出国三项费用开支比率较高,人民群众意见较大。第二,预算不完整。政府、司法和国家权力部门万余亿的收费,六千多亿的社会保障基金,地方政府每年大约五千亿左右的土地收入,包括国有资产的收益,都没有纳入国家预算之内。游离于预算之外的收支,占国家实际收支的三分之一以上;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散在各部门之中,国家财政部门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第三,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高,企业税费负担较重,不利于鼓励创业和扩大就业,不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和国内消费需求。目前,GDP实际财政税费收入负担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三十,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所能承受的上限,并且企业所交纳的综合税费,与世界各国比较,负担很重。第四,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关系没有理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应当承担的事务界定不清;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划分不合理,有收入向上层层集中,事务层层向下加重的趋势,相当多的基层政府财政陷于困境;中央向地方的一些转移支付不规范、不透明;财政层级太多,消耗财政资源较多,并且截留中央向基层转移支付的资金。第五,财政显性、隐性和或有债务率较高,根据有关专家计算,达年度GDP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左右,包括中央财政赤字和债务,地方政府的显性、隐性和或有债务,一些最后需要政府出面承担的国有企业的债务,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中需要国家负责和兜底的债务等等。第六,财政收支不透明,不公开。各级财政交付同级人大的财政报告,或者过于简单,或者科目杂乱,使人大代表看不懂和审不明;一半多的政府收入没有进入财政预算,没有向人大提交,进行审查;转移支付不透明、不公开,“跑部进京”的势态越来越严重。第七,现行税制不合理,是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个基础性的原因。一是企业项下征收的增值税。税收是一种价格的转移,因为东部地区企业多,中西部地区消费者多,在购买中,相当于西部的购买者给东部的企业交了税,而如果是在当地实现增值税,这部分收入就给了当地的税收收入。二是对于中西部资源生态地区,资源税率定得很低,都变成了企业的利润,或者上交中央了,或者变成税收上交中央了,或者由于没有征收足够的资源税,变成东部加工工业地区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于三江源等生态保护区,没有全国性和中下游的生态补偿转移机制,下游可以大发展,而上游为了保护水源等不能建工业,限制了发展。三是在出口退税方面,国内销售没有退税,出口就有,而出口企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东部,退税就退在东部,实际上相当于减少了东部企业的负担,东部企业竞争力就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出口退税平均是百分之12%,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四是内外资所得税不合理,内资百分之33%,外资百分之15%,外资企业一般分布在东部,这样东部地区相当数量的企业竞争力要远远高于中西部。这三项税收制度造成的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其负作用实际上远大于西部大开发等形成的正效应。税制不改革,东、中、西部不可能平衡发展。第八,没有形成科学和有效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制衡机制。纳税纳费、收税收费、使用税费各方之间没有科学的博弈、制约和平衡,进而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协商、讨论、汇集、编制、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之间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博弈、制约和平衡,一些政府预算,特别是基层政府的预算,在人大讨论时存在着走过场和走形式的情况。特别是财政编制和审批年度与预算执行年度不相符合,3月人大审查和批准预算时,预算实际已经执行了一个季度。
(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系列的原则。第一,从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特征的财政预算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纵向计划的政府主导的财政,建设横向需要和财政可能之间平衡的财政;改革生产建设需要的计划财政,建设政府用支出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第二,从生产建设和行政事业吃饭养人型财政,转向执政为民的公共服务型财政。使财政从重生产建设,转向重教育卫生、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公共需要,从重保证政府和行政性事业开支需要,转向重社会保障等民生需要。第三,建立统一和完整的国家预算体系。将预算内收支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将国家财政部门化趋势扭转为部门预算国家化,将土地、社保、国有资产、铸币收入等纳入国家预算,统一集中管理。第四,有利于宏观调控。财政的税收结构和支出结构,要与国家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相协调,要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收缩和扩张总体政策相协调,与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相配套和协调。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建立一个分配和支出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的财政。按照公共服务型财政和民主决策的原则,科学分类收支事项,设置收支科目,形成财政需要汇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之间科学规范的程序和制衡,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要科学确定标准和规模,人大和公众要对非常规项目进行评价和选
择,要规范转移支付程序,做到转移支付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第六,合理划分和确定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事务和财权。既要保证国家在政治上集中统一的财政基础,又要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保证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财力需要,减少过去集中后又转移支付的信息不对称和动作成本,提高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关系的效率。第七,形成一个激励创业、鼓励投资、扩大就业、促进和谐的财政税收体制。将财政税费与GDP的比率固定在一个我们这样生产力还不十分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水平上,清理政府各部门的收费和罚款项目,调整税收结构,逐步减轻创业、投资和就业的税费负担。第八,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既要坚定不移,向前迈进,又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保持社会稳定。要制定科学的方案,并多方案比较,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又与现代国家体制接轨的方案;在选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后,推进改革,坚决不动摇;改革要先试点,后推广,分先后,按阶段,逐步推进,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第二篇: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1.期初在制量,财务部要求必须和金属平衡表报给财务部的在制量完全一致,作为初始化的数据。但现在的金属平衡表的在制量和成本核算的在制量存在偏差。建议九月份开始统一算法。但由于MES系统中存在太多垃圾数据,也就是不准确的数据或多余的数据,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在制量计算的准确性,九月初,进行人工筛选,去除一些垃圾数据,以此结果作为初始化数据,这样可以去除历史垃圾数据造成的影响。
2.本期领料量,对于计算本期材料成本至关重要,目前K3领料量和实际领料量间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如下:
(1)前期可以先生产,再领料,造成产品已经入库,但还没有生成生产领料单
(2)没有及时汇报,包括半成品入库汇报、领料汇报及K3单据审核
(3)规格、合金、重量更改造成无法领料,自制半成品入库时汇报的规格、合金、重量和领料时的不一致,以后禁止汇报人员修改,由统一的人员修改,修改时必须保持一致
3.产品入库中存在原来已经报废或退货物料改制的卷,这些卷没有期初在制量,本期也没有领料,因此这些卷在计算成本时没有材料成本。
第三篇:目前教师作风存在问题
目前教师作风存在问题
数学组:极少数教师师表意识淡薄,对学生缺乏爱心,还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语文组:有些教师大局意识淡薄,自私自利,工作软弱涣散,关注个人利益多,考虑集体利益少,遇事没有原则的现象。
英语组:教师工作作风欠端正,没有职业使命感;存在酒后上岗,迟到早退,旷工旷课现象。
政史组: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献身教育的事业现象。
理化组:教师存在开会、上课时间接听手机或用手机上网聊天现象。
体育组:教师不珍惜自己的职业,不严格要求自己,存在赌博现象。
第四篇:目前招聘存在的问题
目前招聘存在的问题:
1、高管类职位:
※简历投递的质量不高,年龄、同行业工作经验等都存在问题;
※后台搜索到的比较合适的人员,一般都在岗,相对比较稳定,不太愿意变动工作环境;※通过后台搜索到的简历,如果对方有意向跳槽,最先咨询也是薪资待遇方面,若没有较明确的答复,一般不太能邀约成功。
2、高技术类职位:
※简历投递的质量不高,工作资历根本达不到公司要求;
※后台搜索到的求职者多数在职,稍有求职意向的会直接询问公司的薪资待遇,若答复比较委婉,求职者一般都会委婉拒绝。
3、招聘渠道:
※目前正在使用的招聘网站有“前程无忧”(2013年7月份到期)和“中华英才网”(2013年2月份到期),两家网站基本以后台搜索为主,前台页面广告目前只有“前程无忧”还有1周的A区按钮和2周的C区按钮。若要用网站来进行招聘高端职位,页面广告会比文字链接等方式更能引起求职者的兴趣;
※目前公司长期合作的招聘网站为“前程无忧”,此合作将于2013年7月到期,其它两家(“中华英才”、“智联招聘”)也已经相继到期,若年后的招聘数量增大的话,招聘渠道的扩充有待考量。
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智联招聘利弊?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优势:
目前沈阳两大支柱型招聘媒体,被大众所熟悉,一般求职者找工作都会选择这两家网站; 前程无忧的报纸做得比较好,进入沈阳比较早,后台简历的质量较好;
智联招聘的网站做得比较好,近几年的宣传力度也很大,无论是简历投递的数理,还是 后台的简历储存的数量都比较大;
智联招聘可同时多人在线操作后台。
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劣势:
两个网站都不是专业性的网站,求职者自主投递简历的质量有待考量;
前程无忧只能单人在线操作后台;
自主投递简历的数量(2012年10月到2013年1月)不高,质量不好。
建筑英才网优势:
有专业性,施工方向及基础设计方向的简历质量比较好;
建筑英才网劣势:
后台的简历量,简历投递的数量都不多;
简历多以南方城市的求职居多,如有急需岗位不能马上到岗;
英才网联公司内部有变动,整体运营状态不稳定,因此不想再与其合作。
建议:
根据招聘需求:质量、数量、层级,来权衡招聘的渠道及方式。
第五篇:市管县体制存在的问题
1980年代初期,市管县体制之所以得到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城乡发展的特殊要求和体制转轨初期的特点。一方面,农村经济改革使原本隐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出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来自城市的技术、人才、设备和资本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城市产业的发展由于受行政区域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原材料、资源和更广泛的商品消费市场。因而,在体制转轨的初期,只能依靠行政体制改革来满足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要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异军突起,“市管县”体制逐步失去了当初的功效,反而成为束缚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
(一)市管县体制束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在中国是农村经济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调节者,也是国家政治行为和经济发展的聚结点。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首先强县,因为县域经济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基层单元。当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体制障碍是行政管理体制僵化,这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层级过多,“市管县”体制效率较低,上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职权干涉太多,没有真正发挥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市管县体制下,城乡的资源不是依据市场的原则来配置,而是以人为的行政力量来分配,自然会进一步侵害县及农村地区的利益,从而形成所谓“市压县”、“市卡县”、“市挤县”的局面。由于“市管县”体制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它主要是为市里服务的,因而它阻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地级城市无法带动所辖县市的经济发展
市管县的主要目的是以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拉动所辖县乡的经济发展,但是,许多城市由于综合经济实力不强,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根本发挥不出这一作用,形成“小马拉大车”现象。除省会城市和一些中等发达城市带动力量较强外,一些工业基础薄弱和由县级升为地级规格的城市就很难有力量来带动县乡的发展,更无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地级市与县市同处发展初始阶段,根本没有能力带动周边县区,中西部地区问题更为严重。
(三)市管县体制增加了行政管理层次和成本
实行市管县体制之前,行政层级主要由中央—省—县市—乡镇四级组成,省县之间的地区行署只是省级派出的虚级建制。市管县市后,省县之间的层次由虚变实,行政层次主要由中央—省—地级市—县市—乡镇五级组成,这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秦汉以来,中国多级制超过三级以上的年限仅有350年,占所有年份的16.5%。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行政区划实行二级制或三级制,很少四级制。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表明,行政组织每多出一个层次,信息的失真率就会成倍增加。市管县体制的设计,人为地制造出一个中间层级,省县之间权力被层层截留,信息沟通受到阻滞,这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和交通十分便利的今天更是不合时宜。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的推进,地级市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一个地区的区划层次过多、规模过小,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的问题,最终使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同时,过多的行政层级与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城镇同构、重复建设的弊端愈演愈烈
(四)市管县体制造成了城乡利益分配的不均衡
由于城市面临的是城市管理,与农村政府所面临的公共事务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世界性的惯例是城乡分治,城市自己组织政府,实行自我管理。由于市与县在社会结构、功能作用、发展需要和事务繁杂等方面各不相同,实行市管县后,地级市在管理上就需要两套人马,而城市的特殊性又决定城市系统非常复杂。这既增加了地级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又使得地级市的机构大而全、臃肿不堪。在市领导县体制下,市里既要抓城市工作,又要抓农村工作,而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一般放在城区,特别是把发展二三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工作部署、城乡利益分配等方面难免不平衡,从而出现重城轻乡、重市轻县的现象,甚至相互争投资、争原料、争项目,尤其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思路
市管县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伴生物,无法适应以分散、自主、灵活为核心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因而需要改革,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同时要兼顾市县关系,协调好中心城市的扩张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县与中心城市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竞争—合作—分工关系,使城市和区域共生、共荣、共赢,相互依托,合作发展。
(一)发展县域经济,推广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
发展县域经济,就要改革市管县的体制。市管县体制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维持,责权与事权不平衡,存在着侵占县及农村地区利益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