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冈市蕲春县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
黄冈市蕲春县“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
前 言
本规划在回顾我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状况,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内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并结合全省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时期商贸流通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发展重点,以及实现本规划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期限2010年至2015年,部分延至2020年。
一、发展目标按照“三年迈大步、五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的总要求,到十二五期末,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达到下列预期目标:
1.定性目标(1)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形成三个层次、功能明确、科学合理的商品流通网络及若干条商业特色街。第一层次:城区建成县内商业中心;第二层次:城区居住区、旅游景区商业网点和若干条专业特色街;第三层次:延伸到农村乡镇的流通服务网点。(2)丰富商贸业态各种商业业态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商品市场等不同功能、不同形式、灵活多样、互为补充的商业业态。(3)商贸龙头企业特色鲜明,社会商业和农村商业网点星罗棋布。(4)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外贸出口企业不断增多,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中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业集群进一步集聚,医药出口基地、陶瓷出口基地、服装出口基地、电子出口基地不断发展,并在全省占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
2.定量目标通过5年努力,使我县主要商务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流通与消费环境明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流通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十二五”规划期内,主要商务经济指标增幅力争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其中2011—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0%;每年全县新增商业网点200个以上;
2、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其中2011年外贸出口增长12%,2012年增长13%,2013年增长14%;
3、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8%,直接利用外资2011年完成500万美元,2012年完成600万美元,2013年完成700万美元;
4、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增长15%;
5、在城东兴建集配送、仓储、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
6、在城南兴建高标准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7、在檀林、刘河、张榜三镇兴建3个农产品原产地批发市场;
8、在全县新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46家;实现村村有农家超市。
9、在城区兴建万吨冻库一座;
10、兴建半机械化屠宰场12座。
11、在公路沿线增加加油站点15座以上;
12、在红色旅游公路旁发展特色餐饮山庄5家;
13、培育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商贸流通企业10家以上。
14、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 35%。
15、从事商贸流通工作的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19 %。
16、引进或新建大卖场、大型连锁超市、大型精品百货各一家,高档宾馆2-3家。
二、商贸设施空间布局与定位
(一)城区商业 1.城西商业区随着城西工业区的兴起,东至横车松树岗,西起西驿的区块将成为蕲春又一商贸中心,这一区块也是提升整个城区品味的区域。作为县级中心商业区,既要有较全的商业功能、较高的档次,又要使得建成后能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为今后的招商引资树立良好的形象。根据周围将会拥有大批住宅区、人口密度大、离老城区相对较远的实际,这一新兴区块应定位为以满足市民时尚休闲消费为主,以开设风味美食、茶楼、休闲吧、酒吧、特色精品店为主,适度配置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形成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区。为此,我们首先根据蕲春县近5年来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长情况及相关的社会统计数据,参照和借鉴国内外城市的相关标准及优秀经验,制定以下系列的基本控制指标和标准。
商业街规划控制指标 商业区中的核心商业街一般要求街长500米左右,作为商业用途的店面达到30家以上;商业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原则上设置购物中心或大型综合超市或大型专业店2-3处,并辅以各具特色的小规模商店;配套餐饮、文化娱乐、金融、旅游服务、图书报刊和邮电等网点。大型零售网点的控制指标 大型百货商店营业面积5到6千平方米,营业楼层数原则上不超过5层;大型超市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营业楼层数原则上不超过2层;大型专业店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各大型零售店建设以地下停车为主的配套设施,停车场0.6-1.0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大型超市和专业店原则上2-3公里设一处,辐射范围内不再设置同类中型网点。2.旧城商业中心蕲春老的中心商业区是由蕲阳路、漕河大道、蕲春大道和四路、三路所构筑的井字型区块。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城区商业设施普遍规模小,迄今,只有中美购物广场一家营业面积近万平方米;老城区商业设施布局凌乱,没有有效地集聚或发散,导致了众商业企业由于没有鲜明的领导地位而缺少凝聚力,或出现过度竞争现象;此外,所经营的商品档次不高,缺乏特色,进而难以有效引导消费,使蕲春居民消费外溢到黄石、武汉等地。当蕲春新兴的中心商业区建成后,这种消费外溢现象将会明显改善,但是并不会回流到老的中心商业区,所以必须对这一区块进行整理,梳理其商业脉络,重新定位。借助密集的人口和已有的商业基础,可以通过打造专业特色街来建立相对优势。3.城东和新客运站商业区新客运店投入运营后,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多种选择余地。但是其总体区位(不是交通枢纽)并不有利,辐射面不广。因此,在初期,并不需要投资大规模的商圈。商店 规范化管理的超市或连锁店是较好的商业形态;专业店(如箱包、书籍、水果等等),旅游商品专卖店必不可少,就蕲春来讲,由于特色农产品较多如茶叶、紫苏油、蕲春油姜、各类药材等,可开设规模相对较大的本土商品专卖店。餐饮 中小规模的中式、西式快餐店,中档规模的饭店共2000平方米。住宿 随着客运站片区的开发和蕲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客运站与城区的交通会很便捷。这样,在初期不需大规模高档次的住宿设施,以投资兴建经济实惠型3-5家中等规模的宾馆为宜。
(二)农村和社区商业网络建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我县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想指导下,积极培育和发展各乡镇商业中心。继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运用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村商贸设施的建立和完善,重点抓好刘河、张榜、横车等镇的商贸设施空间布局,科学规划中心镇发展蓝图。注重发挥株林、青石两镇的区位交通和山水环境优势,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山水生态度假旅游业,拓展城镇框架,加快编制生态镇总体规划。建议当地规划期内,在商贸发展空间上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并形成对外围的较强辐射。要有一个营业面积在3000平米以上的大型综合性超市,满足人们“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同时要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大力推介山区的特色绿色食品,积极将购销对路的农产品推向市场。规划到“十二五”末,实现农家店全覆盖。每个镇拥有2-3个本级商业中心,商业建筑面积1000-2000平方米进行规划。街道(镇)级商业中心一般考虑布局在各街道、镇的主要交通干道的繁华路段,最好是在已经形成的一定商业购物氛围的商业繁华区域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扩张。在每个乡镇建设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超级市场、中型规模的综合商场组成的社区级商业中心。各村设2-5家便民商店,村级商业中心应按照便民利民原则进行布局。
(三)大型超市在发展商贸业时不可盲目追求数量,按照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如若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20%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以14%增长,到20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90亿以上,兴建两到三家大型超市是切实可行的。大型超市选址一般应具备占地面积大、地价较低、交通便利和一定的人口集聚度三个条件。目前蕲春旧城区已无法提供用地,由于大型超市辐射半径在5000米以上,可分别在城东和城西各选一址建造。城东可选在李时珍药港附近,城西视人口增长,选在西驿与松树岗之间。
(四)特色专业街特色专业街经营某一类商品为主,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目标顾客以有目的选择某类商品的流动顾客为主。鉴于我县现有商业深度不够,布局欠合理的状况,以对老城区的梳理和整合为主,开设服饰、数码电子产品、家居用品、五金、建材装潢等特色街。表三:特色专业街及其布局名称 定位 区位 规模时尚服饰 中档休闲时尚服饰 漕河大道 400米家居用品 各种档次家居用品 工贸市场 500米塑料机械设备 各种档次塑料机械 城东蕲漕线 1000米汽车4S店 高中低档轿车 城东蕲漕线旁 1000米 农家休闲山庄(蕲菜馆)依托红色旅游线上优美的生态环境及产自山区自然绿色农副产品,以原料材质正宗,本地口味纯正的乡野特色,中档的价位吸引各地消费者。红色旅游公路沿线 5家特色美食街 中高档全国各地正宗特色美食 夜市城 400米
(五)物流配送 1.综合性物流中心根据行业特点和需要(特别是医药、化工、农副产品、电子、陶瓷等行业),发展行业分拨型物流,并集运输、中转、仓储、配送、加工、商检、停车、物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把境内的航空、水上、公路、铁路等交通上的商品货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道。蕲春物流基地的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1)单纯的货物流基地建设,即作为单纯的商品集散中心。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对该基地的初步建设,输入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品牌,逐步合并或者兼并周边较小的物流企业。大约需要5年左右时间。(2)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建立起能够满足各类公司商品集散需求的仓储设备,综合发展运输、存储、加工、贸易、配送、货源信息服务等功能,并使各项功能都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通过各项国际认证(下个5年)。2.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定位在为连锁商业、零售业、消费者组织配货供应,以执行日常生活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物流节点,具有集货、储存、分货、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综合物流功能。农副产品物流基地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进行市场改造,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档次;强化商品质量检验和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产品储存保鲜和加工技术,积极发展蔬菜深加工,推广净菜、盆菜销售,提高连锁超市的“菜篮子”商品供应比重,并以蕲春为依托,把配送功能进一步辐射到周边更广的区域。十二五期间,在城南兴建一个占地300亩,投资3500万元的农贸市场,在檀林、张榜、刘河三镇各建设一个农产品原产地批发市场,每个市场占地4000平方米;在漕河、蕲州、八里、赤东、横车等10个乡镇中心村建设一个农贸市场。
3、冷鲜肉配送蕲春县现已有一个位于长林岗的畜产品(生猪)加工配送中心(蕲春成隆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共投资3000万元,于2008年5月建成,硬件环境好,面积达25000平方米,拥有齐全的检验检疫设施,生猪加工流水线4条,每小时加工能力达200头生猪;拥有专业配送车辆6辆,其加工配送能力已足以满足漕河城区居民的需要,但冷藏及冷链运输需提高。表四:物流配送企业布局项目名称 位置 定位李时珍医药港 城东 中药物流中心陶瓷物流中心 赤东镇 产业基地型物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 城东 商品储备、配送中心节能灯具物流中心(兼配送存储)节能灯具园 产业基地型兼具配送储存功能冷鲜肉配送中心 漕河镇长林岗村 冷鲜肉配送
(六)宾馆建设:蕲春现有星级宾馆数量及规模:酒店名称—— 位置—— 规模;蕲春宾馆 ——漕河一路 ——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蕲春红楼 ——市府大道—— 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八一酒店 ——市府大道 ——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万豪酒店 ——漕河七里桥—— 拥有中高档客房150余间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蕲春的星级酒店偏少,比例不合理。从蕲春的客源情况和目前的接待能力来看,蕲春住宿酒店业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其中服务优良的中高档星级饭店需求较大。1.调整思路(1)制定酒店业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加强对酒店布局的宏观调控,进行供求预测、预警,发布存量调查和经营状况分析,提供酒店业投资的信息引导和规划引导,引导酒店业有序发展和理性投资。(2)对蕲春星级酒店规模调整,应加强
对既有住宿设施的更新、改造和规范,使其具备针对不同层次的细分市场的接待能力。(3)区域分布上要注意相对集中和均匀分布的有机结合,既要在老城区形成相对集中的酒店群,也要兼顾到各种档次的酒店在区域内外的相对均匀分布。具体而言,我县应根据饱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或鼓励政策。第一,考虑饭店的休闲功能,适度布局休闲疗养型的度假型饭店和带中小型会议功能的度假饭店。第二,在城区,强化会展和商务功能,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会议型饭店。第三,在商圈内可发展酒店式公寓,发挥商住两用功能。第四,在一些成片开发的物业小区周边(如罗州城),做好社区旅馆的布局工作。2.新增酒店总体布局根据上述思路,城区新增酒店可以这样布局:城北:罗州城村,人口集中,建集客房、餐饮、商务、会议于一体的中高档酒店1家。城南:西驿与松树岗之间,作为新兴商业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建集客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高档酒店1家。城东:在新客运站和开发区附近,建中高档酒店1家和若干家经济型酒店。
(七)定点屠宰场按商务部有关规定,十二五末,全国乡镇屠宰场退出手工屠宰,并达到半机械化的要求。兴建乡镇半机械化屠宰场已是必然。我县已建成的机械化屠宰场有城区机械化屠宰厂、横车半机械化屠宰场。考虑到食品企业困难,且大部分改制仍未完成的实际,三年内陆续完成蕲州、张榜、刘河等三个镇半机械化屠宰场,其它乡镇必须在后二年内完成。所有乡镇屠宰场建设必须纳入所在乡镇发展规划,落实用地指标,半机械化屠宰场国土使用面积在10-20亩左右,建有猪栏、待宰间、屠宰间、化验室、更衣室、污水处理系统、病害猪焚烧炉等。
(八)专业市场
1、中药材交易市场。即李时珍国际医药港,位于城东区的李时珍大道医药工业园区,设湖北蕲州中药材市场以及医药和健康产品贸易区、医药和健康产品仓储物流园区、医药和健康产品批发交易与产品展示区、医药电子商务区、会展交流和培训基地、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区、医药园和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以及生活配套与中医药健康文化休闲区等八大功能区。
2、钢材市场。目前,我县有钢材经营户56家,且分布较散,大部分集中在蕲春大道西端,蕲阳北路也有十多家,每当下雨,锈水横流,因而,建设一个面积较大(约200亩)的新钢材市场很有必要,既能改善市容,又可充分运用机械操作,节能交易成本。考虑到老城区用地紧张,新钢材市场西移至西驿为宜。
3、汽车4S店。近年,我县机动车尤其是私家小车增长迅猛,每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汽车经营商、代理商有15家。在不久的未来,汽车4S店落户蕲春城区已成必然。在城东新客运站附近靠近城区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汽车4S店。
4、汽车交易市场。我县已登记注册的旧汽车交易市场目前仅有一家,设在走马岭。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新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汽车交易市场。地址可靠近城东4S店。
(九)农贸市场(1)近期在城南兴建一个高标准、规范化的农贸市场,规划占地300亩,投资额3500万元。(2)对一农贸市场、二农贸市场、三农贸市场进行改造。重点是第二农贸市场。(3)2013年后,在罗州城、河西工业区各建一个3000平方米的中型农贸市场。(4)在漕河镇夏漕村、蕲州扎营港村、八里高垸村、赤东三渡村、横车镇张冲村、张榜镇张榜村、株林镇株林村、刘河镇刘河村、狮子镇狮子村、青石镇青石岭村各建设一个中型农贸市场。对其它乡镇的农贸市场进行扩建改造,其设施和卫生达到相应标准,基本能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求。(5)2020年实现农贸市场乡镇级全覆盖。
(十)出口基地大力培植并积极申报以美春公司为主的服装出口基地,以李时珍医药集团的医药出口基地,以美凯化工、沙隆达等为主的化工出口基地,以虎牌链条、全方位电子等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以节能灯具为核心的节能灯具出口基地。对获得省级以上出口基地的企业,优先下放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和出口许可证审批权限;优先赋予重要商品进出口配额和经营资质;优先使用国家和省级各项贸易促进资金;优先安排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展位;优先支持开展网
上国际贸易。支持相关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博会、高交会、华交会、东博会、食博会等知名展会,在摊位上积极争取,优先安排;组织企业参加日本国际食品和饮料展、沙迦中国商品交易会等重点展会,在参展资金方面给予减免。将有条件的企业纳入湖北企业(美国)营销中心,帮助开拓美加和拉美市场。加大促进外贸进出口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县内机电产品进口贴息工作的指导,争取更多国家鼓励政策。优先安排有关外贸企业参与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工作。优先安排进出口企业进入全省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企业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降低贸易成本。
第二篇:黄山市屯溪区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
黄山市屯溪区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商务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特别是2008年被列入“安徽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试点以来,我区商贸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效益快速提高,为“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消费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我区商贸服务业凭借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强力推进“安徽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9.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1.45亿元,年均增长19.9%,一举跨上40亿元台阶,总量和增幅位居全市首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出5.9个百分点。
(二)各类专业市场初具规模。近年来黄山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绿色食品城)、黄山茶城、金太阳凯利家具建材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深华小商品批发市场、展望家居名广场、汇鑫建材广场等特色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开业,并初具规模。绿色食品城和国家“双百市场工程”——黄山茶城,2010年交易额达11.15亿元,同比增长62.8%。
(三)连锁经营向社区和农村延伸。以合家福、家得利、厚朴、世联等为代表的连锁经营企业入驻屯溪区以来,促进了中心城区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心城区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超市达29家,2010年实现零售额3.68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世联超市、厚朴超市、市兴徽农资公司和省辉隆集团黄山分公司,从2005年以来,在5个镇、54个行政村(含村改居)共建镇、村级加盟连锁店76家,其中:日用消费品加盟农家店53个、农资加盟连锁店23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已覆盖所有镇、行政村,有效推动了商贸服务业城乡一体化进程,方便了乡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消费需求。
(四)社区商业服务更加便民。从2006年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以来(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大力开展商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现已创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4个(阜新、五福街、戴震路、杨梅山)、省级商业示范社区6个(荷花池、跃进路)、市级商业示范社区9个(柏树路、黎阳街、稽灵山)。通过商业示范社区创建,促进了社区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完善了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有效的改善了居民消费环境,对社区商业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五)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2299万美元,年均增长30%。比“十一五”规划目标提高5个百分点。2010年全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576.48万美元,同比增长60.02%。
(六)实际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6657万美元,年均增长26.5%,超“十一五”规划目标(5359万美元)1298万美元,提高6.5个百分点,是“十五”时期的3.4倍。
二、“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环境分析
(一)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商贸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从中央到地方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视,为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城市发展的机遇。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政策的机遇。由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商贸服务业将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四是消费升级的机遇。从消费水平看,居民的消费正从日常消费向住房、汽车等高层次跨越。从消费结构来看,消费需求由实物消费为主进入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阶段。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优化,为我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二)面临挑战
目前我区商贸流通业整体上仍然以传统业态为主,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先进业态的集聚度不高;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业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区经济总量偏小,中心城区人口少,消费水平不高,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商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三、“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商贸服务体系为目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全面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促进屯溪区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商贸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和现代服务水平,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首善之区”,营造优秀的商贸服务环境。
(二)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原则。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主动学习国内外商贸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资本转移,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和跨国商贸企业落户我区,进一步完善商业业态,加快外向型发展。
产业互动原则。坚持与旅游、文化、交通、会展、制造等产业互相配合,联动发展,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扩大消费规模。
市场导向原则。尊重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积极履行政府在促进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消费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府监管和适度调节的良性发展机制。
便民利民原则。推进商贸服务业网点和设施建设,建立安全、诚信、舒适的购物环境,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给。积极发展高端商贸服务业,不断完善社区商业,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功能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
(三)预期目标
到2015年,屯溪区商务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1.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95亿元,年均增长18%。
2.黄山市中心城区建成1-2个物流功能区。
3.引进1-2家世界500强商贸流通企业。
4.新建、改建2-3个交易额超亿元的专业批发交易市场。
5.改造、建设3-4个标准化农贸市场。
6.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
7.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亿美元。
四、“十二五”时期商务工作的主要任务、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按照对外开放、产业互动、市场导向、便民利民的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外商贸骨干企业、国际高级品牌和新型业态,鼓励商贸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重塑商贸业发展格局,培育商贸业新的增长点,确立核心商业中心,打造区域性商业集聚区、商业特色街、社区商业中心等较完善的商业网络布局体系。形成网点布局优化、业态先进、综合功能完善、专业市场提档升级、专业商业街特色突出、社区生活服务便利的商贸业发展新局面。
(二)空间布局
“十二五”时期,重点在老街片区、主城片区和江南片区打造“一核四区”的商贸发展格局。提升改造以屯溪老大桥、延安路以东(包括老街片区)至前园路以西传统商业中心的核心商业区;依托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的机遇,加快湖边现代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屯光大道、天都大道片区商贸流通集聚区;以高铁站和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打造新潭片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加快江南新城建设,完善江南新城高端商务设施体系,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江南新城高端商贸集聚区;加快黎阳小镇、黄山徽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与已建成的高尔夫、香茗酒店、梅地亚酒店等自然形成黄山市重要的酒店集群,以此打造黎阳片区旅游商贸集聚区。
(三)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新型商贸业态。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推动“传统商贸”向“品质商贸”“现代商贸”转型。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货仓式商场为招商重点,大力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建设高档、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发展连锁、加盟、代理、配送业务,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商贸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2.着力发展社区商业。社区商业发展主要是保障安全、便民便利和完善功能。一是推进社
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加强规范管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创塑“菜篮子”商品品牌,开设品牌销售网点,鼓励生鲜专卖的连锁、规模化发展。二是推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整合社区传统商业网点资源,大力发展功能齐全的社区商业中心和连锁便利店,推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点的连锁网络建设,服务社区居民。
3.大力发展特色商业。按照“彰显特色,诚信服务,管理规范”的思路,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建设和培育商业特色街区。为彰显徽菜饮食文化,加大培育徽菜美食休闲街、徽菜文化传习基地;深入实施屯溪老街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现老街业态升级转型,深度打造屯溪老街“一马路古玩特色街”、“二马路休闲风情街”、“三马路文化体验街”使其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徽文化气息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加快推进元一柏庄多元化国际商情街、新黄山步行街等特色街区的建设。引导特色经营,提升品位,完善商业特色休闲的综合商务功能。二是推进景区商贸发展。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同步协调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增加和完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开发综合性的娱乐休闲项目,在层面布局、行业设置、业态结构上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内外游客的购物休闲需求。三是培育发展家政、保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服务业;引导和促进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发展。
4.调整提升专业市场。坚持“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管理创新,品位提升”的发展思路,推进传统的商品市场向现代流通业态发展,发挥商品交易市场新的发展优势。到“十二五”末,力争新建、改建2-3个交易额超亿元的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一是提升市场档次。提倡支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商品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促进市场经营策略从价格竞争向品牌优势转变,市场交易从现货交易方式向展示、订单和网上交易拓展,实现市场功能的转型和提升。二是整合市场资源。发挥区域优势与特色,对“低、小、散、重”市场实施“关、停、并、转”,从而逐步实现我区商品交易市场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现有的市场要按照建设标准进行改造提升,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向规模型、特色化、外向型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股份制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市场主体法人化、经营公司化。
5.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要着力推进物流功能区建设,大力培育物流市场,充分利用皖、浙、赣三省交界交通枢纽的地利优势,积极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物流中心。建成以新潭合兴来物流仓储中心和湖边现代物流中心为依托的两个物流功能区。发展都市配送型物流,使屯溪成为辐射皖南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中心。支持指导“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加强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物流组织化集约化程度,构筑高效、优质的物流基础平台、信息平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打造立足皖南、对接长三角、面向国内外的区域物流中心。
6.积极培植外贸新增长点。培育发展外贸出口业务,鼓励外贸企业不断扩大工业外贸产品出口量,积极拓展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出口贸易。大力提高外贸出口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力扶植我区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壮大外贸出口队伍,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鼓励外贸出口企业提升产业水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打造开放型、外向型、国际型的外贸产业体系。
7.积极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抢抓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的契机,加快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转变,丰富拓展利用外资渠道和方式。积极引进外资建设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经营、兴办旅行社等方面的合资合作,促进金融、保险、教育、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切实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进入,积极引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节能环保型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在我区经济中的比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商贸流通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流通行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流通主管部门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作用,形成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工作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商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全区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二)重视商贸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商贸流通服务业专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鼓励采取多种渠道,引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熟悉现代商贸流通业务、拥有营销技能的各类高级人才为我区服务;支持流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开展合作,培养一批适应流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化流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流通领域人员素质。
(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流通领域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审核备案,健全规章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做到公平透明,提高政府对流通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展食品、药品、餐饮服务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和非法传销活动,加快推进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建设。支持商贸流通行业协会的建立和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协会在引导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参与政策制定、开展专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行业协会职能,逐步将政府行使的应该由协会承担的行业信息收集、行业标准制定及行业自律等工作移交或委托授权给行业协会,不断加强协会建设,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五)营造有利于促进商贸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以及各级流通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开拓市场,促进消费,支持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综合运用政策奖励、银行贴息等手段,对龙头流通企业、重点商品市场、商贸流通设施、发展现代流通,以及建设公共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盐源县中医院肛肠痔瘘科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医院的统一安排协调下制定本规划。
一,科室规模
(1开设病床20张
(2)年门诊量600人次,床位使用率>85%
(3)科室人员7人
(4)业务收入平均递增20%,到“十二五”末达到100万元,其中中医特色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75%
(5)医疗质量指标
①入院病人一日确诊率>90%
②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
③ 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98%
④床位使用率>85%
⑤医院感染发生率<6%
⑥ 治愈率>98%
⑦甲级病历≥90%,丙级病历0%,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80% ⑧ 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0%
⑨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纠纷≤0.5次∕10万
二任务和措施送出2人到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进修学习新增2名专业医务人员
3新增5台中药熏蒸治疗仪。以及其他先进医疗设备。
4力争完成本科优势病种资料总结,力争形成更有效、简洁、便宜的治疗方法,巩固优势病种的治疗并形成一定规模。5鉴于我科医护人员多为西医专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做好中医诊疗及护理技术培训,力争完全熟练掌握。
6力争完成省级重点专科的建设要求
我们相信,本规划的制定,即符合医院的发展要求,也符合科室的发展需要,全科人员通过努力工作完全能够实现,更好地为本地区人民群众服务。
第四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西学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学区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快更好地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按照教育局部署,结合我学区实际,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客观分析学区的办学历史和“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学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可概括为:一个指导思想、八个发展定位、六个发展原则、两个目标、三个阶段、七个计划和四个保障措施。
一、学区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学区确立“以育人为根本,促使学生善学、乐学、会学,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学区始终坚持“以德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方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教师有多能、学生有特长”的办学风格。学区加大了投资力度,改善了办学条件,硬化校园、维修校舍等投入资金近十万元;加大了课程改革力度,推进了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学区德育从家庭、社会、学区三个方面着手着力编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区教学工作狠抓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使学区教学质量近三年在全县的排名分别为第八、第七、第五。
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区始终坚持一个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牢固树立“以管理求发展、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改革创新求发展、以人为本求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教学与发展、育人与服务的关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果断直面竞争挑战,凝心聚力,励精图治,迎难而上,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促进我学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把学区办成人民满意的标准化学区。
(二)发展定位
1、办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办学目标:创建一流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营造一流的 1
教育环境、争创一流的教育质量
3、办学理念: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活校
4、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5、办学思路: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区管理,创“和谐校园”;抓信息技术,创“数字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6、校风:勤奋、守纪、求实、创新
7、教风: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8、学风:好学 多问 勤思 力行
(三)发展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人本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特色性原则;
6、可持续性原则。
(四)发展目标
1、学区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把学区建设成为有特色的精品学区。
2、学区育人目标:
(1)总目标:学区一切育人活动都致力于培养植根中华文化,吸纳新文明,走向大世界的新一代奠定知识与技能、文化与智慧、情感与价值观的坚实基础。
(五)三个实施阶段1、2010-2011年全面打基础阶段,通过优化管理、培养队伍、全面提质等,把学区建设成为具有较高质量的示范学区。
2、2012-2013年重点突破阶段,通过实施一些重点项目,突破内涵发展的瓶颈,把学区建设成为教学优质、文化浓郁、特色鲜明的优秀学区。
3、2014年全面深化阶段,通过全方位的整体改革,把学区建设成为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中国化的学区。
(六)学区发展项目计划与执行方案
1.精细管理建构计划
目标:通过建构精细化管理的机制,优化学区管理水平提升学区办学品质,为将学区建设成为精品学区奠基。
具体措施:
(1)、学区管理干部认真学习精细化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方略,研究精细化管理的有关案例。
(2)、本着“理顺与优化”的原则,清理学区已有的各种管理制度,剔除不适应的制度,优化还可以继续实施的制度。
(3)、本着“精而细”的原则,根据时代特点和学区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推出新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体系。
(4)、制定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并分步实施学区精细化管理制度,重在让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5)、加强团队建设,主要通过对学区各校班子的考核来推动精细化管理制度的落实。
(6)、培养教师自我管理能力,变学区管理为教师自我管理。
(7)、开展精细化管理研讨会,总结学区精细化管理的经验,矫正存在的问题。
2.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目标: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具体措施:
采取“双轨制”,整体提升教师水平。一是请有关培训单位培养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学区教师的培训工作;二是开展校本培训,在行动中培训和研究,促进教师发展,培养优秀教师。
3.精致教育探索计划
目标:通过精致教育的探索,解决学生成绩差与行为习惯差两大问题,培养走向世界,开创未来的一代新人。
具体措施:
第一、开展教学精致化探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1)诊断分析,摸清学区教与学的真实情况。
(2)研究对策,探索教学精致化的目标、路径与方法。
(3)尝试实验,将有关教学精致化的设想在班级实验。
(4)总结经验,把教学精致化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5)推广提升,将研究成果在全学区推广。
第二、开展育人精致化探索,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开展班级建设。首先拟定行动纲领,其次建立团队,第三开展主题活动,第四开展全面督导评估。
4.设备、设施完善计划
目标:通过实施设备、设施完善计划,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区教育教学实现现代化、信息化。
具体措施:
(1)、分逐步购置教学所需的设备。
(2)、增加读书、活动设施,使之成为儿童学习与生活的乐园。
5.精美校园建设计划
目标:通过实施精美校园建设计划,将学区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天堂。
具体措施:。
(1)、维护好现有校舍,新修所需的校舍。
(2)、进一步修整校园,扩大绿化面积。
(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4)、设计学区形象标识,根据学区办学意涵与文化设计校徽、校旗、校歌等。
6.学生社团发展计划
目标:通过建立学生社团,推动学区文化建设,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且有特长的学生。
具体措施:
(1)建立校级学生组织,如:少先队大队部、各年级儿童会,采取集中培训与岗位实习的方式,培养10名优秀的活动组织者。
(2)由学区牵头,实施学生与社区等牵手计划,让学生接触社会,快速成长。
7.学区社区共建计划
目标:通过实施学区、社区、家庭共建计划,扩大学区办学支持的范围优化学区教育资源。
具体措施:
(1)、成立学区与社区合作共建的联系会。将支持学区的社区、家庭联合起来。
(2)、开展一年一度的学区社区共建论坛,共商教育大计。
(3)、推出学区与社区、家庭共建的多种项目,通过项目推动社区、家庭对学区的支持。
(七)、学区发展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实施思路起监督保证作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实施思路中的职能作用,落实各校的职责。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实施思路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中流砥柱作用。
2.民主保障
广泛发动全学区教职工为办好学区献计献策。分阶段由校长向教代会报告实施进展情况,接受民主评议。通过民主方式,使发展思路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3.经费保障
“十二五”期间,学区要投入资金用于基建和设备添置。资金来源:一是争取省、州、县有关经费;二是开辟渠道,争取社会的支持。
4.外部保障。
积极争取省、州、县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我学区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政策扶持。同时,要积极争取社区对我学区发展规划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的愿望和要求愈来愈高。特别“十二五”时期,我们学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有着发展史上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河西学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河西学区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第五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社区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目标
(一)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并对过去的5年进行了总结及肯定,并对未来的5年提出了实施“三步走”的工作步骤,即一年完善规划布局,三年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实现规模提升。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工作方面,强调了安全生产及消防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消防应急预案,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消防事故。要求社区着力做好民生民计工作,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推进辖区全域城
市化进程。
(三)关于自身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着力强化队伍自身建设,以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出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构建一支积极向上的干部员工队伍,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通过各自形式的活动大力加强社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举办党课等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推行“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政务、站务、财务“四公开”制度,加强对街道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树改革创新之风。二是要树学习钻研之风。三是要树调查研究之风。四是要树敢抓敢管之风。五是要树团结协作之风。六是要树勤俭廉洁之风。
(二)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突出重点,强化保障。要立足于高新区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更好地完善和发挥好社建处的职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多支持和指导,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重点做好社区建设管理、民族宗教、综治维稳等重点性工作。
(三)提高认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关注高新区马金铺新区规划启动的大势,用新的理念、思路、途径、方法、手段来建构社区管理新体制机制。为此,要推进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结合我区和谐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构筑“四合一”公共服务新模式,即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作为议事机构,依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新型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为了使组织构架在“四合一”管理服务模式中建立更强
有力的联席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的作用,社区居委会的成员要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公共户单位代表、片警中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产生,采取双向任职的形式。
(四)夯实基层基础,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是最终落实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基层社区实现了和谐稳定,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有了保障。和谐社区建设要求到每个社区都要达到“六好”、“十无”、“两满意”等要求,“六好”就是“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标准; “十无”就是楼栋无矛盾、邻里无纠纷、群众无上访、小区无火灾、校园无违法、青年无吸毒、卫生无死角、生产无事故、交通无违章、居民无邪教;“两满意”就是社会各界满意、居民群众满意。经党工委研究后决定,我们正在以国际花园社区设立为创建和谐社区试点。按照“两委一站”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社区,“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推开。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方面,一是要开展好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二是组织辖区公职人员、街道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站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业委会的选举,担任居住地的楼栋长,参加社区义工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共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个社区办公用房优化升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工作模式,创新党组织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抓好社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社区。高新区在建设发展中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或者正在酝酿成社会矛盾,使我们在维稳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只有通过有效地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和冲突消化在基层,才能够为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将建立及强化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联合调处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出租屋综合管理及服务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应急工作机制、司法联席会议机制等系列制度的作用;建立及整合队伍,成立维稳突发事件“青年突击队”、“信息收集队”等队伍,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维稳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格化”巡防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抓好社区矛盾的排查和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
(六)重视和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高新区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中村脏乱差、违法建筑大量存在等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已经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和机制,不断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在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备案(档案)安全监管模式,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七)继续关注和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民计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就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只有时刻把居民的利益牵挂心头,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作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地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好面临的实际困难,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各次重要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高新区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实现高新区“十二五”规划工作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的思想,共同营造推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
(六)做好动员和协调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的基础性建设,以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快社区各项工作完成的步伐,并使“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居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