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每章重点汇总

时间:2019-05-15 06:4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每章重点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每章重点汇总》。

第一篇: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每章重点汇总

第一章

1、有效管理幅度受:职务性质、人员素质、职能机构健全影响

2、多维立体组织:

按产品产品利润中心、按职能专业成本中心、按地区地区利润中

3、企业集团的专业中心:信息中心、人才培训、计量检测、科研开发。业务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产品销售服务、物资供应、运输、财务公司

4、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线、直线职能、矩阵结构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模拟分权

5、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类别:产生成果的职能、支援性职能、附属性职能、高层领导工作

6、企业特种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新兴行业发展、支柱产业形成、提高科技含量竞争力

7、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生产需求(企业总产值)、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追加培训的需求、给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矿工趋向(出勤率)、政府方针政策、工作小时、退休年龄变化、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8、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9、竞争五要素:对新加入竞争中、竞争策略、自己产品替代品、顾客群、供应商

10、企业生产部门确定人员需求量根据:生产任务总量、劳动生产率、计划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行政服务人员: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工作总量、工作定额标准

第二章

1、选拔性测评特点:强调测评区分功能、标准刚性强、过程强调客观性、指标灵活、结果体现分数或等级

2、考核性特点:概括性、结果又较高信度与效度

3、标准:表示的形式分为:评语短句、设问提示、方向指示

4、标度有:量词式、等级、数量、定义、综合5、学习能力测评方式:心理测验、面试、情境测验

6、素质测评准备工作:

收集资料、组织测评小组、测评方案制定、选择测评方法

7、测评结果处理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

8、测评工具

文件筐:战略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分析是思考

无领导小组:自我意识领导技能 结构化面试:自我管理能力、关注细节与秩序

心理测评:成就需求、市场意识

9、面试指南的内容:团队的组建、面试准备、提问分工顺序、提问技巧、评分办法

10、结构化面试的开发:测评标准的开发、面试问题的设计、评分标准的确定 第三章

1、培训规划的普遍性要求:培训规划应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培训需要。

2、培训目标是将培训目的:具体化、数量化、指标化、标准化

3、培训方法:

独立的小型组织:分散

高层培训、管理培训、员工文化素质培训、基本技能培训:集中 专业技能培训:边实践边学

4、教学计划的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环节、教学时间安排 课程设置是核心

5、教学形式受教师、课程、教材、教案等因素影响

6、培训课程的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程评价、教学组织、课程时间、课程空间、培训教师、学员

教学策略:判断-指令-评价

7、培训课程特点:服务性、经营性、实践性、针对性、经验型、功利性、时效性

8、课程设计文件包括:

封面、导言、内容大纲、开发要求、交付要求、产出要求

9、导言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范围、项目组成部分、班级规模、课程时间长度、学员必备条件、学员、课件意图、课程评估

10、内容大纲包括:教学资源、资料的结构、课程目标和绩效目标、教学顺序和活动、内容、交付时间

11、培训项目计划三层次: 企业培训计划、课程系列计划、培训课程计划(课程题目的暂定、培训范围的确定、学员的确定、主要课题的界定、开发时间的估算、必需的资源、课程的期限、课程开发费用的初步预算

12、培训课程目标三要素:操作目标、条件、标准

13、培训环境分析包括:实际环境分析、限制条件分析、引进与整合、器材与媒体可用性、先决条件、报名条件、课程报名与结业程序、评估与证明

13、课程模块设计包括: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材设计、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实施设计、课程评估设计

14、课程内容选择的要求:相关性、有效性、价值性

15、工作任务表作用:强调课程重点、提高学习效果、关注信息反馈

16、岗位指南作用:迫使有关专家对理想的操作作出界定,进一步明确培训目标、有助于记忆学到的操作规程便于随时查阅、可以代替培训减少培训时间,节约成本

17、替补训练的优点:训练周密,极大增强开发者积极性主动性

18、短期学习优点:全力以赴学习、有针对性、有深度、效果好

19、轮流任职计划依据:通过作业轮换、轮换将允许有一定能力的管理人员、公司的高级职务 20、数据库:硬数据;产出、质量、成本、时间

软数据:工作习惯、氛围、新技能、发展、满意度、主动性

第四章

1、采用强迫选择法可以避免趋中倾向、过宽倾向、晕轮效应。

2、客服分布误差是强迫分布法

3、生产型组织主要指标:工作成果,生产数量、质量

管理性组织服务性组织主要指标:整体素质、工作效率、出勤率、工作方式、组织气氛

4、岗位分类:

按实际承担者性质分为管理岗位、生产岗位

按地位作用分为成产岗位、技术、管理、服务

5、评价中心技术

(1)实务作业套餐式练习考评: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授权技巧、应变能力

(2)自助式小组讨论:人际关系技巧、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语言表达感染力、个人魅力影响力

(3)个人测验

(4)面谈评价:成长背景、以往经验、学习经历、工作表现、期待、兴趣目标

(5)管理游戏:策略思想、谋划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6)个人报告:表达能力、雄辩能力

6、选择关键绩效指标原则:整体性、增值性、可测性(可靠、公正、准确性)可控性、关联性

7、目标分解法步骤:

(1)确定战略总目标分目标(2)进行业务价值树决策分析(3各项业务关键驱动因素分析

第五章

1、薪酬调查的作用:未调整薪酬水平提供依据、为调整薪酬 奠定基础、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新变化趋势、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2、薪酬调查的结果可以为: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差距调整、薪酬晋升政策调整、具体岗位薪酬水平调整提供依据

3、选择被调查岗位应在:工作性质、难易复杂程度、岗位职责、工作权限、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劳动强度、环境条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4、薪酬调查分析报告包括:调查的组织实施情况分析、薪酬数据分析、政策分析、趋势分析、企业薪酬状况与市场状况对比分析、薪酬水平政策调整的建议

5、薪酬满意度调查的内容:

1、员工对薪酬水平的满意度

2、员工对薪酬结构、比例的满意度

3、员工对薪酬差距的满意度

4、员工对薪酬决定因素的满意度

5、员工对薪酬调整的满意度

6、员工对薪酬发放方式的满意度

7、员工对工作本身(自主权、成就感、工作机会)的满意度

8、员工对工作环境(管理制度、工作时间、办公设施)的满意度

6、岗位分级是将企事业单位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岗等构成的体系中

7、技能工资:技术工资—蓝领,技能

能力工资-白领,标准抽象

8、管理人员工资:基本工资、奖金红利、福利津贴

9、经营者年薪:基本工资加风险收入、年薪加年终奖

10、工资等级反映不同岗位之间在工资结构中的差别

工资级差指不同等级工资相差的幅度(差别)

浮动幅度:最高档与最低档差距 等级重叠:交叉程度

11、宽带式工资要求企业:绩效、团队、沟通、参与文化

12、工资定级注意因素:员工生活费用、同地区同行业相同相似岗位市场工资水平、新员工实际工作能力

13、制定薪酬计划所需资料

1、员工薪酬基本资料:岗位名称、当前薪酬水平、当月工资级别、所在工资级别的最高、中位、最低工资、上次调资时间额度类型

2、企业整体薪酬资料:企业现有员工人数、过去一年内实际发生的薪酬总额

3、企业未来一年人力资源规划资料:拟招聘员工人数、拟招聘新员工薪酬水平、预计晋升职务人数、预计岗位轮换人数、预计休假人数、预计辞退、辞职退休人数

4、物价变动资料:过去一年物价变动

5、市场工资水平:当前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与薪酬水平

6、国家薪酬政策:国家当前薪酬法律法规

7、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薪酬支付能力、企业上年度经济效益状况、股东要求回报率、企业预计效益状况

8、薪酬预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工资增长率、预测未来一年员工所在部门薪酬总额增长率、预测员工未来一年增新时间、额度、调资类型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师章节重点---薪酬管理(二级)

第五章

第一节

一. 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 薪酬管理(二级)薪酬调查 第一单元薪酬市场调查

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

二. 薪酬调查的的种类

从调查方式上看,薪酬调查可以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从主持薪酬调查的主体来看,又可以分为政府的调查、行业的调查、专业协会或企业家联合会的调查、咨询公司的调查,以及公司企业自己组织的等多种形式的薪酬调查。

从调查的组织者来看,正式调查又可分为:

1. 商业性薪酬调查2专业性薪酬调查3政府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对象来看,薪酬调查又可以区分为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两方面。

三. 薪酬调查的作用

1. 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

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的趋势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 岗位评价、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的关系

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

一. 确定调查目的二. 确定调查的范围

1. 确定调查的企业:在选择薪酬调查的具体对象时,一定要坚持可比性原则

2. 确定调查的岗位

3. 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

(1)与员工基本工资相关的信息(2)与支付和其他奖金相关的信息

(3)股票期权或影子股票计划等长期激励计划(4)与企业各种福利计划相关的信息

(5)与薪酬政策诸方面有关的信息

4. 确定调查的时间段

三. 选择调查方式

常用的调查方式有:

1. 企业之间相互调查2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3采集社会公开的信息4调查问卷

四. 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1. 数据排列法.2频率分析法

3趋中趋势分析(1)简单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中位数法

4离散分析(1)百分位法(2)四分位法

5回归分析法6图表分析法

五. 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一、薪酬满意度调查内容:

1、员工对薪酬水平的满意度

2、员工对薪酬结构、比例的满意度3员工对薪酬差距的满意度

4、员工对薪酬决定因素的满意度

5、员工对薪酬发放方式的满意度

6、员工对工作本身(如自主权、成就感、工作机会等)的满意度

7、员工对工作环境(如管理制度、工作时间、办公设施等)的满意度

一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程序

1. 确定调查对象2确定调查方式3确定调查内容

二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

第二节 工作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是在岗位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企业事业单位中全部岗位,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所进行的划分,从而区别出不同岗位的类别和等级,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岗位分级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业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一. 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

(一)岗位分级与职业分类标准的关系

(二)岗位分级与岗位分类

(三)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

[能力要求]

一. 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

1. 岗位上的横向分级,即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特征,将它们划分为若干类别

2. 岗位的纵向分级,即根据每一个岗位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学知识、技能、经验水平等因

3. 根据岗位分类的结果,制定各类岗位的岗位规范即岗位说明书。并以此做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

4. 建立企业岗位分类图表,说明企业各类岗位分布及其配置情况,为企业员工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二. 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一)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

(二)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方法

1. 按照岗位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进行横向的区分

2. 按照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三. 工作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与方法

(一)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

1. 按照预定标准进行岗位排序,并划分出岗级2统一岗等

(二)生产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

1. 选择岗位评价要素2建立岗位要素指标评价标准表

3按照要素评价标准对各岗位打分,并根据结果划分岗级

4根据各个岗位的岗级统一归入相应的岗等

(三)管理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

第三节 企业工资制度设计与调整

第一单元 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

工资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政策制定的,是与工资的制定与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准则、标准、规定和方法的总和。

二.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

(一)岗位工资制

1.岗位工资制的概念:是以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岗位为基础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进行工资给予的工资制度

2.岗位工资制的特点

(1)根据岗位支付工资(2)以岗位分析为基础(3)客观性较强

3.岗位工资制的主要类型

(1)一岗一薪制:是指一个岗位只有一个工资标准,凡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员工都按照统一的工资标准获得工资

(2)一岗多薪制:是指在一个岗位内设置几个工资标准以反映岗位内部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的岗位工资制度

(二)技能工资制

1.技能工资制的概念是一种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工资

2.技能工资制的前提

(1)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2)制定实施与技能工资制度配套的技能评估体系

(3)将工资计划与培训计划的结合3.技能工资的种类

(1)技术工资(2)能力工资1)基础能力工资2)特殊能力工资

(三)绩效工资制

1.概念:绩效工资是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支付工资,支付的唯一根据或主要根据是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

2.绩效工资制的特点

(1)注重个人绩效差异的评定(2)关于个人绩效的上级评定所占分量重

(3)反馈的频率不是很高

3.绩效矩阵

4.绩效工资制的不足

(1)绩效工资制的基础缺乏公平性(2)绩效工资过于强调个人绩效

(3)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公平的、精确的,整个绩效工资制度就有崩溃的危险

5.现在企业主要的绩效工资形式

(1)计件工资制(2)佣金制(提成制)

(四)特殊群体的工资

1.管理人员的工资制度

管理人员工资的构成:(1)基本工资(2)奖金和红利(3)福利与津贴

2.经营者年薪制

经营者年薪制是指以企业的一个经济核算(通常为一年)为时间单位确定经营者(主要是企业的厂长、经理,即法人代表)的基本工资,并根据其年终经营成果确定其效益收入(可变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年薪制一般由固定工资与可变工资(浮动工资)两部分构成。

经营者年薪制主要有以下两种组成形式:

1)基本工资加风险收入2)年薪加年终奖金

2. 团队工资制度

(1)团队的定义:是由一些具备特定技能的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组织

(2)团队工资的主要组成要素

在团队工资制度中,主要有这样几种组成要素:基本工资、激励性工资、绩效认可奖励。

1)基本工资2)激励性工资3)绩效认可奖励

(3)团队工资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平行团队工资制度的设计2)流程团队的工资制度设计3)项目团队的工资制度设计

工资水平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

工资水平=工资总额/企业平均人数

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为:

1.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1)市场因素)1商品市场2)劳动力市场

(2)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3)地域的影响(4)政府的法律、法规

2.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1)企业自身特征对工资水平的影响(2)企业决策层的工作态度

(二)工资结构及其类型

1.工资结构指员工工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

2.工资结构类型

(1)以绩效为向导的工资结构(绩效工资制)

一绩效为向导的工资结构,其显著优点是激励效果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员工只重视眼前效益,不重视长期发展,没有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动力;只重视自己的绩效,不重视与人合作、交流。

(2)以工作为向导的工资结构(岗位工资制)

(3)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结构(技能工资制)

(4)组合工资结构(组合工资制)

(三)工资等级

1.工资等级2工资档次3工资级差4浮动幅度5等级重叠

四.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1.内部公平性2外部公平性

(二)激励性原则(三)竞争性原则(四)经济性原则(五)合法性原则

一.确定工资策略

工资结构的类型从性质上可以分为:1.高弹性类2高稳定性3折中类

六.工资等级的确定

1.工资等级类型的选择

(1)分层式工资等级类型(2)宽泛式亦即宽带式工资等级类型

2.工资档次的划分

3.浮动工资(奖金或绩效工资)的设计。方法如下:

(1)确定浮动工资总额(2)确定个人浮动工资份额

第二单元宽带式工资结构设计

宽带式工资,又称工资宽带,它是对传统的垂直型工资结构的改进,本质上也是一种工资结构。

二.宽带式工资结构的作用

1.宽带十工资结构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打破了等级制,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参与型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对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迎接外部竞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宽带式工资结构能引导员工自我提高

3.宽带式工资结构有利于岗位变动

4.宽带式工资结构有利于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

5.宽带式工资结构有利于工作绩效的促进

宽带式工资结构设计程序:

一. 明确企业的要求二.工资等级的划分

四.员工工资的定位

1.绩效曲线法,2.严格按照员工的新技能获取情况

3.那些强调员工能力的企业则有可能这样确定员工在工资宽带中的位置

第三单元企业工资制度的调整

工资调整,主要是指工资标准的调整。一类是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另一类是整体工资标准的调整,第三类是结合内部分配改革对工资结构的调整。

二.工资调整的项目

(一)工资定级性调整

1. 员工工资定级时应考虑的因素

2. 工资定级时的内部公平与对外有竞争力的平衡问题

(二)物价性调整

物价性调整是为了补偿因物价上涨而给员工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实施的一种工资调整方法。

(三)工龄性调整(四)奖励性调整(五)效益性调整(六)考核性调整

一.员工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

(一)工资等级调整

(二)工资标准档次的调整

1.“技变”晋档2“学变”晋档3“龄变”晋档4.“考核”晋档

二.员工工资标准的整体调整

(一)定期普遍调整工资标准(二)根据业绩决定加薪幅度

第四节企业员工薪酬计划的制定

二,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

(一)从下而上法(二)从上而下法

三.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

1.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比较企业各岗位与市场上相对应岗位的薪酬水平

2.了解企业财力状况,根据企人力资源策略,确定企业薪酬水平采用何种市场薪酬水平

3.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4.将前三个步骤结合画出一张薪酬计划计算表

5.根据经营计划预计的业务收入和前几步骤预计的薪酬总额,计算薪酬总额/销售收入的比值,将计算出的比值与同行业的该比值或企业往年的该比值进行比较

6.各部门根据企业整体的薪酬计划和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规定,考虑本部门人员变化、各员工的基本情况如年龄、业绩、考核结果、能力提高情况等做出部门的薪酬计划,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所有部门薪酬计划的汇总

7.如果汇总的各部门薪酬计划与整体薪酬计划不一致,需要再进行调整

8.将确定的薪酬计划上报企业领导、董事会报批

四.薪酬计划表的运用

五.薪酬计划报告的撰写内容

第五节企业补充保险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二.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

(一)资金筹集方式.(二)企业年金基金的组成(三)员工企业年金个人帐户管理方式

三.企业年金的支付方式

(一)企业年金的领取(二)个人帐户转移

一.企业年金设计程序

1.确定补充养老金的来源2.确定没个员工和企业的缴费比例3.确定养老金支付的额度

二.企业年金的管理与监督

(一)建立企业年金理事会(二)确定受托人

第三篇: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人力资源管理师

编号:(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敢于争取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逐步意识到合法用工的重要性,内部劳动规则作为调节用人单位内部劳资关系的基本手段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重视。但由于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在内容、制定程序、公示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导致内部劳动规则不能有效调节内部劳资关系。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探讨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内部劳动规则 劳动争议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同时,伴随深圳地区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灵活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敢于争取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劳动合同法》中对弱势群体——劳动者的倾向性保护,也使得用人单位用工环境较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部劳动规则,作为维护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制度,已逐步被大多数用人单位所重视。但在实际诸多案例中,由于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在内容、制定程序、公示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导致内部劳动规则在调解和处理劳动争议中不能产生良好的法律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由于用人单位缺乏有效的内部劳动规则而导致败诉的案件,占所有败诉案件的23%。由此可见,尽快完善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迫在眉睫。

一、深圳地区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情况调查

为了解深圳地区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情况,本文作者随机抽查了深圳地区10家用人单位(包含1家大型用人单位、9家中小型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经调查了解,在这10家用人单位中,有1家大型用人单位及1家中型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比较健全,在劳动争议中能够有效发挥法律效应;有4家中小型用人单位具有基本的内部劳动规则,但均存在内容不够全面、制定程序不合规定、部分内容违法、未进行有效公示等问题,在劳动争议中基本不能发挥有效的法律效应;有4家中小型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老旧,已经不能适用现在的用工环境,无法在劳动争议中发挥法律效应。由此可以初步估计,在深圳地区,有约80%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深圳地区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无疑是由用人单位所掌握管理的。然而,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公示和管理中却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其在劳动争议中无法具有法律效力来调解劳动争议。下面就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规则过程中常见的几类问题进行探讨:

1、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前后矛盾甚至与法律相违背,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无法发挥作用。

在1997年原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内部劳动规则备案制度的通知》中,明确了用人单位内部内部劳动规则应包含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等七项内容。然而在大多数用人单位中,仅仅制定了其中部分制度,如在涉及其他未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劳动争议时无法有效举证成为常态。例如,在调查的10家用人单位里面,仅有2家用人单位中基本涵盖了以上七项内容,而另外8家主要规定了工资管理、工时休假及职工奖惩这几项内容,其他方面基本无成文的规定。在职工奖惩方面也存在未涉及、规定过重或不够具体等问题。例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许多用人单位制定的职工奖惩制度在此方面并没有相应规定,部分用人单位虽有涉及但对于何为“严重”没有作出具体的界定,导致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不具有法律效力来有效调节劳资关系。

为此,为促进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有效调节劳资关系,在劳动

争议中发挥协调作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政府层面:严格按照1997年原劳动部颁发的《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内部劳动规则备案制度的通知》中关于内部劳动规则报备制度来要求各用人单位进行内部劳动规则报备,从制度层面引导用人单位制定相对完善的内部劳动规则,同时从制度层面引导用人单位对相关法律的认知,这对于引导用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合法化具有重大意义。

用人单位层面: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内部劳动规则。诚信经营,以不损害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有效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调节劳资关系。尤其在约束劳动者行为方面的相关制度应以法律法规作为上限进行规定,不可在法律之外制定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实践中此类霸王条款不仅损害用人单位形象,降低劳动者的忠诚度,在劳动争议中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同时,在制定细节方面,可以多参考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争论焦点,尽量使内部劳动规则明确具体,合理合法,以增强内部劳动规则的适用性。

2、制定程序不合法,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未按照民主要求制定内部劳动规则。

此类问题大量存在于现有用人单位中。在调查的10家用人单位里面,有2家大型用人单位建立了工会,在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时基本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了民主。其他8家用人单位在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时往往由用人单位内部行政部门制定,经过部门负责人和用人单位决策领导人审批后直接下发,公告生效。劳动者在此过程中没有发言权,即便有意见也无法改变新制度已经生效的事实。这直接影响了内部劳动规则实施的效果,为后续的劳动争议埋下伏笔。而作为用人单位一方,在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如果由全体员工讨论制定,往往存在众口难调、员工提出不合理要求、耗时长等问题,且由于大多数用人单位未建立工会或依法选举职工代表,让全体员工参与一项制度的制定,无疑加大了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难度和成本,这也成为许多用人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时往往以“老板签字即生效”,用老板的权威来“胁迫”员工对新制度的认同及遵守。事实上,很多用人单位的行政部门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按照此程序制定出来的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应。

因此,为避免因制定程序不合法导致内部劳动规则在劳动争议中失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认知层面:作为用人单位一方,应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相关要求及程序,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避免“急于求成”和“运动式改革”。

操作层面: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人数大于100人的用人单位应依法选举职工代表,为用人单位规范化管理提供环境。对于人数较少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全体员工会议制度,为用人单位规范化管理建立平台。对于已经选举职工代表或员工人数较少的用人单位,可以会议形式对草案进行讨论修订,并做好会议记录。对于未选举职工代表且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部门为单位,以传阅的形式将草拟的内部劳动规则告知全体员工,并以书面形式征集全体员工的意见,保留员工签字档案作为证明民主制定内部劳动规则的依据。

3、内部劳动规则公示方法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难以举证,这是大多数用人单位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往往以用人单位既有的方式对已经制定并审核通过的内部劳动规则进行公示,如张贴公告栏、邮件发送、早会宣导等常见方式,作为争议的另一方——劳动者完全可以辩解“不知情”,用人单位又难于针对公示情况进行书面举证,致使用人单位“有理说不清”,在劳动争议中难以获得支持。更有不少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仅有行政部门知晓,只有到员工违反了规章制度的规定时,才拿出来告知员工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于这种现象,只要劳动者提出异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就无法产生法律效力。为有效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针对新员工:可以通过入职培训来进行公示,此法不但可以有效将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传达给员工,还可促使员工尽快融入公司用人单位文化;也可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发放员工手册或内部劳动规则给员工进行阅读,在此告知过程中,应保留好培训签到表、员工手册或

规章制度领取登记表,也可在员工档案中增加《清楚知悉XX公司内部劳动规则的声明》,随档案进行保存。

针对老员工:可以通过传阅形式进行公示,保留好阅读签名记录;还可通过集体培训的形式进行公示,保留培训签到表。另外,为能让内部劳动规则有效传达到所有员工,可配合电子邮件、公告栏张贴、早会宣导等形式进行公告,以便员工查阅或加强认知,避免因员工不了解和遗忘等原因造成劳动争议。

总之,随着法制环境的不断优化,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普及,作为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逐步依法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尽量避免用人单位“有理说不清”,以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良性和谐的劳资关系。

注释:

引用《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处理中举证的技巧和方法》(作者:罗如圭)参考文献:

(1)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处理中举证的技巧和方法/罗如圭

/

(2)关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法律问题的思考/作者不详

/

(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研究 /董文锐

/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格式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上空四行,三号仿宋,居中)(二号黑体,居中)

(空四字,四号宋体)论文题目:

(空四字,四号宋体)姓(国家职业资格×级)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论文撰写格式

标题(二号黑体,居中)

姓名(四号仿宋体,居中)

单位(四号仿宋体,居中)

摘要:(摘要正文,四号楷体,行间距固定值22磅)

(论文正文,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2磅)

注释:(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1)

(2)

(3)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重点总结小字体打印版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务 1 与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有效管理帐度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 2 3 4 5 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综合考虑了产品、地区与职能参 1 谋机构,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划巨大的跨地区公司)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是指根据生产经。2 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分公司与总公司。4 子公司与母公司。5 企业集团。组织。3 结构设计的程序: 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1 企业环境。2 企业规划。1 3 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2 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4 ; 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 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 4 构;5 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1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 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模式。优点: 是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缺点: 就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往往只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了解整体的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 它联系起来。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通常为事业部制和分权制结构模式.3 以关系为中心来设 2 计组织结构,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组织结构诊断([1] 1 组织结构调查,主要资料有:①工作岗位说明书;②组织体系图;③管理业务流程图.[2]组织结构分析,①内 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的职能?哪些原有职能需要加强?哪些陈 旧职能可以取消或合并?②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③ 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3]组织决策分析,①决策影响的时间;②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③决策者所 需具备的能力;④决策的性质.[组织关系分析])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①企业经营.2 业绩下降②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③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 假率,离职率增高等.[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①改良式变革②爆破式变革③计划式变革.[3]排除组织 结构变革的阻力,措施:①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 的责任感②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 的工作岗位③大

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组力).3 企业组织结 构评价.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依据—按照整分合原理.结构整合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 协调会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1 各部门间经常出现冲突;2 存在过多的委员会;3 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 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4 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 的人或权威来协调.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1 拟定目标阶段2 规划阶段3 互动阶段4 控制阶段.狭义人力资 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按照编制的计划主要有:1有员配备计划.2人员补充计划.3人员晋升计 划.广义的:除了上述三种人员计划之外还包括:1人员培训开发计划;2员工薪酬激励计划;3员工职业生涯 激励计划;4 其它计划.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 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2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的开展;3 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4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5 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 一致.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一)外部环境[1 经济环境{①经济形势;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2 人 口环境3 科技环境4 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二)内部环境[1 企业的行业特征2 企业的发展战略3 企业文 化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2与内外环境相 适应的原则;3 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4 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1 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 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 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 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 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 供求进行预测.4 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 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 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 人员配置计划; 一 二 人员需求计划; 人员供给计划; 人员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人力资源政策调 三 四 五 六 整计划;七 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人力资源预测:预测是计划的基础,是对未来状况做出估 计的专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于通过各种定性、定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各 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规律性。人员预测包括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以及二者的

下载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每章重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每章重点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重点总结小字体打印版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 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任务与目标原则,2 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 有效 管理帐度原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三级职业道德重点汇总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在西方,道德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rales,指风俗和习惯,后引伸,含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道......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重点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职业道德理论知识

    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第二部分理论知识(5l—150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51—110题,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过关心得

    人力资源师二级过关心得 老何整理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去年11月份我参加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今天成绩公布了,很幸运,我过关了,理论64分,实操60分,综......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法律手册

    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 题库 一、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上午ppt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鉴定方式(三级) 试卷一的考试时间为8:30至10点,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职业道德共计100分。理论知识共计100分,其中理论知识考核中,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经验心得

    人力资源考试经验分享 1、关于考试时间与题型 这个问题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可能大家都听说了,5月份的考试时间已经比以前短了很多(当然,题量也少了很多),但总体来看,题量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