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___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振兴
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抓机制、促共赢,加快了蔬菜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县年产值300万元以上蔬菜加工企业12家,年实现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680万美元,带动生产基地5万多亩。嘉谊、绿源缘产品打入日、韩等国市场,鸡笼山牌辣椒、金东海牌酱菜等7个系列32种产品进入麦德隆、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___连锁店;__益___与南京“小菜一碟”,皖江大市场与上海济洪、南京伟伟,嘉谊食品与日本鹏达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台资齐善食品、浙江晶晶食品、南京竹园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签约、建设。一个生产大县正阔步向加工大县迈进。
——加强基地建设。从“八五”起,该县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实施蔬菜“二次创业”工程,制定了5-15年蔬菜产业发展近远期规划。1998年起,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在全省首家制定了32个蔬菜生产地方性技术规程,实行“十户联保”创建制度,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2001年该县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2、2003年评为全国示范基地先进县,2004、2005又连续两年举办了蔬菜博览会,共引进新技术100多项,推广、示范新品种11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总产量80余万吨,36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为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奠定了产业基础。
——培育龙头发展。产业要做大,关键在龙头。几年来,该县通过抓好现有的、培育新上的、盘活闲置的、鼓励开发的等多种途径,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以资产对接资本,通过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张家集、沈巷外贸冷冻厂改制为绿源缘、嘉谊两家公司,两公司投入1030万元___1700万元技改后,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多,现建立原料基地2万多亩,解决就业600多人,年出口创汇近600万美元。实施“凤还巢”工程,引进南京金箔集团投资1200多万元,新上了金东海白桥、五显两个酱菜厂,年加工各类酱菜1200吨;吸引创业青年回乡投资1700万元,新建飞翔食品,一期投资860万元冬瓜深加工生产线6个月建成投产,日加工冬瓜10吨,年产值800万元。以资源对接资本,引进上海济洪公司一期投资800万元,建立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主要是直销配送),二期投资2500万元冷库、净菜加工项目正在实施。齐善食品、晶晶食品、竹园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质量求发展,__益___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___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加盟南京“小菜一碟”,产品进入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品牌占市场,鸡笼山牌辣椒多次获得省著名商标___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江苏省市场畅销品牌。鼓励企业开发蔬菜加工产品,华安粮油投资1000万元番茄素红麻油项目,即将启动实施。
——建立共赢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嘉谊、绿源缘、金东海、鸡笼山辣椒、益___等企业,采取合同管理、定单生产,市场调节、保护价收购方式,在沈巷、香泉、善厚、__等地建立山芋、辣椒、萝卜、莴笋等生产基地。飞翔食品今年还投资1.7万元,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明年,该公司将投资10万元发展冬瓜基地1000亩。目前全县建立“公司 农户”型蔬菜生产基地5万多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200多万元。
虽然,___县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与打造加工大县、建设长三角地区蔬菜食品加工基地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适宜深加工蔬菜品种较少。在上百个蔬菜品种中适宜深加工的仅有1/5左右。二是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除山芋、辣椒、萝卜、莴笋、冬瓜基本能满足加工需求外,荷兰豆、青刀豆、蒜苗、菌菇、生姜、蒜头、乳瓜等基地建设不够,90左右需从外地选购。三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仅有3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没有。除嘉谊、绿源缘、飞翔食品以煮熟等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外,其余企业主要以作坊式晒干、浸泡、腌制、酱制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买的矛盾始终交错,影响了企业___基地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做大蔬菜加工产业,该县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生产大县向加工大县进军步伐。
第一,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按照建设加工大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
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第二,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要着眼于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品种改良___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皖江”蔬菜品牌,以品牌占市场、拓销路、增效益。一是加快品种改良。实施蔬菜新品种更新工程,大力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发展适应市场需求___满
足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力争主要蔬菜品种每2-3年更新一遍。二是优化种植布局。组织涉农部门或聘请专家对全县蔬菜产区的土壤进行土质分析,提出区域种植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因地制宜搞调整,提高新品种推广成功率。三是实行按标生产。全面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成果,提高蔬菜品质,满足保鲜___深加工需要。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合作,聘请专家常年指导蔬菜生产。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蔬菜生产大户___农村科技带头人,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影响___带动更多蔬菜种植户走科技兴菜之路。充分利用农网入乡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业服务快速反应系统,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
第三,培育龙头,扶持骨干,带动发展。借鉴山东发展农产品加工成功做法,一方面,苦练内功,做强企业实力;另一方面,放大资源优势,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具体采取“六个一批”:一是整合壮大一批。打破所有制、区域、部门的界限,对嘉谊、绿源缘、金东海、益___等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组建1-2个有代表性的蔬菜加工集团,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对善厚辣椒厂等有品牌、有市场、有资源、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嫁接改造,或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工艺更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实力。三是扶持培育一批。制定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提供低息贷款或减免税费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___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___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飞翔食品在开发冬瓜馅料的同时,大力开发豆沙、枣梨、水果等为原料的系列馅料产品,延长生产期,提高生产效益。四是靠大带动一批。借鉴__益___与南京“小菜一碟”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加盟、挂靠大企业、大集团,为它们贴标生产、定单生产,进行产品配套,借船出海。五是招商引进一批。规划建设“蔬菜食品加工区”,编制项目,强力招商,推进资源与资本对接,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组成新“龙”,发展番茄汁、胡萝卜汁、果蔬汁、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等深加工项目。六是创业发展一批。把蔬菜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主攻点之一,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全民创业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华安粮油等相关企业新上蔬菜加工项目,鼓励、支持蔬菜经销、运输大户创业办厂,鼓励、支持务工经商人员“凤还巢”回乡创业,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
第四,创新机制,铆紧链条,促进共赢。企业要发展,农户要增收,关键是铆紧产业___利益链条。一要积极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互惠共赢。二要积极发展各类生产协会、供销合作组织,做好种子、技术、病虫防治、价格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三要加强合同管理,把利益机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农企双方互信互立,共同发展。四要大力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铆紧产加销链条,推进农产品专业化、组织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弊端,减少企业“找米下锅”,降低双方风险,实现农企“双赢”。
第二篇:XX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XX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XX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抓机制、促共赢,加快了蔬菜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县年产值300万元以上蔬菜加工企业XX家,年实现产值X.X亿元,出口创汇XXX美元,带动生产基地X万多亩。XX、XXX产品打入日、韩等国市场,XXX牌辣椒、XXX牌酱菜等7个系列XX种产品进入麦德隆、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和连锁店;XXX与南京“XXX”,XX大市场与上海XX、南京XX,XX食品与日本XX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台资XX食品、浙江XX食品、南京XX果蔬汁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签约、建设。一个生产大县正阔步向加工大县迈进。
——加强基地建设。从“八五”起,该县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实施蔬菜“二次创业”工程,制定了5-15年蔬菜产业发展近远期规划。1998年起,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在全省首家制定了XX个蔬菜生产地方性技术规程,实行“十户联保”创建制度,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2001年该县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2、2003年评为全国示范基地先进县,2004、2005又连续两年举办了蔬菜博览会,共引进新技术XXX多项,推广、示范新品种XXX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XX万亩、总产量XX余万吨,XX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为发展蔬菜精深加工奠定了产业基础。
——培育龙头发展。产业要做大,关键在龙头。几年来,该县通过抓好现有的、培育新上的、盘活闲置的、鼓励开发的等多种途径,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以资产对接资本,通过企业改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XXX、XXXX冷冻厂改制为XXX、XX两家公司,两公司投入XXXX万元和XXXX万元技改后,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多,现建立原料基地X万多亩,解决就业XXX多人,年出口创汇近XXX万美元。实施“凤还巢”工程,引进南京XX集团投资XXX多万元,新上了XXXXX、XX两个酱菜厂,年加工各类酱菜XXXX吨;吸引创业青年回乡投资XXXX万元,新建XX食品,一期投资XXX万元冬瓜深加工生产线6个月建成投产,日加工冬瓜XX吨,年产值XXX万元。以资源对接资本,引进XXXX公司一期投资XXX万元,建立蔬菜生产基地X万亩(主要是直销配送),二期投资XXXX万元冷库、净菜加工项目正在实施。XX食品、XX食品、XXXXX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质量求发展,XXXX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成功加盟南京“XXXX”,产品进入苏果、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以品牌占市场,XXXX牌辣椒多次获得省着名商标和省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XX省市场畅销品牌。鼓励企业开发蔬菜加工产品,XX粮油投资XXXX万元XXXXX项目,即将启动实施。
——建立共赢机制。通过政府引导,XX、XXX、XXX、XXX辣椒、XX等企业,采取合同管理、定单生产,市场调节、保护价收购方式,在XX、XX、XX、XX等地建立山芋、辣椒、萝卜、莴笋等生产基地。XX食品今年还投资X.X万元,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明年,该公司将投资XX万元发展冬瓜基地XXXX亩。目前全县建立“公司+农户”型蔬菜生产基地X万多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XXXX多万元。
虽然,XX县蔬菜加工业发展较快,但与打造加工大县、建设长三角地区蔬菜食品加工基地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适宜深加工蔬菜品种较少。在上百个蔬菜品种中适宜深加工的仅有1/5左右。二是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除山芋、辣椒、萝卜、莴笋、冬瓜基本能满足加工需求外,荷兰豆、青刀豆、蒜苗、菌菇、生姜、蒜头、乳瓜等基地建设不够,90%左右需从外地选购。三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以上仅有X家,市级龙头企业X家,省级没有。除XX、XXX、XX食品以煮熟等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外,其余企业主要以作坊式晒干、浸泡、腌制、酱制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买的矛盾始终交错,影响了企业和基地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做大蔬菜加工产业,该县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生产大县向加工大县军步伐。
第一,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按照建设加工大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第二,改良品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要着眼于蔬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XX”蔬菜品牌,以品牌占市场、拓销路、增效益。一是加快品种改良。实施蔬菜新品种更新工程,大力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力争主要蔬菜品种每2-3年更新一遍。二是优化种植布局。组织涉农部门或聘请专家对全县蔬菜产区的土壤进行土质分析,提出区域种植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因地制宜搞调整,提高新品种推广成功率。三是实行按标生产。全面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成果,提高蔬菜品质,满足保鲜和深加工需要。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合作,聘请专家常年指导蔬菜生产。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对蔬菜生产大户和农村科技带头人,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影响和带动更多蔬菜种植户走科技兴菜之路。充分利用农网入乡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业服务快速反应系统,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
第三,培育龙头,扶持骨干,带动发展。借鉴山东发展农产品加工成功做法,一方面,苦练内功,做强企业实力;另一方面,放大资源优势,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具体采取“六个一批”:一是整合壮大一批。打破所有制、区域、部门的界限,对XX、XX、XXX、XX等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组建1-2个有代表性的蔬菜加工集团,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二是改造提升一批。对XX辣椒厂等有品牌、有市场、有资源、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嫁接改造,或积极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工艺更新、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实力。三是扶持培育一批。制定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提供低息贷款或减免税费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支持飞翔食品在开发冬瓜馅料的同时,大力开发豆沙、枣梨、水果等为原料的系列馅料产品,延长生产期,提高生产效益。四是靠大带动一批。借鉴XXX和与南京“XXXX”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加盟、挂靠大企业、大集团,为它们贴标生产、定单生产,进行产品配套,借船出海。五是招商引进一批。规划建设“蔬菜食品加工区”,编制项目,强力招商,推进资源与资本对接,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组成新“龙”,发展番茄汁、胡萝卜汁、果蔬汁、脱水蔬菜、冷冻蔬菜等深加工项目。六是创业发展一批。把蔬菜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主攻点之一,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全民创业政策,制定促进全民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支持华安粮油等相关企业新上蔬菜加工项目,鼓励、支
持蔬菜经销、运输大户创业办厂,鼓励、支持务工经商人员“凤还巢”回乡创业,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
第四,创新机制,铆紧链条,促进共赢。企业要发展,农户要增收,关键是铆紧产业和利益链条。一要积极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互惠共赢。二要积极发展各类生产协会、供销合作组织,做好种子、技术、病虫防治、价格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三要加强合同管理,把利益机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促进农企双方互信互立,共同发展。四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铆紧产加销链条,推进农产品专业化、组织化生产,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弊端,减少企业“找米下锅”,降低双方风险,实现农企“双赢”。
第三篇:监利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监利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经信局
监利县是一个全国闻名的农业县,是国家命名的商品粮、商品棉、良种猪、优质麻、水产品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监利还是全省首批22个扩权县市和36个中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待遇县市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全省20个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之一和52个产业集群中唯一的食品产业集群。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政策支持为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优厚的发展条件。
一、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状况
近几年来,全县紧紧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展开工作,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现在,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达421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实现产值82.5亿元。这些小微企业在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如下:
1、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福娃、家意为重点的粮油加工业,以温氏为重点的畜禽加工业,以越盛为重点的水产加工业,以银丰、玉沙为重点的纺织加工业,以福人、东森为重点的林木加工业,以大枫为重点的造纸加工业,以监利粮酒
为重点的粮酒加工业,以农夫小舍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业,以凯迪、博瑞为重点的生物发电业等9大产业链。
2、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针对我县工业基础差、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状况,坚持把培育和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工作重点。一是大力培植骨干企业。选择一些规模大、实力强、技术新、市场广的重点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重点扶持,指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搞好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自身实力,福娃集团、银丰纺织、玉沙纺织、荆江蛋业等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积极开展农林招商。近年来,我们立足农产品资源及现有企业优势,强化对外合作,坚持资源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资金6亿多元,建成了鸿翔农业、浩宇制衣、源盛纺织、湖源食品等多家起点高、规模大的涉农企业。林业招商取得新突破,引进了总投资2亿元的福人木业项目。该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即将完工投产。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23余家,固定资产10亿元,年创产值35亿元。
3、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特色初步形成。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行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升级步伐,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注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按照“小区化布局,工厂化生产,公司化经营,行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
步伐,促其规模发展,集中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棉纺印染、粮油加工、食品饮料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引进和培育了国华、龙定海、福娃、福江、桐梓湖等一批知名品牌,区域经济特色初步显现。
二、我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实现了较快发展,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比较低。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农产品资源优势还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少,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等造成综合效益不高。三是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另一方面是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几点建议
1、坚守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对现有经营状况好、产品有一定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措施,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水稻、棉花、林木、水产品、豆类为主的大宗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拓宽发展空间。重点抓好福娃集团、家意粮油、玉沙纺织、银丰
纺织、博味园食品、国华食品、福人木业、越盛水产等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实力迅速增强,规模迅速扩张,市场迅速扩大,有效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进一步加大资源招商力度。下一步要立足我县的资源优势,围绕沿海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和培植一批规模大、外向型、高效益的龙头企业,膨胀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
3、狠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目前我县的棉花、豆类、木材等产业发展层次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还不高,下步要进一步引入扶持和激劢机制,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由小规模家庭作坊式向大规模、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由自身滚动发展向更多的利用社会资金、资本运作方式转变,由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向项目联合、做大做强转变,力争在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实现新突破。
4、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扶贫资金等向加工业倾斜。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好的加工项目,以争取资金支持。建议信用社等涉农贷款主要金融部门,对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有效益的加工业要给予贷款扶持。
5、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及时召开协调会研究相关问题,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帮扶企业。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标准建设新洲港口,促进以港兴县。依托随岳高速公路和荆岳长江大桥,在随岳高速公路白螺连接线建设两湖平原农产品集散中心,在毛市连接线建设大型
物流中心,以物流一体化促进农产品深购远销。二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实行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要开展县领导包重点企业,百名局长包百名成长型企业,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科局、一个专班、一包到底。严格执行企业与村民、企业与部门“两个隔离带”制度,继续实施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开展“村企联谊”、“政银企对接”、“税企联席会”等活动,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和宽松开放的融资环境。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建立农产品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倾斜。四是加强企业服务。要开展服务企业大行动,收集制约发展的问题,在规划、电力、环保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五是加强宣传教育。着重推介资源优势、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大发展。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财政局
bb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处4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6镇11乡,533个行政村,28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的96%;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是一个经济穷县、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县,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较差,加之地处内陆,地上无山,地下无矿。同时,bb县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是国家命名的粮食、棉花生产基地县、中国红枣之乡,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较为明显。
近年来,我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抓好了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巩固和发展基础财源。一是突出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围绕产业化基地建设,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的生产布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畜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牵动bb县农产品快速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农产品新的增长点。按产业化的要求,种植业走农工贸一体化,畜牧业走工商贸一条龙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把农民的产、加、销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加工增值、销售服务等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第三产业
税收,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三是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生产。大力发展高新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农业,利用bb县传统农业大县的优势,大力发展师范农业、精品农业、订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对全县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产品资源情况
bb地处黄河故道,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红枣、尖椒、花生、棉花、蔬菜、林果、西瓜等。粮食种植面积110万亩,总产44万吨,其中小麦80万亩,总产28万吨,特别是近几年优质专用小麦迅速发展,2006年达到60万亩,占麦播总面积的75%;玉米3 0万亩左右,总产1 6万吨,其中优质专用玉米面积2 5万亩。棉花种植在1990年鼎盛时期,面积达到5 3万亩,近年来,虽面积有所减少,但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0万亩左右,仍是豫北地区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花生种植面积3 0万亩,总产7.5万吨。红枣种植面积4 6万亩,年产1 2万吨,产值2.4亿元,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之首。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 5.8万亩,总产145.8万吨。尖椒面积达到4 0万亩,总产9万余吨。bb林业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 4.6%(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16.4、13.6、11.8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林果面积16万亩,年产各种优质水果
10万吨,产值1.2亿元。以羊、禽、猪、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也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畜禽养殖小区22个,规模养殖户5528户,羊、猪、禽、牛年饲养量分别达到77万只、93万头、950万只、9.7万头,肉蛋总产8.9万吨,畜牧业产值达8亿元。
二、农产品加工现状
bb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农业的企业化为手段,强力实施农业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 9 5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77%,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一)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已初步形成了花生、尖椒、腐竹、棉花、山绵羊、红枣、木材等8 大产业链。目前,以星河油脂公司为龙头的花生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全县30万亩花生基地稳步发展,还在周边地区建立了稳固的花生生产基地。全县共有花生加工企业9家,从事辅助生产专业户2200户,从业人员10000余人。以宋都味美斋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尖椒产业链,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年产辣椒酱1000余万瓶,加工尖椒2000吨,创产值5000余万元,带动了全县8万户尖椒种植。以双安豆制品公司为龙头的腐竹产业链,三安腐竹加工小区拥有腐竹加工企业126家、500条生产线,年加工腐竹1.5万吨,创产值1.2亿元,带动了大豆、养殖、沼气、运输、彩印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意隆、腾达纺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产业
链,全县共有纺织印染企业20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带动了全县5万户农民种植优质棉20万亩,其中意隆公司拥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年产值1.5亿元,年加工棉花8万吨。以茂华羊业公司为龙头的山绵羊产业链,公司现存栏良种肉羊2000余只,年可提供优质种羊和商品羊3800只。改良山绵羊3万余只,辐射带动1000余农户养殖优良种羊,已成为豫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建筑标准最高、饲养品种最优,集科技示范、良种繁育和推广、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羊生产企业。以豆公、石盘屯为代表的木材产业链,全县拥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300多家,年经营加工木材1 5万立方米,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2万余人,带动4000户农民从事木材加工生产,已成为豫北最大的木材加工集散基地。以康辉食品公司、永盛枣制品公司为龙头的红枣产业链,全县红枣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
(二)资源招商成效明显,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针对我县工业基础差、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状况,近年来,坚持把培育和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工作重点。一是选择一些规模大、实力强、技术新、市场广的重点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重点扶持,指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搞好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星河油脂、意隆纺织、腾达纺织、瑞鑫巾业、宋都味美斋、双安豆制品等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积极开展农业招商。近年来,我们立足农产品资源及现有企业优势,强化对外合作,坚持资源招商,取得了
明显成效。引进资金6亿元,建成了金星啤酒、汇鑫肉制品、广源纺织、盛群麦芽等80多家起点高、规模大的涉农企业。林业招商取得新突破,引进了总投资2200万元的溢美木业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即将动工建设。目前,全县拥有3产品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余家,固定资产5亿元,年创产值15亿元。
(三)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特色初步形成。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行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造升级步伐,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注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了以星河油脂公司为龙头的花生加工基地,以二安双安豆制品公司为龙头的豆制品加工基地,以卜城永盛枣制品公司为龙头的红枣加工基地,以跃进食品公司为龙头的三粉加工基地,以豆公乡为代表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六村乡为代表的尖椒生产基地。其中花生加工基地和豆制品加工基地被批准为省农产品加工基地。在行业龙头的带动下,花生、红枣、木材、三粉、腐竹、尖椒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村39个,超千万的23个,专业加工户(点)90000多户。按照“小区化布局,工厂化生产,公司化经营,行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促其规模发展,集中发展,二安腐竹加工小区和豆公木材加工小区初具规模。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棉纺印染、粮油加工、食品饮料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引进和培育了金星、康辉、星河、老倔厨等一批知名品牌,区域经济特色初步显现。
三、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县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实现了较快发展,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比较低,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农产品资源优势还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少,产业层次低,链条短,综合效益不高。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规模。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最突出的问题是转化率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要进一步扩张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壮大产业实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粮油加工业产值达到3 0亿元,其中星河油脂公司达到2 0万吨生产能力,年产值2 0亿元;纺织印染业产值达到1 2亿元,其中意隆公司达到1 5万锭能力,年产值4.5亿元;食品饮料业生产规模达到4 0万吨,年产值1 0亿元。
(二)抓招商。下步要立足我县的资源优势,围绕沿海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和培植一批规模大、外向型、高效益的龙头企业,膨胀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
(三)抓龙头。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对现有经营状况好、产品有一定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措施,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红枣、尖椒、花生、蔬菜为主的大宗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拓宽发展空间。重点抓好星河油脂、意隆纺织、宋都味美斋、康辉食品、汇鑫肉制品、腾达纺织、瑞鑫巾业等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实力迅速增强,规模迅速扩张,市场迅速扩大,有效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四)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目前我县的红枣、腐竹、木材等产业发展层次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还不高,下步要进一步完善小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由小规模家庭作坊式向大规模、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由自身滚动发展向更多的利用社会资金、资本运作方式转变,由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向项目联合、做大做强转变,力争在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实现新突破。
作者:bb县财政局安理军
联系电话:77119***68
第五篇: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太谷县蔬菜产业影响因素发展的调查
一、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取得的成效 2010年,行政推动在全县设施蔬菜连片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有效的行政推动及时破解了设施蔬菜发展中有关成本、土地、观念、连片、标准等难题。同时,县财政继续拿出2000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重点支持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棚内净面积70亩以上)。200亩以上的园区,每完成新建100亩,县政府补助10万元。补贴标准:每建设1亩日光温室(棚内净面积),县政府补助2000元。按规定标准,每配套完成一个管理房,县政府补助2000元。各项补助款由乡镇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县政府及各乡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到新绛、祁县西六支、山东寿光和青州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2010年,我县先后有8个乡镇、21个村、1246人外出参观学习。同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把设施蔬菜的发展确实转变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010年,该县主要规划了“孟王线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是太谷县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园区,涉及胡村镇、任村乡、范村镇3个乡镇,孟高、布袋庄、段村、冀村、闫村、象谷、范村7个村,共规划建设设施农业11206亩,园区已建设施面积6671亩,总投资2.2亿元。
一年来,依托山西农大、省果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成立了设施蔬菜技术顾问团,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把脉。依托县蔬菜中心组建的蔬菜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依托县蔬菜中心聘请的农民土专家组建的土专家服务队定期进行田间指导。依托县乡村现有的科技服务组织、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践证明,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优势
1、雄厚的资源优势
太谷是全省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2009年,全县蔬菜瓜类面积达24.5万亩,总产量116万吨,总产值10.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6.4亿元,大田蔬菜播种面积20.2万亩,产量71.3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蔬菜一项就达到3000多元,蔬菜种植成为太谷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独特的发展模式
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模式,以点带面,规模效益和规模优势逐步体现。也因此,太谷县从去年开始,抓住山西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重大契机 1
全力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仅2009年就新发展设施蔬菜1.07万亩,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了4.6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达到了6亿元,全县人均设施蔬菜收入达到了2850元。蔬菜生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孟王线、南循环线、榆长线三个万亩设施农业区带雏形基本形成。
3、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
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太谷县财政局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扶持的方式,支持大棚建设。先是拨付支农资金20万元对67个蔬菜大棚、5个拱棚土建工程给予补贴。再是对大棚周围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目前,太谷县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增加。
4、技术优势
充分发挥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的科技优势,搞好农科教结合,聘请专家教授为太谷蔬菜种植发展建言献策,加强科技合作,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在太谷推广应用。聘请专家对蔬菜种植大棚户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教大棚户如何兴建大棚、如何选择品种、如何防治病虫害。同时依托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三大培训工程,组织农业各类技术培训10万人次。开展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有150个村接通宽带。农业中介机构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业务。围绕全县五大优势产业,成立了五支科技惠农服务队,深入农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广大农民。
三、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民增收
2、有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3、对社会的示范带头的作用
通过针对蔬菜种植模式转变项目的实施,采取以项目带动、以点带动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提升和农民生产观念的更新,带动全县以每年新建5000亩温室、大拱棚的速度加快蔬菜产业的开发和蔬菜产品的升级,带动全县农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促进“太谷拱棚”的生产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进一步推广。
4、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5、对于经济的影响
(1)将近一步增强相关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2)进一步形成农业产业一体化格局。
四、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模式过于单一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虽然品种多,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2、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1)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
(2)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省外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
(3)季节性过剩,盲目跟风生产导致菜价的下跌。
3、产业经营化程度不高
(1)蔬菜生产基本上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
(2)菜农卖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升级
(3)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带动能力弱。
4、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
(1)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远途运输条件。
(3)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
5、生产过程当中安全意识不强
在蔬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工业“三废”污染而导致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然存在。
6、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
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7、管理体制不健全
县内尚无蔬菜行政管理或推广部门,不利于蔬菜产业市场经济的综合调控,影响管理效率、政策效率的发挥,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太谷蔬菜发展过程基本思路及对策
1、坚持科技兴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1)利用现有的优势要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2)要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继续扩大拱棚菜、日光温室、地膜菜、轮作菜面积;
(3)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尤其要尽快筛选出适合新田的拳头品种,形成地方特色菜。
(4)大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延长贮藏保鲜期,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实现市场均衡供应。
(5)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形成大宗骨干产品生产全面推广高产高效模式。
2、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3、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工转化量小,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蔬菜产业综合效益流失巨大。应积极组织有关科研、管理、生产部门联合攻关,尽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蔬菜加工企业,不仅对蔬菜生产带动作用大,辐射面广,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加强蔬菜产品加工的根本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培育龙头,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
4、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1)制定全县蔬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点,分类建设,有效调控。
(2)要因地制宜建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便于产品集散、分级包装及转运。
(3)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城乡销售网点,街接周边县市市场,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扩大市场覆盖面。
(4)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会和菜农专业协会,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
5、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6、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一是要科学选定项目,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要广辟投资渠道,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建设。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导向调控手段。
四是完善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作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及市外资金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