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鲤鱼江镇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鲤鱼江镇强化药品经营企业
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镇场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规范、监督和服务作用,引导并促进药品镇场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我镇药品经营质量监督管理,依据《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目标,根据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状况、管理水平、药品安全风险等因素实施药品安全信用分级管理,高效使用有限监管资源,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建立科学监管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以资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化系统为平台,完善企业药品安全信用档案,加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实行药品安全信用分级管理,增强企业诚信意识,促进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诚信安全的药品流通镇场环境。
三、信用等级
(一)药品安全信用等级划分评定原则
1、以是否有因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而被处以刑事或者行政处罚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2、以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主观过错的大小作为信用等级划分的辅助标准。
(二)安全信用等级的划分
药品安全信用等级分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级。
1、守信等级:正常运营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守信等级又分为守信(示范)等级(A级)和守信(规范)等级(B级)。
(1)守信(示范)等级(A级):正常运营的药品经营企业在三年内无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根据《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考核,当年最后得分98分以上。
(2)守信(规范)等级(B级):正常运营的药品经营企业在一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根据《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考核,当年最后得分90分以上。
2、警示等级(C级):
(1)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警告,被责令改正的;
(2)因《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一条规定的行为受到处罚的;
(3)根据《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考核,当年最后得分80分以上90分以下的。
3、失信等级(D级):
(1)因实施同一违法行为被连续警告、公告两次以上的;
(2)被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或者被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
(3)根据《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考核,最后得分70分以上80分以下的。
4、严重失信等级(E级)
(1)连续被撤销两个以上药品、医疗器械广告批准文号的;
(2)被撤销批准证明文件、责令停业、暂扣经营许可证、暂扣营业执照的;
(3)药品经营企业拒绝、阻挠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抽验和索取有关资料或者拒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案件调查的;
(4)因违反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
(5)根据《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考核,最后得分70分以下的。
(三)药品安全信用等级采用动态认定的方法。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对已经达到某一信用等级的药品经营企业作出相应的认定。
新开办企业需实际经营满一年以上方可参与守信等级考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据评分标准认定信用等级。
四、等级的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被认定为守信等级的,给予政策支持;对被认定为警示、失信或者严重失信等级的,采取防范、提示、加强日常和专项监管等措施予以惩戒。
(一)被认定为守信等级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
1、除专项检查和举报检查之外,适当减少或者免除日常监督检查的项目;
2、定期公告其无违法违规行为的记录;
3、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优先办理行政审批、审核手续。
其中被认定为守信(示范)等级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还可以:
1、采取企业自查上报书面检查的方式或简化检查程序和内容的方法开展日常监管检查;
2、在镇局网站公示守信示范等级名单;
(二)被认定为警示等级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
1、结案后进行回查,落实书面整改报告;
2、每年现场监督检查一次以上,有违规行为的每半年检查一次;
3、公示违法记录。
(三)被认定为失信等级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
1、结案后进行回查;
2、增加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现场监督检查频次二次以上;
3、其它专项检查应列为检查重点;
4、公示违法记录;
(四)被认定为严重失信等级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
1、结案后进行回查;
2、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进行重点专项监督检查;
3、增加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现场监督检查频次四次以上;
4、公示违法记录;
5、在镇局网站公示严重失信等级名单;
6、每年将严重失信等级名单通报镇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次;
7、对严重失信的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严格审查,受理后依法发出《行政许可延期通知书》,将延长的时间和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五、实施和工作要求
(一)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的建立。监管部门应根据工作权限和药品镇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采集和记录相关信息,并按我局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要求,建立所辖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药品经营企业登记注册信息:单位名称、注册地址、经营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及其身份证号码、企业类型、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注册资金、经营情况、经营期限以及经营许可证或相关证照编号等;
2、企业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信息;
3、药品日常监管信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药品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反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行为,及企业受到处罚和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信息采集。药品安全信用信息采集应按企业基本信息、许可管理、GSP管理、日常监管检查、稽查、抽验、处罚等方面的监管分类;以药品经营企业的合法营业证、GSP证书、经营许可证书、日常与专项检查记录、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审批申请书、企业经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整改报告书、GSP认证现场检查报告、GSP跟踪检查汇总表等为主要依据;合法、公正、准确、及时地审核录入镇局信息化系统;做好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做到全面客观、多方收集、信息共享。
(三)监管部门的各项执法活动,要做好现场检查记录。有关人员应在执法活动结束、行政执法文书送达后5个工作日内整理收入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并录入镇局信息化系统。镇局每年定期开展监管信息录入管理监督检查,对未及时录入监管信息或采集、记录的信息不真实,影响监管相对人信用等级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对故意将虚假信息录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造成档案失实和不良影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具体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等级评定。药品零售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由鲤鱼江镇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站根据镇局信息化系统对监管信息的处理结果及《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的考核得分,对已经达到某一信用等级的药品经营企业,作出相应的等级评定;
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由鲤鱼江镇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镇场监管处根据局信息化系统对监管信息的处理结果及《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的考核得分进行等级评定;
被评定为示范等级和失信等级的应报镇局审批;
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评定调整,等级评定调整后企业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即按《鲤鱼江镇镇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分标准》调低等级;药品经营企业受到工商、物价、计生、医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的,在原评定等级的基础上调低等级。
六、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汕头市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信用体系的建设方案,百度上搜索的文档,以下内容供参考
汕头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汕头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巩固和发展“两大整治”成果,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努力塑造汕头新形象,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汕头市信用体系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顺利加入WTO为契机,坚持继承中华民族讲信用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营造文明法治、规范有序的社会人文环境。通过开展信用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汕头的城市信用,逐步把汕头建设成为全国信用最好的城市之一。
二、主要内容和任务
针对前段汕头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建成全国信用最好城市之一的目标,信用体系建设重点从五个层面展开:
(一)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信用建设
1、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行政制度。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积极探索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实现由直接干预向间接有效管理、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提高行政效能。
2、建立科学决策制度,规范政务行为。努力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探索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决策机制,建立行政决策社会质询制度,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度。
3、逐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推行“责任行政”的行政理念,防止权力与责任脱节,使政府行政权力的运作应当始终置于法定责任的轨道,规范运作。
4、加大对职能部门的执法监察力度,建立完善工作制度,逐步实行领导干部“一票否决制”。
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听证制度,拓展联系群众渠道。在原已实施的物价听证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政府行政的其它方面,增加政务活动透明度,增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6、建立行政投诉制度,设立专门机构,接受社会、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务员的投诉,及时调查处理。
(二)公务员队伍的信用建设
1、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公开行政机关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公务员办事纪律、承办部门和责任人员,严格依法行政。
2、建立公务员守信规则,维护政府信用。根据《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订《汕头市公务员信用守则》,促进公务员忠于职守,文明行政,和蔼待人,保持良好的公务员信用形象。
3、完善公务员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纪律约束。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效能监察;实行公务员效能建设领导负责制,促进公务员监督机制建设;同时,发挥人大、政协、社会团体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公务员外部监督。
(三)企业与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信用建设
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企业经营管理结构,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健全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信守合同、依法足额纳税,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
2、建立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向社会提供企业资信情况,并在企业中推行“经济护照”,以此作为企业等级和市场准入的重要标准。
3、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建立“六不”承诺公约。针对前段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不走私贩私、不逃汇骗汇、不逃税骗税、不制假贩假、不逃废债务、不做假帐伪帐”作为企业的经营守则,并向社会作出承诺。
4、大力推动中介组织的行业协会的规范与发展,争取用2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规范性的行业协会体系,并充分发挥行政协会(商会)作用,建立行业信用守则,规范行业行为。引导同行业自觉形成一种维护信用的良好风气,推动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
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信用建设参照此项实行。
(四)垂直经济管理部门的信用建设
1、建立与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协调,积极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服务。
2、建立办事公开、办事时限和责任投诉制度,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
3、建立市人大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制度。
4、建立工作考核评议制度,接受社会、企业的监督,并将考核评议情况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5、建立政府与商检、税务、海关等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制度,逐步实现部门间和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
6、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管理手段,抓紧全面实施“金关”、“金税”、“金卡”等工程,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五)公民的信用建设
1、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强化诚实守信观念。结合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新风尚,通过德治建设和法治制约,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信用素质。
2、制订公民诚实守信行为守则,规范公民行为。营造全民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逐步在公民中建立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体系和道德行为准则。
3、倡导五湖四海,强化开放意识。在全体市民中开展强化特区意识、开放意识和“爱我汕头”的教育,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鼓励外地人来汕创业。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致力提升全民的文化品位和知识层次;同时,在大、中学校开设信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和培养信用管理人才。
5、试行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营造信用社会氛围。
三、工作步骤和要求
(一)全面动员,统一思想。信用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经过前段开展“重建信用,重塑形象”的活动,汕头上下已普遍感受到信用对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今年,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动员大会,进行全面的宣传发动,使全社会真正关注信用,并积极重建信用,使之成为当前汕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真正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汕头重建信用,重塑形象的载体。具体由市委宣传部负责。
(二)建章立制,公开承诺。在抓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各个层次要认真制订信用公约,健全各项制度,并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同时,由市经贸局、外经贸局和市委宣传部牵头发起千家企业和万名市民的“信用宣誓大会”,掀起全社会的信用建设高潮。
(三)全面启动,稳步推进。第二季度开始,全面展开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垂直管理部门和公务员三个层面主要通过完善守信制度,落实承诺制度,加强检查监督,配套责任追究制度来开展信用建设。企业和公民层面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开展联合征信制度建设,不断地改善信用状况。通过信用建设,全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道德观,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初步把汕头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制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全国信用最好的城市之一。
(四)明确责任,加强检查。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责任,职极主动做好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要加强对部门落实承诺的检查督促,开展诚实守信评比活动。对各部门和企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进行大力宣传。年底将召开信用建设表彰大会进行表彰。
四、具体任务和目标
根据上述的内容和任务,在抓好政府机关和部门信用建设的同时,现阶段重点要抓好企业的信用建设。企业信用建设分两阶段进行,按照网络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逐步迈进。
(一)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信息网络系统,研究制订有关征信办法和信用惩罚等相关基本制度,提供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等基本的信用服务。力争今年一季度初步完成信用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二季度建立拥有10000家企业信用信息的数据库,提供初步企业资信调查报告、资信评估报告等服务。
1、组合完善信用信息网络。以现有的信息网络为基础,联接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等重要部门,搭建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接着,将采集的企业信用数据进行汇总、加工,建立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在网上发布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披露企业失信行为,提供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查询。争取在半年时间内建立起企业信用体系雏形。此事由市政府牵头,在省信息产业厅具体指导下,市信息产业局、电信局和信息中心配合完成。
2、成立市企业信用服务公司筹备工作组。由市政府牵头组织信息产业局、法制局、电信局、信息中心等部门,在省信息产业厅的支持配合下,成立市企业信用服务公司筹备工作组。工作组下设征信、法规和技术三个小组:征信组主要负责信用数据的采集、加工;法规组主要研究、制订征信办法和信用使用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组负责网络平台组建和维护。
(二)第二阶段主要是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公司,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培养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
1、成立企业信用服务公司。在第一阶段由政府牵头成立的企业信用服务公司筹备工作组的基础上,按照《公司法》成立信用服务公司,由政府授权属下的事业单位或第三方中介机构(代表各政府部门管理政府资信数据资源),商业金融公司(对征信服务需求较大,同时拥有行业资信数据库),以及国内外知名的征信公司(拥有征信机构资信数据库,同时具有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共同参股经营。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壮大。
2、发展和规范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发挥信用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开展信用管理与应用研究,促进行业自律,协会依据政府颁布的法规,对提供信用服务的企业进行具体监督管理。
(三)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规制度的制订,逐步建立企业信用的基本评价体系,风险防范、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体系等基本框架体系,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基本法规,培育和发展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按照上述的工作安排,在汕头已出台的10多个与规范信用有关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近期要结合工作进度,完成以下法规制度的制订工作。一是《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办法》、《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办法》、《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办法》,由市法制局负责制订;《企业信用评级办法》由人行汕头市中心支行牵头制订;《信用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信用信息服务管理人员从业规范》等,由市信息产业局、电信局和信息中心在省信息产业厅的指导下牵头制订,由法制局把关;二是《汕头市垂直经济管理部门信用承诺制度》,由市委办公室牵头制订;三是《汕头市市民信用公约》,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制订;四是《汕头市公务员信用守则》,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制订。(以上所有法规制度均为暂名)
五、组织领导与分工
(一)切实加强对“汕头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整个筹备工作由黄荣汉同志牵头负责。建议成立汕头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李春洪同志任组长,黄荣汉、林静辉、李雄同志任副组长。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计划发展局、经贸局、外经贸局、法制局、科技局、监察局、工商局、汕头海关、人民银行汕头中心支行、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企业投资服务中心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苏耀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刘锦庭、张英强、林乔松、林依民、刘小钢同志为副主任。办公室人员从市政府办公室、市委政策研究室、人民银行汕头中心支行以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中抽调。办公室设网络协调、数据采集、法规制度、宣传综合等四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个方面的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大楼1104室,电话:8988721)。
(二)在成立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同时,组建专门管理监督机构。将市信息中心划入市政府办公室直接管理,调整领导班子和机构人员结构,作为信用体系建设专门管理监督机构。将市政府公众网、政务内部网和信用信息网统一划归市信息中心管理。此项工作在三月底前完成,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信息中心管理体制理顺后,要配合信用网络的建设,迅速开展工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信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第一阶段组织技术、管理、服务框架,参与信用公司筹备组的建设;第二阶段负责对企业化信用公司的管理监督。同时,协助企业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并通过宣传普及信息管理知识,提供信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三)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区县(市)、市直各部门应相应成立本地区、部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指定专人,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服务和配合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开展。(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发表时间:2003-11-27 16:36:2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工作目标,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按照“政府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权威发布”的方针,坚持统一设计、联合建设、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规范、监督、服务作用,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风气,树立诚信重庆的国际形象,从根本上优化我市的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奋斗目标。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是:经过3至5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一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
(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规保障。
(二)建立信用信息基础平台,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服务和应用的技术支撑;建立信用监管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初步形成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切实强化政府信用,显著提升企业信用,初步建立个人信用,争取将重庆建设成为城市信用体系比较完善的地区。以企业信用为重点,按照联合征信的方式,建立覆盖全部独立法人企业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同时根据信用市场的发育状况,开展信用评级工作。建立市和区县(自治县、市)联网的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城市信用管理体系开始运转,政府公信力得到加强,信用中介行业得到发展,部分企业信用缺失的突出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公民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守信奖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发挥作用,失信行为明显减少,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全社会讲诚信、守信用的风气逐步形成,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三、建设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守信于民、服务社会”的诚信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机制,转变管理方式,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政府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信用、服务信用和商务信用。
(二)建立诚信守法的企业信用体系。逐步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和行业的信用资源,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制定企业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管办法,建立健全各项信用管理制度,按市场需求开展企业信用评级活动。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增强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发展优势,适应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三)初步搭建符合重庆实际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基础。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逐步建立个人征信数据库,发展信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四)推进中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管理,提高公信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信用市场,加强监管,促进信用行业有序发展。
(五)推进重点行业诚信建设。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日常生活用品和房地产行业,质监、药监、工商、国土房管、物价等有关部门要推出一批诚信建设措施,切实解决产品质量、广告虚假、价格违规和房地产企业售房面积“短斤少两”、拖欠征地费及土地出让金等诚信问题。
(六)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奖励诚实守信,惩罚违法失信,预防和减少失信行为发生,维护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四、建设步骤
鉴于我国的国情和重庆的实际情况,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按照先政府主导,后市场化运作;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先行,政府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跟进;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
(一)初期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征信工作,并培育信用中介机构,条件成熟时再过渡为市场化运作,实行政府监管。
(二)率先启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建设工作。按照三步走的步骤对企业开展联合征信,一是对全市约800户左右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征信,二是对几千户规模以上的企业开展征信,三是对所有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征信。逐步建立全市企业的信用数据库。
(三)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面向城镇居民,主城9区要率先试点,再逐步向万州区、涪陵区、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黔江区等6地扩展,最后覆盖到其他25个区县(自治县、市)。
五、建设措施
(一)关于政府信用。着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商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树立政府的信用形象,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
1.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和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信用档案,推动部门、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实行政府决策公示制、听证制、专家咨询论证制、预告制和通报制,推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政策宣传等全面实现信息化,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的低成本服务。
2.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责任制。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都要按照信用重庆的建设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积极推进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建立行政复议监督、政务督查、行政监督、财经审计等监督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承诺和民心工程督办考核制度,深化对政府部门的评议工作,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严重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和依法查处。
3.破除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从体制上、机制上采取措施,通过实施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职能分开、中介机构与行政机关彻底脱钩、行政权力与部门利益分离、从严查处行政性垄断等措施,破除行政性垄断。破除水电气等一批行业的垄断局面,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规范格式合同管理、从严查处行业垄断行为等措施,创造一个经营者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和老百姓都能够得到更优质的服务。
(二)关于企业信用。以联合征信为突破口,逐步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企业信用资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初步解决部分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制定一批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法规规章。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用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重庆市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管理办法》、《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公布办法》、《重庆市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办法》等政府规章,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章可循。
2.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按照“三步走”的工作步骤,分别按照大中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所有法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个层次,逐步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由市工商局牵头,制定信用数据采集的目录和方法,提出分批征信企业名单(全市大中型企业名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名单和全部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单)和分批列入信用数据整合计划的部门名单,并按照分批征信企业名单和统一制定的征信目录,开展征信工作。
加强部门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开展联合征信。工商、质监、药监、国土房管、劳动保障、建设、外经贸、公安、国税、地税、海关、物价、银行、电力、燃气、水务等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全市信用数据整合计划的安排和统一的征信目录,首先在本行业(或部门)对企业开展征信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收集企业相关信用信息),并将信用信息汇集到全市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要大力开展行业诚信建设工作,推出一批行业诚信建设的措施。
3.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征信工作与企业评级工作分离,企业信用综合评级由信用中介机构完成。从我国国情和我市企业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企业信用评级惯例和评价指标,组织信用中介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评级活动,既为市场主体寻求合作伙伴和选择交易对象提供服务,又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调控和监督经济运行提供参考信息。
4.逐步健全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企业信用激励约束制度、失信企业公示制度等各个行业(部门)的信用监管制度,使企业诚信得实惠、失信受约束。对信用好的企业,在产品宣传、融资授信、证照年检、招投标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信用差的企业,以及屡次失信特别是严重恶意失信的企业,要加大力度从严惩处,严格执行法定限制违法失信者“入市”的规定。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企业信用投诉举报制度,对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录入相关数据库,实行部门间联网查询备案。
5.推进中介服务机构诚信建设。在中介服务行业推进信用建设是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介机构要加强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业信用环境。
作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信用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培育信用中介服务市场,采取适当措施刺激市场信用信息需求,引导信用产品商品化,促进信用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以建立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扶持和引进若干以商务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信用中介机构,引导其高起点、市场化、规范性地自主经营。
6.解决企业信用缺失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由市信用办总体协调和督办,在有关部门摸清企业各种拖欠总额的基础上,市国资管理部门、市经委、市商委、市建委、市外经贸委、市交委等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做好企业的工作,采取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在3年内初步解决企业信用缺失的5大问题。
由市建委牵头,提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拖欠工程款的方案。
由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会同市国资管理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欠税的方案;由市经委牵头会同市国资管理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拖欠电费、天然气费的方案;由市水务集团牵头会同市国资管理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拖欠水费的方案。
由市劳动保障局牵头,会同市地税局、市国资管理部门、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提出解决企业对职工的拖欠、不参加社会保险、欠缴社会保险费、不如实申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等问题的方案。
要力争使上述各项企业的拖欠,每年在上年旧的拖欠额度的基础上下降30%,3年内基本解决旧的拖欠问题,力争不发生新的拖欠。
由市国资管理部门会商市银监局牵头,提出解决企业拖欠的不良贷款的措施,力争把银行不良贷款率降到10%以内。
对信用状况恶劣的企业,必要时可及时通报各部门,并上网发布,促进清欠。以上清欠措施,主要针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对生产经营不正常或刚脱困,但历史上积累了大量拖欠的企业,仍需实事求是处理。
(三)关于个人信用。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营运的模式,对个人信用开展征信工作,初步搭建个人信用体系的基础。
请人行重庆营管部负责,以商业银行的信贷网络为技术载体,以居民个人在银行开立的个人基本账户为主线,建立个人金融资产信用信息系统。
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归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基础信息,建立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逐步整合分散在工商、税务、国土房管、劳动保障、海关、司法等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部门的个人信用数据,实现联合征信。条件成熟时,并网运行,形成全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实现联网查询。
六、安全保障
严格依法进行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相关信用产品,确保公民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确保政府政务机密、企业商务机密及其他相关信用信息不被随意泄露,加强信用信息的安全防护和保障。
(一)在征信和评估方案设计环节上,征信目录(信用信息)和信用评级指标不得涉及个人隐私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面的机密,方案实施前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专门论证,并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二)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以及信用的查询公示、等级评定等活动中,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避免相关信用信息被随意泄露,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政务或商务机密的泄露。
(三)在技术运用环节上,对涉及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查询公示的信用公共网络平台,要实行安全的身份认证,采用“用户密码+智能卡”等方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和信息运用的安全;在信用公共网络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或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专门网络平台之间,实现物理隔离,各自独立运转,确保系统安全。采用专门的设备进行两网之间的沟通联络,定期交换数据和发布信息。
(四)为切实保障信用安全,依法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针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数据的交换、信用等级的评估、信用的查询公示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应用标准。
七、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
成立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与重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成立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分别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工商局和人行重庆营管部任组长单位,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三大体系的建设工作。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职责分工
由市信用办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牵头(市信息产业局配合)制定总体方案和信用评估系统和识别系统的标准等规范,监管全市社会信用系统的运行,负责全市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积极稳妥发展信用中介服务行业;
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和市政府研究室配合,制定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负责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工作;
由市工商局牵头,制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请人行重庆营管部会同市劳动保障局牵头,制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分别负责个人金融资产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由市信息产业局根据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配合市信用办及有关部门建立全市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有关部门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予以配合。3个工作方案由市信用办组织审定。
(三)责任落实
实行信用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各地区要深刻认识信用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信用建设工作,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制定措施,监督到位。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主动,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市信用办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对信用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督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宣传动员
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信用建设舆论宣传、职业道德教育和信用知识普及活动,打造“诚信重庆”的城市形象。商请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明办、工会、共青团、妇联、信用办等有关部门配合,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开辟信用专栏,邀请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市民代表讨论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市民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了解有关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知识,形成关心支持信用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附件: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度安排
按照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的设想,按以下时间表推进工作:
一、2003年完成以下工作
9月底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建设3个工作方案,组织审定并实施;
10月,由市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联动,开展企业征信试点工作,首批征集800家左右的大中型企业信用数据;
11月,市建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委、市水务集团、市劳动保障局分别摸清企业各种拖欠的总额,提出工作方案并开始实施;
12月,请人行重庆营管部会同市劳动保障局牵头,开展个人征信试点工作,开始征集主城9区城镇居民的个人金融资产信用数据和个人一般社会信用数据;
年内市工商局初步建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库,实现信用信息实时查询;
年内由市信用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起草论证《重庆市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管理办法》、《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公布办法》、《重庆市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办法》。
二、2004年完成以下工作
由市工商局将第二批部门(行业)纳入信用资源整合计划,第二批征集规模以上企业的信用数据,全市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基本形成并开始联网运行;
根据信用市场的发育状况,开展企业信用评级试点;
政府信用体系基础工作取得进展;
个人金融资产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到主城9区和万州区、涪陵区、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黔江区6地。
三、2005年完成以下工作
进一步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有关工作;
个人金融资产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市大多数城镇居民,信息库内容进一步完善并整合有关部门的信息;
逐步把企业信用数据征集、企业信用评级和公布企业信用状况工作推广到大多数法人企业;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用建设有关法规规章。
四、2006年─2007年完成以下工作
把信用征信、信用评级和公布企业状况推广到全社会;
逐步形成统一的全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实现联网查询;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发挥在信息查询、城市管理和发展经济等方面的作用。
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信息开放的问题与对策
2004-3-31 2:14:01
阅读133次
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用信息瓶颈,而随着有关部门、有的地区积极建立各自的信用信息系统,信用信息割据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信用信息瓶颈对信用市场的发育形成了强约束。如何实现信用信息开放,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尽快建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信用信息开放的现实意义
1、信用信息开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信用信息是征信活动开展的基础,而规范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信用专业机构公平、合理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并为全社会提供信用管理服务的基本制度保障。征信数据是制作征信产品的原材料,是开展信用管理服务的基础性条件。信用市场要发展,首先是信用专业机构必须能够合法地取得各种真实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行业及社会数据,并在法律规范下对经过处理的信息进行公开和公正的报告。征信数据的规范化开放和市场化经营,是信用行业得以发展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物质基础。
2、信用管理公司处于等米下锅找米下锅的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成立了一些民营征信公司,一些外资征信机构也在国内开展业务,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和信息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实际上也在从事征信业务。目前在我国从事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大约有500家左右,其中信用评估机构大约有40家左右,信用征集与调查机构大约有50家左右,信用担保机构大约有400家左右。信用专业机构从起步到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数据源的问题。由于体制的原因,现在信用信息多掌握在各个部门。同时,在我国信用信息开放立法还很薄弱、而信用信息来源又比较分散的情况下,有些具有一定信用信息优势的部门或行业,已经出现了采取收费、指定代理机构或利用自身信用信息资源直接开展咨询服务的倾向,导致了垄断和寻租现象的蔓延。由于信用产品原材料要么被部门垄断,要么被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主导的数据管理公司垄断或优先使用,使得信用数据的采集成为目前制约信用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信用信息开放迫在眉睫。
3、社会信用体系的本质也要求信用信息开放。从本质上说,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它以有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因此,信用机制要求的信用信息必须全面客观,才能真正起到保证市场经济公平和效率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个人和企业活动的流动性加快,要保证客观公正地评价个人或企业的信用状况,就需要个人或企业的全面的信用信息,而区域信用体系或同业的信用体系都明显地有其局限性。
二、我国信用信息开放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信用信息开放缺乏全国性法律法规的支持
我国的《民法通则》、《刑法》、《民事诉讼法》、《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商业银行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都涉及到了信用问题,但对信用信息的开放,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审议中的《民法通则》修正案,增加了有关信用权的规定,其中涉及信用信息开放问题的有四条,一是征信机构可以搜集各方面的信用信息,但要合法和合理使用,并且依法公开信用资料;二是司法、银行、工商等部门建立相应的档案并互相联通和共享;三是自然人和法人有权查阅、抄录、复制、查阅个人资料;四是在公开和充分利用信用信息的同时,要保护个人的隐私。《民法通则》修正案有望对信用信息的开放做出框架性规定,但其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
2002年1月,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做了规定。从2002年起,汕头市先后制定了《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试行》、《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和《汕头市社会信用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和规章。北京市自2002年10月1日起实施了《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这些地方法规和规章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信用信息的开放。
2002年3月,国务院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开始起草《征信管理条例》,条例的重点是明确征信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征信机构的操作规则等。该条例已经几易其稿,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和修改之中。
从以上立法情况来看,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信用信息开放的全国性法律法规,现行的适用于信用信息开放的法规和规章基本上是各地自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层次相对较低,效力有限,难以对信用信息开放所涉及的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调整,也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保护。而且,一些规章属指导性文件,缺乏法律和法规的刚性,使得在实际执行中的效力和作用大受影响。由于缺乏全国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导致我国信用信息开放程度低,信用机构无法获得信用信息。尤其是存在于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被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纠缠在一起,信用专业机构无法获得可以公开开放以及能够通过正规方式和渠道获得的信用信息。
2、信用信息开放的宏观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目前,信用行业的国家主管部门还比较模糊,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部门在相应的范围内制定了信用信息共享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范围内推动了信用信息的开放。但是,从宏观管理角度看,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开放政策体系。从实际情况来看,信用信息开放更多的是限于一般号召。
3、信用信息分散,且被严格屏蔽。在我国,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财政、审计、证券监管、质检、环保等政府部门手中,这些部门占有80%左右的信用信息资源,是最大的信用信息拥有者。由于没有法律的强制,政府部门对信用信息严格屏蔽,信用专业机构难以全面得到涉及企业的信用数据和资料,更无法得到消费者个人的信用信息,也就无法依靠信用信息进行商业化、社会化和公正独立的信用调查、评级、报告以及提供信用管理服务,导致信用信息资源割裂和浪费,开发利用不充分。
4、地方和行业各自为政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形成了对信用信息的进一步分割和垄断。自1999年上海率先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以来,北京、深圳、汕头、温州等许多地方都先后进行了联合征信的实践,建立了信用信息系统。行业方面,银行、税务、工商、建设等行业也建立了本行业的信用信息系统。不管是地方,还是行业,从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运作中都各自为营,要么是只在本地联合征信,要么是只在本行业同业征信,缺乏统筹考虑,不能协调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分割的局面,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垄断。条块和地区的分割使信用信息资源不能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自由地进行流动,影响着统一的信用信息市场的形成。
5、征信市场混乱。首先,就信用专业机构的征信来说,无法得到法律法规支持的信用信息采集、加工、使用等环节杂乱无序,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统筹规划,各信用专业机构的数据库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库之间不能互连、互通,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次,许多政府部门把自己掌握的信用信息交由下属信息机构去开发,这些机构打着“信用”的旗号逐步渗透到信用市场的商业活动中来,从中获利。
三、我国信用信息开放的对策建议
1、建议先出台信用数据使用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对企业、个人实行行政管理的职责范围内,均获有大量企业、个人的资信信息,由于体制的原因,现在信用信息多掌握在各个部门,这些部门建立的信用数据系统,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注册和年检信息、税务部门的企业纳税信息、法院的诉讼记录等都相互封闭。占有这些信用数据的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开放这些信用数据——是无偿地对社会开放还是部分有偿地开放,是全部对社会开放还是只对信用专业机构开放,或是部分对社会开放部分对信用专业机构开放,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企业和个人征信直接涉及到公民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等方面的问题,如何保障当事人的权益,也需要法律界定。另外,许多国家都是从信用数据管理立法着手建立自己的信用管理法律框架。因此,要先出台信用数据使用和管理法律法规,对从信用数据开放到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等各方面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立法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是:(1)、明确信用专业机构可以采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范围;(2)、界定与政府信用信息相关的国家秘密、与企业信用信息相关的商业秘密以及与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相关的个人隐私,并明确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特殊信用信息的保护措施;(3)、明确政府部门及其相关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具体方式;(4)、对信用专业机构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2、在各地和各行业现有信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全国信用数据交换中心
由于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大多还是由政府部门掌控,而我国信用信息商业化、社会化的法律环境和市场条件还不具备,单靠信用专业机构难以开展征信业务。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政府主动充当“第一推动力”,打破既得利益的传统格局,形成市场化运作的过程将极其漫长。因此,由政府推动,打破信用信息的屏蔽和垄断显得十分重要。
政府推动除了体现在立法方面,还可以在支持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方面有所作为。由于信用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大,建设时间长,社会效益明显,用国债资金支持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正好体现了政府的推动作用,也能缩短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时间,还可起到防止各部门各地方垄断信用信息资源的倾向,便于联合征信。用国债资金支持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基础数据库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我国政府各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自己的资料数据库,如工商注册数据库及工商年检数据库、工业企业普查资料数据库、法院诉讼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企业还款记录数据库、企业产品质量投诉数据库等;二是在建立各部门基础数据库的同时建立全国信用数据交换中心。该中心的定位应该是非赢利性机构,可以部分有偿地(少收费)为信用专业机构和社会提供客观公正的原始数据信息,这部分收费用于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3、确立信用行业管理部门,规范信用信息市场
信用信息开放涉及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其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政策性,而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管理多头、分散,政策不一,因此必须加强统一管理。我们建议先由有综合协调能力的部委作为信用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信用信息开放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开放数据,规范信用信息市场,监管信用行业健康发展。
4、制订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从事企业和消费者个人征信服务的企业已有上百家,但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缺乏信用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基本的服务规范,极大地影响着信用行业实现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报告的自动化,也制约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信用行业管理部门应参与和引导信用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如信用信息采集的格式与标准、征信行业服务规范、信用报告标准文本等,以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流通效率,促进信用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
汕头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第三篇: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是关于社会信用信息传输、使用、维护的制度体系。社会信用一般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类。政府信用主要是指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对自身行使权力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落实状况;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则主要是指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遵守诺言、信守合约、履行义务的诚信状态。
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许多的问题。2002年7月下旬《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浮出;“十六大”第一次把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写入了党的文件。全国各地建设诚信省市乡村的声浪高涨;国内征信机构正象“久旱逢甘霖”般地迎接征信业“春天”的到来;外资征信机构也加紧了在华设立机构的步伐。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潮正在中国大地上涌动。然而,我国欲建设的信用体系也正在孕育着新的问题。在此也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共同探讨。
《征信管理条例》是一部征信业的基本法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应将征信定义清楚,才能具有可操作性。《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征信的定义为:对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调查、加工、使用等商业性活动。从广义的征信业务的范围来说,征信至少应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资信评级、信用管理和咨询、信用担保、保理、商账催收等业务;从事这些征信业务,必需通过信用信息的采集、调查、加工和使用等手段;最终出售征信产品和服务,获得收益。广义的征信定义应为:征信机构在依法(规)从事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资信评级、信用管理和咨询、信用担保、保理、商账催收等征信业务时,通过对征信对象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调查、加工、分析、使用等手段,为特定的用户提供商业性服务的活动。
信用体系的建立,仅靠《征信管理条例》是不够的,需要国家立法的保障。目前,国家的一些现行法律与建立信用体系和WTO规则不一致的应修改。同时,国家在立法时,也应把市场的培育结合起来才具有可操作性。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信用信息须被纳入基本信用信息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经济活动须经征信机构的征信和评级;哪些经济活动必须出具征信或评级报告后才能实施;征信机构在从事征信活动时应遵守哪些规范;等等。这样,征信平台才可能建立,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征信市场需求,信用体系的建立才有基础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信用体系在防范信用风险和惩戒不诚信者的机制作用。
1、关于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问题。信用信息数据库,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征信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基本信用信息库和特定信用信息库。
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如央行、工商、税务、海关、商检、质检、司法、公共服务等掌握着大量的基本信用信息,这些基本信用信息是国家行使管理职能而产生的。国家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中,可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将这些国家机关的基本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政府基本信用信息平台即公共(政府)信用信息数据库,供符合准入条件的机构廉价使用。这是最经济、公平、公正的办法。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立“诚信省、市、乡、村”热。由各地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在建立“诚信省、市、乡、村”中花巨资建立“信用数据中心” 的做法,难免带来重复建设、资源“私有化”、垄断和分隔。因各地的“信用数据中心” 数据有限、功能不一,日后难以并轨形成全国统一的政府基本信用信息库的问题也不可小视。这种由各地政府牵头搞的模式,只能短期、局部有效。从长期、全局看,无疑是政府资财的浪费;征信机构需花巨资购买和整合后才能使用;征信的社会成本高企。
由各征信机构向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或各地的“信用数据中心”购买,自己建立基本信用信息库。这种模式则意味着国家对用国家的力量建立信用体系的放弃。基本信用信
息的集中若不是靠国家的立法和财力而完全靠征信机构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目前,没有哪个国家采用这种模式。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征信机构发展慢、水平不高的最重要原因。特定信用信息库如何建立?特定信用信息库具有差异性特征,是各征信机构根据各自征信业务的需要而建立的专门化数据库。它是扩展了的信息资料,如国际市场信息。基本信用信息库和特定信用信息库两者的数据库资料范围不同;数据库资料搜集的方式也不同。特定信用信息库的建立只能由各征信机构根据各自征信业务的需要来建立。
2、关于资信评级机构集约化的问题。资信评级是一种以智力资本型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的评信机构几经治理整顿、脱钩后仍有不下30家,货币(注册)资本普遍不多,业务不足且各自为营,人才资源分散,使原本整体素质就不高的状况十几年来无大改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和《证券资信评级业务管理办法---修改稿》中拟将征信(评信)机构的注册资本提高到几千万至一个亿。可见,管理层有意要将小而分散的评信机构进行重新整合,以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这是件有远见的做法!
但对于苦苦经营了十几年而无大多积累的“老”机构来说,如此高的注册资本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现有“老”机构加在一起的货币资本也不过一亿左右。诚然,货币资本大,可以体现经济实力,可建立自己的大型数据库采集更多的重要信息。但毕竟智力资本、人才资源才是评级机构更重要的内部资源。
因此,适当的抬高注册资本门槛以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是必要的。但国家在设定注册资本门槛时应考虑内资控股与外资控股有别;老机构业内增资(老机构业内增资可规定年限分步达标)与新机构业外增资有别;“全能型”机构与“分业型”机构有别。
3、关于“违约率”的问题。资信评级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风险管理的工具。而“违约率”是检验资信评级质量的工具,它可以检验不同的评级机构对同一评级对象在相同等级时质量上的优劣差异。“违约率”是资信等级可操作性的灵魂。评级机构避开严谨科学的违约率统计而片面追求评级指标体系的建设和评级方法的完善,将无法达到评级产品的质的飞跃。因此,评级机构应建立违约率模型。
很显然,由于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目前的评信机构虽经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的惨淡经营,但绝大多数都未建立评级对象的违约数据库,只是侧重于对评级对象未来风险的主观预测。尽管厦门金融咨询评信公司引入了违约率概念(全国唯一),连续六年进行了违约率计算,也仅仅是停留在“金融债务违约率”(包括贷款、信用证、票据贴现)的水平上。可见,要真正使用“违约率”来检验资信评级的质量,有赖于评级机构的努力和数据库的积累。目前的条件尚不具备。在实施“违约率”作为检验资信评级质量的工具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4、关于征信立法和市场需求培育的问题。信用体系的建立,仅靠《征信管理条例》是不够的,需要国家立法的保障。目前,国家的一些现行法律与建立信用体系和WTO规则不一致的应修改。同时,国家在立法时,也应把市场的培育结合起来才具有可操作性。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信用信息须被纳入基本信用信息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经济活动须经征信机构的征信和评级;哪些经济活动必须出具征信或评级报告后才能实施;征信机构在从事征信活动时应遵守哪些规范;等等。这样,征信平台才可能建立,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征信市场需求,信用体系的建立才有基础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信用体系在防范信用风险和惩戒不诚信者的机制作用。
回顾我国评信业艰辛的发展历程,八十年代中至九三年治理整顿前,曾经也是银行对企业进行热火朝天评级(信)的时期,结果出现了如上的消极影响。治理整顿后至当前,我国较规范的评信业才刚刚步入起步阶段,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按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已探索出了一条对授信企业由社会专业评信机构与商业银行“联合评信”的路子。十五年来,既有沉重的教训,也有近五年来可贵的经验。为了不重蹈过去的覆辙以利于评信
业的健康发展,在商业银行也从事企业信用评级业务后,一定要兴利除弊针对以上的问题作出具体的安排。因此,对授信企业评级,要有“合”有“分”、“两条腿走路”,应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相结合:在有评信中介机构的地方,对在两家以上的银行授信的企业和虽只在一家银行授信但授信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大户,实行商业银行和评信中介机构“联合评信”的办法;对只在一家银行授信和授信金额未超过一定数额的企业,则由授信银行单独评信,“内部掌握”。在目前暂没有评信中介机构的地方,只要市场需求培育起来了,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大机构自然会设立分支机构或按市场规律与商业银行合作运作。
一个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应该包括哪些东西呢?美国是世界公认的信用制度最完善的国家,其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较强。美国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历史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信用成了在宏观上左右美国经济景气的重要因素,美国短期消费信贷5年以内余额从1946年的98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3010.44亿美元,当年美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7378.23亿美元。第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达。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这些中介机构都是完全的市场化运营,能保持相当高的独立性,能够为各种信息需求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从而满足美国社会了解社会成员信用状况的需求。独立的信用中介机构是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柱。
第二,信用法律制度相对完善。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1970年《公平信用报告法》是美国信用立法的代表,该法专门对个人征信机构的设立、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用信息报告的使用,消费者个人的权利,征信机构的违法责任等方面作了清楚的规定。
第三,信用行业管理到位。在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下,美国政府对信用行业的干预并不多,主要是监督市场主体,尤其是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的守法状况。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对信用管理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储备系统等在监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民间机构,在信用行业的自律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见,社会信用体系是与所有社会成员(包括个人、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信用活动有关的制度性社会工程,包括所有个人和组织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征信服务运作机制、信用法律制度、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以及有关信用管理的职业教育和道德建设。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全可以借鉴信用制度完善的国家的经验,从信用文化宣传、信用中介机构培育、信用法制完善、信用行业监管等方面入手,尽快为社会构建一个有效的信用服务机制。
第四篇: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昆政通[2005]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现将《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工作目标,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昆明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统一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推动、规范、监督、服务作用,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营造“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风气,树立信用昆明的国际形象,从根本上优化我市的发展环境,加快实现建设现代新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大城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经过5至8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一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
(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规保障。
(二)建立部门(行业)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逐步向社会信用信息基础平台过渡,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服务和应用的技术支撑;分步建立部门(行业)信用监管平台和社会信用监管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初步形成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切实强化政府信用,显著提升企业信用,初步建立个人信用,争取将昆明建设成为城市信用体系比较完善的地区。以企业信用为重点,以建立部门(行业)征信机制为基础,以稳步向联合征信过渡的方式,逐步建立覆盖全部企业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同时根据信用市场的发育状况,适时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建立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联网的政府信用信息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城市信用管理体系开始运转,政府公信力得到加强,信用中介行业得到发展,部分企业信用缺失的突出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公民的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守信奖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发挥作用,失信行为明显减少,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全社会讲诚信、守信用的风气逐步形成,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三、建设任务
(一)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规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守信于民、服务社会”的诚信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管理机制,转变管理方式,建设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政府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信用、服务信用和商务信用。
(三)建立诚信守法的企业信用体系。以强化部门(行业)信用资源管理为基础,逐步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和行业的信用资源,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制定企业征信评估标准和监管办法,建立健全各项信用管理制度,按市场需求开展企业信用评价活动。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增强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发展优势。
(四)初步搭建符合昆明实际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模式,建立个人征信数据库,发展信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五)推进中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加强对中介服务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公信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企业,培育信用市场,加强监管,促进信用行业有序发展。
(六)推进重点行业信用建设。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日常生活用品和房地产行业,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工商、国土、房管、物价等有关部门要推出一批诚信建设措施,切实解决产品质量、合同违约、虚假广告、价格违法和房地产企业售房面积“短斤少两”、拖欠征地费及土地出让金等诚信问题。
(七)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有关法规,奖励诚实守信,惩罚违法失信,预防和减少失信行为发生,维护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四、建设步骤
结合我国国情和昆明实际情况,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按照法规建设先期启动;先政府主导,后市场化运作;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先行,政府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跟进;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
(一)初期在积极推进法规建设的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征信工作,指导并培育信用中介机构,条件成熟时再过渡为市场化运作,实行政府监管。
(二)率先启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建设工作。按照三步走的步骤开展对企业征信,一是对全市大中型企业开展征信,二是对规模以上的企业开展征信,三是对其它企业开展征信。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库。
(三)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面向城镇居民,主城4区要率先试点,再逐步向安宁、呈贡扩展,最后覆盖到其他县区。
五、建设措施
(一)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展开法规建设工作。
(二)政府信用要着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商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树立政府的信用形象,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
1.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和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信用档案,逐步依法推动部门、行业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实行政府重大决策公示制、听证制、专家咨询论证制、预告制和通报制,推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政策宣传等全面实现信息化,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的低成本服务。
2.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责任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都要按照信用昆明的建设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积极推进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建立行政复议监督、政务督查、行政执法监督、财经审计等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承诺和民心工程督办考核制度,深化社会对政府部门的评议工作,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严重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和依法查处。
(三)企业信用要以征信为突破口,依法逐步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企业信用资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初步解决部分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制定一批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法规规章。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用办”)牵头,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制定昆明市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查询、征信、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等企业信用建设的相关法规规章,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章可循。
2.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由市工商局牵头,制定信用数据采集的目录和方法,提出分批征信企业名单,并按照分批征信企业名单和统一制定的征信目录,开展征信工作。
切实加强部门(行业)信用信息征信工作。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国土、房管、劳动保障、建设局、商务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国税、地税、海关、物价、银行、电力、燃气、水务等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全市信用数据整合计划的安排和统一的征信目录,在本部门(行业)对企业开展征信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逐步将信用信息汇集到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过渡。要大力开展行业诚信建设工作,推出一批行业诚信建设的措施。
3.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征信工作与企业评价工作分离,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由信用中介机构完成。从我国国情和我市企业特点出发,借鉴国内外企业信用评价惯例和评价指标,开展信用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的评价活动,既为市场主体寻求合作伙伴和选择交易对象提供服务,又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监管市场提供参考信息。
4.逐步健全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企业质量信用制度、企业信用激励约束制度、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企业信用失信惩戒制度等各个部门(行业)的信用监管制度,使企业诚信得实惠、失信受到约束。对信用好的企业,在产品宣传、融资授信、证照年检、招投标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信用差的企业,以及屡次失信特别是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加大力度从严惩处,严格执行法定限制违法失信者“入市”的规定。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企业信用投诉举报制度,对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录入相关数据库,实行部门间联网查询备案。
5.推进中介服务机构诚信建设。在中介服务行业推进信用建设是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介机构要加强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力,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业信用环境。
作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信用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培育信用中介服务市场,采取适当措施刺激市场信用信息需求,培育信用产品市场,促进信用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以建立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扶持和引进若干资质信誉好,以商务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信用中介机构,引导其高起点、市场化、规范性地自主经营。
6.解决企业信用缺失存在的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由市信用办总体协调和督办,在有关部门摸清企业各种拖欠总额的基础上,市经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全力配合,作好企业的工作,采取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司法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在5至8年内初步解决企业信用缺失的突出问题。
(1)由市建设局牵头,提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拖欠工程款的方案。
(2)由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牵头会同市国资委,提出解决企业欠税的方案;由市经委牵头会同市国资委,提出解决企业拖欠电费、燃气费的方案;由市水务部门牵头会同市国资委,提出解决企业拖欠水费的方案。
(3)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会同市地税局、市经委、市国资委等部门,提出解决企业对职工的拖欠、不参加社会保险、欠缴社会保险费、不如实申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等问题的方案。
(4)支持法院,对引起司法诉讼的企业间债务纠纷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要力争使上述各项企业的拖欠,每年在上年旧的拖欠额度的基础上下降30%,3年内基本解决旧的拖欠问题,力争不发生新的拖欠。
(5)由市国资委牵头会同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市经委、市建设、交通等部门,提出解决企业拖欠的不良贷款的措施。
对信用状况恶劣的企业,必要时可及时通报各部门,并上网发布,促进清欠。以上清欠措施,主要针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对生产经营不正常或刚脱困,但历史上积累了大量拖欠的企业,仍需实事求是处理。
(四)个人信用要探索个人信用体系营运的模式,制定相关法规,开展征信工作,初步搭建个人信用体系基础。
1.由市信用办牵头,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制定昆明市个人信用信息征信、管理、查询、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等个人信用建设的相关法规规章,使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有章可循。
2.由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负责,建立个人金融资产信用信息系统。
3.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归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基础信息,建立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逐步依法整合分散在工商、税务、国土、房管、劳动保障、海关、司法等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部门的个人信用数据,条件成熟时,形成全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六、安全保障
严格依法进行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相关信用产品,确保公民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确保政府政务机密、企业商务秘密及其他相关信用信息不被随意泄露,加强信用信息的安全防护和保障。
(一)在征信和评估方案设计环节上,征信目录(信用信息)和信用评级指标不得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面的秘密,方案实施前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专门论证,并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二)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存储以及信用的查询(公示)、等级评定等活动中,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避免相关信用信息被随意泄露,造成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政务机密或商务秘密的泄露。
(三)在技术运用环节上,对涉及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查询(公示)的信用公共网络平台,要实行安全的身份认证,采用“用户密码+智能卡”等方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和信息运用的安全;在信用公共网络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或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专门网络平台之间,实现物理隔离,各自独立运转,确保系统安全。采用专门的设备进行两网之间的沟通联络。
(四)为切实保障信用安全,依法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针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数据的交换、信用等级的评估、信用的查询公示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应用标准。
七、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
成立昆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昆明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职责分工
由市信用办负责指导全市各有关部门(行业)信用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并负责全市社会信用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牵头(市信息产业办配合)制定总体方案和信用评估系统和识别系统的标准等规范,监管全市各类社会信用系统的运行,负责全市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积极稳妥发展信用中介服务行业;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开展相关法规建设工作。
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和市政府研究室配合,按照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负责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工作;
由市工商局牵头,按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由人行昆明中心支行会同市劳动保障局牵头,按照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分别负责个人金融资产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市信息产业办为部门(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服务,配合市信用办及有关部门建立全市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有关部门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予以配合。
(三)责任落实
实行信用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各地区要深刻认识信用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信用建设工作,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制定措施,监督到位。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主动,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市信用办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对信用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督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宣传动员
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信用建设舆论宣传、职业道德教育和信用知识普及活动,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打造“诚信昆明”的城市形象。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明办、工会、共青团、妇联、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信用办等有关部门配合,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各种新闻媒体、课堂和各种文化场所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信用专栏,邀请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市民代表讨论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市民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了解有关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知识,形成关心支持信用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促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第五篇: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推动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内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2年 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内府办发
[2012]58号)精神,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框架,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全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一、工作任务目标:
在上级部门要求的时间内,以建设“诚信永福”为目标,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既满足政府公共管理需要,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又服务于社会信用需求,提高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意识,建成覆盖全乡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和运行机制,更快更好的促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主要内容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四大信用主体建设,初步形成乡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权力推进信用政府建设。这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政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树立政府信用形象,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度,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
(二)积极开展个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披露、评估、使用、保护、监管等方面内容的个人信用制度,逐步完善个人信用管理。支持征信机构遵照相关的征信法规征集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数据库,并运用科学、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工个人信用评估产品。促进个人信用交易较快发展,消费信贷合理投放,充分发挥此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三、工作措施及内容
(一)为加强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政府成立由副乡长担任领导的永福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小组,负责对全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农户评价工作。
1、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核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经济发展,而农村信用工程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以评定信用农户为基础,信用村为支撑,信用乡为目标的创建活动。
2、推进创建信用村,对信用村基本条件进行会议讨论,村支两委在信用村建设工作中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协助宣传与倡导讲信用、守信用的社会风尚。并创建信用村工作小组,有规划,有具体办法措施的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