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时间:2019-05-15 06:4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第一篇: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在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基地带动”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XX镇已初步形成了万亩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千亩优质稻、亩优质水果、亩立体水产养殖的农业布局,呈现出以优质水稻为基础,以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水产养殖为特色的生产格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镇粮经比例为4:6,其中全镇种植反季节蔬菜11700亩,产值达1361万元;水稻种植面积9000多亩,其中优质稻面积6500多亩,总产值 万元。

一、抓好基地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XX镇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作为促生产、谋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第一要务来抓。今年上半年,XX镇先后组织专业技术讲座 次,开经验交流会6次,请专家授课2次,受训人数 多人;印发技术资料1000多份,将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同时,镇农技部门通过牵线搭桥,千方百计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黑珍珠苦瓜等新品种。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XX镇以朱岗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示范点,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重点抓好犁耙田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镇拥有各种农业机械 台,总动力 千瓦。农业机械化很好地解决了因农村外出打工导致土地撂荒的问题,又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山区农民种粮致富已不再是梦想。

三、发挥协会作用,促进商贸流通

XX镇农特产品流通协会成立于2000年,目前,协会有100多个会员。XX镇有关部门通过指导协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措施,构筑起一张覆盖全镇、组织完善的生产销售网络,使协会与蔬菜经销商、蔬菜经销商与农户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避免了各自为战和互相抬价、压价的无序竞争现象,保证我镇蔬菜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江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简介】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在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基地带动”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XX镇已初步形成了万亩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千亩优质稻、亩优质水果、亩立体水产养殖的农业布局,呈现出以优质水稻为基础,以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水产养殖为特色的生产格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镇粮经比例为4:6,其中全镇种植反季节蔬菜11700亩,产值达1361万元;水稻种植面积9000多亩,其中优质稻面积6500多亩,总产值万元。

一、抓好基地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XX镇大力推广科技示范工程,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先后建成了二百亩连片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1个,千亩特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个。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XX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XX镇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作为促生产、谋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第一要务来抓。今年上半年,XX镇先后组织专业技术讲座次,开经验交流会6次,请专家授课2次,受训人数多人;印发技术资料1000多份,将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同时,镇农技部门通过牵线搭桥,千方百计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黑珍珠苦瓜等新品种。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XX镇以朱岗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示范点,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重点抓好犁耙田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镇拥有各种农业机械台,总动力千瓦。农业机械化很好地解决了因农村外出打工导致土地撂荒的问题,又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山区农民种粮致富已不再是梦想。

三、发挥协会作用,促进商贸流通。

XX镇农特产品流通协会成立于2000年,目前,协会有100多个会员。XX镇有关部门通过指导协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措施,构筑起一张覆盖全镇、组织完善的生产销售网络,使协会与蔬菜经销商、蔬菜经销商与农户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避免了各自为战和互相抬价、压价的无序竞争现象,保证我镇蔬菜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江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简介】

湖江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位于XX镇北面,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S114线从基地连片的水田中洞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基地创建于2002年,是清远地区唯一的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种植管理。湖江村总人口为2218人,耕地总面积为1746亩,其中水田1370亩。目前,湖江村100农户与基地签订了合同,每天有7个XX镇农特产品流通协会会员在湖江村收购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品种有台湾长红茄、青瓜、扁豆、辣椒、香芋、苦瓜、荷兰豆、黑皮冬瓜等个品种;今年上半年,基地蔬菜种植总面积为1298亩,占湖江村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总产值223万元,单此一项湖江村人均所得1007元,基地带动湖江村村民走上了种菜致富的快车道。

第三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调研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2008年底我们深入部分乡镇,围绕 “四区一线”产业布局,就如何立足龙头企业带动调活、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开展了调研。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察看、召集农民和种养殖大户座谈交流。在认真分析论证的前提下,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以供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我市农业

产业结构布局现状

市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四区一线”发展战略,依据各乡场镇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进行了产业布局。“四区一线”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四区一线”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四项重点工作的推动作用凸显,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种植业从以棉花为主的单元结构向以棉花、玉米、番茄、瓜菜为主的多元结构转变,2008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108.8万亩。其中,棉花73.26万亩,粮食20.08万亩,增长60.8%;番茄6.56万亩,增长13.4%;油料3.25万亩,增长20.6%;蔬菜3.73万亩,减少12.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55元,增收488元,增长7.9%。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牲畜最高饲养量达96.9万头(只),出栏牲畜63.15万头(只),出栏率63%;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83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350元,增收248元;牧民定居273户、建饲草料地3.75万亩。优质肉羊“一线”、奶业片区、牛羊育肥产业带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引进了西域鸿兴、陕西龙首油脂项目,实施了天玉淀粉、屯河番茄、**啤酒等技改扩建项目;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专业协会111个,入社社员4700人,培育农村经纪人193人。,全市已有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个,带动农户2.36万户,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结构单

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产品优势;

3、“四区一线”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调整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棉花产业仍然没有向“高产、优质、高效”主产区方向发展,全市棉花种植规模较大,次宜棉区面积仍占一定比例;无公害蔬菜基地没有形成规模,全市蔬菜种植只有3.73万亩。番茄、玉米产业规模过小,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生产加工需求;奶牛养殖没有突破性进展,养殖规模仍然保持在3000头左右,不利于奶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4、农区畜牧业发展缓慢,问题较多,养殖规模小,分散经营,农民种养结合的意识强,发展养殖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受环境、土地因素的制约,无法扩大养殖规模,大多是房前屋后育肥养殖,环境卫生差,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勃。养殖小区规划建设不配套,目前,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大户有扩大规模的要求,但苦于无资金、无地块,农区养殖户基本上靠银行贷款育肥养殖,且贷款难,贷款额度小、周期短,这是束缚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疫病防疫工作滞后,农区兽医站兽医技术、防疫人员不足,经费紧张,医疗防疫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畜牧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抓调整增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虽然有了较大调整,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在经济总量上,第一产业占的比重大,二、三产业占的比重小;在农业结构内部,种植业占的比重大,林牧业占的比重小;在品种比例上,一般品种比例大,优质品种比例小。我们新农村建设难,难在哪里。主要是工业化水平不高,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结构不合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最难点。重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带动不大,给农业带来辐射带动的只有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所以加快“龙头”企业的引进,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减少中间环节使农民直接增收。轻工业、农牧副产品加工业,既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也是推进我市工业化的重要领域。因此,要本着“质量调优、经济调活、效益调高、农民调富”的原则,继续下大力气予以调整。一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以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业和服务业。我市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发展农牧业条件优越,在棉花、粮食、玉米、番茄种植和畜牧养殖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初具规模,这为我市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轻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二要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农牧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依照市委确定的“四区一线”总体规划,

第四篇: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水稻专用化与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逐渐实现了丰年有余。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如稻谷,由于结构性缺陷,以致出现粮食积压、销售不畅、农民种粮收入下降、财政包袱沉重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既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我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可以说,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由于水稻是我省第一大作物,而且对国家粮食安全举足轻重,本文就从水稻专用化方面谈谈结构调整的问题。

一、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实现水稻用途多样化

在粮食结构调整中如何充分发挥湖南省水稻的优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青先国研究员就提出了开发优质食用稻、高蛋白饲料稻、工业加工专用稻的水稻“三元”结构的新构想。即根据用途来组织生产,建设优质食用稻、高蛋白饲料稻、工业专用稻的生产基地,形成专用水稻育种、栽培、生产和加工的新格局。

1、优质食用稻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省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优质稻的研究和开发,“九五”以来,通过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以及“早籼稻品质改良工程”和“湘米优化工程”等重大课题的实施,开展了优质食用稻品种选育(筛选)及调优保优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依靠科技自主创新,选育了香两优68、金优207、新香优644、中香1号、湘晚籼11号等一大批优质食用稻品种(组合);研究形成了优质食用稻“三高一少”技术体系;集成了以软盘抛秧、免耕直播、平衡施肥、病虫综防、机耕机收、频振式诱蛾灯杀虫、沼气肥下田、稻鸭生态种养等为主要内容的节本无公害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优质稻品种和生产技术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优质稻的产量、质量和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2002年,全省优质稻面积达到2050万亩,2003年2290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了86家,创建了一大批优质稻生产基地,打造了金健、秀龙、粒粒晶、盛湘、金雁、金冠等一批市场知名度较 1

高的优质大米品牌,结束了湖南无高档优质稻米、无优质品牌米及优质稻米市场被泰国米垄断的历史。2004年,全省优质稻面积、产量、效益均超历史,优质稻面积达到270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44.9%,其中高档优质稻800万亩,中档优质稻1900万亩;优质稻总产量达到108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6亿公斤;2004年,与常规稻相比,高档优质稻亩平增收150元,中档优质稻亩平增收60元以上,全省农民增收23亿元以上。

2、高蛋白饲料稻

高蛋白饲料稻,是指产量在550公斤/亩以上、糙米粗蛋白质含量大于12%、出糙率大于80%的水稻。“九五”以来,我省通过“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和“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的研究,在国内率先选育与筛选出了威优

56、丰优早8号、汕优207、湘早籼24号等10多个高蛋白饲料稻新品种(组合),并开创性地提出了饲料稻三壮(壮秧、壮秆、壮籽)三高(高产、高蛋白含量、高出糙率)的综合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与筛选出了猪鸡4大类16种“糙米型”全价饲料配方,并开发出了猪用系列浓缩饲料新产品4个、预混料3套。开创性地建立了高蛋白饲料稻产业化工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居国际领先水平。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证明,饲料稻糙米型全价料的营养价值明显高于玉米全价料,用饲料稻糙米喂猪,不仅成本低,猪生长快,而且肉质提高,每头猪可增加净收入26元。由此可见,高蛋白饲用糙米完全可以取代玉米成为饲料工业高能原料的主要来源。因此,调整水稻品类结构,抓好饲料稻开发,利用稻米代替大部分玉米饲料饲养畜禽,是解决乃至南方稻区早籼稻积压而优质饲料原料又严重短缺的战略举措。1998年我省种植代替玉米饲料原料的高蛋白质饲料稻450万亩,产量达288万吨,替代省内玉米饲料原料的45%以上。随着饲料稻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为稻谷(米)型配合饲料加工厂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同时提高了水稻产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3、米粉专用稻

米粉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大米加工食品,米粉以其快捷、营养合理、口味丰富等特点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以及港澳地区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南亚地区也有较大的市场。作米粉原料的稻米,并不要求其本身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很好,早籼米往往能成为制作米粉的好原料,因此,加工方便米粉可以说是早籼稻的良好出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早籼稻米都适合制作米粉,因此,米粉专用稻的研究和开发是实现早籼稻米加工升值的前提。开发米粉专用稻,对于满足人们消费多样性的需求、对于调整水稻品类结构,形成地域特色,增强竞争能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意义十分重大。“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通过3年的品种收集、检测、研究和分析,制定了米粉稻标准,包括《米粉专用稻品种质量指标》、《米粉专用稻稻谷质量指标》和《米粉专用稻大米质量指标》;筛选出了湘早籼33号、湘早籼24号、湘丰早119、威优77和余赤231-8等米粉专用稻品种;提出了包括稻田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秧、栽插方式、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病虫防治和适期收割等为主要内容的米粉专用稻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米粉专用稻品种已累计推广100万亩以上,通过金健等龙头企业进行米粉生产,顺利地实现了加工升值,同时对早籼稻进行了成功的转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关于品种选育

从品种数量看,专用稻的品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结构调整的需要。除了优质食用稻品种较多外,目前已明确的高蛋白饲料稻品种只有10多个,米粉专用稻的品种则不上10个,数量相对较少,并且有的品种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种性已明显退化,抗性不强、产量不高、效益较低,处于淘汰的边缘。

从品种来源看,目前只有优质食用稻的品种是由育种家有目的的选育出来的,育种家还没有把高蛋白饲料稻和米粉专用稻作为他们的育种目标,这些品种都是栽培工作者通过广泛收集、种植、检测和分析而筛选出来的,因而数量非常有限。

建议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审定水稻品种时,对品种的专用化加以考虑,不要只看其产量和食味品质,对于食味品质较差的品种,不要一棍子打死,如果它的蛋白质含量高、出糙率也高,就可以作为高蛋白饲料稻品种予以审定;如果其品质符合米粉加工要求(参照米粉稻标准),则可以作为米粉专用稻品种予以审定。

鉴于湖南的气候条件,湘米优化的重点应放在中晚稻上,而早籼稻则以选育饲料稻和米粉专用稻品种为主。优质食用早籼稻的选育难度较大,而早籼稻作饲料稻或米粉专用稻则比较容易达到优质的标准,所以,早籼稻的品质改良要在品种专用化上做文章。

2、关于用途拓展

我省在专用稻的研究和开发上,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只有对饲料稻和米

粉稻的研究较深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稻米的用途远不止这些,要发挥湖南水稻大省的优势,把水稻产业经济做大做强,必须继续拓展稻米用途,近期可着手进行啤酒专用稻和酒精专用稻的研究和开发。据中国市场信息网报道,到2004年,中国已经连续两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消费国,2003年,中国的啤酒消费达到2500万吨,与中国啤酒业发展相对的是,中国啤酒工业的原料生产寄托于国外,60%~70%的啤酒大麦需从国外进口,是世界第一大啤酒大麦进口国。如果能用稻米代替或部分代替麦芽,则不但可以实现稻米的加工升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能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酒精专用稻的研究和开发则在实现稻谷转化升值的同时还缓解了能源危机。因此,建议在省科技开发项目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设立结构调整专项,并对稻米专用化的研究和开发给予资助。

3、关于基地建设

目前,专用稻的种植范围比较零散,明确的专用稻基地不多。分散的农户,由于不属某个基地,距离加工企业又较远,所以有的农民尽管种了专用稻,却并没有用于加工,而是仍当作食用稻交了定购粮,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实现加工升值,而且从整体上降低了食用稻的品质水平。所以,基地建设跟不上,专用稻的开发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建议加强专用稻的基地建设,根据不同专用稻的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生态区建立基地,成片种植,按质收购,定点加工。

4、关于企业联动

专用稻的开发离不开加工,但目前我省稻米加工企业不多,且主要是对食用稻米的加工,饲料稻和米粉稻的加工企业很少,企业与科研单位、与基地、与农民的联系也不够密切,这些都不利于专用稻的开发。因此,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专用稻谷深度加工、能带动基地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与基地、与农民的联系,科研单位要保证专用稻品种的提供和技术的落实,基地组织农户进行生产,企业负责收购并加工,在搞好主产品加工的同时,研究副产品如谷壳、米糠和碎米等的加工,提高稻米的附加值。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学华

2005年3月28日

第五篇:认真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全面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认真实施农技推广项目 全面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009年安康农技推广工作综述

安康市农技站 作者:张忠民 周长安

我市2009年农技工作,在主管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创建“农民群众满意站所”为抓手,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各界导报》、《安康日报》、《新农村商报》和省、市各级农业网站等新闻媒体均对我市的工作进行了报导,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农民好评。

1、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开局良好。

我市油菜高产创建工作在汉滨、汉阴县开展,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可行、措施得力、技术到位、油菜生长整齐一致,为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市实际完成油菜高产创建任务313086亩,涉及2个县、12个乡镇、42个村、16982户。4月27-29日由省农业厅、陕西油研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技总站、汉中和安康9名油菜专家教授按照农业部统一验收办法,通过交叉检查、田间测产、查阅档案、座谈走访等方法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认定,安康市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220.15公斤,百亩核心攻关田平均250.9公斤,最高单产277.1公斤,超额完成省农业厅下达我市的创建任务,其中万亩方、百亩点和最高单产均获全省第一,创全省油菜历史最高纪录,《陕西日报》5月20日头版进行了报导。

2、陕南稻油一体化示范工程稳步推进。

我市共完成稻油一体化示范工程7.6万亩,涉及4个县、29个乡镇、117个村,水稻平均亩产592公斤,油菜平均173.5公斤,较全市平均亩产分别增加17.5%、18.8%。在技术上一是确定主导品种。水稻突出高产、抗病、优质的丰优香占、协优

517、丰优

28、宜香2084、宜香725等国颁三级标准以上的品种;在油菜上突出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双高(高产、高含油量)、抗病性强的秦优7号、10号、33号和德油8号、秦研

211、希望98等品种。二是突出关键技术。在水稻生产上重点突出种子处理、水稻旱育、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稻鸭共育、免耕抛秧、平衡施肥、肥水捉控、适时晒田、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在油菜上抓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免耕栽培、平衡施肥、重视硼肥、合理捉控、化学除草、病虫综合防治等措施,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搞好田间试验,做好技术储备。今年在4个县分别安排了“密度试验”、“氮肥后移试验”和“增施钾肥试验”以及“品种对比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搞好技术宣传培训。先后召开了4次技术培训会,6次现场会,发放稻油一体化栽培技术卡通画册900份,《安康农技推广》4000册,技术明白纸1万张,利用农业网站等媒体编发技术要点和宣传报导15期次。五是建立生产基地,推行订单生产。协助汉阴县新鑫米业有限公司和平粱红星大米加工厂按每亩补助10元,按高出市场价10%的价值与5个乡镇20个村3900个农户签订1万亩优质水稻订单,安康市兴安粮食有限公司按0.90-0.95元1斤稻谷与3个乡镇的12个村2100农户签订0.5万亩的订单,安康市硒源油脂公司在全市4个县42个乡镇签订合同,按1.87-1.89元价格收购油菜籽1.8万吨。全市农技部门与企业合作共建立生产基地8个,落实水稻订单任务1.5万亩、油菜2.3万亩,使农民的产品有人要,企业原材料有保障,农技人员有事做。

3、月河农业科技园区优质粮油开发亮点纷呈。

在月河川道3个县18个乡镇,完成优质粮油生产基地30.9万亩,其中富硒双低油菜13万亩,平均亩产173公斤,优质水稻14.5万亩,平均589公斤,高产红苕3.4万亩,红苕平均3018公斤。在工作中一是成立优质粮油专家组,抽调农技、植保、种子、土肥、科研所等相关部门专家和具体实施的三个县农技中心负责人参加,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按照水稻、油菜、红苕三个作物分别制定出三个技术方案,以文件下发各县执行。三是推广先进实用增产技术,重点突出高产、抗病、优质品种、测土施肥、统防统治、生产基地主导品种覆盖率和关键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四是市、县、乡三级共抽调36名农技干部和专家包抓3个作物9个示范点,示范点插标立记。五是引进新品种开展田间试验,先后引进60个水稻新品种,43个油菜新品种,8个红苕新品种在3个县布点试验,做好技术储备。六是协助企业落实订单任务,开发富硒农产品。与安康兴安粮食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安康市富硒稻米专家大院,与5个乡镇建立订单0.5万亩,由企业投资6000元补助,按高出市场价的10%保价收购,研制的富硒大米产品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与安康市硒源油脂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富硒菜油,制定富硒油菜标准,抓基地建设,落实订单生产,研制开发的富硒菜油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4、红苕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再创新高。

在去年成功引进美国9号、日本川山紫、湘黄一号新品种的基础上,今年我站又从西南大学引进渝薯2号、3号新品种,分别在汉滨区长岭村、岚皋县四坪村开展统一育苗,在平利、岚皋、汉滨、汉阴按排4个试验,协助汉阴绿康农科公司建立基地繁殖日本川山紫,协助岚皋农技中心繁殖美国9号种薯,协助汉滨绿洲农业公司繁殖渝薯系例新品种,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2月16日《人民日报》对我站引进新型红苕获高产进行了报导,影响很大。据统计,全市推广高产红苕19.5万亩,占全市红苕面积30%,由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不利于红苕生长,收获前测产,梅营一号亩产3114公斤,日本川山紫1856公斤,渝薯2号1965公斤,渝薯3号2110公斤,平均亩产达到2261.3公斤,较全市平均亩产1500公斤,净增761.3公斤,增幅达50.1%.5、稻鸭共育成效显著。

全市共投资15万元,分别在石泉县银龙乡丝银坝村抓1000亩示范,汉阴县长坝村、岚皋县蔺河村抓了2个100亩示范点,6月4日,在汉阴长坝召开了稻鸭共育现场会,5月底省外专局及市人事局领导对此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对我站引智工作评价较高。撰写的“引智助推安康农业经济腾飞”一文在《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上发表,受到省外专局领导的好评。今年稻鸭共育的特点是集中连片、规模大、标准高、技术规范。全市7个县、65个乡镇、180个村示范推广5.36万亩,平均每亩放鸭15-20只,回收鸭17.8只,亩产无公害稻谷595.6公斤,增幅达7.6%,每亩稻、鸭增收390元,9月4日《陕西日报》对我市稻鸭共育工作进行了报导。

6、蔬菜生产发展迅猛。

省下达我市设施蔬菜建设任务为1.896万亩,集中育苗点19个,190亩。主要在汉滨、汉阴、石泉、平利、旬阳六县区。截止12月中旬已完成水泥、镀锌钢管和新型复合材料等材质,跨度6米以上,棚高2米以上的标准大棚1.915万亩,占任务的101%,新建集中育苗点18处,190亩,占任务100%,其中集中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3处、500亩以上的7处、200亩以上的20处、100亩以上的50处。在6个基地县的带动下,全市10县区累计发展不同材质大、中、小棚4.5万亩。通过设施大棚生产蔬菜13.5万吨,产值达到2.63亿元,分别占种植面积、总产、产值的6.17%、12.34%和16.1%。在设施蔬菜建设的带动下,有效促推了全市大露菜、高山菜、富硒菜和野生菜的发展。据统计,全市蔬菜复种面积84.8万亩,生产总量109.39万吨,总产值达到16.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9.98万吨,3.5亿元,增幅达10%和28%,基本实现了春提早、秋延迟、优势互补、平衡供应。在工作上一是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了全市蔬菜工作会议,下发文件,将任务落实到各县,分解到乡镇,并与各县签订了责任书。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今年全市共引进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等五大类62个新品种,开展对比试验和适应性示范,总结栽培经验。三是推广集中育苗,在重点县和基地乡镇,推广集中工厂化育苗,解决农户育苗技术难掌握和菜地少,户户育苗不好办的实际问题,深受农户欢迎。今年在6个县建立19个育苗点。四是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务菜水平。组织蔬菜专家,编写了《新编农业实用技术》一书,印发3000册,举办了2期市级培训班,培训县、乡两级师资力量158人,组织4个县的16位农技干部到西农学习蔬菜技术。五是狠抓大棚建设。今年我市从湖北十堰和四川成都引进镀锌钢管骨架,从河南引进新型材料骨架设施。加之原来的水泥骨架设施,分别在石泉、汉阴、旬阳、白河、平利建骨架厂生产,满足生产需要。六是抓点示范。今年,我站抽派4人在汉滨区联合村抓100亩地膜洋芋示范,5月底收获平均亩产1600公斤,100亩莲藕示范,10月收获平均亩产2450公斤,200亩镀锌钢管大棚示范,吸引各级领导参观,市政府方市长、省农业厅李处长和市农业局领导看后均给予高度评价。

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序进行。

重点抓蔬菜市场监管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培育。一是利用元旦、春节、五一节、5.28龙舟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市场检查,特别是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蔬菜流量大是监测的重点,要求他们配备检测仪,实行准入证。二是对农业投入品农药、化肥、生长素的监管,重点是陵园路农资一条街的经销商和近郊农资经营户,要求他们实行服务承诺制,严禁销售伪劣假冒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三是配合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蔬菜、水果抽样检测,共抽样15类、68个样品。四是协助各县及蔬菜基地乡镇,开展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四是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利用《安康农技推广》、各种会议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编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材料发放,指导菜农科学安全种菜,选派干部到外地学习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今年,我站配合市农业局、市食品药品安全局等部门,出动5次 检查农产品商店57家,农资商店28家,超市4家,蔬菜批发市场3处,发放承诺书150份,农产品安全宣传挂图300份,技术图书1000册,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下载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创新农业组织形式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元谋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

    农业结构调整

    甘肃农业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的思路与对策 李丽莉 ( 甘肃经济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新时期、新的经济环境下赋......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转变农民观念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转变农民观念 2006-4-10 16:36:00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转变农民观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和农民问题更加引起了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调研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调研深入学习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统筹城镇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推荐五篇]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我镇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按照区上对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结合全镇实际,大力发展以日光温......

    落实中央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样例5)

    落实中央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在学习领......

    全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

    全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 继全县9月27日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召开以后,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镇党委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结合全镇实际,确立发展任务,理清发......

    加速农业技术创新

    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866 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