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农业技术创新

时间:2019-05-12 19:0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速农业技术创新》。

第一篇:加速农业技术创新

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866

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协办的“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5日至9月2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棋盘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年会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的大力支持,共收到会议论文86篇,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企业等50多家单位,专家、学者160余人出席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教授主持,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朱希刚致开幕词,承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致欢迎词;辽宁省社科联主席张沈立教授、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刘焕鑫教授以及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占群研究员为大会开幕式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作为中国农业技术经济领域内的高峰论坛,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农业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开幕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霍学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曙东教授分别就提高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思考、基于中国一般均衡模型(CHINA-CGE)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效果分析做了大会专题报告。

秦富教授从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学术争论焦点入手,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构成通货膨胀的主要推力?通胀中农产品涨价究竟占多大比重?未来一定幅度内合理提高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会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重大影响?秦教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1.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传导,这种传导作用也是通过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上涨本身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是次要的;

2.农产品价格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远远低于非农产品价格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3.一定范围内合理提高农产品价格,既不会成为CPI上涨的主导因素,也不会推动CPI的严重上涨;4.适度提高粮食价格,并不会严重地推动CPI的上涨,就目前情况而言至少有30%的提价空间;5.农产品价格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存在下降趋势。黄季焜教授利用全国六个省的跟踪调研数据回答了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谁受到影响、如何反应等问题。分析显示,大约2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那些比较幸运的没失业的劳动力,在金融危机中的收入是下降的;金融危机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差别不大,但金融危机对年轻劳动力的冲击要强于年龄大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受到的影响要强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同时,年轻的、受 1

教育程度高的农村劳动力比其他劳动力以更快速度恢复到非农就业岗位;到2009年4月,在失业的劳动力中有一半的劳动力重新实现了非农就业;在那些失业还没有实现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中,到2009年4月只有1/3的劳动力还在寻找,绝大多数(2/3)的劳动力已经返回到农业中;但是到了2009年8月,对于那些到2009年4月还没有找到新的非农岗位的劳动力,30%的劳动力在4-8月已经实现了非农就业,经济恢复还在继续。霍学喜教授从中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特征及启示、准确理解和识别新农村建设中的技术创新问题、围绕关键产业发展需要推进技术创新、重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与推广结合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周曙东教授从对技术进步的内涵及范围、农业技术进步方式、农业技术进步对于农业产出贡献的度量的文献综述入手,介绍了中国一般均衡模型CHINA-CGE及模拟方案,并对模拟效果进行了分析。

在分会场学术研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围绕本次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27位与会代表在分会场做了主题发言,会场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效果很好。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9年理事工作会议”,大家一起回顾和总结了2008年以来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的主要工作,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设想。现将分会场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综述如下:

一、农业技术效率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于农业科技的支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单纯的依靠加大生产资源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难以维持。

有一些学者利用中国省级数据对农业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有学者利用DEA非参数方法测度了1988—2005年中国各省市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不是很有效率,但比较而言,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有着显著的差距。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农业产出技术效率都呈下降趋势,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运用面板数据中的随机效应Tobit模型对影响地区农业产出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发现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农业科技力量的加强都对地区农业产出技术效率的改善有正效应,但前者没有后者显著。也有学者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2000~2007年中国各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然后利用这些效率指标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2000~2007年我国农业效率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均呈正相关,且规模技术效率对农业效率的贡献最大。

一些学者针对不同省级数据的特点进行了专项研究。有学者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1998~2005年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

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呈上升的趋势,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而且各子行业的技术效率值差距较大,并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扩大企业规模、增加资本密集度、完善产权结构等措施来提高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以提高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转化利用效率;也有学者运用增长速度测算模型,对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全国处于中间水平,农业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需着力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有的学者采用DEA方法对辽宁省14个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探讨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的趋势及原因,并从调整土地资源配置、积极稳妥的转移剩余劳动力、调整农业投入结构等方面提出提高辽宁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为有关部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也有学者以辽宁省为例,运用项目有无法分析模型,测算了2006年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6%,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成本、种植面积、农作物产量、农业机械作业效率等。

二、农业技术创新

20世纪40年代以来,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促进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从目前的现状看,农业技术创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并已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的农业内涵式增长的关键。伴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及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技术创新问题已逐步成为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农业技术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也是现代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根本。农业技术创新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应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基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现实情况,有的学者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从明确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对策建议;有的学者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探讨,并对不同农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比较性的探索;有学者认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等教育和农业科技推广问题值得我国农学界以及农业技术经济学界认真思考,指出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色是“农业技术”,要精通农业技术经济学,首先得精通农业技术;有学者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表明:西部除四川省外的各省份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均欠佳,且区域差距很大。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且悬殊较大,发展极其不

平衡。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时指出,加强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应按照目前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态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区域经济总体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提高科研资本投入,改善科研服务水平,以此不断提升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依靠区域创新系统的后发优势缩小区域差距,并借此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有望赶上东中部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

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益,是逐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一个重要手段。与会代表就此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讨,提出了许多对策与建议。

有的学者利用农普数据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按工日法测算,2006年我国农业剩余1.31亿劳动力,山东、河北、云南、河南、四川、广西、贵州农业剩余劳动力位居全国前列;并对“民工荒”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并存的现象进行了深层剖析,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和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建议。有学者利用2003~2008年辽宁省连续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已表现出明显的“老龄化”现象,而且农业劳动力近年来“老龄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从总体上说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的。有学者运用Logit模型对某省1006个农村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计量分析,探讨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变量中的劳动力年龄,家庭背景变量中的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未成年人数、60岁以上老人数量,人力资本变量中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技能,社会环境变量中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劳动力所在村附近企业数量和地形特征虚拟变量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者利用举家迁移、与来源地的联系、在城市买房与否、外出时长、农民工年净收益五个变量把农民工群体划分为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两类,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某地区的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暂时迁移与永久迁移群体在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永久迁移者的消费水平高于暂时迁移者,其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暂时迁移者,且在居住方式上显著优于暂时迁移农民工。

与会学者还对农业生产要素中重要的土地资源要素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指出我国土地制度具有明显的二元性,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城乡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与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限制了城乡土地的统筹开发和高效利用。为此2007年6月,国家批准设立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上承担着“先行先试”的历史重任。学者从六个方面对成都实验区统筹城

乡土地利用进行绩效评价,分别总结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针对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也有学者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与不变,对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途径进行探索,提出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对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农业建设问题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

有学者构建了中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并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对评价指标在2015年和2020年的自然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将预测值与评价指标衡量标准进行比较;有学者根据2002年中国、美国以及2000年日本的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指出中、美、日三国传统农业产出占国民经济全部门总产出的比重分别是8.91%、1.34%和1.44%,涉农产业产出占国民经济全部门总产出的比重分别是26%、10%和12%,涉农产业的投入、生产、加工制造、运销服务等四部门产出比例分别是0.18:1:1.32:0.44和0.30:1:3.89:2.15以及0.15:1:4.38:2.49。与美国与日本相比,中国涉农产业结构中农产品加工制造和农产品运销服务环节发育弱小,亟需改善。有的学者采用构造综合指数方法对辽宁省14个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4个市按综合发展水平分成三类,针对不同类别的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有的学者对沈阳市现代农业经济区建设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诊断,剖析农业经济区建设的限制因素及存在问题,系统总结沈阳市现代农业经济区建设的经验及模式,并提出推动沈阳市现代农业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对策,为沈阳市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合理的现代农业经济区、推进现代农业经济区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策略;有学者对科学技术改造现代农业的条件进行评价,并指出我国科学技术改造现代农业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科学技术改造现代农业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有学者以环鄱阳湖区的主要农村村庄为调研对象,以化肥施用强度为被解释变量,将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效应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产品的自用比率、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农户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情况和农户参与技术培训等因素均对农户施用化肥水平产生一些影响。除农户的农产品的自用比率和农户参与技术培训对化肥的施用量有显著正的影响外,其它因素均对农户施用化肥产生显著负影响,并且与预期方向是一致的。政府应当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恰当的自用

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倡导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技术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

有学者针对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问题指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农民增收、保障食物安全是中国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是科技,即技术+管理,产品市场结构的转变,政府和农村政策的调整优化。发展现代农业应当对现代农业进行改革,培育、培养和改造农民转化为“工人”,治理农村环境。通过分析中国现代农业的特征以及世界推动现代农业的特征,得出启示:我国应围绕资源、土地、淡水的替代,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的生产、贮藏、加工、运输推进了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我国应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创新能力;整合科技资源,强化产后环节的创新。

此外,在此次会议中,学者们还对农村消费、农村金融、农业信息化等农村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了研讨。

第二篇: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2:04 作者:山仑

发展节水农业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而我国水资源不仅总量短缺,地区分布也很不均衡,如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65%,水资源却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国不同区域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向

节水农业适宜于在所有从事农业的地区推行,但主要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

1.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8%,集中分布在西北,以新疆面积最大。新疆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农业用水占到全疆用水总量的90%;亩均灌溉定额约800立方米,高出华北地区1倍。另外,为保证绿洲内防护林建设及绿洲——荒漠过渡带的防护功能,也需要消耗大量用水。有资料表明,全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占到地表水资源量的55%,开发程度已不低,但净利用水量只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8%,说明潜力有待挖掘。通过总结新疆各地在推行节水灌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近期内将平均灌溉定额从每亩800立方米降到600立方米是可以做到的。新疆发展节水农业一开始就应当努力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如大量采用管道输水,发展微灌、喷灌等局部灌水技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实施精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以及建立统一的节水管理、调度与监测体系等等。但这些措施需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和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顺利实施。

2.半干旱地区:以西北黄土高原为中心的我国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5。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干旱同时发生,加之生产力水平低下易造成滥垦滥伐的现实,致使半干旱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该地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均较低,多数地方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的20%。尽管该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灌溉农业用水相对合理,但发展农业节水仍有较大潜力。据计算,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总量为3000亿立方米,约为地表水资源量的5倍,故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和大力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将对该地区今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主要依赖于自然降水,农田生产在继续搞好基本农田建设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旱作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小型灌溉。经长期实验与示范证明,在近中期内应用好现有技术使该地区旱作平均粮食亩产达到200千克左右是可以做到的。为此,当前应加强研究并广泛推行两项实用技术,一是覆盖技术,二是雨水集流补灌技术。

3.半湿润地区:黄河、淮河、海河半湿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同时又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以山东省为例,该省平均降水量为676.5毫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44立方米,亩均307立方米,降水量较适中而水资源紧缺是其重要特点。建国以来,山东灌溉面积增加约7倍,有效灌溉面积已达耕地面积的72.7%,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灌溉事业发展较为迅速。一般说来,正常年份半湿润地区可以实现旱作粮食高产(如莱阳农学院经多年研究与实践后认为,小麦亩产达到500千克的旱作技术是成熟的)。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认为黄、淮、海半湿润地区存在较大节水潜力,建议今后本着“水旱并重,以丰补歉”的原则推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水旱并重”主要强调水地、旱地都要以充分利用降水为基础,切实加强旱作高产农田建设,并做好部分水地改为旱地或半旱地的技术储备;“以丰补歉”系指为适应剧烈的年际间气候变化,主动采取以丰收年补歉收年以及区域调节的应对策略,适当加长粮食生产计划周期,充分挖掘半湿润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

加速发展节水农业的若干措施

农业节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资源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为此,科学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有效实施综合节水措施,积极开发各类节水技术,对于成功实施农业节水、实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的目标是必须的。

1.科学制定农业节水综合发展规划

为适应水资源日趋紧缺的现实,制定农业节水规划首先要更新观念,即农业用水原则必须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据此研究确定不同区域水资源的承载力,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规模与速度,以实现农业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其次,应建立广义的水资源概念,不但要重视可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还要重视整个天然降水。在制定农业节水规划时统筹考虑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在评价某一地区水资源状况时应全面看待各种水资源。建立与水资源相适应的农业结构——节水型农业结构,是一个被忽视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大量节约农业用水的目标,对此也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2.实施常规灌溉水替代策略

为减缓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一些专家提出常规灌溉水替代的概念与设想。应当说,最大的替代并可进一步挖掘的水源是降水,其次是污水和废水。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再生水)在农业灌溉中加以利用,是继管道输水、采用先进的局部灌水方法之后灌区节水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体技术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再生水的灌溉面积已占到全部灌溉面积的30%。因此,建议结合防污体系的建立,将利用再生水进行农业灌溉作为解决我国未来水资源紧缺的一项重大措施,切实加强研究与示范,逐步扩大推行。

3.建立有限灌溉制度

推行有限灌溉,采取旱作技术与补充供水相结合的种植制度,是缺水区面向未来的一项必然选择。有限灌溉的理论依据已基本清楚,即水分亏缺并不总是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在许多作物和果木的一定生长阶段,适度干旱对于节水与增产都有利。这一认识已在大量实验中得到证实。当前的关键是要解决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可行性问题。在大田条件下,建立有限灌溉制度最终要走精确的按需灌溉之路。精确灌溉是以作物实际需水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农田进行“非充分”的供水。为有效实施精确灌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掌握可靠详细的作物需水规律资料;(2)运用信息化技术;(3)提供使两者相衔接的技术参数,特别是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指标;(4)应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以上条件必须通过多学科协作才能实现。

4.重视生物节水技术,培育节水耐旱新品种

目前,严格意义上的生物节水技术尚处于次要地位,但可以预见,当水的流失、渗漏、蒸发得到有效控制,水的时空调节得到充分利用之后,生物性节水——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耐旱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可视为实现进一步大量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环节和最终潜力所在。为实现植物自身的高效用水,选育出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被认为是一个核心目标。实验已经证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一个可遗传性状,作物种间和品种间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但是,以耐旱和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的育种工作进展迟缓,其原因可能是在常规育种条件下耐旱节水性状与丰产性状往往难以结合。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基因重组以创造耐旱、节水新类型的研究十分活跃,成为生物学界和农业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要获得生产上能广泛应用的节水耐旱转基因植物虽具有良好前景,但短期内还不会很快实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挖掘抗旱节水种质资源;重视不同层次上节水耐旱育种的相互关系,将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将获得耐旱节水转基因植物研究的重点放在林草植物上更为可行;加强生物节水基础研究,明确不同节水耐旱机制所起作用大小,以寻求起关键作用的节水耐旱主效基因。鉴于生物节水研究对未来农业节水可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建议将其纳入国家科技规划,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

第三篇: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在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基地带动”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XX镇已初步形成了万亩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千亩优质稻、亩优质水果、亩立体水产养殖的农业布局,呈现出以优质水稻为基础,以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水产养殖为特色的生产格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镇粮经比例为4:6,其中全镇种植反季节蔬菜11700亩,产值达1361万元;水稻种植面积9000多亩,其中优质稻面积6500多亩,总产值 万元。

一、抓好基地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XX镇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作为促生产、谋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第一要务来抓。今年上半年,XX镇先后组织专业技术讲座 次,开经验交流会6次,请专家授课2次,受训人数 多人;印发技术资料1000多份,将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同时,镇农技部门通过牵线搭桥,千方百计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黑珍珠苦瓜等新品种。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XX镇以朱岗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示范点,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重点抓好犁耙田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镇拥有各种农业机械 台,总动力 千瓦。农业机械化很好地解决了因农村外出打工导致土地撂荒的问题,又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山区农民种粮致富已不再是梦想。

三、发挥协会作用,促进商贸流通

XX镇农特产品流通协会成立于2000年,目前,协会有100多个会员。XX镇有关部门通过指导协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措施,构筑起一张覆盖全镇、组织完善的生产销售网络,使协会与蔬菜经销商、蔬菜经销商与农户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避免了各自为战和互相抬价、压价的无序竞争现象,保证我镇蔬菜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江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简介】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在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基地带动”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XX镇已初步形成了万亩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千亩优质稻、亩优质水果、亩立体水产养殖的农业布局,呈现出以优质水稻为基础,以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水产养殖为特色的生产格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镇粮经比例为4:6,其中全镇种植反季节蔬菜11700亩,产值达1361万元;水稻种植面积9000多亩,其中优质稻面积6500多亩,总产值万元。

一、抓好基地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XX镇大力推广科技示范工程,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先后建成了二百亩连片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1个,千亩特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个。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XX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XX镇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作为促生产、谋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第一要务来抓。今年上半年,XX镇先后组织专业技术讲座次,开经验交流会6次,请专家授课2次,受训人数多人;印发技术资料1000多份,将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同时,镇农技部门通过牵线搭桥,千方百计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黑珍珠苦瓜等新品种。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XX镇以朱岗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示范点,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重点抓好犁耙田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镇拥有各种农业机械台,总动力千瓦。农业机械化很好地解决了因农村外出打工导致土地撂荒的问题,又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山区农民种粮致富已不再是梦想。

三、发挥协会作用,促进商贸流通。

XX镇农特产品流通协会成立于2000年,目前,协会有100多个会员。XX镇有关部门通过指导协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措施,构筑起一张覆盖全镇、组织完善的生产销售网络,使协会与蔬菜经销商、蔬菜经销商与农户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避免了各自为战和互相抬价、压价的无序竞争现象,保证我镇蔬菜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江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简介】

湖江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位于XX镇北面,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S114线从基地连片的水田中洞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基地创建于2002年,是清远地区唯一的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基地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种植管理。湖江村总人口为2218人,耕地总面积为1746亩,其中水田1370亩。目前,湖江村100农户与基地签订了合同,每天有7个XX镇农特产品流通协会会员在湖江村收购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品种有台湾长红茄、青瓜、扁豆、辣椒、香芋、苦瓜、荷兰豆、黑皮冬瓜等个品种;今年上半年,基地蔬菜种植总面积为1298亩,占湖江村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总产值223万元,单此一项湖江村人均所得1007元,基地带动湖江村村民走上了种菜致富的快车道。

第五篇: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加速农业结构调整

——水稻专用化与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逐渐实现了丰年有余。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如稻谷,由于结构性缺陷,以致出现粮食积压、销售不畅、农民种粮收入下降、财政包袱沉重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既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我省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可以说,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由于水稻是我省第一大作物,而且对国家粮食安全举足轻重,本文就从水稻专用化方面谈谈结构调整的问题。

一、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实现水稻用途多样化

在粮食结构调整中如何充分发挥湖南省水稻的优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青先国研究员就提出了开发优质食用稻、高蛋白饲料稻、工业加工专用稻的水稻“三元”结构的新构想。即根据用途来组织生产,建设优质食用稻、高蛋白饲料稻、工业专用稻的生产基地,形成专用水稻育种、栽培、生产和加工的新格局。

1、优质食用稻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省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优质稻的研究和开发,“九五”以来,通过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以及“早籼稻品质改良工程”和“湘米优化工程”等重大课题的实施,开展了优质食用稻品种选育(筛选)及调优保优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依靠科技自主创新,选育了香两优68、金优207、新香优644、中香1号、湘晚籼11号等一大批优质食用稻品种(组合);研究形成了优质食用稻“三高一少”技术体系;集成了以软盘抛秧、免耕直播、平衡施肥、病虫综防、机耕机收、频振式诱蛾灯杀虫、沼气肥下田、稻鸭生态种养等为主要内容的节本无公害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优质稻品种和生产技术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优质稻的产量、质量和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2002年,全省优质稻面积达到2050万亩,2003年2290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了86家,创建了一大批优质稻生产基地,打造了金健、秀龙、粒粒晶、盛湘、金雁、金冠等一批市场知名度较 1

高的优质大米品牌,结束了湖南无高档优质稻米、无优质品牌米及优质稻米市场被泰国米垄断的历史。2004年,全省优质稻面积、产量、效益均超历史,优质稻面积达到270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44.9%,其中高档优质稻800万亩,中档优质稻1900万亩;优质稻总产量达到108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6亿公斤;2004年,与常规稻相比,高档优质稻亩平增收150元,中档优质稻亩平增收60元以上,全省农民增收23亿元以上。

2、高蛋白饲料稻

高蛋白饲料稻,是指产量在550公斤/亩以上、糙米粗蛋白质含量大于12%、出糙率大于80%的水稻。“九五”以来,我省通过“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和“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的研究,在国内率先选育与筛选出了威优

56、丰优早8号、汕优207、湘早籼24号等10多个高蛋白饲料稻新品种(组合),并开创性地提出了饲料稻三壮(壮秧、壮秆、壮籽)三高(高产、高蛋白含量、高出糙率)的综合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与筛选出了猪鸡4大类16种“糙米型”全价饲料配方,并开发出了猪用系列浓缩饲料新产品4个、预混料3套。开创性地建立了高蛋白饲料稻产业化工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居国际领先水平。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证明,饲料稻糙米型全价料的营养价值明显高于玉米全价料,用饲料稻糙米喂猪,不仅成本低,猪生长快,而且肉质提高,每头猪可增加净收入26元。由此可见,高蛋白饲用糙米完全可以取代玉米成为饲料工业高能原料的主要来源。因此,调整水稻品类结构,抓好饲料稻开发,利用稻米代替大部分玉米饲料饲养畜禽,是解决乃至南方稻区早籼稻积压而优质饲料原料又严重短缺的战略举措。1998年我省种植代替玉米饲料原料的高蛋白质饲料稻450万亩,产量达288万吨,替代省内玉米饲料原料的45%以上。随着饲料稻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为稻谷(米)型配合饲料加工厂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同时提高了水稻产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3、米粉专用稻

米粉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大米加工食品,米粉以其快捷、营养合理、口味丰富等特点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以及港澳地区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南亚地区也有较大的市场。作米粉原料的稻米,并不要求其本身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很好,早籼米往往能成为制作米粉的好原料,因此,加工方便米粉可以说是早籼稻的良好出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早籼稻米都适合制作米粉,因此,米粉专用稻的研究和开发是实现早籼稻米加工升值的前提。开发米粉专用稻,对于满足人们消费多样性的需求、对于调整水稻品类结构,形成地域特色,增强竞争能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意义十分重大。“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通过3年的品种收集、检测、研究和分析,制定了米粉稻标准,包括《米粉专用稻品种质量指标》、《米粉专用稻稻谷质量指标》和《米粉专用稻大米质量指标》;筛选出了湘早籼33号、湘早籼24号、湘丰早119、威优77和余赤231-8等米粉专用稻品种;提出了包括稻田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秧、栽插方式、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病虫防治和适期收割等为主要内容的米粉专用稻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米粉专用稻品种已累计推广100万亩以上,通过金健等龙头企业进行米粉生产,顺利地实现了加工升值,同时对早籼稻进行了成功的转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关于品种选育

从品种数量看,专用稻的品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结构调整的需要。除了优质食用稻品种较多外,目前已明确的高蛋白饲料稻品种只有10多个,米粉专用稻的品种则不上10个,数量相对较少,并且有的品种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种性已明显退化,抗性不强、产量不高、效益较低,处于淘汰的边缘。

从品种来源看,目前只有优质食用稻的品种是由育种家有目的的选育出来的,育种家还没有把高蛋白饲料稻和米粉专用稻作为他们的育种目标,这些品种都是栽培工作者通过广泛收集、种植、检测和分析而筛选出来的,因而数量非常有限。

建议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审定水稻品种时,对品种的专用化加以考虑,不要只看其产量和食味品质,对于食味品质较差的品种,不要一棍子打死,如果它的蛋白质含量高、出糙率也高,就可以作为高蛋白饲料稻品种予以审定;如果其品质符合米粉加工要求(参照米粉稻标准),则可以作为米粉专用稻品种予以审定。

鉴于湖南的气候条件,湘米优化的重点应放在中晚稻上,而早籼稻则以选育饲料稻和米粉专用稻品种为主。优质食用早籼稻的选育难度较大,而早籼稻作饲料稻或米粉专用稻则比较容易达到优质的标准,所以,早籼稻的品质改良要在品种专用化上做文章。

2、关于用途拓展

我省在专用稻的研究和开发上,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只有对饲料稻和米

粉稻的研究较深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稻米的用途远不止这些,要发挥湖南水稻大省的优势,把水稻产业经济做大做强,必须继续拓展稻米用途,近期可着手进行啤酒专用稻和酒精专用稻的研究和开发。据中国市场信息网报道,到2004年,中国已经连续两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消费国,2003年,中国的啤酒消费达到2500万吨,与中国啤酒业发展相对的是,中国啤酒工业的原料生产寄托于国外,60%~70%的啤酒大麦需从国外进口,是世界第一大啤酒大麦进口国。如果能用稻米代替或部分代替麦芽,则不但可以实现稻米的加工升值,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能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酒精专用稻的研究和开发则在实现稻谷转化升值的同时还缓解了能源危机。因此,建议在省科技开发项目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设立结构调整专项,并对稻米专用化的研究和开发给予资助。

3、关于基地建设

目前,专用稻的种植范围比较零散,明确的专用稻基地不多。分散的农户,由于不属某个基地,距离加工企业又较远,所以有的农民尽管种了专用稻,却并没有用于加工,而是仍当作食用稻交了定购粮,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实现加工升值,而且从整体上降低了食用稻的品质水平。所以,基地建设跟不上,专用稻的开发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建议加强专用稻的基地建设,根据不同专用稻的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生态区建立基地,成片种植,按质收购,定点加工。

4、关于企业联动

专用稻的开发离不开加工,但目前我省稻米加工企业不多,且主要是对食用稻米的加工,饲料稻和米粉稻的加工企业很少,企业与科研单位、与基地、与农民的联系也不够密切,这些都不利于专用稻的开发。因此,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专用稻谷深度加工、能带动基地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与基地、与农民的联系,科研单位要保证专用稻品种的提供和技术的落实,基地组织农户进行生产,企业负责收购并加工,在搞好主产品加工的同时,研究副产品如谷壳、米糠和碎米等的加工,提高稻米的附加值。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学华

2005年3月28日

下载加速农业技术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速农业技术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企业技术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农业企业技术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论文: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为了农业技......

    大力发展两优一高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本站推荐]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两优一高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几年来,我们*****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攻点来抓,积......

    大力发展两优一高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几年来,我们*****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攻点来抓,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质产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

    加速读后感

    待人温柔,慈悲为怀,优秀杰出,全能,而且最好深富魅力---甚至还是天才的那种人,我至今未曾遇过.如果真有那种人存在,我会洗干净脖子恭候大驾. 但是,老师,我此刻突然闪过一个点子......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集团的技术创新工作,规范技术创新活动。 2 范围 适用于技术创新基金的管理、使用及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申请、项目实施、成果评审、成果奖励。 3 职责 3.1......

    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技术创新工作总结在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科学与技术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显现得更为突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第七工程公司南桥保障房项目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技术创新(含五篇)

    十二五末生产技术水平目标: 调整产品结构,以专业化生产模式创新生产工艺及工艺流程,用先进的服装模版和专用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用工成本。在同行业中达到先进水平。 措施规划......

    技术创新演讲稿

    创新和创造基本相同却又略有区别,创新是技术进步加市场,而技术进步不是同一个概念,技术创新演讲稿。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不能叫技术创新。我们搞创新,不能只搞技术进步。搞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