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人教版七年上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范文模版)
2013-2014年度七上语文一二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树杈(chā)脸颊(jiá)羚羊(líng)意见分歧(qí)B.不禁(jìn)撒谎(sā)沉寂(jī)絮絮叨叨(dāo)C.憔悴(cuì)匿笑(nì)祷告(dǎo)侍弄花草(shì)D.蹲下(zūn)霎时(chà)攥着(zuàn)尊君在否(fǒu)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不可抗拒形影不离絮絮叨叨自做主张 B、各得其所迷迷糊糊水波粼粼喜出望外 C、分歧瘫痪脸颊祷告 D、憔悴诀别覆盖遮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重庆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
6、名著填空:(4分)《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其三大主题是
7、综合性学习(8分)
时光荏苒,六年的小学生活匆匆而过。昨日的相聚已成历史。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校园里留下了多少欢乐与惆怅,而那过去了的也已成为亲切的回忆。如今已成为初中生的你,请参与以下活动,并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1)【真情倾诉】六年时光你我相伴,有师恩,有友情,有不舍,有激情,请听我说。
①对曾经教育了你多年的小学老师说
②对念念不忘小学生活、无法融入初中新集体的同桌说(2)【激情飞扬】作为初中生的你,通过班干部竞选成为了学习委员,今后工作中你将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及班级同学的成绩?请将你的具体做法写出来。(至少两点)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0分)
(一)8.古诗文默写(8分)
(1)学而不思则罔。(2),可以为师矣。(3),不亦君子乎?(4)三人行。
(5)三军可夺帅。(6),禅房花木深。
(7)。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10.翻译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1.“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2.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1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秋天的怀念(14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分)
16.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4分,至少两点)
17.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蝈蝈(14分)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蜩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听见了吗?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意蒙咙,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19、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写到()再写到(),从此来展开故事情节。(3分)
20、这篇文章以()为顺序,以()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2分)
21、品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2分
22、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具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2分
23、阅读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3分
24、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三、作文:30分
27、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请以“我在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2)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
(二)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勿写错别字3、2013-2014年度七上新版语文月考试题卷(1)答案
一、1.C2.A3.D4.C5---10略
11.(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12.(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13.(2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秋天的怀念》阅读答案
14、A 16-18略
17.答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18.“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19.不叫、再叫、不停地叫 20.以时间为顺序,蝈蝈为线索
21、拳头大小的笼子、不安地爬、可怜巴巴、呼唤、祈求 22.“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 23.不是,是白发老人放走的,因为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24.作者意在启发我们要与动物和谐共处,要与自然和谐共存。
第二篇:人教七上历史知识点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3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
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
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市 生产生活情况:
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生产生活情况: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的国家)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
答: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请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居民及活动区域、距今年代:(五项)答: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3、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约3万年。
4、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距今约七千年。
5、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的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第3课华夏之祖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一、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即是黄帝的贡献)答:
1、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建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3、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4、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我国的奴隶制朝代有:夏、商、西周、春秋。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夏桀、商纣王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注:夏、商、周的暴君有:夏桀;商纣;周厉王、周幽王。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大量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奴隶的悲惨生活:
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奴隶悲惨生活的体现:
1、他们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做工。
2、奴隶戴上枷锁,没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待遇。
3、奴隶主可以随意将奴隶转让和买卖。
4、杀死奴隶来祭祀祖先。
5、奴隶主死后,用奴隶做陪葬品。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或条件:
1、齐国在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春秋争霸的影响:
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消极影响)
2、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积极影响)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教材33页的“战国形势图”)战国著名战役: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围魏救赵(齐魏“桂林之战”)、减灶计(齐魏“马陵之战”)、纸上谈兵(秦赵“长平之战”:赵括、廉颇)(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地点:成都平原岷江中游 都江堰的功能:防洪、灌溉
都江堰修筑的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四川人民。
二、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商鞅是法家代表)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商鞅变法的内容:(法令规定)
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按军功授爵,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
商鞅变法的作用或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答:成功了,商鞅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使秦国强大起来。战国时期变法的的结果: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阶级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注意: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第8、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或铭文
大篆
竹书、帛书
书写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西周有第一次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鲁国公元前613年记载哈雷彗星。
历法
夏朝就有历法(农历或夏历);
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楚国——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创立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提出“春秋无义战”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注意因材施教
3、要求学生谦虚好学。
4、温故知新。
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代表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民贵、君轻”等)
3、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5、兵家:代表人是孙膑,主张: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注:本卷满分100分,试题部分97分,卷面分3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yùn cángjìng mìxī liúmàn yïuzǔ náorě rãn jī xiào()()()()()()chà dàomãnɡ lïnɡqī liánɡqǐnbù ānxí
()()()()
二、(1)比一比,再组词。(4分)
邀(邀请)俏(俏丽)侠(侠客)巷(小巷)
遨(遨游)峭(陡峭)陕(陕西)卷(卷毛)
(2)、选字填空(5分)
艰坚
(艰)巨(坚)固(艰)险(坚)贞无(坚)不摧
(艰)辛(坚)定(坚)决(艰)苦举步维(艰)
三、在()里选出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6分)
1.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sǎn√sàn),唯有你依然如旧。
2.它们有时几个吧,散(sǎn√sàn)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3.你吟诵这一首首小诗,要邀我与你唱和(hãhâ√huî)吗?
4.当我们一行(xíng√háng)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ěâ√wù)作剧地撒(sā√sǎ)起尿来。
四、请用“精”字组词填入句中(5分)
1、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2、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王师傅(精湛)的技艺,令人赞不绝口。
4、这座雕像做工十分(精细)。
5、他的演讲非常(精彩),博得了阵阵掌声。
五、按要求写句子(3分)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2.我们要讲卫生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3.一匹匹枣红色的骏马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跑。(缩句)
俊马奔跑。
六、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使它成为一段连贯的话。(7分)
(2)老杨树上挂满了一串串嫣红嫣红的花穗。
(1)春天,万物复苏。
(3)微风吹来,花穗随风摇曳,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火红的彩云在空中飘浮。
(5)小小叶片娇嫩嫩、绿油油的,展示出无限的生机。
(4)花开花落,新叶抽出。
(6)在这绿叶丛中,一串串树种渐渐长大成熟,吐出了洁白的杨花。
(7)那一缕缕、一团团的杨花,载着树籽去孕育新的生命。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对台北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啊!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雨如信使,传达着
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着雨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1.作者来台北干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3分)
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
2.下面ABCD四项中“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项是什么,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2分)
(1)盛情邀请(BD)(2)盛况空前(AC)
A、参加盛会B、盛意难却C、身着盛装D、盛气凌人
3.第③段“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表达了贾文斌老人思念家乡之情十分浓烈。
4.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2分)
答: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思念家乡,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
5.为什么看戏的老乡们一听到《卖苗郎》、《寻儿记》便失声大哭呢?(3分)答: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所以他们悲伤,失声大哭短文
(二)15分
虚掩着的门
(1)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
(2)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领导的嘱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
(3)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一次“不要走进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4)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5)总经理看了他一眼,严肃地回答:“不为什么。”
(6)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吩咐,其他人便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其他的不用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
(7)年轻人好奇地偏要()。别人便拿出公司的规章制度,提醒他别砸了手里让人羡慕的饭碗。
(8)可年青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
(9)他轻轻地叩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不大的房间里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字——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10)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个已沾了许多灰尘的纸牌,走出房间。
(11)这时,闻知年轻人闯入了这个禁入的房间,又拿出一张纸牌,有人开始为他担忧,有人替他保密,谁也不说他曾进入那个房间。
(12)可年轻人却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乘电梯直奔15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当他把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的手中时,总经理___________地宣布了一项让他震惊的结果——“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总经理。”
(13)“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年轻人___________地问。
(14)“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___________地看着年轻人。
(15)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16)事后,总经理向众人解释道:“这位年轻人不为条条框框束缚,勇于走进某些禁区,这正是有开拓精神获得成功所具有的良好品质。”
(17)众人恍然大悟。
1、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4分)
困惑:有不明白的。
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以往一直没明白的事。
2、破折号有4种用法。(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意思的递进;(3)表示意思的转折;(4)表示声音的停顿或延续。短文中两处破折号表示(1)(2)。(1分)
3、文中第(7)自然段的括号里应填上的恰当的成语是_________。(1分)4、(12)—(14)自然段是年轻人与总经理的对话。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请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目中的“门”有两层含义,表面的含义是指那扇虚掩着的“门”,深层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6、众人听了总经理的解释后都“恍然大悟”,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想呢?(不少于3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这篇短文加一个结尾,发表自己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作文(30)分
(一)生活中的这些声响大家应该不陌生吧:铃铃铃„„、喀嚓„„、扑通„„、唔——唔——唔——、吱——、嘭、哈哈哈„„、咚咚咚„„、噼噼啪啪„„、汪汪汪„„请你选择几种声响,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意思清楚,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学校要举行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注意做到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00字。以上题目任选一个,请同学认真完成。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yùn cáng jìng mì xī liú
màn yïu zǔ
náo
rě
rãn xǐ ài()
()()()()
()chà
dào
mãnɡ lïnɡ
qī
liánɡ
qǐn bù ān xí
()
()
()
()
二、(1)比一比,再组词。(8分)
邀()俏()侠()巷()遨()峭()陕()卷()(2)、选字填空(10分)艰
坚
()巨()固()险()贞
无()不摧()辛()定()决()苦
举步维()
三、在()里选出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4分)1.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sǎn sàn),唯有你依然如旧。2.它们有时几个吧,散(sǎn sàn)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3.你吟诵这一首首小诗,要邀我与你唱和(hã hâ huî)吗?
4.当我们一行(xíng háng)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ě â wù)作剧地撒(sā sǎ)起尿来。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改为反问句: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2.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3.扩充句子:雨丝是手指。
4、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5、日积月累。(13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
2、今夜曲中闻
,何人
。(李
白)
3、不是花中偏爱菊。(元稹)
4、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一个是()。
5、()高()重
()心所()
()()深长
()然大()
全()()注
悬()峭()
狂风()()
寝不()()
思()起()
可见()()
百折()()
()()玉立
行色()()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草虫的村落(片段)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伫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 1
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 我看到 村民们 的劳动生活了 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 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现在它们归来了 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 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1.给片段中的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用“~~~”在第一自然段中划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突出了()。(2分)
3.“我”为什么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1分)
4.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1分)
5.从片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虫子的脑海中蕴藏着不少智慧?(2分)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对台北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啊!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着雨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1.作者来台北干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ABCD四项中“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项是什么,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2分)
(1)盛情邀请()(2)盛况空前()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3.第③段“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看戏的老乡们一听到《卖苗郎》、《寻儿记》便失声大哭呢?(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25)分
(一)生活中的这些声响大家应该不陌生吧:铃铃铃……、喀嚓……、扑通……、唔——唔——唔——、吱——、嘭、哈哈哈……、咚咚咚……、噼噼啪啪……、汪汪汪……请你选择几种声响,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意思清楚,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学校要举行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注意做到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00字。以上题目任选一个,请同学认真完成。
第五篇:2016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2016年秋期
星江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三次周考测试题
编写:夏建立老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根据下列语境读拼音写汉字。(4分)
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已经学习了两个单元,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cháng yáng()在hào miǎo()的知识海洋里,xié()取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zhūn zhūn()教导更让我们铭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成为一个ruì()智的人。老师的话让我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chōng()憬。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滚瓜烂熟 悠然自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邱士力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这次却一鸣惊人。....B.电视里正在直播赛马,你看那匹8号的头马,简直就如白驹过隙一般遥遥领先。....C.下面请于漪老师抛砖引玉,给我们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推行改革的话题。....D.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A.冰心的《母亲》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
B.安恩和奶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该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动物,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感情需求。
C.《卖白菜》从“我”与母亲卖白菜的不同心态写起,然后分别写到“我”和母亲对买白菜的老太太的不同态度,最后写到母亲因为没有卖掉白菜而流下伤心的泪水。
D.《往事依依》一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老师、热爱献身的事业的深情。5.默写。(8 分)(1)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2)前不见古人,念天地之悠悠。(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走投无路 鸦鹊无声 记忆犹新津津有味 矛塞顿开
咬文嚼字收肠刮肚 明察秋毫贻然自得 罪魁祸首(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6.找出下面语段中出现的语病,并提出修改的意见。(2分)
①我们学校外面是一个热闹的小市场:有卖油饼包子的,有卖话梅瓜子冰棍冷饮的,也有支起带踏板的铁皮桶卖棉花糖的。②其中最令我注意的是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老头,他大概有六十多岁左右了。③他每天都在我们吃午饭时到校门口来,倚着那根插满冰糖葫芦的粗毛竹,在墙角一立就是半天。(1)第句,修改意见:。(2)第句,修改意见:。7.名著阅读活动.(5分)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阅读”活动。请你结合《小王子》这本书,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分)
②“读后一得”交流台。小王子来到第二个星球,他遇到了一个怎样的人?这个人有什么特殊爱好?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8.李刚同学把从王亮同学那儿借来的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破了,假如你是李刚,在向王亮同学还书时该怎么说才显得文明、得体?(3分)李刚说: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9~13题。(12分)
悠悠故乡情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的,缓缓的,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的,柔柔的,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这句话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全部包含其中了!
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地溜走。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湾,驶入我远去的童年„„
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淳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⑧门前的老槐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傍晚喘歇的地方。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滋有味地深吸着,一边饱有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有的会满怀着期望估摸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随着嬉笑故意散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母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瓜,可是刚刚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下一串慌乱的小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那东山坡上扑蝴蝶、逮蝈蝈,兴致勃勃,淋漓酣畅;西场院里摔跤、捉迷藏,各显神通,互不相让。又总是优而得意,劣而黯然,尽现在一张张童稚的脸上。
○11还有村边的那条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 “吱吱、吱吱”,似车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的心酸,碾出生活的欢乐。
○12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13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10.说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1.故乡的哪些记忆让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3分)
12.选文中哪句话与“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这句话的意思相近?(3分)
13.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2分)
①月光如水,匀匀地,缓缓地,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轻地,柔柔地,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淳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0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 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11“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4.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2分)
15.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
16.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17.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意。(2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郑人买履),回答问题。(11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8.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2分)
①置之其坐:“”同“” ②反归取之:“”同“” 19.一词多义。(4分)【度】①先自度其足。()②吾忘持度。()
【之】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20.翻译句子。(2分)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21.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1分)2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二)阅读《幼时记趣》回答问题。(9三分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明察秋毫 _______ 项为之强 __________ 以丛草为林盖一癞蛤蟆也 .....24.翻译下列句。(2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5.这篇短文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3分)
26.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和童趣?(2分)
四、作文(50分)
27.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二、三个春秋。在这十几年里,一定有一些事情,使你一想起来,心就怦怦地跳,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或者高兴得手舞足蹈,或者愤恨得怒目圆睁,或者惊讶得目瞪口呆,或者羞愧得无地自容„„
请自选角度,以“那件事,令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要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③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9.悠悠故乡情或思乡之情。
10.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11.四季的美景,耳熟的乡音,淳朴的面孔,屋后的小菜园,村边的小河等。12.身在他乡,心在故乡,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13.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月圆之夜对月光的独特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依恋之情。②用排比句将故乡那些令我不能忘怀的情景罗列出来,句式整齐美观,节奏鲜明,有感染力。
14.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或创设特定背景、对塑造父亲形象起烘托作用。)15.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16.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17.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