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实施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实施方案
根据县、乡两级卫生会议精神及卫生院的县体情况,结合县卫生局下发的各项文件精神,卫生院特制定医疗质量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一、实施方案
(一)医疗门诊
1.要求熟练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
2.各种医疗文件要求正规书写,各种登记,门诊处方都必须按标准登记书写。
3.连续用药三天以上输液病人,口服用药一周的慢性病人,要求门诊医生有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液的更换要求有年月、日标志,有消毒液名称及浓度,有签名。
5.门诊病人转入病房或转入上级医院的病人要求病历上有转诊记录。
6.妇产科必须严格执行引、流产等各种手术签字手续,以及 计生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
(二)护理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接班制度,护理查房制度。
2.注射室、观察室消毒要有记录、有年、月、日标志,有消毒
液名称及浓度,有签名。
3.为病人配药,输液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销毁并认真做好销毁登记。
4.规范化书写各种护理文书。
5.建立护理差错记录,并及时,认真填写。
6.搞好医一护一患之间的关系,创优质文明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7.搞好责任区的卫生保洁,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三)药房、库房。
1.认真搞好责任区的清洁卫生 , 物品摆放合理,整洁。
2.有药品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有药品差错登记制度和记录。
3.药品调拨必须有药房两人签字,处方划价应签全名,准确率必须在 95% 以上,避免发错药或划错价的事情发生。
4.药品入库应按批号及有效期远近摆放。药品出库应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快出”的原则。
5.建立药品档案,减少过期药品,杜绝虫蛙、霉烂、变质、受潮现象。
6.药品计划,应根据本院的业务性质,工作范围,科室请购计划,不同季节,发病率的高低等因素来制定,报医院审批,避免大批量购药和缺药,少药现象发生。
(四)辅助检查科室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紧密与临床一线科室联系,共同分析,讨论疑难病症,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报告。
3.各种检查必须有登记,日期,有签名,放射科X胶片应按顺序归档存放。
4.坚持全天服务,满足病人需求,确保病人能迅速检查,及时治疗。
(五)收费室
1.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做到日清月结。
2.搞好文明优质服务,不造成人为纠纷。
3.杜绝多收费,乱收费。
4.搞好责任区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中心的管理,提高中心的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各科室在工作中按照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科室予以处罚。考核好的科室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二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实施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实施方案
根据县、乡两级卫生会议精神及卫生院的县体情况,结合县卫生局下发的各项文件精神,卫生院特制定医疗质量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一、实施方案(一)医疗门诊
1.要求熟练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
2.各种医疗文件要求正规书写,各种登记,门诊处方都必须按标准登记书写。
3.连续用药三天以上输液病人,口服用药一周的慢性病人,要求门诊医生有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液的更换要求有年月、日标志,有消毒液名称及浓度,有签名。
5.门诊病人转入病房或转入上级医院的病人要求病历上有转诊记录。
6.妇产科必须严格执行引、流产等各种手术签字手续,以及 计生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
(二)护理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接班制度,护理查房制度。2.注射室、观察室消毒要有记录、有年、月、日标志,有消毒液名称及浓度,有签名。
3.为病人配药,输液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销毁并认真做好销毁登记。
4.规范化书写各种护理文书。
5.建立护理差错记录,并及时,认真填写。
6.搞好医一护一患之间的关系,创优质文明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7.搞好责任区的卫生保洁,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三)药房、库房。
1.认真搞好责任区的清洁卫生 , 物品摆放合理,整洁。
2.有药品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有药品差错登记制度和记录。
3.药品调拨必须有药房两人签字,处方划价应签全名,准确率必须在 95% 以上,避免发错药或划错价的事情发生。
4.药品入库应按批号及有效期远近摆放。药品出库应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快出”的原则。
5.建立药品档案,减少过期药品,杜绝虫蛙、霉烂、变质、受潮现象。
6.药品计划,应根据本院的业务性质,工作范围,科室请购计划,不同季节,发病率的高低等因素来制定,报医院审批,避免大批量购药和缺药,少药现象发生。
(四)辅助检查科室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严防差错事故发生。2.紧密与临床一线科室联系,共同分析,讨论疑难病症,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报告。
3.各种检查必须有登记,日期,有签名,放射科X胶片应按顺序归档存放。
4.坚持全天服务,满足病人需求,确保病人能迅速检查,及时治疗。
(五)收费室
1.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做到日清月结。2.搞好文明优质服务,不造成人为纠纷。3.杜绝多收费,乱收费。4.搞好责任区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中心的管理,提高中心的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各科室在工作中按照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科室予以处罚。考核好的科室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三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
关于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的提案
全科医生是一类重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病及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能力要素有机融合。全科医生国内外医疗卫生实践表明,能否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提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特征的基层卫生服务,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建立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作出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因此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存在问题:
1、目前在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十分匮乏,注册全科医疗科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
2、我国医学教育层次多,多种学制并存,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在校医学生缺乏系统规范的临床能力训练过程,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诊治工作,致使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难以取得群众的普遍信任。不少应在基层解决的健康问题却“小病大看”,由此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和大医院规模过度扩张。
3、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同时国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全科医师处于过渡性的培训阶段。
建议:
1、2012年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按照《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规划、精心部署,认真分析我区全科医生的培养需求和培养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培养规化,确保良好开局。
2、全科医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教育培训、人事管理、财政投入等多个领域,需有关部门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政策等资源保障,落实相关培训经费和在培医师的待遇保障,建立使用管理制度和从业激励机制,为全科医生安心服务基层创造条件。
3、培养质量是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培养基地要切实抓好培养质量控制工作,建立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同时强化培训过程管理,认真做好培训实施和考核工作,确保能够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4、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现阶段解决全科医生紧缺的过渡性措施,也是近期培养全科医生的主要渠道过渡性的措施。当前的过渡期内,三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采取“3+2”的模式,即毕业后接受2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可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
6、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严格规范的培训可使医学生转变为素质能力有保证的合格医生,让人民群众满意,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获得坚实的发展基础,成为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临床医生后,进入医院上岗,结束“常见病挤向三级医院”的历史。
第四篇: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整改报告
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整改报告
在2010年上半年卫生院医疗质量检查中我院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一次自查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制度落实情况,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医疗安全、医疗质量规章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基本技能,使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全面执行新的医疗护理文书书写标准,病例等及时完整的书写,做到书写认真清楚,无缺漏项,建立病案室,由专人负责病例的收放、存档及借阅,处方书写规范,项目填写完整,医师签名认真清楚,药师计价,发药签字完整。
(三)健全急诊室设备及药品,有专职人员值班,急救药品做到无过期药品,急救器械完好备用。
(四)依法执业。各临床科室及医护科室工作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五)加强无菌观念及院内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做到布局合理、设备齐全、制度完善、操作规范。
(六)加强中医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进一步配备中医大夫及相关诊疗设备。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执业医师法》、《医疗质量管理条例》,将各项工作做好,服务好广大社区居民,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体制改革总结
格尔木市医疗体制改革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执行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有效调整卫生资源,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充分调动我中心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按岗定酬、按绩取酬的绩效激励机制,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的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制定了《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使我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不断深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中心由市人民医院组建,创建于2011年初,是一家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心设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口腔保健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室、康复室、健康教育室、计划免疫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X线检查室、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核编21人,目前在岗14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名。财会人员1名,工勤技术人员2名。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人民医院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关系,初步搭建起新型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坚持政府主导,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小岛社区居委会辖区居民有四千余人,并为每位居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同时在辖区内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慢病管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等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设备逐步到位、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还为社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使居民的健康信息走向实行动态化管理,就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二)体制创新,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2011年以来,卫生系统克服思想观念、机制体制、政策规范、组织人员等方面的一系列困难,在上级行政部门坚强领导下,积极稳妥推进卫生改革工作:改革机构性质,是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改革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清理整顿出租承包科室;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药品实行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社区门急诊处方平均费用下降到30元。此次改革从政策设计、政策保障上体现了政府的主导性,保障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从一年来的实践看,初步解决了五个问题,一是明确了社区卫生的定位问题,二是纠正了回扣、红包等行业不正之风,三是消除了诱导医疗的现象,四是有效解决了公共卫生网底薄弱的问题,五是缓解了部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结构调整,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岗位设置,加大医护防人员比例,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岗位设置中占到80%以上的目标,确保了“六位一体”服务的开展。2011年我走向加大力度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到目前共有三名医师为全科医师,两名全科护士。有效地调整了社区医务人员的结构,初步缓解了人员紧张的现状,广大群众也就近得到了多学科医学专家方便、快捷、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四)绩效考核,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1.效率优先,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激励机制。根据卫生局指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标准》,还制定了《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建立了内外两套考核体系,并不断突出强化预防保健评价指标、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社会监督评价指标,根据年终综合评价结果兑现绩效工资,不断加大机构激励力度,引导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工作均衡发展。
2011年我中心制定了《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对我中心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做出明确界定,按照服务数量、服务
质量和综合满意度三个维对人员绩效进行总分评估。解决了不同岗位人员业绩的量化问题,实现了“专业岗位不同,业绩横向可比”,“绩效优先、按劳分配”的局面将初现雏形。
2.统一规范,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形象。自2011年起,我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面实施“八个规范”、“六个统一”。规范和统一了我中心的标识标牌、执业范围、各项业务操作流程、质量管理标准及各类内部管理规范、统一了人员执业着装和仪表、服务用语,统一安装了窗口服务评价器、考勤机等。通过严格监管,规范行为,提升形象,打造社区居民满意的服务品牌;努力形成监督有力、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预防为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
(一)防保下沉,夯实公共卫生网底
随着社区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预防保健工作真正下沉到整个社区,公共卫生网底逐步得到完善和强化。2011年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量为6893人次,;疫苗接种总人次数为;儿童保健总人次数为;孕产妇系统管理;精神病康复管理总人次为2人 ;计划生育服务总人次数为;健康讲座 14人次;慢性病管理率达到85%,规范管理人数达376人;工作重点真正从“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目前,我区35周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比例达到90%以上,国家法定传染病传染病报告率达100%;社区居民基本的卫生常识知晓率,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始终保持良好水平。
(二)科研带动,提高基本医疗水平
一是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开展社区诊断工作。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4423份。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2684人进行了健康状况调查,完成《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开展老年疾病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在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关节病、痴呆等多种老年常见症状及疾病评估干预管理,制定了老年人疾病预防、意外伤害自救等防治指南。
三是积极推进具有中医药特的服务。在辖区内积极开展中药、刮痧、拔罐、针灸、理疗等服务,使中心的医疗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三)理念更新,落实政府卫生惠民政策
一是全面落实残疾人、低保户、老年人医疗优待工作。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我中心为社区居民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费为特困职工、残疾人做健康体检工作。
二是落实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工作。2011年以来辖区常住儿童、流动儿童年及在校小学生接种余人次,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加强了全程质控,未出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对于残障行动不便人员还特别提供了上门服务,使政府的健康工程落实到目标人群。
三是开展育龄妇女乳腺癌、宫颈癌“两癌”筛查工作。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适龄妇女对“两癌”的认知度,唤起了全社会对妇女的关爱;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改善了适龄妇女的生存质量。
四是开展知血糖、促健康工作。全区为社区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免费血糖监测和筛查,近两千多名目标人群享受到血糖监测服务,激发了糖尿病人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加强了社区糖尿病的基础防治。
(四)模式创新,强化社区慢性病管理
一是组建团队,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全区组建了由全科医、护、防人员组成的团对,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实行全面、连续、网格化的全程疾病干预和家庭健康管理。居民还可以通过在家中手得到责任医生的诊疗、慢病知识咨询等服务,使社区医生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二是知己健康,医患协同慢病管理。在慢病非药物治疗方面推行“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由社区医生和489名服务对象共同制定饮食和运动个性化指导方案,通过知己健康监测管理,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率达到75%,形成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实施以来,各项工作组织、协调到位,宣传、落实到位,改革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上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到我中心视察医疗体制改革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一年来,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也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更加鼓舞了医务人员的士气。
四、存在问题
(一)受政策环境制约而形成的问题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使用受到医保政策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需求;二是我社区社区卫生中心标准化设备尚未到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相关业务造成一定困难。
(二)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中心刚刚成立,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卫生服务工作薄弱,服务不够到位,各种制度尚未完善。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方面,结合我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的基础上,立足我中心实际,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要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全科、公卫等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强化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大医院的师资和病源,探索以临床实践为主体的培训机制。
另一方面,围绕新医改政策,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下一步重点:一是尝试在收支两条线管理中逐步强化竞争机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推进绩效工资改革,二是探索大医院与社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运转模式,三是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努力为促进我中心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格尔木是医疗集团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2月10日
格尔木市医疗体制改革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
效
考
核
情
况
汇
报
材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