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时间:2019-05-15 07: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篇: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摘要:敢于表达,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前提。语文教师要构建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乐于表达,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创设入境、入情、入理的情境,让学生能愉快地有感而发。善于表达,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要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有关技能。

关键词: 表达氛围情境技能

新课程改革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要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三方”对话。可是学生懒于思考,畏惧发言,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课堂成为了老师的舞台,学生养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等”的学习习惯,为了新课改的有效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营造“敢于表达”的氛围

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性提高,反应积极敏捷,思维活跃,融融一堂,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每一节课学生都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却存在表达中的心理障碍,担心自己说话不当、举止失措,害怕当众出丑有失“面子”,害怕一旦说错话就会遭到同学讥笑讽刺。长此以往,表达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形成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的负面心理。因此,鼓励他们敢于说话,是快乐表达的前提。

1、语文课堂应构建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在学生心里种下信赖的种子,开出自信的花:我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我勇敢地表达,我就会进步!学生在表达时,教师应该是真诚的听众,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隔离于群体之外,敞开心扉,融入学生的世界,和他们一起聊天、讨论、畅想,进行没有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在思维和表达中肯定有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常常会出错,但他们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多称赞,多鼓励,这一次努力做了,相信他们的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2、语文课堂应营造积极、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

教师和学生都要尊重和关注他人,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包括一些“异样”的声音。如朗读时结结巴巴,答题时错误百出,议论时词不达意,甚至文不对题、标新立异,都要做到不嘲笑,不挖苦,大家予以及时的提示和善意的帮助,让课堂里听不到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鼓励学生敢于说话,学会合作。

二、创设“乐于表达”的情境

1、入境,表达“美”

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我在教学《月光启蒙》时,将词句融进多媒体课件之中,让教材提供的审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适时引导:“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这样的景象吗?”学生通过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从而感悟词句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

2、入情,抒发“情”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入情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如:教材展示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的天真活泼,《爱如茉莉》的爱就如茉莉般平淡而真实,《月光启蒙》那浓浓的母爱;《七律长征》中毛主席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可以说,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情感海洋。我在教学《月光启蒙》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爱你的母亲吗?你是怎样向你的母亲表达爱的?”引导学生“入情”,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地抒发感情。

3、入理,谈论“理”

作品中的“理”,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如《谈礼貌》一文中,“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中的礼貌问题,让学生就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学生谈自己的真实看法,《海伦凯勒》一文学完后,学生写写自己的读后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引导他们小中见大,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得出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锻造“善于表达”的技能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表达的有关技能,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1、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2、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3、结构关。要求学生表达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己见。

4、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表达。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要经历“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以“敢于表达”为前提,以“乐于表达”为基础,才能真正达到“善于表达”,真正充实人文内涵,提高语文能力,才能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内容摘要:

我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缺乏说话欲望和激情,说话缺乏条理、不流畅、表达不清等,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居住不集中,除学校外,学生缺乏利于交流的环境,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每天都在地里劳作,即使有空跟孩子说话,都是些安排干活的地方口语。尤其近年来大量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无人关心,孤独失落的小学生沉默寡言,缺少自信,不喜欢交流。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会抢着发言,到了三、四年级,就不敢或者不喜欢发言了,到了五、六年级,老师点到名字也懒得发言了。农村小学生缺乏口语交流的良好外界环境,农村小学校园缺乏激起学生发言天性的良好氛围,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激发口语表达兴趣,让学生产生说话的动机和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已经可以从别人的动作、姿态、声调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传达出生理上的需求,如饿了、渴了、想上厕所。希望这些基本要求会获得满足,渐渐地也会说出心理的需要,如不明白的事想问清楚、希望老师提问自己、需要同学帮助自己等,当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渐强时,也会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阅读课文时会说出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好恶,然后经由教师和同学的反应来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进行说话,根据小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采用“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就给谁戴红花”的方法,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扮课文中的角色表演,鼓励站在台前当众表演,习惯成自然后便逐步提高要求,人人都讲,训练面由窄到宽,中下生讲得不够准确、流畅时,教师或学生可以马上更正、补充和鼓励,大家都能得到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提示的是非问题,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一个接一个热烈发言,很多学生都想用自己的意见说服对方。口语表达情景中,语意清晰,获得别人的称赞,因而增强自信,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个个争着讲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得到提高。

其次,创新口语表达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模仿说话,从低年级抓起,可以设计一组意思基本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子,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仿说。可以引导学生仿电视中的某个人说话,要求做到干净利落,富有表情,特别引导学生仿正面人物说话。

读听说训练,先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读课文,再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让一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问答说话训练,让学生收集宣传文明礼貌、学生守则、安全法规等内容,让学生进行问答对话;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交流感受,说出好恶,分享欢乐。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例如课余有些女同学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什么发型好看、服装好看,这种现象好不好,反映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评说。鼓励学生讲新闻,说趣事;围绕“怎样养鱼”、“我学会了种菜”、“怎样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内容进行说话;抓住小学生喜欢向老师报告事情的机会,纠正学生口语表达语序,使其把话说清楚,把事情讲明白,讲求语言的连贯,说得有条理。

第三篇: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我深深认识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与完整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关联到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和工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议等语言实践,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说中有练,练中有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必须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十几减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星期天花猫咪咪和黑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咪咪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咪咪说:“这里共有13条鱼,我钓了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创设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学生也“知无不知,言无不尽了。”

二、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敢说”

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表达。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应以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在课堂上,教师要亲和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如: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时时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Article.asp?nid=6431时用“说得好!”、“不用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训练过程,让学生“善说”

儿童时期是发展语言最有效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个训练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善说”的能力,即让他们说得清晰,说得明确,说得有条理。

1、讲究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语言表达的完整就是思维的完整,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往往不能很连贯,不能说上一句完整话。比如,老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还会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要求他们把每一句话都说得完整,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图中一共有几辆汽车?”就应该回答:“图中一共有7辆汽车。”„„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话来回答,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锻炼了说话的能力。

2、讲究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语言表达要求完整,但也要讲究表达的简洁明确,语言的精练也反映了思维的清晰。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完整但不罗嗦,语言少而精练。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二年级下册)30+20时,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想的过程,即: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就是50。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同样,话不在多,表明其意则行。

3、讲究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训练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正确性。例如,在教学“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二年级上册)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语言训练:(1)第一行摆2朵红花,第二行摆8朵黄花,(2)分一分:把2朵红花看作一份,8朵黄花可以分成这样几份,(3)想一想:8里面有()个2。(4)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一句一句说成连贯的话。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使学生明确:8里面有4个2,8是黄花的朵数,2是红花的朵数,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总之,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要频频诱导善于启发,真正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会说、能说。只要持之以恒,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得到发展。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xiexiebang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现代化社会人”应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需要的能力。而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化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因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如不具备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发展,因而现代化社会对青少年提出要具有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决不仅仅是针对优秀学生,而是全体学生,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受师资、条件、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存在很多的不足,因而致使他们有话不敢说,有话不会说,有话说不“会”。因此,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爱因期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种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充满信心,执着追求。因此,要培养说话能力,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让学生乐于说,这就要求教师在说话的内容上多下功夫,精心设计。我们应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思想的话题。像很多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我们就让学生就“你为何喜欢这部电视剧”或“这部电视剧的大概剧情怎样”来谈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也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事来变谈,如“我的老师、我的家乡、我喜欢做这事”等,这不仅锻炼了说话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在训练过程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鼓励,学生说话兴趣便会被激发出来,达到说话目的。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

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有“上台说话恐惧症”,他们在台上就手足无措,半天说不出话来。因而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尽量可能多的一些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练就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子,提高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表现能力,语文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鼓励学生质疑,并大胆与老师对话讨论问题。例如,我们教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先由学生质疑,有的学生就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为什么用„偷偷地‟而不用„悄悄地、渐渐地‟”?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嫩嫩的,绿绿的”是对小草进行的修饰,为什么不放在小草的前面,而放在句子的后面?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大胆交流。而不是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听,学生将过程应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学”,把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的重要场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

平时,我们教师只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活动课的存在。像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与之相关的“口语交际”这一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并

没有真正落实,要么蜻蜓点水,一会带过,要么根本无视它的存在。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法中不应忽视活动课,如举一些猜迷比赛,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让学生有表现的欲望,愿意开口说;也可举办诗歌朗读活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开展演讲辩论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反应快的能力。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重视强化学生口头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完整的说清一件事或是表达自己一个观点的好办法,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训练,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要抓好这一环节训练,由于口头作文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同时要制订口头作文计划,进行多样化的训练,既可以听了说,听了写,写了说;还可读了说,说了写,读了写,写了说。听可以听老师的和同学的,还可以听自己的(录音)。读可以读写好的文章,也可以读写作提纲,包括自己的,别人的,无论是听也好,还是读也好,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训练时应注意要面向全体同学,并且在口头作文后,教师一定要进行讲评,讲评后重在鼓励,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语文教师平时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的教学法,并根据学生的说话的不同情况,具体指导,经常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胸藏锦绣“”口吐华章”的全面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训练学生正确、得体、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我认为阻碍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恐讲心理”的影响,缺少口语表达的氛围,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惰性心理”。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呢?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起:立足课堂,营造民主气氛;巧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阻碍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解决的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在训练学生正确、得体、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大部分学生只是乐意于做一些笔头上的练习,而口语表达能力却远远不如城市的孩子,常不敢口语表达,不会用语言表达,更不善于口语表达,当众讲话缩头缩脑,结结巴巴,词不达意。为什么城乡的学生之间有如此的差异,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阻碍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

1、“恐讲心理”的影响

农村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胆小,羞于说话。很多学生怕开口说错,受到老师的责备和同学的嘲笑,这种恐惧心理导致学生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说话时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的。而造成恐惧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少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平时没有一种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句子的对错,因而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2、缺少口语表达的氛围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是我们农村学生接触真实口语表达的机会非常有限,因为在家中和父母交谈主要靠方言,很少说普通话。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且由于受师资力量的局限,老师在课堂上的用语用得较少,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形式,口语练习也局限于书本上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仅在于课堂,伴随着下课优美的铃声口语表达已经和他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3、重视程度不够

在农村,仍有许多家长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以笔试的成绩来衡量语文学得好坏,甚至有的家长说“反正不做官,好不好无所谓”,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家都对口语表达能力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与学都仍停留在语言知识点上,对教材中口语活动也只是浮于表面,做做形式而已,结果造成学生只会读、写不会讲。

4、学生的“惰性心理”

语文学习不同与其他学科,它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去听、去说、去写,要勤奋好学。但有部分学生懒学,课后对语文不闻不问,只是局限与课上的一点时间,口语表达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性。认为会说不会写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懒惰的他们只好把仅有的时间放在写上,而忽视了语文的本质。

二、提高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立足课堂,营造民主气氛

口语表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活泼的、生动的、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大部分学生胆小不愿意说话,是处于一种胆怯心理,尤其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羞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生怕说错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课堂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交际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愿意说,敢于说,乐于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口语表达训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或看图说话,教师要认真指导读,坚持指导说,特别是对一些叙事类文章或图片,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他们进行创造性复述,但要围绕主题;对一般学生要求按课文复述。

2、巧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口语表达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口语表达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口语表达的内容应联系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出发,让他们敢于说自己的真心话和亲身经历。可以事先布置一些诸如“一件难忘的事”、“我喜爱的故事”、“我的烦恼”等联系学生生活的话题去训练,说话的内容是具体的,可感的,可操作性的,同时有时灵活的。让学生进行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形,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使其临场发挥,随机“说话”,又可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活而不乱”,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发展。

3、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

口语表达的训练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生活实践进行,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专门的训练

活动,它的训练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训练的时空也是不受限制的。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训练方式。

课前演说。每节语文课前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让1到2名学生上台,就一个话题,如自我介绍、介绍朋友、介绍家庭等进行演说,全班轮流进行,人人参与,对口语能力进行训练。

模拟对话。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创设情景与角色的模拟对话活动。训练打电话、购物、借物等对话的技巧。

讲故事。利用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课本剧。这是一种既能增添学生情趣,又能训练艺术语言,还能训练形体语言的综合训练方式。

4、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在坚持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前提下,有阶段、有步骤、系统地去训练。在初始阶段,应设置一些简单题目去训练,诸如采用“自我介绍”、“我的父亲(或其他家人)”、“我的愿望”等“介绍类”“独白类”话题。允许学生在日记本上先“写话”,有准备而说话。训练一个阶段后,可设置一些“表演类”或“交往类”的话题去训练。如设置情景对话“道歉”、“借物”、“回到家后”等话题,有广泛性。在有一定的基础后,可设置一些随机性的话题去训练他们的临场发挥的随机交流能力,达到真正“表达”的目的。在每次训练时,还要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如上台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学生热烈掌声的欢迎,而鼓掌的学生亦会受到上台同学的鞠躬致礼。教师要要求观众以期待的目光对说话者表示鼓励,使他们懂得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在课内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提高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说多练,提高运用的频率,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策略: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解决学生怕说、不敢说的问题。

2.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以语言实践活动代替语言的繁琐理解,让学生有话说。

3.以读带悟,培养语感,解决学生语言干瘪、词汇量少、表达不完整的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来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

5.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一定数量的规范、准确的书面语来纠正口语表达上的缺陷。

预设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努力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下准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动口率达100%,个体回答问题率达60%以上。

设计说明:

《散步》是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和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易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置于具体情景之中。在解读文本时,以读促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想说、敢说,完整规范地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明确课文主旨。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在朗读、讨论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亲情,理解对生活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目标2、3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合作探究,美点寻踪

4.配乐朗读,感悟亲情

5.联系实际,谈谈收获

6.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语文备课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温馨、美好的瞬间,人们总爱用相机把它们定格下来,让它们成为永远美好的回忆。

今天呢,老师带来了几幅这样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在这些图片上定格下来的是什么情景呢?

请你们用自己的语言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描述一下。

(两个学生回答)

从这四幅图片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景呢?

(两个学生说说)

生活中这样美好的瞬间很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他们一家人之间的挚爱亲情。

(投影:出现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让我们合上书,用你的耳朵,用你的心聆听录音朗读,同时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听录音)

(2)听完朗读,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我们来个快速抢答。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快速地回答这四个问题。

看来大家听得很认真

(3)下面请一个同学再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

(板书)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三、合作探究,美点寻踪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以前也读过不少美文,你认为要把文章写得很美,要用些什么方法呢?

学生回答:

词语

句式

修辞

人物

情感

是啊,一篇美文,包括许多美点,比如美的词语、句式、景色、情感、构思

板书:美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活动,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且把你们认为文中写得美、写得好的地方找出来,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

做一示范:文章的_______________很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它连用了两个“我的”,强调了“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挚爱情谊。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板书)

小结:这篇文章确实写得很美,美在……

(出现投影)

四、配乐朗读,感悟亲情

《散步》由生活中一次真实的散步写起,一家四口三代之间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谱写了一首亲情的颂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再来感受这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

五、联系实际,谈谈收获

散步其实是一件小事,可是作者却用一双慧眼,从这个平凡的小事中写出了浓浓的亲情,写出了那份责任。那么,同学们,你们学习了本文有着怎样的收获呢?请大家来说一说。这个收获可以是文章上的,可以是做人上的,可以是生活中的……

六、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散步》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优美的田野风光,和睦的亲人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我想大家如果也能认真观察,用心感受,定会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希望大家课后把学习本文的收获整理在笔记本上。并且把文章讲给你的父母听,观察他们的反应并记录到周记本上。

美文推荐:表现亲情的文章很多,这里老师向大家再推荐两篇,希望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并做好读书卡片。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教学,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学生能大胆地站起来说,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尤其是快速抢答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许多学生与以前相比能较为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但是,这节课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虽然注意了学生的说,却忽视了对学生表达完整性的评价,弱化了对语言规范性的指点。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注意到全体学生的感受,和学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部分困难学生还未能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还放不开,丢不下包袱,因此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调控引导还不到位,评点方式略显单一。

评宁珊老师执教的《散步》一课

王风丹: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跟宁老师学习了一节课,很有感想和收获。这节课不仅体现了她较好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且也体现了老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较为深入的领悟,反映了老师就如何实施新课程所做的有益的探索与思考。这节课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突出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教育,让学生的心灵有了触动,较好的把握了三维目标,在充分学生主体作用及小组合作学习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尝试,应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几点看法

一、下面我想围绕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层面来谈谈这堂课的课堂教学。

1.语文研究情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各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和表达交流,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刚才宁老师也讲了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背景。我们语文组围绕学校校本教研的总课题,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为近阶段语文备课组的子课题。在课前的集体备课中,我们商议采用以下几个策略:一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表达;二是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以语言实践活动代替语言的烦琐理解,让学生有得表达;三是以读带悟,培养语感,解决学生语言干瘪,词汇量少,表达不完整的问题,让学生规范表达;四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增加学生开口的机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让学生个个有机会表达;五是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一定数量的规范,准确的书面语从而纠正学生口语表达的缺陷,促进学生的表达。

2、教学策略实施和教学效果

今天这个课听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些教学策略都得到了实施,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体同学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持久,学生无论是对课文的内容表达的感情,还是对知识、技能的学习,都表现出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大多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是全体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一方面对个体学生而言,卢老师在自己深入研究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体味文章内容,创设情境,将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好的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理解体味文本从而做出自己的评价,同时就语文基本技能而言,卢老师也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本课恰当的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度广,学生基本上是在积极的状态下思考,参与讨论,学生动口率基本达到了100%,举手率、答题率都很高。

另外宁老师语调亲切自然,注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和我们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校本教研总课题是一致的。学生发言积极,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尽管因为基础、年龄、心理等因素制约,学生精彩的发言,灵动的智慧并不多,但老师毕竟实在做有益的尝试,学生毕竟是在不断进步着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会有收获,学生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存在问题

最后我来谈谈这节课的不足。俗话说:旁观者清,找别人的不足容易,真正叫我自己上不一定有这么好。但是为了我们备课组这个子课题,也为了我们语文老师的共同进步,所以我还是要谈几句:

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达、交流,但少数同学不敢当众发言,在小组内表现还可以。但始终没举手,相当一部分同学发言表达不规范。当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反映三中学生的实际,显示了我们课题的必要性。

进入状态迟,学生表达质量还不高,虽然老师采取了很多方法激发学生,但是学生还是有些拘束,思维还未完全打开,学生主动提问、创造性的提问,有创意的回答都很少,不敢或者说还没有质疑、发问、辩论的意识,整堂课几乎没有人敢站出来发表与老师与同学的不同意见,缺少思维的碰撞与火花。

绝大多数同学能完全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普遍缺乏自信。这可以从学生举手的动作、发言的神情、语气看出来。另外,学生在表达交流过程中习惯于或过于注重自身的思考和表达,仅仅是一种单向、单一的表达,在别人发言时,大部分都在埋头看书或思考自己的问题,或许在听,但外表上都看不出来,这样既不够尊重别人,也不能激发发言者的信心,对自己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也没有帮助。所以,应当教会我们的学生在别人发言时学会专注的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内容,抓住要点,质疑发问,发表不同意见。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还不丰富(当然,这堂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仅仅采用了朗读、归纳主要内容等几个方面。其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诸如复述啊、背诵啊、辩论啊、评议啊、质疑啊、小演讲啊,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如果这样一搞,可能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生动,我们的学生就会更加自信而神采飞扬。

二、两点建议

最后我想提两点建议,供老师包括其他同志参考:

1.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并让学生明白培养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信的表达。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学习中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其社会功能看,语言表达能力又是一个人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手段。

最近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张家港高级中学建设校园文化的书,其中关于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一段中有两个例子很有意思:英国的牛津大学是一个出国家领导人的学校,建校以来共培养出了23为总统、首相或国家领导人,像撒切尔夫人、布莱尔、克林顿等,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出了这么多国家领导人,这和牛津大学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这个学校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房子,是这个学校的演讲练习地,牛津大学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演讲、辩论会。他们的演讲、辩论会,英国的各大电视台都要进行现场直播,而且,他们演讲、辩论的内容往往会影响世界的格局和进程。

人们都说,美国人个个都是侃爷。这和他们注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关。“演讲是自由之父”,“培养公民演说能力是国家的责任”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名言。美国各个中学、大学都有演讲大厅。二战期间,美国人把“口才、金钱、科学技术”看作在世界上生存竞争的三大手段。卡耐基也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另外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有关资料表明,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

中国人不善言辞,更少有具备有演讲才能的人。中国历来崇尚的是“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人们往往不要你巧舌如簧,而要你把事情做出来。大家对夸夸其谈的人有种天生的反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视野、活动范围的扩大,合作交流机会的增多,越来越显示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让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要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贯穿于我们全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2.让学生清楚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教给方法。

许多学生不是表达能力差,而是不清楚语言表达的要求,只是凭感觉,不会表达。综合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有关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我认为要做到两条:

一是真、新、顺。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是做到积极、主动、自信、专注、文明、得体。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做到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语言表达的具体要求,采取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以创设情境和语言实践活动为载体,教给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学生升入高中或走上社会,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如果人人都能积极主动自信而神采飞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文明得体顺畅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那么,我们学生的发展空间将会大大的增加,我们三中的声誉将会更上一个层次,我们盐城的教育将会更加令人瞩目。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不成熟观点和思考,有许多不当、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宇:

今天,我们初二年级语文组卢茂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校本教研的观摩课。课前,卢老师围绕研究课题,精心备课,几易其稿,这种教研的认真劲,首先是值得我学习的。

刚才王主任对卢老师的课作了一个比较系统而又客观的评价,下面我就略为补充谈谈自己的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指出探讨。

我们初二年级的校本教研课题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总体上说,卢老师在这堂课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和设计的教学步骤都能围绕着这一点来。在这堂课中既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又注重了语文课本的人文性;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类亲情,中华民族优良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又引导学生学会了如何来赏析美文,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等等这些方面,我认为卢老师做得很好。

在这一堂课中,我们在课前商讨的一些教学策略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发言面广,发言的人次多,达到了42人次,学生活动的时间绝对是充足的,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说,不想说的问题。这些都得力于卢老师平时的工夫下得足。但我要提出并请大家一同思考的是,在这些发言中,有多少是接受式、再现式的低层次的发言,有多少是发现式、探索式的高层次的发言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单是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去思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质量和表达的深度,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表达,而不是浅层次的回答。

我想,让学生敢说、想说,只是解决的学生语言表达心理上的问题,而让学生会说、说好才是解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的问题。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后者,因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发现在初二学生语言表达调查表中显示,喜欢逻辑严密和思考独特的表达同学只占极少数,仅有百分之十几,可见这方面学生是多么的薄弱。

况且,一堂好课,我个人认为不但要形式新颖,语言优美,还要有思想。没有思想的课堂,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同样没有思想的深度,也就没有表达的深度,否则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流于形式,浮在表面。因此,在一堂课中,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有哪些新的见解和新的思索。

在这堂课中,有一个学生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回答假设你是文中的“我”在父亲决定走大路时会有什么想法时说“你们走大路,我走小路”。我认为这一回答,就是一个绝妙的答案,因为这非常符合一个小孩的心理,也是很多成年的教师没有想到的回答,富有创造性。但这样的答案在这堂课中并不多。另有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下去,是在老师一步一步追问下,才回答出全部内容。在回答问题时,语言也缺乏感情,不够生动,少用修辞。

我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否应该让学生的表达注意一下用词和句式结构,能运用一些修辞,感情更充沛一些,表达得更深刻一些。我们是不是要这些方面做些研讨、下些功夫呢?

孔令娥:

今天听了宁老师的一节课,感觉收获是蛮大的,最主要的感受是这节课中的学生活动,下面就这一点谈谈我的看法。

宁老师在这一节课中,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们观察几幅图,问图中表现的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所以很多学生举手回答,而且答得较好,极大地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

其次,新课标明确要求“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力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卢老师播放了这篇课文的配乐朗读,所配音乐轻柔悠扬,学生听的很认真,我观察了一下,很多同学都边听边拿笔在画文中的句子,这就是他们投入的一种表现,后来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我旁边的小男生,他的语气就在模仿那个录音的朗读,把文中那种浓浓的亲情尽可能的读出来。

还有新课程还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未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节课中,卢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自由抢答题”,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很简单的内容,让同学迅速作答,课堂气氛热烈。

在“议一议”这一环节中,卢老师先让同学们谈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好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回答可以是词语,可以是句子,可以是修辞等等,同学们总结归纳得较好,然后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去读课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这一节课的优点是很多的。

但也有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1)

教师的问题可以更加明确,如有同学说道“熬”字用得好,卢老师追问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说明母亲在这个冬天过得不容易,卢老师又问“怎么一个不容易呢?”学生就很难回答了。所以老师的语言也应该干净、利落。

(2)

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有好几个学生从头至尾都没有参与到课堂来,我们的课堂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所以要吸引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到课堂中来,这虽然不容易做到,但我个人觉得这是每一个教师所必须做的事情。

李萍:今天听了宁老师一节课,这节课符合“美文美教”的要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优美的田园牧歌式的散文。这堂课整体上得充满感情,有行云流水般的顺畅,今天我就这堂课的师生互动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师生关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的职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教师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因此注重师

生互动上的融合是最能感染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自身审美情趣、观念与行为不自然地在课堂得到一定的展现,因此师生互动上的融合更易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激起火花,达到师生双方身心愉悦的效果。在这堂课中卢老师特别关注了与学生的互动,不管是课堂一开头四幅画的导入,还是学生谈学了这篇文章的收获,都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2.宁老师这堂课不仅让师生互动起来,而且做得有声有色,不是做表面的虚假文章。课堂要焕发出活力、有生气,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回答的“个性化”,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比如有一个情节: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写得美的地方,讲讲美在哪里?这个环节中有生生合作探究,然后让学生充分地发言讨论,体现了师生互动的双向性、流畅性,提高了师生互动的实效性,学生讨论热烈,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一起去领悟文中的各种美:修辞美、句式美、景色美、情感美等等,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美育”特质。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互动式教学,不仅师生互动,还要生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情趣,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教学新理念,尤其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为这堂课增添了生动、鲜活的画面。

下面我就这这堂课提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1、这堂课没有设置学生提问的环节,让学生开启心志,大胆发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互动方式,而这堂课忽略了。

2、在对“世界“一词的挖掘有待更深层次一点,身边的亲情讲得比较少,卢老师没有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亲情是点点滴滴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今天学习了卢老师这节课,收获很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马冰:

今天我听了宁老师的一节课,学到了很多东西。卢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有较为充分的体现,既有阅读方法的点拨,又有阅读材料的语言积累。刚才吴媛东老师就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环节,讲得比较详细,在这里我作点补充,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本节课卢老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以学生寻求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构思为主问题进行教学,课堂上有多种形式的互动,如学生讨论的生生互动,有老师相机点拨的师生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表达,老师点拨、评价有深度,语言也比较到位,但精彩处不多。就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环节,我想谈几点看法。

1、师生互动阅读中,对学生的充分读书这个度究竟该如何去把握?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课堂上如果不让学生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失的。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作为教者又不能不重视。卢老师这节课对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把握得比较好的,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上可以看出。而我们平时课堂上处理总不尽如人意。关于这个“度”的把握,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第三,读书要读到让学生在愤悱中求突破,特别期待老师的引导才好。

2、师生互动阅读中,怎样既尊重每一个举手的学生的发言权又不影响教学进程?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发言的权力,以人为本。而课堂中往往是发言提问的优秀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语言能力得到培养,而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必然受到损害。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无暇顾及这部分学生。例如本节课中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亲情故事,有的学生刚举手,老师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3、师生互动阅读中,除“问题教学”之外,教师究竟还要做些什么?

“问题教学”之外,老师要师范自己创造性的阅读体验,卢老师在课堂上对“熬”、“世界”等词语解读很有深度。但课堂上没有设计学生提问的环节,我认为这是师生互动教学的一大缺陷。其实像第6小节老师提出的“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一样?”问题,只要留给学生一定思维空间,学生也会提出此问题,而且通过讨论还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王欣然:

今天,听了宁老师的课,我深切感受到这种教学设计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这节棵卢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付出大量心血,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这节课成功的地方有很多,下面我仅从执教者角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晰,符合新课程要求

1、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组织者,而非指令者。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这节课中,卢老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由说话,发展学生积极的说话趋向。在授课开始就把说话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展示四幅画面,让学生自由描绘谈感受,并由此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几乎每个环节都体现了这一理念。总之,这节课卢老师始终隐身在学生背后,悄悄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使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迹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语文课程的特点及子课题的要求,采用有效方式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话,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卢老师对于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全权放手,如听读概括等;对于一些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综合概括能力的问题,总是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争鸣,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就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精神。

其次,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

1、就教学程序来说,整个教学环节紧凑、完整,环环相扣,过渡语设计自然顺畅,给人以启发性。

2、教学内容的把握准确、适度。结合文本及子课题的要求,卢老师定下了三个目标:①积累词语、理解句意、明确主旨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讨论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③感悟亲情,理解对生活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些目标内容丰富,涉及

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目标的三维化,定位正确、科学。授课中,卢老师又进行大胆辐射,适当迁移,将文本回归生活,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如导入、美点寻踪及说说收获环节,都会自然辐射到生活,大大增添了这节课的人文性,激活了趣味性,散发出感染力。

另外,关于这节课,我还有几点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不妥之处请卢老师见谅。

1、教师的点评不到位,简单、单调,缺乏激励语,一些智慧的闪光点也未能及时得到升华,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在学生发言时,教师有时未注意规范学生用语。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关注学生的表达,那么学生一定会想说、能说、说好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王健宁:

今天听了宁老师的《散步》一课,收获是很多的,作为补充发言,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薄之见,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首先想说说这节课的优点:

1、宁老师很注重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协调一致的师生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通过运用丰富的语言、面部表情、神态、手势、眼神的交流,加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精选了画面、音乐,善于创设情景,有吸引力,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中来。

2、开篇导语后,设置了抢答题目,调动了课堂气氛,活跃思维,因为人在情绪高涨时思维最活跃,记忆最深刻,这个刚好适应了学生的认知心理。

3、卢老师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语言优美、清晰、流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时在课中特别注意渗透教研课题,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4、课堂组织上,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给他们独立思考和研究的空间,善于运用语言艺术,给学生许多思维的发散点,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善于追问,及时纠正语言表达上的疏漏。

值得商榷的地方:

1、点评的语言不够到位,过于单一。

2、语言感染力有待加强。

王立影总结:刚才各位老师根据自己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现象的观察,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分析评议,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看法和启示,谈得很深刻、独到,有真知灼见,更为可贵的是能够“以学论教”,强调以学生的状态(如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师生发展。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评价的本质在于促进发展,上课如此,评课也是如此。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觉得这样几个方面已达成共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借鉴或作进一步探索:

1、更新理念,从尽心的教课文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学课文,给学生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学习卢老师在课堂上做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有效地解决学生怕说、不敢说的问题。

3、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需要尊重。学习卢老师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老师、同学的肯定中成长。

4、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文听说读写的语用能力的培养。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卢老师这节课做得很好,既突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又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

5、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理想不理想,取决于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取决于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卢老师在本节课上能切合学生实际,点拨、讨论相结合,挖掘学生心灵的“动情点”引领学生走进情感体验的新课堂,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较好地达成本节课的目标。

总而言之,语文组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这个问题上作了有力的尝试。他们所采取的策略是有效的,可供我们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当然,在这两个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1、解决了学生怕说、不敢说的问题还远远不够,如何进一步使学生规范、完整、流畅的表达;如何把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如何使口头表达落实到书面表达等问题还摆在我们面前。

2、我们教师在运用自身的教学机智及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表现作大胆点评,从而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有效调控教学行为方面还有待提升

下载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摘要 从教几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所接班级的学生都好似有一个共同 的通病――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个个都唉声叹气,嘴......

    立足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立足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广州市白云区横沙小学谢孔敏 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首先从阅读教......

    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论文

    摘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来说,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关......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旬邑县逸夫小学 王会宁 一、课题背景 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过......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河西学校 王祝刚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因此,训练学生说是培养思......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需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 大多数人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尝试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尝试 新安县仓头中学刘晓东471814电话:*** “说”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在日常交际中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版《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开头第......

    培养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我今年参加了2010年绍兴市中考阅卷工作,从自己的改卷(简答题)部分的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发现学生在书面表达题上总体得分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