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开题报告
旬邑县逸夫小学 王会宁
一、课题背景
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过程,也是小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创新求异的能力,而且同时发展了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已经表明,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重任。为此,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确立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小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由此可见,口语表达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真正地使“一言堂”变成“满堂言”,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他们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情感交流目标: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情感交流,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
2、语言发展目标: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语文课上,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双向互动、无拘无束地交流。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把话说完整,表达清楚。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说普通话,规范日常语言,克服方言、语病。为学生日后与他人流畅地交谈和写出通顺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1、消除孩子不善言谈的心理,激发孩子的口语表达兴趣。
2、帮助孩子解决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不足,如:表达不流畅、表达不清晰等等。
3、促进孩子口语表达完整、具体、生动、形象。
4、克服孩子提笔写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 逸夫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本班学生说话能力的现状作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为研究的深入打下基础。
2、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文献资料,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各种新鲜事实、观点和见解,并作为我们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3、经验总结法。指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以有利于本课题的顺利开展。
4、教学实践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各种假说,运用必要的合乎教育理念的方法,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语言感悟、表达、运用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强调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并把平时教学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建立组织、制定方案(2015.3—2011.4)
2、全面实施阶段(2015.4—2015.6)。各位老师可按预定的方案在教学中去实施。
3、总结提高阶段(2015.6—2015.7)。对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提出新的整改措施,继续去实施,提高实效。
4、成果汇报阶段(2015.7—2015.8)。撰写课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向上级科研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二)发表相关课题实践研究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和教学设计。
第二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论文
论文标题: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工作单位:乐昌市第一中学
作者:张桂英
学历:本科
教龄:9年
所教年级:高一年级
联系电话:***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当今时代,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尤其是人际交往和思想交流中非常重要。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师生对话法、听录音朗诵法、口头作文法、组织各种比赛等途径实现。关键词: 语文教学口语能力培养
正文:
当今时代,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尤其是人际交往和思想交流中非常重要。《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笔者在这谈几点浅粗的看法。
一、课前3分钟演讲
每节课前可让1~2个同学进行演讲,内容不拘一格,演讲题目可以教师选择,也可向学生征集,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要求能激起学生兴趣,并要求学生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二、师生对话法
课堂上老师提问,要求学生大胆、清楚地回答,并且语言要简练、风趣、文雅、有条理。教师首先应在课前设计好问题,安排发问的时机,然后在课中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于有疑处解疑,无疑处生疑,按照“师问生答——生问生答——”或者“一问一答——一问多答”的形式激励学生说话,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教师应重视讨论过程的指导和控制,及时评点,通过讨论达到训
练说话和思维的目的。
三、听录音朗诵法
课堂上让学生多听教材朗读磁带,这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纠正错别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加强普通话的训练。朗读可使口语得到严格的训练,是说话训练的较好方法之一。安排朗读指导课,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朗读内容:包括课文和课外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也可使学生的口齿、声带得到锻炼,从中学到许多说话技巧。
四、口头作文法
口头作文是进行表述能力训练的理想方式之一。口头作文具有多方面的训练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口述一个完整的意思,这里就包含了多种训练的因素,从学生确定中心到选择取舍材料;从结构安排到遣词造句都能得到训练。由于口头作文时当众述说,这又使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声音、节奏、语气、感情诸多方面得到锻炼。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构思口头作文的方法,从文章的中心、选材、结构等方面定下几个“点”,连“点”成“线”,再扩成“面”。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交错选用几种程序进行训练。可以从形象到抽象:看图说话——按所供文字材料口述成文——按题目要求口头作文;可以由易到难:拟提纲口头构思——凭提纲口述全文——打腹稿出口成章;可以从部分到整体:口述所选材料——口述开头结尾——口述全文。
五、组织各种比赛
组织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影评、书评、辨论会等。要求学生感情充沛,吐字清楚,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表情、手势也要恰当配合,以增强说话感染力。
当然,要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仅仅掌握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语言的积
累。笔者认为语言的积累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字的积累。
汉语言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掌握了这些字正确的声、韵、调和字义,说话时运用起这些汉字就会像鱼儿游进大海,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第二:词汇的积累。
词汇是概念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基本元件。掌握丰富的词汇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是说的基础。无论哪一位演说家,他的语言都会表现出词汇丰富的特点。即使不是普通人,如果词汇贫乏,说话也会平淡无味,像个瘪三。
第三:锦言佳句的积累。
句子是进入语言实用交际的最小单位。如果说语文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句子就是文化的细胞。汉语句型,不仅包括了汉语的全部表达形式和语法现象,而且浓缩了汉民族数千年来对自然、人生、社会、艺术、哲学等等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实词、虚词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语序的搭配,都包含了汉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让学生们大量积累这些锦言佳句,无疑是一种非常可贵和可靠的思维训练和言语训练,是他们学习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内容素材和形式规范。
第四:精美诗文的积累。
为了体现文学的整体性,还必须积累典范的精美诗文。这是最高级的语言积累。学生在这些精美诗文中学到的语言,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方法体系等整个文化体系。多积累精美的诗文,可以潜以默化地提高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感及人格心理状态。如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第五:指导学生平时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生动的语言。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基础,随时运用,尤其是直接运用到口语表达中。要活学活用,在用中充分发挥积累的价值。要让语言成为一条流动的小溪,不能使之变成一泓不动的潭水。笔者相信: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课堂口语表达的水平也必将不断提高,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精于表达将是现代语文课堂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3月刊
3、《教学月刊》1997年9月刊
4、《演讲与口才》第174期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
河西学校 王祝刚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因此,训练学生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积极的说话心态
目前学生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均有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注意少数几个“优等生”,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2)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3)当一些学生说错了时,会受到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嘲笑,使学生没有勇气说话,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说话心态,让他们想说喜欢说,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我们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全体学生说的机会。
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性,一是要求语言本身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二是语言要清晰,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似是而非,模拟两可.人们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维,进行有序的语言表达,也是优化思维程序,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1.激励学生说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数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能否,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2.鼓励学生讲思路
几何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几何题的结构,便于分析等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几何时,有些学生理解其意,但苦于说不出所以然,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那么就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开拓思想,培养语言的灵活性
语言灵活性,就是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思维活动智力灵活程度的体现。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一道几何题用分析法、综合法来解题,以提高解题的灵活程度。一些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能重视用准确、连贯的数学语言表达物质活动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完整地说数学,学会从说中理解题目,提高学生思维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内容摘要:
我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缺乏说话欲望和激情,说话缺乏条理、不流畅、表达不清等,主要原因在于农户居住不集中,除学校外,学生缺乏利于交流的环境,得不到充分的交流。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每天都在地里劳作,即使有空跟孩子说话,都是些安排干活的地方口语。尤其近年来大量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无人关心,孤独失落的小学生沉默寡言,缺少自信,不喜欢交流。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会抢着发言,到了三、四年级,就不敢或者不喜欢发言了,到了五、六年级,老师点到名字也懒得发言了。农村小学生缺乏口语交流的良好外界环境,农村小学校园缺乏激起学生发言天性的良好氛围,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激发口语表达兴趣,让学生产生说话的动机和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已经可以从别人的动作、姿态、声调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传达出生理上的需求,如饿了、渴了、想上厕所。希望这些基本要求会获得满足,渐渐地也会说出心理的需要,如不明白的事想问清楚、希望老师提问自己、需要同学帮助自己等,当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渐强时,也会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阅读课文时会说出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好恶,然后经由教师和同学的反应来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进行说话,根据小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采用“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就给谁戴红花”的方法,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扮课文中的角色表演,鼓励站在台前当众表演,习惯成自然后便逐步提高要求,人人都讲,训练面由窄到宽,中下生讲得不够准确、流畅时,教师或学生可以马上更正、补充和鼓励,大家都能得到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提示的是非问题,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一个接一个热烈发言,很多学生都想用自己的意见说服对方。口语表达情景中,语意清晰,获得别人的称赞,因而增强自信,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个个争着讲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得到提高。
其次,创新口语表达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模仿说话,从低年级抓起,可以设计一组意思基本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子,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仿说。可以引导学生仿电视中的某个人说话,要求做到干净利落,富有表情,特别引导学生仿正面人物说话。
读听说训练,先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读课文,再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让一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问答说话训练,让学生收集宣传文明礼貌、学生守则、安全法规等内容,让学生进行问答对话;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交流感受,说出好恶,分享欢乐。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例如课余有些女同学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什么发型好看、服装好看,这种现象好不好,反映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评说。鼓励学生讲新闻,说趣事;围绕“怎样养鱼”、“我学会了种菜”、“怎样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内容进行说话;抓住小学生喜欢向老师报告事情的机会,纠正学生口语表达语序,使其把话说清楚,把事情讲明白,讲求语言的连贯,说得有条理。
第五篇:浅谈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幼儿园故事教学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故事教学可以使幼儿从中学到大量的新词汇和优美的语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故事教学,教师必须选择适合的教材,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故事教学口语表达语言环境模仿做小主人
正文: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作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口语表达能力是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与他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幼儿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应该加强。诚然,培养的途径不拘一格,我就从近年来自己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选择故事内容,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依据故事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优势,在对故事内容的选择上就有较宽的角度和范围。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出发,多选用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紧扣故事的趣味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多选些幼儿感兴趣的故事题材。如《两只笨狗熊》中的“笨”字深深吸引了幼儿想听想说,那狗熊到底有多笨?《聪明的乌龟》中“聪明”二字激发了幼儿听故事的浓厚兴趣,然后讲述出乌龟聪明的具体表现。这些方面的选择与设计,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和模式化
故事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模式化:教师富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听,讲完一遍后提问:“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或人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字词;然后复述其中的内容;最后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觉得这显然是要求幼儿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去听故事,不是很可取。所以我大胆开拓创新,采用独特的教学形式。实验表明,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做法是:
1、音乐游戏法。
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做游戏、讲故事,把音乐、游戏、故事融合在一起,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大不一样。如故事教学《两只笨狗熊》时,先由两位幼儿分别扮演两只狗熊一起玩乐到不欢而散,闹出笑话。此时,教师充分利用这种欢乐气氛,引导幼儿概括出课题名称。结果我班的幼儿各抒已见,正确的表达我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不正确的表达给予诱导启发,使每一位幼儿都敢于大胆的讲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打开了口语表达的闸门。
2、故事中断法。
讲故事时,我通常不把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完整讲述,而是借助言语的力量,唤起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产生一种悬念。教师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把故事讲到情节发展高潮时,中断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说说故事中的动物和人物会怎么办?提问幼儿:“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如:故事《两只笨狗熊》里,当讲到它们兄弟俩捡到一块面包会怎样处理时,当时有几位小朋友说要公平分,要互相谦让,就在他们说到这里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请他们说说要这样做的原因,这不就是为幼儿使用言语表达提供了条件?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带着回答问题的压力来听故事,而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传授知识,创编故事内容的形式,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表演复述法。
过去把故事连起来请小朋友完整地再听一遍的形式显得呆板,不可取。我如今是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内容表现出来,让幼儿边表演边复述故事的内容,为此我努力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和谐的环境、轻松的气氛,借助优美的音乐、热情的教师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最佳学习状态,让幼儿产生“我要说”而不是“要我说”的意识。如在讲述《狐狸和兔子》的故事时,在介绍故事内容后,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兔妈妈和小兔,教师热情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并扮演狡猾的狐狸,展开了一场绘声绘色的表演。其他幼儿都跃跃欲试,想参加故事中的对话、动作表演等。这种表演复述法渗透了教师与幼儿语言、动作、情感的结合,既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4、随机教育法。
在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借助故事中的教育意义,让幼儿说出自己在日
常生活中或集体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事,分辨是非,并选择自己该怎么做才对。这让幼儿从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故事中,感觉到它有血有肉,使幼儿从故事教学中,能把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为幼儿创设、提供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的环境
幼儿故事中除了有故事场景的描述和独白成分外,其他部分通常是通过各种小动物们的对话来讲述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因此,故事中小动物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有趣对话是幼儿练习生活基本口语的训练素材。例如在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主人公是小姑娘、小狗、小鸟、小猴。故事开始部分,是小狗主动向小姑娘打招呼:“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这一句简单的问候话通过幼儿练习学说后,会让他们养成与人主动打招呼的好习惯,在向别人问早的时候,会脱口而出。其中,小鸟的问话:“你不怕我弄脏房子吗?”小狗的问话:“你不怕我闹得你睡不着吗?”……幼儿通过练习学说后,对疑问句语气的表达有所领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产生疑问的时候,通常会加疑问字“吗”、“呀”等进行语气修饰。因此,经常创设、提供幼儿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是幼儿口语练习的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举措。
四、运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让幼儿也当老师
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人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应该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一定的空间,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让我们的孩子做学习和生活的小先生、小主人。孩子们自己讲的故事,大家更喜欢听。幼儿获取知识是多渠道的,故事也一样,他们不局限老师教的,家长亲友等可能讲述给他们听,甚至是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或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孩子们也当老师,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是这样做的:每次讲故事之前或者讲完故事之后都要孩子们自告奋勇把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给予鼓励。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并给予鼓励。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大胆地讲述出来,我再进行补充就变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孩子们发现自己也很会讲故事,讲故事时都能争先恐后,很有成就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观察能力,更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进步能促进幼儿的个性、认知、情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后,我们在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积累经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说会道。
参考文献:
1、《梅州教育》2006年第9期
2、《学前教育学》
3、《学前教育》幼教版
4、《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
5、中国幼儿教育网jy135-幼儿语言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