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同法2014年期末考核复习材料
《合同法》2014年期末考核复习材料
1.合同即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
义务关系的协议。
2.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并含有表
意人在该意思表示被接受时就受其约束的意旨
3.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4.要约的形式:既可为书面,也可为口头。但若法律对某些合同的形式有特别要求的,要约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
5.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6.要约的生效时间: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7.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发生效力之前要约人欲制止其发生效力的意思表示。惟一的前提是撤回的通知必须先于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8.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发生效力后,要约人取消要约的行为。
我国《合同法》第18、19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但在下列情况下,要约不得撤销:(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9.承诺(acceptance)——是指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的无条件同意要约的内容,并决定以要约的内容与要约人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
10.逾期承诺——是指未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的承诺,各国法均视其为新的要约,即视为受要约人向原要约人发出的新的要约。
我国《合同法》第29条也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11.合同成立的时间:合同自承诺生效时起成立。但有两种例外:
1、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其他成立条件的,在该条件具备时成立。
2、书面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成立。签字或者盖章在不同时间的,合同自最后签字或者盖章之时成立。
12,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缔结契约过程中(在契约缔结或者磋商之际),一方当事人过失地违反因诚实信用原则而生的相互保护、通知、协助等附随义务,致使他方当事人遭受损害时,过失者应负的赔偿责任。
13.契约生效的要件:(1)当事人具备相应的缔结合同的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标的合法、确定、可能;(4)在特定情况下,应当符合法定形式;(5)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14.关于合同绝对无效的原因:(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5.关于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是:(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16.欺诈——是指故意向对方提供虚假情况或者在有说明义务时,故意隐瞒事实而违反说明义务。
17.债的保全措施有两种:一是代位权;二是撤销权。
18.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确保其债权的受偿,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对于第三人财产权利而危及债权时,得以自己的名义替代债务人行使财产权利的制度。
19.撤销权—— 称“废罢诉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有害债权的行为,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撤销权与代位权联系与区别。
20.定式合同——又称为格式合同、格式条款、标准合同、附合合同、一般交易条件或约款,是指当事
人一方为与不特定的多数人进行交易而预先拟定的,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且不允许相对人对其内容作任何变更的合同。
2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作了规定。该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22.我国《合同法》第53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23,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24.违约——就是契约当事人在无法定事由的情况下,不履行或不按约定履行义务的行为。
25.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到来前,一方当事人肯定地、明确地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明示的预期违约)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一方当事人根据客观事实预见到另一方到期将不履行合同(默示的预期违约),对方可以在履行期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6.明示预期违约的救济:英美判例及成文法赋予非违约方以选择权: 他可以立即行使诉权而得到救济,即要求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而不必坐等履行期的到来;也可以不理会对方的提前毁约表示而继续维持合同效力,等到实际履行期到来时,按照实际违约得到救济: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或者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要求实际履行。
27.实际履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后,法院应非违约方当事人的请求而判决违约方以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履行合同义务,而不能以其他标的物替代的救济方式。
28.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对于因不履行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9违约金——是指缔约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预先约定或根据法律的规定,如果缔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时,应给付另一方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30.提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债务人或其他清偿人将有关货币、物品以及有价证券等提交给一定的机关保存,从而消灭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
31.抵销又称“充抵”——是指二人互负债务且给付种类相同时,各得以其对他方的债权冲销自己对他方的债务,从而使各自的债务在对等的数额内消灭的意思表示。
32.试用买卖——是指合同成立时,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买受人在一定期限内试用,于期限届满前认可标的物并同意购买的合同。超出期限未作出表示的,视为认可。
33.我国《合同法》第230条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承租人死亡的,其先买权转让于与其共同生活之人。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所谓的“优先购买权”仅仅限于房屋租赁,而对于其他租赁物则不适用。
过去,出租人侵害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而出卖房屋的行为,承租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宣告无效;但是,2008年之后,承租人只能请求损害赔偿,不得请求出租人与第三人的买卖合同无效。
34.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出资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祖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篇:合同法复习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效力待定合同
限制行为能力人:8到18周岁未成年,不能完全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有效:
1、纯获利合同
2、与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
3、经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而签订的合同
效力待定;不符合以上三类情况;
1、相对人催告
2、相对人撤销
3、法定代理人追认
4、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或沉默未做表示 无权代理的效力
1、相对人催告(被代理人在收到通知一个月内追认)
2、善意相对人撤销(在被代理人追认之前,以通知方式作出)
3、被代理人追认(合同有效,对被代理人和相对人有约束,代理人无责任)
4、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或沉默未做表示(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代位权的行驶条件及效力
条件:
1、债权合法
2、债务人履行迟延
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失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属于债务人姿势的债权 效力:在我国,行使代位权具有优先受偿效力。人民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 2 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 情势变更的条件及效力
条件:
1、缔约双方将一定事情作为合同的基础
2、作为缔约基础的客观情况在缔约后发生异常变化(合同成立后,履行前;重大变化;不是双方的过错;不可预见;维持合同效力明显不公或达不到合同目的;法律没有做出规定)
效力:
1、变更(情势变更发生后,如果当事人不能通过协商达到变更目的,当事人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变更合同。)
2、解除(只有合同的变更是不可能的或者合同的部分履行(因为合同变更的结果)对一方当事人而言是不能承受的,受到不利影响的一方才可以解除合同。)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及效力 条件: 1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有先后履行顺序
3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一方具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形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丧失商业信誉;
◇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如果在订立合同时即已经存在,先给付义务人若明知此情却仍然缔约,法律则无必要对其特别保护;若不知此情,还可以通过合同无效等制度解决
效力:
1、先履行一方可中止履行,如果尚未履行,可以拒绝履行;如果正在履行,可以暂停履行
2、及时通知对方,向对方表明中止履行的意思,还可以提出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期限
3、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担保时先履行一方应当恢复履行
4、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担保时可以认定对方构成先期违约,先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法定抵消条件及效力
条件:
1、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
2、双方的债务为同一种类(通常为金钱之债)
3、双方债务履行期均已届满
4、双方债务均为可抵消债务(禁止扣押或强制履行的债务;故意侵权而产生的债务;约定向第三人履行的债务;不得已后来取得的债权抵消;被抵消债务诉讼时效届满;合同性质不能抵消,如劳务合同;合同规定不能抵消)效力:
(一)双方的债务于重合范围内对等消灭。1 双方债务数额相等的,全部消灭; 双方债务数额不等的,数额少的债务全部消灭,另一方债务未消灭部分仍然存在,债务人仍负有履行义务。
(二)抵销具有溯及效力 首先,在双方债务同时到期时,双方均有主张抵销的权利,此时应为最初得为抵销之时,即使主张抵销的实际时间晚于此时亦同
其次,双方互负债务不能同时到期的,应以主张抵销的当事人得为抵销之时为最初得为抵销时,双方债的关系消灭溯及于此时 违约责任相对性的典型表现
违约责任只能由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承担,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不承担或不能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1、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仍应由违约方承担责任。2 未向约定的第三人履行债务的仍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不可抗力的特点及其对违约责任的影响
特点:
1、合同成立以后发生的2、外来情况
3、不能预见
4、不能避免
5、不能克服 影响:(2)不可抗力造成永久不能履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合同法§117I)
造成全部不能的,全部免责;造成部分不能的,能履行部分仍应履行。(3)不可抗力造成一时不能履行的,在影响消除后,仍应继续履行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及解决方法 某一违约行为同时具备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但是受害人只能请求加害人承担其中一种责任。由同一当事人的同一违约行为引起 2 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合同法§122)3 同时符合两种责任构成要件 4 两种责任彼此间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 不能相互吸收或取代。责任承担人和权利请求人都是同一的 解决办法:1 请求权自由竞合说
受害人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种责任。
※合同法§122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反对理由是:
(1)由受害人选择可能影响法律适用。
在传统诉讼标的理论的影响下,我国诉讼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仍然是以实体法为依托的实体法请求权。允许受害人选择行使请求权,其实即选择了法院赖以作出裁判的实体法。如何选择适用法律,这是法官的责任,不能为当事人左右。(2)由受害人选择可能违反法律原则。
如当事人通过特别约定排除侵权责任的适用,就可能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而且,当事人的选择,也可能违背法律目的。
(3)由受害人选择行使请求权效果欠佳。从司法实践来看,受害人通常不知道如何选择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有的作出选择后反复变更,有的干脆拒绝作出选择。这样,法律赋予受害人的选择权,与其说是一种权利,毋宁说是一种责任。
《合同法解释
(一)》第30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作出选择后,在一审开庭以前又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对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经审查异议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问题:管辖权异议 论格式条款
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特点:有一方事先拟定;重复使用;在缔约时未与对方协商
产生:格式条款通常由具有强大交涉力量的企业使用,当事人之间存在显著的交涉力量不平衡(inequality of bargaining power)。
(二)由于合同法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合同自由为核心的任意性规范,格式条款曾经被广泛地用来规避法律规范,制作由对方承担一切风险和不利的合同。
(三)与传统的自由协商相比,格式条款具有节省时间、减少纷争和花费的优点。
(四)格式条款可以对法律上规定不足的交易类型进行更为清晰的调整,从而改善交易风险的可预测性并使大规模的同类交易合理化和简单化
订入合同:
1、遵循公平的原则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2、公告
3、提醒注意
4、说明 无效:
1、免除自己的责任
2、加重对方的责任(让消费者承担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明显超过合理数额、让消费者承担本应由提供方承担的经营风险责任等)
3、排除对方权利(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请求支付违约金或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解释格式条款的权利、选择合同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等)
4、扩大自己的权利(单方解释的权利)解释:
1、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2、做出不利于提出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第三篇:合同法复习
合同法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 示,使合同关系自使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也是一种法律制度。
2.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
3.实际履行原则:指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标的履行合同义务,不得任意用其他标的来代替。
4.重大误解:是指误解人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人受到较大损失,以至于根本达不到缔约目的。
5.合同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危害债权的行为,可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6.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相对人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之权。
7.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8.欺诈:是指以使他人陷于错误并因而为意思表示为目的,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
9.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与债务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协议。
10.合同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之权的权利。
11.清偿抵充:是指债务人对同一债务人负担数宗同种类债务,而债务人的履行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决定该履行抵充某宗或者几宗债务的现象。
12.合同的撤销: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消灭。
13.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
14.适当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
15.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他代替物。
16.合同的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或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制度。
17.债务承担:是指债的关系不失其同一性,债权人或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债务承担合同,将债务全部或部分地移转给第三人承担的现象。
18.缔约过失责任: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或不被追认,当事人一方因此受有损失,双方当事人对此有过错时,应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19.债权让与:是指不改变债权关系的内容,债权人通过让与合同将其债权转移于第三人享有的现象。
20.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二.简答题
1.要约及其构成要件: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构成要件:(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
(2)要约必须向相对人(特定或不特定)发出
(3)要约必须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
(5)要约须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收该意思表示约束
2.格式条款及其解释规则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相对人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解释规则:(1)按客观合理性标准解释
(2)对条款制作人不利的解释
(3)非格式条款优先于格式条款
3.缔约过失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缔约过失责任: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或不被追认,当事人一方因此受有损失,双方当事人对此有过错时,应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1)缔约人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
(2)相对人受有损失
(3)违反先合同义务与该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该损失是由违反先合同义务引起的(4)违反先合同义务者有过错
4.承诺及其构成要件
承诺:是受要约人作出的同意要约以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承诺的构成要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内作出
5.什么叫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哪几种情况下保证人不得行驶先诉抗辩权
概念:又称检索抗辩权,是指保证人在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而无效果时,对于债权人可拒绝清偿的权利。
情况:(1)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
(2)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
(3)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先诉抗辩权
6.比较承诺的迟到和承诺的迟延
承诺的迟延是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迟延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
承诺的迟到是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为迟到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迟到的承诺为有效承诺。
7.欺诈及其构成要件
定义:是指以使他人陷于错误并因而为意思表示为目的,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
构成要件:(1)欺诈人有欺诈的敌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8.胁迫及其构成要件
定义:是指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
构成要件:(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敌意
(2)胁迫者必须实施了胁迫行为
(3)胁迫行为必须是非法的(4)必须要有受胁迫者因胁迫行为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与胁迫者订立的合同
9.重大误解及构成要件
定义:是指误解人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
陷,其后果是使误解人受到较大损失,以至于根本达不到缔约目的。
构成要件:(1)当事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重大误解的对象是合同的内容
(3)误解是由当事人自己的过失所造成的(4)误解是误解一方的非故意行为
10.合同的法定解除有哪些?
(1)协议解除的条件
(2)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3)迟延履行
(4)拒绝履行
(5)不完全履行
(6)债务人的过错造成不能实现合同目的(7)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
11.简述情事变更原则及其适用条件
概念:是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势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适用条件:(1)须有情势变更的事实
(2)情势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
(3)须情势变更的发生不可规则于当事人,即由不可抗力及其他意外事故引起
(4)须情势变更是当事人所不可预见的(5)须情势变更使履行原合同显失公平
12.比较要约的撤回和要约的撤销
(1)定义不同要约撤回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出后,未达到受要约人之前取消要约,而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后,将该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
(2)时间不同要约撤回是在要约生效之前,要约撤销在要约生效后,承诺前为之
(3)限制不同要约撤回可以任意为之,要约撤销不得任意为之,受一定的限制
(4)效力不同要约撤回使要约不生效,要约撤销使生效的要约归于消灭
13.提存及其发生原因
提存的概念: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支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部门而消灭合同的制度。
发生原因:(1)债权人迟延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4.什么是不安抗辩权?我国合同法规定能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有哪些
不安抗辩权概念:是指因双方合同负担债务并向他方先为给付者,如他方的财产于订约后显形减少,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或提出担保之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情形:(1)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付债务
(2)后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有丧失或丧失债务履行能力的极大能力
(3)不安抗辩权适用的双务合同属于异时履行
(4)不安抗辩权发生的时间是从合同生效到合同结束的这段时间
15.抵销及其要件
抵消的概念:是指二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相对人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
构成要件:(1)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
(2)双方互负债务,且标的物的种类、品质必须相同
(3)必须是自动债权已界清偿期
(4)须非不得抵消的债务
16.合同绝对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格式条款及免责条款无效
(7)虚伪表示与隐匿行为
(8)当事人约定合同无效
(9)无效合同的转换
17.比较解约定金和违约定金
(1)概念内涵不同解约定金,是指以定金为保留合同解除权的代价,也就是交付定金的当事人可以抛弃定金以解除合同,而接受定金的当事人也可以双倍返还定金来解除合同。违约定金,是指交付定金的当事人若不履行债务,接受定金的当事人有权不予返回;接受定金的一方若不履行债务,则需双倍返还的定金。
(2)设定的方式不同尽管违约定金和解约定金都必须采取书面方式约定,但当事人设立解约定金必须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约定,当事人对定金性质约定不明的,则视为违约定金而非解约定金。
(3)法律后果不同在违约定金中,违约方在抛弃定金或双倍返还定金后,守约方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则违约方应当继续履行,而在解约定金中,当事人在抛弃定金或双倍返还定金后,合同予以解除,合同中的权利义务随之消灭。
18.合同债权人的代位权及其构成要件
合同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之权的权利。合同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构成要件:(1)债务人享有对于第三人的权利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
(3)债务人已陷于延迟
(4)对债权人造成伤害
第四篇:2018年春季《合同法》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合同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有偿合同 2.要约的撤回 3.表见代理 4.合同履行抗辩权 5.合同的保全 6.买卖合同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撤销权的构成条件。
2.国家对已成立的合同的不同态度,可将合同的效力分为哪几类? 3.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4.合同转让的特征。5.运输合同的分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2.论违约责任。
第五篇:东北师范大学2018秋期末作业考核《合同法》
期末作业考核
《合同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撤销权:又称废罢诉权,是指当债务人所为的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危害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全债权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该行为的权利。
2.合同:(contract)又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合同的担保: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设立的确保合同义务履行和权利实现的法律措施。
4.根本违约:: 又称之为不完全履行,是指债务人虽然以适当履行的意思进行了履行,但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同的约定。
5.债权让与:合同权利的转让,又称债权让与,是指不改变原来债权关系的内容,而合同的债权人将其合同中的债权全部或部分的转让给第三人。
6.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保管合同的法律特征。答:保管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其一,保管合同为实践合同。保管合同的成立,不仅须有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而且须有寄托人将保管物交付于保管人的行为。其二,保管合同为无偿合同、不要式合同。其三,保管合同以物品的保管为目的。
其四,保管合同移转标的物的占有。保管合同不是以保管人获得物品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为目的,保管合同一般并不发生保管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转移,但因物品为保管人保管,保管人得取得占有。
2.合同的变更与合同的解除的区别。答:合同变更与合同解除的区别如下:
第一,合同变更是对原合同局部的、非实质性条款的修改和补充,没有根本改变合同内容,更没有消灭原合同关系;合同解除则是消灭了原合同且不设立新的合同关系。
第二,合同变更一般须协商一致;合同解除除了协商解除外,多种原因可以引起合同解除,且解除方式多样。
第三,合同解除往往与违约联系在一起。在一方违约后,另一方不仅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还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而合同变更与违约没有必然联系,它不是违约的一种补救方式,一般也不存在损害赔偿问题。
第四,合同变更的效力仅及于合同未履行部分,不溯及既往;合同解除则是消灭了合同关系,要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3.合同的终止的原因。
答:合同终止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基于合同目的达到而终止。订立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债权,满足债权人的利益需求。若合同目的达到,合同也就终止。
2.)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终止。合同的订立本身就是当事人合意的产物,自然当事人也可以享有终止合同存续期间的意思自由。
3)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终止。法律也规定了符合相应条件时,当事人可以按照规定终止履行合同。例如:法定解除、法定抵消等。4.合同履行中抗辩权的种类。
答:1)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未为对等给付之前,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2)不安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并且在后履行方于一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担保时解除合同的权利。
3)后履行抗辩权,是指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届期未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严重不符合约定条件时,相对方为保护自己的期限利益或为保证自己履行合同的条件而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
5、无效合同的类型。
答: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合同免责条款的无效。免责条款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确立的排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条款。我国合同法53条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7)概括的说,如果表意人和相对人通谋,共同订立合同的外观,却不使该合同本应产生的法律效果发生,构成虚伪表示。如果虚伪表示的目的,在于掩饰另一真正愿意实现的合同,该真正实现的合同即为隐匿行为。
6、委托合同的种类。
答:1)根据受托人的权限范围,委托合同可以分为特别委托和概括委托。特别委托是指委托人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数项事务的委托;概括委托是指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的委托。2)根据受托人的人数,委托合同可以分为单独委托和共同委托。单独委托是指受托人为一人的委托;共同委托是指受托人为两人以上的委托。
3)根据受托人产生的不同,委托合同可以分为直接委托和转委托。直接委托是指由委托人直接选任受托人的委托;转委托是指受托人为委托人再选任受托人的委托。
三、论述题(每题17分,共34分)
1、试述赠与人的权利义务。答:赠与人的义务
1)交付赠与物。赠与合同依法成立后,赠与人有向受赠人转移财产权利的义务。义务是依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地点、方式、标准将标的物转移给受赠人。
2)损害赔偿责任。因赠与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赠与财产毁损、灭失,造成受赠人损失的,赠与人要承担赔偿责任;赠与人因故意不告知瑕疵或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3)瑕疵担保责任。买卖合同的出卖人,承担标的物的品质瑕疵担保责任。赠与人因是无偿付出,所以原则上不承担财产本身的品质瑕疵担保责任。但是“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4)加害给付责任。加害给付是指赠与人交付的财产有瑕疵,使受赠人人身或者固有财产遭受到损失。
5)赠与人对赠与财产毁损、灭失的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89条规定,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条规定指的是在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中,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而无法交付给受赠人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赠与人的权利
1.)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所谓任意撤销,是指以赠与人的主观愿望即可通知受赠人撤销赠与合同,不需要法定的事由。
2.)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权。所谓法定撤销,是指具备法定事由时,即使赠与财产的权利已经发生转移或者由于具有公益性或经过公证不能行使任意撤销权,赠与人或者其他撤销权人也可以通知受赠人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产生法定撤销权的理由:一是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的利益的;二是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三是附义务赠与的情形中,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义务的。
3.)法定撤销权行使的期间是除斥期间。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的,自知道撤销原因1年内行使;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监护人享有撤销权。该撤销权应于知道撤销原因6个月内行使方为有效。
4.)赠与合同的提前终止权。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只要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是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也可以不履行赠与义务。
2、试论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答: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两者发生的阶段不同,违反的义务不同,救济的利益不同,适用的归责原则不同,责任形式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1)产生的基础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在合同订立阶段,基于对先合同义务的违反而产生的;违约责任是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基于对合同义务的违反而产生的。
(2)责任性质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具有法定性,当事人不能对其进行约定;违约责任具有约定性,当事人可就违约责任的形式(如违约金数额、责任承担方式等)、免责条款等进行约定。
(3)责任方式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方式只限于赔偿责任,不包括其他责任形式;违约责任的方式具有多样性,除赔偿责任外,还有支付违约金、继续履行及其他补救措施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