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名单谯城区

时间:2019-05-15 07:0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度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名单谯城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度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名单谯城区》。

第一篇:2013年度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名单谯城区

2013年度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名单

(谯城区)五马镇吴小阁行政村吴小阁中心村、古井镇吕楼行政村吕楼中心村、十八里镇蒋李行政村蒋李中心村、赵桥乡双楼行政村双楼中心村、十河镇大周行政村大周中心村、十九里镇马寨行政村马寨中心村、城父镇刘楼行政村刘楼中心村

第二篇: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为指导美好乡村建设,构筑分区、分类、分步骤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安徽省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规划近期至2016年,远期至2020年,重大问题展望至2030年。

一、背景和意义

(一)现实基础。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潜力和优势正逐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民收入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向综合配套改革转变,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011年,安徽省户籍人口6675.9万人,常住人口5968万人,城镇化率44.8%;乡村常住人口329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全省共有行政村15539个,比2000年减少14206个;自然村228763个,比2000年减少63407个。全省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72%。

安徽省村庄空间布局、乡村人口、经济状况分布不均衡。皖北地区村庄规模较大,分布密度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皖中、沿江地区村庄规模中等,分布密度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皖西地区村庄规模较小,分布密度中等,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皖南地区村庄规模较小,分布密度低,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安徽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乡村人口逐年减少,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乡村发展分区差异明显,还存在村庄体系不够稳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同时,村庄建设缺乏规划指引,风貌特色彰显不足。

(二)重大意义。

建设美好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打造“三个强省”的具体行动。通过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进乡村产业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构建安徽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有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拓展安徽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新空间;有利于保护乡村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绿色乡村体系,打造生态强省的新亮点。

二、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

生态宜居村庄美是指: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中心村道路、电力、供排水、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兴业富民生活美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明和谐乡风美是指: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基本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2.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量力而为,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确保建一个成一个,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进。

4.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点,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划建设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不能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防止“千村一面”。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现阶段应以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中心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6.坚持以县为主,合力推进。县级党委、政府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承担主要职责,以县为单位整体谋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省市两级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督察,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三、空间布局

(一)村庄体系。

中心村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完善基本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选择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便捷,用地条件较好或耕地资源较丰富,有利于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的村庄,将其培育成为中心村。中心村应与城镇和其他村庄有一定间距,在合理半径内可利用现有设施服务周边村庄。中心村应规划为村“两委”驻地,按标准建设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自然村为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保留乡村特色,改善人居环境。

中心村、自然村分别配套不同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二)空间分区。

根据省内区域差异明显的特征,综合考虑地理、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关系等因素,将全省分为皖北片区、皖中片区、沿江片区、皖西片区、皖南片区,实行差别化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

1.皖北片区,包括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该片区美好乡村建设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舒适人居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按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强村庄整合和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皖中片区,包括合肥市、六安市(不包括霍山县、金寨县)、淮南市,以及安庆市的桐城市。该片区美好乡村建设以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土地集约利用和乡村产业发展为重点;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强村庄整治和土地整治,加快都市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3.沿江片区,包括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不包括石台县、青阳县)、滁州市、宣城市(不包括旌德县、绩溪县)、安庆市(不包括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桐城市)。该片区美好乡村建设以优化人居环境、加快产业发展和加强社会建设为重点;突出土地整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提升、风貌塑造和文化保护等内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都市城郊型乡村。

4.皖西片区,包括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安庆市的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该片区美好乡村建设以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舒适人居建设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重点;突出生态保育,适度发展林木业和果品产业,在保持山村空间特色及肌理的基础上,加强风貌整治、村庄治理,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适度开发乡村旅游,打造中国原生态乡村品牌。

5.皖南片区,包括黄山市,宣城市的旌德县、绩溪县,池州市的石台县、青阳县。该片区美好乡村建设以保护乡村自然资源、文化遗产、民风民俗为重点;加强综合配套与人居环境建设,突出山村空间肌理,彰显传统风貌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世界文化乡村品牌。

(三)村庄布点。

1.统筹乡村人口分布。根据《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到2016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3%,乡村常住人口规模为3040万人;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8%,乡村常住人口规模2800万人;到2030年,全省城镇化率为70%,乡村常住人口规模2200万人。规划到2016年,全省中心村1.5万个左右,自然村17万个;到2020年,全省中心村1.3万个左右,自然村12万个;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1万个左右,自然村7万个。

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乡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规划到2016年,中心村人口占乡村人口比重达到30%以上,2020年达到35%以上,2030年达到50%以上。

2.分区村庄规模。依据现状,逐步引导皖北片区中心村实现平均服务常住人口规模3000人左右,皖中、沿江片区2000人左右,皖西片区1500人左右,皖南片区1000人左右。皖北片区中心村集聚人口规模不少于10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5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不少于200人。皖北片区保留自然村人口规模不少于4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2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不少于100人。

(四)分类引导。

1.依托资源,引导村庄特色发展。村庄按照地理位置可分为城郊型村庄和乡村型村庄。

(1)城郊型村庄是指城市、镇规划控制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以外的村庄。城郊型村庄应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影响,合理控制村庄规模,注重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衔接,不断改善村庄居住环境。

(2)乡村型村庄是指城市、镇规划控制范围外的村庄。乡村型村庄应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产业发展需求,注重与环境协调,合理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空间布局过度分散,营造清新优美环境和浓郁乡土风情。

乡村型村庄按产业及资源条件,可分为种植型、养殖型、林业型、旅游型、保护型等。

种植型村庄应结合种植类型,推进规模化、绿色化生产,促进村庄环境与田园风貌相结合。养殖型村庄应注重污染治理,严格保护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养殖产业应相对集中布置,并配套建设安全防护设施,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林业型村庄应结合林特产品生产和生态保护需要,适度集中布局,促进村庄环境与林业生态建设相结合。

旅游型村庄应根据旅游资源特点,统筹配套设施建设,合理安排旅游服务功能,注重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村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编制专项保护规划,严格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村落,整治影响或破坏传统特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妥善处理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

2.因地制宜,采用不同建设模式。美好乡村村庄建设主要采用改造提升、拆迁新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4种模式。其中,中心村一般宜采用改造提升或拆迁新建模式,保留的自然村一般宜采用旧村整治或特色保护模式。

(1)改造提升型村庄。主要指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规划在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改扩建,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引导周边散落的居民点向村庄集中,有序推进改造提升。

(2)拆迁新建型村庄。主要指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采煤塌陷区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等)和村庄安全需要,必须进行整体拆迁的村庄。新建村庄应做到选址安全、布局合理,并按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其中,规划将被纳入城镇建设用地的村庄,应按城镇标准建设新社区。

(3)旧村整治型村庄。主要指配套设施不完善但近期需要保留的村庄,规划重点是有步骤地开展危旧房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4)特色保护型村庄。主要指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等,需要保护的村庄。规划在保持村庄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美化村庄环境。

四、建设要求

(一)总体原则。

在村庄建设和整治中,要坚持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破坏自然水系、不破坏村庄肌理、不破坏传统风貌,做到尊重自然、注重安全、远近结合、因地制宜。

(二)选址布局。

1.选址要求。新建村庄的选址,应遵循“科学安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顺应自然、体现特色、保护文化、传承文明”的原则,便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尊重群众意愿,提倡相对集中。乡村居民点和乡村住房选址,应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域。

2.村庄布局。按照融入自然、彰显特色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空间,保持绿色山野空间和自然景观,充分尊重当地生活习俗及传统村落布局模式,结合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因素,形成地域性的乡村风貌。

规模较大的村落,宜结合自然条件分为多个院落布局,院落规模不宜超过30户。院落布局和组合方式应注重相融性与多样性结合,顺应地形,显山露水,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同时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符合乡村生活习惯。

单体布局可采用独门独户与多户组合等方式,处理好每户出入口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

(三)建筑风貌。

1.一般要求。乡村住房建筑设计应针对乡村生产生活特点,体现“经济、适用、安全”,避免照搬城市住宅设计方法。建筑外观应充分考虑地方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体现多样性。建筑立面力求高低错落,进退变化,层次丰富,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形成优美的天际线。乡村住房一般不宜超过三层,对于人均宅基地较少或建设用地较局促的乡村居民点,可结合实际确定建筑层数。公共配套建筑外观应尽量体现地方特色,使之成为村落的标志性建筑。

平面布局应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满足面积、通风、采光和朝向等要求。平面设计应提供灵活、可变的功能设计方案,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区域,为农户经营“农家乐”或“乡村酒店”预留条件。

2.建筑风格。强化皖北、皖中、沿江、皖西、皖南片区的建筑风格特色。

(1)皖北片区总体建筑风格宜采用中原地区风格。建筑形式敦实、厚重、质朴、方整、规则,前后庭院开敞,围合度较高。墙体色彩深厚;屋顶坡度平缓,以偏青冷色调为主,部分区域可考虑红色。

(2)皖中片区总体建筑风格宜融合皖南民居和皖北民居的特点。建筑形式多样,组合自由。墙体色彩以白色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以青冷色调为主。

(3)沿江片区总体建筑风格宜融合江南水乡和皖南民居特点。建筑形式较多样,前门开阔,后院紧凑。墙体色彩以白色为主;屋顶坡度较大,以灰色为主,注重与圩区地形地貌融合。

(4)皖西片区总体建筑风格宜带有部分徽派元素,建筑形式简洁流畅。墙体色彩以白色为主;屋顶坡度较大,檐口挑檐较宽,以灰色为主,部分可采用红色等饱和度较高的颜色,注重与山区自然风貌融合。

(5)皖南片区总体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风格。保护型村庄应注重保护以祠堂为中心、布局紧凑的村落格局和传统建筑,做到修旧如旧。新建村庄应在保持粉墙黛瓦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传统徽派建筑元素,注重与整体地理人文环境相融合。

(四)环境美化。

乡村环境应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园风光,结合民俗民风,体现乡土气息。

1.村口景观。景观营造应自然、亲切、宜人,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建设等,突出景观效果,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性风貌。

2.水体景观。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质环境。河道坡岸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采用自然斜坡形式。滨水驳岸以生态驳岸形式为主,采用硬质驳岸的不宜过长,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滨水绿化以亲水型植物为主,丰富河岸景观。

3.绿化景观。以村口、道路两侧、宅院周边、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为绿化重点。道路两侧绿化以种植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宅院周边绿化景观应品种适应、尺度适宜。滨水地区以及不宜建设地段应做到见缝插绿。绿化景观材料以本地品种、乡土材料为主,不宜采用维护成本高的绿化树种。注重保护古树名木。

4.村庄活动空间。结合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适当布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注重营造和谐宜居的邻里交往空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适宜发展旅游业的村庄,合理设置游客休闲设施。

5.庭院环境。庭院环境应注重对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植物配植采用乔、灌、草结合方式。鼓励村民积极美化庭院,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五)公共服务。

中心村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11项公共服务包括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及科技、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4项基础设施即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

自然村配置“2+1”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2项公共服务包括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1项基础设施即垃圾收集点。

村内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庄几何中心附近,方便居民使用。兼有对外服务功能的设施,宜布置在交通便利的路旁或村口。

(六)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工程。道路选线应顺应地形,尽量利用原有乡村道路,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按交通需求合理确定道路宽度。主要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或其他硬质材料,次要道路路面采用石板、碎石、鹅卵石等乡土材料,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巷路面应采用传统建筑材料。结合邻里交往和休闲健身需求,合理布置村庄步行道。机耕道、巷、梯、坎、径、埂与主次道路连接处,应设置简易警示柱。

给水工程。在城镇供水服务半径内的村庄,应优先采用管网延伸供水。不在城镇供水服务半径内且具备水源条件的大、中型村庄,应采用独立集中供水。小型村庄和相邻村庄可结合实际采用区域集中供水,散户宜采用简易独立供水。选择水源时必须开展水资源勘查,保证水质良好、水量充沛。对村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实施保护。

排水工程。在确保既有农田排灌水系不受影响及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雨水排放宜采用明沟方式,特殊区段(如人口密集区段等)可用管道或暗沟。生产生活污水应由管沟收集,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新建村庄应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燃料。在城镇供气服务半径内的村庄,应同步敷设天然气管网。不具备生活供气条件的村庄,应优先推广使用新型燃具、灶具,倡导使用沼气、秸秆、农作物残弃物等燃料,鼓励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探索秸秆发酵沼气、大中型畜禽粪便处理沼气等集中供气试点和推广工作。

环卫工程。按照“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模式,逐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乡村地区医疗废弃物、突发性死亡畜禽、病害农作物等特别废弃物,应预留专门场地进行收集处理。中心村及旅游型村庄应设置水冲式公共厕所。

电气工程。村庄供电线路宜采用架空线方式,沿道路架设,特殊地段可结合地形合理确定路径。低压架空线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变压器及电气装置应满足相关安全要求。

通信。中心村应设置有线电视节点,按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有线电视网方式组网。中心村实现光纤到村,村村通电话。

防灾减灾。应采取主动防灾方式,规划建设生命线工程及重要基础设施。大中型村庄道路应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并在较为开阔的安全地带设置避难场所。集中供水的村庄应布设消防栓等设施,不具备集中供水条件的,可利用既有水系或建设人工消防水池满足消防要求。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村庄防洪应达到当地和流域防洪标准,易涝地段应规划建设排涝设施。

(七)产业发展。

1.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生产。依据全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资源条件,规划构建5个农产品生产集聚区。

(1)淮北平原地区粮食生产集聚区,包括阜阳市、亳州市、淮南市、宿州市、淮北市、蚌埠市。规划形成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生产为主导,以中药材种植和桑果种植为特色,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配套的农业生产集聚区。

(2)江淮丘陵区农业生产集聚区,包括六安市、滁州市、合肥市。规划形成以双低优质油菜生产、畜禽养殖为主导,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配套的农业生产集聚区。

(3)沿江平原区农业生产集聚区,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以及安庆市的沿江平原地区。规划形成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生产,及水产品、畜禽养殖主导,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配套,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特色的农业生产加工产业集聚区。

(4)皖南特色农业生产集聚区,包括黄山市,宣城市的旌德县、绩溪县,池州市的石台县、青阳县。规划形成以茶叶、桑果种植和加工为主导,以观光休闲农业为配套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5)皖西大别山区特色农业生产集聚区,包括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安庆市的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规划形成以油茶、茶叶、竹、林木和苗木花卉生产为主导,以生态休闲农业和农业加工为配套的农业产业集聚区。

2.保障传统产业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3.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依托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畜牧水产养殖、观光农业、乡村物流等产业。

(八)文化保护。

保护乡村历史文化。以“西递、宏村皖南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以旌德县江村、绩溪县龙川村、凤阳县小岗村等历史文化名村为重点,系统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和人文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适度保留乡村地区传统节庆活动与文化艺术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传承乡土文化形式和内涵。强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中国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促进黄梅戏等地方戏的保护与传承。

五、行动建议

(一)分步实施。

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

(二)规划引导。

1.建立规划体系。以县(市、区)为单位修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布点,明确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数量,并具体分解到镇(乡)。以镇(乡)为单位编制村庄体系规划,明确中心村规模,落实自然村布点。以中心村、自然村为单位编制村庄规划,明确村庄、宅基地和房屋布局及建设要求。

2.强化技术和经费支持。大力开展村镇干部村庄规划建设专项培训,推进建设干部下基层担任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设立省级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中心村规划建设。各市、县(市、区)设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治理。

第三篇:美好乡村建设

深化认识主动作为,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感想

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

作为皖北平原的农业大市,宿州市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村庄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是省里规划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我市应当高起点、高站位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一、吃透政策,深化认识

个别同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与以前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回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步骤开展工作就行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认识是对政策的片面误解。从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做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我们可以看到省里对美好乡村建设不仅在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可操作性很强;在保障措施方面,不仅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资金,而且从每年2.6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并逐年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大幅提高;在组织

领导方面,省里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省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要看到,省里已经将美好乡村建设提升到“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高度,而且对我省农村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读懂吃透省里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深化建设美好乡村的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我市应当依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两区”建设,紧紧抓住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政策机遇,不等不靠,科学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

首先,应当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工业,提升兴业富民能力;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明确建新拆旧制度,规范农民建设用地使用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土地资源规模效益的发挥和乡村工业发展的带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为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对各行政村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分等级分批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治理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基础设施好、社会服务完善、乡风文

明的示范村。目前我市桃园镇光明村、夹沟镇夏刘寨村等中心村在土地流转和村庄建设方面均已初具规模,应当鼓励人口、资金、生产要素、社会服务业向此类中心村有序流动,形成资源集聚整合态势。同时,对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好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大力推广。及时组织各村进行交流和学习,相互借鉴好的做法,坚持以点带线推面,达到点、线、面协同推进、整体联动的效果,充分发挥中心村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次,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目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和土壤质量带来巨大危害。农村道路和河道树木砍伐严重,绿色长廊已遭到严重破坏。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所造成污染进行有力的治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最后,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以健全村民自治为突破口,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依法保障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在校大学生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提高乡镇综合文

化站、农家书屋、村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引导村民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良好的工作机制对于推动工作,落实党委、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机制,对口支持、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选派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分配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对在美好乡村建设总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拖拉懒散,涉农违法违纪的同志予以严肃查处。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乡村,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干部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协作,扎实奋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市美好乡村和“两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朱仙庄镇党政办寿春雷

2012年11月17日

第四篇: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指标(考核资料)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指标培训材料

第一类 中心村建设成效类指标

一、建设规划编制(10分)

1、中心村选址科学合理,得1分;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产业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相衔的,得1分;

责任单位:县国土局、住建委、乡镇。

材料清单: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制作中心村示意图展板、中心村选址文字说明等。

2、规划人口规模达到《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的,得1分;预留建设发展空间的,得1分;

责任单位:县国土局、乡镇

乡镇根据中心村规划,确保达到指标要求的人口规模;预留建设发展空间一要在规划文本中有体现,二要在现场有空间,三是特殊情况有必要的说明,四由国土局负责指导乡镇做好规划的衔接,确保有预留建设用地。

材料清单:规划文本(总平图);中心村居民登记表。

3、规划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得2分; 责任单位:乡镇

通过村标、广场标牌、节点景观、文化墙及建筑风格等文字说明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重要节点、建筑物、构筑物可补充展牌说明。

材料清单:规划文本;相关文字材料

4、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得2分; 责任单位:乡镇

材料清单:村民代表会议、理事会会议(征求意见、决议等)会议记录、照片等,规划公示文字、照片及公示结果、反馈意见等。

5、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按时完成的,得1分;规划落实较好的,得1分;

责任单位:乡镇

对照原规划内容,建设完善到位,特殊情况的有必要的材料说明。

材料清单:乡镇上报的请示规划批复文件;县政府批复规划的文件、规划文本;提供道路、广场等主要公共设施建设的施工图纸。

二、基础设施建设(20分)

(一)道路硬化(9分)

1、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的,得1分;

2、通过道路和村内主干道路一般低于3.5米,得4分;

3、次干道全部硬化的,便于群众出行的,得2.5分;

4、实现“户户通”的,得1.5分。责任单位:乡镇

规划建设区域范围(规划范围)实施到位。

材料清单:道路建设合同、预算及建设期、后的照片等。

(二)饮水安全(6分)

1、通过区域集中供水、小型集中供水、农户自建水井等方式,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的,得4分;

2、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水量能够较好满足生活需求的,得2分;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乡镇

材料清单:中心村集中供水证明(自来水水厂出具)、供水单位卫生检验结果报告单等。

(三)电力(4分)

集中新建型中心村供电设施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标准,改造提升型中心村供电安全稳定,满足农民日常用电需求的,得4分;

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乡镇

县供电公司负责派员帮助检查中心村相关电力设施标准,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材料清单:供电公司配合乡镇提供相关施工图纸及建设、改造方面的资料。

(四)通信(3分)

有线电视(含直播卫星电视)、网络、电话通村的,得3分;

责任单位:县电信局、乡镇

电信局配合乡镇帮助检查相关电信相关设施,及时进行整改,乡镇督促本乡镇有线电视机构确保运行正常,群众反映好。

材料清单:弱电下地的施工图纸、合同、建设照片等。

(五)村庄亮化(3分)

1、村内主干道及公共场所路灯安装量满足实际需求的,得2分;

2、维护到位,使用正常,得1分。责任单位:乡镇

乡镇、村要有专人管护,熟悉使用路灯设施。材料清单:路灯管护协议。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0分)

(一)公共服务中心(6分)

中心中心村建有或就近公共服务中心,具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科技信息服务及就业服务、群众议事等便民服务功能的,得6分;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协助,乡镇。

公共服务中心干净、整洁、有序,工作流程清晰,服务

内容齐全、热情周到。

材料清单:科技服务宣传资料、就业信息相关资料

(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4分)

坚持因地制宜,功能整合原则,村内建有卫生室、农家书屋(图书室)、文化站(室)、室外体育文化场所、便民超市服务设施的,得4分,每缺一项扣0.8分;

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卫生局、乡镇

卫生室内外保持干净整洁(乡镇、村负责),医务人员着装整齐,服务周到、操作规范;图书室、文化站、体育文化活动场所设置科学,运行正常;便民超市选址科学,店招醒目。

材料清单:能够支撑上述要求的相关资料和现场。

四、环境整治(30)

(一)垃圾处理(7分)

1、合理配置垃圾桶、垃圾房或垃圾池、垃圾收集和清运设备的,得3.5分;

2、生活垃圾及时清扫、收集、分类,日产日清,中心村内无暴露和积存垃圾的,得3.5分

责任单位:县美好办、乡镇

乡镇、村在中心村内合理设置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桶配置分类分装、半径小于70米,垃圾房必须完善),合理配置清扫、清运人员,按2013年全县10个重点试点村要求做好

分类减量工作,要有清洁文明户评比活动。

材料清单:保洁承包合同(保洁员合同)、清洁工程相关制度、分类减量相关制度、清洁文明户评比相关资料。

(二)污水处理(7分)

1、村内建有排污管道或硬化沟渠的,得1分;

2、村内建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且正常运转,达到I级B排放标准;或接入不宜集中处理的中心村,通过“三格式”污水净化池、沼气池等简易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并进行回收利用的,得4分;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乡镇

县环保局负责提供运行流程、排放标准检验报告,且协助乡镇确保设施运行正常。

材料清单:排放检验报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图纸、施工合同等。

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得2分; 责任单位:乡镇

乡镇负责中心村污水管道健全、农户污水进入管道;群众对污水不随意排放;做好设施修补及群众劝导工作;建立污水处理站管理运行机制、制度。

材料清单: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的相关支撑性材料(人员、流程、管理、检查、监测等)。

(三)村庄绿化(3分)

1、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得1分;村庄建成区范围内道路、河渠绿化率达到90%,得1分;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

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乡镇、村及时按照指导意见完成绿化任务。

材料清单:绿化平面布置图(含指标表,超40%)、绿化合同等。

2、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菜园等,实现庭院美化的,得0.5分;

责任单位:乡镇。

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菜园内干净、整洁,堆放整齐。

3、村庄绿化适地适树,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绿化效果较好的,得0.5分;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乡镇。

材料清单:林业部门证明适生树种资料。

(四)卫生改厕(2分)

1、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的,得1分; 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乡镇

材料清单:中心村改厕表册、建设图片等。

2、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的,得1分; 责任单位:乡镇

中心村核心范围内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必须全部拆除。材料清单:拆除时的照片等。

(五)沟塘清淤(3分)

1、村内河道、沟渠、塘坝完成清淤,水系畅通的,得1.5分;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乡镇

材料清单:整治前后照片对比、建设合同、方案及建设照片等。

2、无淤积、无白色污染、无垃圾等杂物,水体清澈的,得1.5分;

责任单位:乡镇负责

(六)农房整治(2分)

1、村内危旧房屋得到拆除或改造,农村住房安全实用的,得1分;

责任单位:乡镇

中心村内的简易搭建、危房需全部拆除。

材料清单:房屋立面改造群众申请报告、改造图纸、合同、前后对比照片等。

2、村内没有乱堆乱放,没有违章建筑,电力、通信线路架设安全规范,无违章交越和搭挂的,得1分。

责任单位:乡镇、县电信局、供电公司

开展集中清理乱堆乱放,县电信局、县供电公司派专人

负责指导乡镇的线路整治和必要的支持。

材料清单:中心村环境整治方案、照片等。

(七)村容美化(2分)

1、直观感觉村庄房屋布局错落有致,村容村貌较好的,得1分;

2、村庄和村庄周围自然景观优美,田园特色突出的,得1分。

责任单位:乡镇

公共区域内,尽量减少暴露区域,尽量进行多的绿化和硬化或用小的节点景观代替,喧染彰现规划特色的必要场景。

(八)长效管护机制(4分)

实现垃圾和污水处理、绿化、卫生保洁等长效管护,建立以公共财政补助为主导的经费分担保障机制,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得4分。

责任单位:乡镇、县美好办

县美好办负责指导,通过制作清洁工程宣传牌、绿化保护责任区、清洁区,污水处理设施公示牌等,制定相关各项制度文件等。

材料清单:垃圾、污水、绿化、道路、路灯等保护、运行的合同、协议,公共设施管护经费运行办法等(管理人员、制度、经费来源等文件资料)。

五、经济发展(10分)

(一)产业发展(6分)

1、制订操作性较强的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得1分; 责任单位:县农委、乡镇

县农委负责指导,乡镇编写后,报农委备案审核。材料清单:产业发展规划文本。

2、中心村参加农民合作社或加入公司化经营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的得2分,或中心村从事农村加工、运输、商贸等二三产业创业就业户数占农户比例达到30%以的得2分;

责任单位:县农委、乡镇

以农民合作社为模式的,县农委协助乡镇完善相关资料手续;以公司、三产为模式的乡镇准备好相关资料及实地参观点的选点工作。

材料清单: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合作社人员名单、二、三产企业营业执照,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名单等支撑证明材料。

3、中心村所在行政村、乡镇村被评为“一村一品”的…… 责任单位:县委、县旅游局、乡镇

县委、县旅游局负责指导,并开展县级示范村镇的评比工作,乡镇提供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

材料清单:相关申报材料、农业订单合同、中心村主导

产业支撑性材料;对目前非县级“一村一品”的所有中心村建立由县本级批设为县级“一村一品”村。

4、中心村土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流转率超过本县平均水平10%以上的,得1分;

责任单位:县农委、乡镇

县农委提供标准流转文本,指导流转的程序,并提供全县集中流转率,乡镇按指导意见及时完成。

材料清单:中心村土地流转协议等。

(二)集体经济(4分)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得4分。达不到10万元的,按照以下方式计分:

1、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10万元的得2分;

2、村集体年经营收入增幅10%以的得2分。

责任单位:县农委、乡镇

县农委负责指导,乡镇、村完善相关材料。

材料清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12年、2013年)相关财务报表、凭证、经营性收入合同等。

六、基层组织和乡风文明建设(10分)

(一)组织建设(5分)

“五个好”村党组织,得1分;村党组织书记达到“一好双强”,得1分;扎实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载体建设,认真实施村级重要事务决策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得1.5分;村务管理公开民主的,得0.5分;成立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村民自治组织,一事一议开展较好的,得1分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乡镇

材料清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载体建设,实施村级重要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管理公开民主,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村民自治组织,一事一议等方面资料。

(二)乡风文明(5分)

1、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创建活动的,得1分;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妇联、乡镇

开展全县相关活动评比工作,乡镇也要开展类似评比活动。

材料清单:县、乡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的各项文件资料,“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创建文件、评比材料资料等。

2、村规民约规范的,得0.5分。责任单位:乡镇 村规民约要上文化墙。材料清单:村规民约文体

3、有效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

活动的,得1.5分。

责任单位:县妇联、乡镇

材料清单: 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活动方面的文件、花名册、活动资料及图片。

4、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的,得1分; 责任单位:乡镇

材料清单:文字、影像方面的资料。

5、中心村治安状况较好的,得1分 责任单位:乡镇

做好综治部门的对接,年内无重大刑事案件,一般治安案件不得超过2起。

材料清单:综治方面的资料及公安证明等

七、群众评价(5分)

由省统计局设计问卷,在考核时统一开展。注:乡镇、村做好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矛盾隐患排查工作,做好问卷调查及考核验收现场随机调查的准备工作。

第二类 县组织保障类指标(10分)

一、政策制定(2分)

将美好乡村建设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的,得1分;建立考核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得1分。

负责单位:县美好办负责收集汇编。

二、资金投入(6分)

1、按照省里要求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的,得3分;

2、以县为主整合涉农资金成效较为显著的,得3分;

3、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的,得1分。

具体考核标准参照《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办法》执行。

负责单位:县财政局

此项县财政局负责做好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考核协调工作,并按要求准备文件、凭证等相关资料,送美好办汇编。

三、用地保障(2分)

省下达到县增减挂钩指标,为农村预留不少于10%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达到要求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内没有增减挂钩指标的,此项得2分。

负责单位:县国土局

由县国土局负责提供相关材料和文件,送美好办汇编。

第五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凉泉乡下辖10个行政村,167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0582户,人口4.4万人,乡域总面积近174平方公里。继2011年乡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大打水利兴修翻身仗之后,又迅速启动美好农村建设全民行动计划,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在美好农村建设一线创先争优,鼓励和倡导广大群众本着“自主、自筹、自建、自管”的原则,踊跃投身美好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宣传,全面发动。2011年9月27日,全县统一组织各乡镇和相关单位到岳西县、潜山县部分乡镇参观学习。回来后,我乡于9月29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针对外地村庄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的经验,结合我乡的实际,决定再次组织班子成员和一线的同志到潜山县参观学习,形成共识。10月2日,乡党委政府组织党员代表、村民组长、村民理事会会长及各村主要领导100余人,赴潜山县参观痘姆乡山包新村和水吼镇燕窝村、渐水湾村的村庄整治以及源潭镇农村清洁工程。参观结束后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总结,部署我乡村庄整治工作。在2012年和2013年春季召开的全乡干部大会上,均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全民动员。通过参观学习、会议动员等方式,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全方位发动群众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2012年启动了太华村的徐大、徐小、槐树、凉泉村的龙小屋、舒屋、陈冲、湖滨村的胡屋、龙家下屋、龙家仓、凤林村的上李畈、下李畈等12个屋场的村庄整治工作,2013年又启动了罗家老屋、王家畈、眠山小屋、邓前屋、谢屋等屋场的村庄整治,同时启动了太华、凉泉的中心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在全乡如雨后春笋,蓬勃开展。

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在全乡范围内涌现出来的众多整治点中,我们注重培育典型,探索模式,先行示范。龙家小屋最具代表性。该自然村坐落在太阳山下,现有居民32户,168人。去年4月份以来,该屋场积极谋划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他们先后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拟定了村庄整治工作方案,并请安庆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广大村民自筹资金、自主招标、自主建设、民主管理。先后修通了1.5公里长的进村水泥路;新建了1500米长的雨水和污水管道,实行雨污水分离排放;自行拆除了有碍交通及规划的猪牛栏、厕所及厨房等辅助用房60多间计3000平方米,在村庄两侧按规划统一新建农用房2000多平方米,实现了人畜分居的目的;环村道路以及宅前路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的硬化;门前广场的建设已经全部完工;绿化、池塘美化以及电力线路的整改也全部完成。更为难得的是广大村民移风易俗,他们自愿移走村内的祖坟38棺,统一合葬到祖坟山上,大大地拓展了村内建设用地的空间。在开展村庄整治的过程中,村两委和理事会主持并召集群众会议30多次,建设过程中的大小事务,事先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涉及房屋拆迁、筹资筹劳、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都事先同群众商量,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群众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许多本已外出务工的能工巧匠,闻讯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纷纷返乡出钱出工。理事会成员更是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整个工程投入达到260余万元,每户累计投资达到1万余元。理事会会长龙学云同志更是付出了大量的艰辛。龙家小屋村庄整治的成功其意义不仅在整治本身,更重要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人们群众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再一次得到很好的印证。组级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大批优秀村民理事会班子脱颖而出,村民自治卓有成效。拿龙学云同志自己的话来说,天下没有人干不好的事,只有不想干好事的人,我们是在为自己建设美好家园,要有舍得精神,有舍才有得。为此我们专门召开总结大会,提炼推广龙小屋精神。号召全乡所有的屋场都要向龙小屋学习,所有的村组干部都要向龙学云同志学习。龙小屋的成功实践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认可,为凉泉乡美好乡村建设开创先河。

三是统筹推进,整体联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联动发展。我们的做法是摸清底子、选准点位、制定政策、宣传发动、层层落实,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完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民自身的潜能,引导和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热情。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以奖代补,在建设的中后期予以支持,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杜绝政府给钱才办事、最终出力不讨好的局面发生。今年我们力争在省道两侧打造两条“示范线”:北侧太阳山下以徐大屋、龙小屋、罗老屋、眠山小屋等整治点串连成线;南侧岚杆湖畔以汪大屋、胡屋、龙下屋、槐树屋等整治点串连成线。

二、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群众主体。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政府不能大包大揽。通过我乡龙家小屋、胡屋等村

庄的成功整治,广大村民自始至终都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他们自筹资金、自主招标、自主建设、自己监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干高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村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缩减中间费用和环节,使得所有建设工程得以又好又快的进行。消除等、靠、要的惯性思维,使得政府在后期的项目资金的支持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雪中送炭,有力地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发

展。

二是坚持村民自治。根据我们的工作体会,村民理事会的班子建设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选拔一名高素质的理事会会长,就能带动一方能仁志士,干好一番大事。理事会成员要具备为人正派、办事公道、舍得吃亏、乐于奉献等基本素质,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筹资投劳、重大项目建设、土地调整、房屋拆迁等重大事件,要充分征求和统一群众意见,理事会成员要带头践行。龙家小屋和胡屋共拆迁房屋120余处,两个屋场的理事长都是自己带头拆除自家的房子,才使得整个屋场的拆迁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这种拆迁办法有两大好处,一方面不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进行补偿,村民内部自己平衡。另一方面不需要政府的行政介入和司法介入,可以规避行政风险,利于沟通党群干群关系。所有的工作压力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分担。村民自治对于建成功的点便于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制约村庄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规划的严重缺失。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缓建设”,根据各村的实际,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可以加快速度,按规划实施建设。条件差的村庄,可以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要积极引导村民理事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制定村规民约,动员村民珍惜土地,严格控制乱搭乱建,杜绝占用耕地建房。鼓励村民少围院子多修路,节约土地多栽树。

四是坚持因势利导。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如何把政府的希望和群众的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难点。政府做好宣传引导和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党和政府造福群众的愿望变成群众自觉追求美好生活的实际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各村的实际情况,选准工作重点,着重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路问题、排污排水问题等,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去说服群众,让群众去带动群众。

三、努力方向

凉泉乡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还仅仅只是刚刚起步,还仅仅只有几处星星之火,跟先进地区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跟群众的期盼和县委政府的要求相比,更是有待巨大提升。可喜的是,当前我乡广大群众自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潮正方兴未艾,我们将乘势而上,因势利导,自力更生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一要更加注重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相信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把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与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让群众真正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和主力军。

二要更加注重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整体规划既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又要经济实惠、大方得体。不仅做好当下工程,更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更加注重多方整合资源。美好乡村建设筹资是关键,抓住兴“龙灯”民俗文化活动的契机和国家项目扶持政策的机遇,筹措资金,整合项目,做活结合文章。

四要更加注重培育富民产业。生产发展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乡村建设持续美好的活力源泉。要因地制宜整合零散土地,加大流转力度,龙小屋正在探索“山场经果、荒地苗圃、水塘垂钓”的产业模式。

五要更加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基层领导班子,切实把致富能手培养成美好乡村建设的先锋,让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

下载2013年度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名单谯城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度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名单谯城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好乡村建设简介

    xx县美好乡村建设简介 xx县地处安徽省中东部,南京“1小时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3万亩,辖12个乡镇,130个村,50万......

    美好乡村建设演讲稿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 聂 苏 (2012年8月) 讲5个问题: 1、什么是美好乡村建设? 2、美好乡村为谁而建?谁来建设? 3、美好乡村建设有哪些模式? 4、乡村社区如何建设才美好? 5、美好乡村建设......

    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镇2012---2013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区2012-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就2012-2013年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自省委、省政府提出美好乡村建设以来,XX市于9月26日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建设目......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体会

    美好乡村建设调研心得 一美好乡村建设的提出:1、现实基础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

    美好乡村建设入户调查表

    XX村新桥组美好乡村建设入户调查情况登记户主姓名:人口:房屋:间 房屋结构: 楼房: 平房: 砖瓦: 土瓦: 厕所: 猪舍: 搭建: 建议整治方案:......

    调研指导美好乡村建设

    10月11日,县委副书记朱晓静、副县长方树林在县农委、县建设局、县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独山乡裴集村、大英镇大英村、汊河镇黄牌村、汊河镇江青圩、三城乡姚......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汇报如下: 一、以组织领导为保障,着力强化政策宣传。 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