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禹会区中小学教学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禹会区中小学教学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仁和中学付晟
初中和小学同属基础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以九年一贯制为教学期限的。学科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连贯。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我们进行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英语方面,小学阶段首先应加强口语方面的训练,基本保证每个学生能读准每个音标,并且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第三是要求学生会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及提高小学阶段的造句能力。第四则要训练学生规范的书写。
1、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的研究。
要进行中小学衔接教育,首先要加强中小学教学业务交流,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对口教研活动,增强对研究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感性认识,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四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准确性。
(4)师生交往的衔接。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中学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不但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紧紧地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集体教育与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在学生学习上实现三个衔接的研究。
(1)学习心理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
(2)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表达能力上,在重
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视感知的完整性、细致性、抽象性的培养;识记能力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记的有意识性和稳定性;思维能力上,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第二篇:禹会区中小学教学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禹会区中小学教学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仁和中学 付晟
初中和小学同属基础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以九年一贯制为教学期限的。学科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连贯。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我们进行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英语方面,小学阶段首先应加强口语方面的训练,基本保证每个学生能读准每个音标,并且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第三是要求学生会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及提高小学阶段的造句能力。第四则要训练学生规范的书写。
1、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的研究。
要进行中小学衔接教育,首先要加强中小学教学业务交流,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对口教研活动,增强对研究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感性认识,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四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准确性。
(4)师生交往的衔接。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中学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不但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紧紧地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集体教育与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在学生学习上实现三个衔接的研究。
(1)学习心理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
(2)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表达能力上,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视感知的完整性、细致性、抽象性的培养;识记能力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记的有意识性和稳定性;思维能力上,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第三篇:幼小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幼小衔接研讨会发言稿
沈小
李红雁
我代表我们学校一年级的十三位班主任来谈一谈我们对9月18日参观幼儿园半日活动后的一些想法。通过大约1个小时的观摩,深刻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环境、氛围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培养,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因此,我们普遍有这样感觉:
想法一:“幼儿园里真快乐”。
快乐的理由一:处处是游戏。听叶园长介绍小朋友在幼儿园中一天只有一节课是进行集中教学,其余时间都是区域活动。小朋友就是在自主选择的区域活动中进行体验和学习。我们观看了其中一组小朋友们玩夜排档,一块块小活动区域,孩子们有条不紊地模仿着大人进行游戏,一个个分工明确,动作娴熟,个个都有模有样,在游戏中他们学会了排队取款、点餐、付费,一点儿也不争不抢,学会了简易的推销、计算和食材的分类。留在教室里的孩子们也都自主选择着各自喜欢的游戏,有的玩色彩练习,有的拼图、有的用老师们巧心设计的吸管组合教具做计算„„真的做到了寓教于乐。因为都是自己喜欢的游戏,所以教室里很安静,老师们只是在一边轻轻地指点。没有人无所事事,也听不见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有大声嬉笑或聊天的声音,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看得我们好羡慕。
快乐的理由二:放松和自由。这半天的时间里,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这里的一切活动都没有老师过多干预。从任务的分配,到自由分组,到游戏的进行,都是以孩子自身的喜好为出发点,没有强制,没有竞赛,没有评分。这样的氛围是轻松和自由的。
快乐的理由三: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中慢慢得到培养。叶园长向我们介绍,像这样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每天的常态活动。我们观看了孩子们拿取和归还,他们能很准确地在教室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活动结束后又会很自觉地放回原处。每一项活动的开始和结束,老师都是用音乐来控制的,孩子们听到熟悉的音乐就知道接下去该做的事情,比如集合、吃点心前去洗手。没有口令,可是却在音乐的指挥下做得那么自然。
„„
介于上述理由,我们第二个想法是:“牵着蜗牛去旅行”。
刚进小学的小朋友,他们的内心对小学生活充满着向往,但也带着一种紧张的心理。因为小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要求与幼儿园是有很大区别的。小朋友们将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儿园教育的学习环境宽松活泼,学习内容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同时培
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某一方面的初步兴趣并进行比较浅显的知识启蒙教育;而小学教育的学习环境比较严谨规范,以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各项基本技能为主,而且学生还需要完成作业,有考试的任务和压力。观摩活动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我们没有理由去剥夺孩子对快乐的需求,也必须重视对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不能因为两者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这些都扼杀了。因此,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放慢我们节奏,降低我们的要求,帮助这些孩子在开学第一个月成功地实现身心的平稳过渡。
1、一年级的老师心态要摆正。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小学的各项规章制度,首先是不适应。坐要正,站要直,排队还要快静齐,队伍行进还不能讲话„„这些对于一些调皮的孩子来说,可能在开学初期会更加不习惯。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相信: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也会做得跟别人一样好。也希望学校在各项行规检查时对刚入学的这些小不点能够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少扣分,多树榜样,少揪尾巴。消除他们心中的紧张和不安感。培养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有“牵着蜗牛去旅行”的良好心态,不急不躁,相信虽然缓慢但前进的脚步没会停。记得9月1日普陀电视台来我校采访一年级师生,孩子们普遍希望自己的老师要“温柔”。所以说从孩子的视角来看,我们老师也应该宽容、耐心、有爱心。
2、一年级老师的课堂要多花心思。我们的课堂也要引入一些游戏、体验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程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幼儿园中只有一节大课,但我们小学却有7节,要坐好,听好,学好,对这些孩子来说,的确不容易。所以适当地做穿插一些课堂小游戏、课间操等,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深入浅出,要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正面示范、松紧结合。小学一年级学习任务其实并不重,主要任务是训练日常行为规范。毕竟小学生活的节奏要比幼儿园快得多,所以我们的许多习惯培养都要在开学初就落实训练,像这学期的就餐和午睡,我们就利用视频进行教学。把二年级学生的课间餐、午餐、午睡等项目拍成简短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孩子们模仿能力强,所以学习得很好。其他项目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来进行。等孩子们学会以后可以通过评比、打分、奖励等手段来进行巩固。这样孩子们的适应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第三个想法:“常来常往常沟通”。
我们并不提倡把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小学化”,我们也不可能把一年级的教育“幼儿化”,但如果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大班)的老师能够多一些接触,互相了解,寻找一些幼小衔接的结合点,相信我们今后的幼小过渡会做得水乳交融,更加平稳。
每年的9月对于我们一年级班主任来说总是黑色的,但我想只要心态调整好,方法运用好,9月也一定会变得五彩斑斓。谢谢大家。
第四篇:禹会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简报
禹会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简报
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整治千村《禹会区千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2010-2020)实施方案》、《禹会区秦集镇西朱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禹会区秦集镇河北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等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初稿已完成,于2010年元月28日招开了专家评审会。市专家组成员对上述方案、规划进行了细致地研究与讨论,在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后,一致认为整体方案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一致通过评审,可以正式行文上报省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二月一日
第五篇:中小学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稿
中小学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有关学校、教育的事。我从93年当校长到现在,从黄土坡到东秀庄,一直在农村中小学滚滚爬爬、起起落落,可以说是井底之蛙,眼光只限于农村我所在的学校,所以以下的看法也仅仅是立足我校现状的一些不成熟的肤浅的见解,一孔之见,一家之言,有道理的供大家商榷,不科学的望同行指正,若有一点能给大家以启示,那我就倍感荣幸了。我发言的主题是“基于实际,特色办学”,从五方面展开叙述,概括为“五点”。
一点信念:相信农村教育是有出路的
信念一词似乎有点儿“虚”,像是大话,实际在坐的都是对教育有信念的,正因为有这点儿信念我们才坚守着农村教育这块根据地,相信总有一天他会走出低谷,哪怕心中仅有一点点也是我们坚持的动力,是教育希望的火种。有这点信念,就不会放过任何机遇,08年国家实施农远工程,我校安装了“模二模三”和两套多媒体;09年扩大内需工程又为我校投资了200多万元,新建宿舍楼1750㎡;同年下半年第一批特岗教师支援农村,分入我校12位,其中10位是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位大专学历;同时我校有2位骨干教师参加了英特尔教育省级培训;10年第二批特岗又分到我校7位。国家持续不断的大力扶持,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无所作为,用农民的话说就是看你如何过这日子。那么如何过呢?总方针是稳定小学,再办初中;办初中抓了三点:①找准切入点,即从初一起步,主办初三,因为初三见效快,带动性强;②定准位,即专门招中下等生,这些学生有潜力,但在六、七十个的班级中发掘不出来;③抓住突破点,即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帮助他们补起已落的知识。日子过起来了,学校是有了点儿起色,但难的是持续下去,也是因为这点信念,我们尝试着踩一条路。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每所学校有每所学校的校情,谁都不可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个劲儿往前走。比如对特岗教师的任用,支持者说他们有干劲有闯劲,反对者说没经验不稳重,怎么办?用人之长,让他们教初三,经验不足给补,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如听名师课堂,拜实验老师为师,校本培训等,引导他们成长,另一方面让有经验的中年教师指挥把握方向,并时常关注学生的反应。实践证明,这批特岗教师是能放在一线冲锋陷阵的。校长有了这点信念,教师才会有信心。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家长,是这个家的脊梁,他不能背驼腰弯,如果校长都泄了气,那么教师就少了气,学校就没了气。所以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无论何时何处,挺直我们的腰板直起我们的脊梁,让教师看到希望,信心十足。现在我们初三学生中光教师的亲戚就有十来个,去年我的女儿也是从东秀庄毕业的,这起码说明我们的老师是信任学校的,这就是学校的自信力。这学期开学,我们专门召开了一次隆重的开学典礼会,会上我做出了三年远景发展规划,规划的目的就是让全体教师往远处看,面向未来。
一点辛苦:换取点点收获 父辈指教我们经常说:庄户人的个苦数,就是说不要怕辛苦不要在乎吃苦不要吝啬那一点点汗水,汗水不会白流,有付出就有回报,就是靠这点儿苦,办起了初中,初见成效。去年暑期为了起动初中,我和副校长跑遍了东秀庄乡的沟沟岔岔,满满跑了四十多天,那时特岗教师还没报道,我就与他们联系召集回来一起跑了30多天,每到一个村他们都公开演讲,可以说去年的14个学生就是扑12个特岗教师而来。最后特岗教师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14个毕业生考中10个,其中3个进了光明。今年,我和老师们跑了半个月就回来了近40名,可见家长在逐渐转变看法。也是靠这点儿苦,中层领导引领教师吃苦耐劳,要求教师做到的中层领导首先做到,特别在出勤上,如签到,中层领导早上6点签,签后跟操,6点半上早自习查课;晚上最后一名学生离开教室后中层领导方可下班,且睡之前要查查宿舍,一般睡时就11点了。这样中层领导身先士卒,勇为表率,其他老师也就不迟到不早退,而且会利用空余时间给学生补课或看书学习。同样靠这点儿辛苦,普通教师甘愿加班加点辅导学生,寄宿制学校晚上时间较长,后两个自习初三已形成习惯,有问题的三五成群组成小组让老师给解答或补课,没问题的或做作业或练兵。可喜的是初
一、初二也在自习后不离开教室或做练习或讨论,老师们都在办公室,学生只要有问题就可以到办公室找老师。如果这种学习风气一但形成,那么其它一些坏风气就不易入侵了。
一点信任:相信自己的教师是优秀的
信任首先从中层领导开始,相信教导能教能导,后勤能勤能干。既然让副校长抓教导,就给他充分的权力去抓,不要过多干涉、指责,更不能处处扯皮,而是要帮助他在教师中树立威信,给他施展手脚的天地,比如让副校长上公开课,主持家长会等,让教师服其心遵其道,于是在副校长的带领下校本课程有了,校本培训落到实处了,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交流会、班歌班训大赛成了定例,学习型学校建设与品学兼优的评价理念深入了人心,教学的风气有所改变。对主管后勤的也一样,后勤事务繁杂,后勤教师又多是老教师,这就要求主管者既要腿勤还要嘴勤,不光自己干还得指挥别人干。其次,相信教师能教能学,学校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打造靠教师,教师的教学靠教研,所以教研是学校的根本出路,就是通过教研我们发现年青教师中的新秀,也是通过教研我们摸索出了适合我校操作的“导学稿”模式,并将通过教研逐步地完善、推广。冯骥才说过: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由于信任,在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上,抓教学的尽仁尽智,搞教学的尽心尽力,服务于教学的尽职尽责。
一点爱心:关怀每一个学生
爱自己的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人是神。我们不可能让每位老师成为神,但领导一定要带动他们向“神”接近、靠拢。关怀学生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开始,我校住宿老师住阴面,8个人一个家,学生住阳面,6个人一个家;吃饭时,教师推后10分钟,这样学生吃饭时有人照看,还避免了拥挤;坐公交时,老师与学生相互让座。事虽小但反应出来的是种人性关怀。大家知道,村里学校有许多留守儿童,这些学生有的没人管冷暖,有的不知饥饱,对他们生活老师特别费心,不仅要嘘寒问暖还要兼顾饮食,有时扃在裤子上路老师还得给擦、洗。做一个农村教师确实不容易,我们应感谢他们。关怀学生更要关怀他们的学习,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职责,也是他之所以称之为学生的本质要素。关怀学生让他们想学,主动学,驱动他的潜力。拿重返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一直受冷落、遭打击(各位校长不要介意,他们受冷落、遭打击不是任何一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是客观条件造成的,老师们的精力有限,每班六、七十人,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确实受老师的眷顾很少),长期下来这些学生自暴自弃,自信心不足,可我们相信他们心底还有想要学习的火种,要将它点燃,于是一次又一次的谈话,各种各样的帮助,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实心实意地帮他,所幸遇到的学生还没有一个自始至终拒绝帮助的。亲其师信其道,学习信心足了,学习成绩好了。所以改变一个人从改变他的思想开始。此外,还有人性化的补课制度等。关怀学生主要关怀他们的成长。每个学生不一定都能念成书,但每一个学生都要成长成人,陶冶他们的思想,濡养他们的品行就需政教处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成绩评价体系中,“品”占第一位,具体每人每月100分,按争先创优办法考评;“学”在第二位,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这就要求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了如指掌。这在我们学校是能办到的,因为一个班多则25人,少则十一、二人。现在的校园,师生见面相互问好,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等,明显感到尊师重学的风气浓了,文明的行为多了。
一点特色:用特色成就品牌
学校的特色照不来,搬不来,洋思的“先学后教”是王牌,可这张牌不适合我们,杜朗口的“三三六(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自主学习也是王牌,我们也不能用,只能借鉴。学校的特色就在本校的土壤中萌芽,即使最终形成真正的特色,老师们也没感到惊讶,校长也没感到奇怪。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这种幼芽,如课前预习指导,有的老师就在做,教导处发现后将这种方法提取出来在教研会上探讨,达成共识,形成了课前预习、课上导学、课后巩固的“导学稿”雏形,再通过校本培训在全校推广。就是班歌班训的学习,最初也是萌芽于九年级,后在学校四年级以上班级推行。所以,不要好高骛远,舍近求远,其实特色就在本校的土壤中,当然特色最忌变成口号,实实在在做好我们认定的事,将平凡的小事做成功就是伟大,“温故知新”说了两千年,我们真正落实了,抓严了吗?没有,可见,我们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真正抓成功了,我们就是靠近了圣人,至于它是不是特色,真无所谓。
说了五点,其实是我这两年的工作总结,没新东西新认识,希望同行们给予斧正。
2011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