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单元计划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一、单元内容结构图
做游戏讲规则
班级制度大家定
公共场所守秩序
生活中讲规则诚实守信
做守规则的小学生 德贵自律
身边的法规
模拟法庭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二、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友爱宽容、公平公正、遵守法规、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3、懂得诚信和自律是一种美德,学会诚信待人,严格自律。
能力
1、初步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初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尝试合理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到底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通过实际模拟、体验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表演”中的答与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了解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三、课时建议
做游戏讲规则:1课时。
班级制度大家定:1课时。
公共场所守秩序:1课时。
第二篇:第一单元计划
语文七年级
第一单元
教案设计
备课人:宗文英
2009.8.30
上册张涛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主要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单元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人生思考的兴趣。
2、丰富学生的人生知识,提高学生阅读人生文章的能力。
3、在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单元学习重点:
1、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2、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词、句、段。单元学习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作品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2.揣摩品味语言,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3.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时安排:
《社戏》两课时
《安塞腰鼓》两课时
《竹影》一课时
《观舞记》一课时
《看戏》一课时
《口技》三课时
作文训练两课时
第三篇:三年级传统文化计划 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第一课 《三字经》
1、人之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第二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原文: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杨)(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古筝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老师当作家长,师加以引导与鼓励,)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子不学
教学目标:
1、介绍三字经。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教学重点: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教学难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两句的故事很可能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就请一个同学上前面讲,其他人补充。[爱的鼓励]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3、昔仲尼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学且勤
赵普在宋太祖时任中书令,他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读《论语》,我们这些还在念书的小学生,难道不该以此自勉吗?
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第二课 《幼学琼林》
1、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2、花木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第三课 《山海经》
1、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2)学习过程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知识,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2)使学生从感情上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知识能力也在增长,逐渐懂事,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活动:你们听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吗?下面就请你们听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吧。放课文录音。简单介绍炎帝是远古时候的帝王,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
学生活动: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大致内容。
预设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老师带读
教师活动: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课文。
学生活动:积极举手的同学带着大家读课文,读后学生给与评价。
预设目标:听读识字。给能力强的学生一些机会。练习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会认真听别人读。
三、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你们想读吗?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预设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认读生字
教师活动:
1.提出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学这课的生字。
2.检查生字。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呢?(在全班进行简单的检测,学生都认识的字就不必讲解了。)
3.巩固练习:生字游戏。
学生活动:
1.自学生字。(可以问别人、查字典、查书后的查字表等。)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字音字形。可以给生字组词。
3.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难字。
4.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做游戏。
预设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指导示范,巡视指导书写。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再找出关键笔画的位置,说说书写要领。
预设目标:能认真踏实写字。
六、巩固练习教师活动:捉迷藏
具体做法如下:将学生本节课中要求认的字重新放入另一篇文章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试读,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学生活动: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预设目标:这种游戏适合于检验学生识字的迁移能力。源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把藏在文章中的字宝宝找出来,从而完成了生字的迁移。
七、作业
写生字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想象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教师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变成的一只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预设目标: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课文
教师活动:请你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愤怒”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坚定”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声音要重一些,表现出精卫的坚定。
分角色朗读。
预设目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使本来难懂的词语,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比起查字典解释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三、体验课文
教师活动: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象,肯定能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
预设目标: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在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四、反思课文
教师活动: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大海和精卫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
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勇敢善良,又欣赏大海的宽广美丽,为人类造福。
如果你是善良的精卫运用你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
学生活动:展开小小辩论会。
预设目标: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对作品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
编新“精卫填海”。
预设目标:课内外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写作能力。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2、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第四篇: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人民民主专政
1、物质保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列宁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门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建立起来的,由于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发展,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太慢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2、法律保障
“人民民主专政”这个词是被写入宪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今年,各地基层党组织换届,试点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尤为引人关注。从村、社区广泛运用到乡镇一级规范试点,表明基层党内民主已逐渐向上生长。
“公推直选”的做法是党内民主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发展党内民主,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和任命制、选举制、竞聘制并存的干部选拔体制,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推动城乡同权的选举制度改革,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一系列举措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从1987年差额选举首次进入党的十三大并载入党章,到十七大采用差额预选办法选举产生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从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到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从中央党校向中外记者敞开大门,到中共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党内民主不断出现新气象。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黄宗良认为,要建立“党群”良性互动,就必须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从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发展人民民主正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任务。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解放区通过“投豆选举”“举拳选举”“三三制”等方式,实行了广泛的民主选举。新中国成立后,也积极推进民主选举的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朱雪芹,清楚记得去年3月14日上午9时12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的2909名代表按下表决器,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从此城乡居民实现了“同票同权”。
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曾经从8∶1到4∶1。今天的1∶1,真正体现了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平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民主精神。
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言论自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言论自由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国民主程度。当然,自由只能做法律所允许的事情,任何自由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同样以不危害国家、社会安宁、不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为原则。
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和宣传自己的各种思想见解的自由。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或社会群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出版物系统,表达思想、意见、愿望、要求的权利。它与言论自由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出版物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言论出版自由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言论出版自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正确行使。
结社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而组织或者参加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这是言论自由的发展和补充。所谓结社,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为一定的宗旨或目的,组织或参加某种社会团体。
集会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一定场所,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发表意见或举行某种活动的自由。集会和结社都是多数人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表达意愿的活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集会是临时性的聚集,结社是长期性的结合,并且有固定的组织、章程和制度。游行自由:就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持标语、旗帜等标志,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示某种庆祝、纪念或抗议、声讨等强烈的共同意愿的自由。
示威自由:就是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某种抗议、义愤的情绪,并表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的自由。
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都写入我国宪法,这说明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有法律的保证。同时我国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证,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也就是说,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011年07月06日,青海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副组长穆东升赴海东地区调研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期间,穆东升听取了海东地区及平安县、民和县、循化县关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汇报,赴平安县三合乡、石灰窑乡,循化县街子镇、文都乡,与乡镇干部、社区工作人员、选民、人大代表就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座谈。穆东升指出,这次换届选举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
监督权
7月中旬,已有科技部、教育部、审计署等几个部委公布了“三公”(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支出。此前,国务院要求所有的中央部委在6月底前要完成公布“三公”支出的任务,地方则比照中央部委公布各自的“三公”经费。
公布“三公”支出是预算公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后,舆论就一直关注该方面的进展情况。这反映了人们对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视。
换届选举
2011年07月06日,青海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副组长穆东升赴海东地区调研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期间,穆东升听取了海东地区及平安县、民和县、循化县关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汇报,赴平安县三合乡、石灰窑乡,循化县街子镇、文都乡,与乡镇干部、社区工作人员、选民、人大代表就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座谈。穆东升指出,这次换届选举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
第五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