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今社会见义勇为现象有感
关于当今社会见义勇为现象有感
协兴学校周培书
自古见义勇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以来这个良好美德都传承了下来,可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在现在的我们身边为什么见义勇为就变得越来越少了呢?其原因是多元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的。
就我们自身而言缺乏的是一种勇气,总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看见义勇为,这个词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勇”,见义并不难,难的是,你有勇气站出来。孟子认为,先仁后义。这是孟子的理论,他认为人必须有了仁才会生发出义来,这是一种从属关系。那么是否真的是有了仁就会有义呢,很多时候,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眼里可以看到很多的事情,却没有站出来,是因为缺少勇气。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孤零零的,像一颗颗零落的珠子,直到慢慢在人群中,从一个个小家到一个大家中,一颗一颗珠子串起来,才发生了关联,最后成为一个美丽而繁荣的图案,那么,我们是否该为这个大家负一点责任呢?说到义,我会想到桃园三结义,我会想到《天龙八部》里的乔峰,还有《水浒》里的宋江,还有关羽,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义的精髓人物。义,其实上的一种承担。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点颓败,看看我们的周围,还有这样的人物吗?很多时候,难道我们只能看着见义勇为的背影渐渐远去?
若只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放眼社会,社会是个大家庭,这句话谁都会说,但现实状况有怎样呢?
倡导见义勇为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新社会一个崭新的口号,当见义勇为者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时候,社会中冷淡的态度的确使人们心寒。神五神六飞天成功,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成为了英雄,受到万人敬仰。名利双收的他们的确不需要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困扰。不是说他们有什么不对,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然而反观这些见义勇为的人用身体甚至生命去挡住罪恶,换来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
经常也会在地方媒介上看到一些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报道,可真正的见义勇为难道真的就能及时的得到救助?具有特色的鉴定程序让见义勇为者黯然失色。很多见义勇为者在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是不愿意留下姓名的。这不是因为这些不留名的英雄愿意用自己的钱看病,而是不愿面对烦琐的法律程序。而一些因为见义勇为受了重伤的见义勇为着又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大多数是自己垫付医疗费用,后得到政府或者司法机关的认定才能得到救助。有经济能力的见义勇为者会为自己的生命垫付大笔的医疗费用,而外来务工或者没有经济能力的见义勇为者何去何从?先行的医疗体制不见钱不救助,难道让这些为了社会安定,为了他人财产安全的英雄们去死?社会制度无时不刻地尴尬,即使在好的风气,在制度下也会渐渐地萎缩。
最后我要在强调一点,见义勇为必须政府有一可行的方案,医疗体制有一定的基金来支撑。让见义勇为无后顾之忧。
2014-5-9
第二篇:追星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追星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一大批青少年追随影星、歌星、体育明星,崇拜他们,效仿他们,将他们当作学习的偶像,做人的楷模。一些青少年从明星身上学到了一些好的东 西,而有的青少年则由于追星走入歧途。
Pursuing the star has become the society's hot topic of ursuing discussion, large quantities of young people follow the movie star, ar,and star, the singing star, the sports star,and worship them, imitate their imitate them, treat them as the idol of their study.Some young people learn some good things from the star body,but some young body,but people go to the wrong way.
怎样看待追星热这种社会现象?
How do we think about this phenomenon? 追星的表现(现象)追星的表现(现象)
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 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种人都能健康成长.
have phenomenon.Some young people have the unique opinion on this phenomenon.blindness.They idol’ They do not have blindness.They can analyze the idol’s the correctly.What’ ctly.What’s ,pursu pursuing merit and the shortcoming correctly.What’s more ,pursuing the star is to pursue star's bright spot, study the star’s good spot, study star’s studies thing, and take this as the example, in studies and in the life ourse selves strictly.requests ourselves strictly.
另一部分青少年追星是为了实现感官和心理的满足。有的孩子为了追星,省吃俭用、想尽办 法买偶像的相同衣服,买偶像用过的产品,买刊登有偶像的杂志、书籍、影碟及偶像的写真 集,收集偶像的有关资料等等。
psychology Other young people aim to demand the need of psychology.
Some youny people to pursue the star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buy products the idol has used, buy magazines or video disks used, magazines disks about the idol and so on.
再一种偶像崇拜的突出表现是盲目从众跟风。一些青少年心理很不成熟,盲目跟随别人,总认为崇拜偶像已成为一种时尚,如果不参与,就好像成了另类,觉得没有被社会接纳,跟 不上现代社会步伐,被人瞧不起。
blindly.Still other young people go with the tide blindly.They are not very mature in psychology.They always think that worshiping psychology.They worshiping fashion.can't idol has become one fashion.In their opinion ,they can have don't followed the modern society step if they don be involved in it.追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理由 追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理由)理由
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 想的一种表现。
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或在体育竞技上,或在艺术上。加上其外观或是 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 去模仿学习。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
.Pursuing the star is a physiology reflection that young people grow from child to adult.The young people repose the hope and the ideal by pursuing the idol.The majority of stars ha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 either in sports athletics, either in art.In addition, their appearances are handsome natural or graceful.The young people have been attracted frequently by them, both the thought and the behavior and so on.Pursuing the star is also the need which the general young people's psychology's demand and the emotion divulge.
另外,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 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 求。追星热还是社会诱导的结果。有的商家和“星”们的经纪人利用各种手段,对“星”们 大肆包装,以追求最大的利益。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来,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经受不住诱惑,出现了种种偏差。
Moreover, in the competitive society, the study burden is very heavy.Furthermore,the pressure which enters a higher school, the student mutual competition pressure, and the various arranges after the class make students lose their breath.When the star enters their lift by the brilliant image, they can’t help worshiping the star, together crazy with the star, divulge together in order to satisfy their psychological demand.What’s more,the phenomenon results from the society’s inductiveness.Some businessemen and the manager of the stars use many kinds of methods to pack “the star” wantonly to pursue the biggest benefit.These “the star” kept aloof has been pushed, has met you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ome children
[divi'eiʃʃn]
cannot resist the temptation and present all sorts of deviations.追星和偶像崇拜需要理性化(措施)追星和偶像崇拜需要理性化(措施)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 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 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首先,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应该认识到追星和偶像崇拜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应充分理解孩 子,肯定他们追星和偶像崇拜的合理成分。
[ai'dɔlʃtri]
The i d o l a t r y i
is the experience young people pursue the life.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life.Every young people have their own life ideal ,life goal and the idol in the mind.Current idolatry is also this.Therefore, we should not oppose the idolatry totally or not let
['ræʃʃnl]
matters drift, but guide them positively to make it rational.First, the society,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should realize that pursuing the star is the normal social phenomenon.They should understand the child completely and be sure about the reasonable
[in'gridiənt]
ingredient of pursuing the star.
其次,也要指出青少年追星和偶像崇拜必须要有理性指导,盲目崇拜、神化和迷信偶像,会 导致丧失自我,走偏方向。引导孩子对明星要一分为二,不能盲目叫好。要学习明星内在的品质、人格魅力,让孩子 明白明星虽然非常风光,有鲜花和掌声,但他们有痛苦和艰辛。有的明星由于缺乏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其行为与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背道而驰,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就能帮助孩 子们提高认识是非的标准,避免盲目崇拜。
Second,they also need to point out that pursuing the star must want the rational instruction.Worshiping the idol blindly will result in losing themsleves.They should guide the child from two perspectives.For one thing,young people are supposed to study the star’s intrinsic quality.For another,young people should get insight into the fact that the star has the fresh flower and the applause, but they also have the pain and difficult.Some stars behave against the law because they lack the correct values of life.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help the children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right and wrong.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help children not pursuing the idol blindly.
对青少年追星引导要得法。不要动不动就说教,就压制或强行干涉孩子。父母和老师要学会 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着想,用心灵去体会孩子的所为,平等地与孩子交流;要 正确理解孩子,让他们讲出心里的想法,指出如果过于盲目崇拜偶像,没有了自我,崇拜偶 像就成了负担,成了生活中的绊脚石。对于孩子在崇拜偶像中的正常行为,应从正面入手,给予支持。(在学习上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能施加过多的压力,要讲究教学方法,想法培养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要及时引导青少年通过追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世界观)
In a world , guide the young people should get the knack.Neither
suppress nor interfere the child forcefully.The parents and teachers need to think about things from child's angle, realize child's behavior by heart, chart with the child equally.What’s more,they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understand child correctly so as to let them mention the ideas at heart.Last but not least,they have to point ou
t that the idolatry will become the burden or obstacle in life if young people worship the idol blindly.They should be opposite about the normal behaviour of pursuing the idol to give the support.(Must create a loos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cannot bring excessively many pressures, must be fastidious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the idea raises its study enthusiasm, enhances the study interest.Must guide the young people through to pursue the star promptly to set up the correct values, the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第三篇:大学生见义勇为现象的讨论
大学生见义勇为现象的讨论
[摘要]见义勇为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见义勇为是高尚的道德风尚,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应大力提倡并高度发扬,以维护社会的正义,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高校更应该提倡和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并需建立完善的制度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及其应得的补偿。[关键字]:见义勇为、立法保障、社会责任意识、社会风气、道德风尚
近年来,大学生见义勇为的事迹常见诸报纸及电视新闻,我们学院亦有不少值得讴歌的见义勇为事迹,更有许多见义勇为的无名英雄。见义勇为,社会关注,学校关注,领导关注,学生关注,这体现了正义的力量,道德的共鸣。然而并非每个见义勇为者都是那么幸运,见义勇为,有令人拍手称快的,亦有令人扼腕痛惜的,有英雄的传奇,亦有英雄的悲剧!这引发了不少人的争论,太大的英雄代价,值得吗?要不要提倡见义勇为?英雄烈士固然不少,然而冷漠的看客亦不少,更有不以为然者,对见义勇为者嗤之以鼻,则莫不令人心寒!本文就此作重点的分析和讨论。
一、何谓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见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这个成语最早是出自《论语》中的《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见到仁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这里的“义”指的是“仁义”。见义勇为是我国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道德标准,是崇高的道德精神追求。在《论语-卫灵公》中:“志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韩非子》一书中写到:“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民为利所趋,士为名而死。由此可见,古代仁人志士对仁义的追求是不计代价,不计成本的,坚持理想和仁义可以不惜代价,这就是“勇”。见义勇为,就是要有舍生取义的气概,知其不利而为之,即所谓之“勇”。
见义勇为是儒家思想的道德标准,是仁人志士的道德准则。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主导着我国的政治文化思想,见义勇为也成了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道德追求,成了我国的优良道德传统。时至今天,见义勇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着其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现实意义。在一些地方立法中对见义勇为作了法律的界定,规定见义勇为指“公民在法定职责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这说明了,见义勇为已经立法了,公民见义勇为有其法律依据了,维护社会正义,见义勇为,已经由道德的标准转化为法律规范,社会的公义已逐步提到了法律的制度上来了。
二、大学生见义勇为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大学生是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有较高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水平,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见义勇为方面走在青年的前列,对促使社会风气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时有大学生见义勇为事迹见诸报纸和电视新闻,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嘉应学院也发生过见义勇为的事迹。如: 2005年3月13日,电子系团总支干部、干事李金艺等四位同学协助校保卫抓住一个潜进我校偷盗自行车的嫌疑人,受到了保卫们的赞扬。参与此事的同学都是笔者本人的师兄和同级的同学,笔者对此赞不绝口,然而他们都认为这是他们的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当然也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在其他高校也有很多大学生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其事迹如下:
2004年11月22日中午11点20分,南京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朱登峰,与另一名同学刘文元及好友鲍爱华,在新模范马路与中山北路交界处的华夏银行门口,勇斗一名当 1 街抢包的持刀盗贼,10多分钟后,三名大学生将小偷制服。在与该小偷搏斗过程中,朱登峰被刀捅伤。
2005年2月28日中午,江西某大学来深求职的旅游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小张,在南山区学府路荔苑小区路边修车铺,看到有小偷想偷一小姐的手机,挺身而出大呼 “有人偷你手机了!”,从而制止了小偷,但却遭到小偷的打击报复,《羊城晚报》对此做过报道。
2006年3月2日下午5时许,山东艺术学院大四学生李全在从章丘返回济南的一辆中巴客车上,出面阻止盗窃行为,行窃歹徒拔刀威胁。李全与歹徒展开搏斗,结果手、背部被刺伤。为此他在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召开的“平安历下”表彰会上,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受到嘉奖。
......
在这众多令人讴歌的见义勇为事迹背后,人们不禁会思考,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其价值又何在?是逞着英勇,还是冲着名誉?或是其他因素。从以上及无数见义勇为事迹中可以看出,这些见义勇为的事迹大都是突发的,情况是紧急的,是要冒着危险做的,对自己不利的事。在那个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如果当事人是你,你有那么多的思考空间吗?你有时间去衡量和计算见义勇为所需的成本和代价吗?很明显,面对正义,作出究竟勇为还是不为的抉择,是闪瞬间的。而左右这种抉择的是一种潜意识,而不是经过反复的揣摩和仔细的推敲,因为时间上已经不容许了,潜意识下的判断会决定你勇为还是不为。而这种潜意识则是由你的道德理念、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决定的,这个潜意识源自于外在环境。外在环境就是社会道德标准,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观念。外在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外在环境又跟传统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理念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当然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密切相联。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大学生,面对正义,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受到了正面的、良好的、传统的道德教育,受到先进的社会风气的深刻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里,提倡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正义,社会的道德标准影响着国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所以,大学生见义勇为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
三、大学生见义勇为的悲剧及其反思
1982年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七旬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在肯定张华同学精神价值的同时,也认为其结果是“不合算”的,一来国家在一个大学生身上所花的钱就这样白白付之东流是一种损失,二来一个大学生的价值也应当在更能体现其才能的方面去实现。这也是所谓的英雄“成本论”。因见义勇为而产生的悲剧也不仅此例,下面再作举例:
1999年11月26日,苏州一所大学文秘专业的舒俊,在回家的车上汽车突然起火,他脱险后,为了抢救被困的人,不顾一切将车上的人一个个救出,但是他的双手和脸部被二度烧伤,从此他工作难找,爱的世界更是没有他。
2003年1月16日,山西省阳泉市北大街七一广场13号楼,两名歹徒行窃后正准备逃跑时,被25岁的大学生樊文彬拦住。凶恶的歹徒竟然向樊文彬开了枪,50多颗霰弹留在了他的身体里。但是他由于交不起医疗费,医院已对他停止治疗。
......
从以上几个事例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悲剧,看到了社会的一些冷漠,莫不为英雄的“得 2 不偿失”而感到愤慨和痛惜。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见义勇为价值的争议,不少人在肯定见义勇为的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其“得不偿失”的结果感到痛惜,亦对见义勇为的现实意义表示质疑,认为见义勇为是“鲁莽”的,“不值得”。有的人甚至认为,见义勇为是一些人爱出风头,爱管闲事,甚至不惜将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作为赌注。也有人认为,见义勇为不值得提倡,理由是英雄主义的做法无异于违背人性的“激进”行为。
见义勇为“得不偿失”,甚至遭到社会的漠然相视,这说明了社会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保障还不够完善的,同时见义勇为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和应得补偿的意识也不强。我国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保障是有的,但保障机制不完善,法律的可操作性也不强。如上述事例中的舒俊,因见义勇为双手致残,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09条,他就应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他并没有。即使获取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由于双手致残带给他工作上的不便,使他成了弱势群体的一分子,社会理应给予优抚和就业保障,但是也没有。为因见义勇为而致残的人保障社会就业和一定的关照,对此立法的保障是有所欠缺的。在现实中,由于没有侵害人或侵害人根本无力承担赔偿责任,而受益人也往往无力提供补偿时,单纯依靠《民法通则》也很难维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这些都说明了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是不够完善的,而且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见义勇为者出于传统的美德意识,往往也不会主动去“索取”补偿,法律观念又不强,结果是流了血又默默流泪。这也是很不合情理的!
对于见义勇为是否应该受到物质上的嘉奖的问题,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反对的人认为,对见义勇为进行嘉奖,一是“弱化了见义智为”,“鼓动”青少年的无谓牺牲,二是跟见义勇为的道德精神本质相悖逆的。如果见义勇为者得不到应得的补偿和嘉奖,这无异于贬低和否定见义勇为的价值,最终的结果是见义勇为者反而成了真正的“受害者”,这才是让青少年作“无谓的牺牲”。这不是在强化了“见义智为”,而是在弱化见义勇为,令勇者却步,从另一方面“鼓励”了那些瘪
三、流氓、盗匪之流的胡作非为!就见义勇为的精神本质而言,它体现了 “君子喻于义”的高尚道德品质,舍生取义的崇高品德,对其“义勇”社会不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吗?英雄讲“义气”,如果不给予鼓励,那么社会的“义气”又何在?况且古云:“无功不受禄。”既然有功于社会,那么领功受禄也是名正言顺的。
一些人以单纯的利益价值来判断英雄壮举和由此升华的精神价值,是价值理念的倒退!是对见义勇为价值的片面性的衡量!他们只会加减乘除地计算“成本”和“代价”。他们觉得一个大学生去换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农是“不合算”的,“划不来”的“交易”,牺牲一生的事业前程和幸福去救人是“不值得”的,为了一点儿并非自己的财产去跟盗匪斗争,受伤了却没人理睬是“不明智”的,因此否定了见义勇为的价值。他们只看到单纯的利益价值,忽视了见义勇为作为社会道德准则的重大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见义勇为颇遭一些人的非议,不为一些人认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继承的封建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的复杂性。儒家思想一方面重义轻利,甚至杀身成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另一方面儒家又主张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实际上无为而治,是保守主义。苏轼曾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志甚远也。”其中的“勇”即是“忍”,这也几乎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中,我们也可窥见出中国人的“大智大勇”,如:“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安分守己”,“韬光养晦”,“是非因口出”,“枪打出头鸟”,“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大家都奉行这些准则,便造成了对“过街老鼠”,不是喊打,而是“忍”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传统之流弊由此可见!当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和价值理念冲击也很大,这就要求社会更加需要对道德进行法律化,以维护传统美德,社会正义。
见义勇为真的没有了现实价值吗?其价值何在?高校是否需要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笔者就此在下文作详细的分析。
四、大学生见义勇为的价值及其意义
见义勇为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是毋庸置疑的,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也是为大部分人所认同的。但是面对许多悲剧性的见义勇为事件,许多人对其价值就产生了质疑,对见义勇为的现实意义表示怀疑,甚至有人认为,社会的治安和正义应该由公安部门进行维护,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完全可由司法部门进行解决,见义勇为是不需要提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无谓牺牲只会带给社会的沉重负担。有些人对见义勇为的态度是左右摇摆的,甚至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对此笔者阐明自己的观点,见义勇为就其精神价值而言是无可估量的,就其社会影响力、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安定的价值而言也是不可估量的,就其提高整个国民的道德素质和促进社会风气进步的价值而言也是不可估量的。见义勇为其潜在的价值已而远远超出了其表面的现实价值,在表面上看,见义勇为可能是“亏本”的,成本上“不划算”的,但是其所起到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又是任何实物价值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
邪风不改正气不立,社会的正义需要全民的共同维护,要激浊以扬清,不能采取姑息养奸的做法。社会如果不倡导见义勇为,是从另一方面对社会邪恶之徒的姑息,对其嚣张气焰的放纵和对其胡作非为的另一种鼓励。国家总理温家宝今年四月十一日在韩国首尔会见当地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使馆工作人员等人士时,强调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他在访日期间,在东京下榻的酒店内与中国驻日使馆人员、留学生、华侨代表及赴日表演的中国艺术团体成员见面时,再次强调“要实现社会公义,就要把社会公义提到制度上来看待。”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他也多次强调要维护社会的正义,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中央领导对维护社会正义如此关注,多次强调,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维护社会正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精神文明和道德的建设,更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从这个层面上看,见义勇为对维护社会正义和稳定是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的。
五、高校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
面对大学生诚信度的下降,校园不良风气的增长,以及一些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佝偻化,在高校提倡见义勇为更具其现实意义。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灵魂的加工厂,如果学生在高校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那么他们走出社会后,也许不是“次品”,但是可能是“危险品”,更有可能是鲁迅笔下的“看客”。见义勇为不仅仅是学生道德素质的问题,更关系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道德意识的问题。如果说不宜提倡中学生、小学生见义勇为,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减少无谓的牺牲,那么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就没有理由拒绝见义勇为,没有理由逃避成年人应负的社会责任,他们理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这样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高校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是高校应负的社会责任,这是对见义勇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不正之风的鞭策;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在促进校园风气的进步;是为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也是在为社会道德之风树立好的榜样。那么高校应该如何积极倡导见义勇为?这就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去鼓励学生见义勇为,并维护和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和应得的补偿。对见义勇为者的嘉奖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行为的鼓励,更是对邪恶的鞭策。在我国出现过了见义勇为者通过法律索取补偿的案例,笔者认为这不是精神的倒退,而是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律意识的进步。见义勇为者维护其合法权益和应得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能够用法律去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见义勇为者又有多少?他们大多是吃了“亏”,却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人们把他们捧上天,但他们却“亢龙有悔”了。4 英雄的悲剧就在此了!在我国的《民法通则》第109条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里就为见义勇为者获取补偿提供立了法律依据,所以见义勇为需要补偿,需要嘉奖,不是无凭无据,而是有法律依据的。
第二、学校应该展开以见义勇为为主题的讨论和相关活动,对校园见义勇为事迹给予宣扬和表彰,对见义而不为的现象也要给予披露和批评。如果对见义勇为在制度上给予了重视和鼓励,而在实践中却闻不到风声,这就是光在打雷而不下雨,时间长了,学生免不了会淡忘了。比如我们学院的《嘉应学院学生奖励条例》中就明文规定“见义勇为奖:在学生事迹出现后,各系及时向学生工作处报告,符合条件者,及时评奖”,“见义勇为奖,除发给证书外,视程度给予500元以内的奖励”。在《条例》中还提到,见义勇为还可以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依据。但是笔者调查过不少学生,问他们是否知道学院对见义勇为的奖励方法,不少同学都表示一无所知,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制度鼓励见义勇为。鼓励见义勇为只有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在活动和话题讨论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正确引导学生道德观念。
第三、学校在倡导见义勇为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见义智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因为学生见义勇为而引发了不少令人悲痛的牺牲,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既然可以避免,就要智为,这也是对社会人本精神的践行。如永州市宁远县禾亭镇永佳水库发生一起重大溺水事故七人死亡,原因是一名女生不慎失足落水,同伴见状想要救人,但在施救过程中又有6名女生相继落水遇难。这些学生本来就不会游泳,却跳下去救人,精神当然是好的,结果却造成了惨痛的悲剧!如果他们当初能去呼喊大人救人,这也不会造成那么大的牺牲了。所以见义勇为,还要看可不可为(这并不含有避开祸害的意思,而是指要看见义勇为是否毫无把握),不可为而为之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对社会也是不利的。引导学生见义智为,是让学生学会维护社会正义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并不是对见义勇为的“贬值”。
第四、高校在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的同时,也有必要利用其影响力引起社会的注意,并呼吁社会健全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促进全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在当今,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并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一度忽视了社会道德利益,致使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而社会并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见义勇为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样就造成了见义勇为许多悲剧性的事件,这是关乎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所以高校有责任在这一问题上呼吁社会给予重视和解决,有责任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以维护社会正义出谋划策!
六、总结
见义勇为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大学生见义勇为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见义勇为的价值在于它的社会影响力,在于它对社会风气进步和整个国民道德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在于它对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稳定所起的作用,这些价值是任何实物价值无法比拟的。对见义勇为的价值必须给予肯定,必须给予鼓励和嘉奖,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以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和应得补偿。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灵魂的加工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也负有提倡见义勇为的社会责任,必须对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和树立榜样的作用。大学生能否见义勇为,不仅关系到大学生道德素养,更关系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作为有较高知识文化和道德素养的社会先进群体,以及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自己见义勇为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
作者简介:广东省嘉应学院
电子系04(1)班
叶选文
笔名:薛吴痕 邮政编码:514015
联系电话:***
[参考文献]:
1、吴汉东:《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1998载于《法商研究》
2、《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思考》2000年5月27日载于《人民法院报》
3、方向东:《见义勇为的立法评价与思考》2005年3月27日
4、《法律基础》2004年05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思想道德修养》2004年4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6、《中华道德启示录》2006年出版
2007-4-24
第四篇:青蛙现象有感
青蛙现象有感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个道理。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大都总是安于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改变已有的生活。若人总是沉迷于这种无变化,安逸的生活,往往就会忽略周遭环境的变化,当危机到来时就只能像那只青蛙一样坐以待毙。
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这就是人们缺少那种居安思危,忧患意识。从古至今,每个朝代的兴起与衰败,必然经过一个全盛时期,当一个王朝在鼎盛的时候,每个当权者就开始“安逸”起来了,自行得意,殊不知国家从这一开始衰落了,就像青蛙效应一样,当生活太安逸,便耽于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当这些生活过久了,就会忘记当初是怎样建立繁荣昌盛的国度,他们的惰性与安逸就会掩盖他们原本的“优秀”的潜质,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本来本质。这种时候朝廷就开始出现腐败,政策就会出现失误,最终的结果就是灭亡。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见证了这一事实,今社会我们应该吸取这一教训,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在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张,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好,年轻一代的人都没有体会过苦难的日子,一直生活在长辈的羽翼下,这也是当代社会批判的一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那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在“温水”里呆久了,没有危机意识,然而当灾难来临的,常常激发了我们的潜能。众所周知,08年是我们中国灾难的一
年,又是冰灾又是地震,当这些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被称作“安逸”的一代,都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安危而担心,为保卫我们的家园而以身作则:一批一批的青年志愿者为支援汶川而深入险地,不能不现场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中国这个懒散的几十年的名族空前的团结起来,这何尝不是一件有意的事呢。随后的奥运会,年轻人又积极的加入奥运圣火护卫战中,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血性的表现,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又一次的爱国热情,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正是这些灾难与国家大事,让我们处在了“热水”当中,才会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操,团结之心,怎能不把中国推向更远的发展呢,国家怎能不繁荣兴旺呢!
青蛙,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于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醉生梦死生活。不由得想到了现代的大学生,怀着这种心态,消磨着他们的青春,很多学生有过“潇洒快乐”的大一,“无所顾忌”的大二,“迷茫惆怅”的大三,大四呢?可想而知很有可能毕业就面临失业。其实他们也想要努力,但是努力难,在顺境中努力更难,在顺境中能坚持努力更是难上加难。同时面临着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而逃学,不完成作业,考试过不了,终而毕不了业。其实开始他们只是好奇,看到别人玩玩也想试试,慢慢的上瘾,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他们就像实验中的青蛙,在凉水中悠闲地游着,没有感觉到危险已经来到身边,想离开已经不可能。因而我们要早预测危机,进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时时告诫自己:别当“温水青蛙”。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就好比教师这个行业,教师的教学生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了激情,渐渐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不对教材进行系统的钻研,不改进教学方法,不参加教研活动,不探讨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不探究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过程,不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等等,教师由于放松或放纵自己而导致落伍,由于落伍而跟不上朝代的步伐,甚至大肆进行有偿家教,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祖国的未来还得靠他们,不能做愚昧的青蛙,要积极扩展知识面,及时了解教育
改革和方向的发展,全面开张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落后于这个社会,不能仅仅着眼于现状,要展望未来。工业化慢慢的趋向信息化,这是全球的趋势。要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全世界都面临着网络经济的到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循环会更快,在这种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我们时刻面临着更新自己知识体系的压力。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快节奏。只有不断加强观察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同时学好全球语言----英语,我们现在不单是和中国人打交道,更要把我们引以为傲的祖国迎向全世界。
青蛙现象跟要告诉我们: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从中国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多少朝廷都是不太注重百姓正真的死活,每天都在想着抵御外敌或侵占别人的领土,或是个大藩王内战,没有人正真注意农民百姓的力量,往往就是这微小的力量,致使国家的根基被破坏,从而导致灭亡。这就提醒我们,许多工作中的困难与障碍都是缘于那些平日不起眼的小问题的日积月累,有些是客观的,也有些是主观的。比如我们有些通讯线务员在巡回或者检修时麻痹大意,对那些简单的小故障不太重视、不及时去排除,任由那些小问题长时间自由发展,最终造成通迅中断的大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须时刻注意那些潜在的小问题,千万别等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危机到来时才临时抱佛脚。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利益,不要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忘掉危机的逐渐形成和看不到失败一步步地逼近,最后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而一个人或企业应居安思危,适时宣扬危机,适度加压,使处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脚步的人加快脚步,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因此,无论面对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危机意识,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保持清醒察觉。只有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能在真正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迎刃而解。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惕,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改善自己,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学习。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让小毛病最终成为不可
挽回的错误。
居安思危,给自己设定一个远大的、不断追求的目标。警惕“青蛙现象”。
第五篇:浅析当今社会就业难与“蚁族”现象解读
浅析当今社会就业难 与“蚁族”现象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环境工程系 2班
姓名:郑妍妍 学号:20*** 学号 20*** 浅析当今社会就业难与“蚁族”现象 联系方式 ***
[摘要] “蚁族”已成为我国继农民工、下岗职工后又一弱势群体。从个人、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了解“蚁族”现象的形成原因,其原因涵盖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蚁族”对社会稳定的危害令人堪忧,要彻底解决“蚁族”现象必须从个人、家庭、高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进行改革并引起高度重视。“蚁族”时代终会随着就业态势的改善走向终结。
[关键词] “蚁族” 就业难 原因分析 对策
0 引言
“蚁族”是我国在社会转型、城市化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城乡贫富差距加大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根据学者廉思的研究报告,该群体主要由“80后”、“90后”大学生组成,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群体中大多数人从事简单的销售类和服务类等临时性工作,收入低且不稳定,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需要靠父母接济度日。[1]已经沦为继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又一弱势群体。
“蚁族”工作收入低、生活条件差、社会保障缺乏,曾经的美好理想与今天的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他们内心产生巨大的失落和挫败感,极易导致不满、焦虑、自我封闭等心理现象,进而容易滋生许多社会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对“蚁族”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帮扶政策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2] 大数据时代下的“蚁族” 1.1 “蚁族”的家庭背景
据2013年学者廉思所做调查显示,从家庭所在地看,“蚁族”来自农村的最多,占总体的55.0%,其次是县城和乡镇,分别为14.9%和13.6%。从家庭年收入看,2万~5万元最多,比例为36.4%;其次是5万~10万元,占20.1% ;家庭年收入在1万以下和20万元以上的均不超过6%。绝大部分受访者父母的学历较低。
[3]1.2 “蚁族”的学历层次
近年来,“蚁族”群体学历层次处于不断升高的态势。
2009年的调查显示,该群体中拥有本科学位的占31.9%,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占1.6%;2013年调查发现,该群体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43.9%,研究生学历比例有所提高,达到7.4%。同时,各种资源向重点大学集中,更加剧了这一趋势。[3]
学号 20*** 浅析当今社会就业难与“蚁族”现象 联系方式 ***
1.3 “蚁族”的工作收入
2013年周红丽、杨波、张杰在郑州市城中村孙八寨对“蚁族”群体的调研显示: 在工作单位性质方面,约70%的被调查者在民营企业工作,15%的被调查者在个体企业工作,15%的被调查者在国有或合资企业工作。这反映了被调查者主要来自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在工作性质方面,约50%的被调查者从事简单的专业技术活动,约30%的被调查者从事产品营销。这反映了“蚁族”群体人力资本较低的事实。
在变更工作的频率方面,约90%的被调查者从毕业之后到现在更换了2-4次工作,反映了“蚁族”工作的流动性较大。变换工作比较频繁。
在收入方面。收入在1000~1200元的约占31%,30%在800~1000元,27%在1200~1500元,还有12%的被调查者在800元以下。[4]
1.4 “蚁族”的自我认知
在郑州市的样本调查也显示,在自我评价方面,“蚁族”认为影响自己求职的几个重要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是:个人能力、工作经验、专业和学历。认为性别、学校名气、家庭背景和相貌影响自己求职的均不到10%。[4] “蚁族”背后的故事 2.1 大学生与“蚁族”
就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经济贫困、社会关系网络及其间各种社会资本的缺失、政治上的弱势无权等问题。这一系列伴随大学毕业而来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并沦为“蚁族”。
这不仅仅是制度、社会关系等问题造成的必然现象,也与大学生对综合能力的自我培养有着较大的关系。当下的应试教育制度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对于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正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不止意味着对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涵盖专业技能、道德修养水平、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素养。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就业市场上“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
另外,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一份以全国8所高校的本科生为个案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单位类型分布”中,27.5%的人认为是国有企业,19.1%的人认为是国家机关;在“大学生最希望从事的职
学号 20*** 浅析当今社会就业难与“蚁族”现象 联系方式 ***
业”中,分别有59.2%和34.2%的人选择担任机关干部和从事技术人员。可见,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功利性较强,更倾向于从事职位高、待遇好的工作,而不愿在基层从事基础性的工作。[5]这样的择业就业观念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高不成,低不就”的社会现象。
2.2 就业市场与“蚁族”
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往往占领着主导的地位,其对大学毕业生主要存在三个层次的社会排斥,该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蚁族”现象的产生。[6]
1)生理排斥。就业单位出于公司利益的考虑,常常比较注重外在形象、身高、性别等难以改变的生理特征。因为此类严苛要求,一些原本很优秀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被排除在就业岗位之外。
2)资历排斥。用人单位相信优质的学校一定会教育出高品质的人才,高学历的求职者一定拥有更高的个人能力,往往会要求应聘者必须是“985”、“211”工程院校的学生。众多的“蚁族”群体大多不是重点院校的学生。
3)经验排斥。在劳动力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不愿为大学毕业生花费“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更愿意招聘素质和技能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劳动者,因而缩小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空间。
2.3 社会环境与“蚁族”
在张星的《我国“蚁族”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透彻分析了现阶段“蚁族”形成的社会环境原因如下:[7]
1)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大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从国际大背景看,当今世界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各地接二连三的经济危机导致就业难度加大,经济的不景气也使得扩大就业岗位的难度的加大。
3)房价居高不下,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普通市民买房都困难,更不用说是“蚁族”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蚁族”正日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社会稳定看青年。青年群体,尤其是经历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智商高、感性、易冲动,因趣缘、业缘、地缘等因素极易建立网络青年自组织,其组织运行的网络化、低成本、覆盖面广、生命力强等特点,使其易凝聚青年力量,具有不稳定性,不易掌控;部
学号 20*** 浅析当今社会就业难与“蚁族”现象 联系方式 ***
分可能成为导致违法犯罪或社会冲突的组织力量;少数甚至可能会成为国外敌对势力与我争夺青年的切入点。
“蚁族”成员素质普遍较高,但存在目标期望值与生活现状的鲜明对比所产生的强烈心理落差等问题,与“蚁族”的出现相伴的是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及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蚁族”特性聚居群落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还将继续增加。群体成员的基本属性、心理状态与生活境遇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后,极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化反应,并直接导致某些极端行为的发生,同时在规模数量不断提升的状况下,发生群体性恶性事件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出现一些局部性的冲突或者触发了比较敏感的导火线,“蚁族”群体就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冲突。[8] “蚁族”以后 4.1 治“蚁”于心
改变“蚁族”命运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已成为或即将成为“蚁族”的大学毕业生。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将会改变“蚁族”学生的就业前景,改善其就业情况。这便是所谓治“蚁”于心。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从学生个人、学校、社会、家庭这四个方面入手:[9]
首先,学生个人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拥有自己的主见,不被他人及社会普遍观念所左右。
其次,学校应改革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学生的价值观。
第三,国家应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边远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用人单位方面,要解放其思想,突破传统用人观念。
最后,应鼓励家庭降低对孩子的就业期望值,鼓励其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状况,不给孩子过大心理负担。
4.2 治“蚁”于身
阻断新增再生来源是促进“蚁族”群体消亡的重点,要阻断再生来源就要提高“蚁族”自身的就业能力。这就必须以深化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让大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投身社会实践,在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8]
学号 20*** 浅析当今社会就业难与“蚁族”现象 联系方式 ***
同时,应更好地实现大学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有效对接,使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区域分布等适合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的需求。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不断提升专业设置的学科预测规划能力.不断改革专业设置,解决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要求之间的矛盾。[10]
4.3 治“蚁”于社稷
“蚁族”通常都缺少家庭经济资源和城市社会资源的支持,他们的社会利益保护只能依靠政府的公共政策,但在目前的公共政策设置下,“蚁族”既不具有享受社会最低保障待遇的条件,也不具备享受城市社会保障的市民身份。因此,政府应保障“蚁族”的基本社保利益,防止“蚁族”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
第一,提高基层岗位的工资待遇,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扩大其覆盖面,将“蚁族”纳入失业保险的保障体系中。
第二,建立惠及“蚁族”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参保对象的覆盖面,将未参加医疗保险的“蚁族”纳入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对暂时失业的“蚁族”可以减少或免除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形式参保。同时,提高政府财政补助标准,确保“蚁族”都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可以将“蚁族”纳入城市廉租房范围,建立共有产权的公租房。
长远的解决之道在于拓宽“蚁族”向上流动的渠道,缩小地区贫富差距,重点提高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将大城市的优质资源和产业集群向中小城市转移,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蚁族”青年归巢,既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贡献于家乡建设,又可以实现“蚁族”群体的个人价值。[11] 结语
解决“蚁族”现象,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且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特别是个人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真正摆脱就业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光和热,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蚁族”时代终会随着社会就业市场情况的改善走向终结。
学号 20*** 浅析当今社会就业难与“蚁族”现象 联系方式 ***
参考文献:
[l]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19. [2]傅剑,陈碧霞,“蚁族”群体特征、诉求与风险:当代青年研究[M].2014:329-2.[3]廉思,从“蚁族”现象看高等教育公平[M] [4]周红利,杨波,张杰,“蚁族”:教育与收入的背离?——郑州市“蚁族”群体调查[M].教育学术月刊,2013.6 [5]肖莉娇,关于“蚁族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M].科教导刊,2014.03(中)
[6]孙益婷,“蚁族”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Vol.17 No.4 [7]张星,我国“蚁族”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M].财会探索
[8]张启鹏,“蚁族”群体的形成和消亡机制研究[M].当代青年研究,2014.3:Serial No.329 No.2 [9]曹晶,从蚁族现象看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M].读与写杂志,2014.8:Vol.11 No.8 [10]李军霞.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研究[J].中国人才,2011(14).[11]杨柳,促进“蚁族”向上流动的公共政策选择[M].当代青年研究,2014.3:Serial No.329 No.2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