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途径与对策
浅谈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途径与对策
县级行政服务中心是改革行政管理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新型产物。作为县政府的窗口,也是政务超市,它是集信息与咨询、许可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服务与执法、领导与被领导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提供高效服务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谈一点肤浅看法。
一、存在主要问题
1、发展不平衡。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运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的档次仍存在明显差距。如办公场所拥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硬软件不配套等等,大大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和行政服务中心在群众和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
2、事项不完整。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不完整、程序不配套、办事不及时、相互不协调、宣传口径不统一、收费项目标准五花八门和应进未进以及进而未进(有人无业务)等等问题。甚至出现了个别窗口单位把部分许可事项从行政服务中心撤回原单位受理的“回潮现象”。
3、行政“收发室”。有的进驻单位领导过分笼权,使窗口人员没有任何现场办结的权力,只能充当“收发员”、“二传手”的角色,窗口成为“收发室”;有的单位对窗口工作不重视,人员没有固定,轮流值班,随意变动,工作没有连续性,出现“一问三不知”的问题;有的甚至把即将退休,业务不精、无事业心的临时、闲散人员等派驻服务中心,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阻碍了服务中心发展。
4、缺有力手段。由于窗口人员的工资、福利、行政隶属关系等仍在原单位,只是现场办公接受中心管理、考核,导致少数窗口人员纪律松懈、作风散漫,不服管、不怕管等等,加大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有效的管理难度。
5、电子政务差。局域网络都没有建成,达不到网上最简单的告知等服务,更谈不上网上初审和实现三级联网,电子政务建设与现代化办公要求差距较大,也与行政服务中心日益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领导不够得力。有的单位领导说一套做一套,口叫身难动,以各种借口业务项目不进中心;有的单位领导忽上级悠下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业务项目久拖不进;还有的单位领导不顾方便群众,方便企业的大局,抱着小集团利益不放,我行我素,耍两面派,进人不进业务;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单位负责人公开或暗地里抵制业务项目进入或退出等等。
二是法律依据不足。首先是行政服务中心不是依法产生的行政机关。《行政许可法》虽然在第二十六条对行政许可的实施作了阐释,其中的联合办理、集中办理也正是行政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但该《法》对行政服务中心并没有给予定性和定位。“身份”的困惑使行政服务中心在监督、管理行政审批行为上的作用大打折扣。其次,没有明确的授权,名不正则言不顺。虽然政府把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为“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然而在“监督”职能上,包括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权限等,并没有作出清晰准确的说明。
三是上下级未对口。行政服务中心是现时代的新生产物,由于各地的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时间不一,有的上级成立了下面没有成立,有的下面成立了上面没有成立,从机构设置,人员编配,业务范围,项目进入,管理制度等,没有对口的上级领导和指导,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口径,导致各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是各显神通,各行其是,都在探索,使行政服务中心声誉难以上升,工作难以规范和推动等。
四是利益上的矛盾。利益矛盾主要体现是“五进五不进”。务虚业务项目进中心,有审批权的业务不进;不收费的项目进中心,“含金量”高的、收费高的项目不进;简易程序项
目进中心,审批程序复杂有利益的不进;有担风险的项目进中心,无风险、利润率高的不进;运作方式、审批条件、办事程序、收费标准透明度高的进入中心,有利可图的不进。等等。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窗口授权。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统一认识。要提高各相关部门特别是一把手的思想认识,正确认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义。二是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的模式。“两集中、两到位”即通过调整机构设置等办法将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许可(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行政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人员授权到位。三是对窗口充分授权。对即办件授予即办权,承诺件授予初审权,退办件授予把关权,补办件授予核实权等,防止服务中心窗口成为“收发室”及“中转站”,杜绝“两头办理、体外循环”,切实提高行政审批事项的进驻率、办结率。
2、处理“两者”关系。一是要理顺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与部门派驻人员的关系,提高服务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要由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评奖、评先、评优,原单位不再单独进行考核,并对窗口工作人员到中心工作做出了规定,在中心工作相对稳定,调换工作人员必须要经中心同意,审批后方可调换。三是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党支部,将窗口工作人员的党、团组织关系一并纳入中心管理。四是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到行政服务中心现场办公,解决运行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五是各窗口单位分管领导坚持到中心座班,解决窗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实行“以票控费”。多数窗口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双轨运行”问题:有的项目进了中心,却不在中心办理;有的一部分项目在中心办理,一部分项目仍在原单位办理;有的项目进中心办理,却不在中心缴费。这导致中心无法对窗口单位办事过程及收费情况进行监督,导致资金体外循环、暗箱操作等。针对这种问题,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以票控费”,既可以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又确保应进中心项目全部进驻中心运作。
4、统一进出口径。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由行政服务中心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凡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和“一个窗口对外”的原则,归并内设机构职能,尽可能将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办理,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
5、提高行政效率。能让群众在一个地方办好的事情,就不要让人跑几个地方;能一天办好的就不能拖两天,甚至久拖不决。政府部门要按照“进中心审批,在中心办结”的要求,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特别是对那些没有数量限制,只要符合条件就能许可的事项,尽量把许可权下放给窗口工作人员,增加即办件的数量,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许可项目的文书表格发放、审查、核准、证照颁发、经费缴交结算等各环节都在行政服务中心内办结;对确需报请单位负责同志签批的,也应采取由负责同志定期到行政服务中心现场办公的办法办理;需现场踏勘、论证的,中心窗口受理后,由许可机关内部自行协调办理。同时要完善首问负责制、延时服务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切实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6、形成县乡网络。要加快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步伐,乡镇便民中心建设要根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性质,并结合乡镇实际,给予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科学准确的定位。让它真正成为为农民提供直接服务的前沿窗口,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劳务输出的信息基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政策咨询的平台,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并合理设置服务窗口,完善服务功能。行政服务中心应加强对乡镇便民中心的指导,并实现县乡两级网络联动,联合代办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服务网络目标。
7、抓好自身建设。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掌握和了解窗口单位各种业务知识和办事程序,做到有的放矢;二要制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三要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信誉度、公信力;四要严格督察,对那些进人未进业务的单位釆
用领导约谈或纪委监察派人进入单位查实等等方法,使其自觉进入,对少数个别单位屡教不改的采取组织措施解决;对业务进入不完整的要帮助引导循序渐进;对进入好的单位大力表彰推进。五要领导重视,政服务中心改革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党委政府的行政推动力。
第二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 以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
滁州市委党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校课题组
(陶有伦刘子芳吕小瑞)
摘要:本文在肯定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行政服务中心面临的困境,继而从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推行“并联式”行政服务模式、设立“干部流动岗”、委任窗口首席代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绩困境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随着行政制度改革的深入,行政服务机构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发展,作用更加突出。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它以服务精神为指导,遵循便民为原则,有效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它的建成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找到了突破口,为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树起一个鲜明的标杆。因此,总结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教训,找出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研究深入改革的措施,探索对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借鉴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六年来,在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提高行政审批服务的质量、加强服务人员的监督、改善本地政府形象、优化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的行政服务体系。设立行政服务中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规范政府行为、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管力度,更好地服务公众的重要举措,而且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是一个地区投资发展环境的标志之一。因此滁州市及所管辖的6个县都相继成立了政府服务中心,109个乡镇的行政服务中心也在快速推进中,逐步形成市、县、乡三级的行政服务联动体系。
(二)、从制度上预防了职能部门审批领域的腐败。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加速了社会公共产品供应即时到位,是一种从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防止权力寻租和滥用的治本之策。它较好地解决了一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从制度上预防职能部门审批领域的腐败,减少了握有实权干部犯错误的机会。
(三)、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改革调整了部分政府内部工作程序,建立更加简洁、便利的行政工作流程,实行承诺服务、阳光操作、限时办结、联合办理,使政府部门对公众的服务变得直接、便捷和有效,大大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使政府部门富有生机与效率,对公众增强了责任心。
(四)、创新工作思路取得明显成效。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及有关窗口单位,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其他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经验,探索提高行政效能的新办法。例如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与滁州建委联手在建委窗口采取基本建设项目“一表制”收费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果显著。滁州市建委及建委窗口对基建项目收费,实行一张表公布、一站式办理,由建设单位申报,市行政服务中心复核、建委窗口统一征收,确保了各项规费的按时足额征收到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5月份,共办理工程项目106项,建筑面积100.4万平方米,集中收取费税1967万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3倍,其中城市配套费1172万元,比同期增长6.9倍。
(五)、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把中心管理层与窗口部门所具有的职能在网络上得到实现,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优质、1高效、透明的服务,也便于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层充分行使其职能。电子政务使得行政服务中心理念的实现更加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奠定了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基石。
(六)、树立了行政文化建设的新标杆。滁州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相当重视中心组织文化建设,不仅着力于行为层和制度层的组织文化建设,而且注重组织文化的理念层的塑造。具体做法:一是在理念上更加突出“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宗旨。二是业务运作上要求各窗口遵循“五个公开”、“五项制度”,向公众做出服务承诺。三是制度建设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与办事流程,努力将“为民服务”的思想内化到中心工作人员的观念和行动中,使中心工作人员在组织目标上达成了共识。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中心在为民服务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滁州市公民与企业的称赞。中心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多数不重视文化建设的政府部门学习,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二、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改革中面临的困境
行政服务中心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一)、存在着观念上的障碍。一部分政府官员,特别是握有实权的少数职能部门官员,“官本位”意识和官僚主义作风根深蒂固,未牢固树立新的行政服务理念,害怕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剥夺了自身已有的权力与利益。因此,对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支持不力,甚至暗中抵触。
(二)前后台管理方式不同的冲突。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的是全新的管理方式,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要求窗口的办事效率要高、服务质量要好。现阶段,“前台”窗口的工作仍需要来自部门“后台”的强力支持,而“后台”机构更多地按传统的管理模式“按部就班”地工作,必定在工作联系中产生很多不适应,摩擦增加,影响办事效率。因此,“后台”部门的工作效率急需提高。
(三)、普遍设立与行政服务中心的立法不足。虽然,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在名称上是统一的,但在服务具体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没有相关法律或法规做出统一规定。滁州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有两种,一种是行政编制型,属于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中心管理人员由政府从现有行政编制中调剂解决;另外一种是事业编制型,即将行政服务中心纳入事业编制,其享有的权力属于事业单位授权。由于法律或法规并没有给予行政服务中心明确定位。所以,滁州市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的设立和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四)、行政服务中心存在的“收发室”现象。职能部门进中心的审批服务项目还不够齐全,少数单位窗口只有部分项目进中心,群众办事两头跑,办事流程复杂,审批环节多等,中心窗口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与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滁政办[2006]61号文件规定应进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主体单位38个,现在实进中心30个,占78.9%;应进中心项目286个,现进192个,占67.1%。究其原因,一方面原因是受政务大厅面积小的制约;另一方面,确有少数部门领导仍消极应付、故意推托;再一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体制问题,行政审批职能分散在部门不同科室,同时,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职能相互交叉,部门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一些单位虽然项目进中心了,但是,担负相应审批职责的人员没有进驻,窗口只能是收发室。由于审批职能分散,申请材料在几个科室之间反复传递,多位分管领导审批,造成窗口授权不到位,致使有的部门审批承诺时限较长。
(五)、串联式行政审批还大量存在。行政中心办理审批业务,大多采用的是串联审批模式。这种串联审批模式只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简单的地理性集聚,节约了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跑路时间,减少了行政相对人办理具体事项在同一个部门不同职能科室之间的“兜圈子”行为,并未解决行政相对人面对多个部门时的联合审批机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条块分割”的旧行政体制,更没有根本改变各个职能部门“各把一片”的局面。
现阶段滁州市各行政服务中心正在进行由串联式审批向并联式审批转变的尝试,由于推进力度不够、技术难度较大等原因,跨部门一条龙服务进展缓慢。只在企业登记注册等少数
行政审批项目中采用并联审批流程。
(六)、中心统一管理与窗口人员人事管理分离的矛盾。行政服务中心由三十个窗口单位组成,要使服务中心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统一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现窗口人员是各职能部门抽调进中心的,人事关系仍在原单位,工资发放、晋升等与个人利益关系密切的事项仍由职能部门掌握,中心管理手段的运用,奖惩手段的力度都比较薄弱。虽然有的中心规定党团关系转入中心,建立了中心党团组织,但其党团组织的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推进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按照国家总体改革目标和部署,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行政服务中心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明确行政服务中心的定位。树立服务的理念,是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政府的管理必须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理念是政府管理的先导和前提。因此,不仅是行政服务中心需要加强“为民服务”行政文化建设,其他行政机构也需要同步进行此项建设。只有“前、后”台的同步协调,才能真正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
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对原行政审批制度的变革,促使政府从随意规制走向依法规制,因此,必须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定政府审批行为,进一步清理、撤消部分审批权限,明确行政服务中心职能的公共性和服务性。凡是与企业创办、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职能和涉民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建议由国家或省一级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立、承担的职能、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及如何监督,有明确规定。
(二)、积极创新,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配套。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创新离不开一系列科学合理、协调共济的配套体制和制度。在我国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形势下,行政服务中心应重视运行机制设计。
1、归并职能,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有序进行
所谓“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项目进中心到位,向窗口授权到位。这项改革的目的是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服务新机制。省内外实践证明,“两集中、两到位”是从工作机制上提高窗口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
在推进此项工作中,涉及到部门及部门内部利益的调整,涉及到部门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难度较大。因此,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的推进力度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推进过程中,归并审批(服务)职能、对窗口充分授权、审批人员进中心是推进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关键环节,其中归并审批(服务)职能是核心。只有职能归并到位,行政审批科室整建制进中心运作,才能真正实现审批工作进中心,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窗口充分授权。
2、创新工作方式,采用“并联式”审批
对行政许可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建立如《行政许可法》
25、26条所规定的那样,由某一个行政部门“牵头”,“集中”行政许可程序,实现申办材料一个窗口受理,现场审核一同进行,许可审核一家协调,许可结果由一窗口反馈的流程,从而在申请者面前形成一个服务整体。为此,中心应对涉及众多部门的职能,多个办事环节的许可事项进行梳理,成立综合服务窗口,在不违反行政许可法的前提下进行流程再造,优化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3、拓展行政服务中心的网上功能,提高执行力
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网站建设成为具有革命意义的管理创新。各级行政服务中心都建有集中服务的政务大厅,市级行政服务中心还建有中心互联网络和中心办公区域网,实现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信息的网上公开和网上监督。行政服务中心网站的建设,不仅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化和政务公开水平,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行政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
和服务质量。在县级财力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县级政府应尽快加强县级及乡镇两级的行政服务中心的网络建设,尽力为公众提供了优质、高效、透明的服务。对已经建立网站的中心,应进一步研究网上审批、信息服务、网上监督如何更好地提高行政服务中心执行力的具体措施,提升政府行政执行能力。
4、设立“干部流动岗”,建立前方与后方思想联系的桥梁
为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促进职能部门“前、后”台工作协调,共同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同时也为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锻炼干部能力,滁州市建委率先提出在窗口设立“干部流动岗”,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轮流到窗口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窗口的业务管理。通过“干部流动岗”的岗位轮换,增进了不同部门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干部窗口服务意识。该部门把“干部流动岗”作为培养、选拔、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作为培养群众感情,增强服务意识的学校,有力地促进了窗口建设。设立“干部流动岗”的先进经验,值得各职能部门学习推广。
5、任命“窗口首席代表”,加强窗口领导力度
窗口领导的权、责对等是窗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职能部门应赋予窗口主任有本部门承办即时办理事项的决策权,有承诺办理和上报办理事项的牵头协调权,有代表本部门组织联合审批或参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联合审批权限,并签署联合审批事项的会签意见。任命“窗口首席代表”,可以提高窗口与后方协调能力,加强审批环节的衔接,确保各项行政审批准确高效。
6、提升内部管理,增强对行政服务中心监管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行政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基础。行政服务中心应修订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之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制定中心标准化窗口达标考核办法并组织落实。
健全对行政服务中心监督体系。一是加强中心对各窗口的行政许可过程监督。中心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现场巡查、组织检查等多种手段对窗口办理行政服务事项进行检查监督。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功能,对服务事项的受理、办理、收费、出证等各个环节和窗口办件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监督和不定期组织逐项检查督查。二是健全社会监督体系。行政服务中心要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宗旨,认真受理、协调、处理和督查相关投诉,接受社会监督。要结合政务公开,设置群众意见箱、对外公布电话,开通网上投诉信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三是政府建立行政监察体系。纪检监察部门要对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实施效能监察,依法依纪对行政服务中心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吕小瑞执笔)
[参考文献]
1.陈时兴.行政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机理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6.42.刘熙瑞,钱冰.当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33.李金龙等.执行局:政务超市的渐进发展趋势[J] .中国行政管理2007.6
4.汪红义陶欢英 .行政服务中心:绩效、困境与走向[J] .中国行政管理2007.35、安徽省滁州市副市长 唐 珂:2007年6月8日在全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动员会议上的讲话[R]
第三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谢彦飞
自2005年10月组建县行政服务中心(现更名为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以来,中心管理办公室积极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机关效能和行政服务水平,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受行政管理体制影响,行政服务大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少数单位认识不够到位,大局意识不够强,过多地强调进驻工作的困难性和艰巨性,对县委、县政府有关项目进驻和办理政策、规定落实不够到位,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没能与窗口单位完全脱钩。二是办公场所容量小,项目进驻不够彻底。县行政服务大厅现租用县工行二、三楼办公,现有容量不能完全满足我县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工作需要,严重制约“应进必进”工作的开展,致使少数单位的重要服务项目、关键的办事环节,仍放在本单位办理,影响了审批职能的进一步整合。三是窗口授权不够充分,群众办事两头跑。有些进驻单位把中心窗口作为“收发室”,窗口和单位缺乏衔接,导致一站式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群众办事两头跑。比如,187项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完全办结的只有县公安局的准迁证、交通局的营运证、地税的税务登记证、城市房屋报建并联审批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服务5项,其它审批项目均授权不充分,实行大厅受理,单位办理,搞双轨运行,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又比如,全县行政审批收费票据没有统一到中心管理,造成两头受理、收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人员素质不够高,服务意识不够强。有些进驻单位把一些难管理、素质不高的人派至窗口工作,一些条管单位窗口岗位津贴落实难,造成有些窗口工作人员情绪波动大,流动频繁,影响了服务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推进我县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必须“下猛药,治顽疾”:
1、要完善事项进驻。该进驻的要进驻。经规范保留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原则上一律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进行综合管理。不允许该进中心的项目留在部门搞两头受理,不允许项目进入中心后再擅自撤回,由于客观原因确需撤回或取消的,必须报经县政府审批同意。对行政审批项目提出调整,应由县政府法制部门审核,经县政府批准,报行政服务中心备案。该授权的要授权。凡进中心窗口办理的事项,不得在中心之外另行受理,各窗口单位必须对窗口充分授权,实行“首问负责制”,确保窗口既能受理,又能及时办结。各窗口办理审批业务时,统一使用中心刻制的行政审批专用章,效力与单位公章相同。
2、要规划兴建行政服务大楼。可以考虑兴建县行政服务大楼,作为政府强化行政服务的一项民心工程,既可解决行政服务中心无办公楼的问题,又符合上级有关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解决办公场所容量小的问题,确保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真正实现“应进必进、集中审批、一站式服务”。
3、要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一是逐步推行“两个集中”。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把各窗口单位的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股室,成立行政审批股,各单位行政审批股再集中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集中办公,原单位不再受理。通过推行“两个集中”,实行审批领导和股室成建制进驻中心窗口,窗口单位重点转移到审批后的监督和管理上。二是拓宽并联审批范围。进一步拓宽并联审批范围,变流水式审批为同步式审批,尤其是对企业
注册登记审批和经济事务类的审批,要实行并联审批制度,明确由主要业务部门牵头全程服务,相关单位进行联合审批,减少相互间的推诿、扯皮。三是实行首席代表制度。窗口单位指定一名负责人作为窗口审批工作的首席代表,依照法律、法规全权负责审批事项的办理。同时,指定一位主管领导全面负责窗口的审批工作,定期到窗口指导工作,及时解决窗口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加强窗口管理。
4、要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一是加强效能监管。纪检监察机关要全程参与审批项目的清理,监督项目办理和收费行为,定期组织督查,约束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及时受理群众投诉,纠正行政审批违规行为,并建立“月通报制”,定期对窗口工作情况通报窗口单位,并督促限期整改。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政府建言献策,同时要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对拖延办理、恶意刁难、违规收费等行为进行曝光,并通过组织群众评议,及时将评议结果公开。三是加强票据监管。全县行政审批收费票据统一由行政服务中心核领缴销和规范管理,通过统一票据管理,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统一收费标准,促进项目进驻,有效减少“两头受理”,缓解群众办事两头跑。四是强化责任考核。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将各单位窗口行政服务工作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年终综合目标考评和政风评议范围,进一步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对不按规定审批、越权审批、滥用审批、徇私舞弊,要追究窗口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5、要提高人员素质。各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且必须具备执法资格证,两年内一般不得更换,窗口单位配齐配强窗口工作人员,下派和鼓励后备干部到窗口工作,加以锻炼,并由行政服务中心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本文来自: 中共赣县县委办公室(www.xiexiebang.com)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onews.asp?id=200
第四篇: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县是全国最早推行365服务中心的县。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我县于2007年10月完成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升工作。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我县推行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审批体制、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优化投资环境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一、主要做法
(一)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科学整合许可资源。
1、推行“两集中”。即:在执法部门设立行政许可科,行政许可权向行政许可科集中,行政许可科向县365行政服务中心集中。经县编委批准,对发改局等12个主要涉企、涉民部门的内设机构职能进行调整、归并,采取“撤一建一”、“并一设一”或“挂牌”的形式设立行政许可科,统一由行政许可科承担该部门的行政许可职能,行政许可科统一进驻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独立办理”的行政审批体制。
2、推行“两到位”。即各执法部门授权到位、人员到位。各执法部门对进中心窗口办理的所有项目,都明确直接办理、分管领导签批或集体研究的办事程序。同时,由县委组织部对窗口工作人员的选派进行审查把关。通过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入驻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由原来的17个增至22个,并增设了中介、商务和收费窗口,工作人员由原来的26名增至60名。
(二)完善审批制度,科学拓展服务功能。
1、推行一审一核制。县政府出台《磐安县行政许可一审一核暂行办法》,将一般事项授权给窗口审查员审查、窗口负责人核准签发,使审批事项的办理从原来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四个环节,减少到“受理兼审查、审核兼审批”两个环节,缩短了办事周期。实行一审一核的事项共100项,行政许可事项总数的55.56%。
2、完善限时办结制。各部门对办理事项的承诺期限进行了清理。目前,我县承诺时限平均为6.84个工作日,比原承诺期限(12.04个工作日)提速43.19%,比法定期限(20个工作日)提速65.80%。
3、实行并联审批制。我县成立并联审批领导小组, 对每个县重点工作项目做好协调、研究、跟踪督查等工作。同时,县政府出台了《磐安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若干意见》,增加了联合考察的环节,改“事后被动办理”为“事前主动参与”;增加了项目验收、清理等内容,将提高项目“三率”水平落到了实处。
4、配备窗口专用章。进驻中心有行政许可项目的21个部门都统一配备了“窗口专用章”,使窗口做到既能受理又能办理。
(三)加强制度保障,科学优化服务环境。
1、组织保障。成立完善县365行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县365行政服务工作进行决策、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在扩容提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2、待遇保障。县委出台《关于规范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的通知》,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是正式在编人员,执法岗位的还要有执法资格;窗口负责人必须是现任本单位中层副职以上的同志;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每星期二、四必须到中心办公;窗口一般工作人员的选派由部门推荐、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初审、县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确定;窗口负责人由县委组织部下文任命,四名以上工作人员的窗口负责人在中心任职期间享受副局级待遇;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党组织关系进中心,原单位福利待遇不变,业务上受原单位指导,工作以中心管理为主,年终考评由中心统一组织;工作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增至每月400元;各窗口单位提拔干部,优先考虑有窗口工作经历的干部。
3、纪律保障。县委出台《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升和规范运行纪律规定》,严肃工作纪律和要求。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健全《工作人员守则》、《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等内部管理制度。同时,中心与县效能办合署办公,强化督查力度,并建立值周、日查制度,通过设立网站、意见箱、主任信箱、咨询投诉通道等形式,建立了与办事群众交流的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主要成效
(一)转变了政府职能。通过“两集中、两到位”,审批与监管分离,重点解决了“多科多人管一事,审批与监管不分,重审批轻监管”问题。通过职能归并,解决了窗口“收发室”和“交换站”的难题,使“接待型”窗口成为“审批型”窗口。各部门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展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转变了行政理念,为创新政府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体制基础。
(二)创新了服务理念。我县投资150万元对中心办事大厅进行了加固改造、装修,使中心规模增至2500平方米,并配备了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同时,把22个行政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变公众跑多个部门为进一个中心办理行政许可,把方便给予群众。柜台式服务拉近了政府部门和群众的距离。
(三)创新了审批模式。“两集中、两到位”职能归并,把过去分散、封闭、串联的传统行政审批模式,变为集中、开放、并联的现代行政许可模式。群众办理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不用东奔西跑了,只要到办事大厅就可以办结,进一步维护和提升了政府的形象。
(四)提高了行政效率。“两集中、两到位”突出了当场办理、限时办理、集中办理的要求,中心扩容提升后,办理事项由原来的73项增至341项,其中窗口可直接办理事项有161项,占全部办理事项数的47.20%,真正实现了审批提速。
三、存在问题
(一)有许可职能部门未全部进中心。现在,只有21个部门入驻中心,还有许多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和群众办事较多的部门未进入中心设立窗口。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交通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教育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供电局等。其中,有部分进中心的部门也没有把行政许可职能和群众办事多的项目全部进中心。如,县卫生局的合作医疗报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生产许可、县公安局的车辆手续办理等都没有进中心。另外,除中心外,还有7个分中心。但许多群众以为行政审批项目都已经集中在县365行政服务中心,所以跑冤枉路的人不少。
(二)各窗口的授权没有完全到位。虽然各窗口已经拥有一定的审批权,但由于许多事项要经过分管领导和“一把手”审批,有的甚至需要党组(党委)集体研究和县领导审批,所以办事效率较低。同时,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每星期二、四必须到中心办公的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四名以上工作人员的窗口负责人可享受副局级待遇,但享受该待遇的仅4人,众多的窗口负责人却没有享受副局级待遇,而且由于窗口工作人员长期在中心工作,与原单位基本上没有接触,所以原单位领导和职工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不了解,窗口人员在职务晋升、中层干部竞聘中明显处于劣势,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四)工作人员不够稳定。由于机关部门每三年就要进行干部公开竞聘,职工双向选择,所以工作人员不稳定。近一年以来,中心人员有变动的就有民政局、林业局、广播电视台、国土局、公安局等单位。由于工作人员的不稳定,办事质量当然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依法办事与简化手续矛盾突出。现在是依法办事的时代,上级部门要求行政审批工作做到依照法律规定条件办事,而且要求材料齐全。如果不符合要求而进行审批,不仅在考核时要扣分,而且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但群众要求在办事时能简化手续,最好能够不要一份资料。这一矛盾比较突出,处理起来很难,群众意见也最大。
四、原因分析
(一)中心的工作用房不足。现在,多数行政机关有行政许可职能,而且有许多企事业单位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的房屋面积有限,许多单位没有进入中心办事。由于宣传工作不够,许多群众不知道办某件事是该到中心、分中心,还是该到单位办理,所以造成群众办事还不十分方便。
(二)重大事项审批环节多。重大建设项目、村镇规划、大面积土地出让等重大事项的审批,不久涉及到多家单位,而且需要有关单位的领导审核,甚至县领导的审批。由于审批环节众多,而且县领导工作繁忙,所以许多重大事项的审批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同时,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没有做到每个星期二、四到中心办公,有时来中心,但多数时间没有来中心。
(三)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由于到中心工作的人员行政关系在原单位,而党组织关系在中心,而平时考核在中心。这种关系,对工作人员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虽然县委的《关于规范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的通知》规定各窗口单位在提拔干部时要优先考虑有窗口工作经历的干部。但事实上,由于窗口工作人员平时与原单位的人员接触少,领导和职工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表现不了解,所以在提拔干部时,窗口工作人员明显吃亏。象这次干部提拔,在中心各窗口工作的中层干部有10多个,而且表现都不错,但得到提拔的仅一人,而且该同志得到提拔是因为他还兼任着办公室主任的缘故。同时,有关政策没有执行到位。县委的《关于规范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的通知》规定,窗口工作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增至每月400元,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只能拿200元岗位津贴了。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窗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部分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由于机关部门每三年就要进行竟聘上岗,工作人员要换岗,所以中心各窗口的工作人员调动相对比较频繁。近二年来,已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是新来的。新的同志到中心上班,业务自然要比老同志差,业务不熟练的情况就存在了。
(五)行政许可条件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依法办事的要求越来越多,行政许可条件也越来越高。由于审批条件的提高,需要提供的资料越来越多,硬件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上级部门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也越来越重视。因此,许多企业和群众在审批时,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这样,群众和企业办事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
五、几点建议
(一)建造新的行政服务中心。由政府投资,建造一幢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把有行政许可职能的行政机关及群众办事较多的单位的服务窗口全部放入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取消7个分中心和设在各单位内的办事窗口,使企业和群众在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就能办成事。
(二)提高窗口负责人的级别和待遇。凡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的负责人一律确定为副局级,享受副局级待遇和400元特殊岗位津贴,并作为分管行政许可工作的领导,全权负责窗口工作。如有责任也有窗口负责人承担。这样,窗口办事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群众办事将更方便。
(三)窗口工作人员的提拔由中心推荐。由于各窗口工作人员长期在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所以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的领导和职工对各窗口工作人员的表现情况比所在单位的领导和职工更为了解,所以在干部使用时,应由县365行政服务中心推荐或主要听取县365行政服务中心领导的意见。对表现优秀的窗口同志优先提拔使用。这样,有利于调动各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人员要相对稳定。除因为违反纪律和表现不佳等不合适在窗口工作外,一般情况下,各窗口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工作一二年就更换。工作人员的稳定,业务相对比较熟练,有利于做好窗口工作,提高办事效率。
(五)简化办事程序要有政府政策支持。现在,国家要求行政审批工作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否则将追究责任。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建议县政府出台简化办事程序的规定,让各窗口一方面有“尚方宝剑”,另一方面有章可循,不各自为政,乱办一通,真正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第五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承载这一改革创新内容的新型实体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国各地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亦已成为各地建设效能型、廉洁洁型和服务型政府的必修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努力,行政服务中心所凸现的成效引人瞩目,当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日益明显。如何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效能,完善“一站式、一条龙”的审批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是十分紧迫的一项工作任务。现通过对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深入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体会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行政服务中心所取得的成效
行政服务中心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其成立的目的是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宗旨是公开、便民、廉洁、高效,功效是规范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流程、方便人民群众,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以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例,通过运行、边探索、边研究、边创新,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其成效具体体现为:
(一)创新了工作模式,促进了改革深化。
县行政服务中心未成立之前,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只是在县内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内部进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改良”,各项工作“隐藏”在各部门的工作中,其深度和广度难以明鉴。这种“不公开”的自身改革一时很难触及问题的根本,对原有的审批运转方式和操作流程冲击不大,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在某些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成立,从形式到内容对各部门传统的审批理念和审批模式带来了革命。我县在逐项清理、削减和规范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要求具有行政审批事权的部门在中心集中设立窗口,所有事项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进入中心服务大厅窗口办理,公开审批事项,公开办事规程,倡导优质服务,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客观上也形成了外部强有力的推动和监督作用。工作模式的创新,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二)提高了审批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
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摸索出种种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和方法,首先,中心集中了部门的审批事项,让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并联式审批”成为一种可能,体现了“集中进驻、集中办理”的服务效率。其次,对县本级行政许可项目在原来336项的基础上,精简了119项、保留了217项进驻中心,精简率达35.42%;县级原有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在原有47项的基础上,精简了14项、保留了33项,精简率达42.42%;县级行政许可项目法定或原承诺的平均办结期限由原来的18.93天缩减为10.42天,缩短了45%;县级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法定或承诺的平均办结期限由原来的25.28天,缩短为10.09天,缩短了60.08%。其三,在办理事项过程中,实行并联审批制、一周三审制、首问负责制、告知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等。这些机制和方法的创新,简化了部门的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如我县房屋建设报建、企业注册登记及房地产税收等已经实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和一体化服务,尤其是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经工业园管委会牵头初审认可的企业,可边开工边建设,边按法定程序向企业注册登记中心报批,承诺办结时限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缩短30%,确保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新增企业,符合有关设立登记规定、需取得而尚未取得前置审批的,可核发筹建营业执照,待取得前置审批许可后,办理企业营业执照变更登记。这一“特事特办”制度受到了业主的广泛称赞。
(三)改革了服务模式,转变了机关作风。
县政府让具有审批事权的行政部门在中心集中设立窗口,对外优质服务,变过去“你求我办事”为“我为你服务”。一方面推行大厅式集中审批服务;另一方面,将审批流程输入软件程序,推行网上预审和电子监察。大厅式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式,柜台式的敞开服务形式使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在心理上与工作人员平等相处,而行使审批职能的窗口公务员的服务也更为人性化、合理化、规范化,挂牌上岗、站立服务、微笑服务等已在中心成为自觉行动;网上预审和电子监察可使各项审批活动实现了实时远程开展,使向基层延伸审批网络成为可能,也便于县监察局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电子监察室进行实时监控、绩效评估和受理投诉,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电子控票使行政审批收费自由裁量权得到直接控制。中心的创新带动了部门机关作风的转变,窗口诚信高效的运转和电子监察的实施,迫使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各部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的理念随着中心建设的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提高。群众赞誉行政服务中心为“政府阳光超市”。
(四)促进了政务公开,保证了依法行政。
行政服务中心是实施政府政务公开的有效载体。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利用审批大厅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电子查询设备把各窗口单位进驻中心的项目内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材料进行公示。同时,建立了中心网站,制作了中心网页,实现了与县政府网站的对接,设立了咨询台、投诉台和公告栏等,各服务窗口制作了服务事项指南卡和一次性告知书。印制了《行政服务中心文件制度汇编》、《行政服务中心宣传手册》向社会发放,增加了政务透明度,并且统一编印了《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指南》,公开了窗口办事项目、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期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内容,免费为办事群众发放,从而使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公开、公平、公正,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倡导廉洁从政,有效遏制腐败。
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全县行政审批从内部走到前台,各项工作更为规范透明。中心的职能是协调、管理、服务、监督,特别是监督方面,整合县纪检监察、效能投诉和财政监督有关单位共同进行,使工作更具实效。推行联审联办、网上预审、电子监察的运转方式,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的服务受到群众的拥护。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在中心取得明显成效,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县廉政建设工作。
二、当前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窥一斑知全豹,从以上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看,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效是引人瞩目的,《行政许可法》鼓励和倡导集中审批、网上审批、统一办理,使行政服务中心运转模式在法律上得到相应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阻碍中心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清晰地认识。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心定位不明确,经费来源不足。行政服务中心其职能和工作程序是改革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种尝试,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其职能性质却未能得到很好理顺,很大部分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定性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甚至有些还是事业单位机构,部门派驻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其编制、福利待遇和人事权仍在原单位,存在窗口工作人中人员之间同工不同酬,待遇差别化,而且作为新生事物,行政服务中心在完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稳定统一、强力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加上其职能性质定位模糊,无形中弱化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能,存在一些窗口工作人员纪律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甚至有的单位随意调整窗口工作人员。窗口办公经费来源渠道不一,不稳定,运行经费问题也是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中心职能难以发挥最佳效应。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基本有五个方面:协调、管理、监督、服务、指导。但因为行政审批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出台是针对有审批事权的行政职能部门而定,中心的运作却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而且中心不是行政审批和执法主体,无权决定窗口的审批业务,中心的性质、所处的地位及职能,与所担当的重任不相匹配,工作效能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比如说“指导”,中心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指导”,但中心管理人员不多,而具有行政审批的政府职能部门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心要指导部门的行政审批业务难免停留在浅层表面之上,而且由于传统审批方式的惯性影响,一些审批和行政执法部门也不适应接受中心在业务上的指导。如果说中心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对部门进行政策及审批运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各部门条线上从中央到地方在这方面都各自有明确的要求,而中心必须寻找地方政府要求与部门条线要求的共同点和吻合点来进行指导,目前这种指导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再比如“监督”,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设置了监察机制,对谁监察?监察什么?监察的结果谁来执行?如何执行?这是必须明确的概念。如果说监察的内容为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能,那必须要有纪委和机关效能监察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方显成效。再说“协调”,如果说“指导、监察”之类的职能中心难于发挥,那么行政服务中心最突出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协调”了。第一是协调部门审批事项进驻中心,第二是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处理解决的权力仍在窗口所在部门。由于中心这一机构的设置定位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协调监督众多部门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审批方式创新步履艰难。几年的实践证明,审批方式创新也存在许多问题。审批方式在什么内容上进行创新,如何创新,是摆在所有行政服务中心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行政审批是各部门、各审批主体的一项基本职能,涉及许多单位的直接利益,审批方式的创新必须紧紧依靠具有行政审批和许可权的部门,不是行政服务中心一厢情愿、自己想办就办成的事情。举例说,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行了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和一体化审批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无不是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强力推动下进展的,但一些“多头审批”、“明进暗不进”、“规避监察”等问题仍然客观上存在。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健康发展的思考
行政服务中心发展任重道远,今后乃至一段时期内要坚持以服务经济、服务群众为宗旨,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不断改革创新,完善运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环境。
一是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地方党委、政府要整合行政审批资源,授与行政服务中心项目进入的确定权、审批服务的监督权、集中审批的协调权、窗口人员的归口管理权等,明确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为政府派出机构,行政单位,执行公务员管理,强化其监管职能,使之做到名实相符。要借助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和电子政务的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加强行政审批和服务电子网络建设,推进各审批单位和行政服务中心之间审批网络对接,使行政审批网络体系化。
二是进一步清理审批服务事项。根据上级有关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取消的规定,由本级政府统一组织监察、法制和行政服务中心管理部门开展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坚持“应进必进、不进则废”,进一步调整进入中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明确各相关窗口部门的审批职责,加快办件速度。同时将行政许可、审批、收费事项以及各项制度发布到网上,并及时进行更新,对申报的各类登记表、报表进行统一的格式化设置,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进一步规范审批工作流程。按照行政审批流程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核定办理程序、服务时限和收费标准,根据电子监察中群众反映的意见,不断完善和细化“中心”各窗口的工作流程,使行政许可、审批、收费事项更加规范、顺畅。除重大项目以外,其余事项一律实行“一门受理送达,窗口全程代办,实行统一收费,限时满意办结”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四是进一步落实全程办事代理制和并联审批制。主动与当地发改部门和商务(外经贸)部门协调,提前参与到新上重点项目、外资项目、招商项目的服务中,对超过500万元以上项目和外资、域外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和全程代办。此外,对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外资项目和入驻开发区工业园项目的审批,自觉做到服务前移,提前介入,跟踪到底。
五是进一步健全核查机制。从政府办、监察部门、财政部门、发改部门、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抽调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组,定期不定期到行政审批单位、部门,对进驻“中心”的所有行政审批单位的项目进入、网上审批、收费控票等情况进行排查,严查“多头审批”、规避中心监督的行为,列出“问题清单”,认真督促整改,坚持杜绝“体外循环”的现象发生,并将督查情况列入单位政风行风评议重点考核内容,严格奖惩机制。
六是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按照“完善功能、规范运作,拓宽领域、健全网络,加强监管、提高效能”的工作目标,稳步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加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电子监察,完善绩效评估。抓好网上审批系统向各级延伸的工作,逐步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公自动化、审批网络化。
七是推行行政审批“两个集中”。成立行政审批“两个集中”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在具备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推行“两个集中”工作,把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科(股)室,成立行政审批科(股),行政审批科(股)再集中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集中办公,原单位不再受理,日常管理与原单位脱钩,窗口单位重点转移到审批后的监督和管理上,并将各职能单位“两个集中”工作开展情况与年终考评挂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八是进一步注重细节,强化人文关怀。“中心”要通过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活动和设立岗位绩效补贴等,全面调动窗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服务理念。引导中心工作人员时时处处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自觉地从“一杯水、一句温暖的话”做起,努力让来到这里办事的群众得到一份关怀、增添一份信任、感受一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