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关于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7:0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析关于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析关于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解析关于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名称】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字号】榕政办〔2010〕113号

【颁布时间】2010-7-13

【实施时间】2010-7-13

【正文】

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榕政办〔2010〕1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0一0年七月十三日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福州市行政处罚行为,保障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是集网上行政处罚、网上查询投诉和网上执法监察于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该平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规范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公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处罚结果和执法人员资格等有关信息,对行政处罚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行政处罚行为公开、公平、公正,从源头上预防行政处罚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第三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福州市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和管理。福州市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市效能办开展工作。

第四条 市效能办、市法制办、市数字办应当分别履行如下职责:

(一)市效能办负责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对网上行政处罚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调查处理网上行政处罚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涉及党政纪处分的移送市纪委、监察局处理;

(二)市法制办负责网上行政处罚项目及自由裁量标准的审核工作;

(三)市数字办负责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的技术管理和维护。

第五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由“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两部分组成。

第六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依托“中国福州”门户网站()构建,在互联网上运行,是福州市行政执法部门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行政处罚结果、执法人员资格查询及投诉服务的技术平台。

第七条 “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依托VPN网运行,是行政执法部门办理行政处罚事项和监督监察部门进行执法监察的技术平台。

第二章 网上行政处罚

第八条 除涉密项目外,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必须在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上办理。

第九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案件的流程一律从案源登记开始。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巡查发现、群众投诉、媒体报道、上级交办或部门转办等渠道获取的案源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录入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中的案源登记模块。

第十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及时对录入的案源进行初查,并根据初查情况,依法依规决定是否受理和立案,不予受理和不予立案的,必须在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中如实说明理由或原因。

第十一条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当场处罚,并在1个工作日内将案件基本情况和处罚决定如实录入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

第十二条 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按照网上行政处罚流程运行,及时、准确、详细填写相关信息,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 依法变更案由、撤销立案、变更处罚标准的,应当在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中如实说明理由或原因。

第十四条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委或福建省颁发的行政执法证。

第十五条 案源初查、立案登记、调查取证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第十六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调整和执法实践,及时更新、优化处罚标准,经市法制办审核后在“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公布。第十七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行政处罚工作的新变化,结合实际依法简化、优化行政处罚流程。

第十八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处罚结果全部自动在“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公布。

第三章 网上执法监察

第十九条 市纪委、监察局、效能办和驻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纪检组、监察室对网上行政处罚工作进行全过程实时监察。

第二十条 网上行政执法监察实行两级监察。驻部门纪检组、监察室负责对本部门的网上行政处罚工作进行全过程实时监察,市纪委、监察局、效能办负责对全部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处罚工作进行监督监察。

第二十一条 网上行政执法监察重点是对行政处罚过程中出现的不予受理、不予立案、变更案由、撤销立案、处罚标准违规、办理超时、群众投诉等异常情况进行监督监察。

第二十二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在网上处罚过程中出现不予受理、不予立案异常情况,执法监察系统会自动亮黄灯提醒,对不予受理、不予立案的理由和原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疑义的,驻部门纪检组、监察室应当及时进行跟踪调查。第二十三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在网上处罚过程中出现变更案由、撤销立案、处罚标准违规、办理超时和群众投诉等异常情况的,执法监察系统会自动亮红灯提醒,驻部门纪检组、监察室应当及时对出现异常情况的理由和原因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跟踪调查。

第二十四条 市纪委、监察局、效能办对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责令说明理由、网上督办、调阅案卷、现场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

第二十五条 网上行政处罚执法监察主要采取网上督办、调阅案卷、现场调查、回访行政相对人等形式。

第二十六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察局、效能办和驻部门纪检组、监察室的监督监察。

第四章 系统维护

第二十七条 本系统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对系统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及时了解网络安全状况,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第二十八条 当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时,系统管理人员应当及时通知市数字办并协助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系统中从事下列活动:

(一)拷贝、使用非工作用的游戏软件等;

(二)制作、复制、传播非法信息;

(三)非法入侵网上行政处罚系统,窃取信息资源;

(四)擅自对网上行政处罚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复制;

(五)未经授权查阅他人工作信息;

(六)冒用他人名义进行行政处罚操作和发送消息;

(七)从事其它危害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条 所有用户必须更改用户账号的初始密码,所设密码必须含英文和数字并定期修改。因密码遗失造成信息和系统安全问题的,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责任。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 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

(一)通过巡查发现、群众投诉、媒体报道、上级交办或部门转办等渠道获取的案源,未及时或没有在网上处罚系统中录入登记,故意逃避监督的;

(二)无正当理由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出现不予受理、不予立案、变更案由、撤销立案、处罚标准违规、办理超时等违法违规情形,经查实系故意或经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

(三)对群众投诉不及时受理并认真回复的;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干扰、阻碍监察监督人员调查的;

(七)不遵守系统安全管理规定的;

(八)其它应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 根据行政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在网上行政处罚过程中违法违规的性质、情节、后果,分别采取如下方式追究相应责任: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效能告诫;

(三)离岗培训;

(四)调离工作岗位,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五)党政纪处分;

(六)扣除相关部门绩效评估相应分值;

(七)过错责任人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方式可以单独或合并适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福州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中华民族南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名称】南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部门】南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颁布时间】二O一O年六月十八日

【实施时间】二O一O年六月十八日

南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各部门:

现将《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O年六月十八日

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全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效能,根据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是指在南通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基础平台上建立的,对行政权力的网上运行实施法制监督的信息系统。

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以下简称法制监督系统),主要包括行政权力库管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执法行为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监督、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等内容和功能。

第三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法制监督系统的管理,并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行政权力实施法制监督。

市各部门法制机构协助做好法制监督系统的管理维护,对本部门网上运行权力实施法制监督。

第二章 行政权力库管理

第四条 市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确认后列入行政权力库。列入行政权力库的行政权力事项应具有权力事项编码、名称、法律依据、办理地点、联系电话、办理期限、外部流程图、内部流程信息、内部流程图、监督电话等基本信息。

第五条 行政权力事项可依规定进行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包括添加、修改、废止和挂起。

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采取部门网上申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确认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 因法律法规规章等颁布、修订或者部门职能调整而增加行政权力的,部门应申请添加行政权力事项。

添加行政权力事项应当通过权力变更申请登记功能模块填写行政权力信息表,如实填报行政权力事项基本信息。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应申请对行政权力事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修改: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等调整,行政权力事项的依据发生变化的;

(二)办理权力事项的内设机构、办理地点、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的;

(三)与办理权力事项相关的工作内容或者要求发生变更的,包括办理流程、办理期限、格式文书、收费标准、裁量基准等。

第八条 行政权力事项因法律法规规章等的实施、修订、废止而导致原设定依据失效,或者因部门职能调整不再办理的,部门应申请废止行政权力事项。

部门因机构改革被撤销的,其行政权力事项由新成立的部门提出废止申请。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可以申请挂起行政权力事项:

(一)行政权力事项一年以上未发生办件的;

(二)周期性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在本次办理周期结束至下次办理周期开始期间;

(三)其他原因需要挂起的。

部门不得因行政权力事项挂起而怠于履行职责。当挂起事项发生办件时,应即时申请解挂,不得因事项处于挂起状态而网下运行。

第十条 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应当在调整事由发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由部门法制机构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出申请。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回复和行政权力库数据的调整。

第十一条 部门应当及时对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审核意见作出回复。

自建系统的部门必须保证其行政权力事项数据与法制监督系统的相应行政权力事项数据保持一致。

第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监督管理中,可以主动就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发出通知,部门收到通知后应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15日内,通过法制监督系统规范性文件备案功能模块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报送备案。

规范性文件报备材料应当包括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制定说明和制定依据等。

第十四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制定机关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按照《南通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通过备案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列入规范性文件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

第四章 执法行为监督

第十六条 执法行为监督分为部门内部法制监督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监督两个层级,监督范围包括执法程序和执法内容等。

第十七条 部门内部法制监督由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采取定期抽查和即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部门的办件进行网上法制监督,按规定向法制监督系统报备重大行政许可办件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八条 部门法制机构每月按以下规定对上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其他类型执法的办结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和简易程序办件除外)实施检查:

(一)同类型执法的办结件数不足10件(含)的,该类型办件检查数不少于相应类型办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尾数以1件计算;办结数不超过3件的,则该类型办件应全部检查;

(二)同类型执法的办结件数超过10件但不超过30件(含)的,该类型办件检查数不少于相应类型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尾数以1件计算;

(三)同类型执法的办结件总数超过三十件的,该类型办件检查数不少于相应类型总数的百分之十,尾数以1件计算,一般不超过10件。

部门法制机构自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办理是否超期、办理过程中相关材料是否同步上传、程序是否合法、裁量是否适当等。

第十九条 部门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办结后的次月通过法制监督系统的许可备案功能模板报备:

(一)适用了听证程序的;

(二)有数量限制的;

(三)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实施的;

(四)有较大社会影响等情形需要报备的。

第二十条 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15日内通过法制监督系统的重大处罚备案功能模块进行网上报备:

(一)符合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包括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

(二)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价值超过20000元的行政处罚;

(三)拟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违法行为处以500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的罚款)。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确定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有关部门按照其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执行;

(四)其他重大行政处罚。

前款第(三)项所规定的界定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由部门法制机构在法制监督系统的重大行政处罚范围管理模块中设定。

第二十一条 部门报备的办件对应的电子档案材料应当齐备,确保网上审查的正常开展。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部门报备的办件进行登记审查,在审查过程中要求部门说明情况或者进行整改的,部门应当及时按要求回复、整改并反馈整改情况。

第二十三条 法制监督系统根据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的数据,对各部门、各类别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第五章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监督

第二十四条 部门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办件如涉及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诉讼判决书等文书后15日内,通过数据接口报送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结果。法制监督系统将自动汇总形成统计报表。

第二十五条 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填报国务院法制办制定的行政复议案件统计表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表,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汇总。

第六章 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第二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以执法证、监督证以及行政复议应诉资格证(以下统称执法证)的信息为主要内容,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以及行政复议应诉人员(以下统称行政执法人员)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市级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部门法制机构负责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初审、申报、注册、暂扣及收缴等工作。

第二十八条 部门法制机构于每年12月15日前通过法制监督系统执法人员注册管理功能模块对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注册申请,注册信息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后进入行政执法人员库。

注册中反映的执法人员状态包括:在职、离职、调离,证件遗失、证件被暂扣、证件被吊销等。

第二十九条 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处理情况及时通过法制监督系统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功能模块填报。

第三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证每三年进行更换。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将人员证件信息录入系统,系统自动更新行政执法人员库。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市各部门法制机构使用法制监督系统的操作权限,由市政府法制办审核确认后开通。

第三十二条 部门使用法制监督系统的情况列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绩效考核。部门通过法制监督系统实施内部监督情况纳入依法行政综合考核。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予明确的其他事项,依照《南通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各县(市)、区法制监督系统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篇: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名称】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文号】榕政办〔2010〕175号 【发文时间】2010-9-9 【正文】

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

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强一次性塑料餐盒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公告》(2010年第42号公告)、《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2号)和《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卫法监函〔2010〕79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一0年九月九日

福州市一次性塑料餐盒集中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的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公告》(2010年第42号公告)、《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2号)和《转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卫法监函〔2010〕79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包括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行为,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督促企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整治任务

(一)严查生产环节。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环节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质监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获证企业不能保持必备生产条件的、产品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要求的,以及日常执法检查、群众举报等发现的无证生产一次性塑料餐盒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二)严查销售环节。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盒销售商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销售未获得生产许可证、未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标注QS标志一次性塑料餐盒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部门通报,对销售环节中经销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从业户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三)严查餐饮服务环节。严查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采购一次性塑料餐盒索证索票要求落实是否到位。对采购、使用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依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查处,责令其停止使用并销毁(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四)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督促企业改进管理,强化企业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快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责任单位:市经委、市食安办〔市商贸局〕)。

三、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自2010年9月开始,至10月底结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集中查处阶段(9月)

市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深入扎实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大型集贸市场和集中配餐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要追查其来源与流向,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联合查处。

(二)总结阶段(10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于10月20日前向市食安办报送总结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逐级落实整治任务和监管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全面检查,严格执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惩罚机制和举措,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行为。

(三)广泛动员,加强监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动员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监督力量,依法公布投诉举报受理方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核实处理并及时反馈。

(四)强化宣传,形成声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报道,形成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及时依法曝光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企业名单,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专项整治的工作进展、工作成效和典型事例,支持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第四篇:关于印发《税务执法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5)164号

关于印发《税务执法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1995]1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培训中心、长春税务学院:

为了加强税务执法监察制约机制,促进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廉政建设,现将《税务执法监察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税务执法监察暂行办法

抄送: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中纪委办公厅、法规室、纪检监察室、纪检监察二室、监察综合室税务执法监察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广大税务工作人员的执法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和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和《税务监察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务执法监察是税务监察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税务监察暂行规定》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税务执法监察工作在本级税务机关和上级税务监察机构的领导下进行,税务监察机构依照本办法进行税务执法监察,独立行使职权,不受税务机关其他职能机构及个人的干预。

第四条税务执法监察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重调查研究,坚持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与改进工作和教育防范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范围

第五条各级税务监察机构按“分级管理,下管一级”的原则分别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下列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

(一)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政策的行为;

(二)执行财经制度的行为;

(三)执行人事制度的行为;

(四)与税收工作有关的其他执法行政执法行为。

遇有特殊情况,上级税务监察机构可以直接监督检查下一级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事项。

第二章实施

第六条税务监察机构根据税务监察工作计划,拟定税务执法监察工作实施方案。

第七条实施方案,报局领导批准后实施。重大的监督检查活动报上级税务监察机构备案。

第八条税务监察机构可采用独立的、联合的或参与其他部门等方式进行执法监察。

第九条税务监察机构在进行税务执法监察时,应当事先或者同时发出《监察通知书》通知被检查单位或者有关人员。《监察通知书》应当写明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名称、检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间。

第十条税务执法监察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

第十一条检查人员应当依法全面客观地检查能够证明被检查单位或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的有关材料,并对检查情况做书面记录,由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签署意见。

第十二条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线索材料应当依据《税务监察案件调查处理方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检查人员在检查中,遇有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人和事,或者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监督检查因素的,应当回避。

税务监察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其所在局主管领导或者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决定,其他检查人员的回避,由本级税务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监督检查人员应正常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税务监察机构在执法监察中,根据需要,可以聘请有关部门或者专门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第十五条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必须写出书面的检查报告。

第四章处理

第十六条税务监察机构要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监察建议书》,上报局领导批准后,送达被检查单位或者被检查人员所在单位并转交本人。

第十七条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收到《监察建议书》次日起15日内,应当将采纳情况报告作出监察建议的税务监察机构。

第十八条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应在收到《监察建议书》次日起15日内向作出建议的税务监察机构提出,税务监察机构应当在受理后次日起十五日内给以回复。对回复仍有异议的,由税务监察机构提请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处理,上一级税务监察机构应在受理次日起15日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监察建议在争议处理期间,仍继续执行。

第二十条税务监察机构在执法监察中,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要记入税务干部监察档案,并按档案管理的要求,整理成册,归档保存。

第二十一条税务监察机构在税务执法监察中,对发现的廉洁勤政、依法治税的先进典型,应当建议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税务执法监察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在执法监察中有《税务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八条中行为之一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

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税务监察人员违反本办法,有《税务监察暂行规定》第三十九条中行为之一的,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据情节,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

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渝办发〔2001〕69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重庆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重庆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重庆市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和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廉政建设,根据《预算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市各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预算单位),为履行其职能或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使用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贴息贷款,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以及政府举债中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

第三条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讲究效益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实行“管采分离”,管理机构与集中采购机构分开设立,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第四条列入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应当集中采购或联合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由同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确定并公布。

第五条本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采购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政府采购工作,各级财政部门经批准可设政府采购主管机构。市政府采购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其职责如下:

(一)按政府采购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二)制定市本级政府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三)依据核定的部门预算,编制并下达政府采购计划;

(四)确认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供应商资格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政府采购招标代理资格;

(五)协助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开设和管理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核拨市本级政府采购资金,并进行有关财务核算;

(六)收集、整理、统计和发布政府采购信息、资料;

(七)组织政府采购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

(八)管理和监督政府采购招标活动及其他政府采购工作;

(九)受理本级政府采购的投诉事项;

(十)指导区县(自治县、市)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协调政府采购的其他有关事项。

政府采购主管机构不得参与和干涉政府采购中的具体商业活动。

第六条集中采购单位是各级政府设立的实施集中采购的专门机构,接受采购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市政府采购中心由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主管,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按照下达的政府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市本级政府集中采购活动;

(二)负责市级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具体采购事项;

(三)负责签订采购项目合同,并组织合同的实施以及采购项目的验收;

(四)负责衔接采购资金,并接受采购单位委托代办的其他采购事项。

第七条集中采购单位可以委托具有政府采购代理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第八条集中采购单位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集中采购单位自行办理招标,应当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政府采购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网络技术,逐步推行电子商务。

第二章采购的方式和范围

第十条政府采购的方式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

第十一条达到规定的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单项或批量采购项目,应采用公开招标采购方式或邀请招标采购方式。

第十二条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单项或批量采购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

(一)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的或者没有合格标的;

(二)因发生不可预见的急需采购,而无法用招标方式的;

(三)技术含量高且有特别要求的;

(四)招标成本相对于采购标的价较高的;

(五)采购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单项或批量采购的现货,属于价格弹性不大的,可采用询价采购方式。

第十四条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单项或批量采购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一)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

(二)采购项目只能从某一特定的供应人处获得,或者供应人拥有对该项目的专有权,并且不存在其他合理选择或者替代物的;

(三)原采购项目的后续维修、零配件供应,由于兼容性或者标准化的需要,必须向原供应人采购的。

第三章采购程序

第十五条政府采购程序包括下列主要步骤: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汇编政府采购计划,确定并执行采购方式,订立及履行采购合同,验收,结算。

第十六条预算单位按同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在编制预算时,应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程序经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时抄送同级政府集中采购单位。申请采购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考虑其经济性和实用性。

第十七条采购主管机构按核定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并下达政府采购计划。

第十八条采用招标采购方式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财政部《政府

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规章规定的程序及要求,编制标书、刊登公告、或发投标邀请、接受投标、组织评标、开标、定标,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集中采购单位应将招投标情况书面报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的,应邀请3个以上的供应商进行谈判,并组成谈判小组(谈判人),谈判小组应有专家和用户代表参加。谈判活动结束后,谈判人应当要求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最后报价及有关承诺,谈判人据此确定供应商。集中采购单位应将谈判纪要和确定供应商的理由在谈判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采购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采用询价方式进行采购的,集中采购单位应确定询价小组成员,询价小组(询价人)应有用户代表参加。询价人应当要求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询价人确定的供应商应当是符合政府采购要求且报价最低的供应商。询价活动结束后,集中采购单位应将询价纪要和确定供应商的理由在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采购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集中采购单位应在供应商确定后的10个工作日内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应妥善保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可随时抽查。

第二十二条集中采购单位应依照合同约定,组织对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验收,验收报告上必须有最终用户的签字盖章。

第二十三条集中采购单位应将签定的采购合同和对采购的货物、工程或服务验收合格的凭据,提交一份给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作为付款的依据,并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向供应商支付价款。

第四章政府采购监督

第二十四条采购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政府采购的采购标准、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

(四)政府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

(五)其他应当监督检查的内容。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材料。

第二十五条采购管理部门发现正在进行的政府采购活动严重违反规定,可能给国家、社会公众和当事人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导致采购无效的,应当责令采购单位停止采购,并及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二十六条采购合同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中标供应商不得向他人转让或肢解转让采购项目。

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变更合同实质性条款或订立补充合同的,应将变更或补充的合同送采购管理部门备案;需要增加采购项目预算的,应当事先报财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供应商对政府采购的范围、方式、过程、结果以及其它供应商资格有异议的,可以向采购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投诉。采购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和答复。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第二十八条政府采购活动应当接受监察、审计、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控告和检举,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集中采购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无效,并由采购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机关按有关规定处理;给投标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应当采用招标采购方式而未采用;

(二)未经批准自行提高采购标准;

(三)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采购事务;

(四)与中介机构或者投标人串通;

(五)开标后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六)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无正当理由不与中标人签订采购合同;

(七)拒绝采购管理部门的检查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

(八)其他违反政府采购的情形。

第三十条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无效,并由采购管理部门暂停直至取消其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资格,给采购机关造成损失的,应承担采购活动中的全部费用。

(一)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

(二)提供虚假投标材料;

(三)采用非正当竞争手段诋毁、恶意排挤其他投标人;

(四)与采购机构或者社会中介机构违规串通;

(五)开标后与招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六)中标后,无正当理由不与采购机关签订采购合同;

(七)向采购管理部门、集中采购机关、招标代理机构等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

(八)拒绝采购管理部门的检查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

(九)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招标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无效,由采购主管部门取消其政府采购的代理资格。给采购单位、投标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政府采购代理资格;

(二)超出代理权限进行政府采购业务;

(三)与投标人串通;

(四)拒绝采购管理部门的检查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

(五)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预算单位自行采购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或将本应一次完成的采购行为分解为几次的,财政部门应停止拨付其同等数额的专项经费或从预算中抵扣一定比例的经费,并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采购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本办法的规定,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四条对处理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申诉。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解析关于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析关于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