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07:4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调研报告

近年来,明溪口镇依托酉水河的开发,着力做好生态农业和水利旅游两篇“文章”,初步构建起沿徒骇河集垂钓、游泳、餐饮、水上赛事、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在有机整合水面、土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行水上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岸上发展高效农业及水文化观光的综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渔业、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不断提高综合效益。2009年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明溪口镇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情况

明溪口镇位于沅陵县西北部,镇域面积257.34平方公里,东与沅陵县借母溪乡接壤,西与古丈县、永顺县交界,南与二酉乡、北与借母溪乡毗邻。东经110°05∽110º25´,北纬28°22∽28°57´之间。最低海拔 130 米,最高海拔1001.4米,平均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年平均气温16.1℃,常年平均日照138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2005年5月由原高砌头乡、明溪口镇合并为明溪口镇,镇址在原高砌头乡政府驻地。2005年10月,明溪口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对原33个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及调整,现辖16个村,2个社区居委

会,175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民小组,4986户,22700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0余人),耕地面积17974亩,其中稻田而积16470亩。全镇涉及移民12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540户,2068人。这里水域景观恢宏,自然风光诱人,名胜古迹众多,水文化底蕴丰厚,远离城市,空气清新,有槐林晚照、莲池月夜、水上翠屏等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传奇人物故事等,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明溪口镇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以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沿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建设生态森林公园、钓鱼台、水文博物馆、人树园等观光景点,为游人提供了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功能的休闲娱乐成所,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同时,为满足了现代休闲所需,充分利用现有观赏资源,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结合现代休闲娱乐方式,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渔家乐餐饮项目,设有餐饮、品茶、垂钓、快艇观光等功能区,凭借沿三河湖地域特色和独到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餐饮、住宿、垂钓、观光等服务,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三河湖风情。建成后将会成为都市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农业方面发展了以韭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业,计划到2011年,在酉水河畔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该示范园以种植观赏、和体验性较强、无污染生态农业作物为主,形成高标准、多季节生态农业立体景观带,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使人们领略

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逐步构建融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体系。

2010年,我镇计划安排50万元,用于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的建设。为给休闲观光农业搭好平台,堡集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出了“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稳步推进”的实施意见,对该示范点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为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服务管理水平,从2009年开始,我镇将开展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硬件设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定。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也将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

(二)在3到5年内打造自己的绿色果蔬食品品牌;集约化管理,建立立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带领当地一千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三)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审批,争取一期50万资金到位,完成进园道路、果园具备栽种条件。到2011年,将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

二、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毕竟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措施。对发展观光

休闲农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宏观管理,缺乏完整的观光休闲农业总体规划,目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观光休闲农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一时尚难以适应,从而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这一新产业的发展,目前无论在社会舆论氛围方面,还是在政府鼓励导向等方面都还比较欠缺。在群众和社会团体还不能充分认识的阶段,需要国家大量资金支持来启动项目的实施。

(四)低标准的观光休闲农业会使游客产生厌烦情绪。城市人到观光休闲农园度假,是为远离工作和城市的喧嚣,彻底放松,但由于现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不高、服务单

一、功能不全往往会使游客产生厌烦,留不住客人。

三、科学开发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要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推进城市化建设协调统一,科学地搞好项目的布局规划。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并充分考虑交通、水电、通讯、接待等配套设施,避免建设中的盲目行为和短视行为,保证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必须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生产状况和生态环境等特点,并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重在地方特色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上做好文章。因地制宜,精心策划,优势互补,保持特色,求新、求异、不求全,避免重复建设。

(三)保护资源,持续发展。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要趋利避害,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节约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下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四)积极引导,加强宣传。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来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一是规划引导,二是特色引导,三是市场引导。加强宣传,有助于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媒体等,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休闲观光农业,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重视休闲观光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应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把休闲观光农业的做大、做精、做强。

第二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鹤浚大道的改建升级,钜桥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显著,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钜桥镇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钜桥镇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刘寨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生态高效农业;观赏苗木花卉基地等优势产业。芦笋、礼品西瓜等独具特色,催生了“益乾园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富贵养鸡合作社”、“喜洋洋合作社”、“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前的主要做法及思考: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结合钜桥实际,我们聘请了河南农大设计院,高标准规划了涉及21个行政村,面积3.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划分为珍稀植物园、设施农业园、娱乐餐饮区、观光采摘园、花卉种苗生产园、园林苗木园共六个产业功能区。计划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具备成果展示、科技孵化、辐射带动等功能的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努力把钜桥打造成为名、优、特、稀农产品集聚地、鹤壁都市花园、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立足实际、提升品位,拓宽发展空间

一是以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市职教园区内,预计总投资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超过30亿元的产业规模,安排高端就业人员5000人,社会效益超过200亿元,能够为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

二是在刘寨一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农机合作社,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搞好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单产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已组建三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52台套,流转土地1.1万亩,2013年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97.6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73.4公斤。

三是以喜洋洋生态农业园为中心,发展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截至目前,一期流转土地640亩,投资30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3栋,果蔬拱棚4栋,日产蔬菜5吨,吸纳就业人数70人。二期计划流转土地1400亩,投资

1.2亿元,建设标准大棚60栋,蔬菜瓜果大棚30座,工厂化育苗室20栋,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各1个,建成后将解决1600人的就业问题。

四是依托岗坡饮马泉绿色生态园,发展精品农业,建设小杂粮生态基地,重点发展彩色脱毒红薯、芡粉、小米、绿豆等绿色有机小杂粮产品。打造特色农家乐体验区,力争创出品牌。目前拥有固定职工60人,种植面积430亩,固定资产320万元。

五是依托连洼绿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在沿岗连洼、枣林一带种植薄皮核桃、优质葡萄、柿树等优质水果,发展优质林果示范区、采摘基地。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目前农民入股8家,发展社员120余户,流转土地526亩,合作社建设已初具规模。

3.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占地1800亩,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鹤岛香轩园生态农业项目准备建设。内容有占地1000亩的农业生态观光中心、占地200亩的儿童天地中心、占地100亩的青少年拓展教育中心、占地50亩的文化健身中心、占地300亩,含1000张床位的养老康复中心和占地150亩的接待中心。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存在问题:

钜桥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还是起步初期,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还不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

一是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投入大、见效慢,钜桥镇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形式单一,仅限与反季节大棚为主要生产方式,缺乏科技含量,生态绿色特征不明显,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手段不完善,与科技含量高、高产出、工厂化生产、抗灾能力强等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二是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钜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还不够,导致一些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浪费,人文景观被破坏。

三是精品农业缺乏经营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同时商品产出后,缺乏相关认证,没有包装,主要以散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就无法进入各大超市,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措施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我镇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内部调整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积极发展瓜果、菜类等品种,适应城市需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是设施农业向工厂化迈进。

二是注意对当地文化的整合和风土人情的梳理,加强农业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厚的民俗文化,加强乡村自然资源和原始人文景观的保护,提高其文化品味。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的知名度,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提升企业效益。

三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的认知水平,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四是打造农业生产企业文化,提升产品品牌。要用大开发大开放的思维大胆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对旧有的农业进行改造,实现生产加工次销售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打造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文化。努力把钜桥镇农业打造成为我市生态休闲观光的“都市后花园”。

第三篇:观光农业调研报告,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优良模式推广效果的内在制约机制分析 中国农民创造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为丰富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有些模式己经显得落伍了,逐渐被它的发明者一农民所抛弃。除了模式本身的问题,一些良好模式推广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不当,也产生了农民对模式的抵触情绪,最终以失败告终。我国生态农业模式推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比较效益低而劳动繁杂的模式难以推广 一般说来,我国生态农业模式都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力。

如在以沼气为纽带的模式中,向沼气池添加物料和沼气池残渣的清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在食物链组装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中,食物链每加一个环,就需要多付出人力。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当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弱化严重,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农业的产投比低,不少地区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劳民伤财的现象,农民们更愿意出外打工,甚至在家中闲着,也不愿从事低效的农业生产,特别是较为繁杂的农事劳动。因此,对于比较效益低且劳动较为繁杂的生态农业模式,农民并不热心。如一些地区,政府帮助建立起来的沼气池被废弃停用,秸秆仍在田间直接焚烧,等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农民不愿意投入劳动去换取并不显著或眼前看不见的利益。

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难以推广 很多生态农业模式的适应性较差,克隆、复制难。由于不同的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把一个别处运转良好的模式生搬硬套到此地,或在改变条件的情形下还使用老的模式,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现象。沼气模式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曾经得到大面积推广,然而,不少地区却先建而后废。究其原因,一是沼气模式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适用的,如在能源供应丰裕的地区就难以推开;二是一些前期运转良好的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增加了,同时获取能源的途径改善了,农民可能就不再热衷沼气模式了。

同样,对于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在经济不发达、市场不完善的地区,如果加工的产品销售困难,这样的模式也难以维持下去。我国中西部的不少区域,近年旨在发展加工业甚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但由于市场、技术、管理不配套等原因,失败的很多,不仅劳而无获,而且劳民伤财,损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留民营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京这样一个农副产品大市场和对外贸易的窗口。

缺环断节和缺乏配套技术的模式难以推广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模式推广失败。在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重生产不重市场,不少地方发展温室蔬菜生产,农民种的菜获得丰收,却找不到销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留民营是我国的“全球500佳”之一,但沼气利用中的废渣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近年引进有机肥生产车间,生产的有机肥不仅用于当地的生态农庄,而且外销获利,这不仅彻底解决了废渣污染问题,而且使废弃物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

不考虑农民意愿与强制推行的模式难以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接受新生事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农民对于新事物的总体辨别能力还不高,对新事物有个认识的过程,不能采取强迫的方式进行模式的推广。如果一味地采用政府行为,强制农民去接受一个空降的模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在一些吃过政府行为亏的地区,农民甚至对政府提倡的东西具有逆反心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实际上,农民绝不是一味地排斥新事物,现有的很多生态农业模式都是农民的创作和智慧的结晶。

生态农业建设,既要总结农民创造出来的经验,认真从实践中学习,又要通过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逐步教育农民,使其认识到新模式的作用与价值,进而指导农民,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篇:北京市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北京市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陈青云 李志民中国农业大学 2003-9-28

石景山区为北京市近郊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又是北京市的上水上风向,具有绿水净土的自然优势;还是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云集的地区,具有丰厚的科技文化优势。石景山区的“三农”发展应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世界各地俏然兴起的生态观光农业可能是石景山区三农发展的突破口。石景山区科技顾问团农业组、农工党石景山工委与石景山区农林委联合对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开展了为期18天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分析了历年的统计数据,实地考察了四季青、北安河、东北旺的观光采摘园。本报告仅就石景山区观光农业的现状、特点、优势、潜力、模式和建议提出报告,仅供参考。

一、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石景山区自2000年以来,对农村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取得了可喜成果,即将原来以水稻为主的结构调整为以林业为主的结构。具体可见表1,表2:

表1:农业结构调整统计表(占地面积)单位:万亩

资料来源:区农林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石景山研究》(No.6.2002)

表2:农业结构调整统计表(收入)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区农林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石景山研究》(No.6.2002)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粮、果、菜的比例由1999年的61:21:18,调整为2001年的11:81:8。果林有了巨大的发展,在9.2万亩林中,经济果林4.0万亩,风景景观林3.1万亩,苗圃1.1万亩,速生林1万亩。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对观光农业十分重视,现已形成四季青樱桃采摘园、北安河绿苑观光园、东北旺唐家岭冬枣园等观光农业的基地。四季青樱桃园,地处山前四季青乡,在香山、八大处旁,四环五环路之间。总面积140亩,其中樱桃园120亩,80个品种。其余为桃、海棠、枣等,完全按无公害程序生产,樱桃采摘已开展4年,每年5月中旬到6月20日,约40-50天。每年吸引游客8000人次,每人至少采果1公斤,每公斤60元。2003年投资70万元,建起百林休闲园,小桥流水,花木锦簇,还有停车场、快餐厅、饮水点和厕所等,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备。采摘园由四季青果林所操办。

北安河绿苑观光园,地处山后北安河乡,北清路旁边。总面积210亩,其中樱桃140亩,主栽品种3个。有20亩大棚果,内有10亩油桃、10亩草莓。另外还有20亩苗圃,5亩李子,按无公害程序进行生产。采摘园4月上旬(草莓)——6月30日(油桃、樱桃)。樱桃开始采摘2年,吸收游客5万人,游客随便吃,带走1公斤50元。油桃采摘4年。去年总收入60万元。有一处场院,厕所较简便。采摘由北安河果林技术公司操办。

东北旺唐家岭冬枣园,地处东北旺唐家岭村,航天城旁边。总面积4000亩,建有6亩左右的冬枣贸易市场。目前尚处在“有场无市”的状态。去年冬枣产量2500公斤,召开第一次冬枣节,由于产量太少,供不应求。预定2003年10月9日召开第二个冬枣节,预计产量

7.5万公斤。已有市场摊位免费供农民出售鲜枣。由石景山区冬枣协会操办。

二、生态观光农业的定位

(1)生态观光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生态观光农业是新型交叉产业,是农业向旅游业的延伸,“农游合一”。自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成立起,拉开了观光农业的序幕。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发展最快,成为世界观光农业最发达地区,其特点是游人对大田的观看。可谓观光农业的萌芽阶段。二十世纪中期,为观光阶段。其特点主要是出现了具有观光职能的农园,内容大大丰富,不仅观光,而且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经营。如出现的观光农场、牧场、林场、渔场,以及人造的观光农园等。二十世纪后期,农业观光向操作度假阶段发展,其功能扩展到提供休假的吃农家饭、住农家炕、干农家活,如游人可以下田割禾、进棚喂羊、临池抓鱼、作坊制酒等。二十一世纪初,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经营形式,即租赁阶段。农场或企业将果园、林园租赁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或单位,平时由农场或企业负责照顾,按承租人的意愿种植、养殖、加工,假期即交给承租者享用。

(2)生态观光农业的特点

生态观光农业具有农业的基本属性,包括提供农副产品,保存和改良种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改造自然环境。与此同时又具有新的旅游特性,包括观娱性的奇趣、异趣、野趣、乐趣;参与性的无酬、有偿,夏令营型、健身型的参与;文化性的农业、农家、农俗等文化。农游合一性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农业生产与观尝服务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市场定势性,即观光农业吸引的对象是城里的“吃、住、心理三个不平衡”的人群,而不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司空见惯三农的人群。因此就要满足城里人的需求,如让游客春季亲手栽苗,夏季森林疗养,秋季摘果购物,冬季狩猎滑雪等等。

(3)生态观光农业的定位。

生态观光农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相互渗透,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稍加策划很易开发,而效益却很可观。生态观光农业是农业走出困境的新的捷径,突出表现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形成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生态观光农业又是城乡文化差异的产物。城乡文化差异的实质是现代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差别。城市文化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汽车网吧,绿化美化”。农耕文化则是“勤劳诚信,朴实无华。碧水蓝天,洁气净土”。农耕文化用于旅游开发,可有三个方面:一是农家学说的开发;二是在民俗食俗的开发;三是文学艺术的开发等等。因此,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必要性。

生态观光农业也是可能的。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富裕,他们有能力以清新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丰厚的文化,新颖的情趣来迎接城里客人的到来。随着城市发展,已出现人员拥挤,环境污染,心理失衡,工作繁忙的状态,迫切需要在周末、假期走进农田,走进树林,溶入山川、涉进江河,其势将风靡全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大众化趋势形成,人们首选人文景美、历史遗迹,但这些景点大多数存有“不可不去,不可再去”的情形,而生态观光农业则四季常新,情趣各异,文化多样,各得其乐。

因此,人们则越来越倾向于农村、农业、果园、猎场的观瞻和体验。

依据石景山区的优美洁净的自然条件,丰富古老的人文条件,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应成为主导产业,要像抓中关村科技园区那样优化政府对观光农业的服务环境,优化管观光农业企业的发展环境和优化社会服务环境。

三、石景山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潜力

经过理论探讨,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典型走访,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潜力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发展不平衡。石景山区在北京的上水上风向,是现代化大都市的近郊区,交通非常便利,农业生产水平在全市乃至全国名列前茅。但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处于操作阶段,有的处于萌芽阶段,大多数地方处于朦胧无视状态。若通过宏观规划,形成特色,认真实施,不断提高,潜力会巨大。

二是经营水平低。在已经形成生态观光农业规模的企业,采摘时间短,内容单调,层次偏低,管理滞后,没有形成产业化链条。若在宏观策划前提下,认真研究观光农业的规律、特点,搞好规章制度,加强游人心理研究,提高服务质量,经营水平就可上一个台阶。三是文化内涵少。在已形成的农业观光企业里,只有品种介绍,游客只是能采到果,尝到果,带走果。若通过具体设计,将无形资产的文化资产经营起来。例如将品种培育、科技成果、食疗食谱,以及民风、民俗、文学、文艺等等进行设计,成为重要的娱乐项目,增加游客的兴趣,使其留恋忘返,使游客不仅仅得到物质生活文明的享受,而且得到精神生活文明的享受。

四、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战略

1.生态观光农业的战略高度。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要占领三个制高点,一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国际化运作制高点。将农业观光的客源市场仔细,以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服务,不同的文化满足各种游客的要求。二是占领产业化经营制高点。组建强有力的龙头企业,灵活多样的生产基地,处理好企业、基地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三是占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在各种生态观光旅游基地设计、运作、服务过程中,均要把生态可持续发展因素考虑进去。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条件为前提,把资源尽量多的留给子孙后代去开发利用。

(1)综合发展原则。石景山区山前山后之间,近郊中郊之间以及各乡镇之间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不能一刀切、单打一,而是“贵在综合”,具体表述为:从全区要综合发展,但各镇或乡又有区别,如有的以樱桃观光,有的以冬枣观光;有的以春季为主,有的以秋季为主;有的以物质采摘为主,有的以精神文化为主。在各基地开发时又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历史基础、经济条件、市场前景、农作物种类等内容。

(2)优化组合原则。在“贵在综合”的前提下,要做到“精在优化”,即做到人、财、物、技、信五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时间、空间、能量优化组合,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优化统一。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3)重在参与原则。生态观光农业本身就富有参与性的特点,为引来众多的回头客,就必须搞不同类型的参与性活动,增加参与性的系列性和层次性,提高参与的质量和层次,扩大参与的效应。春天可以参与栽培定植小苗,夏季可参与施肥锄草,秋季可参与采摘、收藏,冬季可参与农产品加工。

五、生态观光农业的项目内容

(1)观光种植业。向游客展示现代种植业的技术和艺术。如引种优质瓜果、蔬菜、花卉等观赏性作物。建立农业公园,发展无土栽培、温室大棚、组织培养技术等。

(2)观光林果业。以石景山林果资源“春提前,秋延后”的果树优势,巧打时间差,将观赏、度假、购物、健身、科考、文化溶为一体。可展开樱桃、冬枣、油桃、草莓、李子等多种果品观光采摘项目,并可设计生日纪念林、婚庆纪念林、光荣退休纪念林等。

(3)观光牧渔业。利用现有的水库、池塘水面,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食水鲜,戏水面,娱水上”,开发既能垂钓、摸鱼、驾船、滑艇,又能观尝、饲喂、撑船、曲行,尽尝独特、珍稀、高效、无污染的畜牧水产养殖项目。

(4)观光副业。借助当地的民俗、特色、传统、手工的工艺品加工,开展观光副业项目。体验食品加工、手工操作、保鲜程序、传统工艺,增加参与性、可视性。

(5)观光农场。建立农、林、牧、渔结合的综合观光园区。按农业生态有机链条设计,增强农业生产过程的艺术性、趣味性、种类性和多样性。使游人购、游、住、吃充分结合。

(6)观光村庄。以村庄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家民俗游览设计。让游客体验到返朴归真,如吃农家饭,住农家炕,娱农家乐,干农家活。

1.切实营造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宽松环境。中共石景山区委、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提出了优化发展环境的22条意见,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十分有利。区辖各村镇要认真落实“22条”,从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和企业发展三个方面优化环境,尽快从政策优惠、资金投入、道义支持、具体服务等方面入手,营造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宽松环境。突出早樱桃和晚冬枣的优势,开展各方面的服务。

2.认真搞好生态观光农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在对全区生态观光农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全区生态观光农业的3-5年发展目标,产业链条,优化布局以及实现方案的关键保证措施。与此同时,可将策划方案细化为项目储备库。每一个项目包括立项背景(依据)、项目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效益估算,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其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纵向争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基金;二是横向招商引资;三是集聚内部资金。以此增加策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3.加强智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管理干部的培训。其内容是管理制度制订、实施和管理;生产过程的标准管理;以及财务成本的管理等。二是对从业的农工、农民的培训,包括生产程序和技术、产品销售、导购服务的知识培训;三是对游客的培训,使他们爱护劳动者成果、体察农民的辛劳、设身处地想问题、看问题、对待问题。与此同时,要订好合情合理的制度,以及语言、标牌的规范管理。

总而言之,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是必然的,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具体搞好中长期发展方案,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将方案落在实处,石景山区的生态观光农会有一个迅猛的发展,将成为石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北京市居民休闲度假提供优良的场所。

第五篇: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2008-2010)产业发展规划

相城区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2008-2010)

产业发展规划

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2008-2010)产业发展规划。

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模

一是观光农业初具规模。“十五”期间,相城区立足区位、资源优势,探索农业发展新路,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大小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11个,规划建设面积2万余亩,2006年接待游客88万人次,经营收入10128万元,解决当地就业327人。

二是产业特色日趋明显。近年来,相城区不断壮大特种水产、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畜禽生态养殖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优势,彰显农业特色,形成了以阳澄湖大闸蟹、渭塘珍珠、望亭蔬菜、生态园休闲观光等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主体,融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生态餐饮、休闲垂钓、科技科普、休闲购物、乡土民俗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载体建设加速推进。加快建设万亩生态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盛泽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苏州中心城区生态走廊和沿湖休闲观光旅游带。推进项目建设,渭塘酒家生态园店、阿庆嫂生态美食园、观赏鱼养殖基地、水相城垂钓俱乐部、苏州花卉植物园、北桥乡情苑、白荡生态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相城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特色。

四是品牌建设得到加强。依托苏州市“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品牌优势,做足水文章,打好生态牌。通过成功举办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中国珍珠(宝石)节、江南采珠游、阳澄湖农家乐等农业节庆活动,扩大中国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阳澄湖镇、中国淡水珍珠之乡—渭塘镇及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影响力,打响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五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切实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新建改建相城大道、苏虞张公路、绕城高速、太阳路、澄阳路、凤阳路等主干道59条,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两联的大交通格局。相继开通了811路、89路、86路、3路、55路等公交线路,方便了市民出游。美化绿化城市环境,“十五”期间,先后投资14.4亿元,新增绿地8.4万亩,建成绿色长廊173条、各类公园62个,城区绿化覆盖

率达40.4%,森林覆盖率达19.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3.9,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2、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模式

一是观光农园:通过开放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园摘果、摘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区内的望听信埂虞和蔬菜示范园、渭塘渭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元和朱泾怡城花卉基地、苏州花木城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采摘乐趣,更能达到休闲的效果。

二是休闲垂钓园:

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园:

四是休闲度假村:

五是农业节庆:

相城区是一个新建区,基础差、底子薄,且有水无山,缺乏资源优势。“十五”期间,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从无到有,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后劲,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一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起步较晚,各种配套设施建设还未完全到位,规模效益还未完全显现。二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重量级品牌不多,农业节庆项目不多,市场吸引力不够,尚未形成凝聚人气的休闲观光农业体系。三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相对松散,尚未“串珠成链”。四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设施档次、产业规模、人才队伍、消费水平等同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资源

1、自然资源优势:

2、农业资源优势:

3、文化资源优势:

4、区位资源优势:

三、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加快发展以“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实施农业服务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相城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一流、立足现代、特色鲜明、以人为本的特色生态区,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基本原则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最大生命力在于体验。为此,相城区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重点把握“三个度”、围绕一个主题,即提高农业关联度、农民参与度、市民满意度,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坚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立意新、特色明、个性鲜,突出生产、生态、文化、科教、旅游、载体等多方面功能,建成具有相

城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一要突出生产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以农业生产为本,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加速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工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基本装备等与休闲观光功能的有机结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色蔬菜品种、花卉和观赏植物,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为市场生产和提供更多的名特优新农副产品。二要突出生态功能,规划和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区。将农业生产基地、产品消费市场、休闲观光场所结合在一起,突出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感受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乐趣,达到体验生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效果。以沿湖水系、湿地公园等为生长点,以“花城”建设和创建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和谐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品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三要突出文化功能,开发和完善农业休闲观光区。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建立乡村休闲特色农庄,体验农家乐趣,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民俗风情,挖掘乡土风情的文化积淀,串点连线,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假日农庄、特色农业节和乡村游。

四要突出科教功能,完善和发展农业科技主题园区。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突出农业科技科普,展示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拓展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生产、科研、休闲、观赏、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精品农业观光示范园。

五要突出旅游功能,加快建设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场所。开发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特别是乡村游等农业旅游项目。通过先进现代技术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让游客体验农耕和丰收的喜悦及淳厚的农家风情,采摘和垂钓的乐趣,品尝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快乐及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在参观游览体验中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得到回归自然的放松,使游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

六要突出载体功能,扩大和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重点办好中国珍珠宝石节、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等重大特色农业节庆活动。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国际、国内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做大做强农业节庆、节会推动经济发展大文章。

3、发展目标

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以建设“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为目标,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生产活动、乡风民俗为内容,以回归自然、体验农味、休闲观光为特色,建成各景点相互协调、错落有致,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旅游总人数突破2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亿元。

四、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及重点产业项目

1、区域布局

根据相城区的区位特点、农业资源分布、现实发展状态和长远发展目标,以主要水系及三角咀为依托,重点建设“两区一带”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格局。一是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按照“绿色、生态、现代”的建设理念,以“绿色花园、湖光水色”为特点,高水平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是沿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依托阳澄湖、盛泽湖、春申湖、漕湖、珍珠湖等区内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开发环湖地区生态旅游,并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成“五湖一区”为主体的生态休闲游、水上特色游格局,突出休闲度假特色,发展湖区生态养殖、休闲垂钓、水上运动、湿地保护、农家乐,建成具有吴文化、水文化和田园风光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

三是三角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将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黄桥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与苏州三角咀城市湿地公园“串珠成链”,打造集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苏州中心城区生态走廊。

2、重点发展项目

一是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按照“四城”建设和为城市添翠、为相城添景、为市民添乐的新要求,在基本建成500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园区完善布局规划,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环境档次,推进项目建设进程,规划建设好苏州花卉植物园二期工程,做大做强农业部定点市场即生态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发节日黄金度假休闲旅游,逐步建成市民休闲、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二是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在基本完成首期150公顷基础设施建设和荷花种植的基础上,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搞好二期规划,加快建成集荷花展示风情园、江南农舍休闲园、水生生态科普园、水上运动园以及美食购物园等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建成国内最大的的荷花种源保护基地、中国最大的荷花观光基地和世界荷花博物馆。

三是环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盛泽湖、漕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分别以盛泽湖、漕湖为中心点,沿湖四周辐射性开发利用,建设沿湖景观、湿地保护、旅游商服、休闲度假、水上活动基地等功能区域和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实行一次性总体规划,项目分期滚动建设。

四是休闲旅游购物项目。重点建设中国珍珠宝石城服务产业集聚区,通过举办中国珍珠宝石节、江南采珠游等品牌活动,做大做强珍珠宝石休闲旅游购物这篇大文章。以中国珍珠宝石城、江苏珍珠生产加工工业园区和珍珠湖特色旅游为三大主线,集养殖、加工、销售、科研、旅游等一系列服务业项目于一体,在一期工程中国珍珠宝石城珍珠交易大楼、苏州国际珍珠展览交易中心、珍珠湖公园、珍珠长廊、育珠亭等建成开业的基础上,加快二期工程珍珠(养殖)采珠湖、垂钓区、信息服务中心、苏州珍珠宝石首饰国际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及三期工程珠

宝加工工业园区、苏州国际珠宝培训设计中心、珍珠湖旅游综合项目、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等项目规划,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的功能,着力打造亚洲珠宝之都。五是阳澄湖农家乐开发项目。利用阳澄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特色水产品,特别是闻名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有60多种鱼类和几十种水生可食用植物,以及圣堂寺、沈周墓、文昌阁等众多人文资源,通过举办阳城湖大闸蟹美食节,开发阳澄湖农家乐和休闲度假游,做大做强阳澄湖特色产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切实加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并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农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和发展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产业布局,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3、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它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新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是旅游业拓展的新领域。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放在首位,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的发展思路,重视耕地的保护,鼓励通过科学合理开发低洼地、沉降地和废弃鱼塘,通过美化沿湖环境和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民风等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4、注重特色,开拓创新。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要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项目开发要结合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参与,体现农村特色,挖掘民俗民风,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在传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科学的定位、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创立自己的特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5、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把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开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创新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6、强化服务,加强宣传。要重视培养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和经营人才,努力提高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大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宣传、推介和营销力度,注重培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要利用政府网站、农业网站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特色农业节庆活动,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打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下载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观光农业可行性报告

    川西生态农庄的空间布局 观光园的生态农庄布局在滨水区与生产区过渡处,充分体现“以观光带体闲,以体闲促生产”的设计理念,几要通过整体的优化地形处理,对现状建筑景观特色化处......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 产业经济研究院认为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景观,结合农牧业生产、......

    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汪岗,实现“环境友好型示范区”的试验区创建目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一、......

    明溪口镇2010年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

    明溪口镇2010年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积极贯彻上级部门有关生态示范村创建的的文件精神,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取得了创建工作的一......

    生态观光农业可行性报告,观光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内观光农业园发展状况台湾省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发展状况 我国台湾地区吸收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认为生态观光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

    观光农业市场分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在短短的20余年发展当中,通过挖掘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经过技术组装与体系建设,在农业生态型品种、农产品加工、生物疫苗、生物肥......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推荐]

    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关键词:台湾,休闲观光农业时间:2010-05-31阅读:2454 次字体大小:大 中 小分享到:1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台一生态教育农园”距美丽的日月潭约有半小时车程,这里的......

    庞瑞香: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庞瑞香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挖掘黄河沿岸文化内涵,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