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瑞香: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2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庞瑞香: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庞瑞香: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庞瑞香: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庞瑞香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挖掘黄河沿岸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结合黄河南展区改造工程,突出亲近母亲河、体验农家乐两大关键节点,着力抓好黄河风情游项目,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当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以风情游、文化游、观光游等体验式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游正在兴起,特别是黄河南展滩区沿岸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发展黄河风情游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寻求远离城市喧嚣,回归绿色自然,畅享惬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推出黄河风情游恰恰迎合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黄河风情游项目西依黄河,北靠利津黄河大桥,东与“日湖”、“月湖”毗邻,离东营城区仅15公里。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是一个集地域特色游、民俗风情游、观光生态游于一体的旅游开发项目。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悠久的沿黄文明,为发展黄河风情游创造了积极条件。滚滚黄河的雄壮与长河落日的静谧交相辉映,悠远浑厚的沿黄文明与自然淳朴的民俗风情相互交融,雄伟壮观的黄河大桥横跨两岸,一望无垠的绿色长廊平覆千畴。听黄河涛声阵阵,观岸边杨柳依依,赏田园绿意青青。在这里,可以随心享受绿色自然的惬意,可以尽情体验休闲农业的快乐,可以静心感受沿黄文明的熏陶。方便快捷的交通,优越独特的区位,为发展黄河风情游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二、建设意义

建设黄河风情游项目,对于推进黄河两岸、旅游南线的开发建设,尽快打响内容独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黄河风情游品牌,加快黄河南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高黄河南展区群众生

1产生活条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该项目开发建设与“日湖”、“月湖”景点建设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大大延长游客在此的停留时间,丰富旅游产品,发挥地域优势,创新运作方式,打造精品亮点,对发展黄河生态游将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存在不足

黄河风情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房屋建筑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等方面的服务。同时,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公共汽车路线少,附近也少有出租车,游客乘车不方便,游客到生态园观光,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

四、任务目标

该项目以黄河大坝为界,由东侧的“黄河风情”和西侧的“黄河假日”两大板块组成。项目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紧扣黄河生态旅游主题,依托自然环境优势,迎合城市人群消费需求,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黄河风情游项目建设成为一个集种植、养殖、观光、游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项目。成为城市居民近郊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特色餐饮游的首选之地。

五、建设内容及建设年限

项目分为“黄河风情”和“黄河假日”两大板块。以生态假日游为主题,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黄河风情旅游首选地和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黄河风情”,主要挖掘黄河沿岸的民俗风情、历史沿革,以民俗

2风情游、餐饮娱乐游为主题,突出黄河文化底蕴,系统整理历史典故、民俗文化,丰富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思想上得到很深的文化熏陶。建设民俗风情展馆、农具使用陈列展馆,集中展现黄河沿岸的民风、民俗、民情,介绍黄河及南展工程沿革。使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黄河滩区特有的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且能够了解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民俗风情。同时,做好“小题大作”、“无中生有”、“以假乱真”、“借题发挥”四篇文章,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最佳配置。大力发展以“农家饭”、“小锅台”等为主的乡村特色餐饮业,进一步提高服务层次,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使城市居民在观赏黄河风景、了解民俗风情、品尝农家菜肴的同时,心身得到全面放松,思想得到不断充实,从而提高黄河风情游的整体档次和运作水平。

“黄河假日”,主要利用黄河滩区地域生态优势,充分挖掘黄河沿岸“新、野、奇、旷、美”的独特资源,以假日游、生态游为主题,分为私属菜园种植、特色果蔬采摘、休闲野炊垂钓、花木观赏繁育、野生动物养殖、黄河亲水游览等几大功能模块。私属菜园种植,主要鼓励游人认领菜地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体验式休闲农业;特色果蔬采摘,建设黄河珍果园,让游人在浏览美景的同时,享受收获的乐趣;休闲野炊垂钓,在现有水产养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环境一流的休闲垂钓中心。依托花草绿地、缠藤树木,搭建简易的休息和野炊场所,供游人休息、品茶、野炊;花木观赏繁育,以繁育优质花卉苗木为主,既供浏览观赏又对外提供绿化苗木;野生动物养殖,以黄河口野生动物为主,推广人工养殖,满足城市居民喜欢尝鲜猎奇的心理;黄河亲水游览,主要采取认捐、认养树木,栽种“新婚树”、“纪念树”、“友谊树”、“生日树”,在见证幸福和友谊的同时也为绿化环境做出了一份贡献。同时,加快建设特色景点,如:黄河声涛台,黄河观日点等独有景点,打响黄河风情游特色品牌。

六、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3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后方能挂牌营业。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运作,扩大我乡农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四)自力更生,加快发展

项目运作主要采取政府发动引导,市场主体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方法,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和加盟运作。并按照董集乡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相关规定,投资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项目区按底限收取县级土地出让金、综合开发费;

(二)乡政府尽最大努力协助办理手续;

(三)享受县开发区一切优惠政策。

七、发展前景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总体规划,随着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综合考虑私家菜园收入,游客在购买蔬菜和瓜果,门票、餐饮、交通、娱乐、购买旅游商品等方面的消费情况,预计年旅游人次达到5万次,年收入400万元,随着旅游条件的改善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经济效益将会明显提高。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鹤浚大道的改建升级,钜桥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显著,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钜桥镇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钜桥镇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刘寨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生态高效农业;观赏苗木花卉基地等优势产业。芦笋、礼品西瓜等独具特色,催生了“益乾园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富贵养鸡合作社”、“喜洋洋合作社”、“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前的主要做法及思考: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结合钜桥实际,我们聘请了河南农大设计院,高标准规划了涉及21个行政村,面积3.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划分为珍稀植物园、设施农业园、娱乐餐饮区、观光采摘园、花卉种苗生产园、园林苗木园共六个产业功能区。计划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具备成果展示、科技孵化、辐射带动等功能的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努力把钜桥打造成为名、优、特、稀农产品集聚地、鹤壁都市花园、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立足实际、提升品位,拓宽发展空间

一是以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市职教园区内,预计总投资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超过30亿元的产业规模,安排高端就业人员5000人,社会效益超过200亿元,能够为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

二是在刘寨一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农机合作社,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搞好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单产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已组建三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52台套,流转土地1.1万亩,2013年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97.6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73.4公斤。

三是以喜洋洋生态农业园为中心,发展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截至目前,一期流转土地640亩,投资30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3栋,果蔬拱棚4栋,日产蔬菜5吨,吸纳就业人数70人。二期计划流转土地1400亩,投资

1.2亿元,建设标准大棚60栋,蔬菜瓜果大棚30座,工厂化育苗室20栋,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各1个,建成后将解决1600人的就业问题。

四是依托岗坡饮马泉绿色生态园,发展精品农业,建设小杂粮生态基地,重点发展彩色脱毒红薯、芡粉、小米、绿豆等绿色有机小杂粮产品。打造特色农家乐体验区,力争创出品牌。目前拥有固定职工60人,种植面积430亩,固定资产320万元。

五是依托连洼绿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在沿岗连洼、枣林一带种植薄皮核桃、优质葡萄、柿树等优质水果,发展优质林果示范区、采摘基地。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目前农民入股8家,发展社员120余户,流转土地526亩,合作社建设已初具规模。

3.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占地1800亩,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鹤岛香轩园生态农业项目准备建设。内容有占地1000亩的农业生态观光中心、占地200亩的儿童天地中心、占地100亩的青少年拓展教育中心、占地50亩的文化健身中心、占地300亩,含1000张床位的养老康复中心和占地150亩的接待中心。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存在问题:

钜桥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还是起步初期,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还不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

一是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投入大、见效慢,钜桥镇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形式单一,仅限与反季节大棚为主要生产方式,缺乏科技含量,生态绿色特征不明显,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手段不完善,与科技含量高、高产出、工厂化生产、抗灾能力强等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二是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钜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还不够,导致一些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浪费,人文景观被破坏。

三是精品农业缺乏经营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同时商品产出后,缺乏相关认证,没有包装,主要以散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就无法进入各大超市,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措施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我镇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内部调整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积极发展瓜果、菜类等品种,适应城市需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是设施农业向工厂化迈进。

二是注意对当地文化的整合和风土人情的梳理,加强农业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厚的民俗文化,加强乡村自然资源和原始人文景观的保护,提高其文化品味。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的知名度,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提升企业效益。

三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的认知水平,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四是打造农业生产企业文化,提升产品品牌。要用大开发大开放的思维大胆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对旧有的农业进行改造,实现生产加工次销售一体化,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打造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文化。努力把钜桥镇农业打造成为我市生态休闲观光的“都市后花园”。

第三篇:观光农业调研报告,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优良模式推广效果的内在制约机制分析 中国农民创造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为丰富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有些模式己经显得落伍了,逐渐被它的发明者一农民所抛弃。除了模式本身的问题,一些良好模式推广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不当,也产生了农民对模式的抵触情绪,最终以失败告终。我国生态农业模式推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比较效益低而劳动繁杂的模式难以推广 一般说来,我国生态农业模式都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力。

如在以沼气为纽带的模式中,向沼气池添加物料和沼气池残渣的清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在食物链组装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中,食物链每加一个环,就需要多付出人力。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当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弱化严重,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农业的产投比低,不少地区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劳民伤财的现象,农民们更愿意出外打工,甚至在家中闲着,也不愿从事低效的农业生产,特别是较为繁杂的农事劳动。因此,对于比较效益低且劳动较为繁杂的生态农业模式,农民并不热心。如一些地区,政府帮助建立起来的沼气池被废弃停用,秸秆仍在田间直接焚烧,等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农民不愿意投入劳动去换取并不显著或眼前看不见的利益。

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难以推广 很多生态农业模式的适应性较差,克隆、复制难。由于不同的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把一个别处运转良好的模式生搬硬套到此地,或在改变条件的情形下还使用老的模式,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现象。沼气模式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曾经得到大面积推广,然而,不少地区却先建而后废。究其原因,一是沼气模式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适用的,如在能源供应丰裕的地区就难以推开;二是一些前期运转良好的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了,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增加了,同时获取能源的途径改善了,农民可能就不再热衷沼气模式了。

同样,对于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在经济不发达、市场不完善的地区,如果加工的产品销售困难,这样的模式也难以维持下去。我国中西部的不少区域,近年旨在发展加工业甚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但由于市场、技术、管理不配套等原因,失败的很多,不仅劳而无获,而且劳民伤财,损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留民营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京这样一个农副产品大市场和对外贸易的窗口。

缺环断节和缺乏配套技术的模式难以推广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模式推广失败。在实践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重生产不重市场,不少地方发展温室蔬菜生产,农民种的菜获得丰收,却找不到销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留民营是我国的“全球500佳”之一,但沼气利用中的废渣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近年引进有机肥生产车间,生产的有机肥不仅用于当地的生态农庄,而且外销获利,这不仅彻底解决了废渣污染问题,而且使废弃物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

不考虑农民意愿与强制推行的模式难以推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接受新生事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农民对于新事物的总体辨别能力还不高,对新事物有个认识的过程,不能采取强迫的方式进行模式的推广。如果一味地采用政府行为,强制农民去接受一个空降的模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在一些吃过政府行为亏的地区,农民甚至对政府提倡的东西具有逆反心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实际上,农民绝不是一味地排斥新事物,现有的很多生态农业模式都是农民的创作和智慧的结晶。

生态农业建设,既要总结农民创造出来的经验,认真从实践中学习,又要通过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逐步教育农民,使其认识到新模式的作用与价值,进而指导农民,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篇: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调研报告

近年来,明溪口镇依托酉水河的开发,着力做好生态农业和水利旅游两篇“文章”,初步构建起沿徒骇河集垂钓、游泳、餐饮、水上赛事、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在有机整合水面、土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行水上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岸上发展高效农业及水文化观光的综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渔业、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不断提高综合效益。2009年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明溪口镇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情况

明溪口镇位于沅陵县西北部,镇域面积257.34平方公里,东与沅陵县借母溪乡接壤,西与古丈县、永顺县交界,南与二酉乡、北与借母溪乡毗邻。东经110°05∽110º25´,北纬28°22∽28°57´之间。最低海拔 130 米,最高海拔1001.4米,平均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年平均气温16.1℃,常年平均日照138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2005年5月由原高砌头乡、明溪口镇合并为明溪口镇,镇址在原高砌头乡政府驻地。2005年10月,明溪口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对原33个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及调整,现辖16个村,2个社区居委

会,175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民小组,4986户,22700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0余人),耕地面积17974亩,其中稻田而积16470亩。全镇涉及移民12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540户,2068人。这里水域景观恢宏,自然风光诱人,名胜古迹众多,水文化底蕴丰厚,远离城市,空气清新,有槐林晚照、莲池月夜、水上翠屏等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传奇人物故事等,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明溪口镇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以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沿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建设生态森林公园、钓鱼台、水文博物馆、人树园等观光景点,为游人提供了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功能的休闲娱乐成所,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同时,为满足了现代休闲所需,充分利用现有观赏资源,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结合现代休闲娱乐方式,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渔家乐餐饮项目,设有餐饮、品茶、垂钓、快艇观光等功能区,凭借沿三河湖地域特色和独到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餐饮、住宿、垂钓、观光等服务,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三河湖风情。建成后将会成为都市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农业方面发展了以韭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业,计划到2011年,在酉水河畔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该示范园以种植观赏、和体验性较强、无污染生态农业作物为主,形成高标准、多季节生态农业立体景观带,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使人们领略

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逐步构建融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体系。

2010年,我镇计划安排50万元,用于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的建设。为给休闲观光农业搭好平台,堡集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出了“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稳步推进”的实施意见,对该示范点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为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服务管理水平,从2009年开始,我镇将开展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硬件设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定。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也将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

(二)在3到5年内打造自己的绿色果蔬食品品牌;集约化管理,建立立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带领当地一千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三)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审批,争取一期50万资金到位,完成进园道路、果园具备栽种条件。到2011年,将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

二、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毕竟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措施。对发展观光

休闲农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宏观管理,缺乏完整的观光休闲农业总体规划,目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观光休闲农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一时尚难以适应,从而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这一新产业的发展,目前无论在社会舆论氛围方面,还是在政府鼓励导向等方面都还比较欠缺。在群众和社会团体还不能充分认识的阶段,需要国家大量资金支持来启动项目的实施。

(四)低标准的观光休闲农业会使游客产生厌烦情绪。城市人到观光休闲农园度假,是为远离工作和城市的喧嚣,彻底放松,但由于现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不高、服务单

一、功能不全往往会使游客产生厌烦,留不住客人。

三、科学开发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要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推进城市化建设协调统一,科学地搞好项目的布局规划。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并充分考虑交通、水电、通讯、接待等配套设施,避免建设中的盲目行为和短视行为,保证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必须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生产状况和生态环境等特点,并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重在地方特色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上做好文章。因地制宜,精心策划,优势互补,保持特色,求新、求异、不求全,避免重复建设。

(三)保护资源,持续发展。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要趋利避害,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节约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下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四)积极引导,加强宣传。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来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一是规划引导,二是特色引导,三是市场引导。加强宣传,有助于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媒体等,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休闲观光农业,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重视休闲观光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应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把休闲观光农业的做大、做精、做强。

第五篇:山西省观光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西省观光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默认分类 2009-12-25 15:03:43 阅读4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山西省观光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西省农业厅

观光农业是一项新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始兴起。近年来,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随着大中城市市民观光休闲需求的增长,我省各地观光农业也开始起步,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各级对观光农业产业的认识逐渐提高,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成立领导组,并联合下发《关于促进观光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意见》,农业部还增设“休闲农业处”专门主管指导全国观光休闲农业工作。省长孟学农同志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拓展农业功能,把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加快发展。

一、提高对发展观光农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农村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等,吸引游客观赏、品尝、购物、劳作、体验、休闲和度假的一种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观光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的形成。

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既减少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资源,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范围,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延伸。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一个成型的、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必然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观光农业不但可以带动农村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可以促进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餐饮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可以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观光农业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

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展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根据研究,观光农业每增加1 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相关行业5 个就业机会。我省观光农业资源丰富,如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既可以壮大旅游产业,又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围绕观光农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的问题,促进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同时,通过开发观光农业,可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多项、多次增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与旅游产业

有机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道路。

(三)观光农业有利于丰富和保护农村地方文化。

我省是黄河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螺祖养蚕、后程教农都源于我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发展观光农业可资利用的最珍贵的资源,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提供了可能。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项目,使旅游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可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展,可以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当地农民更加注重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

保护,使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所蕴含的古老文化、民风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观光农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观光农业是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一个新行业,对农业的科技水平有较高要求,对农产品质量标准有较高要求,对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可以全面提高农业素质,可以大幅提高农业效益,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观光农业相对于一般农业来说收入来源广,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可以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观光农业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卫生环境和农村的村容村貌要求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可以促进村容整洁,村貌美化;观光农业可以吸引众多的城市游客,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实现城乡文化的有效交流,把现代城市文明引入农村,促进农村文化升华,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更加文明的乡风;观光农业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水平要求高,要求有规范化的管理规章,有现代的管理理念,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民主决策程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实现农村民

主管理。

二、我省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观光农业整体规模得到壮大。目前,全省观光农业点已发展到104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有23 家,省级示范点44 家,省级农业观光点37 家。可以说在数量上实现了突破,成为全省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试验田。在这些单位中,有农园观光型,如大同的白马生态园。农园采摘型,如清徐葡峰山庄、农科院的农业观光采摘园等。特色村镇型,如大寨村、西沟村、贾家庄以及锡崖沟等村镇。农业科技观光型,如太谷怡园酒庄、东湖醋园等。自然生态型,如苗

城圣天湖农业观光园、万荣阳光地中海农业观光园等。

(二)农业观光旅游市场得到拓展。随着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农业观光旅游成为市场热点。其特色鲜明、参与性强、消费水平适中,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开发,形成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和休闲的需求。全省已有巧家示范点被组合进入旅行社

销售的线路产品中,大多数点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客户群。

(三)一批典型示范单位脱颖而出。进入旅游示范点行列之后,老点得到了提高,新点得到了发展。多数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原产业的附加值,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大寨、西沟、东四义和贾家庄等老典型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同时。皇城相府村、后沟古村、和谐生态园、锡崖沟、葡峰山庄等一批新典型也脱颖而出,特别是近年以来在太原市区周边的清徐、晋源、草坪以及榆次、太谷等地有10 多个房地产、煤焦和其它民营企业开始参股和新建观光农业点,建设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规范,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我省观光农业虽然有一定的优势,并取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也面

临着许多的困难,总体看,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观光农业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难以留住游客。75 家观光农业点中有直达硬化公路的51 家,区内有观

光专用硬化路的33 家,有标准化厕所的25 家,有宾馆和标准化农家乐客栈的18 家。

二是宣传不够,客源不稳,效益不高。每年有专门宣传经费的仅5 家(大寨、皇城相府、和谐生态园、后沟古村、葡峰山庄),有宣传主题活动的13 家。每年接待游客以10 万人次以上的5 家,5 万人次以上的3 家,1 万人次以上的n 家,其余都不足万人。年收入在100 万元以上的2 家(大寨、皇城相

府),在50 万元以上的2 家,在30 万元以上的7 家。

三是投入不足,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首先是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少,省级从2005 年起,将观光农业列入专项预算,每年100 万,每年扶持ro 个左右示范点,平均不到10 万元。市一级,除了晋城每年有万元专项资金,其余均无专项扶持资金。其次是示范点自身投入不足。据统计,累计投入在1000 万元

以上的仅有6 家,在500 万元以上的仅有5 家,其余大部分投入在二、三百万元左右。

四是缺乏科学规划。有专门规划的25 家,规划经过省级评审论证的13 家,由县政府整体规划的仅

太谷五村1 家。

五是管理不规范。其突出问题是村企不分,没有专业管理团队,有观光旅游独立法人和专业管理团队的有H 家,实行承包经营的有9 家,绝大部分还是由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直接管理。

三、科学布局,分类指导,规范发展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增进城乡交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按照观光农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的要求。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及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具有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业景区(点),使观光农业成为我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试验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具

体的发展思路是:科学布局、分类指导、规范发展。

科学布局,就是根据观光农业的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有计划地、有重点地规划观光农业的布局。从我省实际出发,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是在“十一点三区”发展一批观光农业项目。所谓“十一点三区”就是以十一个地级市为中心,在城区、郊区和山区因地置宜发展不同类型的观光农业项目。城区交通便利,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观光农业要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作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场以及市民租赁农园等观光体验型项目。郊区,重点发展观光采摘、租赁农园和农家乐项目。观光采摘项目,是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吸引游客观赏田园风光,农业风景,采摘果实,购买新鲜农产品。租赁农园项目,是指向城市居民收取一定费用,将少量的果树、菜园、瓜园等租赁给他们,他们在节假日前来从事耕作、播种、灌溉、打药、采摘等全过程农事生产活动。可以实行定期租地、有偿管理或承包租地、自选管理等多种方式。农家乐是指到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感受乡土生活和文化习俗。山区,重点发展休闲疗养项目。让城市居民摆脱城市的喧嚣嘈杂,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主要包括森林

旅游和水库垂钓。

分类指导,就是根据不同类型观光农业的特点、市场潜力、资源享赋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经营模式。一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近几年我省各级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如大同的白马生态园、农科院的农业观光采摘园,这类型观光农业点,今后要重点在拓展功能,提高科技品味,完善服务设施上下功夫,逐渐建设成农业科技人员和中小学生观摩学习、培训、实习的场所,形成固定的客源。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联加工企业、下联农户和基地,是工业和农业的结合体,是发展农业和工业旅游的结合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拓展旅游观光业务既有利于扩大企业品牌宣传,也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怡园酒庄、东湖醋园做的比较好。这类观光农业点今后要在开设观光通道,建设实习体验车间,开放生产基地,培育企业文化,开辟旅游专线,成立观光公司等方面多作文章。三是特色村镇。我省是一个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小气候众多,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的省份。如梨乡― 原平同川、葡萄之乡― 清徐白石沟等都是既具特色农业生产,又具旅游观光资源的特色村镇。如大寨村、西沟村、贾家庄以及锡崖沟等村镇都是既风景秀丽,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观光农业品牌。这类型观光农业点,今后要在美化村容村貌、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升华地方文化,推行标准化服务,开辟农家乐,建设专业管理公司等方面多下功夫。四是水利工程和森林资源。我省境内河流众多,黄河依山而过,汾河穿境入黄,又是桑干河、淖沱河、漳河、谏水河的发源地,再加上万家寨、汾河水库、漳泽水库等许多大型水利工程,苑如一串串明珠,散落在三晋大地上。我省是个多山的省份,境内有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系舟山、恒山等众多山系,森林

资源独特。如万家寨、漳河水库、恒山、庞泉沟、芦芽山等景区碧水清山、风光秀丽,都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这类型观光农业点,今后重点在增设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扩大辐射带动范围,开设农家乐,规

范境区管理,开辟旅游线路,加强宣传广告等方面多做工作。

规范发展。就是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我省实际出发,在观光农业发展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必须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农业是基础,离开了农业,观光农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观光农业必须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发展,绝不能脱离农业另搞一套,更不能脱离农业,搞太多的人文景观。二是必须与农业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相结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农业和旅游业都已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稳定的布局,观光农业的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农业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要尽可能在农业现有基础上开发增加观光农业的特性。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达到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的。三是必须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和特色。特色是观光农业的生命所在。观光农业要突出个性和特色,在求新、求异上下功夫,力戒大而全和重复建设。四是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循序渐进。发展观光农业要先易后难,梯度推进。根据我省目前的居民消费水平,观光农业要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和短期采摘型以及休闲型的项目,教育型和租赁农园项目应有选择地适度发展。五是必须突出文化品味,形成有特色的观光企业文化。观光农业项目要注重文化品味,继承和发扬我省的地方文化特色,丰富乡土文化内涵,要把教育、健身和科考等寓于旅游活动中,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农业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基地。六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观光农业之所以吸引游客,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景观。因此,观光农业在发展景点建设的同时,一定要

严格控制基建占用耕地,防止出现新一轮项目建设热,特别是变相的房地产开发热。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保障观光农业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各级农村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观光农业的发展,要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赴观光农业搞得好的省份去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要积极向财政、计划等部门宣传、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现有的农业项目要向观光农业倾斜集中。观光农业是一项涉及面广的产业,各级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主动承担其观光农业的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对外联系和协调,为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力求形成部门间协调配合、上下级齐抓共

管,行业内争先发展的良好局面。

2,创新机制。一是广泛发动社会上各种投资者,包括民营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以及外商参与兴办观光农业项目。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开放的多元性社会化投资机制和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山西省观光农业协会要会同各市、县策划和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手段,对外招商引资。三是对于观光农业项目的投资者,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团合作企业,也不论是农民个人,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只要符合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好,省里在各项政策上都一视同仁,给以支持。四是旅行社和观光农业企业可以相互参股、持股,通过各类要素在资本与产权层面上合作,形成功能完善、市场

发展潜力大的旅游线路产品。要整合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资源,实现规模集聚效应。

3,科学规划。省、市要根据本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观光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形成政府引导、各方协作、共同发展的机制,使观光农业成为各部门、各行业的纽带和桥梁,构建“大农业”、“大旅游”格局。各观光农业点在开放之初要先做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规划要走出去、请进来,要到发达省份,甚至到发达国家去参观学习,洋为中用、博采众长。要请国内外的著名规划设计师进行创意规划,在规划上要舍得下本钱。要搞好规划间的街接,观光农业点的规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要相互对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是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行业标准的制定要精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家乐旅舍、导游导购、餐饮服务、景区环境、娱乐服务等都要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各观光农业示范点要积极探索实践,主动制定本示范点的管理标准。省观光农业协会要在各示范点企业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尽快制定出台我省的观光农业行业标准,标准的制定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我省实际出发,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切实可行。标准制定后,要大力推行,积极实施,在发

展中规范,在规范指导下发展,尽快使我省观光农业发展走上规范化道路

下载庞瑞香: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庞瑞香: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海淀区旅游局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近郊区之一,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北京观光农业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发展观光......

    关于望亭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行性的调研报告

    关于望亭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行性的 调研报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道路交通拥挤,城市环境污染不断增加,人的生存空间日趋缩小,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

    北京市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北京市石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陈青云 李志民中国农业大学 2003-9-28石景山区为北京市近郊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又是北京市的上水上风向,具有绿水净土的自然优......

    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较......

    关于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 关于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迅速发展比常规农......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农办企[2011]1号文件开展休闲农业摸底调查的通知》(鲁农生态字[2011]6号)文件要求,我市于近期组织专门人员......

    关于我区观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观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总体部署安排,我们先后以现代观光农业发展为课题,进行了三次深入调研,一是8月28日,对全区12个观光景点,按照企业类、采摘类、种养类......

    关于前入村发展特色观光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前入村发展特色观光农业的 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依托大布苏泥林旅游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