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章 证明(一)单元测试
第六章 证明
(一)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命题“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真或假)命题.2.如图,AD、BE、CF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2+∠3=________.ECDAFBE3、在△ABC中,∠C=2(∠A+∠B),则∠C=________.4.已知,如图,AB∥CD,BC∥DE,那么∠B+∠D=__________.5.已知,如图,AB∥CD,若∠ABE=130°,∠CDE=152°,则∠BED=__________.6下列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底角相等;③菱形的对角线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其中逆命题为假命题的有 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7、如下图已知AB∥CD,∠1=∠2,若∠1=50°,则∠。
A B A E C DC8、如上右图在三角形ABC中,BE平分∠ABC,CE平分∠ACB,A=70°,则∠
9、.如图,∵∠,∴ AB∥CD()。
∵ ∠BGC=,∴ CD∥EF()。
∵AB∥CD,CD∥EF
∴AB∥,()。
10、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B C E D F
角.
11、已知△ABC的∠B和∠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A=60°,那么∠.12、三角形ABC中,∠A=90°,∠B-∠C=24°,则∠
13、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2:3,最短边为2cm,则最长边是。
二、选择题
1.下列语言是命题的是()
A.画两条相等的线段B.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C.延长线段AO到C,使OC=O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A.同角的补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
C.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D.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B.对顶角相等;
C.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外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垂直D.互为反向延长线
5.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B.两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
C.如果a2=b2,那么a=b;D.如果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
6.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如果a∥b,b∥c,那么a∥c;
B.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大于或等于60°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B.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C.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D.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①如果△A1B1C1∽△A2B2C2,△A2B2C2∽△A3B3C3,那么△A1B1C1∽△A3B3C3;
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③如果x
4x22 =0,那么x=±2;④如果a=•b,那么a3=b
3A.1个B.2个C.3个D.4个
9、若三角形三个外角的比是3:4: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斜三角形
10.下列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
角;④同位角相等.⑤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其中错误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1.“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是()
A.定义B.公理C.定理D.假命题
1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是()
A.假命题B.真命题C.定义D.定理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要说明一个命题为真,必须给出证明(过程)。
B.要说明一个命题为假,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
C.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真命题。
D.定理中有的是真命题有的是假命题。
1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一个角的补角总是大于这个角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邻补角相等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15.下列不属于定义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B.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C.对顶角相等
D.由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16.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锐角小于90°B.平角等于两直角
C.若a>b,则a2>b2D.若a2≠b2,则a≠b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实命题正确与否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B.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C.公理的正确与否必须用推理的分法来证实
D.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三、解答题
1、请举出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如果a+b>0,那么ab>0:
(3)如果a是无理数,b是无理数,那么a+b是无理数.
(4)若a>b,则2a>2b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同角的余角相等
5)负数之和仍为负数.
6)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7)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8)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9)等角对等边 3.已知,如图,AE∥BD,∠1=3∠2,∠2=26°,求
12∠
C.4、已知,如图AD⊥BC,EF⊥BC,∠4=∠C.求证:∠1=∠
2.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果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如果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它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5)同角的余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6)同位角相等
如果有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7)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果一个点在角平分线上,那么它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8)等角的余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9)负数之和仍为负数.
如果几个负数相加,那么它们的和为负数.
10)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12)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两个角相等
1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果两个数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14)等角对等边
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第二篇:初二几何证明单元测试
3eud教育网http://50多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初二几何证明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
1.定理“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逆命题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命题(填“真”、“假”)。
2.在Rt△ABC中,∠C= 90度,AB=2BC,则∠A =______度。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之比是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内角是______度。
4.在Rt△ABC中,∠C=90度,D为AB的中点,且CD=3cm,则AB=_____cm。
5.如图(1),∠BAC=90度,AD⊥
BC,则图中和∠C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 若∠C=30度,则
(1)CD=____BD。
6.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
20度,那么这个三 角形斜边上的 高与中线 所夹 的角 等于
_______度。
7.如图(2),在Rt△ABC中,∠C=90度,BC=24cm,∠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BD:DC=5:3,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2)_______cm。
8.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10cm,腰长为20cm,则顶角为______度。
9.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的垂直平
(3)分线MN 交另一腰AC于点D,若∠ABD= 40度,则 ∠ABC=______度; 若AB=8cm,△BDC的 周长是20cm,则BC=_____cm。
10.如图(4),在等边△ABC的三边上各取一点M、N、P,且有MN⊥AC,NP⊥AB,PM⊥BC,AB=9cm,则CM的长为_______cm。
11.如图(5),在矩形ABCD中,AB:AD=1:2,将点A沿折痕DE对折,使点A落在BC
上的F点,则∠ADE=_____度。
(4)(5)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定理都有逆定理B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C.定理“同圆的半径相等”有逆定理;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2.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C.三角形三边高的交点;D.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3.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CE是斜边AB上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CD=∠BB.∠ECB=∠DCE
C.∠ACD=∠ECBD.∠ECB=∠A-
∠ECD
4.如图,⊙o外一点P,直线PAB、PCD分别交⊙o于A、B和C、D,添加下列哪个条件,就能证得AB=CD:()
A.点O既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
B.OP平分∠BPDPC.PA=PB
D.不用添也能证出
三、作图(写出简略作法)
要在A、B、C三地之间建一个邮局P,要求邮局P到A、C两地的距离相等,且到公路AB、BC的距离相等。
四、几何计算和证明
1.已知:△ABC中,∠A=60度,CD⊥AB于D,BC=2CD,AD=3,求AB的长
2.如图,∠ABC=∠ADC=90度,E、F分别是AC、BD的中点。求证:EF⊥BD.3.如图,在△ABC中,∠C=90度,AC=BC,AD平分∠CAB,AB=20cm.求AC+CD的长
五、几何证明
已知:如图,△ABC中,AD平分∠BAC,AD的中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EAC
第三篇: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北师版)3.1
1.如图,在△ABC 中,已知∠BAC=90°,AB=AD=AC,AD 与 BC 相交于点 E,∠CAD=30°,则∠BCD 的度数为()
1
2
3
5))))
2.如图,在△ABC 中,AD⊥BC,CE⊥AB,垂足分别是 D,E,AD,CE 交于点 H,已知 EH=EB=3,AE=4,则 CH 的长是(3.(本小题 10 分)如图,在△ABC 中,∠C=90°,∠B=30°,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 CD=2,那么 BD 等于(4.(本小题 10 分)在△ABC 中,AB=AC=5,BC=6,点 D 是 BC 上的一点,那么点 D 到 AB 与 AC 的距离之和为(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BC,AC 上,且 BD=CE,AD 与 BE 相交于点 P,则∠APE 的度数为(6.(本小题 10 分)如图,△ABC 和△CDE 均为等边三角形,∠EBD=62°,则∠AEB 的度数为()
6
7
10
7.(本小题 10 分)如图,A,C,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 和△EBC 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 分别与 CD,CE 交于 点 M,N,有如下结论: ①△ACE≌△DCB; ②CM=CN; 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8.(本小题 10 分)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
)
A.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9.(本小题 10 分)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 45°”时,应假设(
A.有一个锐角小于 45° B.每一个锐角都小于 45° C.有一个锐角大于 45° D.每一个锐角都大于 45° 10.(本小题 10 分)如图,在△ABC 中,BC 的垂直平分线 DF 交△ABC 的外角平分线 AD 于点 D,DE⊥AB 于点 E,且 .则()A.BC=AC+AE B.BE=AC+AE C.BC=AC+AD D.BE=AC+AD
第四篇:九上第一单元测试
姓名 考号 班级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40分钟 命题人:林磊
一、选择题(共90分)
1、下面对于“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B、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C、词可以没有词牌,但必须有题目。
D、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惟余莽莽:无边无际。B、须晴日:必须。
C、忍冬的新苗:忍受冬寒。D、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3、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5分)A、《雨说》的作者是香港诗人郑愁予,他被称为“浪子诗人”。B、《夜》是一首俄罗斯田园诗歌,作者是叶赛宁。C、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诗经》中的《国风》。D、现代诗歌也讲究气韵和谐,但不必句句押韵。
4、下面人物不属于朦胧派诗歌代表人物的是()(5分)A、舒婷 B、琦君 C、江河 D、海子
5、不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的一项是()(5分)A、《伊莎贝拉》。B、《圣亚尼节前夜》。C、《夜莺颂》。D、《雷电颂》。
6、不含通感修辞的一项是()(5分)A、秀色可餐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D、她的歌声委婉动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7、对以下比喻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5分)A、棉花裂了桃,像雪团一样。(明喻)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暗喻)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暗喻)
D、江南雨,是阿婆河边捣的衣,是阿妈屋前舂的米。(博喻)
8、对以下诗歌意象的象征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5分)A、牡丹:富贵 B、白鸽:和平C、松鹤:长寿 D、鸟:忧伤
9、不含互文的一项是()(5分)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弥望:满 B、弥补:填满 C、弥漫:遍 D、欲盖弥彰:大
11、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A、弥望:满 B、弥补:填满 C、弥漫:遍 D、欲盖弥彰:大
12、断句有误的一项是()(5分)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 C、只识弯/弓射/大雕
D、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1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5分)A、《沁园春 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以及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B、《雨说》中“雨”是一位给大地带来春天、充满爱心、鼓励孩子们自有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C、《浪淘沙 北戴河》抒发了诗人前无古人的伟大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D、《星星变奏曲》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14、下列宣传语和场所不相吻合的一项是()(5分)A、洗碗池:餐具洗净,勿忘公共卫生 B、阅览室:只留下纸屑,不带走脚印 C、草坪: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D、餐厅: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5、和曹操无关的故事是()(5分)A、舌战群儒 B、望梅止渴 C、赤壁之战 D、败走华容道
16、没有用“以动衬静”手法的一项是()(5分)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山舞银蛇,原驰蜡像
D、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17、文言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分)A、薛谭学讴 :呕吐 B、未穷青之技:学完 C、乃谢求反:告辞 D、响遏行云:停止
18、不含想象的一项是()(5分)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D、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二、名句(共10分)
(1)《沁园春 雪》的主旨句:
(2)《沁园春 长沙》的过渡句:
(3)《蝈蝈与蛐蛐》的主旨句:
(4),郡亭枕上看潮头
(5),兴是清秋发。
(6)遥望洞庭山水色。
(7),风景这边独好。
(8)疑是水仙梳洗处,(9)天若有情天亦老。
(10)细雨鱼儿出。
拓展阅读:
一、读后感——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 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二、如何写读后感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三、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四、步骤和思路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五、范文
《红楼梦》读后感 通过30天的努力,厚厚的一本《红楼梦》终于读完了。虽然刚开始时不想读,但读着读着就被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最后怎么样了?贾府最后成了什么样子等。这些问题时时刻刻都在折磨着我的好奇心。读到后来,有点废寝忘食想读书了。
熟读完了,给我印象最的还是贾家这个大家庭。在这个家里贾母是最德高望重的人了,没有人不尊重她。凤姐是掌权之人,大小事都归她管,没有人不怕她。而且她本身也是有手段的,与她作对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即使与她没仇的人,她要是想惩罚一下,也是轻而易举的。贾宝玉虽然贪玩,但他的才气是不减的。让他吟个诗、做个对,他也会。而且,他玩的内容中相当一部分是吟诗作对。林黛玉有一个法宝——哭。只要她一哭,贾母和贾宝玉都着急,毕竟她的身子本来就不好。
贾府能作为一个地方的富贵人家,除了祖先的努力,就要数朝廷内的元妃了。因为朝廷内有人,所以可以得到朝廷的照顾。这一点在今天也没改变。如果谁家有人在市里、省里或中央当个什么官。那么那家人就有了保护伞,有很多人送礼还不说,就是家人犯了什么罪,也能瞒过去或从轻发落。就像薛宝钗的弟弟薛蟠,犯了罪,但有贾府一干人的照顾,受的苦倒不多。
由于贾府是富贵的,许多有难的亲戚也来求。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为了求贾母救济的。而且为了讨贾母的好、哄贾府的人开心,不惜把自己平时那些庸俗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这一点在现在也没改变。如果谁家里有一个有钱的亲戚,一家子人肯定围着他转,有什么事都想找他帮忙。逢年过节都要送礼、打电话问候。这时,孩子可以算作一个讨人喜爱的工具,因为孩子本身就是可爱的,如果嘴再甜一点,不怕生,长的再聪明一点,就一定能把人哄祝摊到这样的孩子的家庭,就可以得到有钱亲戚的喜爱,而如果孩子嘴不甜,怕生,那么这家人不会就不会得到有钱亲戚的喜爱,父母恐怕还要责备着孩子呢。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是小说的重点。他俩从小青梅竹马,本来应是一对,但由于贾母不同意,所以最后没能成为夫妻。害得林黛玉含恨而死,贾宝玉疯疯癫癫。这也说明了封建包办婚姻的弊处。由于包办婚姻而受罪的人还不止他们两个,元春、迎春等也深受其害。强扭的瓜不甜,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后生活也不幸福。
贾府虽然有它华丽的外表,但其内部却是丑陋的。贾府中的多数人都是笑里藏刀,天天钩心斗角。元妃一死,贾府的保护伞也没了,就难免不了被查抄的悲惨命运。从这里也可看出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态度,认为封建社会必将走向灭亡。但后人改写时,结局到不那么悲惨,贾府还有恢复的余地。
《红楼梦》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清朝生活画卷。包括服饰、医药、诗词、人际关系等许多内容,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二、阅读(30分)
(一)(12分)二人并走
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10、解释画线的词语。(4分)
(1)路人为逐擒之(2)莫知其孰是
(3)既而还入(4)贼遂服罪
11、翻译句子(6分)
(1)如真贼也,何诬人乎?(2分)
(2)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4分)
12、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短文得到的启发。(2分)
(二)(18分)苦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已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它两弯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3、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14、品味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1)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2)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15、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16、文章以“苦瓜”为题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三、小作文(20分)
三月是“雷锋月”,请以“雷锋就在身边”为题,写一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主旨鲜明,语句流畅,书写工整。
第五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单元测试一
1D
姓名:
得分:
家长签名:
一、填一填: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10
11-□=7
□+8=16
□-4=8
□-6=9
7+□=13
11-□=5
5+□=122、在〇里填上“+”或“-”
8○7=15
16○8=8
15○8=12○5
9○5=14
11○3=8
13○6=4○33、在〇里填上“>”“<”或“=”
6+8○14
12-3○11
13-7○6+6
16-7○8
17-8○9
11-2○2+7
12-6○6+6
12-3○114、在得数小于7的算式后面画“√”。
13-8=□
15-8=□
10-10=□
18-9=□
11-7=□
14-6=□
13-3=□
12-6=□
5、哪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9+5-7(8
9)
17-9+6(12
16)
11-9+3(1
5)
9+8-7(10
12)
4+5+8(1
17)
16-9-4(4
2)
6、从6、7、8、15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二、直接写出得数:
12-9=
13-6=
11-5=
17-8=
7+6=
14-7=
5+8=
15-7=
12-3=
8+9=
12-5+4=
18-9+7=
2+3+9=
6+10-8=
3+9-7=
11-8+7=
14-5-4=
13-7+6=
三、连一连:
15-8
17-8
14-6
15-9
12-3
11-5
13-6
15-7
原有
18个
12块
13只
14个
吃了
9个
5块
6只
8个
还剩
()个
()块
()只
()个
四、填表:
五、选一选:(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1、在12-□>7,这道算式中,□里填的数是哪些?
比5大的数□
比5小的数□
5□
2、妈妈生日那天,小明准备送给妈妈12朵康乃馨,其中红色的有5朵,剩下的都是粉色的,粉色的有几朵呢?
7朵□
6朵□
5朵□
3、下面有两盆花是王阿姨家的,王阿姨家至少有几朵花?
9□
11□
8□
4、一年级三班第一小组有女生5人,男生6人,每人发一本书,10本
书够不够?
够□
不够□
正好□
5、左图的图意能用哪个算式表示?
六、看图列算式:
3+2=5□
11-3=8□
11-5=6□1、2、=
(本)
=
(枝)
3、七、解决问题:
1、草地上原来有()只兔,跑走了()只,还剩()只。
□○□=□(只)
12个
2、灰气球有8个,白气球有多少个?
□○□=□(个)
白气球有4个,灰气球有几个?
□
○□=□(个)
3、=
(人)
4、=
(只)
小朋友们,你知道花园里还剩下几只
吗?
我吃了14条虫子。
妈妈,我吃了7条虫子。
5、=
(条)
小啄木鸟再吃多少条虫子就和妈妈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