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
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被害人除外)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审刑事裁判,依法提起上诉的诉讼权利,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部分。对于被告人来说,上诉权也是辩护权的重要部分。法律应当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其上诉权。在司法实践中则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告人已被一审判决(或裁定)且在押,对于他们本人当然是在宣判时已被告知了其应享有的上诉权,但他们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则常会向法院要求:他们希望能代被告人上诉。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一款中规定的,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只有在法定期限内,经过被告人的同意,才可以提出上诉。也即,行使上诉权的主体是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而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并不是行使上诉权的主体,他们没有独立的上诉资格,要想提出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经过被告人的同意,才可以提出上诉。但由于此类被告人在法律上属于未决犯,对未决犯的会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其辩护人因较熟悉法律知识,可以依据相关的规定予以会见,征求被告人的意见,是否提出上诉,而被告人的近亲属常会因为对法律知识的淡薄,对法律程序的不了解,而耽误了法定上诉期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充分行使,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明确:首先,依据现有的法律精神,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出发,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被告人行使上诉权。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仅处于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更是处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特殊地位,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对其具有切身利害关系,而切实保护被告人的上诉权,也是保障被告人行使其辩护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法律赋予其独立的上诉权。人民法院在宣判及制定的法律文书中应明确被告人的上诉权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三款规定:“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这是刑诉法的重要规定。只要他们在法定的期限内以法定的形式提出上诉,案件就进入了二审程序。随意剥夺被告人上诉权是违反程序法的行为。其次,我国法律没有限制被告人行使上诉权的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要排除影响上诉权行使的种种因素。我国的刑诉法规定,行使上诉权的形式分为书面与口头两种。对书面形式,只要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办案机关或管教人员提交了上诉状或表明其上诉要求的书面材料,办案机关就应当尊重其上诉权,而不应对被告人以种种方式,跟他们谈上诉的理由是否充分?上诉是否会影响到个人的认罪、悔罪态度?是否会影响到以后的改造等等。不仅不能这样,还要消除一部分被告人的这种心理,使其真正明确上诉权是法律赋予他们的一项权利,他们有权独立地行使这项权利。另外,关于上诉的理由,法律亦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根据刑诉法及《解释》,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只要不服一审裁判,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出上诉,上诉即可成立。因此,可以说“不服一审裁判,要求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就是上诉的理由。对于口头形式的上诉,办案机关应当立即制作笔录,以确保这部分人行使正当的上诉权利,而不能随意地剥夺其上诉权。以上两个方面,主要谈的是如何保障被告人自已行使上诉权的问题,下面,将主要谈一谈被告人的近亲属在法定期限内经过被告人的同意,可以提出上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明确也要从源头上加以保障。作为一审人民法院,案件裁判后,就应当将裁判的结果即刑事判决书(或裁定书)在送达被告人的同时及时送达给被告人的近亲属,使其明确案件的审理结果,并向他们告知《解释》中关于近亲属“上诉”的程序。由于公安部关于《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中已明确规定:未决犯会见近亲属,由办案机关持批准会见的证明文件与看守所联系,会见由办案人员和看守干警在场监视,因此近亲属向法院提出为被告人“上诉”的问题,人民法院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为其提供条件,即按上述《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使近亲属能在法定期限内了解到被告人是否要求上诉的真正想法。另外,在这个问题上,应特别注意要将被告人的意见和其近亲属的意见区别开来,明确上诉权的主体是被告人而非近亲属。作为近亲属只有经过被告人的同意才能提出上诉,不能将近亲属的意见强加于被告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法律规定的被告人能独立地行使他的上诉权。因为被告人才是案件的当事人,只有他们自已才能真正清楚法律对他们的处罚是否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也即是否罪刑相适应,是否有上诉的必要。在谈如何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的同时,也不能单方面地任由上诉权不受限制地行使,因此在这里,还需指出,行使上诉权时应当避免的一些情况。根据我国刑诉法第一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因此在上诉权行使的问题上,就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部分被告人在判决后,也不考虑是否罪刑相适应,而只是一味地想:反正上诉不加刑,为什么不试一试?他们提出了上诉。按照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剥夺,但从提高司法效率的角度看,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浪费审判资源,案件因被告人上诉权的行使启动了二审程序,也就是加重了二审法院的审判任务;其二,被告人在上诉期间仍系未决犯,不宜立即投牢,参加到正常的劳动改造中去,对他们的思想改造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为了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作为一审法院在案件裁判后,不能一判了之,不尽在裁判文书中对裁决的理由应当作出详尽的阐述,还应在宣判后向被告人明确:法律对上诉的理由虽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刑诉法》第一百八十九条也明确规定了:二审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裁定驳回上诉或
抗诉,维持原判(除了一审法院在审判程序上的违法,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外)。这种明确也即是对上诉理由的变相约束,也就是说,即使上诉了,但没有充分的理由,其结果也还是被裁定驳回,维持原判。以上,是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行使上诉权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一些解决措施。
第二篇:如何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
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被害人除外)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审刑事裁判,依法提起上诉的诉讼权利,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部分。对于被告人来说,上诉权也是辩护权的重要部分。法律应当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其上诉权。在司法实践中则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告人已被一审判决(或裁定)且在押,对于他们本人当然是在宣判时已被告知了其应享有的上诉权,但他
们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则常会向法院要求:他们希望能代被告人上诉。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一款中规定的,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只有在法定期限内,经过被告人的同意,才可以提出上诉。也即,行使上诉权的主体是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而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并不是行使上诉权的主体,他们没有独立的上诉资格,要想提出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经过被告人的同意,才可以提出上诉。但由于此类被告人在法律上属于未决犯,对未决犯的会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其辩护人因较熟悉法律知识,可以依据相关的规定予以会见,征求被告人的意见,是否提出上诉,而被告人的近亲属常会因为对法律知识的淡薄,对法律程序的不了解,而耽误了法定上诉期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充分行使,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明确:首先,依据现有的法律精神,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出发,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被告人行使上诉权。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仅处于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更是处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特殊地位,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对其具有切身利害关系,而切实保护被告人的上诉权,也是保障被告人行使其辩护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法律赋予其独立的上诉权。人民法院在宣判及制定的法律文书中应明确被告人的上诉权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三款规定:“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这是刑诉法的重要规定。只要他们在法定的期限内以法定的形式提出上诉,案件就进入了二审程序。随意剥夺被告人上诉权是违反程序法的行为。其次,我国法律没有限制被告人行使上诉权的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要排除影响上诉权行使的种种因素。我国的刑诉法规定,行使上诉权的形式分为书面与口头两种。对书面形式,只要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办案机关或管教人员提交了上诉状或表明其上诉要求的书面材料,办案机关就应当尊重其上诉权,而不应对被告人以种种方式,跟他们谈上诉的理由是否充分?上诉是否会影响到个人的认罪、悔罪态度?是否会影响到以后的改造等等。不仅不能这样,还要消除一部分被告人的这种心理,使其真正明确上诉权是法律赋予他们的一项权利,他们有权独立地行使这项权利。另外,关于上诉的理由,法律亦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根据刑诉法及《解释》,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只要不服一审裁判,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出上诉,上诉即可成立。因此,可以说“不服一审裁判,要求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就是上诉的理由。对于口头形式的上诉,办案机关应当立即制作笔录,以确保这部分人行使正当的上诉权利,而不能随意地剥夺其上诉权。以上两个方面,主要谈的是如何保障被告人自已行使上诉权的问题,下面,将主要谈一谈被告人的近亲属在法定期限内经过被告人的同意,可以提出上诉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明确也要从源头上加以保障。作为一审人民法院,案件裁判后,就应当将裁判的结果即刑事判决书(或裁定书)在送达被告人的同时及时送达给被告人的近亲属,使其明确案件的审理结果,并向他们告知《解释》中关于近亲属“上诉”的程序。由于公安部关于《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中已明确规定:未决犯会见近亲属,由办案机关持批准会见的证明文件与看守所联系,会见由办案人员和看守干警在场监视,因此近亲属向法院提出为被告人“上诉”的问题,人民法院就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为其提供条件,即按上述《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使近亲属能在法定期限内了解到被告人是否要求上诉的真正想法。另外,在这个问题上,应特别注意要将被告人的意见和其近亲属的意见区别开来,明确上诉权的主体是被告人而非近亲属。作为近亲属只有经过被告人的同意才能提出上诉,不能将近亲属的意见强加于被告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法律规定的被告人能独立地行使他的上诉权。因为被告人才是案件的当事人,只有他们自已才能真正清楚法律对他们的处罚是否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也即是否罪刑相适应,是否有上诉的必要。在谈如何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的同时,也不能单方面地任由上诉权不受限制地行使,因此在这里,还需指出,行使上诉权时应当避免的一些情况。根据我国刑诉法第一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因此在上诉权行使的问题上,就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部分被告人在判决后,也不考虑是否罪刑相适应
第三篇: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问题研究
摘要:被害人上诉权是其作为当事人应有的一项程序性权利。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被害人的抗诉请求权,但仅通过检察机关来维护被害人的权益是不够的,因此,应赋予被害人以独立的上诉权。本文拟从理论和司法实践角度对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进行价值分析,并进行了相应制度设计。
关键词:被害人;上诉权;价值分析;制度设计
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活动中重要的当事人之一,其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但我国立法上没有赋予其独立的上诉权,这与其当事人的地位不符,不利于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本人认为应当赋予被害人以独立的上诉权,其有其深远的价值意义。
一、目前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确定了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根据当事人理论,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应当享有三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权利,即完整的起诉权、充分的诉讼参与权和对刑事判决的影响权(主要是指上诉权)。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给被害人的权利来看,并不能保障被害人应享有的三项基本权利的实现。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又不完全享有当事人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立法上的自相矛盾,使得其作为诉讼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名不符实。而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被国家专门机关忽视,甚至时常被侵害,这更加严重地影响到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因此,为强化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应完善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特别是作为诉讼活动中关键性权利的上诉权。
二、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之认识分歧
对于是否要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上诉权,学者们主要有三种观念:
(一)支持论。持支持论的学者认为,应赋予被害人以上诉权。其主要理由在于:一是符合其当事人地位的要求。上诉权是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权利,是保证当事人享有诉权的完整性所要求的。二是是程序公正的体现。作为与被告人具有平等地位的被害人,保证被害人以独立的上诉权是程序公正的体现。三是现行的抗诉请求权并不能满足保护被害人权益的需求。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抗诉请求权,但被害人的申请抗诉并不必然引发抗诉,所以应赋予被害人以独立的上诉权,可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反对论。持反对论的学者认为,不宜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其主要理由有:一是会打破相对平衡的诉讼结构。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已经处于被追诉的不利地位,如果再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加上公诉机关的强大力量,不利的被告人更是处于两面受敌的境地,破坏现行的相对平衡的诉讼结构。二是会影响到“上诉不加刑”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于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被告人将有被加重刑罚的危险,从而对“上诉不加刑”原则造成严重冲击。三是会打乱二审诉讼法律关系。如果赋予被害人上诉权,会与检察机关的抗诉权发生冲突,特别是在检察机关不予抗诉,而被害人却提出抗诉引发二审程序时,被害人就变成了追究犯罪的独立主体,原来的公诉案件转变了自诉案件,打乱了二审诉讼法律关系。
(三)折衷论。还有部分学者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其提出对目前存在的被害人抗诉请求权进行合理改造。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82条对被害人的抗诉请求权作了明确规定,此条规定把抗诉的决定权交给了检察机关,但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意见来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为了提升被害人在程序救济上的权利,平衡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利益,必须对我国现行的被害人抗诉请求权进行改造,使其切实变成被害人的一项程序救济权利,从而弥补被害人无上诉权所导致的在刑事诉讼中相对于被告人的不利局面。
三、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之价值分析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已经明确规定了被害人的当事人诉讼地位,但却享受不到作为诉讼当事人的完整诉权,这是立法上的缺失,本人认为应当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上诉权,其有深远的价值意义。
第一,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是当前刑事诉讼法改革的趋势,也有利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以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围绕着加强被告人权利的目的进行的。比如被告人无自证其罪的义务、沉默权制度、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了保护被害人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许多国家的刑事司法政策以犯罪人为中心,转化为强调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的平衡,并开始强调被害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如德国、俄罗斯等。并且被害人也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应当享有包括上诉权在内的相应诉讼权利,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可以更大地调动被害人参与并追究犯罪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惩罚犯罪的目的。
第二,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符合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保障了被害人诉权的完整性。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害人只有请求抗诉权,而没有上诉权,这与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不符。上诉权是起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上诉权的起诉权,是不完整和有缺陷的起诉权。因此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既巩固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更保障了被害人诉权的完整性。
第三,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是被害人抗诉请求很难实现的现实需求,更能充分保护被害人利益。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被害人的抗诉请求权,对于是否要提起抗诉由检察机关决定,其有着“自由裁量权”,而检察机关更多考虑的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有时会忽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现行的被害人的抗诉请求权并不能满足保护被害人权益的需求,所以,应该赋予被害人以独立的上诉权,来保障和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是程序公正的体现,有利于形成对审判权的有效制约。程序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前提和保障,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在其利益不能完全实现时,应有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性救济权利,而上诉权就是其中的一项。并且保障被害人上诉权可以诉讼进一步开放,被害人有条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防止司法人员的专横擅断、侵害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现象,能制约审判权的滥用。
四、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之制度设计
基于以上所述,本人认为对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可进行以下设定:
第一、设立上诉前置程序。即被害人上诉时应先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如果检察机关认为被害人上诉理由不成立,不予提起抗诉,出具不予抗诉的书面决定和说明不提起抗诉的理由,被害人在向二审法院上诉时提供检察机关不予抗诉的书面决定即可。另外,对于检察机关在法定期间既不提起抗诉也不出具不抗诉的书面决定,被害人上诉时需提供自己曾在法定期间请求抗诉的证明即可。
第二、建立立案审查机制。即对被害人提起上诉的案件,二审法院在受理前进行程序审查。如,被害人上诉时,应当提交检察机关不予抗诉的书面决定,以及被害人的上诉理由。通过立案前的程序性审查,防止被害人对上诉权的滥用。
第三、规定上级检察机关强制出庭制度。在上级法院受理被害人上诉的案件后,无论一审公诉机关是否提起了抗诉,二审公诉机关都必须出庭,防止一审的公诉案件到了二审转变成了自诉案件。
第四、赋予被害人上诉权与上诉不加刑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保障被告人权利的一项重要原则,但不能为了被告人在诉讼程序中享受额外的保护而剥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由于被害人上诉引发了的二审程序,被告人不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保护,这也是实现有错必纠原则的要求。
第四篇:驳回追加被告申请裁定应否赋予当事人上诉权
驳回追加被告申请裁定应否赋予当事人上诉权
笔者刚刚审理了一起借记卡纠纷案。在该案的审理中,法官们就被告申请追加被告时法院究竟该如何处理存在争议。
案情是这样的:原告甲在被告乙银行办理了一张借记卡,并设置了密码,2013年4月19日,到农行取款时发现卡里的钱被人盗取了20000元,当即甲向公安局报案,后该案被东莞市公安局石龙分局侦破,证实甲卡中的钱是被犯罪嫌疑人在丙银行ATM机上盗取。原告甲在与乙银行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向本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被告乙银行赔偿20000元本金及利息。本案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乙银行以本案的审理与丙银行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且丙银行不参与审理很难查清案件事实为由,要求申请追加丙银行为本案共同被告参加本案诉讼。
对被告乙银行的追加被告丙银行的申请该如何处理,合议庭产生了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即是不告不理,原告有权起诉被告、申请追加被告,在原告未申请追加被告的情况下,被告无权申请追加被告;至于在原、被告均未申请追加被告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必须追加的被告,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之规定,由法院依职权追加被告通知其参加诉讼。所以,对被告提出的该项申请,合议庭可当庭予以驳回。
第二种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七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依照该项规定,该案被告也属于当事人,是有权申请追加被告的;关键是具体该不该追加被告,须由人民法院审查后方可决定。该案的追加被告申请,经审查,其理由不成立,丙银行不是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故应依法裁定驳回被告乙银行的该项申请。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之规定,只有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管辖权异议的裁定,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而该驳回申请裁定并非上述裁定,当事人无上诉权。该案可以口头裁定驳回申请,但基于该案适用的是普通程序,书面裁定更正式一些,故应书面裁定驳回被告丁的追加被告申请,该裁定书送达即生效,当事人无上诉权。
第三种观点认为:被告有权申请追加被告。经审查,该案中被告乙银行的申请不能成立,应依法裁定驳回其申请,理由同第二种观点;但该裁定相当于驳回起诉裁定,应赋予当事人上诉权。所以,应当向双方当事人送达书面的驳回申请裁定书,并允许当事人在十日内提出上诉。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该观点也完全符合现行的法律规定。
至于第一种观点,与民事诉讼法在立法上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有一定道理;但该原则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适用,如完全依照“不告不理”的原则,原告在起诉后随时可以申请撤诉,法院在此时则必须裁定准许原告撤诉,但我国民事诉
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还规定了法院有权裁定不准原告撤诉的情形。所以法律的一般原则与特别情况应区别对待,不能只坚持原则,不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况且,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并无禁止被告申请追加被告的明确规定,法无明文禁止即应视为法律允许,所以在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被告是享有该项申请权利的。
至于第三种观点,也有一定道理。但原告申请追加被告与被告申请追加被告还是有不同之处的,裁定驳回原告的追加被告申请可相当于裁定驳回起诉,而裁定驳回被告的追加被告申请绝不能认为相当于裁定驳回起诉。话说回来,法官即使认为该驳回申请裁定“相当于”驳回起诉裁定,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又如何私自赋予当事人对该裁定的上诉权?所以,法官应严格依法办案,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限度做出裁判。故该案的驳回申请裁定,当事人无上诉权。
该案由合议庭研究后最终形成统一决议意见,书面裁定驳回被告乙银行的追加被告申请,并且在裁定书中未赋予当事人上诉权。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及驳回起诉三种裁定可以上诉,但对驳回追加被告申请的裁定是否可以上诉,未作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存在较大争议。随着此类案件的增多,我院建议有关方面尽快从立法和司法解释上进一步予以明确,以有效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提高审判效率,以减少分歧,进一步促进人民法院办案的公正性和高效性。
第五篇: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总结回顾,工作卓有成效
(一)明确责任,完成统筹城乡就业保障工程目标任务。是我市实施城乡就业保障工程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市政府给17个乡镇(街道)、龙安管委会颁发实施城乡就业保障工程目标责任书。劳动保障系统各经办机构,劳动保障事务所认真按照责任书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狠抓落实,确保了统筹城乡就业保障工程责任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改善环境,服务企业解难题。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工业立市”工作环境,切实解决我市工业园区用工难题,保障规模以上企业用工需求,我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企业用工服务活动。每月28日举办劳动力供需招聘会,为了更好的满足招聘会后企业招工需求,我们整合全市民办职业介绍所在福鼎市海通小区创建了“人力资源职业介绍一条街”。只要企业缺工或失业人员求职,就可以直接到“一条街”办理相关招聘手续村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518002人次,平均每月发放51800人,总计为年满60周岁农村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2892.85万元,发放率达100%,实现应发尽发。店下、点头、秦屿、前岐、管阳五个乡镇动员参保人员都在2万人以上,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乡镇领导靠前指挥,多项举措,完成市委、市政府指标任务。桐山、嵛山、佳阳等乡镇在新农保试点工作中,全保一次性通过了省级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的评估。六是认真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审查工作。目前我市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重点放在征地前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的审查上,先后完成了双岳工业储备用地、文渡工业储备用地、铁塘里工业项目区、龙安工业区里洋镍合金项目建设等征地项目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审查。
伤认定程序,提高认定工作质量。制订规范工伤认定相关办法,依法规范操作程序,严把工作质量关。同时,针对我市工伤易发的重点地域、企业、行业、人群等进行分析,加大工伤保险条例的宣传,探求工伤预防及善后处理的办法。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97件,作出工伤认定297件。(六)争先创优,转变劳动保障队伍工作作风。一是加强反腐倡廉和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市纪检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在全系统探索建立服务窗口单位社会评价与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社会综合考评良好。二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紧紧抓住影响我市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深化“平安福鼎”建设,全面提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创了劳动保障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平安建设新局面。三是完成计划生育责任书目标任务,做好计生每一个环节工作,全系统干部、职工无发现违反计生行为。四是做好挂点村、社区工作,帮助挂点村、社区解决实际困难,为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做出一定贡献。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一五”统筹城乡就业保障工程的胜利实现。五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主动作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建设大局,积极有效应对形势变化,不断拓展提升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劳动保障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获得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光荣称号,劳动保障系统六个直属单位均获得宁德市或福鼎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劳动保障局,向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龙安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开拓创新,劳动保障事业上新台阶。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劳动保障事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真抓实干,力求取得更大成绩。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民生工程战役各项工作。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落实和完善各项促进就业政策。一是开展“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把城镇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人员作为重点援助对象。通过拓展社区服务业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对“零就业家庭”进行动态管理,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主动做好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服务工作。二是完善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服务网络,发挥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和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作用,将劳动力市场信息向乡村延伸,实现企业用工信息与农村劳动力对接,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突出抓好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三是主动服务企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缺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四是开展我市外出劳动力回归工作。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今年要花大力气与各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相互配合,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外出劳动者回家探亲的机会,组织他们到我市工业园区和辖区内企业参观,积极引导他们在本地企业就业。五是加快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开展前期各项筹备工作。
(二)、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等媒体,丰富方式方法,继续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今年要切实保证《社会保险法》自2011年7月1
日起顺利贯彻实施。一是广泛开展《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工作。针对不同对象,广泛采用宣传画、宣传册、宣传片、宣传栏、标语横幅、摆摊设点等各种方式,将《社会保险法》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基本内容,转化成通俗易懂、简明好记的形式,送到企业、单位、乡村、社区、家庭中去,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引导群众知晓自身的社会保险权益,引导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法律义务,增强全社会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二是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法》的学习培训工作。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学习培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参加培训;抓好骨干培训,培养一支宣讲《社会保险法》的骨干队伍;分管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学习研究,做到精确掌握,运用自如。此外,还要积极会同工会、企联等单位抓好对企业负责人、工会干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局主要领导牵头、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要求,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到位。(三)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一是继续开展我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今年在茶叶、化油器行业认定技师、高级技师的基础上,拓展其他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鉴定工作,逐步壮大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二是继续提高企业工人的技能素质,全面推行培训经费直补企业的做法,通过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三是进一步整合社会培训力量,加强对新增劳动力的创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我市各行各业提供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推进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县及县以下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探索解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问题。贯彻省有关精神,做好宗教教职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工作。二是巩固我市新农保试点工作成效,提高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水平。继续推进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工作,各乡镇(街道)、龙安管委会要确保缴费率达到90%以上,确实做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加大征缴清欠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人员个人账户提前返还工作,做到不缺不漏。四是进一步做好
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巩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设区市统筹,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完善医院协管员工作制度和医保定点服务协议,探索付费方式改革,开展医保反欺诈工作。继续做好全市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五是加强失业保险工作。巩固失业保险设区市统筹,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建立领取失业金人员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贯彻实施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六是扎实做好工伤、生育保险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积极动员农民工参保,全面落实“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的政策。积极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认定,积极推进生育保险医疗费用与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七是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实施社保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认真做好与宁德市联网工作,做到基金适时监控。继续组织开展社保基金检查,强化就业专项资金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八是认真筹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质性启动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农民征地前的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审查,根据省市的最新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新农保衔接的相关工作。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五)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继续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工作,以网格为单位,依托街道(乡镇)兼职监察员,对网格内的所有用人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和动态监控,掌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和遵守其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推进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管理,完善特殊工时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深入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覆盖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网络,充分发挥三方机制作用,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与企业创建活动,及时研究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市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在每个季度召开例会分析企业现状,部署工作重点,为企业排忧解难,为职工谋取合法权益,为福鼎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及时公布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欠薪应急保障金制度,扩大工资保证金实施范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劳动
争议调解仲裁。积极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加强涉及劳动报酬、集体劳动争议,特别是重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审理,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结案率达95%以上。五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及时查处重大违法案件,提高监察执法效能。要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六)落实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状,加强党风廉政、机关效能、政风行风建设,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指标,为新农村建设出谋献策。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实现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关键在行动,在落实,我们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习力,强化执行力,把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一)树立宗旨。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服务职能下沉,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尽职尽责,展示作为。
(二)强化责任。认真落实惠民举措,进一步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等重要工作,要逐项进行分解,明确目标、责任、时限和要求,强化监督检查,力争一季度就有新起色,头一年就有大成效。
(三)提升能力。建设学习型队伍,把学习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加强对劳动保障重大问题的研究。围绕稳定就业局势、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加强劳动保障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政策措施以及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应用,实现劳动保障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四)勤政廉政。切实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强化效能督查,提高办事效率,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多干事、干成事,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加强反腐倡廉和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最坚决的态度落实“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化廉政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劳动保障系统各经办机构“一把手”要承担起反腐
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当好班长、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做到把反腐倡廉建设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进一步形成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政风。同志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振奋精神,团结一心,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动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