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欣赏景美物丰感悟语言魅力
欣赏景美物丰感悟语言魅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济南市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苏琳
邮编:251600电话:***
邮箱:sulin6135@163.com
投稿栏目:语文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这篇精读课文有如下特点:
一、结构紧密,首尾呼应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再按海面、海
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再总,与第一段总的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富饶遥相呼应,总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文章结构紧凑,非常有层次感,让学生无论是初读还是赏读时都能按照作者的介绍来分别或者总的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二、用词准确,词句优美
课文中用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写出了海水的美丽,色彩丰富。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庞大、四脚朝天”生动刻画了海龟的有趣、可爱。还有描写海里的鱼儿时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不仅表现了鱼多,更能从这一点突出了西沙群岛的渔业发达,资源丰富。文中优美丰富的词句让不仅让学生对朗读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更能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探究西沙群岛优美的热带风光。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是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去体验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体会其中的美。
问题设计提示: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游览一番(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突出海南岛和西沙群岛。)这是我国的海南岛,在距离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里有一群岛屿,它的名字叫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就乘坐飞机从山东出发,到西沙群岛去旅游一番。(动画课件:飞机从山东飞往西沙群岛。)
2.西沙群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先来初步欣赏一下。(出示西沙群岛的图片:海水图、海底图、海滩图、海岛图)(伴随音乐,教师简单介绍图片。)
3.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通过欣赏图片,学生深深的陶醉在如此缤纷神奇的世界之中,这种运用现代
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由欣赏图画导入课文的方法,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此刻教师抓住时机,说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让我们一同走进富饶的西沙群岛吧!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词障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只作适当的指点。然后再给学生出示自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把自己从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问题设计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风光和物产?
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地理位置、美丽、富饶——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更加美丽、富饶”这几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三、品味与诵读相结合,体会景美物丰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有感情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的意义,“海防前哨”是海防的前沿哨所,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群岛,“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向学生渗透南大门的含义,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教师用问题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接读课文:西沙群岛是什么?(学生接读第一句话。)那里怎么样?(学生接读第二句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1.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这里海水的特点。2.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一段,明白课文具体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教师结合图片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五光十色”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对“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进行比较区分,弄清楚这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3.思考: 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呈现出这么颜色?出示海底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海水颜色多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第1、2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问题设计提示:1.填空练习: 因为海底有(),有(),有(),有(),海水(),所以从海面看()。
2.总结:海水成为五光十色的原因和海底的地形有密切的关系。有山崖的地方水浅,颜色看起来就淡一些;有峡谷的地方水深,颜色看起来就深一些,在阳光的照射下就显得五光十色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分析、总结,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水的深浅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学生感受充分了,读的时候自然就会声情并茂,读出赞美之情。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世界同样是美丽而富饶的。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海底的四种物产:海参,珊瑚,大龙虾,鱼。我们先来学习前三种物产,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物产,用课文中的语言来介绍一下它,可以加上动作来表演。
在学生自学完这个自然段后,我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学生的情绪特别高。运用电教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使学生遇到难点时迎刃而解,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的教,学生轻松的学,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统一,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海底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大龙虾的“威武”,珊瑚的多和美丽,想想珊瑚其他的形状,体会海参的多,理解“蠕动”一词。这个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伴有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本环节让学生会感受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的形象生动等效果,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
问题设计提示:1.海底有:()、()、()、()
2.海底有:()的珊瑚、()的海参、()的大龙虾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习这个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介绍了几种鱼类,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利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 正在嬉戏的鱼群图。这样设置教学环节是因为电化教具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声像化,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使儿童身临其境,多种感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越学越爱学,指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观察小鱼的样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抓住了鱼的哪些部位进行描写,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部位。让学生弄明白鱼类的这些部位最具有特点,最美丽,这是作者抓住了主要部位进行了描写。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描写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重点部位进行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
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海底鱼的美丽之外,还有夸张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海底鱼类之多。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可以让学生结合录像反复朗读这句话,然后让学生思考: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般是水,一半是鱼吗?让学生讨论交流,知道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师生互相交流,展示相关资料,获得感性认识。这个自然段可以采取让学生给录像配音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达到初步背诵的目标。问题设计提示:1.老师还非常喜欢海底的鱼,你们喜欢吗?在写海底的鱼时,重点写了哪些种类的鱼,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作者重点抓住了鱼的哪些部位进行描写?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部位?
3.海里的鱼非常()、非常()。
(五)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五、六自然段
指导学生自学五、六然段。讨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是让学生读明白每自然段写的层次,二是抓住语言因素体会出这里景色美丽,非常富饶。为了使学生能提纲契领的掌握第五自然段的内容,便于理解本段,又能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我设计了分层这一步骤,让学生先找出本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事物,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出贝壳和海龟两种事物,为此,就可将本段分为两层。再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将这些词句恰当地连接起来,归纳段意。这可以和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减
轻初学归纳段意的难度。在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段中每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设计提示:
1、读第五自然段填空:海滩上贝壳的特点()海龟的特点:()
2、读第六自然段填空: 西沙群岛也是()。岛上有一片片(),树林里栖息()。遍地都是()。树下堆积着一层(),这是非常宝贵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将更美丽、富饶?引导学生体会出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反馈质疑,体会富饶,对结尾段加以理解。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让他们萌发“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师总结语:正因为这里物产丰富,所以课题才说它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啊,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美丽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我们带着对西沙群岛美好的祝愿,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在这种激昂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而且也起到了意犹未尽的作用。
问题设计提示:1.为什么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2.让我们把自己美好的祝愿献给西沙群岛。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祝愿。
第二篇:感悟语言魅力(精选)
感悟语言魅力
【摘要】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散文是学生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好载体,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散文本的字词、语句及意境的探寻,挖掘文本语言的魅力,让散文教学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
【关键词】散文教学感悟语言能力“形散神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作为文本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凝聚的语言智慧以及语言情感魅力等均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那么,教师该如何根据散文的文本特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言语能力水平呢?
一、聚焦“传神”字词,优化合理运用
在语文写景类散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应落在形容词、动词等具有传神、生动色彩的词语上面鉴赏、品味上来,通过?@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以上词语在表达情感、描绘客观事物等方面的艺术表达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其自身的语言素养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实践锻炼,也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学习、增长过程。比如,在苏教版教材“槐乡五月”教学中,该篇文章属于经典写景类散文,因而文本中蕴含着诸多的语言艺术价值,十分值得学生慢慢地品读和鉴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比如,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对“花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此时教师可以抓住这点引导学生对“浸”字进行思考和感悟,让学生在自主的发散性思维中体验到“浸”字的独特表达效果。“浸”其本意主要指东西泡在水中,这一过程是可以看见也可以摸到的,但是采用“浸”字用于表达槐花的香味,这一过程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因此“浸”字已明显被物化和抽象化,而这样的描写达到了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表达韵味。部分学生说道:“仿佛槐花的香味直接钻进了人的心脾里……”一些学生说:“似乎看到和摸到了槐花的香味……”而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对“飘”字等词语进行感悟和理解,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探讨,对散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内涵等进行分析提炼,即对景物进行描写时灵活应用生动、传神的形容词、动词等词语可以增添表达的艺术效果。
二、利用“形散神聚”结合,进行类比转换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典型特征。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写作更为自由活泼,因此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文章的节奏感以及韵味感均比较强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散文优势为学生挖掘语言练笔的价值。比如,当学生学习到“田园诗情”文章的第四段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提问学生:“请同学们想一想,文本中除了骏马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家畜具有吸引力?”通过给予学生问题思考,而后将文章的语言排列形式进行相应转换,即将其转化为诗行的形式,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合作与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句式的表达特色以及表达效果。其次,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逐句逐段分析,找出相同或类似的语句,而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结构、语句整饬受带来的独特艺术美感。再次,划出某部分描写语句,如划出文中描写小鸡、山羊的词句,让学生改写该词句的句式,或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补充完整小鸡、山羊们的活动内容,当然,在这描写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形式对称美。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和感受到散文语言的优美、形式结构的独特美,还可以在改写、补充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言语能力。
三、环扣“传神”总结,整合回归
在对学生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借助散文语言所具有的语言风格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挖掘作者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意蕴。通过紧扣文章的“神”――点睛之笔进行文本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规避学习过程中笼统、零散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继而使阅读教学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即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夯实。比如,仍以“田园诗情”为例,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全文语言文本深入分析探讨后,学生可以从中深深感受和体验到荷兰草原奶牛、骏马生活的悠闲、幸福……而后教师仅仅环扣文本末尾“这里是真正的荷兰”作为整合与回归,这是文本的点睛之笔,教师根据这点带领学生进行全文回顾,通过采用鸟瞰的视角审视文本,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感受真正的荷兰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这一语言实践过程中,其自身语言储备将被充分调动出来,语言思维意识也得到最大的激活,因而其整体语言积累和体悟得到最大的发挥。通过将零散的散文意境化为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在环扣“传神”总结点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积累和学习中得到升华。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散文文本的独特魅力为学生展开有效的语文教学,进而让学生在散文教学活动中充分感悟语言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毛秀芬.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学园,2014,(30).[2]朱虹.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
第三篇:感悟语言的魅力
《感悟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本节课我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活动。
有句话说的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为此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走出课堂,去生活中通过走访,调查,网络等途径去寻找有关语言的魅力的对联,格言、警句、歌词等。于是,学校、花园、街道„„都留下了他们寻找的足迹。
之后指导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语言的魅力。没想到,一幅幅精美的对联,一张张漂亮的手抄报,语言卡把魅力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在课堂汇报中,一曲曲精彩的歌,一个个幽默的相声,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应用尽有,把生活中的魅力语言精彩纷呈在展现在大家眼前。
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后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充满吸引力。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多种能力,内在潜力得到激发,真正的会学语文、活学语文、乐学语文。
这节课有点遗憾的是:因为这是我初次尝试这样的课堂,有些教学环节安排的还不够合理,比如:汇报程序跟教学设计有点区别,显得不够紧凑。课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把这些魅力语
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学习中去。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反复实践,我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
第四篇:感悟语言的魅力
《感悟语言的魅力》评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语言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主,精炼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感情,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今天上午聆听了刘施娇老师执教的综合性活动课《感悟语言的魅力》,我深受启发,精妙的语言充满了艺术魅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三月寒。”充分说明了语言的魅力所在。刘老师给我上了一堂深动。语言艺术课。值得我学
一、活动主题突出。不论从老师的评介,还是从学生的汇报中,足以体现语言的魅力,当老师在课件上出示综合性活动要求学生读完后,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正确后,老师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很会读书。读得很认真,说得多好啊!”我想就是旁听的老师听到这样的评价,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何况面对的是学生。从王楠同学的汇报中。“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等话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魅力所在二、话动参与面广。不论是高、中、低等生都积极参与,表现在小组汇报中,尽管有的学生汇报时声音小,语言不是那么流畅,但我觉的既然是活动实践深,就要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活动中得到锻炼,更快地学会跟人交流,跟人沟通。
三、师生课前准备相当充分。从老师的课件中收集的熟语,有趣的对联,绕口令,提示语,广告语张贴对联等不难看出,刘老师为了上好这堂课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小组汇报的情况,小组表演,收集资料的方法从同学们多种角度、多种途径,网上、新华书店,同学家的书籍中去收集,可看出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热情很高,准备相当到位。从师生收集的资料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
一、小组讨论这个环节好象没有,如果有这个环节,我觉得活动氛围会更浓;
二、活动表格在课件中展示出来会更明朗,板书会更完善; 的确语言是人心与心的交流,人与人的沟通,让我们一起来感悟语言的魅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我的评课完毕,谢谢!
第五篇: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
感悟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
【摘要】语言不仅仅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更是师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教学中,教师理应强化个人语言修养,正确把握语言表达策略,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用准确、清晰、动听的话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处,“征服”我们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强化修养
把握策略
提升效果
凸显魅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核心。古有“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苏秦挂六国相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均证明其口才的了得。现如今,美国人把“舌头(演讲与口才)、原子弹和金钱”看作三大“战略武器”,这足以说明语言在人类社会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是教师思考性、艺术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却是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教学行为。教学语言表达水平制约着教学效果和效率,影响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诸如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该强化个人语言修养,实践中把握策略、提升表达效果、用语言的魅力“征服”教学。
一、强化个人语言修养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合格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 大的教师启发”,威廉笔下的优秀教师注重启发,而启发则需要讲究技巧。课堂中教师的启发语言应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教学性与审美性并重、规范性与趣味性并重、普遍性与针对性并重、预设性与应变性并重„„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只有强化自身语言,才能掌握语言艺术的清晰度、严密度、动听度。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有条不紊的分析、凝练精当的讲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感染着学生的情绪、激荡着学生的思维、点燃着学生的思想、敲击着学生的灵魂,犹如清流急湍中的一叶轻舟,在教师充满智慧的语言推动下奋力前行,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朱熹曾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强化个人语言修养时,应切实提高修养的质与量,在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中锻炼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正如卡耐基所言:“要学好游泳,就得到水里去。”如何规范教师的语言呢?最简单的方法,跟随新闻联播多练,教学实践中多用,降低语速刻意改掉以往的缺点。要求做到形象亲和、态度随和、内容准确、方式恰当。
苏霍姆林斯基把一个人的语言修养看作其精神修养的一面镜子,从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可以基本推断出这个人的精神世界究竟如何。他认为,每个教师首先是个语文老师。不论执教哪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高度的精神修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进而赢得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
二、正确把握语言表达策略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思想和情感。同时,语言也是人用来进行思维的工具。人类是借助内部语言来进行思考的,但在交际中,如何使自己的话语更得体、更具吸引力呢?
司马迁说:“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首先,课堂中,教师可适时使用幽默语言,正如列宁所言,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巧用幽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求知欲、开启学生心智、优化学生的个性等。
其次,巧用幽默。如何巧用幽默呢?方法多种多样,如故错解题法、借题发挥法、巧用笑典法、自我调侃法等等。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在扫清障碍这一环节,教师故意漏讲“信赖”一词,学生便会指出:“老师,你讲漏了‘信赖’。”老师便装出大吃一惊的样子,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板书在显要位置,之后借题发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文中讲了谁信赖谁呢?”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中心词,也通过老师的故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熟记该词的同时去追寻文本的深层含义。
话语交际是一种有意识的表述活动,或是陈述事件,说明道理;或是提出问题,请求帮助;或是祝贺、探望,进行人际沟通;或是褒扬贬斥,得到情感上的共鸣等。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人们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话语行为,注意交际的对象、场景、背景、时机、语流和语体,尽量选用得体的话语行为。
三、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主要的是了解和学习它是怎样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用叶圣陶的话来说,言语形式是学好语文更本质、更关键、更主要的东西。由此可见,教学价值的凸显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而如何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扩大呢?在充分备好课的同时,关键在于如何提升表达效果,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扩大。
首先,增强形象类口语修辞运用。
形象类口语的特点是形象性,常用的有比喻、比拟、示现、对照、夸张、借代等方法。如教学生修改文章时,我们可以比喻为女人化妆;习作中写道打扑克的游戏,可比喻为学习54号文件。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使用形象类口语修辞,给学生加深了印象,有助于疑难问题的解决。
其次,增添情趣类口语修辞的运用。
常见的情趣类口语修辞有双关、仿拟、曲解、移时、婉曲、借用等。课堂中,偶尔听到教师一两句一语双关的幽默话语、特殊的曲解,可缓解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
第三,加强语势类口语修辞运用。
语势类口语修辞有排比、反问等多种形式,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用得最多的一类。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师生同时仿写句子,一连串的排比句,不仅达到了句子练习的要求,更升华了文本的主旨,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冲动。再如学习《海鸥老人》一文时时,可让师 生共同撰写颁奖辞。这样一来,学生会发现眼前的老师太有才了,老师不用整天盯着他们也能学好。
无论是形象类口语,还是情趣类口语,或是语势类口语,都会让学生觉得遇上了一位幽默的好老师,也就激发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欢的学科,那么就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获得优秀的成绩而不安。因为这样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科领域内,已经感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这种欢乐将伴随他走出校门,促使他在今后的岁月里始终保持这种寻求知识的欲望,他相信自己在这一领域内可以取得成功,这对于他的人生道路将是一个强大的良性刺激。因此,教师要使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就必须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
四、在突发事件中凸显语言魅力
有效的教学是帮助学生的学习有阶梯式的递升或扩展、帮助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层面上讲,教学环节是形成共同的经验,从教师的层面上看,有效的教学环节是生成,不是预设,因此,课堂教学有着不可预知的突变性,这就是突发事件。
常见的突发事件有思想性行为、知识性的意外、外来的干扰等。课堂中,突如其来的事件往往改变教学的顺利进行,而此时,我们应运用适宜的应变技巧来及时解决。
处变不惊,这是心理素质的试金石;寻找症结,这是成功者进步的阶梯;解决问题,这是成功的归宿点。而这些,作为教师都必须具备,而且是成为名师的关键一步。当遇突发事件时,解决的方法很多。如扭转课堂气氛、转移兴趣、捕捉时机、给予暗示、即兴幽默、因势利导等。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用语言的魅力回归计划,方能显现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基本功。
人们把教师分为不同的种类,有严格态度者称之为严师;有严谨态度和独特且适用的方法者称之为名师;有严谨态度、独特且适用的方法和先进教育思想者称之为大师。但无论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我们都应该利用语言这个武器,让无处不在的美通过语言进入孩子们的心灵,在课堂上启发思考、开启智慧、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使教学真正达到文道统一。
【参考文献】
1.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翟应增
《卓越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 3.王荣生
《教学环节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