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观念改变命运》有感
读《观念改变命运》有感
泰兴市迎幸实验学校小学部张荣美
寒假里,认真读了《观念改变命运》这一本书,感到收获很大。本书从思想、心态、工作、生活、社交、人生、成就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们常见的各种错误观念,全面阐述了认知观念,改变观念的重要性,更以大量真实案例和深具现实意义的寓言故事为载体,精辟地说明了观念的巨大力量和观念的先行作用。使读者充分认识到观念改变人生的意义和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生存境界,活出精彩人生。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观念:错过时间等于错过一切,利用好第二时间;机遇是成功的捷径;交天下可交之人,与敌人站在一起;成功从失败开始,没赢不等于输了,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永不失败,失败前面有成功等待;命运是一根虚设的木桩;正确的如不能坚持到底,就变成了错误;好创意比埋头苦干更重要;心灵的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烦恼都是自找的,用乐观对待人生;小处造就伟业,细节成就完美等等。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人生”。改变一种态度,收获一份心情;改变一种思维,收获一份智慧;改变一种观念,收获的则是一个未来。
正确的观念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思维的误区,踏上成功之路。只有勇于打破常规,具有前瞻的视野,独特的观念,才可以在人生舞台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古人说得好:“一念之差,谬以千里”。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就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念影响命运,观念改变命运。-2-
第二篇:读观念有感
读《观念》有感
---路在自己的脚下
在圣诞和元旦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很荣幸的收到了董事长送给我们的礼物--《观念》,读过之后让我感受很深,册子虽小但对我们特别是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却有着启明星的作用!
全书主要介绍了:对待自己,要诚实自省;对待工作,要勤奋主动;对待公司,要敬业热情;对待老板,要忠诚感恩。工作不仅能养家糊口,它更能带给人心灵的富足,促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有益于老板,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平庸的工匠,都应该带着热情和信心面对自己的工作。我们常常为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对老板给予我们的种种恩惠,我们也应该表现出自己最真挚的感恩。
这些当中给我深深震撼的就是就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不是注定不变的,一个人虽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出生,但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关键就是你一定要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与行动,并且一定要持之以恒。我的结论是只要有信念,路在自己的脚下,就像文中两个乞丐的故事,出身乞丐无可改变,对于“命”一个信一个不信,结果迥然不同,不同的是信念。泰戈尔曾说过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套用鲁迅先生“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本无命运,有的是信念,留下的是我们朝拜我们信念时所留下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想起了纽约州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如果说命运天注定那他的结果就只是酒鬼和赌棍。但在他51岁州长就职典礼上,他却留下这样的一段话 “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因为他的小学老师曾骗他说他会成为州长,而他也以成为州长来要求自己,通过自己几十年的努力他也终于做到了!
想想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我们,不用担当那种挥斥方遒拯救黎民沧桑的历史重担,所要做的只是作为一名员工当公司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一个子女当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现在我们在金龙这个大家庭里,他给与予我们良好的锻炼与发展平台,我们应该抓住这大好机会,尽显我们的风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要你能想到,下定决心去做,你就一定能得到你认为你应该得到的东西,你的命运也会因此而改变。
路在自己的脚下
第三篇:读《学习改变命运》有感
读《学习改变命运》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学习改变命运》的书,内容朴实真挚,使我受益匪浅。感觉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它展示了作者踏实的作风,和出众的才华。它不仅在传授学习方法,更是在励志,我认为无论谁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受到启迪。
当下,在“素质教育”的呼声浪潮中,很多人展开了对所谓的“应试教育”的批评。然而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其它素质的发展,是不对的。但是这仅停留在将“素质教育”与“考试”简单对立这个层面上,以为搞“素质教育”和“考试”成绩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体现了两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学习与人生的密切关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这个经济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的一切都与学习相关,所以生存的第一就是学习。懒于学习的人,就是在选择落后。学生要学习,凡是在社会上生存都需要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我们只有学习,才能跟上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才能使我有所作为。当今我国中小学生“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已有转变,已经开展教学课程的改革,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然跟着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观念也要转变,我们的文化水平、业务水平也要不断提高,认真读这本书,会帮助我重新树立学习观、考试观,乃至对整个生活、事业的看法和观点。由此可见,学习不仅是读书、听课、做题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它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
学习是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学习来源一种对未来的执著追求,对自我的深刻反省,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民族因学习而兴旺,国家因学习而富强。我们应该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都必须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我在读这本书时,在学这些具体的东西之外,更重要的是体会这些策略,方法背后的东西,理解作者在论述、论证这些观点的过程中所闪现的点点思想火花。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
第四篇:读《深圳十大观念》有感
读《深圳十大观念》有感
当我看到这本《深圳十大观念》封面上的十大观念,就知道这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好书,虽然在我手里很短时间,但我一会加班加点的看完它,过几天我还会买一本。
每一个观念的背后,都有许多难忘的故事,每一个观念的传播都伴随着自觉的口口相传。在深圳十大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观念的传承,看到实践与创新的永不止步。工作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更可以在身边发现一个个真实的深圳故事,也许并不惊天动地,却可以在大家心中激起共鸣——那是属于深圳人的生动故事,那是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片段,点点滴滴,汇聚成海,让我们看到了观念的蓬勃力量。
“观念”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思想单元,存在于所有城市中,这也是城市的观念共性和普遍性,是用来解读城市的逻辑前提。深圳观念就是展现深圳的城市灵魂与思想单元。它是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现代体制突破的前进冲锋号,是建设道路上经验的浓缩与升华,是在文明模式下城市再生之魂,市民德行之话,也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诞生和发展中绽放异彩,凝聚人心,辐射全国,推动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的一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
回首过去,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只是中国南海边上的一个小蛇岛。当时中国时局还不稳定,中国也是百废待兴。在改革开发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引领下,深圳领头人之一的袁庚在冒着政治风险的准备下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终于冲破思想禁锢的一声春雷。在1981年到1983年邓小平肯定的三年里,这句口号却是经历了被批判,被怀疑,到最后推向全国的过程,可以说是无比艰辛但最后还是开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随着这开山炮的打响,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维新运动拉开序幕。
在蛇口这个海岸之角,改革开放的成功以深圳的逐渐繁荣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城市文化建设的进一步的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发展的十字路口,凭着那高瞻远瞩之力,运其深谋远虑之思,坚定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当时,“蛇口**”引爆的一次价值观争论未息,后起的关于特区“姓资姓社”的诘难也风起云涌,再到后来的“黄甫
平”系列评论引发的思想交锋,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在在这场混乱的十字路口中空前徘徊。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口号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中国前进道路上的那层迷雾,指引着深圳,指引着中国走向发展的新道路。
在深圳这块革命与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无数的深圳人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积极推行改革,试验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在深圳这块处女地上留下很多的第一个,第一次,第一场发展的痕迹。就是这种敢于拼搏的闯劲,让无数的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下赋予了“敢为天下先”更光亮的色彩,更炫目的奇迹,更鲜明的个性,更丰富的意蕴。在特区而立之年,南方科技大学的大胆探索高教改革使得深圳人的“敢为天下人先”进步的得到张扬。
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圳,作为改革开放飞速发展起来的大都市,靠着实干和闯劲是不够的。深圳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已成为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国际大都市,不光有这绚烂夺目的现代建筑与设施设备,更有城市自身的都市文化。就比如人,有血有肉有骨架,这都是外表,更重要的是有脑有思想。深圳,这个渐成型的大都市,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容纳国内外的人来到这样生活发展。“来了,就是深圳人”如此响亮的口号展现这深圳的宽怀。在深圳这大都市里,没有它的方言,在这里,有北京人,东北人,四川人,湖南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出生地,却有共同的身份:深圳人。深圳就是一个浓缩了的中国。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深圳,让城市因为读书而受人尊重,读书并非私人的事情,在基于文化权利之上的私人阅读外,更有基于公众利益考量的公共阅读,阅读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潜力与素养,私人阅读的聚会与保护,加上公共阅读的倡导与选择,决定一座城市的文化格局和文明力量。开启一座城市的气质重塑和文化坚守。
这是十大观念不是深圳私藏的观念,其实也是我们的十大观念,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可运用这些观念,这几天工作更是体会深刻啊!刚进入工作不在是在学校的纸上空谈,而是真枪实弹的干,想到的觉得对就去做,在前辈的指导下实践更改方案,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才能有所建树有所创新。对于那些曾今帮过我们的前辈朋友要始终怀一颗感恩的心,也要去帮助需要我们帮
助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一直认为不只是得到余香,而是得到更多,比拥有玫瑰还多,你会得到好感,尊重,爱戴。尽情的送去你的“玫瑰”吧!
第五篇:读《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有感
读《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有感
自从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我再次以饱满的热情跨入读书的行列,与大家一道遨游书海,重新领略书的韵味,品尝书的甘甜,继续秉灯夜读,沉醉书香。学生时代读的是教科书,走出社会读的是故事书、文艺书,参加工作读的是教案与参与书,说实在话,在没开展读书活动之前,我没有认认真真地、象模象样地读过一本教育名家的教育专著,偶尔读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教育杂志上的文章,有点兴趣时读一点日常杂用方面的书籍,象现在这样静下心来读一本本名家名著,并且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悟与体会,几乎从未有过。通过一年多的读书,使我大开眼界,精神世界为之更加丰富多彩,生命得于升华,对书籍的看法也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评价。书籍确实能安慰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心灵,静化我们的心灵。它里面有星光的闪耀,有雨露的润泽,也有花草的芳香,既有黄金屋,也有颜如玉;它既能把人生引入歧途,使你饮恨终生,也能使人生辉煌,无限幸运。以前,书籍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枯燥无味;现在是一种吸引一种味道,读后心怀豁达,是一条河流,一片天空和大地,心旷神怡,虽然说不上陶醉,但也说得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与快乐。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领会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的真正内涵。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新教育之梦》,带我走出了对日常教学的困惑与迷茫,走进了新的教育理念,读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后,让我学会了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明白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魅力,懂得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教育态度、改变了教育行为,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按书中的观点,方法去尝试、去面对教学,确实使我重新为师,重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和愉悦。
今天,当我站在书香伴我成长的演讲台上时,我虽然没华丽的词藻去赞美书籍,没有动听的语言去诉说读书的快乐,但我深信,在往后那伴有书香的日子里,我会过得更充实,过得更愉快。让书与生命融为一体,以书为伴,相信明天会更好!
一、从爱生入手,感悟“教育的真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当代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始终以“爱生”为主线,来诠释教育的真谛。教师只有自发成为播撒爱的使者,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爱造句,用爱生活,才能“奏响爱的旋律”和教育最强音。当一名好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这五个方面诠释教师的的标准——就是爱,进而达到师生心灵共呼应,奏响教育主旋律。“学会关心,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尊重每一个学生”“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等紧紧围绕一个“爱”字,从每一个细节中洞悉教育之事,感悟教育之真,在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塑造孩子。让教师们都知道,拥有一可爱学生的心是当一个好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不在做陶行知笔下的“糊涂先生”,希望大家领悟爱的真谛,感悟教育的真义。
二、从课堂切入,挖掘“教育的智慧”
课堂是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是教师成长的生命绿洲,更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的平台。教育是艺术,是追求,需要教师智慧来表现,它正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所在。德育专家王晓春的《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一书,给出了详尽的答案。作为教师,应该时刻研究课堂,梳理课堂,精心打磨每一课,醉心锤炼每一句语言,让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让教育的智慧尽情构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温馨课堂。大量读书,深入实践,及时总结,积极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向名师学习,学他们的奉献,学他们的敬业,学他们的创业精神,不断完善自己,让课堂扮演好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展示挖掘课堂中教育的智慧。
三、从成长入手,培养“教师的精神”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的成长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激情与理想并存,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感悟,突出教师专业的自主成长,让教师有意愿和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探究,实现自我发展的成长。这样教师应做好“读书、反思、写作”三件事,坚守自己的个性,“不跪着教书”,坚持求真与求实,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在逐渐反思中成长,书写精彩的人生。学校的发展,学生主体的凸现,依靠教师来推动和实现,因此,“办好学校,教师第一”。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超越,一次次用心点燃校园里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渴望知识的火焰。
没有付出,哪来成功,没有积累,哪来精彩!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在反思写作中引领成长,执着的培养教师的精神。
四、从行为入手,提高“教师的素养”
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教师的素养包含三个层面: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笔者理解为教师的素养包含的范畴很广泛,素质、人格、礼仪、健康和习惯等等,而这些都涉及教师的行为艺术。但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知识缺少、文化底蕴不足,艺术修养肤浅”三大问题是困扰着教师的人文素养,学校必须下大力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书中提出的“读名著、拜名师、游名胜”“三名”策略,不失为好方法,从中汲取经验,品尝教育的力量,提升教育的智慧。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作为教师我们耳熟能详,就在于陶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善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想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信任。教师要有学习的习惯,从书中学,从网络中学,在工作中学,在反思中学,在写作中学,做一个学习型、反思型教师,遨游书海、冲浪网络,架构教师成长的“立交桥”,让博客为教师成长“添翼”,让写作为教师成长“催化”、“助推”,让教师的一切行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
五、从校园切入,散发“书籍的芳香”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没有书,不能称其为校园”。让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书香定会绽放在校园,散落在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校园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们可以想象,师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通过多种途径,补充精神元素,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师生时时,处处充满着阅读的喜悦,一个个故事让我们醍醐灌顶,一则则哲理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把捧读书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见证师生读书的热情,我想我们的校园定会书香满园,处处散发书籍的芳香。
六、从成果切入,展示“读书的收获
“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了教师读书是“金科玉律”。读书让我们聆听大师们的教诲,饱餐大师们的智慧,它犹如指路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点亮了心中的希望,领略从大地深部涌出却向着理想的天空升腾的“行知合一”的教育著作,享受着千姿百态、营养丰厚的“教育大餐”,伴随着一部部追寻新理念,探求新实验的教育大作,走进一个个智慧的世界,让精神食粮滋润我们的心田。
让读书成为可能,让读书成为习惯。当一名读书校长、教师,感悟人生,捕获理想,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阅读它,走进它,让我们放飞理想,走向辉煌!用阅读滋养心灵,用读书丰厚底蕴,使我们内心开放、鲜活、细腻和温和,从云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润物无声,从理论延伸到实践,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读书给我们的不只是启迪,更是一种享受。书籍是无价之宝,让我们用心领略、触摸教育的风景,展示读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