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

时间:2019-05-15 07:5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

第一篇: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

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

一般包括五个阶段:

1.任务确定阶段:

① 由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

② 制订项目计划书和任务书。

2.合同编制阶段:

委托方以制订的项目计划书和任务书与规划编制单位签定旅游规划编制合同。

3.前期准备阶段:

① 政策法规研究;

② 旅游资源调查;

③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④ 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立规划区在交通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现状、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各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制约因素及机遇。

4.规划编制阶段:

① 策划规划区旅游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产品;

② 确立规划分期及各分期目标;

③ 提出旅游产品及设施的开发思路和空间布局;

④ 设计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估算投资规模,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评价;⑤ 形成规划区的旅游发展战略,明确商业模式,提出规划实施的措施、方案和步骤,包括政策支持、经营管理体制、宣传促销、融资方式、教育培训等;

⑥ 撰写规划文本、说明和附件的草案。

5.征求意见评审阶段:

规划草案形成后,应集思广益,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充实、完善;并要求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第二篇:旅游规划

1、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三大

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进行的总体部署,包括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种基本形式。总体规划是整体的和全局的,而专项规划是部门的或某一方面的,因此后者从属于前者。

2、364要素释义 “3”为三大基础要素:资源+市场+背景 “6”为六大活动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4”为四大支撑要素:体制+环境+人员+资金

3、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开发公司)

旅游资源内涵的科学理解:①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②旅游吸引力是判别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③旅游资源既包括未被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④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⑤旅游资源既有固有的,也有人造的;⑥

11、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定义

旅游产品是一种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组合的“制品服务组合”,依托于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向游客提供整个旅游旅游活动过程的全部服务,包括旅游吸引物及其他必需品。

12、旅游规划的市场细分与意义

市场细分,也叫市场分割,根据不同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购买需求与欲望,购买态度,购买行为特征等),把一个整体性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从而确定企业目标市场的活动过程。

市场细分的作用:①有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目标市场。②有利于企业深入掌握市场动态,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③有利于企业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13、怎么样选择目标市场

大体确定本旅游企业经营范围;进行市场细分;分析评价各细分市场(①估算各细分市场的市场潜量和本企业的销售潜量②分析各细分市场的销售潜力③对备选的细分市场进行赢利潜量测评);确定目标市场。

旅游规划的内容 服务项目规划综合效益分析旅游规划图件自然社会状况相关行业状况旅游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原则旅游资源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交通状况规划美国的“七喜”饮料就宣称为“非可乐”,从而将所有的软饮料分为可乐和非可乐二类,“七喜”则自然成为非可乐饮料阶梯中的第一位了。“爱尚-非蛋糕”;“野生动物世界”的形象定位是站在普通笼式动物园的反向形象阶梯上的定位。这种定位策略谋求的是挑战竞争对手、否定竞争对手,以此突现自身的竞争定位。

(四)避强定位策略

也称“寻空定位”、“缝隙定位”、“空隙定位”。比附定位和逆向定位都要与游客心中原有的旅游形象阶梯相关联,而空隙定位全然开辟一个新的形象阶梯。旅游点的形象定位更适于采用空隙定位。空隙定位的核心是分析旅游者心中已有的形象阶梯的类别,发现祥和创造新的形象,树立一个与众不同,从未有过的主题形象,是一种寻求空白挖掘潜力的方法。

“世界之窗”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这种策略谋求的是与竞争对手“共存共荣”“和平共处”的独特性、首创性、标新立异的特色竞争定位。

(五)名人效应定位策略

旅游活动本身带有较强的文化性和历史性,许多旅游地也就是依托历史遗迹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有历史或现代名人足迹的旅游区或旅游地,可以依托这些名人的形象与地位提升旅游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如岳阳楼形象与范仲淹,一部分劳务也是旅游资源;⑦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5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市场化生态化战略化创新化-合作化多元化 系统化-

规划区旅游业发展的竞争性分析——(SWOT)分析 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是对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和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的综合分析,并以此获得备选战略方案。

4、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无差异差异集中-

5、国际标准评价方法: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评价体系: 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资源要素价值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反对旅游开发的团体(如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异议 政府干预和立法机构影响旅游替代品发展现有目的地竞争新目的地的开发交通供给厂商、旅行社等影响游客的需要、期望以及对价格的敏感度

6、旅游形象定位策略超强-、近强-、对强-、避强-、名人效应-、重新-

形象定位概念:指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特点,针对目标市场通过服务实物和宣传控制,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旅游地的独特形象风格。

形象定位的重点(1)旅游(区)地的物质景观形象分析(2)社会文化景观形象分析(3)旅游企业形象分析(4)旅游核心地区(地段)的景观形象 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三要素:主体个性、受众认知、传达方式

各省形象定位 浙江:诗画江南 山水浙江 云南:彩云之南 绿源之都海南:椰风海韵 度假天堂黄山:感受黄山 天下无山华侨城:“一步迈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

7、《旅游规划通则》里旅游规划的分类 将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

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分为全国-、区域-和地方-。旅游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实际规划(专项规划)。

8、规划成果的表达

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及附件。规划图表包括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旅游业发展目标图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图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等。

旅游总体规划成果:①规划文本。②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③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④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①规划文本。②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③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④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①规划设计说明书。②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③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2000。旅游规划创新怎么样去创新具体体现在旅游规划理论的创新、旅游规划方法的创新、旅游规划内容的创新,突出地方特色。旅游规划怎么走合作道路

(1)走多学科相结合的模式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需具有旅游、市场营销、区域规划、环保、城市规划、建筑和道路交通等各专业的规划设计人员。(2)走官、产、学相结合的模式

9、旅游规划理论基础

(一)地域分异规律

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形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引起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区域差异性规律对旅游规划的启示

1、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或比较优势⑴大力发掘旅游资源的潜力⑵旅游设施和服务上大胆求新

2、正确指导旅游区划工作

3、指导旅游功能区(性质)的确定

4、合理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确保正确的旅游发展方向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意义

在旅游规划中,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保持人类享受有资源的公平性,严格控制出现急功近利,重用轻保护,甚至只用不保护的现象。还要注重旅游区的环境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旅游规划人员应树立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观念,切实保证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旅游的有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旅游人类学对旅游规划的启示

为旅游规划提供了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 在提升旅游地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质量之前,首先要充分考虑并协调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以及旅游地相关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和利益。

(四)利益主体理论

不同利益主体在旅游规划过程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应该在旅游规划中不同时段按照其关注问题召集不同利益主体参与到规划中来。

10、怎样避免旅游周期对旅游地的影响

①吸引力越大,其生命周期越长。做好旅游规划,努力促使旅游产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延长稳定期,延迟衰退期的到来。

②规划开发旅游新项目、更新改善旅游设施、扩大宣传促销的范围,重新包装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则可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进入稳定期以前,开始考虑和着手规划新产品开发,实行更新换代,使旅游产品步入复兴期的新一轮循环。

③实施正确的产品组合策略和市场细分战略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④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按时间、种类、消费水平和线路等要素进行产品组合和配套服务,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减缓变化趋势。

植物绿化规划

韶山形象与毛泽东,绍兴形象与鲁迅,安陆形象与李白等联系,采取的就是这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中各类要素的相种形象定位策略,名人效应定位策略对旅游形象塑造效果较为显著。互关系的学说,主要是研究分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位内经济活

(六)重新定位策略

动优化组合的理论。区位理论主要有: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根据市场发展和当地旅游发展的新需要,重新建立新的旅游形象。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14、区域规划“一二三一工程”

区域旅游规划的“1231”工程即用“一个目标、两个分析、三个步骤和一个支持系统”,简单概括了区域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程序。一个目标: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提出规划的总体目标 两个分析:客源、产品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三个步骤:定调子(确定区域形象并实施整体促销)、定盘子(规划空间布局与线路设计)、定路子(规划旅游吸引物、项目、设施和服务)一个支持系统:政策、环境、资金、人才等影响规划实施和有效管理

15、规划鹰 鹰头为旅游吸引物;左翼为住宿设施、其他服务设施;右翼为

交通条件、其他基础设施;鹰尾为当地社会经济条件;飞得方向为客源市场;周围的大气相当于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环境;雄鹰展翅飞翔被誉为旅游目的地的起飞。

16、区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娱乐产品;旅游项目 旅游项目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经过人为的改造和设计将其独具特色的魅力更加突出的展现出来。与旅游项目是依托关系;旅游项目是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桥梁;差异:经济特征、空间特征、文化特征。

旅游项目包含娱乐(游乐)项目旅游产品由旅游项目组成;旅游项目是旅游产品的基础

17、旅游规划关注什么? 主题定位、市场定位、结构调整、形象塑造、区

域定位、功能定位、项目定位、产品定位。

18、旅游产品开发的昂普(RMP)分析

旅游产品昂谱(RMP)分析理论,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分析

(ResourceAnalysis)和M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分析(P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框架思路。旅游产品昂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资源(R性)分析,资源评价和产品转化;市场(M性)分析,产品弹性和旅游者的产品选择偏好;产品(P性)分析,产品创新和空间布局。

通过对这3个方面的个别分析,综合得出旅游地区域开发方法,解决区域旅游开发的规划问题。其中,旅游产品分析是开发的框架性思路,要从构建旅游产品理念系统,揭示深邃历史文化背景,组织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凸现重点旅游产品层次4个方面对旅游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

周期理论1探查阶段:旅游地游客零散,设施短缺,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持着其原始性。

2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渐渐规律化,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简单的旅游设施。组织规律化的旅游迫使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开始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

3发展阶段: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宣传下,形成成熟的旅游市场,外来投资剧增,旅游支持系统完善,旅游地自然面貌显著改变。

4巩固阶段:游客增长率下降,总量仍增加。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联系紧密。常住居民,尤其是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因为这一切可能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旅游地形成界限分明的娱乐、商业区域,设施可能满足不了需求。5停滞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趋于饱和或被超过,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来。旅游地良好的形象已建立,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接待设施过剩,保持游客规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自然和文化的吸引物或许被“人造”设施所取代。

6复苏阶段:两种途径:一是创造一系列新的人造景观;二是发挥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重新启动市场。

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5种可能性:

①深度开发卓有成效,游客数量继续增加,市场扩大,旅游区进入复苏阶段; ②限于较小规模的调整和改造,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大,复苏幅度缓慢,注重对资源的保护;

③重点放在维持现有容量,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④过度利用资源,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竞争能力下降,游客量显著下降; ⑤战争、瘟疫或其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急剧下降,这时想要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

(一)超强定位策略: 也称”领先定位”、“争雄定位”,努力争取使本地在旅游者心目中占据同类旅游地形象阶梯的第一位置,也即常常给人留下的是世界第一的形象。这种定位策略谋求的是在一定领域的领先性和压倒性竞争位置。如东岳泰山号称“五岳至尊”,桂林山水号称“美甲天下”,世界最大的××景区,最富活力的景区等等。用于独一无二或无法替代的旅游资源,即适合于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替代性的资源进行的定位,如中国的长城、故宫,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

(二)近强定位策略

也称“比附定位”“借势定位”。并不去占据原有形象阶梯的最高阶,而是抢占第二位,强调与旅游者心目中处于某类形象阶梯第一位置的旅游地同属一类的形象,即突出“类”的联想、“类”的区别,不做“鸡头”而求“凤尾”,不能“第一”但求“一流”常常通过对比使人产生联想,借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如牙买加——“加勒比海中的夏威夷”,海南三亚——东方夏威夷;越南下龙湾——海上桂林;昆明“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东方日内瓦”。苏州乐园——”东方迪斯尼“目的无非是利用夏威夷等绝对稳固的旅游形象而较轻易进入游客心中,并在旅游形象阶梯中占据一个较佳的位置。这种策略谋求的是连带性,借光性竞争位置。

(三)对强定位策略 也称“逆向定位”“对抗定位”。强调并宣传定位对象是消费者心中第一位形象的对立面和相反面,同时力争开辟一个新的易于接受的心理形象阶梯。例如,

第三篇:旅游规划

什么是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在旅游资源与市场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旅游发展蓝图及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一种谋划和安排。

旅游规划的对象旅游规划的对象是旅游系统,它由四部分构成,它们是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旅游规划是在二战后开始出现,被公认的世界最早的旅游规划是 1959年美国夏威夷规划

为什么说旅游规划的对象是旅游系统旅游规划的对象是非常的复杂,有很多要素,相互联系的、相互依赖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如身体,整个身体是一个大系统,有很多小系统,神经,呼吸、循环、消化等子系统,子系统又有很多构件,消化,口腔,牙齿。可以说系统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规划必须具备系统思想。所以,旅游系统规划实质上是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运行,从系统的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规划对象的综合的整体优化,而不是从局部和单个要素出发,也不只关心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状态,克服从单一目标出发、单一因子考虑问题的弊端,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对旅游系统中任何一个具体方面进行规划,都必须考虑其它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旅游系统的动态平衡、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最优组合状态。

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的基本模式,也就是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可以用1231工程模式来表达,就是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两个基本分析/作好三个发展板块设计/构建一个支持系统。一个发展目标

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的分析

第一板块为前位板块,它是指直接吸引旅游者前来参与旅游活动的旅游吸引物,即狭义的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第二板块为中间板块,它是指为前来的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的旅游相关行业、设施和服务;第三板块为后位板块,它是指旅游区内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构建1个支持系统

旅游规划的原则(1)形象原则:通过开发必须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这是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旅游形象要有自己的特色/鲜明的主题/无穷的魅力,才能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忌讳抄袭/模仿。没有特色

(2)市场原则;有源源不断不断的客源,才能使旅游目的地长久不衰。旅游客源市场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游人的动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开发时必须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动。

(3)美学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时要尽量体现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任何建筑物或服务的形式都必须与相应的自然环境和旅游气氛融为一体,体现自然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

(4)效益原则;追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

(5)保护原则;任何旅游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不可替代的,都具有唯一性,旅游规划应该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旅游规划的意义旅游规划是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必要手段;旅游规划是形成良好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旅游规划是促进旅游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旅游规划是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旅游资源只要是具有开发为旅游产品的潜力的事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被视为旅游资源。

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特征“三为主,三为辅”的特点:即以港澳台同胞、华侨为主,外国旅游者为辅;以亚洲为主,欧美为辅;以日、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周边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辅,且这种基本格局在近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旅游资源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旅游容量一个旅游区在提供使旅游者满意的接待、并对资源产生很小影响的前提下,所能进行旅游活动的规模,一般用容纳的旅游者人数来表示。

旅游形象旅游区形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包括旅游者)通过心理感觉和知觉感知,在头脑和记忆里形成的关于旅游地或景区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评价。旅游地形象定位与口号设计——策划的核心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1)使地方旅游决策部门和公众对地方性有较深的理解,使决策者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识别出最核心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把握未来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方向;使地方公众了解本地开发旅游的潜力和前景,增强旅游意识,积极参与地方旅游的开发和建设。(2)为旅游者的出游决策提供信息帮助,旅游者在选择出游目的地的时候,面对众多不熟悉的旅游地及旅游产品,常常会犹豫不决。最近的研究认为,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不一定总是距离、时间、成本等一般因素,旅游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或其它一些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旅游地通过形象设计,可以增加识别度,引起游客注意,诱发出行欲望。(3)为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批发商和旅行零售商提供产品组织及销售方面的技术支持,对于旅行社来讲,其线路的组织和产品包装,与目的地的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1)作为原材料,旅游资源要制成旅游产品,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加以筛选、加工,甚至再创造,然后才能组合成适销对路的产品

(2)同一种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包装为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一种旅游产品可以建立在一种或多种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

(3)旅游资源经过开发转化为旅游产品。

(4)旅游市场需要的是旅游产品,而不是旅游资源,经过开发加工后的旅游资源也仅是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而不是产品的全部。

世界旅游产品的分类世界传统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自然风光观光、城市风光观光、名胜古迹观光等)及其升级产品;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艺术欣赏旅游、民俗旅游、怀旧旅游、祭祖旅游、宗教旅游等);商务旅游(一般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奖励旅游、大型商业性活动节事等);度假旅游(海滨旅游度假、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度假村、度假中心、度假区、野营旅游)、社会旅游等5 类。

世界新兴型旅游产品:

一、满足旅游者健康需求的健康旅游产品,体育旅游(滑雪旅游、高尔夫旅游等)、保健旅游(医疗旅游、疗养旅游等;

二、满足旅游者发展需求的业务旅游产品;,如修学旅游、工业旅游、务农旅游、学艺旅游、科学旅游、考察旅游等;三是满足旅游者享受需求的旅游产品,如豪华列车旅游、豪华游船旅游、美食旅游、超豪华旅游等。四是刺激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体验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某种感官刺激的旅游产品,如探险旅游、冒险旅游、秘境旅游、海底旅游、沙漠旅游、斗兽旅游、观看古怪比赛旅游、狩猎旅游、体育观战旅游等。五是体现旅游者的环保意识的替代性旅游或持续旅游,亦称后大众旅游,包括生态旅游、自然旅游、社区旅游。

六、活化旅游产品

中国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的旅游产品分为4 种类型:一是观光旅游产品,以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为特色的具有东方文明和神州风韵的观光产品在世界上具有垄断地位;二是度假旅游产品,其中家庭度假、乡间度假、海滨度假、周末度假、节日度假显示日益广阔的市场;三是专项旅游产品,包括古代城市之旅、乡村旅游、长城之旅、黄河之旅、长江三峡之旅、奇山异水游、丝绸之路游、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游、冰雪风光游、寻根朝拜游、青少年修学游、新婚蜜月旅行、保健旅游、烹饪王国游、江南水乡游、佛教四大名山朝圣游、以及探险、漂流、狩猎等专项、专线旅游;四是启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红色旅游以参观游览红色景观为主要内容,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这里的红色景观是指所有与中国革命有关的各种红色资源,既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所、也包括与之有关的人造景观,其中革命遗址主要包括会议会址、革命活动旧址、伟人故居和战场遗址等;纪念场所主要包括纪念馆、博物馆、陵园;人造景观主要包括:雕塑、石刻、主题公园等。

度假旅游目的地相对固定;更加强调休息;在一地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回头率较高;无需导游陪同;对娱乐设施和服务要求较高

节事旅游主题突出、公众参与;综合效益明显;外部环境敏感

博物馆旅游博物馆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它使得旅游活动由一般的观光上升到文化高含量的游憩活动。被称为“旅游者之家”的博物馆,是旅游者、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旅游者的必到之地。

旅游区开发用地的一般原则

1、人为建筑应尽可能少地干扰自然生态系统;要考虑该处最佳的环境容量和潜在影响。要防止公路堵塞河流、建筑物把动物从水源边吓跑、污水污染自然界的水流等现象的发生。

2、建筑物应尽量造的不明显它们不应成为周边自然环境的主体,也不能脱离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风格。它们应尽可能地使用当地原材料:石头、木材、竹子、泥砖等。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外来材料。建筑物应属于当地风格并与环境融为一体。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以树林为屏障伪装建筑物。

3、有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把设施放在周边地区,删除多余的设施,有的放矢地布局各种要素。为人而设计。从社会学角度考虑土地利用的最佳使用限制,以及安全和便利因素。如果旅游者的住宿地座落在山脊,可以俯视整个地区,那么它应被安排在各个角度都可以看见的地方

4、既要有好的形式,也要有好的功能在营造建筑物之前,应先考虑到所选地点交通是否方便。进入旅游设施的道路尽量设计成单行线,围绕一组建筑群,停车场设在路的一边。在实体规划、建筑设计和旅游设施的建造中,应鼓励使用“生态技术”,如太阳能、收集使用雨水、垃圾再利用、以自然通风代替空调、食品自给等。

5、道路不要太显眼只要有可能,就要使用下陷的地形、树林、山地和其它地形来作掩护。应该依地形而建。在设计时要尽量减少水土流失,从而保证适当的排水坡度。要使用转弯和隆起来限制速度。尽管有些道路是为旅游者靠近动物而设计的,但也应避开一些敏感的区域,如水鸟的繁殖区

旅游服务服务(service)的基本含义是“为他人做些什么”。旅游服务是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活动所构成的集合体,它能够向旅游者提供某种价值或满足旅游者的某种要求,可以解决旅游者解决不了或不愿解决的问题。旅游服务中既包括产品服务,也包括人员服务

旅游解说分类:自导式和向导式

功能:一是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二是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其价值;三是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四是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五是提供一种对话的途径;六是教育功能

可持续旅游可持续

缘起

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源于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等问题引起的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

缘于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对鸟类的关怀。1962年一个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的名字总会被提起,她就是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这是因为在上个世纪中叶她推出了一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危害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逊一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经济议程的中心。

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机后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旅游1997 年世界旅游组织授权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

世界旅游组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可持续旅游的内涵一是满足需要;通过适度利用环境资源,实现经济创收,满足东道主社区的基本需要,提高东道主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满足旅游者对高生活质量的渴望,满足发展与享受的高层次需要。

二是环境限制;资源满足人类目前和未来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体现在旅游业中就是旅游环境承载力。即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某地区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成为可持续旅游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是公平性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标(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第四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 项目方案的编制程序

1.1 组织与技术准备

1.1.1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挂帅的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下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政策和确定工作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方案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方案并上报审批。

1.1.2 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具体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涉及村要指定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反映用地需求和村民意愿或意见,参与方案的研究与协调。

1.1.3 制定工作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工作步骤与方法、工作人员组成与分工、工作经费筹措等。

1.1.4制定技术方案。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与目的、方案编制和工作步骤与方法、技术路线,方案成果与要求等。

1.2 宣传发动,村民参与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浙委办[2010]1号、浙土资发[2010]14号的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1.3 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1.4 收集资料

1.4.1 基础资料。

1.4.1.1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

1.4.1.2 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1.4.1.3 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1.4.1.4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

1.4.1.5 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1.4.1.6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1.4.1.7 农业普查资料;

1.4.1.8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

1.4.1.9 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1.4.2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1.4.2.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1.4.2.2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1.4.2.3 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1.4.2.4 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及其他专项用地调查资料;

1.4.2.5 土地评价、土壤分级资料。

1.4.3 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1.4.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4.2.2 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4.2.3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资料;

1.4.2.4 国土规划、县域规划、城镇规划、开发区规划、农业区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及林业、交通、水利等各专业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1.5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5.1 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集镇化(或中心村)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乡镇、村级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5.2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及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限,分析、比较各类土地的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1.5.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县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1.5.4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计算土地开发利用率、各类用地实际利用率、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产出率、生产率相比较,评价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的高低。

1.5.5 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土地利用特点和各种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1.6 土地供需预测

1.6.1土地供需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1.6.1.1提出对人口和各部门用地的要求;

1.6.1.2 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测算各类土地供给量;

1.6.1.3 各部门根据预测要求,测算规划期间的人口和用地数量、类型,提出用地布局要求;

1.6.1.4 对部门用地预测结果进行初步审核,凡不符合预测基本要求的,由有关部门修改或重新进行预测。

1.6.1.5 汇总各类土地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1.6.2 土地供给量测算

1.6.2.1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远景潜力分析

一是在分析各类农用地实际利用水平、集约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农用地整理和集约利用增加农用地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单产的能力。

二是在分析各类建设用地实际利用水平、集约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各类建设用地调整改造的能力。

三是调查各类废弃地的面积、分布,评价废弃地适宜复垦利用方向合数量。

1.6.2.2 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模预测。根据国家合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要求合投资能力,通过投入产出合费用效益分析,预测规划期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为各类用地的数量合预期效益。

1.6.3 人口预测

1.6.3.1 预测采用的总人口基数与政府正式公布的人口数一致。

1.6.3.2 规划期总人口的预测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预测。

1.6.3.3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宜由计划生育部门为主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根据计划生育政策,分析多年来的自然增长情况予以确定。

1.6.3.4 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应根据公安部门统计的多年人口实际净迁入(出)数量,并分析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予以确定。

1.6.4农业用地需求预测。耕地需求量一般由农业部门为主预测。

1.6.4.1 规划期耕地需求量应在保证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合理预测作物播面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基础上确定。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包括当地基本需求量、国家订购和调出(入)量,其中:当地基本需求量根据1.6.3条预测的人口总规模和计划要求达到的人均农产品占有标准确定;保证努力减少调入量,增加调出量。作物播面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根据多年实际变动和规划变动和规划期内物质投入和技术进步情况预测。

1.6.4.2 耕地需求量如采用统计数预测,应将其结果按土地利用现状二次调查(下称“二调”)或二调成果进行修正。

1.6.4.3 人口高峰年不在规划期内的,尚应根据人口高峰年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和作物单产、复种指数变化趋势,预测人口高峰年耕地需求量。

1.6.5 村庄建设建设预测。村庄建设用地需求量一般由建设部门为主进行预测。

1.6.5.1 新建区用地选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建区用地选择范围,必须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下称“二规”)的要求。

1.6.5.2 新建区用地规模的确定。应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规定,即项目新建区总用地规模不得超过项目撤、迁、并原村庄的建设用地规模和需占用耕地面积不得超过通过项目撤、迁、并后原村庄建设用地复垦耕地的面积。

1.6.5.3 乡镇村建设用地预测。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包括新建区、盘活区和保留区的用地规模)应在符合浙江省城乡建设厅编制的《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有关技术规定》(浙建乡[1994]224号)和不超过当地政府制定的乡镇村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前提下进行预测。项目方案的研究广度与深度

2.1 方案研究的内容

根据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要求,本轮开展的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有:

2.1.1 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

2.1.2 拟定项目区产业规划与布局。

2.1.3 确定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程规划及布局。

2.1.4 拟定项目区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案。

2.1.5 拟定项目区权属调整方案。

2.1.6 拟定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保障措施。

2.2 方案目标的确定

2.2.1 确定方案目标的依据

2.2.1.1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或上级下达项目区涉及乡镇、村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2.2.1.2 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

2.2.1.3 土地利用现状、利用潜力和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

2.2.1.4 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2.2.2 方案目标。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规划期土地利用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适度开发宜农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2.3 方案研究的广度

综合整治是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布置与调整。因此,方案研究的广度主要包括:

2.3.1 土地整理开发与原村庄建设用地复垦规划与设计方案;

2.3.2 新建区用地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2.3.2.1 搬迁农居建房用地(包括:五保户、孤寡老人等集中供养集体用房与配套用房等)调整与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2 休闲娱乐公园或活动场所(包括:老年活动室等)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3 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及其配套用房等)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4 项目区域内三产业(包括:商店等)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5 村内污水排放(包括: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场、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沼气池建设)集中处理场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污水排放走向,污水集中点的分布与布局。

2.3.2.6 村内外绿化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7 村内外交通道路(包括:公交车停靠站、场等)规模与布局方案。

2.3.3 村民饮用水水源地及其设施规模与布局规划方案,规划饮用水源地及取水范围,设计引水管道的走向等。

2.3.4 排水防洪工程规模与布局规划方案。

2.3.5 项目区域内土地权属调整方案与一产业的发展纲要。

2.3.6 项目区域内一产业的加工业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4 方案研究的深度

2.4.1 土地整理开发与建设用地复垦方案编制深度

土地整理开发与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工程的范围、拐点及拐点座标明确、清晰,地类清楚、数据翔实,新增耕地图斑及范围、面积准确,工程布局科学合理,明确项目工程的布局与走向,并附有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图(施工工艺及其材料的使用与说明)和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及其单价的预测等。

2.4.2 新建区用地方案编制深度

新建区用地总量安排需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要求,其范围、拐点及拐点座标明确、清晰;新建区用地图斑及范围、面积准确,地类清楚、数据翔实;农居建设用地安排需符合相关建房用地标准;公共设施(如:休闲娱乐公园或活动场所、教育、绿化、交通等)及其用地,要切合项目区的实际及相关用地标准,以及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方案编制深度

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农耕习俗、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已经存在或将来可能培育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食膳和生活所需农副产品发展方向的产业,编制其产业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方案。方案应当包括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用地的落地和范围,预测农副产品的培育、农业技术力量的支撑、产品销售渠道和最终落户城市等、以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即农副产品加工业)用地规模等。

2.4.3 相关工程方案编制深度

2.4.3.1 村民饮用水工程。根据当地的人口和用水的习俗,编制村民饮用水的水源地及其保护的范围与措施,引水管道的大小与走向等方案。方案应包括预测村民日饮用水水量及引水支管道大小与走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节约用水措施及其水源地取水设施规模,以及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2 防洪排涝工程。根据当地的集雨面积、多年平均降雨量及其雨量的分布规律,原有的防洪排涝标准及危及当地村民或农田的情况等,编制防洪排涝方案。方案应包括防洪排涝工程的规模与布局,工程设施的使用与维护以及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3 对外交通工程。在分析项目区域内现有的对外交通道路及其等级、今后的区位条件变化(如从基层村升格为中心村或集镇等)及对外交通道路的需求(如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外运)等基础上,编制对外交通工程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方案应包括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农村联网公路及提升道路的等级等内容。

2.4.3.4 农村电气化工程。预测并编制项目区内的用电量(包括居民用电量、农业生产用电量和加工业用电量等)及其输送电能的设施规模与布局,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内容。

2.4.3.5 其他工程。根据项目区的现状与今后的发展方向,预测和并编制相应的其他内容(如污水排放与处理等)的工程布设方案,以及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内容。

方案编制方法与要求

方案编制应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文本及其说明、规划设计方案的相关图件等内容。

3.1 规划设计原则

3.1.1 统筹规划原则。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规划,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建设用地数量不增加的基础上,田、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

3.1.2 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和居民点布局,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尊重农耕习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以更好地指导实施。

3.1.3 以民为本原则。尊重农民意愿,自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

3.1.4 有序推进原则。综合整治规划期限一般为3年,在规划期限内,可根据需要做出分期实施的安排。

3.2 规划设计理念。

3.2.1 村民建房位置的意愿与政府规划引导相结合理念。综合整治新建区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利用坡地等非耕地建房、建新村的理念。

3.2.2 自然地形地貌与公共设施用地相结合理念。即尽可能结合河滩地、田园等自然或现有景观,将农村新村设计成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理念。

3.2.3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理念。结合目前农村、农民解决急需解决问题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的理念。

3.2.4 突出重点与“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相结合理念。

3.3 方案文本编制内容与要求

3.3.1 总则。明确规划设计的目的、范围、建设期限,采用的基础数据来源,指导思想、原则、依据和任务。

3.3.2 规划目标。明确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用地控制目标、人口控制目标和规划设计的其他目标。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村镇改造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等目标。

3.3.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明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3.3.4 产业规划分区与布局。明确产业区划导向、规划分区与布局。

3.3.5 综合整治规划。明确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具体规划布局;明确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房屋建筑整治规划、环境整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相关内容。

3.3.6 综合整治工程设计。

3.3.6.1 土地整理暨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复垦和开发数量,新增耕地面积、基本农田标准化率;

3.3.6.2 新建、改建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数量;

3.3.6.3 新建、改建主干路、支路以上道路数量;

3.3.6.4 新建、改建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及村内绿化数量;

3.3.6.5 旧居民点的改造及新村建设数量;

3.3.6.6 农户集中居住率;

3.3.6.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

3.3.7 土地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明确土地用途分区划定的原则、方法;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点用地区、开发复垦整理区等区域分布和用途管制措施。

3.3.8 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案。明确综合整治后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案。

3.3.9 权属调整方案。明确综合整治后权属调整方案。

3.3.10 规划实施措施。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社会的、技术的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等。

3.3.11 附则。明确规划成果组成、实施日期、规划实施和解释。

3.4 方案说明书编制内容与要求

3.4.1 前言。说明编制规划的缘由及主要过程等。

3.4.2 现状基本情况。

3.4.2.1 规划范围及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说明项目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四至关系,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

3.4.2.2 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说明项目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地质条件。

3.4.2.3 人口状况。说明项目区所涉及的行政村(自然村)、人口分布等情况。

3.4.2.4 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说明项目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利弊条件。

3.4.2.5 土地流转状况。说明项目区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状况。

3.4.2.6 权属状况。说明项目区有关建设用地、农用地权属现状情况。

3.4.2.7 田、水、路、林基本状况。

田:说明项目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生产路、田间道、灌排渠建设情况,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情况。

水:说明项目区内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情况。

路:说明项目区内现状通村公路、村内公路及总长度。其中土路、己硬化路、原有石板、碎石路宽度及总长度,道路通畅情况等。

林:说明项目区内绿化情况,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建设状况。

3.4.2.8 村庄建设状况。

村庄情况:说明村内各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包括宅基地规模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自然村撤、扩、并计划;说明村内房屋总幢数、人均占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容积率以及建筑新旧情况;分析村庄的用地结构、各类用地布局、复垦潜力状况。

景观和形态:说明现状村庄空间景观状况,对建筑物的功能、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格及特色进行汇总与评价。

公共配套设施:说明现状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环境保护:说明村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类型,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3.4.2.9 村民发展意愿。通过对村民现场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形式,收集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意愿,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汇总。

3.4.3 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说明规划编制的工作步骤、技术方法。

3.4.4 综合整治方案面临形势。说明规划编制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3.4.5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的依据和方向。说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的人口依据、政策依据、规划依据等。

3.4.6 产业规划分区及布局

3.4.6.1 产业区划与要求。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3.4.6.2 产业规划布局及相关建设内容。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交通、人才、资金以及传统优势产业等因素来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明确产业化经营相关工作内容。

3.4.7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布局。按照功能分区的要求在现状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明确保护面积和保护责任人;划定耕地范围,明确耕地保有量;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公共配套设施的类型、级别、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明确绿化的布局要求,绿化面积、苗木种类等。

3.4.8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3.4.8.1 说明土地整理范围及填土、挖土、驳坎及与之配套的生产路、灌溉、排水等工程量内容和要求。

3.4.8.2 说明项目区内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的长度、用材及净化方式和布局。

3.4.8.3 说明主干路、支路以上道路布局、等级标准、长度、路面材料等内容。

3.4.8.4 说明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建设及村内绿化的布局情况,明确绿化面积、苗木种类等。

3.4.8.5 说明撤、扩、并自然村的数量、宅基地面积,明确新村建设的位置、规模、总用地面积、人均用地面积。

3.4.8.6 说明公共配套设施:电力工程、电信及有线电视工程、管线综合、消防、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3.4.8.7 说明村庄整体风格与景观环境应与村镇环境和谐统一,与村镇的历史文脉应相联系,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符合当地村民的审美情趣及和行为心理等。

3.4.9 规划的影响分析。明确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社会公众的影响。

3.4.10 规划若干问题的说明。关于计量单位、图件的说明。

3.5 方案图件编制方法与要求

3.5.1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1.1 编制方法。将土地利用现状二调成果的标准分幅图直接拼接成一张图,并在拼接图上画定项目区的范围线和判读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分类及相关数据;在图框外的正上方居中添加项目名称(项目申报的名称的全名)的图名;在图框内的左上方添加项目的区位示意图和图右下方添加图例;在图框外的正下方居中添加比例尺及其右下方添加编制单位的名称(全称法定名)。

3.5.1.2 编制要求。比例尺选择一般以1:2000—1:10000为宜,我市可直接选用1:10000。图面保持整洁、清爽,添加线条、字体等粗细、大小匀称。

3.5.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2.1 编制方法。在新一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可直接下载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与内容。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2.2 编制要求。选用比例尺应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相同,图上应标明并相对突出分区及各类用地规划。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3 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3.1 编制方法。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与项目区涉及村的村庄规划对接,并根据项目区的调查与民意要求,在有关部门协调的基础上,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图。明确项目区内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建新区块的范围和主要工程的布局与要求。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3.2 编制要求。选用比例尺应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相同,图上应标明并相对突出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建新区块的范围与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4 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4.1 编制方法。根据项目区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与要求,将整治工程中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工程,分项目与区块分别独立进行编制。

在编制的过程中,应根据整治项目的地形、地貌和资源等特点,充分体现整治项目范围内的田块整理工程(田块整理范围及填土、挖土、驳坎及与之配套的生产路、灌溉、排水等内容)、水利设施工程(村内各类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及村镇上下水等内容)、道路工程(各类支路以上道路的布局、等级标准等内容)和绿化工程(各类林带建设及村内绿化的布局等内容)。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4.2 编制要求。工程布置要合理,符合村民的意愿,方便村民的生活与农业生产的要求,达到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土地整理开发工程建设标准》和《关于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质量管理的通知》(浙土资发[2009]25号)、市国土资源局《丽水市垦造耕地项目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可直接指导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与施工。土地复垦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500;土地开发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1000—1:2000;土地整理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2000—1:5000。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5 项目区建新地块现状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5.1 编制方法。依据预测项目区的人口、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项目区村庄等级、建设用地盘活情况等,测算出新建区的用地规模和范围。在“二规”衔接的基础上,采用在二调成果图上编制并划定新建区块,确定该区块的地类及分类面积。其他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5.2 编制要求。根据城乡建设部门的要求进行编制。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需标明各类地形要素、建新区范围线、拐点座标和区块地类分类面积等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6 项目区建新地块建设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6.1 编制方法。在项目区建新地块现状图上,根据新建区块的用地规模、内容和要求,将规划的建筑与道路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进行编制。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6.2 编制要求。根据项目区当地的特色与发展的需求预测,并符合浙建乡[1994]224号要求进行编制。需标明各类建筑数量分布、层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位置及数量、建新区范围线、拐点座标和区块面积等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方案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基本要求

4.1.1 坐标系。图件和野外实测整治区块边界及拐点坐标,统一采用西安80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选择120度经线作为中央子午线。

4.1.2 土地利用地类分类。方案编制所涉及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分类,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土地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的标准。

4.1.3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采集或引用。编制方案所涉及有关土地的数据,应直接引用二调成果。为保证项目的可实施性,对复垦新增耕地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否平衡进行初步计算,数据参考二调和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调查数据。

4.1.4 新建区块用地范围。在编制方案时,应做好“二规”的衔接,不得突破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或有条件建设区的范围。

4.2现状分析要具体

4.2.1 重点分析村民对宅基地的占有情况、复垦潜力、其他新增耕地来源潜力、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现有沟渠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范围明确,分类准确,面积翔实

4.2.2 复垦要落实到户,开发、建新要落实到地块。考虑节余指标时,要考虑农户必需的宅基地面积,留足村集体二、三产业用地。

4.3 新增耕地质量

4.3.1 土地开发复垦区块要单独编制复垦后地类表,需指出开发复垦的耕地质量。如水田、旱地等。

4.3.2 补划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在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采用工程和生物手段后,将预期能达到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标准的新增耕地,纳入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的补充(或调整)方案或储备库中。

4.4 方案中几个指标关系

4.4.1 占用耕地。新建区地块如需占用耕地的,在原有村庄撤、并建设用地复垦(下称“复垦区块”)中所新增耕地面积一定大于或等于相当于建新区块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

4.4.2 新建区用地规模。复垦区块面积一定大于或等于建新区块面积。即项目区建新区块面积=复垦区块面积-复垦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建新区块占用的耕地面积。

4.4.3 整治后耕地面积。应等于整治前耕地面积与复垦、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之和减去建新地块占用耕地面积。

4.4.4 整治后建设用地面积。应等于整治前建设用地面积减去拆旧复垦区块面积加上建新区块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即申请周转指标面积)。

4.4.5 申请周转指标面积。应等于建新区块中农用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之和。

第五篇: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

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

1、企业最高决策部门决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并应提前下达到中层和基层单位。

2、劳动安全恒生管理职能部门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目标;提出本单位的自编预算。

3、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企业预算委员会。

4、企业预算委员会经过审核、协调平衡,汇总成为企业全面预算,并应在预算期前下达相关部门执行。

5、编制预算费用。

6、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7、根据企业管理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及产品制造成本预算表的相关预算项目要求和分类,编制劳动保护预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预算、个人防护用品预算等。

8、编制预算费用方法按照企业选择确定的财务预算方法进行编制,即可以选用固定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或弹性预算法进行编制。

下载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1质量计划编制程序

    地产江湖——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 质量计划编制程序1.目的 指导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修改和控制,使项目质量计划达到公司要求。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

    山区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

    旅游规划心得

    武夷学院旅游资源综合调查心得 项目名称:武夷学院旅游资源综合调查 考察时间:2015年1月1日~2013年1月5日 考察成员:2013级旅游管理3班成员 调查过程: 就武夷学院的旅游资源本小......

    旅游规划方案

    第一章 旅游发展环境条件分析 第一节 交通现状,区位条件及发展前景 仪陇县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南充市东北部,是元帅之首朱德、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面积1691.9......

    旅游规划制图★

    和谐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姓名学号 班级 课程旅游规划制图2010年11月25日设计说明一、设计理念:广场做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的一个活动空间,有其公共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诸多属性,但......

    建瓯市旅游规划

    建瓯市旅游规划 产品定位,主题形象,发展思路摘要:福建省建瓯市古时称建州,简称芝,位于闽江上游,闽北中枢,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文字记载和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化名城。在以水为主的......

    旅游规划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旅游规划2. 旅游区总体规划3. 旅游资源评价4. 旅游容量5.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TPLC) 6. 旅游发展规划7. 旅游资源8. 旅游地形象定位9. 旅游客源市场10. 旅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