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质量计划编制程序
地产江湖——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
质量计划编制程序
1.目的指导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修改和控制,使项目质量计划达到公司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不编制专门的质量计划工程质量就不能有效保证的项目。
3.引用文件
3.1 GFP9-1《项目总体计划控制程序》
3.2 GFP14-1《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定义
4.1控制性进度计划:见GFP9-1《项目总体计划控制程序》。
5.职责
5.1主管副总经理负责质量计划的审批与发布。
5.2总师室主任负责组织质量计划的编制、执行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计划控制与协调工作。
5.3项目开发部、工程部、销售部和建材供应部部门负责人协助总师室主任编制质量计划,负责与本部门有关部分的执行与内部控制工作,并配合总师室主任的协调。
6.资格或培训
无。
7.程序
7.1编制
7.1.1以下场合可考虑编制质量计划
a以新的组织形式开发的项目,b工程项目有特别质量要求,或工期有特别要求时,c工程项目施工难度大,或项目规模超过公司以往所建项目时,d主管副总经理认为必要的其它情况。
7.1.2质量计划的编制时间
总经理批准《项目策划报告》,项目正式立项后,主管副总经理下达书面指令,由总师室主任组织编制质量计划,一个月内编制完成。
7.1.3质量计划内容
质量计划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目的及适用范围;
地产江湖——数十万份专业资料任你下载,资深操盘手随时交流!
(2)项目组织结构及人员职责;
(3)相关文件;
(4)质量目标;
(5)文件控制;
(6)项目控制性进度计划;
(7)质量控制;
(8)检验计划;
(9)人员培训;
(10)安全、环境要求;
(11)施工条件要求;
(12)质量记录。
7.1.4编制程序
7.1.4.1公司总经理批准《项目策划报告》后,主管副总经理以《工作传签单》(见GFP11-1-F3)书面指令总师室主任开始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7.1.4.2总师室主任接到《工作传签单》后,立即组织工程部和建材供应部部门负责人制订本部门工作计划。总师室主任应根据项目特点及公司要求,提出项目质量计划总体进度及质量要求,用书面通知形式向各部门分派质量计划编制任务。
7.1.4.3上述部门负责人接到通知后,组织编制本部门质量计划,并于两周内把计划提交总师室主任。
7.1.4.4总师室主任负责计划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在计划编制过程中,上述部门人员提出的疑问,总师室主任应及时作出解释;对于部门间的争议,总师室主任应做好协调工作。
7.1.4.5总师室主任负责汇集上述三部门质量计划,制订统一的项目质量计划,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至少应包括7.1.3条所列条款。对不符合要求或者根据情况需要重新修订的部门质量计划,要求该部门负责人重新修订。部门间计划出现不协调或相互冲突时,总师室主任负责协调好冲突部门共同解决。
7.1.4.6总师室主任认为无法协调的部门间分歧,可提交主管副总经理裁决。
7.1.4.7总师室主任完成项目质量计划初稿后,及时呈交主管副总经理审批。
7.1.4.8主管副总经理对质量计划初稿有意见的,批示总师室主任进行修改,直至认可后,签署颁发到各部门,作为正式的项目质量计划付诸实施。
7.2实施
7.2.1质量计划正式颁发之后,各部门应组织培训学习,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
7.2.2除了客观、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已明确的质量计划都按时、保质完成。
7.2.3质量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按相应的程序文件或工作文件执行。
7.3检查监督与控制
7.3.1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对质量计划中与本部门有关部分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向总师室提交总结报告;发现不合格现象/倾向时,按GFP14-1《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处理。
7.3.2总师室主任负责对各部门质量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不合格现象/倾向时应告知该部门负责人并按GFP14-1《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7.4质量计划的修订
总师室主任在下列情况下应修订项目质量计划:
(1)项目目标发生重大变化(如投资策略更改、项目目标发生变化等);
(2)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3)主管副总经理认为必须重新修订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的修订程序按7.1.4进行。
7.5其它质量计划
除了针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外,总师室主任、项目开发部、工程部、销售部及建材供应部各部门负责人在完成一项合同或工作时,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可编制子项质量计划并按其实施,但不得与现有的项目质量计划或现行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相冲突。
8.记录
各部门每月向总师室提交的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报告,由总师室兼职资料员保存至该项目完成后,交公司档案员保存二年。
9.附件
无。
第二篇: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
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
1、企业最高决策部门决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并应提前下达到中层和基层单位。
2、劳动安全恒生管理职能部门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目标;提出本单位的自编预算。
3、自编预算在部门内部协调平衡,上报企业预算委员会。
4、企业预算委员会经过审核、协调平衡,汇总成为企业全面预算,并应在预算期前下达相关部门执行。
5、编制预算费用。
6、编制直接人工预算。
7、根据企业管理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及产品制造成本预算表的相关预算项目要求和分类,编制劳动保护预算、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预算、个人防护用品预算等。
8、编制预算费用方法按照企业选择确定的财务预算方法进行编制,即可以选用固定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或弹性预算法进行编制。
第三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规划目标
根据当前和规划期间的土地利用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目标,即在规划期间,通过规划的实施所要达到的土地利用状况及效果。
(3)编制规划方案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资料分析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搞好用地分区,调整用地指标,把各项规划内容综合成为规划(初稿)、规划说明和总体规划图。有几个供选方案的,要筛选其中之一为正式方案。规划(初稿)要在产业主管部门之间、省市(地)县乡之间进行协调,还要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以及有关人员进行论证,把好方针、政策和技术关。论证之后,规划(初稿)要送交同级政府审议,根据审议结果修改成规划(送审稿),依法报上级政府审批。
1)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主要探索如何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实现规划目标和完成规划任务的途径与步骤---即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在找准问题,提出合理的战略后,编写《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中间成果,提交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有关专家审议。审议修改后,由规划领导部门审定,作为规划编制方案的依据。
2)编制规划供选方案
土地利用战略确定后,应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
研究、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综合平衡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编制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确定用地规划指标。全国规划中应列出各省的土地利用平衡表;在省级规划中应列出市、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市、县规划除编制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外,还要画出土地利用分区图。
3)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和编绘规划图
规划方案确定以后,即可编写规划报告(草稿)。规划报告草稿完成以后,召开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专家等人员参加的评审会,对报告草案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形成送审稿。
(4)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
总体规划报告编制完成以后,要履行审批手续,形成一个规范性文件。根据审批程序,规划(送审稿)必须经各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地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须经地方人民政府审议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由地区级或省级土地管理部门主持技术验收和鉴定,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再把规划主要成果(总体规划图和报告)提交县人民政府和县人大常绘会通过,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同时报送省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最后由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实施。
经过批准的总体规划报告便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规划,它既是各个部门利用土地的准则,又是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编制中期和土地利用计划,审批、监督土地利用的依据。经过批准的规划应向群众公布并广为宣传,取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以利于规划的监督实施。
第四篇: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
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
一般包括五个阶段:
1.任务确定阶段:
① 由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
② 制订项目计划书和任务书。
2.合同编制阶段:
委托方以制订的项目计划书和任务书与规划编制单位签定旅游规划编制合同。
3.前期准备阶段:
① 政策法规研究;
② 旅游资源调查;
③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④ 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立规划区在交通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现状、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各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制约因素及机遇。
4.规划编制阶段:
① 策划规划区旅游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产品;
② 确立规划分期及各分期目标;
③ 提出旅游产品及设施的开发思路和空间布局;
④ 设计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估算投资规模,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评价;⑤ 形成规划区的旅游发展战略,明确商业模式,提出规划实施的措施、方案和步骤,包括政策支持、经营管理体制、宣传促销、融资方式、教育培训等;
⑥ 撰写规划文本、说明和附件的草案。
5.征求意见评审阶段:
规划草案形成后,应集思广益,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充实、完善;并要求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第五篇: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