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划和可靠性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绪论:
1.电力系统规划问题就是如何如何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2.步骤: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系统设计,电力系统建设,电力系统运行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属交叉学科,问题的研究相对滞后
3.为了经济的目的,必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提高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城网规划和地区电网无功优化方面
4.系统的可靠性比系统中可靠性最差的一个元件还要低
5.可靠性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6.特点:实用性、科学性和时间性三大特点。实用性是指可靠性研究和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并为工程实践服务;科学性是指可靠性研究有一套独特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而不是猜测和粗略的判断;时间性是指可靠性贯穿于产品或系统的整个设计、研制、开发、运行过程。
7.华北电力大学承担了国家“七五”攻关子课题“三峡电站接入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分析
8.可靠度和可用率。一般设备区分为不可修复设备和可修复设备两大类,如在电力系统中,绝缘子属不可修复设备,而发电机、变压器、短路器等大多数设备属可修复设备。对于不可修复设备,其可靠性是指在预期的时间(平均寿命)内,未发生故障这一事件的概率,通常称为可靠度。可用率:可修复设备在长期运行中,处于或准备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所占的比例。
9.大量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具体指标。如电力不足概率(LOLP)、电力不足频率(FLOL)、电力不足持续时间DLOL
10.发电系统可靠性、输电系统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
11.目的可靠性估计、可靠性预测
12.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途径,一是提高组成系统各元件的可靠性,二是增加冗余度。发电系统增加装机容量即备用容量;输电系统:增加输电线路数或加大输电线路面积
13.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模拟法。解析法准确快复杂;模拟法不准确慢简单
14.电力系统规划研究通常包括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电网规划可进一步分为输电网规划即主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两类
15.电力系统规划根据时间的长短10上,一般分为长期规划5-
10、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3-5
16.三大计算,即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计算.环境保护开始需要考虑
第一章
1.寿命:元件从投入使用到首次故障的时间
2.故障函数:元件的寿命T等于和小于时刻t的概率说明:有总数为N的相同元件同时投入运行或试验,经过时间t后,有NF个发生故障,则F(t)=NF/N
3.故障率曲线:浴盆曲线1.早期故障期2.偶发3.耗损
4.双态模型:工作与故障 双态马尔科夫模型
5.修复率:表明可修复元件故障后修复难易程度及效果。
6.强迫停运率=强迫停运小时/(运行小时+强迫停运小时)现场变压器和断路器强迫停运率较高
7.状态空间:一特定系统可能出现的全部状态集合8.*可靠性计算步骤 :
(1)列出系统全部可能的状态;
(2)确定状态空间的转移模式和转移概率;
(3)计算状态概率;
(4)根据系统故障判据,将各种系统状态进行分类;
(5)计算可靠性指标。
P为状态概率行向量,P=[p1,p2,…pn],pi是第i个状态的概率;A是转移矩阵,aij=λij(i≠j),aii=-∑λij(i≠j)PA=0,P的和为1
9.可靠分析的方法:解析法 模拟法 网络法(串联系统 并联系统)故障树法(特点:1帮助分析故障发生的机理2.指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3.可对系统进行定量可靠性分析)
第二章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
1.电力系统可靠性指一般可靠性指标(1)概率,如可靠度和可用率;2)频率,如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平均次数;3)平均持续时间,如首次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4)期望值,如一年中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期望天数。
2.对于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主要有:1)电力不足概率LOLP指系统负荷(一天中最大负荷)超过系统中有效发电容量的概率;(2)电力不足频率FLOL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系统用户平均停电的次数;(3)电力不足持续时间DLOL(4)LOLE 概率模型:发电机组或系统在 t 时刻处于某一容量状态的概率。
3.如果一台机组的容量为cMW,则在双态模型条件下可用容量概率模型为PU=P(X=c),PD=P(X=0)停运容量概率模型为PU=P(X=0),PD=P(X=c)
4.最大负荷持续曲线: 根据系统日最大负荷绘制的周、月、季度或年持续曲线。
5.停电条件:(1)系统可用容量小于ci;(2)系统负荷大于ci。
6.输电系统负荷供应能力LSC:一个系统的发电容量通过输电网络后,能提供给负荷的最大功率。特点;(1)开始阶段输电能力完全满足负荷需要(2)受线路过负荷的限制,实际输电能力达不到理论上的极限值。
7.线性规划法数学原理:求极值问题目标函数 LSC=maxΣGi约束条件 线路潮流≤线路额定传输容量;发电机出力≤发电机额定容量
8.输电系统可靠性计算的n-1规则,单一故障可靠性检验,系统故障类型分为单重和多重,电网规划中只考虑单重就是n-1,计算方法1.计算网络正常下的LSC和线路潮流2.一次停运网络中的一条独立之路并计算停运后的LSC及支路潮流
9.配电系统元件:架空线、电缆、断路器、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负荷开关、开闭所、环网柜等等。结构:辐射网、双端供电、环网供电、分支等
10.配电系统停电:故障停电(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和预安排停电(计划停电、临时停电、限电)。计划停电(检修停电施工停电用户申请停电)限电(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和供电网限电)
11.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中供电服务质量指标1)供电可靠率,RS-
1、RS-2和RS-3;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h/户)(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次/户)
1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每次停电持续时间*每次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
13.供电可靠率=(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不计外部影响时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
14.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分为模拟法、解析法(状态空间法、最小路法、贝叶斯网络法)、实际数据统计法
第三章电力系统规划的优化方法
1.线性规划法: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线性。
2特点;发展较早,其求解方法也较为成熟 , 计算量较小 , 较容易找到最优解 , 实际系统往往并非真正的线性关系,须作一定的假设,从而使规划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
3非线性规划法:目标函数和(或)约束条件中出现非线性项。求解思路:把非线性问题化为线性问题,直接求解。求解方法:微分法,梯度法,牛顿法,拉格朗日乘子法。特点:数学模型比较准确,计算精度较高;计算量大,求解规模受到限制;不等式约束处理困难;不容易得到最优解。
4动态规划:一种多阶段决策优化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决策。
第四章电源规划
1电源规划的任务:在何时、何地、建什么样的电厂,并且在经济上达到最优
2电源规划应该考虑的问题:负荷预测、厂址选择、燃料来源、运输条件、水文地质情况、电网情况、生态环境等。
3火力发电厂的问题:安全问题:采矿和运输中的安全性灾难等。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可吸入颗粒物等。效率问题:凝汽式火电厂效率为40%,热电厂为60%~70%。今后火电建设的重点: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的设备。开发清洁煤燃烧发电、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鼓励热电联产。
4水力发电厂的优点:是最干净的能源之一。是最廉价的能源之一:无需燃料、无环境污染、生产效率高、发电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综合水利工程:可同时解决发电、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问题。可作为黑启动电源。存在的问题建设问题:投资大、工期长社会问题:淹没耕地、存在库区移民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人文景观、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等问题。运行问题:发电量受气象、水文、季节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大,分丰水期和枯水期,出力不稳定,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复杂性。
5核电厂:核电厂的组成:核反应堆、汽水系统(汽轮机)、电力系统
6基荷电源:基荷的特点是负荷保持不变,基荷电源一般由效率高、经济性好的大容量火电机组或核电机组构成,水量充足的水电机组也可作为基荷电源。(经济火电、热电厂、核电厂、径流式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腰荷电源:腰荷的特点是负荷有一定的变化,且持续时间较长。承担腰荷的电源,既要具有调节灵活性,又要能长时间的投入运行。根据腰荷的特点,腰荷一般由具有调节能力的水电厂和高效率的火电厂承担。(不完全年调节水电、较经济火电、经济火电)
8峰荷电源:峰荷的特点是负荷波动大,且持续时间比较短,因此承担峰荷的电源应具有很强的调节负荷能力,要求机组启停快。可以承担峰荷的电源有抽水蓄能电厂、具有调节能力的水电厂以及燃气轮机组。(抽水蓄能电厂、燃气轮机组、日调节水电、多年调节水电厂、不经济火电)
9电源布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电厂厂址的选择
10电厂选址的原则和条件:主要决定于热负荷的位置,建在负荷中心或燃料基地。
11输煤和输电比较:主要影响因素:煤质的优劣(煤的发热量低需要的运输能力大),输送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远成本越低)科技水平。
12电源规划的数学模型:线性模型,混合整数模型,动态模型。
第五章电网规划的基础
1负荷预测(电网规划基础)(电力预测、电量预测、空间分布预测)变电站选址与定容(站点布局、电压等级、主变选择、电力平衡)网架优化(电网规划核心)(数学建模、模型求解、新技术应用、方案检验)技术经济分析(可靠性计算、电气计算、投资分析、效益分析)2按电网类型分:输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电网扩展规划
3电网规划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多目标性、多阶段性、不确定性10kV、35kV、110kV、220kV、500kV、750kV、1000kV
5线路输送功率极限: 热稳定极限、静态稳定极限
6热稳定极限:由发热决定的线路传输功率极限(正比于UI)
7静态稳定极限:由系统静稳定决定的传输功率极限(正比于U平方/x)
8直流输电解决系统稳定问题,1000km以内交流输电,1000km以上直流输电,还有分频输电(在不提高电压等级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输电频率,减少输电线路的电抗来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达到减少输电回路数和出线走廊的目的。),半波输电(输电的电气距离接近一个工频半波,即3000公里)
9电网规划方法:启发式方法、数学优化方法。启发式方法:比较接近于工程人员的思路 ;可以根据经验和计算分析给出较好的规划方案;便于工程人员参与决策和接受和掌握规划内容;一般不能得到最优方案。启发式方法步骤:过负荷校验、灵敏度分析、方案形成(满足n-1校验,即在任意一条线路断开的情况下其它线路不出现过负荷需要进行潮流计算;选择最有效的线路来扩展网络,以消除过负荷,“有效”是指该线路单位投资所起的作用最大;逐步扩展法和逐步倒推法)
10电网规划的优化方法:关键问题是数学模型建立和数学模型求解;三要素: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变量有决策变量和状态变量;数学模型分类:静态模型(可靠性模型和经济模型)动态模型(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灵活规划模型(严格约束模型里的灰色规划、忙数规划、模糊规划、多场景规划和灵活约束模型)。电网规划费用:变电所费用,输电线费用,运行费用,其它费用。今后研究方向:寻优算法,多阶段规划,经济性和可靠性关系,不确定性因素,合理的接线模式,合理的电网规划模型和算法。
第六章输电网优化
1输电网优化规划模型特点1)模型中将环境因素纳入优化评价体系2)系统容量裕度刻画了该规划方案对未来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量化了电网的适应性3)评价函数将经济性和适应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每个子目标达到最优,又追求综合指数的最大化,体现了整体社会效益,并将决策者经验纳入到决策方法中,构成综合评价体系,适应目前电网规划部门的实际需要。
2多目标决策:目标层(总体目标)、准则层(经济性和适应性)、指标层(投资费用、环境影响、缺电成本!系统容量裕度)
3配电网规划:电网分为输电网(220kv以上)和配电网(高压35-220、中压
10、低压380/220)输电网环网不需预设多电源集中于站点,配电网辐射网需要预设单电源,分布于线路
第七章城市电网规划也称为城市配电网规划,包括城市高压(220kV、110kV)配电网规划和城市中压(10kV)配电网规划两个方面。
第二篇: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密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标审: 日期: 会签: 日期: 批准: 日期:
目 次 概述...............................................................3
1.1 产品概况......................................................3 1.2 工作概述......................................................3 2 质量要求...........................................................3
2.1 质量目标......................................................3 2.2 质量保证原则..................................................3 2.3 产品质量保证相关文件..........................................3 3 质量保证控制.......................................................3
3.1 质量管理体系控制..............................................4 3.2 研制过程质量控制..............................................4 4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情况.........................9
4.1 可靠性........................................................9 4.2 维修性.......................................................10 4.3 测试性.......................................................10 4.4 保障性.......................................................11 4.5 安全性.......................................................11 5 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12 5.1 重大和严重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12 5.2 质量数据分析.................................................12 5.3 遗留质量问题及解决情况.......................................13 5.4 售后服务保证质量风险分析.....................................13 6 质量改进措施及建议................................................13 7 结论意见..........................................................13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概述
1.1 产品概况
主要包括: a)产品用途; b)产品组成。1.2 工作概述
主要包括: a)研制过程(研制节点); b)研制技术特点; c)产品质量保证特点; d)产品质量保证概况; e)试验验证情况; f)配套情况; g)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组织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h)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文件的制定与执行情况。i)其它情况。2 质量要求 2.1 质量目标
说明通过产品质量工作策划对实现顾客产品的要求,承制方需要满足期望的质量并能持续保持该质量的能力。2.2 质量保证原则
简要通过产品质量工作策划对实现顾客产品的要求的原则。如:用户至上,持续改进,过程控制,激励创新,一次成功等。2.3 产品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简要说明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及质量保证相关文件。3 质量保证控制
3.1 质量管理体系控制
根据GJB 9001B和GJB 5708,对本单位或质量师系统指导产品研制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及改进等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及持续改进情况。应说明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保持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工作的过程; b)文件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军工产品质量系列保证文件的编制情况、执行情况和文件持续改进情况; c)监督体系: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情况。应对重大活动进行测量,提交建立相应记录备查。3.2 研制过程质量控制 3.2.1 技术状态质量控制
根据GJB 3206A和GJB 5709,对产品论证、方案、研制和定型试验阶段技术状态管理,技术状态项目和基线的确定,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评价和审核等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技术状态标识:简述产品技术状态基线的确定和相应标识符号(包括用以标识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文件、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建议,以及偏离需和与让步的标识号)的选择情况; b)技术状态控制(分解、传递、文件控制):简述在技术状态文件正式确立后,对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包括技术状态文件更改以及对技术中产生影响的偏离和超差)进行评价、协调、批准或不批准以及实施的活动情况; c)技术状态纪实:简述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建议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状况所做的正式记录和报告情况; d)技术状态评价:简述对已建立的技术状态基线,进行技术成熟度评价和技术状态实现情况。应提交技术状态技术成熟度评价报告备查; e)技术状态审核:简述对产品是否符合技术状态标识而开展的审查情况(包括要进行技术状态审核的技术状态项目清单及其与装备研制进度的关系,所使用的审核程序、审核报告的形式等); f)偏离许可情况:简述是否经书面批准,允许一定数量或在一定时间内,产品可以不符合规范、图纸或其它文件所规定的特性或设计要求情况(包括偏离许可申请的编号,标题,型号名称、技术状态项目名称及其编号,申请单位名称及申请日期,受影响的技术状态标识文件,偏离许可的内容,实施日期,有效范围,偏离许可带来的影响及相应的措施等)。3.2.2 设计质量控制
根据GJB 1310A和GJB 2366A,对依据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进行产品的设计分析、设计报告、阶段评审和试验验证以及设计更改控制等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设计分析:简述对产品性能、质量、可靠性、费用、进度、风险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和优化设计情况,以及产品特性、容差、必要的试验和检验要求等; b)设计报告:简述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情况,说明是否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要求; c)阶段评审:简述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定型阶段设计评审情况,以及各阶段评审要求和评审归零情况; d)试验验证:简述设计验证项目及验证方法情况(重点包括涉及关键技术、直接影响试验成功和危及安全等的项目); e)设计更改:简述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评审情况(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等)。3.2.3 工艺质量控制
根据GJB 467A和GJB 1269A,对在研制过程中依据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进行的工艺设计、工艺控制、工艺验证、工艺技术状态的一致性等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工艺设计:简述根据管理级别和产品研制程序,分级、分阶段的工艺评审情况; b)工艺控制:简述根据管理级别和产品研制程序,分级工艺控制情况,工艺更改是否按程序批准; c)关键工艺:简述关键工序的识别和关键工序的控制情况; d)特殊工艺:简述特殊工艺的工艺设计过程及质量特性控制情况; e)工艺验证:简述工艺设计的符合性验证情况; f)工艺文件:简述工艺文件的规范性、齐套性和可控性情况; g)不合格品的处理:简述对不合格的处理情况(包括鉴别、标识、隔离、审理、处置、记录等一系列活动)。3.2.4 外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
根据GJB 939,对外协/外购产品设计、生产(研制)、检验验收等过程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外协/外购单位资质:简述外协/外购单位是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有效性情况,是否具备军品研制资质和保密资质; b)技术状态控制(分解、传递、文件控制):简述主承制方如何对外协/外购单位技术状态标识实施控制,相关技术状态是否受控; c)产品交接验收:简述外协/外购单位产品检查、确认、质量评审、制定验收文件情况; d)技术资料完整性及归档:简述外协/外购单位的图样、技术条件、试验文件、工程更改文件、目录(清单)和必要的软件等资料的归档情况; e)不合格品的处理:简述外协/外购单位建立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制定并实施鉴别、管理、控制、审查和分级处理不合格品程序情况。3.2.5 元器件及材料质量控制
根据GJB 546A和GJB 3404,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及其生产设施、原材料、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主要包括: a)元器件和材料的使用与元器件优选目录的符合性(有无超目录使用及审批情况):简述是否严格按优选目录选择元器件,超目录选择是否按程序上报并批准; b)元器件和材料的合格检验及元器件筛选:简述元器件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筛选,对未经筛选或经筛选但不满足要求的元器件的处理情况,以及筛选技术条件情况; c)元器件和材料的失效分析:简述元器件和材料的失效分系列,失效分析是否由指定的元器件失效分析机构进行,并提交失效分析报告备查; d)不合格品的处理:简述对元器件和材料的不合格品鉴别、管理、控制、审查与分级处理情况。3.2.6 文件及技术资料质量控制
根据GJB 906,对产品研制过程的有关文件,包括技术文件和图样等文件资料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设计文件:简述图样、技术文件、设计计算文件、产品试验文件、工程更改文件、汇总目录(清单)、必要的软件资料等的质量控制情况; b)工艺文件:简述工艺总方案(协调方案)、工艺规范(生产说明书)、工艺规程(卡片)、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目录等的质量控制情况; c)质量保证文件:简述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定点供应厂商名单)、质量保证规范、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产品证明书、合格证、鉴定证书)、质量(故障)分析
报告、质量信息反馈等的资料齐套性情况; d)产品规范:简述产品规范的编制策划、编制过程控制、终极评审的质量控制情况; e)作业指导书:简述作业制导书的编制策划、编制过程控制、终极评审的质量控制情况; f)调试/试验文件:简述调试/试验文件的编制策划、编制过程控制、终极评审的质量控制情况;; g)外来文件:简述外来文件的质量控制情况; h)文件更改记录:简述文件更改的质量控制和记录情况。3.2.7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
根据GJB 909A,对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分析:简述对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包括技术指标分析、FMECA分析、设计分析并选定检验单元)分析情况; b)产品特性分类:简述根据特性重要程度,实施分类(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的过程情况; c)关键件、重要件标识:简述根据特性分类,对关键件、重要件的标识策划和质量控制情况; d)关(键)重(要)工序:简述关键、重要特性构成工序的识别和质量控制情况; e)关键件、重要件控制:简述关键件、重要件分析、记录和质量控制情况。注:关(键)重(要)工序即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严密控制的工序。一般包括,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昂贵、出废品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关键外购器材入厂验收工序等。3.2.8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质量控制
根据GJB 726A,对产品研制、生产过程对产品的标识和追溯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产品标识:简述对产品名称、型号、图(代)号等可追溯性策划和质量控制情况; b)分类编码:简述对产品进行分类编码策划和质量控制情况; c)电子标识及管理:简述对产品进行电子标识及管理策划和质量控制情况。3.2.9 计量检验质量控制
根据GJB 1309和GJB 2712A,对执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质量控制情况和产品检验程序控制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产品关键参数量值传递关系:简述产品关键参数的识别、量值传递过程和质量控制情况; b)专用测试设备:简述对专用测试设备进行计量策划和质量控制情况; c)通用测试设备:简述对通用测试设备进行计量策划和质量控制情况; d)工艺/工装:简述对工艺/工装进行计量检定策划和质量控制情况; e)大型试验的计量保证:简述对大型试验的计量保证策划、设备检定和质量控制情况; f)不合格的处理:简述计量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项的质量情况。
3.2.10 试验的质量控制
根据GJB 1452A,对产品试验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试验的质量策划:简述试验的识别过程,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点和控制措施,质量职责和权限落实,以及试验过程质量控制情况; b)试验的风险分析:简述试验过程中技术难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以及故障预案安全保障措施的策划情况; c)试验现场质量控制:简述试验现场质量控制的策划和措施落实情况; d)试验数据处理:简述试验实施过程完成后在撤离试验现场前,汇集、整理试验记录和全部原始数据,保证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情况; e)试验报告:简述试验结束后,试验总结报告的质量控制情况; f)持续改进:简述试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分析、处理和验证情况; g)不合格的处理:简述大型试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项的处理情况。3.2.11 软件质量控制
根据GJB 1439、GJB 2786A、GJB 4072A、GJB 5000A、GJB 5236和《军工软件产品定型管理办法》,对软件产品策划、开发、验证、测试、改进、更改、评审、配置和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说明,主要包括: a)软件质量策划:说明软件质量控制实施机构及其责任和权限,软件管理、工具、设施、技术等具体要求,按规定对软件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检测、报告、分析与修改、评审和审查的情况; b)软件配置管理:简述软件配置管理情况(可列出标识软件产品项目、控制和实现修改、维护和存贮软件版本等的方法); c)软件基线管理:简述软件基线的构建和版本控制情况;
d)软件成熟度评价:简述软件技术成熟度评价策划,软件功能模块技术成熟度评价,软件技术成熟度质量控制情况; e)软件测试验证:简述软件测试验证策划、测试大纲和测试细则评审、测试验证实施和质量控制情况; f)软件持续改进:简述软件持续改进的内容和项目,说明对软件持续改进的质量控制; g)不合格项处理:简述软件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项的处理情况。3.2.12 质量信息管理
根据GJB 1686A,对利用各种手段采集质量数据有关活动进行说明,并对产品质量数据应用情况,产品质量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处理、贮存和使用等的管理活动情况,以及FRACAS系统运行情况等进行说明。4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电磁兼容性情况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4.1 可靠性
4.1.1 可靠性要求
4.1.2 可靠性设计情况
主要包括: a)可靠性建模、指标预计与分配,应按GJB 813、GJB/Z 108、GJB/Z 299执行;(不可剪裁)b)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应按GJB/Z 1391执行; c)可靠性设计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不可剪裁)d)其它可靠性工作项目完成情况。4.1.3 可靠性试验及评估
总结工程研制阶段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的试验情况。主要包括:试验时间、试验地点、试验条件、被试品数量及技术状态、试验组织单位、试验承试单位、试验项目、试验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试验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情况等。“五性”评估:设计定型试验有明确结论的可直接采用,没有明确结论的以设计定型试验的试验数据为支撑,结合科研试验结果,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对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并对设计保障、控制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估。
4.2 维修性
4.2.1 维修性要求
4.2.2 维修性设计情况
主要包括: a)维修性建模,应按GJB/Z 145执行; b)维修性指标预计与分配,应按GJB/Z 57执行; c)维修性设计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 d)其它维修性工作项目完成情况。4.2.3 维修性试验及评估
总结工程研制阶段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的试验情况。主要包括:试验时间、试验地点、试验条件、被试品数量及技术状态、试验组织单位、试验承试单位、试验项目、试验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试验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情况等。“五性”评估:设计定型试验有明确结论的可直接采用,没有明确结论的以设计定型试验的试验数据为支撑,结合科研试验结果,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对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并对设计保障、控制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估。
4.3 测试性
4.3.1 测试性要求
4.3.2 测试性设计情况
主要包括: a)测试性建模、指标预计与分配,应按GJB 2547及相关标准执行; b)测试性设计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 c)其它测试性工作项目完成情况。4.3.3 测试性试验及评估
总结工程研制阶段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的试验情况。主要包括:试验时
间、试验地点、试验条件、被试品数量及技术状态、试验组织单位、试验承试单位、试验项目、试验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试验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情况等。“五性”评估:设计定型试验有明确结论的可直接采用,没有明确结论的以设计定型试验的试验数据为支撑,结合科研试验结果,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对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并对设计保障、控制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估。
4.4 保障性
4.4.1 保障性要求
4.4.2 保障性设计情况
主要包括: a)保障性分析,应按GJB 3872及相关标准执行; b)保障性设计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 c)保障性工作项目完成情况。4.4.3 保障性试验及评估
总结工程研制阶段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的试验情况。主要包括:试验时间、试验地点、试验条件、被试品数量及技术状态、试验组织单位、试验承试单位、试验项目、试验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试验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情况等。“五性”评估:设计定型试验有明确结论的可直接采用,没有明确结论的以设计定型试验的试验数据为支撑,结合科研试验结果,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对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并对设计保障、控制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估。
4.5 安全性
4.5.1 安全性要求
4.5.2 安全性设计情况
主要包括: a)安全性分析,应按GJB 900及相关标准执行; b)安全性设计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 c)安全性工作项目完成情况。4.5.3 安全性试验及评估
总结工程研制阶段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的试验情况。主要包括:试验时间、试验地点、试验条件、被试品数量及技术状态、试验组织单位、试验承试单位、试验项目、试验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试验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情况等。“五性”评估:设计定型试验有明确结论的可直接采用,没有明确结论的以设计定型试验的试验数据为支撑,结合科研试验结果,根据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对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并对设计保障、控制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估。4.6 电磁兼容性
4.6.1 电磁兼容性要求
4.6.2 电磁兼容性设计情况
4.6.3 电磁兼容性试验及评估 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5.1 重大和严重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对产品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情况,技术(管理)归零工作情况,解决措施验证情况进行说明,在设计定型审查时应提供质量问题归零(或处理单)及归零评审证书备查。主要包括: a)问题描述:问题出现的时间、地点,呈现的典型特征以及带来的后果; b)原因分析:说明原因分析的过程、问题产生的机理; c)问题复现:通过试验或其它验证方法,问题是否再现或得到确认,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d)纠正措施:针对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是否经过验证; e)举一反三:是否把质量问题信息反馈给本型号、本单位,并通报其它型号、其它单位,是否开展有无可能发生类似模式或机理的问题检查,并采取预防措施; f)归零情况: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是否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故障”和技术上“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等。5.2 质量数据分析
根据GJB 5711,对产品在研制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列出《质量问题汇总表》。根据GJB/Z 127A进行质量稳定性分析,并以适当的形式(例如图表)表征研制各阶段主要质量问题的原因(按人、机、料、法、环、测),分析说明产品技术参数与研制总要求或技术条件的符合性情况。5.3 遗留质量问题及解决情况
明确产品有无性能特性研制遗留问题,凡有遗留质量问题的产品应详细说明情况并明确解决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主要包括: a)问题描述:简述遗留问题的典型特征及后果; b)原因分析:对遗留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c)问题风险:简述问题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估以及主要难点; d)后续措施:简述后续措施策划情况、责任人和时间进度安排。5.4 售后服务保证质量风险分析
根据GJB 5707,对承制单位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策划的质量保证及风险进行分析,一般包括: a)技术培训质量保证风险; b)技术资料提供质量保证风险; c)备件供应质量保证风险; d)现场技术支持质量保证风险; e)质量问题处理质量保证风险; f)信息收集与处理质量保证风险; g)装备大修规划质量保证风险; h)其它可能预见的质量保证风险。6 质量改进措施及建议
对尚存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改进建议。说明产品研制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改进情况,包括体系运行、管理制度、技术改进、检验验收等,以及其它改进建议。7 结论意见
主要包括: a)产品研制过程是否符合军工产品研制程序,经过各项试验考核,产品各项指标是否满足研制总要求(研制合同、研制任务书); b)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受控情况、研制过程是否质量受控; c)设计文件是否完整、正确、协调,是否与产品设计定型技术状态一致,是否符合定型标准要求; d)对产品研制过程中暴露的设计和产品质量问题,采取措施或解决措施的有效性; e)产品原材料、元器件、外购件及外协件是否定型、定点,供货是否有保证,是否满足小批量试生产和部队使用要求; f)是否全面贯彻了进口电子元器件控制要求,进口电子元器件是否有稳定的供货渠道、替代计划及风险分析; g)是否全面贯彻了质量保证大纲要求,产品质量是否具备设计定型条件,给出可否设计定型的结论意见。
第三篇:供电可靠性专业总结
2011供电可靠性专业总结
生产技术部---史庆勇 2011年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局各部门的鼎力配合下,我局供电可靠性工作扎实、稳步、有序开展,停电计划实现完成率91.28%,坚持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较好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的保证了范县电网设备安全、持续、可靠、健康运行。并较好的完成了全年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的个人主要学习、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我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头等大事来抓,期间,认真学习有关供电可靠性管理规范、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学习有笔记、学后有体会,通过学习、实践自己总结出了管理供电可靠性六字真言即:“熟、勤、准、理、分、统”,来管理供电可靠性工作。
1、熟:熟悉供电可靠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职责;熟悉我局供电网基本情况(35千伏输电线路、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配电线路等情况)。
2、勤:勤看电网负荷增减情况、勤问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动电网负荷预测情况;勤对照设备台帐、勤对照线路图纸变动情况;勤录入基本数据和运行数据。
3、准:(1)准备:准备好基本资料、基础数据,以便于数据的随时录入,(2)准确:所准备的资料保证准确无误,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4、理:管理,按照供电可靠性下发的管理文件进行“由下向上”的流程进行管理,并对上报的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事件逐一分析,理清停电原因。
5、分:对所录入的停电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分清是计划停电还是故障停电,计划停电是计划工作停电还是临时停电;故障停电是因:内部原因还是外力因素或是自然因素。
6、统:对分析的原因进行统计,并统一汇总编制成材料,供领导进行参考。
通过以上的管理方法,使我对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得心应手、从容自如。
二、尽职尽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根据上级文件和标准修订了我局的供电可靠性管理文件,为可靠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条可依、有理可循”的有效依据。
2、严格按照停电计划和市公司配合掌握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了3、4月份联合集中检修工作、龙王庄变电站增容工作、杨集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作。
3、按照领导要求,合理安排临时停电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10千伏电缆入地改造工作和35千伏楼军线、35千伏楼濮线线路改造工作。4、2011工作完成情况:计划停电户时数为57450,实际计划停电户时数为32535(12月份还没统计),218项停电计划,变更19项计划,全部按文件规定执行,完成率91.28%;完成供电可靠率RS-3为99.88%。
三、可靠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上报停电计划工作内容不具体,计划工作时间过长。
2、基础数据上报不及时,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软件基础数据,导致省公司关网时,基础数据不能准时录入。
3、各单位供电可靠性专(兼)职人员,应加强对其业务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对供电可靠性认识,减少因停送电时间过长,检修现场因准备不足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及时对用户供电,影响对用户供电。
4、个别单位由于上报停电计划考虑不周,造成下月临时停电较多,造成我局停电工作时不能合理利用每一次停电机会,影响对用户供电。
5、部分35千伏变电站由于没有进行合环运行,在倒电源需停电进行,因倒电源而影响对用户供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沟通和执行力,将可靠性管理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龙头来抓,并把可靠性管理与电网规划、城网建设与农网升级改造、设备运行与检修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实干、实用、实效,为争可靠性指标在同业对标在全省排序中进入先进行列。做为计划停电综合部门,加大停电计划的刚性管理。结合季节特点,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对停电计划的审核,对确实需要停电输配电线路,各有关单位要通力合作,按照所分管设备,尽量减少计划停电工作。把影响供电缺陷消灭在萌芽中,避免同一线路重复停电。形成计划管理为前提,以制度办法为依据,以指标管理为中心,以精益化管理为目的管理模式,使可靠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强化管理,严格控制非计划停电。在计划检修管理工作中,始终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安排每一次停电计划时,考虑满足可靠性要求。一是为控制好可靠性目标值,编排月度计划时尽量考虑到可靠性需要,统筹安排,以合理高效利用每一次停电。二是加强设备检修预安排停电的管理,使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其中不具备条件的或配合工作未准备好的停电工作不予批准,推行设备停电“一支笔”审批制度,杜绝重复计划停电现象。三是配电网进行施工和检修时,督促有关部门事先制定好工作计划,提前勘察施工或检修现场,优化施工方案,作好施工、检修准备,操作人员、施工或检修提前到位,完工后及时验收送电,尽量缩短停电时间。四是加强故障抢修、临时停电管理。提高处理突发事故能力。
3、积极推行状态检修,合理调整检修周期,提高设备可用率和供电可靠性。每年根据有关延长检修、预试周期的规定和“状态检修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有关单位编制各专业检修、试验、监督计划,确保供电可靠性指标在目标控制范围。为配合状态检修工作,加强了设备状态诊断,通过带电测试和在线监测、红外线热像仪测试、盐密指导清扫等手段,使计划检修停电次数大大降低。
4、加强对输配变电设施的检查、巡视、消缺,消除设备隐患。加强对线路多雷区及易冲刷区的巡视、维护,充分利用先进检测设备定期对输变电设备运行薄弱点、连接部位的检测,努力搞好线路通道的清理工作,提高了输变设备的可用率和供电可靠性。
5、加强调度运行管理,提高负荷预测水平,积极推行“固定检修日制度”,并根据工作安排与天气变化及时灵活的调整系统运行方式,使系统安全经济、稳定、可靠运行。
6、提高供电可靠性运行分析水平,运行分析做到有理、有据,数据真实反应当前电网运行状况,使领导及时掌握了解电网运行情况,为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总结
1、什么是控制图?控制图的类型有哪些?
控制图是用来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中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统计工具。
控制图的类型:
1、按控制图的用途分类(1)分析用控制图;(2)控制用控制图。
2、按控制对象的质量数据性质分类(1)计量值控制图;(2)计数值控制图。
2、冗余系统和并联系统的关系和区别。
当构成产品系统的所有单元都失效时,系统才会失效的系统称为并联系统。在一个并联系统中,只要有任何一个单元能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因此,并联系统可以利用它的功能冗余单元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个由n个单元组成的冗余系统中,通常只有一个单元在工作,而其它单元则处于等待状态,当现行工作单元失效时,可通过故障监测和转换装置使得另一个贮备单元来顶替它的工作,这种系统称冗余系统。
相同的是两者都有备用单元,区别在于:并联系统的备用单元与工作单元同时处于工作状态,而冗余系统则是在当工作单元失效后,才启动备用单元进行工作。
3、什么是可靠性?其特征量是什么?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其特征量是:可靠度、累积失效概率、失效概率密度函数、失效率和平均寿命。
4、什么是质量成本?其如何组成?
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得到满意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有五点的组成:(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3)内部损失成本;(4)外部损失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5、什么是质量信息?质量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质量信息是指反应产品质量和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应出来的各种反馈信息。
质量信息的特征:(1)分散性(2)复杂多样性(3)可识别性(4)相关性(5)适时性
6、什么是产品质量?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是什么?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1)性能(2)可信性(3)安全性(4)适应性(5)经济性(6)时间性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什么?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互利的供方关系
8、如何用表和图的方式表述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检验严格度转换规则?
9、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其核心观点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途径,目的是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
其核心观点是:(1)用户至上的观点;(2)一切凭数据说话的观点;(3)预防为主的观点;(4)以质量求效益的观点;(5)以零缺陷为目标的观点。
第五篇:总结和规划
2012年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规划
一、2012年上半年总结1、2012年1-6月指标完成情况:
2、主要工作总结:
① 重点做好特电事业部的业务开发工作,在公司由于生产能力和技术等原因,对承接机座的制造加工业务受到阻力影响的情况下,销售科及时转变对策,在4月份承接了1.5MW风电铁芯的制造加工业务,同时做好了长沙地铁、深圳地铁、北京地铁、成都地铁电机冲片的试制工作,并且密切关注轧钢电机冲片投标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② 及时完成了特电事业部变桨电机机座铸件和600KW同步电机的试制工作,同时做好了紫铜触头和冷却器盖的提价工作,其中紫铜触头价格由42万元/吨上调到47万元/吨,冷却器盖价格由14万元/吨上调到16.5万元/吨。
③ 做好了风电冲片的交付工作,承接了3台特种电机冲片的试制业务,同时做好了电机事业部工业发电机组的零件制造业务。
④ 重点做好了风能公司结构件业务的三次投标工作,成功中标160万元。
⑤ 重点解决了供应公司导电环的挂账回款工作。
⑥ 做好了长电Y3系列交流电机的定转子加工制造业务的承接工作。
⑦ 重点做好了株洲百斯特2.5MW风电转子冲片的合同评审,同时做好了相关业务承接工作。
⑧ 加强内部管理,对重点客户单位微特公司的产品按铁芯长度、电机级数、型号大小和具体技术要求的不同制定全面的《微特产品目录》,进一步规范排产管理。
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① 内部管理不到位,在日常工作中未严格按《程序文件》等规范执行,给工作带来不便和造成失误。
② 由于外协单位的产品质量和交货问题给销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造成了销售费用的增加和后续订单的承接困难。
③ 目前的产能大小和技术工艺方面仍是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对业务员在外承接订单的消化能力不强。
④ 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不够密切,主动积极性不强,造成了工作中的相互推诿现象。
二、下半年工作规划
1、下半年销售计划指标分解:
根据上半年产销数据,下半年计划完成:
订货:7800万元 销售收入:7800万元 货款回收:9126万元
按照计划指标必须每月完成1300万元。具体分解如下表:
单位:万元
2、增长的亮点:
① 今年以来,由于电机事业部风电产品暂停,造成销售较大的缺口,将重点转移到开发特电事业部的1.5MW风电铁芯和各种电机冲片业务上。
② 大力开拓湘电集团风能公司的零件、机加工业务,以确保经营指标的顺利完成。
③ 在二类工装业务方面,为了拓展业务量,从以前的三家增长到四家客户单位,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200万元,力争完成900万元。
④ 重点开发外部市场业务,现已与株洲百斯特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合同,样片已经得到客户认可,在第一批产品交付后,在对方样机试验合格后,将形成稳定、长期的订单。
3、主要措施:
在集团公司整体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下半年销售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调整订货产品结构,利用现有产能,确保各项经营指标的顺利完成。
① 大力开拓内外部市场业务,根据公司实体的现有产能,认真 分析订货产品的结构,销售科全体人员应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和网络平台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拓宽思路,优化外部市场订货,重点承接利润高、回款好、长期有稳定订货的客户。
② 重点关注电机事业部风电启动的进展情况,确保在第一时间 承接到风电冲片业务。
③ 重点做好风能公司中标产品的进度跟踪和质量监督,确保合格产品交付到顾客手中,为承接后续订单打好基础。
④ 重点做好特电事业部二类工装的订货和开票、回款工作,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增长,并且为明年的工作打好基础。⑤ 继续做好特电事业部1.5MW风电铁芯和地铁电机、轧钢电机冲片的业务承接工作,同时重点跟踪产品的交货进度和质量监督。
⑥ 重点做好株洲百斯特公司第一批订货产品的质量跟踪,确保该批产品按期、按质、按量交货,并继续关注后续产品的订货,争取将其发展为公司较为稳定和长期的客户单位。
⑦ 狠抓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日常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客户档案和合同管理更加完整、细化;对合同评审和排产工作更加严格、精确。
销售科
2012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