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文化旅游是我镇的总体定位
发展文化旅游是我镇的总体定位,休闲观光农业是生态田园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我镇实际,谈谈如何发展好休闲观光农业为文化旅游发展配套?
答:休闲观光农业,我基本理解为以农村,农民和农业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城乡差异特点,为人们提供兼有观光,娱乐,休闲,体验,等功能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从而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求新求变,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人类遭受城市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下反朴归真的必然结果。它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包括广泛利用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具有乡村特色和现代农业特色的,把休闲观光活动与农业生产活动结合起来的新型产业形态。近年来,随着农村奔小康、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加快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是目前我国进行农业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在生产和经营的方式上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并且要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的需要。正在兴起的休闲观光农业与文化旅游无论是其科技含量还是田园风光,都有着比常规农业更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也有其特殊的优势。所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正是很好的有效途径。休闲观光农业牵涉面广、关联性强,它可以带动与农业、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但本身也受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交通、建设、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的制约。因此,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产业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其他相关产业的优化发展。所以,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研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导向、农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绿色消费市场兴起的时代特征,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次飞跃。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发展,是因为这里有的项目是城里没有的或其他地方没有的项目,应该使经营者认识到农村(农业)的田园生活、民族风情、自然风光、新鲜空气、生态农业生产等生态自然环境是休闲观光农业的载体,同时也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本地区休闲观光农业进行开发的同时进行资源保护和创新切实保护好本地区的资源。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极力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一定要避免原来本是城市的一些生活垃圾、环境压力和文化垃圾转嫁到农村中来,应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依托的农旅结合的以农为主、强农兴旅的新业态,它的发展和兴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对休闲项目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兴起和发展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创收功能、教育功能、辐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基本功能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建设,对于城乡共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休闲观光农业理论和客观实际,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开发模式中,中西部地区适宜采用以景区边缘和老少边贫地区这两种发展模式为主,在东部发达地区适宜以都市郊区型发展模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实际操作中各地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特色、功能作用开发多种适合本区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本必须坚持灵活运用“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强农兴旅”的办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同时为广大民众和旅客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和商业服务;在产业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开发规划原则、营销管理等方面健全和完善本行业的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在布局上注重绿色。生态框架;在城乡关系上重视资源整合、共同繁荣;在功能定位上重视拓展生活和生态功能,注重改造生产功能;在要素整合上,重视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乡土素材;从生产组织上看,表现为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经营为重点,实行突破地域行业领域,形式多样的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与文化旅游发展配套项目独具特色,为人们拓展了更广阔的休闲空间,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二篇:巴东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定位
巴东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定位
向瀚俊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北依长江与神农架相连,南临清江与张家界比邻,东接宜昌大三峡,西承恩施大峡谷。是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东县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期我对巴东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巴东文化旅游资源总体可分为:廪君发源文化、纤夫风情文化、清江画廊文化、寇准名人文化、古城遗址文化、红色记忆文化、高山生态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民风民俗淳厚,风土人情浓郁,民间文化传统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当今文化旅游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能力?笔者认为,要创建“大文化品牌”,发挥“大文化效应”,巴东虽然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巴东虽然没有发展的区位优势,但有丰富的巴土文化资源,发展我县巴土文化旅游,是我县今后文化旅游发展的一条必取之路。
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纪念碑和民族自尊与骄傲的象征,也是人类认识自身、了解历史、获得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因而成为一种日趋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县文化遗址记忆极为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旅游休闲生活方式不断的向深度旅游靠近,所以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所以加快振兴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调整结构,结合当前我县应对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和文化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文化旅游发展开发纲要已迫在眉睫。促进我县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我县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找准我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位
文化旅游就是以文化记忆、文化沉淀、文化遗址等代表人类精神文明作为主体旅游的一种高品位的深度旅游形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已随波而去,留下的是洗刷后的沉淀和记忆,我们今天对巴东文化的研究、发展、弘扬、保护,应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去思索? 如何找准巴东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位?如何提升巴东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为文化旅游注入什么样的活力?等等,这都是我们要探讨和研究的话题。文化旅游具有其它旅游所没有的独特价值,如:经济价值、学术价值、教育价值、寻根价值、凝聚价值、体验价值、探索价值、风土人情价值等等。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灵魂,他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是难以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我认为巴东的廪君发源文化是巴东文化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核心,他代表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八百万土家民族的象征,他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挖掘、整合廪君发源文化资源之魂,把他做大做强,巴东的文化旅游业才能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什么样的景区才算得上是文化旅游产业景区?文化旅游产业景区与我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产业景区相比又有那些特征?如何打造构建文化旅游产业景区的独特价值?从文化旅游开发的角度看,应当首先认识了解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景区的内涵。当前,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热点,成为时代旅游新趋势。几年前,我国的旅游还是以山水观光游、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游为主。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旅游热点新选择,逐步以“看”向“品”的方向发展,如名人故里游、古居古村游、文化寻根游、民俗风情游等。寻找文化足迹,感受文化魅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自身修养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化旅游已逐步成为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
各种文化融合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活动。
从文化、历史、地理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我县水布垭镇三里古城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地域廪君文化的特点,结合临县长阳县“巴国故都”,开发三里古城“巴人故里”,做到文化景点景区互通,资源共享,互惠双赢,这样深度旅游就不会是走马观花,游客以一种寻根的心态来感受风景、体验文化、了解生活、追寻历史,对廪君文化的认知、对廪君文化的深度了解,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文化是扩大知识面、丰富历史文化知识甚至于充实自己人生经历的重要途径。所以突出巴东廪君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旅游产业是发展我县文化旅游业的关键之一。
我认为挖掘、开发、研究廪君发源文化,不仅是巴东五十万土家儿女的愿望,也是八百万土家儿女的愿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一个民族的负责。
那么,我县如何发挥巴土廪君发源文化效应及文化旅游业呢?依笔者拙见:找准我县文化旅游的主次定位,加强深层次的主体文化旅游研究,成立巴东文化旅游研究会,研究巴东文化的历史与现代,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等等。重视文化交流,可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巴东文化旅游研讨会,扩大巴东文化旅游的影响。同时做到学术研究论证—开发利用保护—旅游产业同步的原则,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优势、旅游优势,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大打巴人发源文化品牌,让巴东文化旅游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研究我县文化旅游资源的构建
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最大特点是不集中,连线开发保护资金投入大,所以要在保护文化的前提下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每一处开发利用,都需要有考古界及相关专家的专业指导,以保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文化旅游资源的永续性发展。在开发的同时,要尊重文化资源所代表的各个不同时期历史剖面特点。由于过去任一时刻发生的历史事件、存在的历史事物不可能全部都由文献或实物保存下来,所以我们只能依靠恢复一个个连续的时间剖面,来达到恢复过去历史面貌的目的。
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是文化内涵和山水景观二元一体的结合,具有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广泛多元性、不可复制性、区域独特性、直接消费性、价值的双重性。如我县水布垭三里古城(武落钟离山)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双重性尤为突出,他具有巴土文化和山水旅游两方面的双重价值,从文化资源和山水景观角度看,其历史、遗址、寻根、文化、探奇等都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旅游资源的双重价值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最理想的方式是文化价值和山水旅游价值成正比。比如三里古城(武落钟离山)他具备广泛的旅游潜在价值,与水布垭清江画廊他们可以互为依托,打造成山下观赏热闹,山上寻根清幽。要针对多数爱好者的欣赏兴趣来规划我们的文化资源。
在文化旅游业中,每一件文物都是旅游资源,他最真实地反映出那个历史阶段(那个时间剖面上)的社会文化特色。所以,旅游开发中需要尊重不同时代的历史特点,突出不同时期文物资源的不同特色,以期展现不同的历史风貌特征。切不能因为短暂的眼前利益和图一时方便,而随意扭曲历史事实。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因时、因物、因地确定文化定位和旅游形象,以及复原各类文物相关的旅游策划的基本原则。着眼于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共同点,共同构筑一个统一而和谐的整体。
历史文化与现代山水景观要二元共存,现代山水景观的建设,要遵循与历史文化共生、相辉相映的原则。尽可能地去展现历史文化特定历史时空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历史氛围,使游客身处其中,并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深刻价值和历史的沧桑变换,使其能够有所感悟,从而主动自觉地承担起保护历史文物的责任。
文化的展现与构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展示文化遗址,根据历史记忆建立现场博
物馆及在地表建立保护性、标志性建筑(人物塑像、楼牌等),从而使游客亲眼目睹历史文化原本面目。二是通过对古遗址的总体规化,达到轮廓和功能分区的地面揭示,使其成为直观而宏大的特色旅游项目。
三、加快我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清江水布垭三里城在我州“一心两翼”旅游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三里城作为土家先祖发源的重要区域,是巴土文化的集中体现地之一,是水布垭旅游区域内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在旅游产业更加关注文化内涵的今天,开展对三里城土家族始祖廪君的发源地考古论证活动,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水布垭乃至整个清江画廊旅游区的宣传促销和文化内涵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县要尽快争取将水布垭三里城拿入《鄂西圈十大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中。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要看到,我县文化产业的探讨发展水平还不高、研究活力还不强、开发力度还不够,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县对外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文化旅游是通过文化内容创新和旅游项目开发来满足消费者“求知、求新、求奇”需求的,因此,特色是文化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我们要抓住廪君发源文化这一无一能比的文化资源优势。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所在,在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之前,必须对文化遗址地的历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并深度挖掘该区域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再塑造,利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手法,通过文化主线的选择和定位,确定整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
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等并列,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补,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旅游创新能力,坚持走我县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道路,学习借鉴其它县的文化旅游模式,积极推动我县文化旅游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文化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增强我县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建立健全我县文化旅游市场,促进我县旅游文化要素的合理整合,不断适应当前人们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创新文化旅游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始生态文化的挖掘,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提供服务创新、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规划建设我县文化旅游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化教育培训、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新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艺术、民俗、宗教、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历史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产业园内的产业体系要形成以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结合的泛旅游概念,包括文化主题公园、开发、保护、创意、线路、商品、传播、休闲、表演、的生产经营等。所以要利用我县独特的文化资源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让他尽快从静态效率转化为动态经济效率。
四、加强我县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我们要重视物质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利用。刘冰县长在县十七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对三里城进行开发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性资源,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资源,文化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旅游开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凝结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具有独特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文化本身蕴含着许多无形而真实的历史信息,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造假,很难恢复原样。非物质文化旅游的科学发展必须以文化的保护为前提,在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所以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又要抓住机遇,发展旅游经济,对非物质文化合理利用。文化遗存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认识价值,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按照尊重历史、保护文化的原则,对我县文化资源要进行挖掘、整合、开发、保护和利用(文化记忆、民间传说等),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巴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身心愉悦。同时,可以举行和创作大型文化活动,把文化旅游活动推向高潮。开发文化旅游商品,突出文化旅游的地方特色,提升文化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总之,围绕我县文化旅游商品的特色开发,使其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地方风格和文化内涵,努力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品牌。要对我县重点文化景点加快交通条件的改善,修建旅游专用道路,各景区之间的道路要全面打通,尽快形成与周边旅游景区、周边城市相连接的交通网,在旅游干道、停车场,设置通往各景点的信息标识。要增加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保护是文化开发与利用的前提。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实物载体,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实物,它积淀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的不可再生性直接决定了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好它。只有以文化保护为前提,才能谈得上文化的多形式合理开发与利用。所以,保护文化是前提,要以“保护为主”。保护好文化资源,目的是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从根本上说,合理利用是对文化资源的最好保护。对文化的合理利用可以展现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并发扬光大,启迪世人。毋庸置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利用文化资源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长阳县就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撒叶儿荷,清江画廊等并成功的申遗注册,不仅提高了当地文化资源知名度,也使相关的旅游景点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不矛盾的。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我们既要反对不利用,又要杜绝滥用这两种极端观点与举措。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我县文化利用和保护的平衡点,这既为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搭建平台,又为文化资源利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如果我们有很好的文化资源不对其进行开发,那么也就谈不上文化资源的保护,只有开发才能弘扬,只有弘扬才能传承,只有传承才能保护。所以,我们要重新认知对我县的人文历史文化的认同,遵循我县文化旅游发展规律,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集聚性和强带动性,发展和打造巴东文化旅游创意牌品,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再现巴东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后记:我县的旅游业在前几年是走在全州其他县市的前列,在周边县市旅游业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不找准我县的文化旅游的主次定位,还在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势必会对我县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第三篇:太仓市旅游策划项目总体定位分析
旅游策划期间太仓市政府将着重打造一个城市中心集散核,完善配套设施和商务度假项目建设,规划一条新浏河滨河旅游带,重点发展休闲经济、创意经济与总部经济;开发一个核心项目,使浏河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及太仓国际旅游港成为太仓旅游业的引擎;建设一个国际化慢生活社区,打造集运动康体、生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际化低碳休闲度假社区;进行三大功能片区提升,全面实现“福地双凤”民俗旅游区、沙溪古镇人文旅游区、现代农业园区的旅游产品升级。
旅游策划项目是以太仓城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基础为依托,建设太仓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增强城市的旅游服务配套建设,将太仓城区打造为太仓旅游的集散、咨询和服务中心;以“城市即旅游”为理念,强化娄东文化元素对城市旅游的包装,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产品和完善城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在弇山园大门东建设太仓旅游服务中心,建立咨询系统、接待系统、票务系统、导游系统、医疗系统、邮递系统、投诉系统七大功能系统,形成游客服务中心的完备功能体系。
旅游策划项目组以娄东文化展示为脉络,按照“以博物馆为文化内涵展示场所、五大景点为文化元素实景展示空间”的整合旅游策划理念,将太仓博物馆、南园、弇山园、张溥故居、江南丝竹曲社、海运仓博物馆六个景点进行整合。游客在太仓博物馆基本了解了娄东文化的内涵后,以南园等景点进行实景展示;通过游线式串联,打造娄东文化综合博览旅游线,在天镜湖周边建设太仓国际会展中心,满足太仓本地会展及上海宝山区和嘉定区商务度假的需求;建设时尚购物街区,整体建筑风格与餐饮街、国际会展中心相一致;建设集“观水、亲水、戏水、赞水”于一处的水景娱乐广场,在科教新城南部林带,开发以户外休闲度假、户外拓展为主题的生态郊野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上海周边最大的户外运动基地和都市休闲郊野度假旅游区。
第四篇:旅游文化地产定位策划方案
***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策划方案
一、项目基本经济指标
温泉度假区
总用地面积:250000㎡
总建筑面积:66200㎡
容积率:0.26
1)温泉度假区建筑面积:19500㎡(含地下)
2)天堂酒店建筑面积:36300㎡
3)养生中心建筑面积:10400㎡
二、项目定位
****旅游度假区,是烟台市集山、海、城、岛一体景观及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度假区融入东西方建筑元素,以现代建筑风格打造一个具有浓郁现代文明和传统宗教文化的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呈现一处颐养神性的梦幻之城、自由养心的世外桃源。
度假区内汇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精髓,拥有佛教文化园、道教文化园和儒教文化园,将宗教文化的底蕴与大南山的灵秀完美结合。特色小镇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相交融,带来地中海的浪漫和北欧小镇的悠闲;热带水族馆、动植物园以及主题公园,徜徉于大千世界的神秘,成为世界观赏动植物的荟萃之地。温泉度假区,于温润中静赏“林海雪原”之壮美。容纳天地精华,感受山海情怀。
1、温泉度假区
项目位于福临夼的优势位置,依山面阳,视野开阔,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项目定位以庄园式中心酒店、主题酒店和文化会所为主,融入园艺、收藏等内容,汇聚部分企业、创意人群及精英人士。
该区域可分三到四个主题片区,借助地形的起伏和台地效果,在现有方案的基础上规划个性主题内容,以庄园的阔、独栋的精、双拼的雅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以现代简欧式建筑风格为主,点缀陶艺、石器等带有地域和时代特色的“老物件”。
2、青青酒店或竹林酒店
鉴于气候因素和后期运营管理,本酒店拟整体设计、运作,可分三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大型餐饮,特色餐饮,商务办公、会议及客房),面积12000平米左右,配套设备分体控制,降低季节性运营成本。酒店建议由高端连锁酒店或餐饮公司经营,由知名酒店管理公司顾问式全程运营。(参考城市度假酒店见下表)
3、温泉养生中心
以温泉养生为主题,打造烟台最高端的休闲度假养生中心。通过对烟台及省内几个洗浴中心的调查,该养生中心面积建议为1万㎡,设置恒温泳池(满足竞技要求)、桑拿区、单间及特色洗浴(啤酒浴、咖啡浴、红酒浴、茶浴等)、特色按摩(中式养生、泰式按摩、夏威夷罗米按摩)、自助餐厅、VIP包房及现代声光电休闲娱乐场所等。
4、特色小镇区
特色小镇位于景区的中心地段,是游览主线上的重要主题区。该区以欧洲小镇文化为载体、以西方浪漫悠闲为主线,配有教堂、玫瑰花园、主题餐厅、特色商店等,使游人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欧式地中海小镇风情和童话城堡般的别致韵味。
参考项目: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一期),重庆龙湖悠山郡,苏州高新区,青岛百通香溪庭院,北京西山美庐、红螺湖别墅,云南丽江古城,湖南凤凰古城,北京798、宋庄艺术区等。
三、设计建议
1、温泉酒店户型设计建议
2、温泉养生中心建议
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第五篇:代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
雁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
一、总体目标
总投资20亿元,用3年时间打造以雁门关为龙头,以代州古城为依托,以杨家将文化为人文内涵的“名关、名城、名将”边塞文化旅游品牌。
根据业内人士和专家预测,3年后游客人数每年可达10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3亿元,旅游综合效益15亿元,安排就业3000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人,5年可收回成本。
二、开发思路
根据《雁门关旅游区总体规划》、《代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雁门关旅游区文物保护规划》及《代州古城保护规划和建设规划》,结合领导、专家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按照关城一体化开发、分步建设、梯次推进的模式,以原样恢复和遗址展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
三、具体项目
全部项目有?项,总投资20亿元。其中景点类项目?项,投资?元,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吃、住、行、购、娱等服务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
今年开工建设的项目?项,投资?亿元:
1、景点类项目?项,投资?元。具体内容包括:雁门关?项,投资2亿元,重点铺开和完成天险门、地利门、瓮城、围城、明月楼、威远楼、李牧祠、六郎祠、城墙、古关道?米。代州古城?项,1
投资6亿元,重点铺开和完成西城门及两侧城墙、南城门及两侧城墙、西城墙商业街、西大街改造、城隍庙、文庙、钟楼广场、16座牌坊等。
2、基础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具体内容包括:投资8000万元打通雁门关隧道、投资5000万元改造雁门关旅游公路、投资?万元续建前腰铺服务区、投资?万元新建后腰铺服务区、投资100万元新建景区旅游厕所?座、完成雁门关村改造设计方案等。
3、服务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包括投资?万元在新城区一处大型“雁门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和?座星级酒店;投资?元在各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旅游商品市场等配套的旅游要素市场。
四、资金筹措
采取以下途径筹措落实开发资金:
1、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万元,拟采取争取国家投资解决一部分,省、市、县三级财政各投资一部分。
2、服务设施类项目投资?万元,拟社会融资,吸收民营资本解决。
3、景点类项目投资?万元,拟采取政府控股,吸收代县民营企业参股的股份制经营、招商引资或由市政府贴息贷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