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定位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3:1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定位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定位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定位的思考

关于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定位的思考

以往人们都认为中心城旅游人气不旺,希冀景区拉动城区,以至于所有的目光都聚集于××。我认为,对中心城旅游发展需重新定位,那就是以城区为主,城区与景区互动,并在着力点上更为注重城区,或者说以城区拉动景区。

过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转变为“天平格局两对称”。倘若我们把“

××——温汤”视为南景区,把“万载竹山洞、九龙谷漂流、袁州飞剑潭、酌江洞”作为北景区,那么中间的关键点自然就非中心城莫属。

假如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我们在南北两大景区中重点解决好行和游的问题,那么住吃购娱就势必依托中心城区。

那么,这就可以推导出一个观点:以中心城为支点,以南北两个景区为重点,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彰显特色”的旅游新格局。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一是做好一个中心城区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含××、袁州区、万载县);二是像重视南景区(××和温汤)一样打造北景区(袁州区和万载);三是围绕吃住购娱打造中心城区服务业;四是做好中心城“禅宗文化博览园”、“秀江花月夜景观长廊”等文化旅游九件实事。

第二篇:颍泉区围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工贸旅游城区的发展定位

颍泉区围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工贸旅游城区的发展定位,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加快项目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第一任务,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高投入拉动高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14年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15个,计划投资130亿元。截止3月初,全区已完成项目投资约14.93亿元。

围绕阜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谋划实施城市建设项目62个,计划投资69.2亿元。道路景观基础设施工程28个,目前在建6个,完成投资6000万元。北京路改造污水管网和人行道施工预计5月底完成;界首路改造正在实施污水、雨水管网施工;太和路改造北三环—柳荫路段全面开工;老泉河景观带、北京路绿化正在实施;筑梦广场正在实施地下空间利用设计,泉北污水处理厂部分管网正在施工。安置区项目7个,中市办事处界首路安置区建成交付;在建3个,今年已完成投资8100万元。颍上路大桥安置区、渡口安置区、潘寨安置区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公益配套项目10个,计划投资3.98亿元。五院新区二期基坑支护方案论证已结束、即将进行试桩;区疾控中心大楼正在实施基础垫层;抱龙老年康复中心开工建设;汽车客运北站征迁工作基本结束;阜阳七中256亩土地已获省政府批复、正在开展拆迁准备工作。“三项整治”项目5个,总投资4566万元,颍州路和北京中路墙体立面改造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工程招标;38条小街巷改造项目已完成设计。商住项目13个,目前已完成投资3.93亿元,锦华名郡、金色港湾、水岸明珠、万隆美域等商住项目销售良好,万霖骏都、海泉时代广场、海亮上府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第一批30个地块,目前已完成征收任务11个地块2090亩,征收房屋面积57万平方米,涉及1803户。

围绕打造商贸物流名区目标,谋划实施商贸物流项目7个,计划投资35.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元。阜阳临沂商城二期目前开工建设14个标段、70万平方米,封顶9个;阜阳四季青国际服装城一期土地征迁完成

第三篇:襄阳旅游主题形象定位思考

襄阳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研究

湖北文理学院刘金伟

摘要:襄阳是承东启西、汇通南北的重要旅游集散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支点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深厚,有发展旅游的潜质。本文依据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指出了定位襄阳旅游主题,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在分析襄阳自然、人文、现代建设成就基础上,做出了“襄阳好风日,中华智慧城”的主题定位;对定位和传播提出了建议: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襄阳总体形象;建设主题文化旅游景区,完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创意开发DMS,多元有效传播。

关键词:襄阳旅游资源主题形象定位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1.问题提出

襄阳在参评“魅力城市”期间使用过“传奇仍在继续,古隆中,新襄樊。”杜汉化提出“军事文化旅游名城”“东方斯巴达”的比附定位,①其他学者龙雨萍提出过“魅力古城,生态襄阳”的定位,并设计了对应宣传口号“魅力山水襄阳城,三国文化荆楚乡,②并在应用中有所体现。本文则从襄阳地区角度分析,借鉴现有思想,基于以下新形势作出重新定位,(1)襄阳正名后,部分口号自然退出舞台,也不便简单替换,继续使用。(2)诸葛亮躬耕隆中虽为事实,但存在竞争,诸葛文化品牌不是襄阳独有,且对其他旅游资源构成形象遮蔽(3)襄阳欲建设著名国际旅游城市,不能只依赖诸葛亮、三国文化,需要定位具有世界意义、普遍价值的文化利益品牌。

2.襄阳旅游资源特色分析评价

2.1区位优越,形势险要。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自古及今,天下共识。荆州,星分翼轸,襄阳为荆州门户。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精辟论述了荆州的险要形势,而当时襄阳为荆州治所,曹、刘、孙争夺交锋之地。因此奠定了襄阳在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军事地位。瘐翼[]、唐朱朴、李刚、陆九渊等代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学者皆有奏议、论述,极言襄阳地理优越,堪称“智慧”之地,社稷腹地。《方舆纪要》记载:湖广之形势。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现代地理学者也用地理学角度论述了得襄阳,赢天下的地理解释。

2.2山川秀美,物产丰饶。荆山自西向南屏障襄阳,汉水穿境而过。不仅成就了险要地势,而且构成自然生态之美。生物多样,气候复杂,物茂粮丰。仅环绕襄阳古城的有史记载的就有三十多座。是山即有历史,满山皆文化,不因形貌见奇,但以文化传神。具有内在的文化内涵、内质之美。符合中国传统山水比德,君子审美品位要求,例如万山,一座充满神秘浪漫的山;一座泌着文化幽香的山;一座与古城襄阳历史同步,相映生辉,相互媲美的山。追溯历史与文化,它当属早在春秋时期就以“神女弄珠”而闻名华夏。魏平柱赞誉其为自然名山、神话名山、人文名山、文化名山、英烈名山。③同样隆中山、岘山、鹿门山等更是襄阳文化汇聚之地。钟灵毓秀,天赋神韵。汉江及其支流覆盖整个襄阳地区,江流婉转,山水相间,各类植被充盈其中,动物栖息其间。构成了自然、生态、和谐美景。如南河——

薤山、官山、香水河、熊河、水镜湖等景区。襄阳据汉水中游,山地、丘陵、平原地形并存,物产丰富。

2.3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襄阳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周立国建城距今2800余年。在襄阳人民长期与自然相互作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孕育了荆楚文化、充实了三国文化、形成了汉水文化、积淀了襄阳地方文化。杜汉华总结襄

④阳为军事名城、文化名城、商贸名城、旅游名城、山水城古风公园。从类容上看有政治军

事文化、仕宦名人文化、古城市井文化、会馆码头商埠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从文化生态学可以分析其中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贯穿襄阳文化的两条主线即是:江山社稷,英雄智慧文化,指点江山,笑傲江湖。经济民生,休闲留醉文化,文艺宗教,民风民俗。襄阳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环境基础好。所以称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福地。东西必经,南北兼容。历史上与长安、洛阳、郑州、开封、武昌等地毗邻,有汉水漕运,军事政治地位突出,在近代战争中也有体现。形成了军事文化。伴随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江南开发,民族融合,形成了商埠文化、市井文化;仕宦升沉,迁客骚人,文人雅士,往来与此,形成了仕宦名人文化,文学书法艺术;民间习俗也在承继中演变发展。而且多半与襄阳的历史、传说有关。

2.4现代文明,成就斐然。今日襄阳区位优势、经济地位不断巩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襄阳社会经济发展成绩显著,2010年地区GDP总值1538.3亿元,今年上半年就已突破900亿,其他各项指标均有可喜增长。襄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立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吸引了众多优势企业投资襄阳。在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文化方面也获得了各种殊荣,襄阳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三国文化乡、书法名城、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这些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宽了发展空间,营造了和谐稳定文明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

3主题形象定位及营销战略襄阳文化的智慧形象、社稷特色、留醉之美,是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统一的主题形象就是地方自然、人文总体的特征概括,不能割裂时间,分割空间,使文化特征失去延续性整体性。所以定位要考虑整个襄阳地区,完整的襄阳历史。

3.1旅游整体形象设计 旅游形象是指公众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和管理水平、经营行为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就管理方而言是对各构成要素的设计和塑造过程。⑤定位是市场营销理论。就是树立组织形象,设计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使细分市场顾客

⑥了解和理解本组织与竞争者的差异。旅游主题形象具有综合性、内容多层次性、旅游感知

多样性特征。襄阳旅游主题形象地位理应是对地理、文化等资源要素的整合提炼,以上分析可以概括为:襄阳好风日,中华智慧城。

3.2宣传口号设计 表1 襄阳旅游主题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设计

类别具体设计

总体形象襄阳好风日中华智慧城

宣传口号社稷福地 留醉天堂社稷智都 留醉襄阳

国际市场西欧、北美、大洋洲:wisdom city legend xiang yang

Han rive goddessxiang yang heroes

(汉水女神 襄阳英雄)war&love(战争与情)

韩国:共饮一江,同在一城汉江 岘山 美人 英雄

国内市场襄国智城 阳春留醉·江山社稷 英雄美人 4实施路径

4.1整合襄阳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襄阳总体形象。旅游本质是生活体验,旅游特征是文化休闲。襄阳地区旅游资源有数量优势,缺质量保证。旅游资源存在文化遗迹的残存性、分布的支离破碎特征,没有极品资源、精品线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融合创新的过程,需要走 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路径。文化整合有利于对旅游地本质优势的把握,是旅

⑦游地开发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旅游地整体形象塑造。襄阳版图面积较大,文化上仍存共同

特色:社稷福地,留醉天堂。江山社稷方面,宜城为楚国故都,枣阳系光武故里,老河口酂侯封地有伍子胥、李宗仁官邸,南漳有白起渠、璞玉——和氏璧母体,传国玉玺前身,保康有三国将领、谷城谷伯封地有杨洪胜辛亥英烈。留醉风光与人文则有梨花湖景区、熊河、南河、荆山等。

4.2建设主题文化旅游区,完善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合理开发现有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现有旅游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突出文化主题,营造主题文化氛围。补充具有市场潜力、资源优势、条件具备的空白项目。形成主题统一、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的旅游地功能分区。针对襄阳城区资源可构建山、水、城、洲组合,内外环线串接的襄阳十景:习风苏月(习家池、鹿门山)、鱼梁梦泽、古城雄风、岘山春秋、游女解佩、樊城古埠、隆中胜迹、风舞九天、真武仙山、都市魅力。周边县市也应利用当地资源建设主题文化旅游区,并发挥相互支撑作用。烘托襄阳主题,枣阳汉城、老河口抗战文化广场建设有示范效应。襄阳还应充分利用万山、汉水、解佩渚、月亮湾开发高等级以爱情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利用引丹工程、各类型水库、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企业集聚条件。在襄北(跨老河口、襄州、枣阳)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乡村旅游。

4.3创意开发DMS(旅游地营销系统),多元有效传播。完整的旅游地营销系统,需要仔细调研,精细设计,有序实施。包括定位、CI策划、组织管理、网络运营等需要有专业设计,公众参与。本文只是提供参考建议。具体落实需要用市场的办法,集中群众的智慧,选择适当的媒介,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人员推销、旅游宣传品、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进行有效传播。

① 杜汉华 襄樊旅游城的形象定位研究与开发 襄樊学院学报【J】2004.5.30

② 龙雨萍 黄露停襄阳古城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J】2010

③ 魏平柱 汉水女神的文化阐释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1.20

④襄樊历史文化特色与文化旅游开发杜汉华 杜睿杰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9P7

⑤ 高峻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2007 清华大学出版社【M】

⑥ 马勇 李玺 《旅游规划与开发》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M】

⑦张弢 旅游文化与旅游规划关系初探襄樊学院学报【J】2007.10

第四篇: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自国家旅游局2016年初向全国发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员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高层充分肯定、地方热烈响应、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

2016年7月,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00个省(自治区)、市(州、盟)、县(区、旗)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过程中,许多旅游企业、投资商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全域旅游是

新时期旅游发展

理念的重要革新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出现正是因新实践和新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过去,中国公民出游频率不高,出游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旅游方式上也多选择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再加之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多,旅游业对多数地方发展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因此发展的思路不可避免地是就旅游说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公民年人均出游次数超过3次,非传统景点旅游的游客量超过80%,散客旅游在全部游客数量中的比重超过90%,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1%,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全域旅游这种具有鲜明革新性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域旅游是一种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域旅游摒弃了狭隘的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打破了行业局限和部门壁垒,将旅游业的发展自觉地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得旅游业能够围绕大局、配合大局,进而真正融入大局。由于在战略上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旅游业就更容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也更容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系统思维。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把旅游业看成整体,并自觉将旅游业发展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视作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在发展旅游产品时,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即要通过增量的旅游市场去盘活各类存量的资源,进而产生新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的保障方面,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在旅游发展的效益评价上,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而是看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种系统的思维,既符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也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域旅游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供给,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消费环境供给等方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精准思维。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考察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全域旅游除了强调全,同样关注细。

因此全域旅游特别注重解决具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力图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扎实推进各项旅游工作。比如,全域旅游对像旅游厕所这样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其实是旅游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为此,在衡量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时,旅游厕所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旅游市场秩序乱象,除了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之外,全域旅游又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等方式来形成长效机制。正是基于一个个具体的要求,让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同样也能够成为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域旅游是促进

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地都希望找到能全面推进地方发展的有效抓手。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抓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增收及部分农民致富问题,但是从农业入手抓发展,涉及面相对较窄。工业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工业化也是传统的发展路径。抓工业,可以大幅增加GDP,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较为丰厚的财税收入,但随着工业技术集约化和区域集聚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对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在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化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旅游由于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可以成为地方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是旅游。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可行而且有效,在于全域旅游是从外来游客的视角来对某个区域的发展进行审视、衡量和要求。这就要求一个区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多元的供给、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全面深入到区域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而旅游业的联带拉动作用也辐射到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过去地方发展要么重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率,唯GDP至上;要么孤立地看待社会事业,将其仅仅看成财政负担;有的地方虽然关注文化,但更多地是看成文化事业;虽然重视生态,但更多地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新的时代,需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全域旅游既关心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又关心就业以及扶贫,也关心如何让文化通过旅游的渠道弘扬和传承,还关心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贵州,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喜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化。在新经济时代,融合发展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其他经济形态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全域旅游在经济层面的最大特征就是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所说,“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比如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既是农业的拓展,也是旅游业的深化;再比如全域旅游下的工业旅游,既关注工业制成品在旅游业的运用,也关注将工业生产变成游客的体验过程。

像湖南省,在201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其中就有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希望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带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优质农副产品供应、文化创意四大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着眼推动地方经济全面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因此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

促进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建设,让“处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因此全域旅游绝不仅仅关注某一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而是关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的营造。正因为如此,全域旅游要求城市不但是市民的生活和休闲空间,而且也应是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空间;要求小城镇不但是一般的特色产业汇聚地,而且也应是风貌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要求乡村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就连许多过去传统的交通公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也正在变成自驾游游客乐享的旅游风景道。正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海南琼海所总结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琼海变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

促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寻找改革的“痛点”,抓住突破口推进改革并不容易。全域旅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体制机制的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抓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成为理顺和调整各类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体制机制的一个途径。比如,近年来游客消费碰到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表面上看是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但暴露的却是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域旅游强调要实现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自然就要求拓宽城市管理的思路,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来为旅游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针对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全域旅游强调的是要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统筹协调来齐抓共管。在杭州,由杭州旅游委牵头,联合杭州市的“三委四局”建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立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既保护了西湖的整体风貌,又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表面看抓的是旅游改革,但真正抓的却是地方的全面改革。

以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要把握的重点

如何抓好全域旅游,进而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实现领域拓展与服务跟进并举。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旅游景区景点的局限,将旅游业推向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及时跟进。要在城市市区发展旅游住宿的分享经济,政府的法规制定、政策引导就需要及时跟进;要在边远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培训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信息,政府的智慧旅游服务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能在更大范围安全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政府的安全预警、安全救援等服务同样需要及时跟进。总之,各级政府要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将各项工作延展开来,把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在工作路径上,要实现产业增长与体制突破并举。全域旅游关注的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面子”,更关注旅游业发展的“里子”;全域旅游要求的并非是旅游业“一时”的发展,更强调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抓好全域旅游,既离不开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设,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让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要实现旅游发展与作用发挥并举。尽管旅游业的增长自身会带来综合作用的释放,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共建共享。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创业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给各类人群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真正让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并举。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但由于资源、交通和区位的原因,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全域旅游。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既要有全面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工作,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要优先打造一批省、市、县的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在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其他开展全域旅游的地方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同时要通过示范引领,梯次发展,让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规划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www.xiexiebang.com/topic/comprehensive/

第五篇:节庆旅游发展思考

节庆旅游发展思考

摘要

本文叙述了节庆旅游的发展历史,并重点关注了节庆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据此提出了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小建议。目的是为了我国节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节庆旅游 发展现状 对策和建议

1节庆旅游的涵义和类型

1.1节庆旅游的涵义

节庆旅游时之规模不等,有特定主题,在特定的时间里以及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并能吸引区域内外大量游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如节日庆典、集会、展览会、旅游节等。节庆的本来含义就是社会群体为了一件共同的事情而进行庆祝,从而团结一致并培养出一种内部的自豪感。在西方,对节庆活动的研究属于事件及事件旅游领域。在国内,事件旅游领域内的研究非常零散,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吴必虎、李国平、庄志民、沈祖祥等都认为“节庆旅游”就等同于“旅游节事”,在内容上包括: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文化、体育活动。而邹统钎、任国才、张德强等则更加强调了节庆活动的“欢庆”本义,而并不把“博览会、交易会、文化、体育”等一般性事件纳入节庆的范畴。关于这一点,戴光全作了明确的区分:节事就是指节日和特殊事件。

节庆旅游时由节庆活动组成的,在这里特指节庆中的单项活动,例如开闭幕式、专项演出、灯会、展览会等。一般来说,单项的节庆活动很难构成完整意义上的节庆旅游。

1.2节庆旅游的产生及发展

休闲旅游经济

“休闲”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流行,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活动。休闲的真正含义指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占用的时间,它包括教育时间、社交活动的时间等等。实际上它是人在除了恢复自己的体力之外,一种更高的、精神的、心理的需求。

娱乐经济

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缺乏互动、亲和、吸引力,单调乏味以至没有趣味节庆旅游却能够让旅游者感受快乐愉悦、快乐的本意,凭借其特有的参与性、文化体验性、异域性等特点给旅游者带来无语伦比的精神满足,帮助人们消除寂寞感。目前我们常见到的狂欢节,正是给人们创造精神愉悦的途径。

文化经济

“文化经济”是指在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经济内容不断增加,市场手法不断引入,越来越渗透各种经济因素、商业因素,使文化成为具有商品价值的综合体。节庆旅游能够全面展示举办地的文化内涵,并且每一个成功的节庆旅游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展示的是青岛特有的啤酒和海洋文化,武当国际旅游节展示的是享誉世界的道教和中华武术文化。

节庆旅游虽然以经济为目的然而归根结底文化才是他的生命力。当前文化经济的潮流也促进了节庆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

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消费的行为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稳定的经济模式。如今,我国每年的公休日已达到114天,“假日经济”空前繁荣发展。我国从1995年实施双休日,1999年开始实行“五一”、“十一”长假以来,人们有了更加充分的时间旅游和参与各种社会公共活动。节庆旅游就是在此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的。现在许多节庆都是在长假期间或前后双休日举办的。

1.2我国节庆旅游活动的类型

我国节庆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地域、主办者、内容、主题等,节庆活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政治类节庆活动、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传统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特色文化节庆活动等。也可以按主题分为新年节庆、生产节庆、青年节庆(五四青年节、俄罗斯的成年节、壮族三月三)、纪念节庆、习俗节庆、宗教节庆等。此外,也可以按照节事活动的来源分为原赋型节事活动和后创型节事活动,前者包括民族传统节日,后者包括以商贸会议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商务型节事活动、各种展览活动、体育型节事活动、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如摄影节、音乐节),以及由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的新兴节事活动(如艺术节、旅游节、风情节、文化节、美食节等)

根据节庆旅游的主要功能可以将其分为游览观光型、民俗文化型、商业经贸型、综合型等四个类型。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充分认识和发挥不同节庆的旅游功能。

2.1游览观光型

此种节庆旅游以各种优美的自然风光、人造景观、历史文化、人文特色为吸引物,供游客游览、品味和鉴赏,从中获得感官享受和身心健康。如神农架国际生态旅游节,南京国际梅花旅游节等。

2.2民俗文化型

旅游者参与此类活动,可以了解当地的独特文化,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策划和举办者更注重地方民俗文化影响力的推广的人文精神的塑造、传播。文化型节庆活动不仅包含了近年来常见的文化节、艺术节、摄影节等现代节庆活动,同时也包括了传统技艺的节日、民俗节等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南京秦淮灯会、清明节等。

2.3商业经贸型 此类节庆旅游以提供地方土特产,商业贸易的平台和机会为主要卖点,前往的游客同时又是商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或潜在参与者。节庆旅游举办的目的是以节庆为载体,促进区域间的商贸往来经济交流。如广交会、上海国际车展等。

2.4综合型

此类节庆旅游在内容和主题上都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节庆里既有观光活动,又有商业贸易展览,还有民俗文化展示等。当前我国许多单一的节庆旅游都有向综合型方向发展的趋势。如武汉国际旅游节、北京文化旅游节等。这类节庆活动一般在大城市举办,内容丰富,表现文化多元,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效益非常明显。

3.节庆旅游的发展条件和现状

3.1发展条件 3.2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全年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达到5000多个。但是,目前在节庆行业的整体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也缺乏详细的统计资料。我从谷歌搜素引擎的结果提示来看,对目前我国的节庆活动发展情况做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和分析,借以反映节庆活动目前在我国特有的广泛性。

从时间和地域分布来看,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目前节庆活动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

我国节庆活动的地域分布非常广泛。根据网络搜索的结果,在地域上已经覆盖了我国的29个省(抽样中并不包含贵州和海南的节日)、自治区和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香港资料缺)。

从时间分布来看,除了传统高峰春秋两季之外,目前全年节庆分布趋向于平均、均有化,基本每个月份都有,从中完全可以看出各地都热衷于举办节庆活动。有的地方出现“月月有节”、“天天过节”的状况。而且这些都还仍然是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大量存在的“艺术节”、“服装节”、“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如果加上这样一些并不以“旅游节”命名的节庆活动,那么我国的节庆活动次数以及数量会更加庞大,时间分布会更加频繁。

虽然我国节庆活动密集而频繁,但是节庆产业化发展却仍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我国节庆活动产业化发展的对象主要指的是这些兴起于80年代的现代经济型节庆活动。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往往都是因为需要迫切发展地方经济。由于政府发展节庆活动的目的过于单一仅仅只追求经济,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不足的方面,如场面宏大浪费严重,群众参与性不强等。

这些节庆活动是在80年代中期由政府自上而下设立的,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政府主办:在节庆活动产生初期,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节庆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参与,办节经费来自于地方财政资金。

2、政府逐渐剥离:在办节的过程中,随着政府经费的紧张,节庆活动的举办经费日益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同时,也随着节庆活动市场价值的不断凸显,民间机构参与办节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两者的目的都基本相同,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政府有意让民间机构参与进来,例如提出了“民办公助”的模式,开始吸纳企业赞助和企业投资,开始探索节庆产业化发展之路。

3、市场化运作:随着办节模式的成熟和资金来源的逐渐多元化,政府逐渐退出企业可以解决的领域,节庆运作方式向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然而实际状况是,在我国节庆活动市场化程度仍然比较低,绝大多数节庆活动仍然处于前两个阶段,节庆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

综合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本人认为中国节庆旅游产业存在以下问题:

4.1节庆活动时间太短,旅游拉动效果不大。一般是三天、一周以内,长期则成本大。所以,对长线旅游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节庆活动要全天候、全时段设计包装,考虑到各类旅游者的需求。

4.2节庆活动缺乏创意,雷同现象严重。节庆活动原本是创意产业,但许多节庆往往年年办,却很难有创新的创意,也不愿请相关专家人士指导,吸引力差。

4.3过分看重经济效果。节庆活动是一个地域的推介与宣传,效益是本地区域长期的美誉度,但却用每年的投入和产出来衡量节庆活动的经济效果,这是很不平衡的。国内不少轰轰烈烈的节庆活动,如今还是收入小于投入。所以,节庆活动的投入产出不能仅从经济方面来分析。

4.4政府干预过多,无法发挥市场的作用。当前许多节庆活动由政府主办,部分地区意识落后,且受到体制制约、市场不成熟等原因。导致政府在节庆活动策划方面运作不够专业。在这种情况下节庆活动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4.5节庆活动数量过多,但在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化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国内,大到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小到县城,几乎都有节庆活动,而且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

4.6公众对节庆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因为许多节庆活动由地方政府主办,居民和游客的参与程度不高,有些节庆严重脱离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水平。

4.7缺乏高素质的节庆旅游运作机构和相关人才。目前市场上鲜有专业的节庆旅游策划公司,相关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的策划运行经验。

5节节庆旅游发展对策

为了我国节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提出以下建议:

5.1发挥立法的作用

首先,对节日进行立法,全国性的节日活动,应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成为法定假日。我国现有的法定假日,即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可以看出我国法定假日明显偏少,还应该将短的假期进行合并形成黄金周。

应当将传统民俗节庆活动通过立法使其成为法定节假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虽然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众多,但除春节等几个之外,其他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七夕、重阳等,还未成为法定假日。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组织的服装节,啤酒节等活动。举办地应该根据本地特色安排公众在节日期间放假,以促进节庆活动的旅游者的参与度。

5.2建立健全节庆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

目前,节庆活动的主办单位主要是旅游部门,只有一部分地区设立了大型活动办公室协调解地区范围内的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而大多地区的节庆活动组织工作还没有专门的机构都是临时性的“委员会”,临时抽调各部门的人员进行组织协调,无固定的组织领导机构,这样不利于节庆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另外,现有的节日办公室对于组织协调全社会的节日活动的权威性不强。最好是在各级政府设立统一指导节庆活动有旅游、交通、铁路、民航、商务、公安、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专业节庆活动委员会。委员会应负责本区域内各类大型活动的统筹工作,这样各种节庆才能做到事先有安排,节中有检查督促,节后有总结提高。整个节庆活动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

5.3认真做好节庆活动的规划

在一个地区,一年之中有多少节庆,每个节庆活动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有何具体要求,怎样组织群众活动和服务经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节庆领导机构做出规划。规划不仅能使节日活动健康有序,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文化的感召、凝聚、奋发向上的作用,使广大群众通过节日活动提高文化素养的自身精神文明层次,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有的地方举办某些节庆活动,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活动偏离了节庆活动的目的和发展要求,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经济唱戏”,一是开展商业贸易;二是招商引资。这两个目的所需要的平台,在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节庆活动中是无法提供的。发展经济第一是政策与制度的适应性,第二是服务的周全和效率,第三才是文化教育状况。所以,一个地方要利用节庆活动来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必须瞻前顾后,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不然很容造成费力不讨好的情况出现。

5.4发挥节庆活动的商业效益

一般地说,节庆是全民性、公益性的活动。但人们在节庆活动的同时要进行消费,从而形成节日用品的生产和消费,形成节庆经济或假日经济。这样一来,节庆的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是交融在一起的。作为公益活动,政府应提供节庆公共产品。政府财政拨款支付节庆所需的公共开支,是必须的,也是基本的。居民参与节庆活动,其衣食住行所需开支,构成节庆市场购买力,是节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庆商品供应方面,一是商品的生产者应提供丰富的节庆商品——实物商品和服务商品,包括文化服务商品;二是经营者要把各种商品组织起来,形成红火的节庆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可见,节庆消费是比较集中的、规模较大的消费时段,因而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致之一。

5.5观念创新

自八十年代以来,节庆活动的主题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逐渐成为本地区的营销活动,作为宣传地方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的手段。民生问题逐渐收到重视,政府应该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来发展节庆旅游。

另外,低碳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针对我国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节庆旅游来说有必要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引领的作用。

5.6坚持节俭办节的方针

建立节庆资金监督机构,不是给铺张浪费创造条件,当考虑一分一厘来之不易。因此,应当根据节日性质、活动人员的规模、经济文化活动的内容等需要,合理拟定费用开支预算。节庆的铺张浪费,多是因为某些领导好大喜功,把节庆活动办成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活动。这是应当坚决摒弃的一种不好的政绩观。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新的领导人选举产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新的党中央大力倡导节俭作风,如不封路,减少庆典,减少会议开支等。这些必然会带动自上而下的改革。

5.7培养本地的特色文化

节庆是以文化活动为主的。因此,文化产品的供应十分重要。由于节庆活动的群众性,要求业余文化产品为主导,专业文化产品做铺垫。而现实情况却大大相反。一些地方为了产生轰动效应邀请明星大腕,然而明星、“大腕”的出场费往往很高,高达10万、20万或更多。如果把费用用来支持本地的专业文艺单位和群众文化团体筹办节庆演出,并力争出精品、出人才,努力形成本地的知名文艺团体和个人,对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当前许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保护困境,这种做法无疑是明智的正确的必须的。

6结论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若干决定》再一次将旅游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作为旅游业中最有特色的分支—节庆旅游以其较大的市场带动和导向作用成为旅游业的一面旗帜。目前我国节庆旅游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这些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节庆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我相信节庆旅游产业必定大有作为。

辞谢

在这宝贵的两年的接本生活中,感谢和我一起生活两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感谢我的同门,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姐姐。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一直感恩,感恩于我可以拥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家庭,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们这里得到理解与支持,得到谅解和分担。我爱你们,爱我们的家!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就不会顺利的完成学业,真心的谢谢你们。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人说声“谢谢”!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参考文献

[1]戴光全、张骁鸣.《节事旅游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P130-157 [2]黄翔.《节庆旅游与品牌建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P14 P29-32 [3]彭林.《浅谈我国节庆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职教育.2012年第一期.P51

下载关于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定位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定位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旅游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领会中央、省委、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按照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中心城区发展5篇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维护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中心城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

    中心城区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当前,××中心城区房地产业发展减缓,出现了房屋滞销、有价无市等现象。如何促进××中心城区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重要课题。一、房地产业发展......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及发展思路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及发展思路 余瑶 票,通过实时销售和全城陪送,实现网上定购各类旅游套票及 各类票务预订等。 (重庆教育学院,400067) 摘 要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整合旅游资......

    巴东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定位

    巴东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定位向瀚俊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北依长江与神农架相连,南临清江与张家界比邻,东接宜昌大三峡,西承恩施大峡谷。是湖北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

    关于扶绥县发展旅游的几点思考

    关于扶绥发展旅游的几点思考在扶绥读书已有两年多,开始对扶绥的地理和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眼前扶绥县正力抓旅游业发展,蓄意打造“南宁后花园”一旅游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

    发展县级旅游产业的思考

    发展县级旅游产业的思考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积极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和谐宜居家园”,旅游产业长足发展,旅游收入大幅增加,旅游人气显著提升,全县干部......

    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摘 要: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开始发挥其带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支柱作......